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比较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比较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发布时间:2021-07-23T15:09:47.91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1期作者:赵淑琼[导读] 对周围事物进行比较,是人类逻辑思维认知方面活动的起源。
在高中环节物理课程实教中,涵盖着极为丰富的知识内容,也有着很多相类似知识概念,十分容易被混淆,而怎样才能够预防这些不良现象的出现,目前已经成为物理教师,在实教中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
比较教学手法能够帮助高中生,对物理知识概念与物理公式进行记忆,因此物理教师要为高中生创造展开比较的机会,以此使物理课程实教与教学水平获得优化及提升。
赵淑琼海亮外语中学高考部浙江诸暨 311800 摘要:对周围事物进行比较,是人类逻辑思维认知方面活动的起源。
在高中环节物理课程实教中,涵盖着极为丰富的知识内容,也有着很多相类似知识概念,十分容易被混淆,而怎样才能够预防这些不良现象的出现,目前已经成为物理教师,在实教中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
比较教学手法能够帮助高中生,对物理知识概念与物理公式进行记忆,因此物理教师要为高中生创造展开比较的机会,以此使物理课程实教与教学水平获得优化及提升。
关键词:比较教学法;高中物理教学;应用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9-161-01比较是人类逻辑思维活动的源泉,在高中物理课程实教中,问题是物理教学实践活动的基础,同时,其又是横贯物理课程实教的核心。
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以科学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营造良好的师生交流物理知识情境,引导学生们对于各种物理知识方面问题展开比较,启发高中生对物理知识问题进行思考,使师生互动效果增强,还能使高中生创新方面能力得到有效培育。
1、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比较法进行实教的作用 1.1引导高中生对物理所含概念进行理解物理是一门逻辑思维性强和严谨复杂的专业学科,其由多方面概念组合而成,而这些概念极大部分都较为抽象化,不易使人理解,与此同时,有些物理方面概念又比较雷同,不益于学生们对其进行记忆与辨别。
比较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摘要】本文探讨了比较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正文中分别从比较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理论基础、传授基本物理概念、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探讨。
比较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和培养科学思维。
结论部分指出比较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比较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比较法、高中物理教学、理论基础、基本物理概念、实验教学、学生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学习兴趣、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表明,比较法能够通过将相似和不同之处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物理概念。
通过对比不同现象或实验结果,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思考物理规律和原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科素养。
研究比较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其理论基础和实际效果,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比较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及其重要性,以期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意义比较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比较法可以深入理解物理学中的难点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
比较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最重要的是,比较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基础。
探究比较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对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也能够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素质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比较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理论基础比较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比较法是一种基于事物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对比分析方法,通过对比不同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概念。
