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戏剧女性形象的审美特征
- 格式:pdf
- 大小:148.16 KB
- 文档页数:3
试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莎士比亚被誉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他的戏剧作品中包含了丰富多样的女性形象。
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女性形象不仅是高雅的、迷人的,而且还具有活力、智慧和独立性。
本篇文章将谈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并分析其对小说发展和现代文化的影响。
一、初探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莎士比亚的剧作中有许多出色的女性角色,她们在幅员辽阔、世界纷繁、形态各异的角色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如果说这些女性形象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那么这个时代似乎是极其崇尚女人的。
“哈姆雷特”中的奥菲莉娅是一个被他的父亲和男朋友所支配的女孩,她通过自己的歌,表情和言辞来表达自己感情中的崩解。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朱丽叶是一个勇敢、聪明、热情洋溢的少女,她不答应父母的匹配,而是与罗密欧私奔。
她的感情才华和理智创造了她欲望之外的一种自主权。
“李尔王”中的康琳娜是一位强大的女性,她公开反对自己的父亲,保卫自己的爱情并对抗自己的丈夫的背叛。
她的人物形象表现了女性的独立精神和力量,使得她成为了全剧中的一段亮色。
总体来说,莎士比亚戏剧中塑造的女性形象既丰富又生动。
这些女性形象中的一些体现所在时代对女性的看法,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化以及女性在其中所处的角色和地位。
同时,这些女性也是印证了莎士比亚丰富的创造力、对女性个性和性格的多方面探索。
二、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的启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使得人们对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生活和社会地位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尽管这些女性角色的形象是在当时极具争议的,但是,它们促进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权利运动。
与此同时,莎士比亚的人物形象也可以为女性成长和发展提供有用的启示。
这些女性形象中的很多都是聪明而自信的,她们超越了自己所处困境的限制,并证明了自己理解力和判断力的独特性和灵活性。
对于当代女性,我们发现,莎士比亚的女性角色提供了许多灵感。
无论是爱情、婚姻、事业、家庭,莎士比亚的女性有着各种各样的经历和规律,我们可以从其中吸取一些精神因素,作为现代生活中的指南。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他的作品被广泛翻译、演出和研究。
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女性形象扮演着重要角色,展现出丰富多样、复杂而富有内涵的特点。
爱情与婚姻莎士比亚的戏剧中经常描绘爱情和婚姻这两个永恒主题。
女性形象通过不同角色展示了对爱情和婚姻的态度和经历。
例如,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朱丽叶是一个浪漫而勇敢的年轻女子,她为了真爱而不惜违背家族仇恨;而在《简·爱》中,简·爱则展现了坚强独立但渴望真实感情和平等婚姻的一面。
权力与野心莎士比亚戏剧中许多女性形象都具有权力欲望和野心。
例如,在《麦克白》中,麦克白的妻子莱迪·麦克白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女性形象,她运用诡计和冷酷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标;而在《奥赛罗》中,女主角德斯代蒙娜则成为了权谋之局的牺牲品。
喜剧与幽默尽管莎士比亚戏剧中也有许多悲剧情节,但喜剧元素同样丰富。
女性形象在喜剧作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幽默和机智的言辞展现出其聪明才智和反叛个性。
