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清徐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72.03 KB
- 文档页数:11
太原市2016-2017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末测评语文试卷2017.06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23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 分,每小题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在我国,“法治”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乐记》中,“然则先王之为乐也,以法治也。
”在我国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儒家还是法家,都将法律视为实现特定目标的手段和工具,而没有将其视为社会治理的目标。
近代以,尤其是自“五四”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作为社会理想和目标,已具有广泛的共识。
但“五四”时期并没有深刻认识到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因为救亡图存、自立自强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民主指向自立,科学指向自强,“民主”和“科学”自然就被作为最重要的价值,而法治更多被看作是国家独立和强大之后,才应该思考和追求的目标。
“五四”没有把法治作为口号,主要是因为人们并没有认识到法治的独立价值,而是将其作为实现民主、自由、平等、富强等目标的手段和工具。
新中国的法制建设虽然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无论是成文法的颁布,还是法律的执行以及法律的适用等方方面面,但整个过程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特别是在“文革”时期,法治基础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全党工作的重心,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以此为中心,深刻检讨了“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作为当时及后很长时期内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并正式采用“法治”的表述,这也标志着我们党在执政理念、领导方式上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1999 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将依法治国确立为一项宪法的的基本原则,通过国家根本大法对依法治国予以保障。
这种观念上的改变意味着“法治国家”建设不再是一种方式和手段,其本身就是国家建设的目标。
绝密★启用前2017—2018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本试卷8页,1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范围:必修三、四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填空题(共8 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此时无声胜有声。
(2)画图省识春风面,。
(3)沧海月明珠有泪,。
(4)飞湍瀑流争喧豗,。
(5)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磨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7)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8)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二、选择题(每空3分,共18 分)2、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秦曲(qū) 赦免(shè) 汤镬(huò) 列观(guān)B.倨傲(jù) 盆缶(fǒu) 不肖(xiào) 渑池(diàn)C.睥睨(nì) 披靡(mǐ) 毋宁(wú) 不怿(yì)D.避匿(nì) 燕国(yàn) 攻讦(jié) 稔知(rěn)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糟粕荒疏刎颈之交春风料峭 B.斟酌仓皇冠冕堂皇礼尚往来C.丰盈囊括躁动不安无事生非 D.寒暄罪孽兼收并蓄礼上往来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水浒传》英译《在河边发生的故事》,《红楼梦》俄译《红色阁楼里的梦》,原著的韵味全失,使中国读者觉得简直不可理喻。
太原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亵渎(xiè)傀儡(kuǐ)时乖命蹇(jiǎn)间不容发(jiān)B . 肩胛(jiǎ)阒寂(qù)瞠目结舌(chēng)果实累累(lěi)C . 起哄(hòng)剽悍(biāo)沆瀣一气(hàng)戛然而止(jiá)D . 炽热(chì)钟磬(qìn)奖掖后进(yè)越俎代庖(zǔ)2.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A . 隔漠皓首金石可镂故步自封B . 寒喧影璧锲而不舍藕断丝连C . 风姿磨砺燥动不安急于事功D . 震慑枭雄口诵心惟杞人忧天3.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中国文化在欧洲广受欢迎,让世界另眼相看,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以及当今中国的地位与影响力。