高中物理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技法点拨高奇白理教比较法的运用■曾腾云物理学科与其他各门学科一样,都有一系列作为理论m发点的大体概念和由推理形式导出的定律理论.物理思维的方式很多,这里仅就其中最典型的,最常常利用的比较法来结合物理教学的实际进行一些讨论,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成立概念,理解规律.一,比较法概念教学"比较"是人们常常利用的思维方式,是找出事物之间的不同点和一路点的思维方式,通过事物间相同特征或相异特征的比较,提示事物的本质和区别.事物之间在现象上和本质上都存在着同一性和不同性.现象上的同一和不同一般来讲是容易识别的,而本质上的同一和不同就不那么容易识别.物理学中有许多物理思维和物理规律具有可比性,运用比较法可帮忙学生接受新概念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首先,是用"比较"引入新概念.有些物理概念间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讲解一些概念以后,另一些概念可用比较法引入,使教学难度降低,并能把规律提示出来.其次,用"比较"可以深化概念.在上新课时,知识往往比较分散,温习课上教师要帮忙学生通过比较,把一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串联起来,以深化概念.再次,用"比较"区分概念.有些相反性质的物理概念也可用比较法讲解,着重区分两个概念的相异的地方,抓住事物个性加以区别,从而分清概念.在电磁学中应用左,右手定则往往会引发混淆.教师在评讲时要比较异同,着重突出应用条件上的不同,以避免弄错.左,右手定则有许多类同的地方:在应历时别离张开左右手掌,都并拢四指,拇指与四指垂直;表示的物理性也类同;磁感线穿过手心,四指指向表示电流方向,拇指表示受力运动的方向.用左手还是用右手判定,关键不在于求哪个量的方向,而在于条件.另外,将物理概念与生活知识相较较.有些物理概念看似深奥难懂,若将其与一些生活常识相较较,则能起到化难为易的效果.总之,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较快地接受了新概念.可见运用"比较法教学"对解决教学难点是很有益处的.二,比较法实验教学比较实验可以增强直观教学,有助于学生成立概念,理解规律,冲破难点,因此对比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被普遍应用.首先,运用对比实验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从启发性对比实验开始引入新课,有利于向学生显示新课题的目的性.例如,在讲解"短路"概念时,可利用对比实验:先使学生看到灯泡正常发光,电流表发生偏转;然后再用一截电线让电路短路,比较两次实验的结果,自然引出"短路"的概念.这样,学生不会感到抽象,为学生准确地掌握"短路"概念打下基础.其次,用比较的方式可以放大感知的微观转变,提高实验的可见度.有些物理现象观察起来不明显,尤其是在演示实验时,很难使全部学生都看到实验现象,这时运用对比实验对微量转变进行"放大",能提高实验的可信度.例如,演示双金属片的实验时,在对双金属片的一面加热以后,要把双金属片翻转过来,再对另一面加热.若只对其中一面加热,如果金属片向下弯曲,学生可能以为这是下面的金属片受热多,膨胀大引发的,若正反两面各烧一次,结果都向铁片的一面弯曲,这样通过两次实验的对比,有力的说明了双金属片的弯曲是由于铜片膨胀较大.另外,运用"同时比较"的实验,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研究单摆振动的周期时,教材介绍了对"差时比较"的对比实验.这些实验虽然使学生反复练习了振动周期的测定,但每次测出至少要3到4分钟,共需2O多分钟.这样,单摆这节就不可能用一个课时完成.若运用下列_二对"同时比较"的对比实验问题就迎刃而解了.1.取两个摆长相同,摆球相同的单摆,同时在不同的偏角下(偏角小于5.)摆动,可看到两个单摆是同步进行的.2.取两个摆长相同,质量不等的单摆,同时在相同的偏角下(偏角小于5.)摆动,可看到两单摆是同步进行的.3.取两个摆长不同的单摆,同时开始摆动,可以看到摆长短的单摆摆动快而且周期小.通过改良无需做6次实验,只需做3次就f1f以了.且每次实验无需测出单摆的周期,这样不l()分钟就可以够得出结论.因此用"同时比较"实验.抛高了课堂效率,且现象直观,可比性强.最后,可以通过比较来验证理论推理,做好新州知识的衔接,增进知识的正迁移.例如:把两只标有220V,40W和220V,IOOW字样的白炽电灯别离进行并联或串联后,接人220V的电路中,判断这两种情况哪个灯泡较亮?按照平时的经验都是IOOW的灯泡较亮一些,即便老师通过度析和讨论得出串联时40W较亮,并联时lOOW的较亮,但仍有一部份同窗对分析感到不靠得住,若是咱们通过可控实验来进行对比,学生就会信服了.一样,利用比较也可以避免知识的负迁移.例如:高一学生在学习力的分解时,由于受到初中物理"动滑轮的拉力是重物和滑轮总重的一半"的影响,他们会以为:"向上的两个拉力之和必然等于向下的总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利用对比实验,第一次将线沿竖直方向挂,此时两弹簧秤所示的拉力之和等于总重,第二次拉开必然角度,此时两弹簧秤所示的拉力之和远大于总重.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知道了结论的适用条件,有效地避免了知识的负迁移.总之,在物理教学中适时的运用"比较"法,对教学难点的冲破和对教学重点的突出,有超级重要的作用,能使一些不容易直接从理论上理解的问题变得简单而直观!(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中学)。
浅析比较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赖家明(福建省建瓯市第一中学㊀353100)摘㊀要:高中物理的内容丰富ꎬ有很多的模型ꎬ公式和定义等.它们有着相同之处ꎬ也有着不同之处.因此ꎬ很多教师都采用了比较法来帮助学生记忆㊁理解这些知识点.基于此ꎬ作者在本文中首先介绍了比较法的基本概念ꎬ然后详述了如何有效地把比较法应用到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ꎻ比较法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19)12-0049-02㊀㊀比较法是比较者通过观察㊁分析来寻找出所研究事物的异同点ꎬ其是研究事物的一种方法ꎬ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探究出事物的本质.一般来说ꎬ比较法只应用在分析相似事物的过程中ꎬ这是因为研究者易捕捉到明显不同的两事物的特点ꎬ而易混淆相似的两事物.在我们比较相似事物的过程中ꎬ我们对其特点及属性的理解会更加深刻.高中物理中相似的知识点较多ꎬ学生对其易产生抵触情绪.因此ꎬ研究比较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在本文中ꎬ作者先概述了比较法的基本概念ꎬ然后从四个方面详述了如何有效地把比较法应用到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㊀㊀一㊁比较法的基本概念比较法这一概念源于古罗马时期ꎬ当时的学者主要用其研究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政治制度㊁文化等.比较法并不能起到调节社会结构的能力ꎬ即其没有相应的法律准则.一位著名的苏联教育家曾说:比较是一切思维乃至认识的基础.