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17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无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672.24 KB
- 文档页数:5
山东省部分重点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12月)试题(扫描版)山东省部分重点中学2017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历史试题答案1.【答案】B【解析】异姓、同姓,以血缘为纽带,故为宗法制。
【考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宗法制2. 【答案】D【解析】由饼状图的比例构成可以看出唐代科举制打破了士族子弟垄断的九品中正制,扩大了才选拔范围,A、B 、C错误。
【考点】科举制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所有文件都必须”,可以判定答案为 C 。
材料侧重的不是君主的权力,A错误。
内阁位卑权重,非法定的一级行政机构,B和D错误。
【考点】明朝内阁制4.【答案】D【解析】明清时期手工业发达,却没有转变为大机器生产,根本原因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选D。
【考点】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5.【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定二程认为理是万物的本源,天理与人伦道德相结合,故选A 。
【考点】程朱理学6.【答案】A【解析】万民法保护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权利,具有打破区域局限的特点,有着全人类共同法律的雏形,故选A 。
【考点】罗马法7.【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清政府外交有了平等的迹象,传统中的华尊夷卑的观念正在改变,选D 。
A和 B不符合材料。
D 比C全面准确。
【考点】中国外交的近代化8.【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李鸿章由认为铁路、电报对国家不利,到极力陈述铁路将带来的利益,说明其观念的转变,选C。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已经开始,不能体现转变,A错误。
“中体西用”和“国防的需要”材料体现不充分,故B和D错误。
【考点】近现代中国交通、通讯的发展9.【答案】C【解析】A与材料无关;B和D对材料的把握均不完备。
【考点】严复的维新思想10.【答案】B【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北洋政府的政治分权,A错误;C 、D与材料无关。
【考点】辛亥革命11.【答案】D【解析】A、B、C 不符合材料信息。
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先秦政论文《五蠹》将当时社会上儒家、纵横家、游侠、贵族门人和工商之民称之为“五蠹”。
据此推理该书作者最可能是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2.《汉书·食货志》认为,“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
”东汉王充提出了“勉致人工,以助地力”。
南宋陈旁认为,对待不同土壤只要对症下药,可使土地更加精熟肥美,这反映了古代农业A.需要大量劳力B.适时增加肥力C.提倡精耕细作D.善于积累经验3.汉墓竹简《二年律令》中的“春夏毋敢伐材木山林……燔草为灰”的规定,是《礼记》孟春“禁止伐木”、仲春“安萌芽,毋焚山林”的内容。
《唐律》“非时烧田野”条规定,是《礼记·月令》的“时禁”之属。
材料反映了A.古代已制定专门的环境保护法B.古人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C.儒家生态意识影响了古代立法D.古代法律严禁焚烧山林和草木4.唐初,政府鼓励年轻寡妇再嫁,鼓励早婚多育,届时不婚,官府强令出嫁,禁止妻妾逃亡和休妻,官府出钱赎回饥民卖掉的子女这些措施,将人口的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指标A.颠覆了传统的纲常伦理B.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改变了官吏选拔的标准D.反映了唐初徭役赋税繁重5.宋代限制各国朝贡使团的规模,下令“擅载外国入贡者”,将处以“徒二年,财物没官”的惩罚;同时鼓励海商招徕蕃商来华贸易,“蕃商有愿随船来宋国者,听从便”。
这说明宋代A.逐步放弃朝贡贸易的体制B.加强了海外贸易的管理和征税C.调整重农抑商为官商分利D.对海外贸易采取了务实的政策6.朱熹说:“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
”他在这里强调A.教育应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B.要继承和发展太学的传统C.仁者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D.须全面贯彻孔子的教育理念7.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引用当时的谚语说:“百里不贩樵(柴火),千里不贩籴(买入粮食)。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17届高考理综模拟卷(一)时量:150分钟满分:3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其中第Ⅱ卷33~38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K~39 Ca~40 Fe~56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真核细胞中,下列物质或结构都需要以RNA作为模板的是(D)A.性激素和磷脂分子 B.胰蛋白酶和tRNAC.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 D.胰岛素和细胞骨架【解析】性激素、磷脂分子属于脂质,A项错误;以RNA作为模板,翻译的产物为蛋白质;tRNA是以DNA为模板转录形成的,B项错误;神经递质中的乙酰胆碱、多巴胺、5-羟色胺、氨基酸类、一氧化氮等都不是蛋白质,C项错误;胰岛素和细胞骨架都是蛋白质,D项正确。
2.在细胞中,有许多相似的膜结构。
