最新山东人民版思品五年级上册《锋利的双刃剑》说课教案.doc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3
3 锋利的双刃剑【活动目标】1.知道科学技术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树立科技为人类造福的信念,趋利避害。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和分析客观事物,辨证地看待事物。
3.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通过辩论会学习一些辩论技巧。
【活动说明】本主题包括两个活动主题:一是科技的双刃,二是趋利避害。
通过前面两个主题的学习,学生已深刻地感受到科技给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所带来的好处,对社会进步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然而科学技术也在扮演着另一个角色:在严重干扰环境,危害生命,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它仿佛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既可用来开山劈路,又会伤及人类自己。
我们必须正确使用它,趋利避害。
第一部分教材首先用较大的篇幅,通过小博士及生物专家介绍了克隆的价值,同时利用学生的资料说明克隆给人们带来了忧虑,产生的负面影响。
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来了解当前的科技发展状况。
随后让学生发表“我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然后通过小博士与学生资料,列举炸药与方便袋的利弊,为学生提供范例借鉴。
还设计了“我的记录”来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
第二部分“趋利避害”是“锋利的双刃剑”的第二个主题活动,它的目的在于通过明辨事物的利弊,让科学技术趋利避害,为民造福。
本部分的教学实施,可以采用科技辩论会的形式,让学生自主确定感兴趣的辩题进行辩论。
如:汽车的利与弊、网络的利与弊、器官移植:求生与伦理、化肥和农药的利与弊等,可将学生分成两组,抽签决定正反两方,并民主选出各自的主辩,展开辩论。
最后,师生归纳达成共识:科学技术有利有弊,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利用科技成果,趋利避害,让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人类。
【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1.围绕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正负面影响设置主题,召开辩论会。
让学生从生活中搜集资料,通过自己的观察、访问、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形成自己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2.重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应用,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补充相关的资料,扩展学生的认识。
科技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创造了美好的生活。
小学品德与社会山人版五年级上册“教、学、练、固”四位一体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教案第三单元科技改变生活3.锋利的双刃剑——趋利避害【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给人类带来的正负面影响,使其趋利避害。
能力与方法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和分析客观事物,辨证地看待事物。
利用课上小组合作学习合理的、有创意的探究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于科技生活有着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经过前面几年的学习,他们已经能够独立或与同伴合作搜集、整理一些资料,但是理解科技利弊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教学活动及时间安排】1课时【教具准备】教师和学生收集相关图片及其多种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一)展示资料,引发思考科技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但每一项科学技术的发明与应用,在极大地推动社会的进步的同时,也让人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出示课题《科技是把双刃剑》。
播放课件:《人体器官是怎样克隆出来的》、资料《克隆的益处》等。
)克隆的产生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科技给人们所带来的益处,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问题探讨,形成共识探究科学技术的利弊关系。
主要分四步进行:第一步: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对小组交流提出要求。
小组的每个同学应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方便;小组长要在大家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大家进行小结,并完成教师提供的表格。
在全班汇报。
第二步:小组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根据课前搜集的克隆资料以及生活中运用科技的利与弊的具体事例是如何为人类造福的,让学生结合资料来说一说。
《锋利的双刃剑》说课稿郑路镇武集小学王加钢一、教材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版思想品德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第四框的内容.本框是继前面几框内容的延展,旨在进一步引导学生全面的认识科技对人类产生的作用.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知识面有限,对科技的了解不多,所以我将本课设计为活动探究课.让学生在老师引导、自我探究、小组合作、全班辩论中明白科技的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目标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总体目标及具体要求我将本课教学目标设计如下:【知识目标】正确的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它既能造福人类,也可以置人于死地。
【能力目标】合理的利用科技,将其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
【德育目标】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有责任也有义务关注科技发展的方向。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科技的两面性:既能造福人类,也可以置人于死地。
难点:学会辨证的看待问题,认识到人类应合理利用科技造福人类,使科技不偏离于造福于人类的初衷。
二、教法设计: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过程。
七年级的学生有思想、善表现,既成熟又幼稚,直观形象强,抽象的逻辑思维较弱。
在教学时,教师不能独霸课堂,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只是活动的参与者和引导者。
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方法教学:1、让学生参与整个过程,通过自由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给学生自主思维活动的空间和时间。
