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围岩分类与围岩压力
- 格式:pdf
- 大小:1001.87 KB
- 文档页数:18
《井巷工程》考试试卷(一)1、岩石的空隙比:是指岩石中各种孔隙、裂隙体积占岩石内固体部分实体总体积的百分比。
2、围岩分类:为了判定巷道周围岩体的稳定性并合理选择支护类型,对较大范围内的岩体加以量的区分,称为围岩分类。
3、正向起爆:起爆药包装在眼口端,爆轰波由外向里传爆的起爆方式。
4、最小抵抗线:从装药中心到自由面的最短距离称为最小抵抗线。
5、毫秒爆破:利用毫秒雷管或其他设备控制爆破的顺序,使每段之间只有几十毫秒的时间间隔。
四、简答题1、影响稳定爆轰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1)药卷直径(2)炸药密度(3)起爆冲能(4)其他因素。
包括药包外壳的强度、炸药的粒度、变质程度以及填塞质量等。
2、爆破引起瓦斯爆炸的因素有哪些?预防爆破引起瓦斯爆炸的措施是什么?答:(1)引起因素:空气冲击波、炽热的固体颗粒、爆炸生成的高温气体。
(2)预防措施:加强通风,避免瓦斯超限,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和三人连锁放炮制。
3、掘进工作面上的炮眼按用途不同分为哪几种?它们的作用各是什么?答:分为三种:掏槽眼、辅助眼(崩落眼)、周边眼。
掏槽眼:首先将工作面某部分岩石破碎下来,使工作面形成第二个自由面,为其他炮眼爆破创造有利条件。
辅助眼:充分利用掏槽眼所创造的自由面,最大限度均匀地将岩石崩落,并为周边眼的光面爆破创造条件。
周边眼:控制巷道设计断面轮廓的形成。
4、锚杆支护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答:(1)加固拱作用(2)悬吊作用(3)组合梁作用4)围岩补强作用5)减小跨度的作用5、掘进通风方式有哪几种?请画出压入式通风的示意图。
答:压入式、抽出式、混合式。
图见课本P128五、论述题怎样才能实现光面爆破?答:要实现光爆,必须做到周边眼爆破后既不把围岩壁的岩石炸碎,不产生明显的炮震裂缝,又把岩石沿炮眼连线整齐地切断下来,使围岩壁面规整,没有大的凹凸,符合设计要求。
为此采取下列措施:1、尽量减少爆炸裂隙①控制冲击动压产生的粉碎性破坏选择密度小的炸药,并通过合理的装药结构加大爆轰波峰压的衰减。
围岩压力分类 -回复
围岩压力分类是以国际惯例为基础,依据对岩石组织、地应力、
地质构造等因素的分析,将围岩按照其所受压力的大小划分成不同的
类别。
一般情况下,可以将围岩的压力分为以下几类:
1. 无压力围岩:指受力状态较稳定,其内部无明显的压力集中,围岩稳定性较好。
2. 低压力围岩:指受到相对较小的压力,围岩变形较小,稳定
性相对较好。
3. 中等压力围岩:指受到中等程度的压力,围岩具有一定的变
形能力,但稳定性较高。
4. 高压力围岩:指受到较大的压力,围岩变形较大,稳定性较差,需要采取一定的支护措施。
5. 极高压力围岩:指受到极大的压力,围岩变形严重,常常伴
随有断层、节理等岩体破坏现象,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支护和加固措施。
正确划分围岩压力分类,有助于评估岩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
制定相应的工程支护措施,确保工程施工和运营的安全性。
第四章围岩分类及围岩压力第一节隧道围岩的概念与工程性质一、隧道围岩的概念围岩是指隧道开挖后其周围产生应力重分布范围内的岩体,或指隧道开挖后对其稳定性产生影响的那部分岩体(这里所指的岩体是土体与岩体的总称)。
应该指出,这里所定义的围岩并不具有尺寸大小的限制。
它所包括的范围是相对的,视研究对象而定,从力学分析的角度来看,围岩的边界应划在因开挖隧道而引起的应力变化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方,或者说在围岩的边界上因开挖隧道而产生的位移应该为零,这个范围在横断面上约为6~10倍的洞径。
当然,若从区域地质构造的观点来研究围岩,其范围要比上述数字大得多。
二、围岩的工程性质围岩的工程性质,—般包括三个方面: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和力学性质。
而对围岩稳定性最有影响的则是力学性质,即围岩抵抗变形和破坏的性能。
围岩既可以是岩体、也可以是土体。
本书仅涉及岩体的力学性质,有关土体的力学性质将在《土力学》中研究。
岩体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经过岩石建造、构造形变和次生蜕变而形成的地质体。
它被许许多多不同方向、不同规模的断层面、层理面、节理面和裂隙面等各种地质界面切割为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各种块体。
工程地质学中将这些地质界面称之为结构面或不连续面,将这些块体称之为结构体,并将岩体看作是由结构面和结构体组合而成的具有结构特征的地质体。
所以,岩体的力学性质性质主要取决于岩体的结构特征、结构体岩石的特征以及结构面的特性。
环境因素尤其是地下水和地温对岩体的力学性质影响也很大。
在众多的因素中,哪个起主导作用需视具体条件而定。
在软弱围岩中,节理和裂隙比较发育,岩体被切割得很破碎,结构面对岩体的变形和破坏都不起什么作用,所以,岩体的特性与结构体岩石的特性并无本质区别。
当然,在完整而连续的岩体中也是如此。
反之,在坚硬的块状岩体中,由于受软弱结构面切割,使块体之间的联系减弱,此时,岩体的力学性质主要受结构面的性质及其在空间的位置所控制。
由此可见,岩体的力学性质必然是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不过有些岩体是岩石的力学性质起控制作用:而有些岩体则是结构面的力学性质占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