由此可见ꎬ比较法对我们的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如今ꎬ比较法常应用于教学中ꎬ如高中语文教学㊁高中化学教学和高中物理教学等.当学生通过比较法寻找到不同知识点间的差异时ꎬ就能加深印象ꎬ并吸收到精髓.㊀㊀二㊁高中物理教学运用比较法的分析1.众所周知ꎬ高中物理有很多难懂的概念部分学生对这些概念的把握难免存在不到位的地方.教师可以利用比较法让这一枯燥乏味的过程变得轻松有趣ꎬ即概念的讲解过程流畅而易被学生所接受.例如ꎬ在讲解到 电磁场强度的概念 时ꎬ教师可在课前引出与场强相似且生活化的概念:风的大小.教师可向学生抛出问题:当我们测量风力的强弱时ꎬ若用一个物体阻挡风以测量风力的大小ꎬ那风力的大小与阻挡物的面积是否有关联?学生会立刻给出答案:不会.教师可继续追问:怎样研究某处的场强大小呢?这样一来ꎬ经过前面例子的铺垫ꎬ学生更易于接受 场强的大小 新概念.与此相似ꎬ电势大小㊁电势能等概念都可以通过比较法来进行讲解.学生在比较过程中实现了对知识的巩固及扩充.2. 温故而知新 这一谚语强调了复习的重要性比较法同样可应用于知识点的梳理过程中.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ꎬ部分学生容易混淆某些相近的知识点ꎬ出现概念混乱的情况ꎬ最终导致做题错误.比较法的应用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同时受益.一方面ꎬ比较法让学生更容易地记忆知识点ꎻ另一方面ꎬ比较法还能给教师提供一种新思路ꎬ使其更高效地讲授课程.例如ꎬ在讲解到 物体所受的力与能量的关系 时ꎬ教师可通过比较物体所受的合力与物体所受除重力外的力的关系ꎬ来引导学生掌握物体的能量变化.也就是说ꎬ合力所做的功会改变物体的动能ꎬ除重力外的其它力所做的功会改变物体的动能ꎬ而不会改变物体的势能.经过此番比较ꎬ学生构建了功能关系的知识体系ꎬ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也更加透彻.3.教师可用比较法来帮助学生构建物理模型高中物理是研究物体的变化ꎬ而这种变化可用模型来进行简化及理想化.在模型的构建过程中ꎬ要注意抓住重点ꎬ弱化次重点ꎬ这样更能体现出物体的本质规律.例如ꎬ我们可以在高中物理中总结出三种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模型:电子在原子核外做匀速圆周运动ꎻ发射的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ꎻ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经过比较ꎬ第一种模型和第二种模型相类似.第一种模型中的向心力由库仑力提供ꎻ第二种模型中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简单地说ꎬ可把第一种模型看作第二种模型的微化处理.我们可从两种模型中得到以下结论:物体在做匀速圆周运动时ꎬ其轨道半径越大ꎬ线速度也越大.而第三种模型的向心力由磁场提供.第三种模型和前两种模型正好相反:轨道半径越大ꎬ其线速度越小.通过此种比较ꎬ学生在做此类题型时就会做到心中有数ꎬ也培养了学生构建模型㊁使用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4.教师还可使用比较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物理定则高中物理包含三个重要的定则:左手定则㊁右手定则和右手螺旋定则.作者发现ꎬ部分学生会混淆这三种定则.此时ꎬ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比较这三种定则的文字叙述㊁应用场景和注意事项等.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判定力的方向时要用左手ꎬ四指和大拇指要在同一平面内ꎻ右手螺旋定则用于判定带电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其中ꎬ大拇指的方向和电流方向一致ꎬ四指的指向就是磁场的方向ꎻ而右手定则用于一种特殊情况:导体经过磁场时所产生的电流方向.经过以上的归纳总结ꎬ学生在解决该类问题时就会得心应手.5.物理实验在高考物理中占有很大的分值但是ꎬ高中物理实验有十多个ꎬ学生难免会掌握不到位.教师可以通过比较法来找到某些实验的异同点ꎬ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例如ꎬ高中物理实验中有一个常用的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教师就可以把打点计时器作为主轴ꎬ围绕其展开讲解.教师让学生思考:哪些实验是通过这一器材完成的?此时ꎬ我们就能归纳出以下实验:测物体的加速度及速度㊁验证牛顿第二定理㊁验证能量守恒等.通过这种比较ꎬ学生必定对这些实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总而言之ꎬ将比较法应用到物理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受益匪浅:加强学生对相似知识点的辨识度ꎬ使其形成自身物理学习体系ꎬ从而灵活处理各种题型ꎻ学生也能依靠比较法自然而然地学习新知识ꎬ并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教师ꎬ我们应该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ꎬ积极引导学生利用比较法考虑问题ꎬ教会学生把物理知识和生活中的现象加以联系并比较ꎬ从而找出其中的物理规律ꎻ我们还应该让学生比较不同公式㊁不同定理间的不同ꎬ加深其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我们只有做到以上几点ꎬ才能真正地提高课堂效率ꎬ从而为学生今后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㊀㊀参考文献:[1]徐永忠. 左力右电磁 迅速掌握电磁学的三个定则[J].商情ꎬ2012(48).[2]黄璜.比较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高考ꎬ2015(1).[责任编辑:闫久毅]先探索后讲授论高中物理教学的新模式丁杨泉(江苏省如东县马塘中学㊀226401)摘㊀要: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ꎬ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ꎬ在该理念下形成了 先探索后讲授 的教学新模式. 先探索后讲授 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疑难点选择性地进行听课和学习ꎬ对学生的发展以及成绩提升有着积极作用.