2、紧扣重难点,鼓励学生讨论争鸣,打破思维定式,开发学生想象力,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在设疑、激疑的过程中重视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寓学法于教法中。
做到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探究式教学。
3、采用多媒体教学,精心设计活动环节,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尽而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使原本深奥的理论知识在学生愉快的活动中轻松的被接受。
三、过程设计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这是本课教学的开始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有效的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张衡的地动仪等图片以及现代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代表性成果资料,并配上老师的录音解说词,迅速而直接的把学生的思绪拉入到本课的主题——科技,从而导入新课。
课题:第三课锋利的双刃剑第一课时科技的双刃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2012年12 月10 日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懂得科学技术是“双刃剑”的含义,初步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给人类带来的正负面影响;2、初步了解什么是科学的道德观,懂得科学技术必须为人类造福的道理;帮助学生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和分析客观事物,辩证的看待事物。
4、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明白人类在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欢欣鼓舞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明白现实生活中如何趋利避害,使高科技最大限度的为人类服务。
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克隆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实际利益。
2、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科技双刃的事例。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1、看一看:请大家看一段新闻。
(克隆的产生及对人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视频资料)2、说一说:你们还知道哪些最新的科技发明?(小组内交流所搜集的其他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的事例。
)二、活动一:交流资料,初步感知。
1、学生讲述克隆羊多利的故事。
2、分小组交流搜集的其他一些有关克隆技术的资料。
3、播放光盘《什么是克隆》三、活动二:科技的好处。
1、谈一谈克隆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说说自己的见解。
3、教师启发:同学们,你希望克隆什么东西?为什么?4、播放光盘《人体器官是怎样克隆出来的》资料、《克隆的益处》等,让学生感受科技给人们所带来的益处。
活动三:科技的危害师:科技进步不停的推动我们的生活质量向高层次迈进,但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在扮演着另一个角色。
大家说说看,它还在扮演什么角色?1、小组内交流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害处。
2、播放关于美国一名医生决定开始克隆人试验的新闻。
3、学生谈自己的见解——应该如何看待科学技术?4、把知道的“科技双刃”的事例填写在“我的记录”中。
五、拓展延伸。
1、教师展示图片《白色垃圾》《废气排放》《原油泄漏》等。
2、阅读小资料《不该颁发的诺贝尔奖》。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锋利的双刃剑》第一个主题活动《科技的双刃》简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学会关注周围生活, 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科学技术与我们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2、认识到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3.知道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利用不当不仅不能造福人类, 还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教学重难点: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知道应当正确的看待科学技术, 学习趋利避害。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与克隆技术或其他科学技术有关的资料, 形成研究成果(PPT课件、WORD文档、手抄报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学课前强调评价策略: 评选优胜小队, 看哪个小队的同学表现更出色。
同学们看过《西游记》吗?你最喜欢哪个角色?为什么?(出示图片)最神奇的是每当危急时刻, 他只要从自己身上拔出几根毫毛, 放在嘴边一吹, 就会变出无数个小猴子。
当然这是神话, 不过用今天的科学名词来讲, 那就是孙悟空能够快速地“克隆”自己。
克隆技术是一项新的、争议很多的基因工程。
今天我们的话题就从克隆技术开始。
(板书: 克隆)二、自主探究1.那么什么是克隆技术?克隆技术可以用来做什么呢?(出示)同学们课前都做了调查, 谁愿意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成果?(请几位同学展示, 其他同学做补充, 老师及时评价, 并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技术方面的指导和建议。
)2、克隆技术如此神奇, 我们能不能克隆人呢?说说你的想法。
(请几位同学发表意见, 老师做评价。
)3.那我们应当怎样看待克隆技术?(根据学生的回答, 完善板书)利→造福人类克隆害→带来灾难三、合作交流1.同学们, 我们的衣食住行与科技是紧密联系的, 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与舒适, 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危害。
(出示)还有哪些科学技术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危害?请在小组内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交流。
2、哪位同学想向大家介绍有关科技双刃的例子?请详细说说利与害。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上《锋利的双刃剑》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锋利的双刃剑》是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本课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科技的两面性,即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教材内容丰富,案例真实,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科技知识基础,对科技产品有较高的兴趣。