B . 民族村寨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但其传统建筑风格和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抢救和保护民族村寨迫不及待。
C . 无论是进口车,还是国产车,它们的价格都很高,与消费者期望值相去甚远,在这种形势下,汽车降价是众望所归。
D . 获知雅安地震后,社会各界人士或在微博上为震区人民祈祷平安,或慷慨解囊,纷纷以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的爱心。
4. (2分) (2016高一上·江阴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中国《汉字》国际巡展启动后引发了不小的轰动,“精妙绝伦,叹为观止”,不少参观者用这样的话来评价布展汉字的美妙。
B . 专家解释,心脏病患者用药几十年,心肌仍然缺血,病情反复发作,仍然摆脱不了心梗威胁,根本原因是没有解决心肌细胞死亡。
C . 我市积极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胜地,唱响“梦里水乡”的旅游品牌形象,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游客。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本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考试号、姓名、座位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须填写在答题卷上,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一、(19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攻讦(jié)谄媚(chǎn)包扎(zhā)通衢大道(qú)....B.干瘪(biě)肇事(zhào)悄然(qiǎo)命运多舛(chuǎn)....C.赊账(shē)泥坯(pēi)巷道(hàng)残羹冷炙(zhì)....D.蹩(bié)进鬈曲(quán)纤细(qiān)一蹴而就(cù)....2.以下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予分当引决分:按本分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看待奴婢那..样又重之以修能修:美好的幽于缧绁缧绁:捆绑犯人的绳...索B.间至XXX间:一会儿永葆无疆之休休:美好..XXX给XXX:能少XXX之闻少:小看..C.越国以XXX:边邑九山刊旅刊:砍削..乃并复丰,比XXX:和……一样上服度则六亲固度:礼法..D.将顺其美将:扶持蚤自来谢XXX:谢罪..XXX从百余骑从:使……追随常以身翼蔽沛公翼:象鸟伸开翅膀..一样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网络是一面“镜子”,常照照有利于领导干部保持苏醒头脑。
官员要学会从网上知民忧、察民情,在网下解民愁、疏民怨,从而赢民心、顺民意。
B.雅安震区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恢复重建。
当关切逐渐淡去,生活归于平静,面对漫长的家园重建,灾区的“震后考题”其实才刚刚开始。
C.近日,XXX揭示了钓鱼岛列屿是在《马关条约》中随着台湾岛等被日本盗取,在二战后又与这些岛屿一起回来中国。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全二册)高一年级语文试卷命题人:校对:考试时长:150 分钟分值:150 分I 卷(选择题,共44分)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A.憎.恶(zèng)岑.寂(cán)流涎.(yán)锱.铢必较(zhī)B.目眦.(zì)攻讦.(jiān)拉纤.(qiàn)一蹴.而就(cù)C.瞋.目(chēng)绮.丽(yǐ)得逞.(chěng)昙.花一现(tán)D.折腾.(teng)帷.幕(weí)露.穷(lù)清沁.肺腑(qìng)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A.不及不离挥豁无度珍羞美味源源不断B.抱残守却诩诩如生转瞬即逝迫在眉睫C.相形见拙烟熏火燎宠然大物屈指可数D.莫名其妙震耳欲聋猝不及防冠冕堂煌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待人接物.(物体)自鸣.得意(表示)无动于衷.(内心)B.疾.言厉色(急速)胡作非.为(不对)灭顶..之灾(水漫过头顶)C.自顾不暇.(时间)冥思苦.想(用心)一丝不苟.(苟且、马虎)D.小心..谨慎(留心)纵横交错.(叉开) 有史可稽.(考核、核查)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是()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昙花一现,未老而先亡。
————,————它们内容的深浅,作用的大小,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广狭,————它们存在过,————都是传统文化。
A.不过如果只要便B.不过即使如果就C.但是不管只要便D.但是也许如果就5.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规范的一项()A.“你打碎了我的盘子”,她很低沉地说:“我的小儿子没有饭吃了。
”B. 做年夜饭不能拉风箱——呱嗒呱嗒的风箱声会破坏神秘感——因此要烧最好的草、棉花柴或者豆秸。
太原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 网络小说里的情节变幻莫测,出神入化,着实吸引了不少读者。
B . 多利是基因工程的象征,它所能带给人类的巨大利益可以说是难以想象的,本文仅能举其初露端倪者。
