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的免疫系统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2
1概述卵黄抗体(yolk antibody, IgY):通过免疫注射产蛋鸡,即可由其生产的蛋黄中提取相应的抗体,并可用于相应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这类制剂称为卵黄抗体。
2IgY的形成、作用机理与制备卵黄抗体的形成禽类的免疫系统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分别受胸腺和法氏囊的控制。
当机体受到外来抗原刺激后,法氏囊内的B细胞分化成为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进入血液循环,当血液流经卵巢时,特异性抗体(主要是IgG)在卵细胞中逐渐蓄积,形成卵黄抗体;当卵细胞分泌进入输卵管时,流经输卵管的血液中含有的特异性抗体(主要是IgA和IgM)进入卵清中,形成卵清抗体。
IgG移行进入卵细胞是受体作用的结果,因而IgG可在卵细胞中大量蓄积,浓度高于血液中的IgG。
与卵黄抗体相比,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移行的时间较短,因而卵清抗体含量极微。
卵黄抗体在禽胚孵化过程中逐渐进入禽胚血液,为刚出壳雏鸡提供被动免疫保护,在雏鸡疾病预防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时也会干扰鸡疫苗的免疫效果。
IgY的性质IgY的性质与哺乳动物的IgG相似。
正常鸡IgY的分子量约为180KDa,由两条轻链(2L)和两条重链(2H)组成,分子量分别为60-70KDa和22-30KDa。
其等电点约为5.2。
IgY与一般哺乳动物IgG相比,IgY具有较强的耐热、耐酸、抗离子强度和一定的抗酶降解能力。
在低于75℃条件下,IgY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IgY制剂在4℃贮存5年或在室温贮存6个月其活性仍无明显变化或下降,65℃时可保持24h以上,70℃时加热90min后其活性才明显下降60℃,30min条件下巴氏消毒不影响IgY;高于80℃,大部分IgY失去活性。
IgY在pH4.0-11.0时比较稳定,pH3.0-3.5时活性迅速下降,pH12时活性亦有所下降。
IgY对胃蛋白酶有较高的抵抗力,但对胰蛋白酶十分敏感。
将胃蛋白酶和IgY在pH2.0温育1h后,几乎所有活性丧失,但在pH4.0时1h后可保持91%的活性,甚至温育10h后仍有63%活性。
浅谈禽类免疫系统的概况作者:李煜刘建涛来源:《江西饲料》 2018年第6期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禽类免疫系统的器官、作用、机理等内容,期望对禽类疾病防治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禽类;免疫器官;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中图分类号:S8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137(2018)06-0004-021 禽类的免疫器官脾脏、法氏囊及胸腺都是禽类极其关键的免疫器官,其指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看出机体的免疫功能的状况。
胸腺以及法氏囊是重要的初级免疫器官,其主要作用是分泌出T淋巴细胞以及分泌胸腺素,参与到细胞免疫当中;脾脏是次级免疫器官的一种,有着极大量的B淋巴细胞以及巨噬细胞;其中B淋巴细胞所占比例和巨噬细胞相比大了很多;所以脾脏与体液免疫的关系更加的紧密。
脾脏的重量和功能与其中所含的免疫细胞数量有很大关系,从器官指数可以看出淋巴细胞的增殖状况,也可以大概估计出免疫功能的强度。
1.1 脾脏禽类的脾脏分为红髓和白髓。
红髓是产生和储存红细胞的地方,白髓由淋巴组织构成。
禽类的脾较小,贮血功能不大,主要是参与免疫应答,形成针对血液中抗原的抗体。
1.2 胸腺禽类的胸腺位于颈静脉附近,排列方式为多叶状,彼此分离。
腺叶又由许多单独的小叶组成。
每个小叶里都有许多髓质和皮质。
淋巴干细胞在胸腺内环境和激素的影响下增殖并且分化为成熟的T细胞,并且输送至其他免疫器官的胸腺依赖区,进行细胞免疫反应。
1.3 法氏囊也可以称为腔上囊,是只有禽类拥有的淋巴器官,位置在泄殖腔后侧,而且有一个管道和泄殖腔相连接起来,性成熟后逐步萎缩退化。
法氏囊不仅给B淋巴细胞发育和分化的提供场所,同时在免疫球蛋白基因分化和基础抗体库形成和扩展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后法氏囊细胞是其他淋巴器官从法氏囊接收的一种淋巴细胞群,它分为后法氏囊干细胞和已经发育成熟的B淋巴细胞。