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落实 先探索后讲授 的教学模式ꎬ需要做好自身准确的定位ꎬ能够以引导者的存在带领学生进行学习ꎬ能够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实时调整课程设计ꎬ通过学生的探索发现学生的不足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ꎬ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ꎬ让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关键词:探索ꎻ讲授ꎻ高中物理ꎻ新模式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19)12-0050-02㊀㊀ 先探索后讲授 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标准要求相契合ꎬ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ꎬ受到了众多学生的青睐. 先探索后讲授 教学模式包括两个部分ꎬ分别是先探索后讲授以及当堂练习ꎬ这两个部分密切联系ꎬ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有意识地引导ꎬ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自主式㊁合作式以及探究式的学习ꎬ教师在学生探索过程中要实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ꎬ能够第一时间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ꎬ能够准确捕捉学生探索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疑难点ꎬ随后教师结合学生的探究情况讲授课程ꎬ为学生解疑答惑ꎬ最后为了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ꎬ要通过当堂练习锻炼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本文笔者结合自身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阐述了。
比较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摘要:比较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围绕比较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从比较的对象、比较的方法、比较的内容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提高教师对比较法的认识,有效地应用比较法促进高中物理教学的开展。
1. 比较法的概述比较法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有助于教师将不同的事物进行对比,明确它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进而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比较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体的应用形式包括对比实验法、对比演示法、对比说明法等。
这些方法都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1)比较的对象比较法的应用首先需要确定比较的对象。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比较对象可以是不同的实验现象、不同的实验方法、不同的物理理论等等。
例如,在教学电磁感应原理时,可以通过对比简单电路和复杂电路,让学生明确简单电路和复杂电路的差异和联系。
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电磁感应的同时也会对电路的结构有更深刻的理解。
比较法的应用还需要确定比较的方法。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比较的方法非常多样化,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比较方法。
例如,如果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可以采用对比实验法,在同一实验器材条件下进行不同实验项目的对比学习;如果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物理理论的演化历程,可以采用对比历史演进法,让学生了解不同物理理论的发展和演化过程。
比较法的应用还需要确定比较的内容。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比较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同一实验现象进行比较:通过对同一实验现象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不同实验项目的差异和联系,从而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3)对物理理论的演化历程进行比较:通过对不同物理理论的演化历程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物理理论的发展历程,从而理解不同物理理论的特点。
4)对物理现象的实际应用进行比较:通过对物理现象的实际应用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比较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比较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
比较法是通过对不同物质、现象或者理论之间的比较分析,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
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很大优势,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等。
下面就从三个方面,对比较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和现象。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比较法可以用来比较实验结果的相似性和不同性,从而提高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例如,在学习力学中的滑动摩擦力时,通过比较不同物体表面的滑动摩擦因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提高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