例如,在《第十二夜》中,主人公维奥拉以男装身份引发一系列笑料和混乱;而在《无事生非》中,凯瑟琳·佩特丝则是一个语言机智、自我意识强烈的女主角。
社会地位与身份莎士比亚戏剧深刻探讨了社会地位与身份对个体命运的影响。
女性形象在不同社会地位和身份下经历不同命运,并展示出对社会规范和束缚的反抗。
例如,在《哈姆雷特》中,奥菲莉娅是一个受父亲和王子操控命运的女性;而在《威尼斯商人》中,波西娅则挣扎于被有效和社会约束之间的矛盾。
总结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样,展示了不同个性、情感和冲突。
通过对爱情、婚姻、权力、野心、喜剧与幽默以及社会地位等主题的描绘,这些女性形象不仅为故事增添了色彩和动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地位和角色认知的复杂性。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解读摘要莎士比亚所创作的四大喜剧(《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仲夏夜之梦》)代表着他在喜剧艺术创作方面的最高成就。
通过这些作品以及激情饱满的笔触,莎士比亚成功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在这些女性形象中,人文主义的理想美、浑然天成的和谐美以及爱憎分明的力量美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但是由于当时社会以及历史的局限性,这些作品中所塑造的女性往往会回归于与传统女性更为相符的形象。
本文在对莎士比亚四大戏剧做出简单介绍的基础上,从女性形象的先进性以及局限性两个方面对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做出了解读。
关键词:威廉·莎士比亚喜剧女性形象先进性局限性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分别为《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仲夏夜之梦》,四部作品主要描写的是友谊、婚姻以及爱情,在主题方面虽然略有差异,但是作品的故事情节却都错综复杂、生动丰富。
作品中的情节中往往有着很多的奇遇、欺骗、巧合与乔装打扮,对于喜剧爱好者和文学爱好者而言都有着较强的吸引力。
莎士比亚所创作的“四部喜剧”都处在作品创作的第一阶段,所以作品中所宣扬的人文主义精神十分明显,并且作品内容以及人物形象都具有着较强的乐观精神与乐观行为,对人类社会中友谊的真挚以及爱情的美好进行了歌颂。
《威尼斯商人》主要讲述了商人安东尼奥为了帮助朋友巴萨尼奥而向犹太高利贷者夏洛克借钱,同时签下了如果安东尼奥不能及时还债将要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的契约。
由于安东尼奥出海遇到风暴而不能及时还债,所以夏洛克咄咄逼人要践行契约。
最后安东尼奥在鲍西亚的帮助下得救。
其中,鲍西亚女扮男装为安东尼奥辩护的情节充满了智慧光辉和语言魅力,是《威尼斯商人》中最为精彩的部分。
《第十二夜》主要讲述了孪生兄妹薇奥拉与瑟巴斯辛出海遇险并漂流到伊利里亚,这里的贵族奥西诺正在向同样身为贵族的奥利维亚求婚但是遭到拒绝。
28海外文摘OVERSEAS DIGEST 海外文摘2020年第16期总第815期No.16,2020Total of 815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了非常多的文学家,而其中的代表人物非莎士比亚莫属,其一生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尤以喜剧的艺术成就最高,可称得上是广为流传的艺术经典。
莎士比亚的喜剧创作以深刻的社会现实为来源,借助塑造人物角色对当时的社会现象、人们的思想状态予以反映[1]。
通过分析其创作的喜剧能够看出,整个故事中占据主导的是女性,而这也是其一个鲜明特点。
其喜剧多有复杂的情节,且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都不同,十分鲜明。
同时也肯定了女性自由恋爱和自由结婚权利,其一直表现的重点就是实现女性自身社会价值,思考女性性别地位。
但这部分“新女性”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温柔贤淑、忠贞不二,而这些刚好与男性心中的形象相符。
由此能够看出,虽然莎士比亚将女性先进的一面表现了出来,但其中还是有矛盾的一面存在,他的思想最终还是一致于当时男权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
