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大学物理电气信息学院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915.12 KB
- 文档页数:19
电力网特高压长线路的继电保护设计学院:物理电气信息学院班级:2010级电气工程与自动化2班指导老师:李世芳小组成员:张路(12010245210)梁晓龙(12010245310)马金(12010245271)杨晓刚(12010245204)刘奕男(12010245269)完成日期:2013年12月19日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日益增长,发展特高压输电技术,实现电网技术质的飞跃,是保障电力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措施。
特高压输电线路正逐渐成为全国统一电网的骨干网架。
IOO0k 特高压输电系统有大容量、长距离和低损耗的输电特点,与500kV输电线路相比,导线的等效直径增大、阻抗下降、阻抗角增大、传输率增大、相对相以及相对地之间的分布电容增大。
特高压输电线路具有电压高、线路长、输送功率大、阻抗小、分布电容大、线路充电电容电流大等特点,使得电气特征发生了大幅度变化,给特高压系统继电保护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本文探讨了特高压输电线路继电保护面临的问题,论述了适用于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继电保护技术,提出了继电保护配置设计的原则,并在实际工程中提出配置设计的具体应用方案。
关键词:特高压;分布电容;继电保护一、课题背景及意义为了提高输电的经济性能,满足大容量、远距离输电的需求,电网的电压等级不断提高,建立长距离、大容量、低损耗的输电系统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电网发展的必然。
美国、前苏联、日本、意大利等国自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进行lOOO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并建设了相应的实验室和短距离试验线路但是由于国际大环境变化以及西方经济发展速度减缓等因素导致上述国家的电力需求衰退,许多特高压输电工程纷纷停滞,已经建成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只能以低电压等级运行我国在经过近二十年的早期研究、论证分析和设计筹备等的前期准备工作阶段,于2005年启动了特高压输变电试验示范工程的建设工作,北起山西长治晋东南变电站,经河南南阳开关站,南止湖北荆门变电站,连接华北和华中两大电网,线路全长640千米,电压等级为交流lOOOkV。
微机原理课设模拟热水器宁夏大学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1宁夏大学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摘要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微型计算机的应用在各行各业迅猛发展,它已经成为每个专业技术人员必备的基础。
本系统设计的温度显示是以8086微处理器为CPU,用ADC0809进行采样值的模数转换,将不同温度值送入8255中,。
8255做可编程并行接口现实温度的电路,并将分离后的温度值得个位,十位,百位分别送入LED数码管进行精确显示。
在此系统中,8255的功能是对LED数码管进行温度的读入,并进行位选和段选。
当延时达到一定时间后,CPU即处理,使LED显示器显示当前的温度。
程序由以下模块组成:系统共有4个功能模块,分别为:主控模块,A/D转换模块,显示模块,延时模块。
关键词:微型计算机,热水器,8255,A/D转换2宁夏大学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第1章设计原理1.1设计原理模拟热水器系统的总体设计原理是:首先利用模数转换芯片ADC0809实现由模拟量转化为数字量,通常要经历采样,量化,编码三个步骤,将温度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
再将转换出来的数字量通过CPU系统总线送给可编程并行通信接口芯片8255来实现读写操作,然后将数据通过LED数码显示管来显示出当前温度。
具体做法是为了实现精确的表示出当前的温度值,显示温度的百位,十位,个位。
我们先在数据段开辟一显示缓冲区,用来存储当前温度,初始化我们所要应用的芯片8255,ADC0809后,主程序开始,为了将温度模拟量转化为数字量,启动AD采样,读AD采样结果,将结果送变量。
为了显示温度的百位,十位,个位,将样值分离,在通过8255的A口进行段选,B口进行位选。
为了得到良好的显示效果,本程序调用了一段精确的延时程序,使各位在时间显示上有短暂的间隔。
最后通过LED数码管显示出来,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温度,再显示,有此循环,就形成了精确的温度显示系统。
1.2设计环境及设备1、设计环境:PC机一台、windows 98系统、实验箱、导线若干。
宁夏大学校级重点建设课程项目
结题书
课程名称《C语言程序设计》
单位物理电气信息学院
教研室计算机教研室
填表时间 2003.7.10
教务处二○○三年三月制