例如,在学习牛顿运动定律时,可以通过比较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的不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个定律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对物理理论的掌握。
在物理教学设计中,比较法可以用来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例如比较分析题、对照实验等。
通过这些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
例如,在学习热学中的传热机理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传热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的优缺点,来进一步理解传热机理和应用。
比较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一、引言比较法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通过比较不同对象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本文将通过对比较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探讨如何更好地运用比较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1.比较物理概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很多概念是需要进行比较才能更好地理解的。
声音的传播与光的传播、惯性系与非惯性系、静电场与磁场等等。
引导学生进行概念之间的比较,可以帮助他们发现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从而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
物理现象往往需要通过比较才能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
通过比较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让学生了解不同材料的导热特性;通过比较不同大小的力对物体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和物体的加速度之间的关系等等。
通过比较物理现象,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物理规律。
在物理实验中,可以设定不同条件的实验,让学生进行实验比较。
在力的平衡实验中,可以让学生比较不同大小的力对物体的影响;在简谐振动实验中,可以让学生比较不同长度的弹簧对振动周期的影响等等。
通过比较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规律。
三、比较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意义1.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比较物理概念、物理现象、物理实验和物理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规律,培养他们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2.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比较法可以让学生从多个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增强他们的综合能力。
通过比较不同概念、不同现象、不同实验和不同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
3.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比较法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比较法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物理规律,激发他们对物理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丰富教学方法比较法可以丰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通过比较概念、现象、实验和问题,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丰富了教学方法。
比较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比较法是以比较的方式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分析、研究和探究的方法。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比较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本文将从比较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角度进行探究。
物理数学模型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和解释物理现象。
高中物理教学中,数学模型的建立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重点之一。
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比较和分析问题,从而更准确地建立数学模型。
例如,在讲解惯性定律时,可以通过对比有惯性物体和无惯性物体的运动状况,引导学生发现物体运动的惯性特点,进而建立与之相关的数学模型。
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物理知识实践的途径之一。
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实验数据,进一步探究物理规律。
在物理实验设计中,比较法可以根据实验目的和条件,通过对比不同实验方案,选择最优的方案进行实验。
例如,在探究光的传播规律时,可以比较不同光线经过透镜透过放大镜和凸透镜的成像效果,并结合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相关结论。
物理知识的运用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重点之一。
