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背影》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2
朱自清背影练习题朱自清《背影》练习题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家喻户晓的文章,描写了作者与父亲在他上学的过程中的一幕场景。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朱自清表达了对父爱的感激和思念之情。
本文将以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背影》的练习题探讨。
一、词语理解和解释1. 解释文章标题《背影》的意义和象征。
2. 解释“只有母亲不停地给我擦眼泪”句子中的“不停”一词所代表的意思。
3. 选取三个你认为最具有象征意义的词语,并解释其象征的含义。
二、情感表达1. “我后来终于考入了省立第一中学”。
分析这句话中蕴含的作者对父亲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2. 选取作者对父亲的描写,分析这些描写如何展现出作者对父爱的理解和感激。
三、细节描述1. 描述“今年我二十岁了”句子中的时间线索给整个故事带来的变化和感受。
2. 描述当教授问及作者是否愿意留下时,作者内心的挣扎和抉择。
3. 描述作者用手撑着直起腰肢的场景,并分析这一细节展现出的内心情感。
四、语言运用1. 分析文中的描写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在表达情感和形象描写中的作用。
2. 选取一段你最喜欢的描写,讲解其中的修辞手法,如何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五、主旨和总结1. 通过对以上练习题的回答,你觉得朱自清通过《背影》想要表达什么主题和情感?2. 谈谈你个人对《背影》的感悟和思考,以及对朱自清的赞赏之情。
通过以上的练习题,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朱自清的《背影》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也可以提升自己对于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阅读和研究经典的名篇,能够丰富我们的文化素养,开阔我们的思维,并培养我们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愿你在学习中能够得到更多的收获和成长。
背影朱自清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②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③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
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因为丧事,一半因为父亲赋闲。
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④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
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
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
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⑤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
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
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⑥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朱自清《背影》阅读答案朱自清《背影》阅读答案篇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
3、品味文章寓深情与质朴的语言特色。
4、体会本文所表现的父子清深,培养自己怜爱长辈、怜爱他人的感情。
学习过程:前置作业1、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人,、、学者、。
《背影》是散文。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交卸()奔丧()橘子( )晶莹()迂腐()琐屑( )栅栏()差使()照看行李(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狼籍:踌躇:触目伤怀:蹒跚:自已:颓唐:课堂探究[1、朗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分段朗读,比比小组内谁读的最好)2、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次背影?请在文中标注出来。
说说作者主要写哪次背影呢?3、本文是通过我与父亲在车站离别,表现父亲爱子之情的,文章的2、3语段与此有什么联系呢?4、作者善于在叙事和描写中抓住最能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语言或动作,用平易朴实的语言去表达人物的真情实感。
文章中有很多处体现了这样的特色,请同学们以文中父亲所说的四句话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即什么话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当堂检测一、读写训练1、请你回忆一下日常生活中父母对你的哪些细节,可以看出他们浓浓的爱,写出来我们一起分享。
2、根据你对父爱的理解,仿写练习:(1)、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父爱如雨,为你濯洗心灵;,。
(2)、父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父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二、达标检测1、书写完全正确的()a.悲哀衰弱妥帖诸多b.惨淡踪迹栅栏钩留c.晶萤交御奔丧狼藉d.亏空赋闲谋事踌蝫2、选出加粗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a.变卖典质(抵押)妥贴(恰当,合适)b.举箸提笔(筷子)触目伤怀(心)c.琐屑(细小而繁多)家中光景(时光)d.颓唐(失败的样子)自已(控制,抑制住)3、迁移过关玉兰花的记忆卢玮①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我家院子里的玉兰花散放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
背影课后练习题(打印版)# 背影课后练习题(打印版)## 一、阅读理解阅读下文《背影》,回答问题。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通过描述父亲送他上火车的情景,表达了对父爱的深深怀念。
父亲的背影,是朱自清先生心中永远的痛。
那天,我要去北京读书,父亲送我到车站。
他穿着一件旧棉袄,手里提着一个破旧的皮箱,步履蹒跚。
火车即将开动,父亲忽然转过身来,对我说:“孩子,你长大了,要学会独立。
”他的目光里充满了不舍和期望。
火车缓缓启动,我透过车窗,看到父亲的身影越来越小,直到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父亲的背影,是我最宝贵的财富。
1. 朱自清先生在文中描述了父亲送他上火车的情景,这种情景让你联想到了什么?2. “父亲的背影”在文中象征着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3. 文中提到的“最宝贵的财富”指的是什么?请结合作者的情感进行阐述。