1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1.1大胆叛逆的新女性在莎士比亚喜剧中的众多女性形象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便是性格大胆叛逆的新女性,从她们身上,我们能够看到文艺复兴时期,整个英国甚至欧洲社会的新兴资产阶级女性对个性自由的追求以及当时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风气[2]。
她们认为爱情和门第、等级以及金钱无关,只有当事人自己才拥有决定终身大事的权利。
为了获得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她们勇敢地从封建的藩篱中挣脱,面对父权、政权毫无畏惧。
比如,《仲夏夜之梦》中的赫米娅小姐就是这样一位代表女性,即使面对父亲的逼迫以及国家专制政权的威慑,她也没有表现出丝毫畏惧,仍然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
剧中,她的父亲让她嫁给贵族狄米特律师,但她却早已对贵族青年拉山德芳心暗许。
为了争取婚姻自由,身材娇小的她竟公然违背父亲的意愿与法律。
面对威胁(不嫁狄米特便立即处死),她据理力争。
在公爵告诉她如果不听从父亲的安排,就会永远与男人隔绝时,她依然未表现出一丝畏惧,还大声说道:“我不愿意向我心里并不敬服的人奉献自己的贞操。
“戏剧天才”笔下的女性——浅谈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摘要:“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莎士比亚创作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在他的作品中不仅赋予悲剧崇高的力量,同样赋予喜剧神气的魔力;不仅探索男性的心灵世界,同样关注女性的内心情感。
他一反以往讽刺喜剧中尊男卑女,在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丰富生动、光彩动人的女性的特征,这些“可爱而奇特”的新女性,她们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女儿。
莎士比亚在创作中即肯定女性的智慧, 讴歌女性的美德, 赞美女性不畏强暴勇于追求的气概,还在她们身上体现出了对新人文主义的生活原则和理想的追求,她们是人文主义的典范。
关键词:莎士比亚喜剧女性形象“戏剧天才”笔下的女性——浅谈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目录一、摘要 (1)二、引言 (3)三、本论………………………………………………………………3—11(一)莎士比亚喜剧创作中的主要女性形象(二)莎士比亚心目中优秀女性的典型特点(三)莎士比亚喜剧中女性的个性色彩四、结语…………………………………………………………………11-12五、参考文献 (12)引言认识莎士比亚是因为他的四大悲剧之作,生活压力较大的当今时代中都有一些抑郁,为了调节自我常常看一些幽默书刊、视频、及小说,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深深地吸引了我。
他在特殊环境下一反以往讽刺尊男卑女,崇上抑下的因袭惯例,以更大的创作热情,更饱满的精力塑造了一系列值得歌颂的女性形象,活灵活现的将个性不同女性形象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和现代肥皂剧中的女性形象有共同的特点,甚至更加逼真更加丰富,很有远见,思想非常前卫。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大师,是人文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
马克思不仅非常欣赏莎士比亚,称赞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而且还提出了“莎士比亚化”的美学原则。
同时代人本•琼生也称赞莎士比亚是“时代的灵魂”,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人文主义思想与莎士比亚喜剧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人文主义思想与莎士比亚喜剧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莎士比亚,创作了一部又一部脍炙人口的剧作,历经几个世纪都经久不衰,尤其是他的喜剧,更是为人们所熟知,成为经典。