一、重点建设课程项目基本情况
二、重点建设课程项目预期成果及实施方案
三、重点建设课程师资队伍情况
课程组教师职称结构表
课程组教师学历结构表
四、重点建设课程项目工作总结
五、重点建设课程项目成果
六、重点建设课程项目经费决算表
七、单位审核意见
八、教学指导委员会意见
九、学校意见
.。
2017届本科毕业设计题目:基于单片机的简易计算器的设计类型:□√设计□ 论文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年级:2013级学生学号:12013243606学生姓名:邱智信指导教师:梁云峰2017 年5 月14 日摘要单片机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一台计算机的主要部件集成在一个芯片上所构成的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因此单片机被称为单片微型计算机。
因为单片机体积小,价格经济,可靠性高,适用领域宽广以及其本身的指令系统等优势,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设计就是依据单片机的原理来进行简单的计算器设计的。
本设计采用STC89C52RC单片机为核心,输入采用4*4矩阵键盘,采用LCD1602液晶显示屏显示操作过程及结果。
实现简单的四则运算。
采用C语言编程,keil uVision4和STC_ISP_V4.80软件向单片机开发板内部烧写程序,进行硬件调试。
关键字:单片机;矩阵键盘;LCD1602;计算器AbstractMicrocontroller is the use of ultra-large-scale integrated circuit technology, a computer's main components integrated in a chip formed by an integrated circuit chip, so the microcontroller is called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Because of the small size of the microcontroller, the price economy, high reliability, wide field of application and its own command system and other advantages, in various industries, various fields have been widely used.The design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the microcontroller to carry out a simple calculator design. The design uses STC89C52RC microcontroller as the core, the input using 4 * 4 matrix keyboard, LCD1602 LCD display operation process and results. To achieve a simple four operations. Using C language programming, keil uVision4 and STC_ISP_V4.80 software to the microcontroller development board internal programming procedures for hardware debugging.Key words:Microcontroller; matrix keyboard; LCD1602; calculator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单片机的工作原理 (1)1.2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3计算器的发展简史 (2)第二章设计原理及要求 (3)2.1设计方案的确定 (3)2.2系统的设计方案 (3)2.3系统的设计要求 (3)2.3.1优化硬件电路 (4)2.3.2可靠性及抗干扰设计 (4)2.3.3灵活的功能扩展 (4)第三章硬件模块的设计 (5)3.1单片机STC89C52RC (5)3.1.1STC89C52RC单片机的特点 (5)3.1.2管脚说明 (6)3.1.3振荡器特性 (7)3.2矩阵键盘模块 (8)3.3LCD1602显示模块 (8)3.3.1显示电路 (9)3.3.2LCD1602主要技术参数 (10)3.3.3引脚功能说明 (10)3.4硬件接线图 (11)第四章软件设计及调试 (13)4.1程序设计 (13)4.1.1功能介绍 (13)4.1.2主模块功能的设计 (13)4.1.3键盘扫描模块程序的设计 (14)4.1.4运算模块程序的设计 (17)4.1.5显示模块程序的设计 (18)4.2编写程序 (19)4.2.1keil软件介绍 (19)4.2.2编写程序 (22)4.3程序调试 (35)4.3.1生成HEX文件 (35)4.3.2下载HEX至开发板进行调试 (36)第五章结论 (38)参考文献 (39)致谢 (40)第一章绪论1.1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单片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构成。