但他们对科技的两面性认识不足,容易片面地看待科技。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的案例,让他们深入了解科技的两面性,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科技的两面性,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科技观,认识到科技发展需要适度,人类应该学会与科技和谐共处。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科技的两面性,如何正确看待科技发展。
2.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形成辩证思维。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科技的两面性。
2.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形成辩证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
2.案例材料:科技正反两面的实例。
3.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科技产品图片,如手机、电脑、机器人等,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科技的认识,从而引出本课主题《锋利的双刃剑》。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两个案例:一是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如互联网、智能手机等;二是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网络安全问题、环境污染等。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科技的两面性。
操练(15分钟)每组学生选择一个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如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
2021春山东版品社五上《锋利的双刃剑》word教案【活动目标】1.明白科学技术是一把锐利的双刃剑,树立科技为人类造福的信念,趋利避害。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看、认识和分析客观事物,辨证地看待事物。
3.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通过辩论会学习一些辩论技巧。
【活动说明】本主题包括两个活动主题:一是科技的双刃,二是趋利避害。
通过前面两个主题的学习,学生已深刻地感受到科技给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所带来的好处,对社会进步所发挥的庞大作用。
然而科学技术也在扮演着另一个角色:在严峻干扰环境,危害生命,产生严峻的负面阻碍。
它看起来是一把锐利的双刃剑,既可用来开山劈路,又会伤及人类自己。
我们必须正确使用它,趋利避害。
第一部分教材第一用较大的篇幅,通过小博士及生物专家介绍了克隆的价值,同时利用学生的资料说明克隆给人们带来了担忧,产生的负面阻碍。
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来了解当前的科技进展状况。
随后让学生发表“我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然后通过小博士与学生资料,列举炸药与方便袋的利弊,为学生提供范例借鉴。
还设计了“我的记录”来展现学生的研究成果。
第二部分“趋利避害”是“锐利的双刃剑”的第二个主题活动,它的目的在于通过明辨事物的利弊,让科学技术趋利避害,为民造福。
本部分的教学实施,能够采纳科技辩论会的形式,让学生自主确定感爱好的辩题进行辩论。
如:汽车的利与弊、网络的利与弊、器官移植:求生与伦理、化肥和农药的利与弊等,可将学生分成两组,抽签决定正反两方,并民主选出各自的主辩,展开辩论。
最后,师生归纳达成共识:科学技术有利有弊,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利用科技成果,趋利避害,让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人类。
【教学中的问题与计策】1.围绕科技进展给人类带来的正负面阻碍设置主题,召开辩论会。
让学生从生活中搜集资料,通过自己的观看、访问、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形成自己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2.重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应用,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补充相关的资料,扩展学生的认识。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上《科技的双刃》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科技的双刃》是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主要通过讲述科技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便利和问题,让学生认识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推动社会进步,也能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旨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科技的发展,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技知识,对科技产品有较高的兴趣。
但他们对于科技的双面性认识不足,容易过分追求科技带来的便利,忽视潜在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科技,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科技的发展历程,认识科技带来的便利和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科技的发展,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科技的发展历程,科技带来的便利和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科技,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科技发展的重要时刻,引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科技的发展历程,掌握科技带来的便利和问题。
3.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案例,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科技,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4.小组讨论:围绕科技的双刃性,展开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科技的发展。
5.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科技带来的利弊。
6.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科技的双刃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技观念。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锋利的双刃剑》教案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H标】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有责任也有义务关注科技发展的方向。
初步了解什么是科学的道徳观,懂得科学技术必须为人类造福的道理;帮助学生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能力与方法H标】合理的利用科技,将其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和分析客观事物,辩证的看待事物。
3、【知识H标】正确的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它既能造福人类,也可以置人于死地。