在他的喜剧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各种各样富有鲜明个性的人物,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生动的个体,在剧中都有各自存在的位置和意义。
在如此众多的人物形象中,又以女性形象最为突出、最为显眼。
在这片“乖僻而又多情的妇女的国土〞上,女性拥有男人一样的智慧。
?皆大欢喜?中说道:“假设用一扇门把一个女人的才情关起来,它会从窗子里钻出来的。
〞莎翁笔下喜剧中的女主人公,她们不仅幽默,而且十分熟练地掌握着男人们具有的知识,可以在男人的天地里准确运用这些知识。
在男人的世界里行走的女性,她们是无往不胜的。
一、莎士比亚喜剧中女性形象特征(一)机智聪敏、有胆有识这类女性的典型代表就是?威尼斯商人?中的鲍希娅,她的性格的主导方面就是机智,正是由于她的机智,才使得一场生死官司巧妙地化险为夷。
在威尼斯法庭上,她乔装打扮成一个年轻的法律博士,采取欲擒故纵的计谋,先成认夏洛克的契约符合法律,允许他照约割肉。
就在人们为安东尼奥的性命捏着一把汗的时候,她突然把话锋一转,沉着不迫的对夏洛克说:“这一张借据并没有规定你可以取他的一滴血;写明的只是‘一磅肉’,那就割一磅肉,照你的条款执行吧。
〞她的机智又是与胆识连结在一起的,按照封建礼教的规定,女人只能拜倒在男人脚下,没有独立人格不能走出家门,更不能参与社会活动。
而鲍希娅却勇敢地参与了社会事务,在政治斗争中施展聪明才智,表现出文艺复兴时代新女性的特征来。
意志坚强,蔑视世俗观念。
?无事生非?中的贝特丽斯就是这一代表。
她爱笑,其明朗的笑声成为新时代妇女性格特征。
她标榜单身主义,“听人谈到‘丈夫’她就不耐烦〞,一提起结婚,她就把男性横加挖苦。
她大胆率直,无所顾忌,她要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想依傍于他人,她宁可终身不嫁也要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意志。
莎士比亚喜剧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第一篇:莎士比亚喜剧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莎士比亚喜剧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文学大师莎士比亚,一向以人物形象的刻画著称。
在他的喜剧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各种各样富有鲜明个性的人物,有勇敢直爽的青年,老成持重的绅士,风趣聪敏的仆人,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生动的个体,在剧中都有各自存在的位置和意义。
在如此众多的人物形象中,又以女性形象最为突出、最为显眼。
有人说莎士比亚喜欢表现女性,也善于描写女性,把这种说法拿到他的喜剧中来看,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一莎士比亚的喜剧一般都以男女主人公自由恋爱成功,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而结束,借此来正面宣扬人文主义的生活理想,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力求摆脱宗教禁欲主义和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等。
在这些喜剧中,他塑造出许多贵族青年妇女形象,描写她们与封建习俗、封建道德、封建传统的冲突,最后争取到爱情和婚姻的幸福结局。
这些女性身上存在着不少共同的特点,是莎士比亚心目中优秀女性的典型。
首先,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全都具有高尚纯洁的心灵,对爱情严肃认真,忠心不二。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其他名著中,作者为了反对禁欲主义而往往走向它的反面,他们笔下的女性常常是纵欲放荡的,比如《十日谈》就是如此。
而莎士比亚的道德观念与他们有着很大的不同。
他在肯定男女爱情的合理性的同时,又坚决反对淫乱行为,主张维护爱情的真挚纯洁。
因而他笔下的女性既向往热烈的爱情,又能洁身自好,重视贞操。
《仲夏夜之梦》中的赫米娅与爱人拉山德一起跑到森林中去,拉山德提出要“一块草地可以作为我们两人枕首的地方”,这对于已立誓白头偕老的一对情侣来说,要求并不过分,但赫米娅却庄重地回答道:“好朋友,为着爱情和礼貌的缘故,请睡的远一些;在人间的礼法上,保持这样的距离对于束身自好的未婚男女是最合适的”。