C . 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词,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D . 我们不应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应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
2. (2分) (2017高一下·陆川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作为目前热销的保健品,酵素被媒体宣传具有减肥、排毒、保健、预防心血管问题、调节免疫等神奇功效,然而据专家的解释,喝酵素还不及喝酸奶来得实在。
B . 日前,交通管理部门就媒体对酒驾事故的连续报道做出了积极回应,表示要进一步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C . 教育部一开始推行汉语四、六级考试,马上就有人质疑:这种考试真能改善“外语热”以及网络语言不规范等弊端吗?D . 二孩政策全面放开,许多期盼已久的夫妇却放弃了要“二宝”的打算,其主要原因不是因为经济、精力等方面的压力太大,而是因为“大宝” 的坚决反对。
3. (2分)将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文中的划线处,正确的一项是()史铁生的离去令人为痛惜,作家张炜在接受《周末》记者采访时说:“ ”。
①我不能不去想象他的劳作,他是怎样写出这—个个字的。
②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韧顽强的生命力,不断地将思与诗掷到这个异常喧嚣的世界上。
③我知道这是他把全部生命凝聚成一道强光,照射到无边的夜色深处。
④我不知道还有谁像他一样,在这样的情与境下凝神打量或闭目冥思,燃烧自己。
⑤铁生是这个时代难以消逝的声音。
⑥而后他出版的每一篇文字,只要读到,都让我获得一次次特别的感动。
A . ②①③④⑥⑤B . ②③①⑤④⑥C . ⑤②④⑥①③D . ⑤④②①③⑥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0分)4.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2017-2018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副标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为了应对电商的冲击,这家小店不仅改变了装饰风格,而且转变了经营理念,改头换面....,终于赢得了市场。
B. 《三体》第一部获得了第 73 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作者笔走龙蛇....。
,带领读者徜徉在地球文明和宇宙文明两个世界里。
C. “为政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梅贻琦校长的一生没有快意江湖,没有风花雪月,有的是光风霁月....的情怀。
D. 尽管山西女篮未能在决赛中夺冠,但小将武桐桐汗流浃背,吴牛喘月....,她在赛场的不俗表现,让球迷为之一振。
【答案】C【解析】A.不合语境,改头换面:只在表面上有所改动,其内容却依然如故,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
从“终于赢得了市场”可知,应该内容和形式都有变化;B.对象错误,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笔势雄健活泼。
句中误用来形容“写作”;C.正确,光风霁月: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
符合语境;D.望文生义,吴牛喘月: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比喻人遇事过分惧怕,而失去了判断的能力,也形容天气酷热。
此处误用来形容“累得像牛一样喘气”;故选:C。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
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解答成语题的方法: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太原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在“棉花糖幼儿园”的“六·一”晚会上,身着演出服的小朋友们表演得神气活现,大人们观看得津津有味,非常高兴。
B . 《小狗包弟》一文中,巴金对自己进行了无情而又深刻地剖析和反省,字里行间流露着深深的自责,读来楚楚动人。
C . 金秋九月,我们迎来了新的学期,学校社团的招新活动再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学们纷至沓来,踊跃报名。
D . 这个问题既复杂又棘手,有人提议应这样解决,又有人建议应那样处理,我真是莫衷一是,不知该如何是好。
2. (2分)下列选项中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这幢小屋既然得以幸存,一定是受到了什么光辉的照耀或是某位神明的,才能历尽沧桑,而未跟别的楼舍同遭厄运。
②一个人年纪大了而又起来以至于赊账的时候,不知怎么的,他决不赊格斯拉兄弟俩的账。
③因此,我们不应以偏赅全地将某种文化中的单一元素视为衡量文化的唯一尺度,更不能不加分析地用一种文化来和取代另一种文化。
A . 庇护荒谬统筹B . 保护荒谬统管C . 庇护荒唐统摄D . 袒护荒诞统管3.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实体书店犹如一个不可或缺的文化沙龙,它所承载的文化滋养和文化气息,会让城市显得更安详。
而没有实体书店的城市,则无异于文化沙漠。
B . 领导干部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子民、问计于民,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认真解决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C . 高晓松获释后,自叹狱中的六个月是“最长的半年”。