## 二、词汇运用根据《背影》中的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 父亲穿着一件旧棉袄,手里提着一个破旧的皮箱,步履()。
- 蹒跚- 稳重- 轻盈2. 火车即将开动,父亲忽然转过身来,对我说:“孩子,你长大了,要学会()。
”- 独立- 依赖- 等待3. 我透过车窗,看到父亲的身影越来越(),直到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 小- 大- 清晰## 三、句子仿写模仿《背影》中的句式,写一段话描述一个你印象深刻的场景。
原句:火车缓缓启动,我透过车窗,看到父亲的身影越来越小,直到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仿写句:(此处留白供学生填写)## 四、主题讨论《背影》这篇散文表达了对父爱的怀念和对成长的思考,请围绕“父爱”和“成长”两个主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
(此处留白供学生填写)## 五、创意写作假如你是文中的朱自清先生,多年后再次回忆起父亲的背影,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
(此处留白供学生填写)## 六、综合应用1. 根据《背影》的内容,设计一份主题为“父爱如山”的海报。
背影课后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背影》的作者朱自清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B. 《背影》是朱自清的代表作之一C. 朱自清出生于江苏省泰州市D. 朱自清在《背影》中主要讲述了与父亲的一次争吵A. 父亲穿过铁路,到对面买橘子B. 父亲爬上月台,为儿子挑选橘子C. 父亲在车站等候儿子时,为儿子买橘子D. 父亲在车上为儿子剥橘子A. 歌颂了父爱的伟大B. 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C. 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D. 反映了作者对亲情的珍视二、填空题1. 《背影》一文中,作者因______(事件)与父亲产生了误会。
2. 父亲在车站为儿子买橘子时,作者感受到了______的父爱。
3. 文中提到的“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中的“他”指的是______。
三、简答题1. 请简要概括《背影》一文的主要情节。
2. 请谈谈你对文中父亲形象的理解。
3. 文中作者多次提到自己的“泪”,这些“泪”分别代表了什么情感?四、阅读理解题选段:“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1. 请描述选段中父亲穿过铁道、爬上月台的情景。
2. 作者在选段中为何流泪?3. 请分析选段中父亲的形象特点。
五、作文题请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
要求:内容真实,感情真挚,条理清晰。
六、仿写题请仿照《背影》中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场景,写一段描述你与家人之间温馨互动的文字。
七、语法填空题1. 父亲因为年纪大了,所以走路()有些吃力。
2. 在我离开家乡的那天,母亲()一直送我到车站。
3. 看着父亲远去的(),我不禁泪流满面。
八、句子仿写题原句:《背影》中的父亲,用他坚实的背影,为我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同步练习背影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交卸.()奔丧.()狼藉.()簌簌.()赋.闲()踌躇..()()妥帖.()蹒跚..()()颓.唐()情郁.于中()琐.屑()举箸.()2.解释下列词语。
(1)祸不单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触目伤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能自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情郁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琐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份杂志老是报道一些八卦消息,无怪乎声名狼藉..。
B.她到现在还在踌躇..,是否应该尊重自己的理想,勇敢地迈上音乐之路。
C.童年的我,在外公结实的手臂下蹒跚..学步,在奶奶关怀的叮咛中成长。
D.路旁的树枝切割着夕阳,把光的琐屑..不断地洒向染金的地面。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考考生众多,而大学录取名额有限,能否在千军万马中“杀出一条血路”,关键要靠考生平时努力。
(将“名额”改为“人数”)B.通过互联网多向化的传播模式,让资讯已变为公共资源。
(删去“通过”或“让”)C.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正在引领世界潮流,为各国民众带去便利的生活。
(在“生活”后面加上“方式”)D.40家主要网络文学网站提供1400余万种作品,并拥有日均逾1.5亿以上文字量的更新。
(删去“以上”)5.请以“自立”为比喻的本体,仿照示例写两个句子。
示例:自立,是那荒山上挺拔的松柏,四季常青。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学常识填空。
《背影》的作者是朱自清,字__________,著名散文家、__________、__________、民主战士。
朱自清《背影》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背影》选段,完成10—15题。
〔18分)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①〔批注第一次流泪,是伤心。
作者见到那“满院狼藉的东西”,触目伤怀,才不禁潸然泪下。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渐渐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A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B着上面,两脚再向上C;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D,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了,我赶紧拭干了泪。
②(批注第二次流泪,看到年迈体胖的父亲为自己买橘子时的困难,内心非常感动,所以留下眼泪。
)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渐渐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信!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坐下,我的眼泪又了。
③〔批注第三次流泪。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④〔批注第四次流泪,是思念。
以在晶莹泪光再现的父亲的“背影”结篇,与开头照应,表达了作者对年迈的父亲无限思念,凄切动人。
〕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10为空白处填出准确动词,并说说动词的作用是什么?(6分)A B C D(4分)作用(2分)11.“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写父亲心里轻松与写父亲困难地过铁道为儿买橘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12文对父亲的'外貌描写是“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13文“我”四次流泪,这四次流泪的含义有所不同,请仿照①②④处写法,在③处也加上恰当批注,写在下面横线上。