再如《一报还一报》中依莎贝拉把贞操看的比什么都重要。
当安哲鲁用她弟弟的性命作为要挟手段,企图凌辱她时,她无比坚定地说:“宁可让一个兄弟在片刻中死去,不要让他的姐姐因为救他而永远沉沦。
浅谈莎翁喜剧中的女性形象莎翁喜剧是莎翁戏剧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较之其悲剧创作,莎翁的喜剧创作更富有乐观和浪漫的基调,它们反映了莎翁的人文理想和对封建传统的反叛。
其喜剧中的女性形象,更是大异于常,充满了智慧和活力,与中世纪社会对女性的压抑和贬低大相径庭。
她们的出现,丰富了莎翁的女性画廊。
莎翁喜剧中的女性是具有大胆叛逆性格的新女性,在她们身上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社会中新兴资产阶级女性追求个性自由、个性解放的时代风气,在她们的心目中,门第、等级与金钱不再是爱情的基础,终身大事的决定权握在了自己手中。
为追求幸福、美满、自由的爱情生活,她们敢于冲破封建的樊篱,有自己的主见,不畏父权与政权。
《仲夏夜之梦》中的赫米娅小姐在面对父亲的逼迫、国家专制政权的威慑之下表现出非凡的胆识。
父亲将其许配给“门当户对”的贵族狄米特律师,而她却钟情于贵族青年拉山德。
为了争取婚姻自主,这个娇小玲珑的姑娘竟敢对簿公堂,违抗父亲的意志和法律。
她不顾父亲伊吉斯“不嫁狄米特”便“立即处死”的威胁,针锋相对、据理力争。
当公爵宣布她若不遵从父命就“不是受死刑便是永远和男人隔绝”时,她毫不畏惧地回答:“我不愿意把我的贞操奉献给我心里并不敬服的人。
”这种爽直倔强的性格,这种不顾封建礼教束缚无视法庭尊严而为自己的恋爱权利进行斗争的行为,突出地表现了资产阶级新女性勇敢无畏的性格特征。
在《维洛那二绅士》里,西尔维娅这位米兰公爵的千金不爱有万贯家财的修里奥,却爱上了一贫如洗的凡伦丁,不爱“正人君子”普洛丢斯,却爱上了勇敢真诚、品德高尚的凡伦丁。
在妇女恋爱不自由、婚姻不自主的文艺复兴时代,西尔维娅大胆择夫的标准,引得公爵大发其火,他对女儿,犹如私人财产,执意要将西尔维娅许配给修里奥。
在遭到女儿拒绝后,公爵一怒之下,流放了西尔维娅的心上人凡伦丁。
但此时西尔维娅更坚强了,发誓非凡伦丁不嫁。
诸如此类的女性在莎翁喜剧创作中比比皆是,像鲍西娅“三匣选亲”的壮举早已被世界各国喜爱莎翁戏剧的人们传为美谈。
[收稿日期]2001-11-15 [作者简介]刘岳峦(1956-),女,黑龙江黑河人,副教授,从事写作教学及研究。
第23卷 第2期2002年2月 哈尔滨学院学报JOURNA L OF H AR BI N UNI VERSITY V ol 123 N o 12Feb 12002 [文章编号]1004—5856(2002)02—0068—03莎士比亚戏剧女性形象的审美特征刘岳峦(齐齐哈尔大学黑河分校,黑龙江黑河 164300)[摘 要]在莎士比亚戏剧恢宏的人物画廊里,有许多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
纵览这些女性形象的思想意识、感情特征和言谈举止,我们会发现,她们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进步的理想道德观、爱情婚姻观、人的价值观,体现了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真、善、美”的一贯追求。
[关键词]莎士比亚戏剧;女性形象[中图分类号]B830 [文献标识码]A 在莎士比亚戏剧恢宏的人物画廊里,有许多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卓然而立。
朱丽叶的坚贞,鲍西娅的胆识,莪菲利霞的单纯烂漫,苔丝狄蒙娜的温柔纯洁,考狄利亚的耿直坦率光明磊落,克莉奥佩特拉生死不渝的爱情……这些女性使莎士比亚人物画廊异彩纷呈,绚烂夺目。
纵览这些女性形象的思想意识、感情特征和言谈举止,我们会发现,她们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进步的理想道德观、爱情婚姻观、人的价值观,体现了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真、善、美”的一贯追求,具体剖析如下。
一、追求真善美的爱情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大多数都涉及了爱情和婚姻问题,他笔下的卓越女性,敢于追求爱情的自由,崇尚不受出身、门第和财富限制的真正的爱情,坚持人是第一位的标准。
《威尼斯商人》中的贵族小姐鲍西娅蔑视王侯权贵,与“能文能武”但家道衰落的巴萨尼奥真诚相爱。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的安培琪,既不满父亲给她找的有家私的少爷,也不同意母亲向她夸赞的那个有钱有势的医生,她不让别人支配自己的终身大事,却拿定主意,与自己看中的“没有家产”但人品很好的范顿结合;《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朱丽叶,向封建家长们明言:“你们不能勉强我喜欢一个我对他没有好感的人”。