他的向叹不仅给广大公众敲响了警钟,而且流露出对自己醉驾行为的悔意。
这也正是高晓松“倾情”唱出的一首“警世歌”。
D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实施已近20年,广大消费者从不懂得何为权益到勇于维护自身权益,从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到形成竞争有序的消费环境,监管部门、经营者、消费者都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过程。
太原市2016-2017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末测评语文试卷2017.06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23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 分,每小题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在我国,“法治”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乐记》中,“然则先王之为乐也,以法治也。
”在我国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儒家还是法家,都将法律视为实现特定目标的手段和工具,而没有将其视为社会治理的目标。
近代以,尤其是自“五四”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作为社会理想和目标,已具有广泛的共识。
但“五四”时期并没有深刻认识到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因为救亡图存、自立自强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民主指向自立,科学指向自强,“民主”和“科学”自然就被作为最重要的价值,而法治更多被看作是国家独立和强大之后,才应该思考和追求的目标。
“五四”没有把法治作为口号,主要是因为人们并没有认识到法治的独立价值,而是将其作为实现民主、自由、平等、富强等目标的手段和工具。
新中国的法制建设虽然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无论是成文法的颁布,还是法律的执行以及法律的适用等方方面面,但整个过程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特别是在“文革”时期,法治基础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全党工作的重心,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以此为中心,深刻检讨了“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作为当时及后很长时期内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并正式采用“法治”的表述,这也标志着我们党在执政理念、领导方式上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1999 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将依法治国确立为一项宪法的的基本原则,通过国家根本大法对依法治国予以保障。
这种观念上的改变意味着“法治国家”建设不再是一种方式和手段,其本身就是国家建设的目标。
太原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 舞蹈《蝶恋花》靓丽的造型、惊艳的舞姿、梦幻的特效以及破茧而出的蝴蝶,给观众似梦似真的感觉,让人目不暇接。
B . 巴金晚年写作了在中国当代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文章虽平铺直叙,但能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敢于履行历史责任的胸怀。
C . 要解决这样重大的民生问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只有从根本上寻找一个权宜之计,才能真正为百姓办实事。
D . 这件事不能光让班长一个人忙,大家必须一起推波助澜,才能把事情做好。
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互联网不仅能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学等智能化、个性化。
B . 过期馒头被重新加工出售,防腐剂和添加剂的随意使用,大量流入各大超市。
当公众为审美疲劳纠结时,频繁出现的问题食品带来的“审丑”疲劳更让人痛苦。
C . 像“中国好声音”这类“零门槛”的节目,让拥有音乐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一展歌喉享受舞台,也让我们懂得,平凡人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是否相信梦想勇于追求,敢于创造奇迹。
D . 中国游客在埃及古庙一处文物上刻画“××到此一游”的照片曝光后,国内掀起了“拒绝旅游陋习,倡导文明旅游”活动的热潮。
3. (2分) (2019高三上·太原月考) 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小赵乔迁新居,邻居们前来道喜,祝贺他道:“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B . 小钱做事不踏实,好高骛远,老师告诫他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C . 小李被训斥之后才安心读书,父亲抱怨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 . 小孙对上司指出缺点耿耿于怀,同事劝道:“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4分)4. (6分) (2017高二下·烟台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2017-2018学年清徐中学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保护方言,守望乡愁真理总是越辩越明。