下列关于膜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B)A.蓝藻细胞的光合片层膜上含有色素和光合酶B.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其膜上含有全部的呼吸酶C.神经肌肉接点处肌细胞膜折叠,其膜上有乙酰胆碱的受体D.细胞内单位膜折叠成囊腔和细管组成内质网,膜上有合成磷脂的酶【解析】蓝藻细胞膜向内折叠成为光合膜,其膜中含有色素和光合酶,因而蓝藻具有光合作用能力,A正确;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其膜上仅含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呼吸酶,B错误;神经肌肉接点处肌细胞膜折叠,其膜上有乙酰胆碱的受体,有利于细胞间信息交流,C正确;细胞内单位膜折叠成囊腔和细管组成内质网,有些膜上有合成磷脂的酶,内质网是脂质合成车间。
D正确。
3.图1是某遗传病家系的系谱图。
用与该遗传病相关的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制成探针对家系中1~4号四个个体分别进行基因检测,结果如图2。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D)A.图2中的编号c对应系谱图中的4号个体B.杂交带2为致病基因制成的探针进行基因检测时所形成的杂交带C.8号个体的基因型与3号个体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D.9号个体与该遗传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结婚,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8【解析】根据图1分析,正常的双亲,生出了有病的女儿,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4号基因型为aa,其父母1、2都是Aa,3号可能是AA或Aa,根据图2可知a、b、d的基因型相同,则说明c是4号aa,且3号的基因型肯定是Aa,A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杂交带2为致病基因制成的探针进行基因检测时所形成的杂交带,B正确;3号基因型为Aa,8号基因型为AA或者Aa,两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C正确;9号基因型为1/3AA 或者2/3Aa,与A结婚,后代患病的概率为2/3×1/4=1/6,D错误。
山东省济南市2017届高三历史一模考试试题(无答案)24.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这属于A.强调赏罚分明的法家思想 B.认为人生无常的道家思想C.提倡为政以德的儒家思想 D.主张选贤任能的墨家思想25.公元前114年,汉武帝下令实施“告缗”政策,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财产的商人,告发者可以得到没收物品的一半作为奖励。
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产”。
这反映出A.汉代普遍实行严苛的重农抑商政策 B.商税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C.政府缺乏保护个人私有财产的理念 D.打击偷税漏税是政府的主要职责26.唐玄宗天宝年间,由于高门士族长期以来对官学的垄断,加之通过“权贵请托”等制度外因素得到科举及第,高门士族子弟在科举录取上形成垄断性态势。
这说明科举制度A.没能打击士族门阀的权力垄断 B.保障了封建官僚队伍素质较高C.影响了选官程序的公平与公正 D.需要配套的制度建设保障执行27.“公安三袁”和“临川四梦”是明代文学流变中的突出现象。
湖北公安散文家袁氏三兄弟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应当“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江西临川人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则在其四大戏剧中质疑政治权力的意义,同情妇女的社会处境。
这反映了明代文学A.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B.追求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C.开始宣传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 D.男尊女卑的思想基础动摇28.咸丰十年(1860年),曾国藩上书皇帝说:“自古外夷之助中国,成功之后,每多意外要求。
驭夷之道,贵识夷情。
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纾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由此可知曾国藩A.继承了“师夷制夷”思想 B.认为应全面向西方学习C.强烈的“天朝上国”思想 D.主张“中体西用”思想29.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如果军阀在历史上有任何贡献的话,那是在80年外强侵略之后他们更增加了内部压力,于是强迫着中国的青年自行着手寻觅着一套救国方式。
高考模拟考试(山东卷)文科综合——历史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
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涂在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I卷(必做共140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地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
13.《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
”(如右图所示)。
这一体制A.吸取前朝教训,否定了秦的郡县制度B.巩固专制统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王国相对独立,直接威胁了专制皇权D.管理体系多样,发展了中央集权制度14.从汉代至明清,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总趋势是A.直面社会现实,逐渐关注民生 B.不断传承发展,服务专制皇权C.根植于自然经济,逐渐落后于世界 D.博采众家之长,紧随世界潮流15.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这一认识的局限是A、表达了英国的贸易诉求B、掩盖了英国的侵略本质C、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分析问题D、从全球发展的角度看问题16.1923年,孙中山在《中国革命史》一文中曾自述其思想的传承:“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