沈阳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设计题目:计算机控制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串电阻降压起动/反接制动系统系别自控系班级学生姓名学号 11指导教师职称起止日期: 2011年12月12日起——至 2011年 12月16日止沈阳工程学院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系(部):自控系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评审意见评价内容具体要求权重评分加权分调研论证能独立查阅文献,收集资料;能制定课程设计方案和日程安排。
0.1 5 4 3 2工作能力态度工作态度认真,遵守纪律,出勤情况是否良好,能够独立完成设计工作,0.2 5 4 3 2工作量按期圆满完成规定的设计任务,工作量饱满,难度适宜。
0.2 5 4 3 2说明书的质量说明书立论正确,论述充分,结论严谨合理,文字通顺,技术用语准确,符号统一,编号齐全,图表完备,书写工整规范。
0.5 5 4 3 2指导教师评审成绩(加权分合计乘以12)分加权分合计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评阅教师评审意见评价内容具体要求权重评分加权分查阅文献查阅文献有一定广泛性;有综合归纳资料的能力0.2 5 4 3 2 工作量工作量饱满,难度适中。
0.5 5 4 3 2说明书的质量说明书立论正确,论述充分,结论严谨合理,文字通顺,技术用语准确,符号统一,编号齐全,图表完备,书写工整规范。
0.3 5 4 3 2 评阅教师评审成绩(加权分合计乘以8)分加权分合计评阅教师签名:年月日课程设计总评成绩分沈阳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题目:计算机控制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串电阻降压起动/反接制动系统系别自控系班级学生姓名学号 11指导教师职称讲师课程设计进行地点:实训F202,图书馆任务下达时间: 2011年 12 月 9 日起止日期: 2011年12月12日起——至 2011年 12月16日止教研室主任年月日批准1.设计的原始资料及依据;在生产中,有些生产机械要求起动时电流不能过大,停车时要求快速停车。
如:车床主轴,经常进行正反转运行。
电力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力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理解各部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2. 使学生了解电力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控制策略和控制算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系统性能。
3. 帮助学生掌握电力控制系统的主要参数及其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电力控制系统进行建模、分析和设计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现代电力控制系统仿真软件进行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电力控制系统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控制系统相关领域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良好习惯。
3. 使学生认识到电力控制系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环节为辅。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路基础和自动控制原理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度。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电力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为我国电力行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力控制系统概述:介绍电力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使学生对该领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电力控制系统组成与原理:详细讲解电力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各部分功能,包括发电机、变压器、传输线路、负载等组成部分。
3. 控制策略和控制算法:介绍电力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控制策略(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等)和控制算法(如前馈控制、反馈控制等),并分析其优缺点。