她与罗密欧不顾世仇,倾心相爱,并且不惜为爱情献出生命;《仲夏夜之梦》中的赫米亚不愿把自己的贞操“奉献给我心里并不敬爱的人”,反对“选择爱人要依赖他人的眼光”。
《第十二夜》中的奥丽维亚,拒绝了公爵的爱情,却追求公爵侍从的爱情;《奥赛罗》中的苔丝狄蒙娜认识奥赛罗以后,“心灵完全为他的高贵德性所征服”,她冲破一系列阻力,把自己的爱情献给正直勇敢的奥赛罗,并且情愿放弃舒适的生活,与爱人一起出外战斗;《辛白林》中的伊摩琴,身为英国国王的女儿,把门当户对的求婚置之不顾,却与自己爱恋的有才的贫士秘密结婚。
莎士比亚笔下的这些女子,打破封建主义的精神枷锁,不顾一切地追求自由爱情的权利,爱情在她们的心上占着绝对重要的位置。
她们渴望爱情,珍视爱情,敢于为爱情奋斗,也敢于为爱情牺牲。
在这里尤其应当指出的是《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的克莉奥佩特拉,这个统治埃及而又受罗马统治者辖制的“女皇”,靠姿色去博取一个又一个王子甚至敌人的欢心,但对她来说,唯一真实的是安东尼的爱,她惟恐失去他。
安东尼回罗马去了,克莉奥佩特拉如饥似渴地思念他:“他现在是在什么地方?他是站着还是坐着?他在走吗?还是骑在马上?幸运的马啊,你能够把安东尼驮在你的身上!出力啊,马儿,你知道谁骑着你吗?你是撑持着半个世界的巨人,全人类的勇武的干将哩,他现在在说话了,也许他在低声微语,‘我那古老的尼罗河畔的花蛇呢?’因为他是这样称呼我的”。
她接连不断地派人给安东尼送信,甚至不惜“把埃及全国的人都打发去为我送信”。
她不断地打听安东尼的消息,盼望听到他的平安无恙,尤其盼望听到安东尼对她的爱情。
她以安东尼的吉凶音讯来决定对使者的奖惩:“安东尼死了!你要是这样说,狗才,你就杀死了你的女主人了;可是你要是说他平安无恙,这儿有的是金子,你还可以吻一吻这一只许多君王们曾经吻过的手”。
甚至在钓鱼的时候,她也要把每一尾鱼当作再也不能离去的安东尼,当她听说安东尼与奥克泰维娅又结了婚(属于政治联姻)时,竟像发疯一样地诅咒殴打使者:“我但愿你说谎,即使我的半个埃及完全陆沉,变成鳞蛇栖息的池沼”。
当安东尼为她伏剑自刎后,她也不愿独自活下去:“我的夫,我来了,但愿我的勇气为我证明我可以做你的妻子而无愧”。
她把毒蛇放在自己的胸口上,叫着安东尼的名字倒下了。
克莉奥佩特拉的爱是专横的、自私的、令人胆寒的,是应该谴责的,但她的爱又是生死不渝的,火一般热烈的,震撼人心的,是有着巨大的艺术魅力的。
剧作家创造了这一独具个性光彩的特殊类型的女子形象,描绘了克莉奥佩特拉对安东尼所独有的悲壮而又真实的爱情。
这正是肯定和赞美人文主义者重视的人性、人的感情,表达了当时妇女追求个性解放,崇尚真、善、美爱情的愿望。
二、反抗封建主义束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具有朝气蓬勃的战斗精神 莎士比亚塑造的这些女子,不但容貌美丽动人,而且聪明机智、坚定果敢,蕴藏着强大的精神力量。
面对封建主义的禁锢,面对封建的包办婚姻和买卖婚姻,面对社会恶势力,女子们勇敢坚决地展开斗争。
“在中世纪以前,是谈不到个人的性爱的”(《马克思选集》第四卷),青年女子的婚事,只能听从父母的摆布,根本没有恋爱的自由权利,也谈不上婚姻的幸福。
“你要是不愿意,我就把你装在木笼里拖了去……不然以后再也不要见我的面!”这是封建家长凯普莱特对女儿朱丽叶的逼迫(《罗密欧与朱丽叶》);“丢开你的情思,依从你父亲的意志……否则,不是受死刑,就是永远和男人隔绝”。
这是雅典法律对赫米亚的威胁(《仲夏夜之梦》)。
鲍西娅死了的父亲还要控制着女儿,使她“既不能选择我所中意的人,又不能拒绝我所憎厌的人”。
这种包办的婚姻制度是整个封建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莎士比亚的女子们对其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批判和反抗,安培琪痛斥“有了一年三百磅的收入,顶不上眼的傻夫也就变成了俊汉了”的荒谬现实(《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潘狄塔坦言权力的平等:“同一的太阳照着他的宫殿,也不曾避过了我们的草屋,日光是一视同仁的”(《冬天的故事》);苔丝狄蒙娜深深地被奥赛罗的“高贵的德性所征服”,冲出种族歧视的樊篱和家长的封锁,毅然决然地同奥赛罗结婚,并随夫远征,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娇美的战士”(《奥赛罗》)。