”其中“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主要是指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17.胡适在1929年4月27日的日记中写到:“我们思想新、信仰新,我们在思想方面完全是西洋化了;但在安身立命之处,我们仍旧是传统的中国人。
山东省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 (共24题;共48分)1. (2分)(2019·哈尔滨模拟) 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鲁公伯禽封到鲁地,三年之后到周向周公“报政”,周公问何以如此之晚,伯禽说:“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所以晚”。
这表明分封制()A . 扩大了周政权的统治区域B . 确立了周天子的天下之主C . 导致了诸侯国的地方割据D . 推动了周文化的族群认同2. (2分) (2019高一下·沁县月考)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进行税制改革,如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
这一时期的改革()A . 巩固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度B . 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实践运用C . 促进了土地私有制度的发展D . 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趋势3. (2分) (2018高二上·东辽期中) 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中央官制的演变情况。
这些演变()A . 起到监督皇权的作用B . 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C . 体现了制度的传承性D . 缘于皇帝个人的喜好4. (2分) (2019高二下·湖北期中) 唐代太学招生限文武官员五品以上子孙、取事官五品的期亲,或三品的曾孙,以及勋官三品以上有封之子;宋代太学招生可招庶民的俊异者。
这一变化有助于()A . 皇权向社会基层扩展B . 强化基层百姓的德行修养C . 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D . 增强中央政府的向心力5. (2分) (2018高三上·汪清月考) 下面分别是安西榆林窟的壁画《牛耕图》和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农作图》(局部)对下图信息的合理解释是唐代()A . 二牛抬杠法推广B . 耕作技术的进步C . 农民生活的艰难D . 佃耕制度的形成6. (2分)(2020·烟台模拟) 戎氏是原生活在西域的少数民族,南朝时期开始进入中原。
山东省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9高一上·北京期中) 《史记·齐太公世家》载:“是时周室微,唯齐、楚、秦、晋为强。
晋初与会,献公死,国内乱。
秦穆公辟远,不与中国会盟。
楚成王初收荆蛮有之,夷狄自置。
唯独齐为中国会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诸侯宾会。
”以上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①西周王室对诸侯失控②春秋时期诸侯争霸③中原王朝与边境少数民族融合④齐桓公首先称霸的外因A . ①②B . ③④C . ①③D . ②④2. (2分) (2017高一·清流月考) 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会在“军机处”景点看到这样的文字说明:“军机处一日日称:……接折(阅读奏折)——减免(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
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 . 跪受笔录,上传下达B . 辅佐皇帝,参与决策C . 陪读陪写,赋诗作画D . 纵论军机,谋划战事3. (2分)王守仁主张“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本质意图是()A . 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B . 挽救封建统治危机C . 修身养性,崇尚道德D . 实现儒学的道德化4. (2分)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
”在这一“田”制下()A . 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 . 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C . 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 . 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5. (2分) (2019高一下·洛阳期中) 《中国现代化历程》中说:“在1895--1901年间,除去铁路业不计,新办企业的资本已是洋务运动30年全部民用企业资本的一半。
”这主要得益于()A . 洋务运动的破产B . 民众的爱国热情C . 清政府政策调整D . 辛亥革命的推动6. (2分) (2016高三上·湖北期中) 王韬在《弢园文录·代上冯太守书》中说“西商贸易之利,首在航海,顾风波之险,有时不可测料,……于百中取二三。
山东省高三历史第一次摸底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共48题;共48分)1. (1分) (2017高一上·南充月考) 某几部电视剧里分别出现不同的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电视剧甲:“三公”坐着在议事,各自对自己所管辖的事情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
皇帝只是听取三人的情况汇报,当意见相左时,大臣可与皇帝据理力争。