法氏囊不仅作为初级免疫器官,而且还负担着次级免疫器官的功能,而且在法氏囊中产生的淋巴细胞群成熟和转移后,该功能更加的重要和显著。
鸡的四个主要免疫器官简介鸡有哪些免疫器官呢?鸡的免疫器官主要有哈氏腺、法氏囊、胸腺、盲肠扁桃体四个主要的免疫器官。
1)法氏囊:法氏囊一旦破坏,细菌病毒就会轻而易举进入,爆发法氏囊炎就会侵害法氏囊,因此爆发法氏囊病后,有很多鸡群就会很难进行饲养管理。
2)哈氏腺、胸腺、盲肠扁桃体:如果鸡群发生某些病毒性疾病就会侵害胸腺和盲肠扁桃体,哈氏腺也会受到干扰和影响,之后一系列的疾病都会感染上的。
因此,哈氏腺、法氏囊、胸腺、盲肠扁桃体是非常重要的免疫器官。
一.初级免疫器官包括胸腺和法氏囊胸腺位于颈部两侧皮下,鸡每侧7叶,鸭每侧5叶,各叶约如小扁豆,连成链状,肉红色或微黄。
家禽性成熟后,胸腺退化,仅留残迹。
来自骨髓的多功能干细胞在胸腺分化成熟为T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其中大部分也是转移到脾脏等二级免疫器官储存。
当某种抗原进入机体时,一般来说T细胞与B细胞同时做出免疫应答,B细胞应答产物是特异抗体,T细胞应答产物是效应细胞,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消灭抗原。
法氏囊是禽类特有的免疫器官,位于泄殖腔上方,鸡的呈梨形,鸭的呈筒形。
囊内壁有许多皱褶,囊腔基底部,有一很细的短管与泄殖腔相通。
鸡的法氏囊在3周龄约有豌豆大,4周龄达最大,约有小葡萄大;鸭的法氏囊在3月龄达最大,约如铅笔粗,2厘米长。
家禽性成熟后,法氏囊逐渐退化。
二.次级淋巴器官次级淋巴器官包括:骨髓、脾脏、哈德氏腺、结膜相关淋巴组织,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和肠道相关淋巴组织。
骨髓是造血器官,也是重要的免疫器官。
骨髓能产生一种特殊的细胞,叫“多功能干细胞”,它随血液运行到机体不同部位,就分化为不同的免疫细胞,例如运行到法氏囊就分化演变为B淋巴细胞,运行到胸腺就分化演变为T淋巴细胞,体内所有一切免疫细胞均由它分化而成。
此外,骨髓本身也是多功能干细胞分化为某些免疫细胞的场所。
脾脏位于腺胃右上方,成年家禽的脾脏约有白果大,呈棕红色,鸡的近于球形,鸭的略呈立体三角形。
脾脏内有来自法氏囊的B细胞和来自胸腺的T细胞,是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也是产生抗体和效应细胞的重要场所。
| 2020年第40卷第9期 总第284期 | 59中药对鸡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李任军1,王海梅1,倪兴维2,李健华1,张富林1,支 锐1,王相金1(1. 贵州农业职业学院,贵州 清镇 551400;2. 贵州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 贵阳550000)鸡的免疫系统包括骨髓、胸腺、法氏囊、脾脏、哈德氏腺、盲肠扁桃体和原始淋巴结。
骨髓是造血器官,也是重要的免疫器官,骨髓产生的淋巴干细胞会迁移到胸腺和法氏囊,分别成熟为T 细胞和B 细胞,经血液和淋巴循环分布于外周淋巴器官和组织中。
当机体受到抗原刺激时,T 细胞和B 细胞随即做出反应,经过T 细胞和B 细胞的分化、成熟和致敏阶段,发挥T 细胞参与的细胞免疫和B 细胞参与的体液免疫的作用。
鸡的肠道和泌尿生殖道黏膜下的浆细胞会产生IgA 抗体,它能有效地防止传染因子从表面入侵。
此外,鸡有较高的体温、完整的皮肤屏障以及复杂的肠道微生物区系,它们在防止病原感染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药治疗动物疾病已有近千年历史,现代中药学研究表明,中药含有皂苷、多糖、黄酮和生物碱等活性物质,具有抗炎、抑菌、抗病毒和增强免疫等作用。
随着畜牧业全面实施“禁抗”,寻求更安全、有效、绿色和生态的抗生素替代制剂已成为研究热点。
中药具有天然低毒、疗效明显和绿色生态的特点,在畜禽生产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从中药促进家禽免疫器官发育、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调节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以及增强中图分类号:S8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0769(2020)09-0059-03摘 要:中药具有天然低毒、疗效明显和绿色生态的特点,被越来越广泛地用于畜牧生产。
近年来,有关中药对动物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方兴未艾。