朱自清《背影》练习题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通过讲述父亲的形象以及父爱的真挚,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爱和赞扬之情。
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些有关《背影》的练习题,以便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
练习题一:简答题(每题10字)1.《背影》是谁的作品?答:朱自清。
2.《背影》通过怎样的方式表达父爱之情?答:通过描写父亲的言行和形象。
3.你觉得《背影》这篇文章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答:留下了深深的感动和思考。
练习题二:选择题1.以下哪个词最能概括《背影》这篇文章的主题?A. 爱情B. 友情C. 亲情D. 自由答:C. 亲情2.下面哪个选项描述的是文中父亲的特点?A. 善良又慈祥B. 严厉而冷漠C. 无关紧要的人物D. 缺乏责任感答:A. 善良又慈祥练习题三:填空题将下列句子中所缺的词填入空格中。
1. 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将父亲_____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
答:高大2. 文中的父亲为了儿子的前途不惜______自己的幸福。
答:牺牲练习题四:简答题请回答以下问题,并结合文中细节进行解答。
1. 文中的父亲为什么要让作者去京城读书?答:因为父亲希望通过努力让作者有更好的前途和更宽广的舞台,他愿意牺牲自己的幸福为儿子的成长付出。
2. 文中“背影”的意象是什么?有什么寓意?答:背影既是父亲远离儿子的身影,也是父爱的象征。
它寓意着父爱的深沉,父亲默默奉献和无私的付出,以及父子之间的无言理解和默契。
练习题五:写作题请你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受,写一篇文章,表达对父爱的理解和感激之情。
答:(写作内容略)以上是关于朱自清《背影》的练习题,通过这些题目的练习,我们加深了对《背影》这篇文章的理解和思考。
朱自清以朴实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描绘了一个父爱至深的形象,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家庭关系中的温暖和爱的力量。
总结起来,《背影》不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们对父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感激之情。
朱自清《背影》练习题
1、读下面的句子,选择恰当的字,在下面画横线。
①小学生必(需须)自觉(尊遵)守《小学生守则》。
②他变了,不(在再)是(淘掏)气的孩子了。
③他直着身子,没精打(采彩)地(街衔)着烟斗,好像已经厌倦了拉纤的生活。
④这真是一(珠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记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2.在错别字下面画横线,把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
穿流不息()千均一发()五采缤纷()触目商怀()
3.用“简’’宇组成三个不同的词写在相应的括号里。
①周总理是多么劳苦,多么( )!
②这道应用题很( ),他很快就做出来了。
③桑娜的小屋里只有几件破旧的家具,十分( )。
4.在括号里填反义词。
①这里只有( )的山路,没有( )的大道。
②他很( ),从来不( )。
5.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在序号上打“√”。
①狐假.虎威 A.假如 B.借用,利用 C.不真实的
②表.里如一 A.表格 B,榜样 C,露出外面的 D.测量用的仪器
③深思熟.虑 A.成熟 B.熟练 C.程度深 D.食物烧煮到可吃的程度
④喜出望.外 A.拜访 B.看 C.希望、意料 D.责怪
6.在下面的一句话中,按顺序填的词语是()。
干革命工作,要有______的要求,______的组织,______的态度,_______的纪律。
①严肃严格严密严明②严格严密严肃严明
③严密严明严格严肃④严明严密严肃严格
7.读句子,按要求填空。
①共产党是太阳,把温暖送到了人们的心里。
这句话用__________来比喻___________,它们的相似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①麦子已经成熟了,真是丰收在望。
②这次到会的有六十八人左右。
9、根据原文填空:(),不及汪伦送我情。
阅读练习:《背影》
1、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2、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3、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4、我赶紧拭干了泪。
5、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6、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望回走了。
7、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
8、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9、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10、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11、过了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12、我望着他走出去。
13、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14、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这段选文出自课文《》,作者是()。
2、文中写父亲背影的是哪句话?选出正确的一项:()
A、1、3、6;
B、6、7、14;
C、1、3、14;
D、1、6、14
3、选出能表明上文所写事情内容的小标题,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A、父子情;
B、父亲的背影;
C、惜别;
D、买桔送别
4、文中用哪些词语具体地写出父亲“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选出正确的一项:()
A用两手攀两脚缩身子微倾B、蹒跚地走慢慢探身穿过铁道
C、抱了桔子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
D、蹒跚地走探身爬上爬下
5、选文中写“父亲”外貌后,先后写“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对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才替祖母办完丧事,黑色有哀悼的意思。
B、家境惨淡,父亲老境颓唐,“黑布”刚好反映了家境的困顿。
C、着力刻画父亲生活古板,表明我要继承这种家风。
D、黑色色调暗淡阴沉,与全文气氛一致。
6.画浪线的句子(1)的正确含义是()
A、“我”怕被别人看见自己流泪而羞愧。
B、“我”怕父亲因为“我”流泪而伤心。
C、“我”为自己这么大了还流泪而惭愧。
D、“我”担心父亲笑我意志不坚强。
7.画浪线的句子(2)正确的含义是()
A、因为在儿子将要与自己告别之际,买了橘子,心里感到十分高兴。
B、因为尽到了父亲关怀照顾儿子的心意,所以感到轻松,表现出父亲含蓄深沉的爱子之心。
C、因为橘子买回来了,身上扑打干净了,所以感到轻松。
D、因为儿子长大了,能自谋生路,所以心里轻松。
8、写出这段话的记叙要素:
人物,地点,事情的经过,结果。
9、上文最后一句“我的眼泪又来了”中的“又”字用得好,为什么?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