4. 系统稳定性分析:讲解电力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如小信号稳定性分析、暂态稳定性分析等,使学生掌握稳定性判据。
5. 参数对系统性能影响:分析电力控制系统主要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如发电机参数、传输线路参数等。
基于CDIO的“信息论与编码”课程的改革与实践作者:贾艳玲刘思远来源:《中国电力教育》2014年第05期摘要:“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是宁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由于课程内容抽象、公式繁多及数学推导复杂,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课题改革小组基于CDIO 模式,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改进及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该课程的改革探索。
教学实践结果表明,通过改革,较好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论与编码;CDIO;教学改革作者简介:贾艳玲(1980-),女,宁夏银川人,宁夏大学物理电气信息学院,讲师;刘思远(1977-),男,宁夏银川人,宁夏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讲师。
(宁夏银川750021)基金项目:本文系宁夏大学第五届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6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5-0093-02“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是我国高等学校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该门课程主要研究信息传输及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一般规律。
[1]从学科性质上看,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且知识面很宽的课程,不但涉及到通信理论、高等数学、概率论及随机过程、现代密码学和计算机网络等多个领域,还需要扎实、广泛的数学基础知识。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香农信息论中有关信息量、信道容量、编码速率等基本概念和无失真信源编码、限失真信源编码及信道编码等三个编码定理,以及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的主要实现方法,满足数字通信、信息处理及信息安全等相关领域工作的要求。
[2]一、现状分析随着计算机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Internet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限失真信源编码、信道编码、信息安全编码和网络信息论等理论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信息论与编码”课程的重要性及实用性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太阳能热水器水温水位监测电路设计
刘丽萍;蔺金元
【期刊名称】《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027)006
【摘要】以AT89C2051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了太阳能热水器水温、水位检测系统.【总页数】2页(P99-100)
【作者】刘丽萍;蔺金元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物理电气信息学院,宁夏,银川,750021;宁夏大学,物理电气信息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214
【相关文献】
1.基于MSP430的水池水温、水位监测系统设计 [J], 田芳明;谭峰;赵文阳
2.太阳能热水器储水箱的水温智能控制系统 [J], 谢广文;林用满;
3.太阳能热水器储水箱的水温智能控制系统 [J], 谢广文;林用满
4.基于无线传感器的太阳能热水器水温水位无线监测系统设计 [J], 李岩岩;李敬兆