本文围绕中药对鸡免疫器官发育、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和黏膜免疫等方面的促进作用的研究进行概述,以期为进一步研制效果良好、使用方便、成本低和副作用小的禽用中药免疫调节剂及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蛋雏鸡的免疫系统与病原抵抗力引言:农业养殖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其中,养鸡业作为大型养殖业中的重要一环,在满足人们对优质鸡肉和鸡蛋需求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鸡群健康状况对养殖业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鸡的免疫系统和病原抵抗力是保障鸡群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鸡的免疫系统和病原抵抗力两方面进行讨论。
一、鸡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鸡体内一套复杂而精细的防御机制,能够主动抵御各类病原体入侵,维持鸡体内稳定的健康状态。
鸡的免疫系统主要包括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部分。
1. 先天性免疫先天性免疫指的是鸡孵化出壳前就具备的免疫能力。
这种免疫能力主要通过获得母亲的抗体传递给孵化出的鸡雏实现。
鸡胚在孵化期间,通过吸收来自母鸡卵黄中的抗体,获得一定程度的免疫能力。
这种免疫力能够为鸡雏在孵化后的2-4周内提供足够的抗体保护,降低鸡雏受病原体感染的几率。
2. 获得性免疫获得性免疫是指免疫系统在接触到病原体后,通过识别、抗击并形成免疫记忆,从而提高鸡体对该病原体的抵抗力。
鸡在生长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病原体,这些病原体会激发鸡体的获得性免疫反应。
获得性免疫主要通过淋巴细胞、B细胞和T细胞等免疫细胞参与,形成抗体和记忆细胞,以进一步提高鸡体的免疫能力。
二、鸡的病原抵抗力除了免疫系统的作用外,鸡的病原抵抗力也是鸡群健康的重要保障。
鸡的病原抵抗力主要取决于鸡的品种、营养状况和环境条件等因素。
1. 鸡的品种不同品种的鸡对不同病原体的抵抗力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常见的商业鸡品种在选育过程中经过了多代的筛选和改良,对常见的病原体具有较好的抵抗力。
因此,在选择鸡的品种时,应考虑鸡的健康状况和抗病能力。
2. 鸡的营养状况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对鸡的免疫系统和病原抵抗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合理的饲料组成和饲养管理能够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帮助鸡体维持良好的免疫状态。
例如,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等营养物质有助于提高鸡的免疫能力,提高鸡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鸡免疫器官解剖方法
鸡的免疫器官主要包括脾脏、胸腺、肠淋巴组织等。
解剖鸡的免疫器官可以帮助了解免疫系统的状态,对研究鸡的免疫学反应和疾病抵抗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种简单的鸡免疫器官解剖方法:
注意事项:在进行解剖前,请确保遵守实验室动物伦理规定,并采取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
解剖步骤:
1. 准备工作:
•洗手,并佩戴实验室手套和其他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
•准备所需的解剖工具,如手术刀、剪刀、镊子等。
2. 麻醉或屠宰:
•麻醉鸡或采用已经屠宰的样本。
确保屠宰过程符合动物福利和实验室规定。
3. 取出胸腺:
•使用手术刀,沿着胸骨的两侧小心地切开胸膛。
•在打开的胸腔内找到两侧的胸腺,它们位于鸡的上胸部。
4. 取出脾脏:
•将胸腔打开,找到并取出脾脏。
脾脏通常位于左侧腹腔的上方。
5. 取出其他淋巴组织:
•检查腹腔,找到可能存在的其他淋巴组织,如肠道淋巴组织。
•使用剪刀和镊子小心地取出这些组织。
6. 记录和保存:
•记录器官的大小、颜色和形态等观察结果。
•根据实验需求,保存组织样本以便后续分析。
7. 清理工作:
•将未使用的组织放入生物废弃物容器。