二、教学重难点重丿兄认识科技的两面性:既能造福人类,也可以置人于死地。
难点:学会辨证的看待问题,认识到人类应合理利用科技造福人类,使科技不偏离于造福于人类的初衷。
二、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同学们,很高兴我们乂见面。
还记老帅姓什么吗(学生答),老师说:同学们记性真好,王老师想问问大家,平吋喜欢看电视吗?生答:喜欢!W:今天王老师就给大家介绍一个我们学校比较有特色的电视栏H, “科技时空”(点开:科技吋空画面),大家想不想和我一起到这个栏H感受一下它给我们带来的魅力。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科技吋空。
W:好,上课(-)科技大搜索W:欢迎同学们来到“科技吋空”坐客。
今天老师就担任这个栏H的主持人。
下面就让我们进入第一个版块:科技大搜索。
1、看视频找身边科技首先老帅邀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一会儿说一说你从视频屮都看到了那些科技产殆W:播放视频。
(1分种后)锋利的 剑,从而引出本次活动就像一把锋利的剑(贴板书),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师板书:学生看完后,说说看到了哪些科技产品。
说完后,老师问:这些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便利?学生答看到的科技产殆的好处。
2、说说身边的科技师问:同学们,在我们生活屮像这样的科技产晶你还知道有哪些,它们乂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 便利?学生说自己身边的科技及作用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大家所说的也我们知道了科技产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让 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从远古的“钻木取火”到现在的“航空航天”技术,这样飞速发展的科技的主题)。
《锋利的双刃剑》说课稿
郑路镇武集小学王加钢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版思想品德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第四框的内容.本框是继前面几框内容的延展,旨在进一步引导学生全面的认识科技对人类产生的作用.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知识面有限,对科技的了解不多,所以我将本课设计为活动探究课.让学生在老师引导、自我探究、小组合作、全班辩论中明白科技的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总体目标及具体要求我将本课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知识目标】正确的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它既能造福人类,也可以置人于死地。
【能力目标】合理的利用科技,将其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
【德育目标】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有责任也有义务关注科技发展的方向。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科技的两面性:既能造福人类,也可以置人于死地。
难点:学会辨证的看待问题,认识到人类应合理利用科技造福人类,使科技不偏离于造福于人类的初衷。
二、教法设计: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过程。
七年级的学生有思想、善表现,既成熟又幼稚,直观形象强,抽象的逻辑思维较弱。
在教学时,教师不能独霸课堂,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只是活动的参与者和引导者。
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方法教学:
1、让学生参与整个过程,通过自由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给学生自主思维活动的空间和时间。
2、紧扣重难点,鼓励学生讨论争鸣,打破思维定式,开发学生想象力,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在设疑、激疑的过程中重视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寓学法于教法中。
做到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探究式教学。
3、采用多媒体教学,精心设计活动环节,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尽而使抽象
的道理形象化,使原本深奥的理论知识在学生愉快的活动中轻松的被接受。
三、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这是本课教学的开始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有效的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张衡的地动仪等图片以及现代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代表性成果资料,并配上老师的录音解说词,迅速而直接的把学生的思绪拉入到本课的主题——科技,从而导入新课。
2、设计活动师生互动导学新课
这是本课教学的主要环节,为了突出本课的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科技的益处”、“科技的隐患”等一系列的活动,采取小组讨论或者自由辩论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文化的“属己”感和舒适感。
愿意积极主动联系身边的实际去感受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影响,从而真切的认识到科技确实是“一把双刃剑”,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有责任也有义务关注科技发展的方向,使科技不偏离于造福于人类的初衷。
活动一:科技造福于人类
活动目的:使学生畅所欲言,尽可能多的说出科技给人类带来的益处,从正面认识科技,为“小辩论”做准备。
活动形式:学生分成男女两组,首先进行讨论,然后自由发言,总结哪一个小组说的多。
课件展示:现实生活中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益处。
活动二:科技带来的隐患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举例,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科技的负面作用,为“小辩论”做准备。
活动形式:学生分成4小组,首先进行讨论,然后自由发言。
课件展示:现实生活中部分科技产品带给人们的隐患。
活动三:小辩论“科技的利与弊”
正方论点:科技利大于弊
反方论点:科技弊大于利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激烈的辩论,和不同观点的碰撞,使学生了解看待问题要全面,明白人类应合理地利用科技,让科技造福人类。
活动形式:学生分成正反两组,先讨论,后进入自由辩论阶段。
3、加深感知拓展思维
这是本课的最后一个教学流程,设计此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让学生以绿色和平组织成员的身份拟一份倡议书,向世界所有国家倡议停止研制或发展核武器。
此活动是有意识的将学生的思维从课内拓展到课外,把政治理论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不局限于书本,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结束语:以上是我仅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么教”。
说课对我们大家仍是新事物,今后,我也将进一步提高自己,从会说课到说好课。
希望各位专家和领导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