电视剧乙:皇帝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把想法告诉中书省,然后由中书省起草一份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门下省官员认真审核后,认为还有不合理之处,于是将之驳回,由中书省再次请皇帝略作修改。
当门下省再次审核通过后则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所属部门交给六部办理。
电视剧丙:皇帝在一个小房间中处理军国大事,几个大臣只能跪受笔录传达执行。
请回答:电视剧甲、乙、丙反映的情况分别最能反映了什么朝代的中央官制()A . 秦朝、汉朝、明朝B . 明朝、唐朝、清朝C . 秦朝、唐朝、清朝D . 唐朝、元朝、明朝2. (1分) (2019高二下·包头期中) 秦汉时期,粮食生产是农民的主要经营,此外还有桑麻纺织业、家畜饲养和园艺种植等副业。
以上多种经营的收入,也仅占农家生产总收入的40%以上。
这表明小农经济()A . 是不完全的自给自足经营B .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低C . 是一种脆弱的经济结构D . 是封建国家的统治基础3. (1分)被后世商人尊为祖师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范蠡经商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他仗义疏财,他赚了钱,就从事各种公益事业,成为几千年来我国商业的楷模。
下列情景范蠡可能经历的是()A .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B . 凭借棉布生意一次赚了上万两白银C . 商品交换时使用纸币D . 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4. (1分) (2020高一下·厦门月考) 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①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和交纳赋税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A . ①③④B . ②③④C . ①②④D . ①②③5. (1分)(2019·宁波模拟) 《唐六典·卷三》明确记载“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17届高三理综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B 1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Cu 64 S32 Cl 35.5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但元素组成不同B.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C.蔗糖、麦芽糖、乳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D.蔗糖是淀粉的水解产物之一,麦芽糖是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之一2.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0~4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B.0~1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C.0~1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D.2~3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3.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B.类胡萝卜素可在红光区吸收大量光能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D.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4.在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精原细胞增殖具有周期性,对生物遗传有重要意义B.细胞衰老时,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增大C.胰腺细胞和心肌细胞中均含有指导合成唾液淀粉酶的mRNAD.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基因突变的结果,而是一种累积效应5.右图表示某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的变化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ab段细胞中核糖体的活动很活跃B.bc段的细胞可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C.处于cd段的细胞可以不存在同源染色体D.着丝点断裂发生在de段6.果蝇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N/n控制,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致死(注:NN、X n X n、X n Y等均视为纯合子)。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24.公元前632 年城濮之战后,周襄王正式册封晋文公为霸主,成就了晋文公“取威定霸”的业绩。
同年冬天,晋文公在温(河南温县)会盟齐、宋、鲁等诸侯,周襄王被召唤赴会。
这说明当时A 处于西周末期,宗法分封制崩溃B .晋文公取得了直接控制诸侯的权力C .周天子仍是道义上的“天下共主”D .周天子的权威彻底被大国诸侯取代25 .光武帝刘秀曾两次下令度田(清丈土地,核实户口),但均告失败。
特别是像河南、南阳等地,度田官都知道“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根本不敢如实度田。
据此可知光武帝度田A .触犯了地方豪强地主的利益B .削弱了中央政治经济力量C .破坏了均田制度的顺利推行D .推动了田庄经济迅速发展26. 唐朝政府曾专门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在很多地方设置商馆以招待外商,又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