•丢弃或清洗使用过的手术工具。
以上步骤仅供参考,具体的解剖方法可能因研究目的和实验设计而有所不同。
在进行解剖前,确保你了解并遵循适用的伦理和法规,以保障实验室动物的福利和研究的科学合法性。
黄羽肉鸡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及其与免疫功能关联研究引言:黄羽肉鸡是一种广泛养殖的肉用鸡品种,其免疫系统对其生长和健康状态具有重要影响。
免疫球蛋白是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和保护免受病原微生物入侵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研究黄羽肉鸡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并分析其与免疫功能之间的关联。
免疫球蛋白的概述与分类:免疫球蛋白,又称抗体,是一类由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特异性蛋白质,具有识别和结合抗原的能力,并通过激活免疫细胞和补体系统来参与免疫应答过程。
在黄羽肉鸡中,主要存在着IgA、IgG和IgM三种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水平与免疫功能的关联:研究表明,免疫球蛋白水平与黄羽肉鸡的免疫功能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
免疫球蛋白的产生和分泌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营养状况等。
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可以反映鸡只的免疫状态和抗病能力。
第一,免疫球蛋白水平与疾病抵抗力的关系。
研究发现,黄羽肉鸡免疫球蛋白水平越高,其对严重疾病的抵抗力越强。
免疫球蛋白能够识别并结合病原微生物,触发免疫应答,抑制和清除病原体的侵袭。
因此,免疫球蛋白水平较高的黄羽肉鸡更容易抵抗疾病的入侵。
第二,免疫球蛋白水平与生长发育的关系。
黄羽肉鸡的生长发育受到免疫系统的调控。
研究表明,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增加与黄羽肉鸡的快速生长和肌肉发育有关。
高水平的免疫球蛋白可以提高鸡只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率,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肉质品质。
第三,免疫球蛋白水平与环境适应能力的关系。
黄羽肉鸡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免疫球蛋白水平可以反映其免疫系统对环境适应的能力。
研究发现,免疫球蛋白水平在环境压力下呈现动态变化,这是免疫系统对环境变化做出的适应性调节反应。
黄羽肉鸡免疫球蛋白水平的测定方法:测定黄羽肉鸡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是评估其免疫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放射免疫测定法(RIA)。
这些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操作简便等特点,适用于大规模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测定。
鸡打疫苗产生抗体的原理鸡打疫苗产生抗体的原理是基于免疫系统的复杂反应过程。
在鸡接种疫苗后,疫苗中加入的抗原物质会刺激鸡的免疫系统,从而引发免疫反应。
首先,鸡的免疫系统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先天免疫系统和获得性免疫系统。
先天免疫系统是鸡天生具备的一种免疫能力,它能够对抗各种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入侵物质。
获得性免疫系统则是在接触到外来抗原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免疫反应,产生特异性的免疫记忆。
当鸡接种疫苗时,疫苗中所含的病毒、细菌、蛋白质或病毒等抗原物质会进入鸡的体内。
这些抗原物质可以是活的但减毒的病原体,也可以是已被杀死或灭活的病原体。
接种后,抗原物质会被鸡的免疫系统识别为外来入侵物质,进而触发针对这些抗原的免疫反应。
在免疫反应的过程中,鸡的免疫系统会分泌一类称为抗体的特殊蛋白。
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B细胞)产生的,它可以与特定的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抗体的结构决定了它具有高度特异性,只能与特定的抗原结合。