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更好地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解决力的合成问题时,可以比较不同力的方向和大小,结合图像或数学计算方法,进一步解决问题。
物理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
例如,在设计和制作电磁铁实验中,可以比较不同导线的材质和结构,并结合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制作电磁铁的最佳方案。
比较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比较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通过比较不同现象、不同对象或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物理量,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下面以《高中物理教材》为例,探究比较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比较法的基本形式1. 实验比较法:通过实验比较不同条件下的现象或数据,得出结论。
在物理实验中,可以比较不同长度的弹簧振动周期与弹簧长度的关系;比较不同用力的水平面上施加在物体上时的摩擦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等。
2. 现象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现象或不同规律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理解物理原理。
在研究电流与电势差之间的关系时,可以比较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势差的关系;比较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运动轨迹等。
3. 理论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物理理论或公式的适用条件和结果,表达不同的物理思维方式。
在研究波的传播时,可以比较波动理论和几何光学理论的适用范围和预测结果;比较经典物理学与量子物理学对于微观粒子运动的描述等。
二、比较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1. 培养实验能力通过实验比较法,学生能够亲自参与实验,观察和测量不同条件下的现象和数据。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
2. 引导思维能力通过比较不同现象或不同规律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思考物理背后的本质和原理。
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物理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习兴趣比较法可以产生对比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通过对比不同现象和规律,让学生感受物理的奥妙和智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 加强知识的深入理解比较法可以通过对比不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通过比较,学生能够深入思考物理原理的本质和重要性,形成扎实的物理知识结构。
5. 培养综合素质比较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技能、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谈谈比较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谈谈比较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或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辨析事物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让人更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
[1]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都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的一切。
" 可见比较法对认识自然,认识事物具有重要的作用。
比较法是物理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特别是高中物理有很多的公式、概念、模型、定则、实验,它们有相同点和不同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对这些公式、概念、模型、定则、实验存在易混淆,不易掌握的现象,在日常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对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是很有帮助的。
[2]
一.运用比较法,有助于学生对物理公式的记忆
物理公式比较多,有些是定义式,有些是决定式,学生往往分不清记不住,这时可以在教学中运用比较法,例如讲电容定义式时,可以比较电场强度定义式,为了确定电场中某一点场强,可以在该点放一个检验电荷,用它所受的电场力和它所带的电量的比值来计算,但该点场强与放不放入检验电荷无关,不能说场强与检验电荷所受的电场力成正比与其带电量成反比,这是定义式的特点。
与此相同,为了确定电容器的电容,可以给它充电,用其带电量除以电压来算,但电容与其带电量和所加电压无关,电容器不充电,它也有电容,不能说电容跟电量成正比,与电压成反比。
那么电容和场强由哪些因素决定呢?这时可以引入平行板电容器决定式,然后比较点电荷场强决定式,分析点电荷在某点场强是由源电荷的带电量和该点到源电荷的距离决定,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由介电常数、正对面积、两极板间距离决定,通过比较,学生不仅对定义式和决定式会区分得比较清楚,而且还可以加强对前面学过公式的记忆和理解,一举两得。
二.运用比较法,有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高中物理有些概念很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用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把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形象、易懂。