曾几何时,方言的存废问题,曾经引起激烈争议,但争论至今,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达成共识:推广普通话很重要,保护方言也很重要,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方言俗称地方话,是语言的变体,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
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所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作为人们交际的工具。
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说过:“语言是思想的外衣。
”除了交际工具,语言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
在岁月与文明的浸泡下,方言承载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能够满足本地区社会交际的需要。
与此同时,多姿多彩的汉语方言也与汉民族的文化息息相关,它不仅是旅居外地的同乡人互相认同的最直接最亲切的标志,而且是折射地方文化及其历史的种种事实的一扇窗口。
今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用上海话写成的小说《繁花》让许多读者为上海方言蕴含的吴文化韵味所折服。
不少网友甚至评价说:“读此书只恨自己不是上海人。
”不止是《繁花》,从韩庆邦《海上花列传》中的吴侬软语,到老舍《正红旗下》的京腔京韵,再到沙汀《淘金记》里的川腔辣语……这些文学作品运用方言所表达的其时其地的风土人情,都让它们成为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
从这方面讲,保护方言,也是传承地域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的一种努力。
如今,方言该不该保护似乎已不再是一个问题,但如何保护,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从全国来看,汉语内部的方言、次方言、土语非常丰富,该保护到哪一级、哪些地域的方言?国家是否应该出台系统支持政策?是否应该将方言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每一个问题,都不易回答。
所幸,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探索的步伐都已迈出。
2008年,国家语委启动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在各方言区采取活态标本,建立方言档案——这未尝不是一个好的思路,即在有能力做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性工作之前,先做好学术性抢救。
而在民间,类似于“中国微乡音”汉语方言大赛这样的方言保护和传承活动正在兴起:在电视、广播中推出方言节目;方言进校园,让孩子们不忘乡音,记住乡情;移动互联网上更是出现了以乡音乡韵为纽带的社群,延续着方言的魅力。
时间不断向前,语言的融合与演进同样不可阻挡。
一些方言会淡出生活,一些新的语言习惯也正在形成。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总有乡愁需要守望,而方言无疑是记住乡愁的重要载体。
珍视方言,其实是对文化根脉的呵护,是对历史的铭记。
讲乡音、守乡愁,让我们且行且珍惜。
(选自2015年12月《人民日报》,有改动)1、下列关于“方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方言和普通话同等重要,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都需要高度重视。
B.方言是语言的变体,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不同地区、不同地域的人们可以通过方言进行交流,表达思想。
C.丰富多彩的方言不仅是身份认同的标志,是情感沟通的纽带,而且也是展现地方文化及其历史的标志。
D.方言承载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很多用方言写就的文学作品因突出表现了其时其地的风土人情,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佳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荣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繁花》是用上海方言写成的,其中的吴文化韵味吸引了很多的读者。
B.具体到如何保护方言,从全国来看,存在很多现实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国家是否应该出台政策支持,是否应该将方言纳入学校教育体系等。
C.保护方言的探索步伐已经迈出,在民间,出现了很多利用多媒体进行方言保护和传承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让乡音乡韵得以延续。
D.方言与乡愁有着密切的联系,珍视方言,就是对文化的呵护,是对历史的铭记。
由此可见,只有保护好方言,才是对乡愁真正的守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很多方言写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作品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优秀之作,从这方面来看,保护方言,也是传承地域文化的一种努力。