这种特异性使得抗体能够清除体内的病原体,以起到保护机体的作用。
当抗原进入鸡体后,它会首先被树突状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和消化,然后会与B细胞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会启动一系列的信号途径,最终引发B细胞分化和增殖。
分化后的B细胞会分泌具有高亲和力的抗体。
这些抗体可以与疫苗中的抗原形成复合物,使得病原体被中和和清除。
另外,B细胞在接触到抗原后,并不是所有的细胞都会分化为抗体分泌细胞。
一部分B细胞会经历“免疫耐受”过程,这个过程有助于鉴别身体自身组织和外来抗原之间的差异。
通过免疫耐受,身体可以避免免疫系统攻击和破坏自身组织。
除了抗体的产生,免疫系统还会产生其他免疫细胞,如记忆性T细胞。
记忆性T 细胞是一种长期存活的细胞,它具有对于特定抗原的记忆能力。
这些细胞会存储在体内,并在以后再次接触到相同抗原时迅速应答和扩增,从而迅速清除病原体,达到免疫记忆的效果。
总结起来,鸡打疫苗产生抗体的原理是通过疫苗中抗原物质的刺激,引发鸡的免疫系统做出免疫反应。
理论前沿鸡的免疫系统简介鸡的免疫系统分为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和特异性免疫系统。
非特异性免疫系统是指鸡对于疾病先天性的抵抗力,在制定鸡群的保健计划时此防御系统往往被忽视,很多保健计划都是依赖于疫苗和抗生素来维持鸡群健康。
我们必须认识到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重要性。
遗传因素是非特异性免疫的一种——对于很多病原微生物,鸟类由于没有相应的受体而无法被感染。
举例来说:某些品种的鸡对于淋巴白血病天生具有抵抗力。
体温——鸡具有较高的体温,因而能够抵抗很多疾病,例如牛腐蹄病就不会感染鸡。
如果鸡的体温下降,就容易发生某些疾病。
解剖学屏障—一许多病原微生物无法突破完整的表皮(皮肤或黏膜),黏膜产生的分泌物也能够捕获病原微生物。
缺乏某些营养物质(生物素缺乏)或感染疾病会影响表皮的完整性,从而导致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正常微生物群——通常皮肤和消化道表面具有一个稳定密集的微生物群。
稳定的微生物群通过占位效应避免病原微生物的入侵,不恰当地使用抗生素或糟糕的消毒措施会破坏正常微生物群的平衡。
呼吸道纤毛——呼吸系统的一部分表面覆盖有纤毛,这些纤毛能够清除病原微生物和病原与组织的碎片。
如果鸡舍内的空气质量很差,灰尘或氨气的浓度很高,纤毛系统会受到破坏,鸡也会变得更加易感。
其它影响先天性抵抗力的因素还包括:营养状况,环境因素(冷热应激),周龄(雏鸡和老年鸡对疾病更加易感)。
非特异性免疫还包括炎性反应,改变新陈代谢,产生补体和干扰素等。
在了解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后,我们才更好地理解了“良好的饲养管理对于鸡群健康很重要”这种观点。
例如:滥用抗生素或消毒不当导致菌群失调;营养缺乏会导致病原微生物突破表皮屏障;选择抵抗力高的品种能够减少或减轻某些疾病的发生等。
相对应的,特异性免疫系统(获得性免疫)具有以下特点:特异性、异质性和记忆性。
特异性免疫可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体液免疫系统包括抗体(免疫球蛋白)和产生抗体的细胞。
抗体能够与它所对应的外源性物质(抗原)特异性结合,针对新城疫病毒的抗体只能够和新城疫病毒结合,而不能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结合。
临症资料20236259容县三黄鸡发展优势与常见病防治杨烨菲(广西容县容西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容县 537501)摘要:容县三黄鸡具有生长快、抗病能力强、肉质好等优势,是广受农户青睐的养殖品种。
在三黄鸡养殖过程中,进行常见病防治非常重要。
针对鸡蛔虫病、鸡球虫病、鸡支原体病以及其它常见病,养殖户可采用不同的预防、治疗和管理措施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三黄鸡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在常见病防治中,除预防接种、药物治疗和支持治疗外,定期消毒和隔离也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定期消毒和隔离可以有效减少病原体传播和扩散,提高三黄鸡的健康水平和养殖效益。
主要探讨了 容县三黄鸡发展优势与常见病防治。