朱丽叶忠实于罗密欧,拒不服从父母之命,采取了私订终身、喝药假死直至墓穴自杀的一系列反抗行动,从一个恭顺听话的“小绵羊”、“小鸟儿”,成长为本阶级的叛逆人物,对黑暗愚昧残酷无情的封建势力作了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的反抗(《罗密欧与朱丽叶》)。
这些具有新思想的青年女子坚决地拒绝封建束缚,拒绝不成就采取进一步措施:或者与情人私逃,如潘狄塔与弗罗利泽(《冬天的故事》)、安培琪与范顿(《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杰西卡与罗兰德(《威尼斯商人》)、赫米亚与拉山德(《仲夏夜之梦》),或者双双殉情,如朱丽叶与罗密欧。
他们的行为,无疑是对封建婚姻制、封建恶势力的挑战、否定和背叛,在斗争中,她们表现出既果敢坚定、又机智聪明的特点。
如《第十二夜》中的薇奥拉,爱上了伊利里亚城的公爵奥西诺,为达目的,她女扮男装,充当公爵侍童,她作为公爵的使者,替公爵向伯爵小姐求爱,而内心忍受巨大的精神痛苦,当她得知奥丽维娅并96第2期刘岳峦:莎士比亚戏剧女性形象的审美特征不爱公爵时,便抓住一切机会,向公爵表达爱情,终于如愿以偿。
在《威尼斯商人》中,鲍西亚在不得不遵照亡父遗命“猜匣选亲”的情况下进行机智的反钳制斗争。
她用诗歌、音乐暗示巴萨尼奥,有情人终成眷属;接着她又为了营救丈夫的朋友安东尼奥果断想出并实行一个大胆的计划:代她的表兄法学博士培拉里奥出庭审案。
法庭上,面对高利贷商人夏洛克的疯狂进攻,一群男子束手无策、无可奈何焦急万分,而“博学多才”、机智果敢、女扮男装的鲍西亚,先以“慈悲”劝说,继而欲擒故纵,诱敌深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最后用法律进行惩罚,使凶残的夏洛克得到应有的打击,胜利了结了这个案件。
莎士比亚曾以热情的语言赞美女子们的天赋才能:“假如用一扇门把一个女人的才情关起来,它会从窗子里钻出来的,关了窗,它会从钥匙孔里钻出来的;塞住了钥匙孔,它会跟着一道烟从钥匙孔里飞出来的”(《皆大欢喜》)。
上述这些青年女子,敢作敢为,敢于冲破几千年的封建传统观念,敢于抛弃一切偏见和束缚,敢于也于为爱情奋斗,她们的思想行为是可歌可泣的,她们既是现实的产物,又是理想的化身。
三、她们是有局限的新人莎士比亚笔下的这些女子形象,毕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封建土壤中脱胎而来,她们必然受着旧时代的影响和本阶级的制约,因而显现出一定的局限性。
比如苔丝狄蒙娜,她曾经勇敢地追求爱情,但遭受丈夫的冤屈并被侮辱时,却逆来顺受。
她对丈夫说:“我是一个该受管教的孩子”,面对着疑心她不贞而变得越来越冷酷、粗暴、固执的丈夫奥瑟罗,她欺骗自己:“不能把男人当作完善的天神,也不能希望他们永远像新婚之夜那样温柔体贴。
”对封建夫权的顺从使她陷入难以解脱的境地,所以她既没有斗争(即使对恶人伊阿古),也没有抱怨,甚至还求上天“宽恕”那些置她于死地的人们。
《仲夏夜之梦》中的朱丽娅,渴望自由恋爱却又缩手缩脚,她明明在恋爱,但偏要极力掩饰,故作正经;她明明高兴接到情书,而表面上却要“满脸恕容”地训斥女仆。
然而她又恨不得立刻看见这信的内容,埋怨女仆“偏不把信硬塞给我看”。
她假装生气,撕毁了“不三不四”的书信,心里却后悔得不行:“这一双可恨的手忍心把这些可爱的字句撕得粉碎,……为了补赎我的罪愆,我要遍吻每一片碎纸”。
莎士比亚真是惟妙惟肖的表现了这个既有热烈的爱情向往,又不敢大胆的冲破束缚的崔莺莺式的女子。
而《终成眷属》中的海丽娜,固然也算是千方百计地追求爱情,结果也算是圆满,但她却是不顾尊严,不顾丈夫另有所爱,采取欺骗手段达到了目的,最后才迫使丈夫承认了自己。
莎士比亚作为现实主义的伟大剧作家,他忠实于现实生活,他塑造的这些女性形象,带有一定的缺点,她们是产生在旧土壤上的新芽,她们是带有局限性的新人。
莎士比亚在自己的剧作中,通过一百多个女性形象,特别是一二十个典型女性形象,表现了当时妇女的状况,写她们的喜怒哀乐,写她们的愿望追求,写她们在家庭和丈夫眼中的地位,写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对她们生活、思想、情感的影响。
从她们身上,表现那个时代的基本特征,表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道德观、爱情观、价值观。
历史已前进了400年,但莎士比亚塑造的这些典型女子形象依然在文学的星空中闪烁着耀眼光辉,这就是莎士比亚的卓越贡献。
责任编辑:崔积宝The Aesthetic Features of Fem ale Im ages in Dram as of ShakespeareLIU Y ue2luan(Heihe branch-college of QiQihaer University,Heihe16300,China) 07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