据此可知A .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废弃B .中外文明交流日益频繁C .中枢权力体系高度完善D .文化开放心态开始形成27.王守仁也谈“格物致知”,但他所说的“致知”是“致良知”,“格物”是“正行”,“格者,正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
”这说明王守仁A .主张用伦理道德去规范自己的行动B .认为人的意念是天地万物的本原C .批判程朱理学否认孔孟的至高权威D .承认个人私欲倡导个性自由发展28.关于洋务运动的史学评价,有人认为它是腐朽没落的清王朝的自救运动,有人则认为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
出现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 .史观影响史学结论B .史学研究要服务现实C .史实可以自由解释D .历史认识无客观标准29.近代以来,在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近自妇女解放声起,离婚别嫁亦日益见多”,女子也逐渐能继承遗产。
这说明A. “男女平等”成为社会共识B .女权运动推动时代变革C “西学东渐”改变婚恋观念D .社会变革促进观念转变30. 1945 年10 月,毛泽东在回答英国记者“如何理解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的提问时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 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17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无答案)本试卷共45题,共300分,共12页。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京煤集团长沟峪煤矿位于北京西南方向,距离北京城区40公里。
2013年在煤炭市场萎靡的情况下,长沟峪的煤仍然大量出口。
2016年3月15日这座在北京有着50多年历史的煤矿正式关停,它其实还能再挖30年,可采储量还有329万吨。
据此完成1~2题。
24.西汉初期,陆贾在其天人学说中,把阴阳家的“天人感应”说引入了进去;叔孙通等人把“礼”与形而上的“大一”“天地”“阴阳”“四时”联系在了一起;贾谊在其《新书•道德说》中则公开用《老子》的宇宙观作为其儒家道德论的依据。
这表明,当时儒学( ) A.具有成为汉代官方正统思想的趋向 B.奠定了汉代新儒学的发展基础C.继承了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 D.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25.宋代从乾德元年(963年)开始,朝廷陆续“命大理正奚屿知馆陶县、监察御史王祐知魏县、杨应梦知永济县、屯田员外郎于继徽知临清县(知,即兼理、兼管之意)”。
北宋知县的设立表明( )A.县取代州成为基层单位 B.君主权力的行使比较随意C.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D.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26.明朝许孚远在《疏通海禁疏》中指出:“守汛兵众数千,年费粮赏五万八千有奇,内二万则取足于商税,若奉禁无征,军需缺乏,势必重敛于民,民穷财尽,势难取给。
”这表明( )A.明朝商税收入成为地方财政主要来源 B.明朝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发生根本变化C.明朝军费开支巨大造成财政入不敷出 D.国家征收商税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27.1895年,严复在《原强》中阐述了“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思想。
张之洞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发表《劝学篇》,把“中体西用”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
晚清“体用之争” ( )A.割裂了传统的中国文化 B.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启蒙C.都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 D.表明民主自由深入人心28.1935年4月,蒋介石任命吴忠信为贵州省负责人,国民政府的党、军、政势力迅即占领了贵州。
同年2月,任命刘湘为四川省负责人,接着又通过组织峨眉训练团等措施,整顿了四川的军事、财政、金融,推行了保甲制度等,加强了国民政府在四川的影响。
这些措施客观上( )A.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B.改变了中国工业布局C.奠定了持久抗战基础 D.意在“围剿”中央红军29.下表为新中国1957—1961年从业人员统计表。
据此可知( )AC.中国第一产业从业人数持续下降 D.中国经济获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30.罗马法嫁资制度规定:“既不能忽略对处于相对强势地位者——妻子的父亲、丈夫的权益的保护,又须侧重保护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妇女的权益。
”这一规定体现了罗马法( ) A.注重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B.强调对男女平等的追求C.优先保护妇女的权益 D.蕴含着公平正义的理念31.下图为《布鲁特斯胸像》(米开朗基罗创作于公元1537-1538年,现收藏于佛罗伦萨国立美术馆)。
雕像中,布鲁特斯身披古罗马长袍,脸向左侧有力地转动着,嘴角紧闭着,专注的眼神凝视着前方,面部神情表现出勇敢、公正、机智、坚定和决不妥协的英雄气概。
该作品( )A.体现了西方人文精神的最初觉醒 B.冲击了中世纪天主教神学世界观C.彻底动摇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D.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权威32.1850年,基佐认为,“光荣革命”是本着宗教精神进行的,而且没有与过去的传统割断联系。
它是作为保守力量而不是作为破坏力量而出现的。
基佐意在( )A.反对暴力和流血的革命 B.表明“光荣革命”的保守性C.强调“光荣革命”延续传统 D.说明“光荣革命”历史作用33.富兰克林在制宪会议上说:“手艺人制作木头桌子的时候,如果木料的边缘厚薄不一,不合格,他们就两边各削去一些,让各方严缝,桌子就稳定了。