关键词:容县三黄鸡;常见病;抗病能力;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3-8655(2023)06-0070-03容县三黄鸡是中国著名的特色家禽品种之一,因其肉质鲜美、产蛋量高、免疫力强等特点而备受青睐。
然而在养殖过程中,三黄鸡也会遇到各种疾病和健康问题。
掌握容县三黄鸡的发展优势和常见病的防治对于养殖户来说至关重要。
在发展优势方面,容县三黄鸡养殖有着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适应性强,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市场前景广阔。
在防治常见病方面,三黄鸡的免疫力强,但也容易受到寄生虫和细菌感染等健康问题的影响。
因此,养殖户需要了解和掌握鸡的常见病防治知识,采取科学的养殖管理措施,确保三黄鸡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1 容县三黄鸡发展优势容县三黄鸡是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特有的一种地方特色家禽品种,已有200多年的养殖历史。
近年来,容县三黄鸡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广,成为了当地乃至全国家禽养殖业的一大亮点。
容县三黄鸡品质优良,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它的营养价值也非常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容县三黄鸡被誉为“禽中鲜”,成为当地的一道特色美食。
容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农业县,拥有丰富的养殖资源。
养鸡知识-什么叫免疫系统,鸡的免疫器官有哪些
免疫系统是指存在于鸡体内具有免疫功能的器官、组织、细胞-淋巴细胞等)和分子(抗体)组成的完整解剖系统并具
(抗体)组成的完整解剖系统并具有一定生理功能的结构。
养鸡知识免疫系统主要包括参与免疫应答的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
疫应答的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和各种\免疫细胞。
养鸡知识鸡及其他鸟类的免疫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与晡乳类动物基本相
结构和功能与晡乳类动物基本相似,但也存有一定的差别,其中最为重要的差别是鸟类有一个特殊的免疫器官――法氏囊;另外,
殊的免疫器官――法氏囊;另外,鸡和大部分鸟类没有淋巴结而只有集合淋巴组织;免疫器官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鸡的中枢免疫器官由胸腺和法氏囊组成,它对外周淋巴器官的发育起支配和决定作用。
此外哈
的发育起支配和决定作用。
此外哈德腺是眼旁的一些淋巴组织集合,它位于眼正后的眼眶上,腺体内上皮细胞间浸润有大量的浆细
体内上皮细胞间浸润有大量的浆细胞,主要是负责眼部和鼻部及上呼吸谭的局部免疫,所以鸡在免疫时用疫苗点眼滴鼻可获得分泌
免疫时用疫苗点眼滴鼻可获得分泌型抗体,起到局部免疫的作用。
养鸡知识鸡的脾脏较小,呈圆形,位于胃的右侧,它的表面有一结
形,位于胃的右侧,它的表面有一结缔组织被膜包括内部是质软且脆的脾髓,含有网状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和各种血细
胞、巨噬细胞、浆细胞和各种血细胞,困此脾脏内的免疫细胞具有很强的吞噬和过滤作用。
理论前沿
鸡的免疫系统简介
鸡的免疫系统分为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和特异性免疫系统。
非特异性免疫系统是指鸡对于疾病先天性的抵抗力,在制定鸡群的保健计划时此防御系统往往被忽视,很多保健计划都是依赖于疫苗和抗生素来维持鸡群健康。
我们必须认识到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重要性。
遗传因素是非特异性免疫的一种——对于很多病原微生物,鸟类由于没有相应的受体而无法被感染。
举例来说:某些品种的鸡对于淋巴白血病天生具有抵抗力。
体温——鸡具有较高的体温,因而能够抵抗很多疾病,例如牛腐蹄病就不会感染鸡。
如果鸡的体温下降,就容易发生某些疾病。
解剖学屏障—一许多病原微生物无法突破完整的表皮(皮肤或黏膜),黏膜产生的分泌物也能够捕获病原微生物。
缺乏某些营养物质(生物素缺乏)或感染疾病会影响表皮的完整性,从而导致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正常微生物群——通常皮肤和消化道表面具有一个稳定密集的微生物群。