5.农村太阳能热水器水温水位控制系统 [J], 方益明;蔺陆军;李剑;冯海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锅炉气泡液位控制系统的设计学院:物理电气信息学院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班级:10级电气工程与自动化2班姓名:梁晓龙学号:12010245310指导教师:田茸起止时间:2013.11.20----2013.12.25目录第1章绪论 (3)第2章课程设计的方案 (4)2.1概述 (4)2.2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4)第3章硬件设计 (5)3.1最小系统设计 (5)3.2控制器的选择 (5)3.3A/D转换器和接口 (6)3.4D/A转换器和接口 (7)3.5键盘电路设计 (8)3.6显示电路设计 (9)第4章软件设计 (11)4.1三冲量控制 (11)4.2PID控制 (12)4.3PID参数设定 (13)4.4程序流程 (14)第5章系统设计仿真 (16)第6章课程设计总结 (17)摘要本文主要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锅炉液位控制系统,它以89c51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器,通过89c51单片机,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模数转换器,数码管显示等硬件系统和软件设计方法实现具有液位检测报警和控制双重功能.本系统在设计中主要有水位检测、温度检测、压力检测、按键控制、水位控制、显示部分、故障报警等几部分组成来实现液位控制。
主要用液位传感器检测液位,用89c51温度传感器来检测水温,用三个控制按键来实现按健控制,用三位7段LED显示器来完成显示部分,用MOC3041双向可控硅来控制水泵的开关,用压力传感器检测锅炉内部压力,并且通过模数转换把这些信号送入单片机中。
把这些信号与单片机中内部设定的值相比,以判断单片机是否需要进行相应的操作,即是否需要开启水泵,来实现对液位的控制,从而实现单片机自动控制液位的目的。
本设计用单片机控制易于实现锅炉液位、温度和压力的控制,而且有造价低、程序易于调试、一部分出现故障不会影响其他部分的工作、维修方便等优点。
关键词:89c51单片机;液位控制;显示;第1章绪论锅炉是典型的复杂热工系统,目前,中国各种类型的锅炉有几十万台,由于设备分散、管理不善或技术原因,使多数锅炉难以处于良好工况,增加了锅炉的燃料消耗,降低了效率。
锅炉的建模与控制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汽包水位是工锅炉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指标,保证水位控制在给定范围内,对于高蒸汽品质、减少设备损耗和运行损耗、确保整个网络安全运行具有要意义。
锅炉汽包水位高度,是确保安全生产和提供优质蒸汽的重要参数,对现代工业生产来说尤其是这样。
因为现代锅炉的特点之一就是蒸发量显著提高,汽包容积相对变小,水位变化速度很快,稍不注意就容易造成汽包满水或者烧成干锅。
在现代锅炉操作中,即使是缺水事故,也是非常危险的,这是因为水位过低,就会影响自然循环的正常进行,严重时会使个别上水管形成自由水面,产生流动停滞,致使金属管壁局部过热而爆管。
无论满水或缺水都会造成事故,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水位在规定范围之内。
维持汽包水位在给定范围内是保证锅护和汽轮机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也是锅炉正常运行的主要指标之一。
水位过高,会影响汽包内汽水分离效果,使汽包出口的饱和蒸汽带水增多,蒸汽带水会使汽轮机产生水冲击,引起轴封破损、叶片断裂等事故。
同时会使饱和蒸汽中含盐量增高,降低过热蒸汽品质,增加在过热器管壁和汽轮机叶片上的结垢。
水位过低,则可能破坏自然循环锅炉汽水循环系统中某些薄弱环节,以致局部水冷管壁被烧坏,严重时会造成爆炸事故。
这些后果都是十分严重的。
随着锅炉容量的增加,水位变化速度愈来愈快,人工操作愈来愈繁重,因此对汽包水位实现自动调节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汽包水位的控制是锅炉控制的一个难点,目前,对汽包水位控制大多采用常规PID控制方式,传统的常规PID控制方式是根据控制对象的数学模型建立,由于锅炉水位系统存在非线性、不确定性时滞和负荷干扰、非最小相位特征等,其精确的数学模型往往无法获得而且常规PID控制的参数是固定不变的,难以适应各种扰动及对象变化,其控制效果往往难以满足要求,控制效果不理想。
第2章课程设计的方案2.1概述锅炉设备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且相互关联的复杂控制对象,主要的控制系统包括锅炉汽包水位的控制、锅炉燃烧系统的控制、过热蒸汽系统的控制。
水位高会导致蒸汽带水进入过热器并在过热管中结垢,影响蒸汽质量及传热效率,严重的将引起过热管爆管;水位过低又将破坏部分水冷壁的水循环,引起水冷壁局部过热而爆管,汽包水位过高过低的后果非常严重,所以必须严格加以控制。
,目前各种锅炉汽包水位绝大多数采用三冲量控制方案。
由于锅炉系统的复杂性,很难精确描述其动态特性,可以利用模糊控制对模型的宽容性来提高控制性能,但模糊控制的不足之处是在蒸汽扰动下有静差。
实际上,汽包水位控制的难点主要在于“虚假水位”现象,使得传统的控制策略参数整定比较困难,难以适应所有工况。
2.2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图2.1为单片机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A/D转换键盘输入模块D/A转换显示模块89C51图2.1控制系统框图第3章硬件设计3.1最小系统设计图3.1为系统的最小设计图3.1系统最小设计3.2控制器的选择单片机作为主控模块,使得在对单片机选型上有了较大的空间。
单片机在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多公司、多系列、多型号“百家争鸣”的局面。
因而,选择一个合适的单片机有时真的不太容易,要考虑的方面太多。