B.方言该不该保护,如今似乎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但具体到如何保护的问题,仍然是众说纷纭,没有一致的看法。
C.为更好地保护方言,国家语委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明确了先做好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性工作,之后再做学术性抢救的思路。
D.讲方言和推广普通话并不矛盾。
诚然,普通话作为交流沟通的工具,普及固然重要,而方言作为折射地方文化及其历史的窗口也应该得到保护和继承。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郝处俊,安州安陆人。
甫十岁而孤,故吏归千缣赗①之,已能让不受。
及长,好学,嗜《汉书》,崖略②暗诵。
贞观中,第进士,解褐著作佐郎,袭父爵。
兄弟友睦,事诸舅谨甚。
召拜太子司议郎,累迁吏部侍郎。
高丽叛,诏李勣为浿江道大总管,处俊副之.师入虏境,未阵,贼遽至,举军危骇。
处俊方据胡床,体胖,安餐不顾,密畀料精锐击之,虏却,众壮其谋。
入拜东台侍郎。
时浮屠卢伽逸多治丹,曰“可以续年”。
高宗欲遂饵之,处俊谏曰:“修短固有命,异方之剂,安得轻服哉? 昔先帝诏浮屠那罗迩娑寐案其方书为秘剂,取灵花怪石,历岁乃能就。
先帝饵之,俄而大渐,上医不知所为,群臣请显戮其人,议者以为取笑夷狄,故法不得行。
前鉴不远,惟陛下深察。
”帝纳其言。
上元初,帝观酺(yǒu)翔鸾阁,时赤县与太常音技分东西朋,帝诏雍王贤主东,周王显主西,因以角胜,处俊曰:“礼所以示童子无诳者,恐其欺诈之心生也。
二王春秋少,意操未定,乃公朋造党使相夸,非所以导仁义,示雍和也。
”帝遽止,叹曰:“处俊远识,非众臣所逮。
”帝多疾,欲逊位武后,处俊谏曰:“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事遂沮。
开耀元年卒,年七十五。
帝哀叹其忠,举哀光顺门,祭以少牢,赙③绢布八百段、米粟八百石,诏百官赴哭,官庀④葬事。
子北叟固辞,未听。
裴炎为白帝曰:“处俊阽死,诿臣曰:‘生无益于国,死无烦费,凡诏赐,愿一罢之。
’”帝闻恻然,答其意,止赙物而已。
处俊资约素,土木形骸,然临事敢言,自秉政,在帝前议论谆谆,必傅经义,凡所规献,得大体。
(节选自《新唐书·郝处俊传》)【注】①赗(fèng),送财物助人办丧事。
②助人办丧事的财物。
②崖略,简略叙述。
③赙(fù),拿钱财帮助别人办理丧事。
④庀(pǐ),治理。
⑤阽(yán )死,临近死亡。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B.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C.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D.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5、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B.“吏部”掌管全国文武官员的选用、任免、考核、调动等事务,主管是吏部尚书和吏部侍郎。
C.“春秋”既可指春季秋季,也可指我国特定的历史时代,还可指儒家经典,文中用以指年龄。
D.“少牢”指我国古代祭祀时用羊和猪当祭品,“太牢”则指祭祀帝王时用牛、羊和猪当祭品。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郝处俊不贪财物,很有家庭教养。
他父亲去世时,父亲过去的属下送来了很多财物,他都推辞不接受;他对兄弟和睦友爱,侍奉舅舅们很是恭敬。
B.郝处俊富有胆识,深得大家认可。
高丽反叛时,他沉着应敌,将士多服其胆略;他反对皇帝让雍王和周王分率两队争胜取乐,谏言受到皇帝好评。
C.郝处俊敢于进谏,甚得大臣之体。
他认为寿命长短自有天数,不认可僧人所炼长生药;反对高宗退位给天后;与皇上议论定引经据典,多有匡正。
D.郝处俊生性俭素,尽享身后哀荣。
他去世后,不仅高宗为他在光顺门举哀,并赐给众多绢布、米粟;而且百官都去哭祭,官家安排了他的入葬事宜。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先帝饵之,俄而大渐,上医不知所为,群臣请显戮其人,议者以为取笑夷狄。
(2)诿臣曰:“生无益于国,死无烦费,凡诏赐,愿一罢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小题。
孤雁崔涂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注:(1)崔涂(854~?),字礼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带人。
唐僖宗光启四年(888)进士。
终生飘泊,漫游巴蜀、吴楚、河南,秦陇等地。
(2)矰:zēng短箭。
缴zhuó:系箭的丝绳。
8、这首诗全篇皆实写“孤雁”,作者是怎样突出孤雁之“孤”的?(5分)9、结合全诗,说说诗的最后两句作者对孤雁有怎样的感情?又借孤雁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与韩愈的“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一致。
(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传奇侯发山放学的铃声一响,似乎转眼之间,同学们都一个个兴高采烈地被爸爸妈妈接走了,唯有丫蛋形单影只,孤零零走出了幼儿园大门。
那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使得丫蛋永远见不到爸爸了,妈妈的一条腿也残废了。
为了养家糊口,妈妈一天到晚就在街口卖烤红薯。
妈妈跟学校老师求情,说丫蛋今年都五岁了,非常懂事。
学校这才破例,每次放学后,丫蛋不需要家长接,可以独自一个人回家。
风呼啸着,刀子一样刮着人的脸。
丫蛋背着小书包,东张西望,磨磨蹭蹭不愿赶路。
忽然,她看到前面不远处围着一堆人,还不时传来阵阵喝彩声,她这才一蹦一跳跑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