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概况(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 格式:ppt
- 大小:9.16 MB
- 文档页数:54
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3.4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一、水系和流域1、水系:干支流共同组成了一条河流的水系。
2、流域: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的集水区域,这个集水区域称为该河流的流域。
3、分水岭:相邻的流域之间以高地分隔,高地两侧的流水顺着地面斜坡分别流人不同的水系,这此高地被称为相邻水系或流域之间的集水区域。
二、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1、河流(1)外流河和外流区①外流河:直接或间接流人海洋的河流,如长江、黄河等。
我国大多数河流属于外流河。
②外流区:供给外流河河水的区域。
外流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2)内流河和内流区①内流河:有的河流不能流人海洋,而是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在沙漠中,这类河流称为内流河或内陆河。
②内流区:供给内流河河水的区域。
(3)中国的内流区和外流区内外流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一阴山山脉一贺兰山一祁连山脉东端,南接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此线西北地区主要是内流区,东南地区主要是外流区。
(4)我国主要的河流分类注入海洋河流外流河太平洋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辽河、海河印度洋怒江、雅鲁藏布江北冰洋额尔齐斯河内流河无塔里木河(5)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①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夏季风盛行时冬季风盛行时水文特征雨季来临,水量大,水位上涨,形成汛期,无结冰现象水量小,水位下降,形成枯水期。
秦岭淮河以北,河流有结冰现象;秦岭一准河以南,河流无结冰现象原因降水量大,气温高降水量小,气温下降。
秦岭-准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②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我国内流河多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水源不丰,多为季节性河流,流程较短。
③我国的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长度最长的人工河,全长1 800千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京杭运河沟通了南北交通,是重要的水上运输线。
2、湖泊(1)我国的湖泊:我国湖泊众多,著名的湖泊有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
一、河流湖泊概况1、河流的基本特点2、内流区和外流区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主要流入太平洋、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流入印度洋,惟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
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塔里木河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与200MM等降水量线接近。
内、外流区3、水系形态(1)影响水系形态的主导因素:地貌。
黄土高原河网密度、树枝状水系与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四川盆地的向心水系与盆地地形。
横断山区南北状排列河流与平行状山脉。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平行水系与冰川侵蚀地貌。
(2)与自然灾害扇形水系:水流汇集、易成洪涝。
正常年份:可错开洪峰。
南北对称状水系(长江)异常年份:同时到达,易成洪峰。
东西对称水系(黄河中游):易成洪涝。
4、水文特征(1)河流水文特征的含义:从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来分析。
:(2)外流河共同的水文特征及成因(4)内流河水文特征①分布地区:西北内陆水源补给: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②主要特征季节性河流:夏季为丰水期,其他季节水量少,甚至断流。
流程:不长(蒸发、下渗、灌溉用水多)。
③塔里木河:7〜9月为汛期。
塔里木河、黑河的生态环境问题:下游河段来水量锐减,河道干涸段流,土地撂荒甚至严重沙化,生态环境恶化。
其原因是上游地区不断开垦土地,农业用水急增,加之温室效应,蒸发加强,导致下游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干涸。
二、湖泊分类(按湖泊所在流域特点)内流湖一内流区一基本上是咸水湖。
外流湖一外流区一淡水湖。
分青藏高原湖区: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区,占我国湖泊面积的一半,青海湖是我布国最大的湖泊。
东部平原湖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下游和山东南部,是我国淡水湖最集中的地区,我国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都分布在这一地区。
在图中用色笔勾出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并填出下列河流的名称: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松花江、嫩江、辽河、乌苏里江、海河、淮河、澜沧江、怒江、额尔齐斯河、伊犁河、塔里木河、雅鲁藏布江、京杭运河练习:指出湖泊名称及其所在省份、地形区难点突破:1、咸水湖与淡水湖区别上图A 和B 分别是什么性质的湖泊,理由是什么小知识:分类(按湖泊所在流域特点)内流湖一内流区一基本上是咸水湖外流湖一外流区一淡水湖小知识:如何判断、描述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1) 什么是河流水系?一般指集水河道的结构而言的。
第4课时中国的河流与湖泊一、单项选择题某河流位于某某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
如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
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
据此完成1~3题。
1.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D )A.1~3月B.3~6月C.6~9月D.9~12月2.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B )A.径流量增大B.河道淤积C.流速加快D.河床展宽3.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A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甲时段河床较深,水位较高,是河流冲刷作用的结果,主要发生在汛期。
受锋面雨带进退的影响,某某东部地区的雨季主要集中在6~9月,此时为河流的汛期。
图中乙时段河床较高,是泥沙淤积的结果,应为枯水期,因此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由汛期到枯水期的时段,9~12月符合,故选项D正确。
第2题,水库竣工后,汛期水库下游流量减小,径流冲刷河床的作用减弱,河道淤积加重,故选项B正确。
第3题,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在枯水期关闭水闸,可以减弱潮流带来的泥沙补给,从而减少河流的泥沙淤积,故选项A正确。
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
据材料回答4~5题。
4.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D )A.上游水电站增多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C.下游降水量减少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5.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B )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C.入某某河水含沙量增加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解析]第4题,根据材料,黄河入海水量呈下降趋势,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河中上游来水在减少,流域内用水量不断增多,是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呈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