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母猪繁殖利用率的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提高母猪繁殖率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措施一、提高母猪繁殖率的措施:1.合理选择母猪品种:选择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抗病能力高的良种母猪,如杜洛克、长白等品种。
2.确保母猪的饲养条件:保证母猪的饲养环境舒适,提供充足的饲料和清洁的饮水,确保母猪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3.合理饲养管理:制定合理的饲喂计划,保证母猪的营养均衡,并且注意饲喂的时间和方式,避免造成母猪的压力。
4.确保母猪的健康:定期进行免疫和驱虫,预防和治疗疾病,以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
5.合理控制发情:通过合理的发情管理,例如利用人工授精和催情技术,控制母猪的发情期,提高受孕率。
6.加强配种管理:选择优良的公猪进行配种,确保配种的时间和方式正确,提高怀孕率。
二、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措施:1.精细饲养管理:提供适宜的饲料,并确保干净的饮水环境,定时进行饲喂和清洁,减少仔猪感染病菌的机会。
2.控制仔猪密度:避免过度密集饲养,保持适宜的空气流通和温湿度,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3.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圈舍清洁和消毒,以预防疾病的传播。
4.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对于刚出生的仔猪,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确保它们的身体机能正常发育,提高生存率。
5.强化免疫保健:定期进行免疫注射,预防仔猪常见疾病,如猪瘟、蓝耳病等。
6.定期体检和疾病监测:定期检查仔猪的生长发育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病害扩散。
以上是提高母猪繁殖率和仔猪成活率的一些措施,但具体措施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养殖对象的特性来调整和采取。
另外,科学管理和实施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也是提高繁育效益的重要措施,以确保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技术措施在养猪行业中,母猪的繁殖力是影响养猪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
提高母猪的繁殖力,不仅能够增加生猪的产量,还能够提高养猪场的经济效益。
在实际生产中,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和健康状况的维护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母猪的繁殖力。
本文将从饲养管理、疾病预防和营养保健等方面,介绍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技术措施。
一、饲养管理1. 合理选配种猪母猪的繁殖力与种猪的品种和遗传素质有很大的关系。
养殖户应根据自己的生产条件和需求,科学地选配种猪。
一般来说,应选择繁殖性能优良、繁殖率高的种猪,以提高后代的繁殖力。
母猪的配种管理是影响繁殖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配种时,应严格按照配种标准进行,选择适龄健康的母猪和种猪进行配种。
要注意控制配种的时间和次数,避免配种过多或过频导致母猪疲劳和生殖系统功能紊乱。
3. 合理的饲养环境母猪的饲养环境对其繁殖力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应为母猪提供干净整洁的舒适饲养环境,保持饮水和饲料的清洁卫生,提高母猪的舒适度和生产效率。
4. 合理的饲料供应母猪在繁殖期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来支持胎儿生长和发育,因此应合理设计饲料配方,保证母猪在繁殖期的营养需求。
要注意控制饲料供应量和次数,避免过度肥胖或营养不足对母猪的生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5. 精心的产房管理母猪在怀孕期间需要特别细心的产房管理。
应确保产房的温度适宜、通风良好、光线充足,保证母猪在产房的舒适度,有利于胎儿的健康发育和母猪的产后恢复。
二、疾病预防1. 控制传染病传染病是影响母猪繁殖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养殖户应定期对母猪进行疫苗接种,保证母猪的免疫力稳定,避免因传染病影响母猪的健康和繁殖能力。
2. 预防疾病的发生除了定期接种疫苗外,养殖户还要做好母猪的日常健康检查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母猪的疾病,保证母猪的生理健康状态,保障其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
3. 饮水卫生管理母猪在繁殖期需要大量的清洁饮水,因此要保证饮水卫生,避免饮水过脏或感染病原体,导致母猪的疾病和影响繁殖能力。
提高母猪繁殖利用率的措施引言养殖业是我国农业的支柱产业,而母猪是养殖业中的重要生产要素之一。
提高母猪繁殖利用率对于养殖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饲养管理、饲料供给、疾病防控等方面,探讨提高母猪繁殖利用率的相关措施。
1. 优化饲养管理1.1 确保饲养环境舒适•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极端气候对母猪繁殖产生不利影响。
•保持饲舍空气流通,避免空气污浊对母猪健康的负面影响。
•提供干净、整洁的饲舍环境,减少病原菌的滋生,降低母猪患病风险。