”这体现了( )A.公平原则 B.自由精神 C.妥协精神 D.民主原则34.1927年,列宁格勒《真理报》刊登了农户的纳税率:收入在150卢布以下的农户,税率为4.75%,150—200卢布的为 5.25%,200—300卢布的为5.75%,300—450卢布的为8%,450—600卢布的为10.5%。
这表明,当时苏联( )A.限制并消灭富农阶层 B.防止农民的两极分化C.废除了新经济政策 D.推行了农业集体化政策35.法国打算把欧共体变成一个经济政治共同体的想法更让英国寝食难安。
此时英联邦对英国的重要性已经大大降低。
随着欧共体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英国的均势政策也失去了存在的依据。
这表明( )A.英国迫切靠拢欧共体的愿望 B.法国借助欧共体牵制英国C.英国放弃了传统均势政策 D.欧洲一体化影响不断扩大二、非选择题:共160分。
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4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4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蕴含着中国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精华,体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
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知识,分析“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的文化价值。
(9分)(2)“二十四节气”蕴含着中国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精华,体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
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加以说明。
(12分)(3)“二十四节气”虽然申遗成功,但传承和保护依然任重道远。
请为传承和保护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写出两条具体措施。
(4分)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5分)材料一辛亥革命后,儒家经典从政治、教育领域全面退出,带来了人们对新社会秩序的怀疑和迷茫,也导致了空前未有的信仰危机。
为了应对这种危机,朝野上下的守旧势力在“尊孔”的旗帜下力图重建新的信仰和道德秩序。
康有为、陈焕章等人组织孔教会,发起了国教运动;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公开命令尊孔读经,企图在“保存国粹”的幌子下强化对民众的思想控制。
尽管袁世凯尊孔未必与其帝制活动有内在的联系,但他在尊孔的旗号下公开进行帝制复辟活动,则是不争的事实;至于孔教会与张勋复辟帝制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样也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尊孔思潮引起中国先进分子的猛烈批判,孔子及儒学的独尊地位亦随之瓦解。
——摘编自左玉河《民国初年的信仰危机与尊孔思潮》材料二 17—18世纪,欧洲在工业革命奠定的基础上走向了空前的繁荣,与此同时,科学理性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虽然在理论舞台上唯理论和经验论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但是它们的目的却是一样的——为自然科学寻找可靠的基础。
自然科学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它也导致人类心灵的堕落和生存价值的缺失。
对工业文明中出现的道德沦丧和自我迷惘等种种社会危机,德国的浪漫主义者忧心忡忡。
他们认为,一切后果都是和理性主义的研究方法分不开的,并由此对理性主义进行了深刻反思。
——摘编自王晶亮《德国浪漫主义的精神特质及其时代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辛亥革命后中国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西方出现信仰危机的异同。
(13分)42根据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家庭发展变化的一种趋势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充分。
)(12分)(二)选考题:共25分。
请考生从地理题、历史题中各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骑行是一种健康自然的运动旅游方式,能充分享受旅行过程之美。
一辆单车,一个背包即可出行,简单又环保。
近年来环青海湖骑行旅游很受欢迎,济南某校的小明计划暑假期间到该地环湖骑行游玩,下图是其拟定的骑行线路图。
结合该地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小明到该地环湖骑行旅游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20世纪50年代,苏联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及哈萨克丘陵北部地区组织大规模的垦荒。
这一地区属于草原带向半干旱荒漠化过渡的干草原带。
该地区后期土壤风蚀加剧,由此引发的“黑风暴”十分严重。
苏联垦荒区位置示意图根据图文材料,说明前苏联垦殖区土壤风蚀的潜在因素,并说明人类的生产活动是如何加剧了这一过程。
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材料(辽)圣宗……帝壮,益习国事,锐意于治……先是,契丹及汉人相殴致死,其法轻重不均,至是一等科之。
统和十二年,诏契丹人犯十恶,亦断以《律》。
旧法,死囚尸市三日,至是一宿即听收瘗。
二十四年,诏主非犯谋反大逆及流死罪者,其奴婢无得告首;若奴婢犯罪至死,听送有司,其主无得擅杀。
二十九年,以旧法,宰相、节度使世选之家子孙犯罪,徒杖如齐民,惟免黥面,诏自今但犯罪当黥,即准法同科。
开泰八年,以窃盗赃满十贯,为首者处死,其法太重,故增至二十五贯,其首处死,从者决流。
尝敕诸处刑狱有冤,不能申雪者,听诣御史台陈诉,委官覆问。
往时大理寺狱讼,凡开图片奏者,以翰林学士、给事中、政事舍人详决;至是始置少卿及正主之。
——据《辽史》(1)根据材料,概括辽圣宗法制改革的内容。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辽圣宗法制改革的影响。
(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