高中物理选修3-1电场这一章里面有一节课叫电势和电势差,里面有几个概念,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等势面,很抽象,学生往往感到很难理解,这时可以运用比较法,电势类似日常生活中的高度、电势差类似高度差、电势能类似重力势能、等势面类似水平面,这样通过与日常生活中的概念对比,学生会感到很形象,很通俗,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度过电场这一难关。
研究表明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已经掌握的知识或方法,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新旧知识的对比,使学生在比较过程中得以实现知识的扩充和巩固,准确把握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3]
三.运用比较法,有助于学生对物理模型的建构
物理是研究物质运动的,但物质的运动往往又是复杂多变的,可以通过建立物理模型来把复杂多变的运动简化和理想化,抓住运动本质因素,舍去次要因素,更能突出运
动的本质特征和一般规律,所以建构物理模型,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建构物理模型。
高中物理教材中介绍了三种典型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模型,一种是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一种是电子绕原子核做匀速圆周运动,还有一种是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比较这三种运动,我们会发现,前面两种是类似的,一种是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一种是库仑力提供向心力,得,前面两种圆周运动可得出同一结论:轨道半径r越大,线速度越小,而后一种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不同,它是洛仑兹力提供向心力,得,可得出不同的结论: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大。
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不仅对这三种典型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模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也能激发学生建构和分析物理模型的兴趣。
四.运用比较法,有助于学生对物理定则的运用
高中物理课本中有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的教学内容 ,学生学完这三个定则后往往容易将其混淆,很多同学分不清楚什么时候用什么定则,甚至有些学生用左手定则时,伸出的四指居然是弯曲的,如果比较一下这三个定则会得出这样的一些经验,判定力(包括安培力和洛仑兹力)的方向都用左手,运用左手定则时四个手指是伸直的和大拇指在同一平面。
而安培定则和右手定则是用右手,这两种右手的手势是不同的,安培定则用的右手四指是弯曲的,所以安培定则又叫右手螺旋定则,它是用来判定通电螺线管的南北极和直线电流周围磁场的方向,运用右手定则时右手的四指是伸直的和大拇指在同一平面,右手定则是用来判定导体切割磁感线这种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经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对这三个定则就能区分清楚运用自如了。
五.运用比较法,有助于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归纳
实验是高中物理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中也占有相当的比重,高中物理实验有十几个,学生普遍感到很多很零散,很难把握。
在高三复习实验的时候很有必要帮助学生对这些物理实验进行比较、归纳和总结。
例如在复习力学实验的时候,可以用打点计时器这一仪器为主线,比较这些力学实验,思考哪些力学实验是可以用它来完成的?通过对比发现如果涉及求加速度和速度的实验可以用打点计时器完成,包括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探究动能定理、验证机械能守恒、验证动量守恒。
在复习电学实验的时候,可以把测金属电阻率、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三个实验原理图画出,进行比较,去分析电流表的内外接法,滑动变阻器的限流分压接法,以及误差分析,注意事项分析等。
通过比较分析,可以更好地归纳总结高中物理实验。
六.运用比较法,有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体系的整合
物理是一门知识体系比较完整的基础学科,构建完整知识体系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
要构建好知识体系,最好能找出各部分知识内容的联系,对于高中物理知识,它前后衔接其实是很紧密的,但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学生提出,热学和原子物理这部分知识让人感到是孤立,和前面的力学知识好象没什么关系,这时如果通过认真的比较会发现,其实热学和原子物理部分与力学知识是有关系的,前面的力学主要是研究宏观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能量,后面热学和原子物理是研究微观物质的运动、状态和能量,不同
的是,宏观物体的运动轨迹可以确定的,能量可以是连续的。
而微观物质运动轨迹具有不确定性,能量也是不连续的。
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对前后知识的关系会豁然开朗,从而达到优化和整合物理知识体系的作用。
实践证明,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比较法,可以使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促进联系, 融会贯通,可以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比较法不是孤立的,它经常需要与其它物理研究方法一起运用,如分析归纳法、观察法、实验法、等效法、模型法、控制变量法等,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一种或多种研究方法,为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为学生终身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