1.2 规律饲喂与合理配料•制定科学合理的饲喂方案,根据母猪生长发育的特点和需求,合理确定饲喂量和饲喂次数。
•选择优质的饲料原料,进行合理的配料,以满足母猪所需的营养需求。
2. 提供优质饲料供给2.1 优化饲料质量•选择新鲜、无霉变的饲料,避免饲料中存在有害物质对母猪健康造成危害。
•加强饲料质量监控,确保饲料中营养成分的浓度和比例符合母猪所需。
2.2 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合理添加矿物质和维生素的补充剂,以满足母猪繁殖期间的特殊需求。
•监测母猪体内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及时调整补充剂的用量和配比。
2.3 提供充足的水源•母猪在繁殖期间需要大量的水分,因此应保证母猪随时能够获得充足的清洁水源。
•定期清洗和消毒饮水设备,避免水污染对母猪健康的不利影响。
3. 加强疾病防控3.1 定期进行疫苗注射•根据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和疫情变化,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确保母猪获得必要的免疫保护。
•定期对母猪进行疫苗接种,特别是对传染性疾病的防控要更加重视。
3.2 加强疾病监测和防控•建立健全的疾病监测体系,定期对母猪进行健康状况检查和疾病筛查。
•一旦发现疫情或疾病暴发,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控制和治疗措施。
3.3 做好环境卫生管理•加强养殖场的卫生管理,及时清理、消毒猪舍,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
•定期检查和维修养殖设施,确保设施的完好和安全,避免意外事故对母猪健康的不利影响。
4. 结束语通过优化饲养管理、提供优质饲料、加强疾病防控等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母猪的繁殖利用率,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提高母猪繁殖利用率的措施
母猪繁殖率的高低关系到规模养猪场的经济效益,是将母猪潜在的生物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衡量一个规模养猪场综合生产水平的重要指标。
保持母猪群体结构合理
建立并保持合理结构的母猪群体,是规模养猪场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根本措施。
合理的母猪群体结构为1胎~2胎母猪占整个生产母猪的30%~35%,3胎~7胎母猪占60%,7胎以上母猪占5%~10%。
实现猪场的均衡生产,应有计划选留优良的后备母猪,逐渐更新猪群,使猪群的质量不断提高。
选留的后备母猪应符合选种计划规定的品种或杂交组合。
个体选择要严格,要求肢体健壮,母本繁殖性能良好,产仔数10头以上,阴户发育正常,无遗传缺陷,有效乳头不低于7对,排列整齐,无内翻乳头、瞎乳头、小乳头等。
后备母猪还要加强培育,使之发育良好,具有良好的繁殖体况。
采取措施增加产仔数
猪舍温度与母猪繁育有很大关系。
一般后备母猪的适宜温度为17℃~20℃,妊娠母猪的适宜温度为11℃~15℃,这是因为高温能引起母猪体温升高,子宫温度高不利于受精卵的发育和胚胎附植,胚胎死亡率高,产仔数少,可采取降温措施,使舍内温度不超过21℃。
适时配种对于获得较高的窝产仔数至关重要。
过早或过迟配种都会损失部分卵子,从而降低产仔数。
待母猪发情征兆明显,允许公猪爬跨或人工测试不动或见到公猪不走动,之后12小时再复配1次,一般都会取得较好配种效果和较高产仔数。
规模化养猪一般采用两次重复配种,如上午喂前配种1次,下午喂前再复配1次,如下午配种,第2天早晨再复配1次。
掌握初配年龄适时配种,母猪第1次发情或公猪第1次爬跨配种,基本不受胎。
后备母猪初配年龄不低于8.5月龄,体重应在110公斤以上。
以第2次或第3次发情期配种较为理想,过早配种会影响产仔数和第2胎配种,过晚配种会影响受胎率和使用年限。
要获得较高产仔数,一定要掌握适宜的配种年龄,防止过早和过迟。
实施早期断奶缩短哺乳期,一般经产母猪在产仔后21天~28天断奶较为合适。
此时断奶,对母猪膘情和下一窝产仔数影响较小,对仔猪的不良刺激也较小。
青年母猪的断奶时间应推迟到35日龄左右,这样有利于维持或提高第2胎的产仔数。
做好保胎工作防止流产,临产母猪转群或轻胎母猪并圈后,要细心观察,精心管理,如发现流产征兆或对有流产史的母猪注射黄体酮。
注射促排2号,母猪一个发情期内排卵20个左右,排卵持续时间10小时~15小时,采用LRH-A2处理母猪,能促进卵子成熟和集中排卵,从而提高受胎率,增加产仔数。
增加母猪营养成分
维生素等微量元素尽管需要量很小,却是维持母猪健康、正常发育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在母猪的繁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母猪性周期紊乱、流产或死胎、弱胎、畸形胎或瞎眼胎,降低活仔数;缺乏维生素D 会降低受胎率、窝产仔数及断奶前的成活率;缺乏维生素E会降低卵巢的功能,使卵泡黄体细胞减少,从而减少产仔数,仔猪断奶前的死亡率高;铁缺乏会使仔猪成活率少,铜缺乏会使母猪产死胎多,锰缺乏会使母猪抑制性器官发育、骨骼发育异常等等。
合理淘汰生产性能低的母猪
有计划调整生产母猪的品种结构和年龄结构,及时将优质后备猪补充进去,保持合理健康的母猪群体结构。
淘汰的原则一般为:习惯性流产或子宫炎久治不愈的母猪、连续3次配种不受胎或两次情期发情拒配的母猪、7胎以上生产性能下降的母猪、断奶后两个月不发情的母猪、哺乳性能差的母猪,如产后无奶或咬仔不让吃奶等、连续两胎产仔数在5头以下的母猪、产后瘫痪或患肢蹄疾病影响配种的母猪。
控制疾病传入猪群
规模化养猪场要采取自繁自养,严防繁殖疾病的传入。
从外地猪场引进种猪须严格隔离观察1个月以上,确保购进种猪的健康水平。
对后备母猪在配种前应进行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乙脑等疫苗注射,防止繁殖障碍疾病的发生。
对患阴道炎、子宫炎的母猪应及时治疗,可用生理盐水或1‰的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冲洗,注入青霉素、链霉素,待子宫净化后再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