稳定的微生物群通过占位效应避免病原微生物的入侵,不恰当地使用抗生素或糟糕的消毒措施会破坏正常微生物群的平衡。
呼吸道纤毛——呼吸系统的一部分表面覆盖有纤毛,这些纤毛能够清除病原微生物和病原与组织的碎片。
如果鸡舍内的空气质量很差,灰尘或氨气的浓度很高,纤毛系统会受到破坏,鸡也会变得更加易感。
其它影响先天性抵抗力的因素还包括:营养状况,环境因素(冷热应激),周龄(雏鸡和老年鸡对疾病更加易感)。
非特异性免疫还包括炎性反应,改变新陈代谢,产生补体和干扰素等。
在了解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后,我们才更好地理解了“良好的饲养管理对于鸡群健康很重要”这种观点。
例如:滥用抗生素或消毒不当导致菌群失调;营养缺乏会导致病原微生物突破表皮屏障;选择抵抗力高的品种能够减少或减轻某些疾病的发生等。
相对应的,特异性免疫系统(获得性免疫)具有以下特点:特异性、异质性和记忆性。
特异性免疫可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体液免疫系统包括抗体(免疫球蛋白)和产生抗体的细胞。
抗体能够与它所对应的外源性物质(抗原)特异性结合,针对新城疫病毒的抗体只能够和新城疫病毒结合,而不能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结合。
在接触病原微生物之后,鸡的体内会产生三种不同类型的抗体:IgM、IgG和IgA。
IgM在接触病原微生物之后4-5天出现,在10-12天时消失。
IgG在接触病原微生物之后5天能够检测到,在3周到3周半的时候达到高峰,之后逐渐减少。
IgG是鸡最重要的保护性抗体,并且在大多数血清学试验中检测的都是IgG。
因此,如果你对鸡群免疫后的抗体滴度感兴趣,你应该在免疫后3周到3周半的时间采血检测。
如果采血检测的时间过早,这时抗体滴度还在增长,很难以此作为评价免疫程
序是否合适的指标。
IgA在接触病原微生物后5天出现,这种抗体主要在眼睛、消化道和呼吸道出现,在这些位置对组织提供局部保护。
制造抗体的细胞叫做B淋巴细胞,这些细胞在胚胎期的肝脏、卵黄囊和骨髓中产生。
它们在15胚龄时开始转移到法氏囊,到10周龄时结束。
B细胞在法氏囊内发育成熟,然后转移到血液、脾脏、盲肠扁桃体、骨髓、哈德氏腺和胸腺。
如果在雏鸡阶段,传染性法氏囊病或马立克氏病破坏了法氏囊,B细胞则无法发育成熟,这种情况导致了鸡感染病原微生物或接种疫苗后不能产生抗体。
病原微生物进入体内之后,会被吞噬性细胞(巨噬细胞)所吞噬,巨噬细胞对病原处理后将它递呈给B细胞,B细胞在接触抗原后5天开始产生抗体。
出现时间延迟是因为B细胞需要被激活和进行分裂增殖来增加它的数量。
如果鸡第二次接触同样的病原,免疫应答会更快,产生的抗体水平也会更高(免疫记忆),这是由于曾经有过一次基础免疫。
抗体不能直接杀死病毒或细菌,抗体产生作用的原理是它能够粘附病原微生物并封闭其受体,从而使病原微生物无法侵害它们的靶细胞。
例如:一个受体被抗体覆盖的传支病毒不能吸附它的靶细胞——气管上皮细胞。
抗体的粘附作用还降低了病原微生物的移动性,令它们更容易被吞噬细胞所吞噬。
除了产生抗体的相关细胞外,所有对抗原产生特异性反应的免疫细胞都归结为细胞免疫。
细胞免疫相关的细胞——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来自于相同的干细胞。
但是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而B细胞在法氏囊中发育成熟。
与B细胞相比,T细胞包含了更多不同种类的细胞。
一些T细胞通过产生淋巴因子来起作用(目前已经发现了超过90种淋巴因子);一些T细胞直接杀灭病原微生物;-些T细胞能够增强B细胞、巨噬细胞或其它T细胞的功能(辅佐细胞);还有一些T细胞能够抑制上述细胞(抑制细胞)。
人们认识到细胞免疫的作用,是由于发现了法氏囊被破坏的鸡也能够对病原微生物产生免疫应答并将其杀灭。
母鸡产生的抗体会通过鸡蛋传递而小鸡,这种免疫是被动免疫。
这些抗体不是小鸡自己产生的。
母源抗体存在于蛋黄、蛋清和鸡蛋的外壳黏液中。
如果母鸡对某种病原具有高水平的抗体,小鸡在几周内也会拥有较强的免疫力。
尽管如此,小鸡的免疫系统由于没有经过该抗原的刺激,自己不会产生抗体,也不会有免疫记忆细胞。
鸡场主管在制定免疫程序时必须考虑鸡群的母源抗体水平。
如果在母源抗体水平较高的时候进行免疫,疫苗会被中和掉一部分,从而导致免疫应答减弱。
相反,如果免疫时间被过分推迟,此时的母源抗体水平很低,某些疫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免疫副反应。
总结:鸡的免疫系统对于预防疾病十分有用,认识鸡的免疫系统有助于发挥其最大潜力产生坚强的保护力,我们在制订鸡群的保健程序时必须学会如何利用免疫系统的这些特点。
(赵启超译自佛罗里达大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