大致总结出以下几点:1)单片机的基本参数。
例如速度、程序存储器容量、I/O引脚数量等。
2)单片机的增强功能。
例如看门狗、双指针、双串口、RTC(实时时钟)、EEPROM、扩展RAM、CAN接口、I2C接口、SPI接口、USB接口。
3)Flash和OTP(一次性可编程)。
4)封装:DIP(双列直插),PLCC(PLCC有对应插座)还是贴片。
5)工作温度范围,工业级还是商业机。
6)功耗。
7)工作电压范围。
例如设计电视机遥控器,2节干电池供电,至少应该能在1.8~3.6V电压范围内工作。
8)供货渠道畅通。
9)价格。
10)烧录器价格,能否ISP(在线系统编程)。
根据以上因素:系统的实时性要求不高,因而运算速度无需很快,且系统规模不大,采用分时复用的方式使用总线,对I/O口的数量可以要求进一步降低。
使用4路8位I/O接口即可满足设计要求;系统中需要扩展外部存储器对数据进行存储,数据存储量为32KB已满足要求,因此采用16位或准16位地址总线的单片机即可满足设计需要;由于是实验阶段,采用DIP(双列直插)封装的芯片便于实验,暂不考虑实际工业控制中的对外界环境的具体要求;系统采用AC220V供电,且对功耗没有具体要求,使用DC5V为芯片供电,便于系统外围电路的设计;芯片支持ISP可节省仿真器的投入。
综上所述,采用MCS-51系列中的8051单片机满足设计需求。
51单片机与AD和DA的接口连接如图3.2所示:图3.289C51连接图3.3A/D转换器和接口本设计采用的A/D转换器为8位转换器ADC0809。
ADC0809是与微处理器兼容的8通路8位A/D转换器。
它主要由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和8路模拟开关组成。
ADC0809的特点是:可直接与微处理器相连,不需另加接口逻辑;具有锁存控制的8路模拟开关,可以输入8个模拟信号。
AD转换结束后,EOC脚输出高电平,此时单片机接收EOC信号,读取AD转换的结果,将EOC脚经反相器与单片机的INT0脚相连。
AD转换结果由P0口读入,故将AD转换器的输出与单片机P0口相连,高低位依次相连。
经以上分析,设计AD转换器的接口电路如图3.3所示:图3.3ADC0809的接口电路3.4D/A转换器和接口本设计的D/A转换器为DAC0832。
我们知道模拟量输出通道不论采用哪一种结构形式,都要解决D/A转换器与微处理器的接口问题。
D/A转换器要求数字量并行输入,并且其输入应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保持稳定,以实现模拟量输出。
8位或少于8位的D/A转换器,只需通过相应位数的锁存器与8位的微处理器总线连接。
DA转换器选择DAC0832,DAC0832是具有两个输入数据寄存器的8位DAC,它能直接与51单片机相连。
DA转换器的电路设计:选择DAC为单缓冲方式,即输入寄存器工作于受控状态,DAC寄存器处于直通状态,由DAC0832的引脚特性,将DAC0832的引脚接发如下:CS:片选端,低电平有效,直接接低电平ILE:数据锁存允许控制端,高电平有效,直接接高电平。
WR2:DAC寄存器写选通控制端,低电平有效,由于其处于直通状态,故直接接低。
XFER:数据传送控制,低电平有效,故直接接地。
WR1;第一级输入寄存器写选通控制,低电平有效。
其输入为上升沿时,将输入数据锁存到DAC寄存器,故将该脚与单片机P2.2口相连,由程序控制。
经以上分析,设计DA转换器的接口电路如图3.4所示:图3.4DAC0832的接口电路3.5键盘电路设计为了便于实现各种的控制要求,智能调节器必须具备快速设置被控参数且操作方便,还必须增加键盘装置。
键盘控制有矩阵式和独立式两中。
矩阵式键盘又有编码式和非编码式。
单片机系统中普遍使用非编码式键盘,这类键盘应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键的识别如何消除键的抖动。
在以上几个问题中,最主要的是键的识别,对于键的识别,既可以采用程序扫描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专用的可编程键盘显示接口8279.独立式按键就是各按键相互独立,每个按键单独占用一根I/O口线,每根I/O口线的按键工作状态不会影响其他I/O口线上的工作状态。
因此,通过检测输入线的电平状态可以很容易判断哪个按键被按下了。
它的优点是:电路配置灵活,硬件结构简单。
缺点是:每个按键需占用一根I/O口线,在按键数量较多时,I/O口浪费大,电路结构显得复杂。
因此,此键盘是用于按键较少或操作速度较高的场合。
由于该设计中按键数量少,所以采用了独立式按键。
按键电路如图3-5所示。
图3.5系统键盘电路3.6显示电路设计可以提供单独锁存的I/O接口电路很多,且静态显示的软件设计比较容易。
所以在设计中选择常用的串并转换电路87c51显示电路。
87c51单片机串行口方式0为移位寄存器方式,外接3片87c51作为3位LED显示器的静态显示接口,把87c51的RXD作为数据输出线,TXD作为移位时钟脉冲。
87c51为TTL单向8位移位寄存器,可实现串行输入,并行输出。
其中A、B(第1、2脚)为串行数据输入端,2个引脚按逻辑与运算规律输入信号,共一个输入信号时可并接。
T (第8脚)为时钟输入端,可连接到串行口的TXD端。
每一个时钟信号的上升沿加到T端时,移位寄存器移一位,8个时钟脉冲过后,8位二进制数全部移入87c51中。
R(第9脚)为复位端,当R=0时,移位寄存器各位复0,只有当R=1时,时钟脉冲才起作用。
Q1…Q8(第3-6和10-13引脚)并行输出端分别接LED显示器的hg···a各段对应的引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