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诊断和治疗
- 格式:docx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2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导读: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指视神经的营养血管产生循环阻碍的急性营养不良性疾病。
平常以视网膜中心动脉在球后约9~11mm进去视神经处为界,临床上分前段和后段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两型。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病因病理: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多见于老年人,超出60岁,海内发病年纪普查较国外为早,女较男多见,单眼或双眼前后发病。
凡能使视盘供知不足的全身笥或眼病均可引发本病。
全身病中如高血压、动脉硬化、颞动脉炎、颈动脉梗塞、糖尿病、白血病及红细胞增多症等。
眼压过低或过高使视盘小血管的灌注压与眼内压失掉均衡亦可惹起。
由于血液中成分的转变和血液粘稠度增添,以致血循环变慢,携氧量降低,致使视盘缺氧。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因:1.血管炎类巨细胞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全身性红斑性狼疮,Buergers病、过敏性血管炎、病毒后血管炎、接种免疫后、梅毒、发射性坏死。
2.全身性血管病变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偏头痛、大动脉炎、颈动脉梗塞性病变3.血液性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镰状细胞病、急性低血压(休克)、G-6-P-D缺少症4.眼性白内障术后,低眼压、青光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临床体现:普通视力降落不重,如颞动脉炎所致者则较重,甚至无光感。
发病多骤然。
前期视盘轻度肿胀呈淡红色,乃视盘外表毛细血管扩充所致,更多见灰白色,多限制于视盘某象限,和眼界残损相称。
双侧罕见。
位于视盘四周可伴有少量神经纤维层出血点,在1~2周内自行消退,絮状漏出物亦可见。
1~2个月后产生视神经萎缩,可呈杯状如青光眼视神经萎缩。
继发于巨细胞动脉炎或动脉硬化等所惹起,视网膜血管平常正常。
有高血压或动脉硬化者可相应呈视网膜动脉硬化转变。
万一双眼前后发病,即一眼视盘水肿后惹起继发性视神经萎缩,另眼产生视盘水肿,呈整体性Fö;ster-Kennedy归纳片,省得疫为颅内肿瘤所致。
由于后睫状动脉分支供给视盘呈分区性,本病眼界残缺常有一短的束状暗点与生理盲点相衔接。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田国红【摘要】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急性视神经病变.临床以晨起后无痛性下方视野遮挡及视力下降为特征,急性期视盘节段性水肿、盘周线状出血.该病发病机制不明,推测与视盘发育拥挤(高危视盘)及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血管病风险因素相关.NAION目前无有效治疗方法;约1/3的患者视力可部分改善;近20%的患者5年内健眼将相继发病.NAION需要与颞动脉炎导致的炎性缺血进行鉴别诊断,因为后者发病凶险,预后差.【期刊名称】《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年(卷),期】2016(016)005【总页数】4页(P372-375)【作者】田国红【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上海200031【正文语种】中文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 NAION)是年龄>50岁人群中最常见的急性视神经病变,在美国年发病率为2.3/100 000~10/100 000[1]。
该病男女受累无性别倾向,发病时平均年龄最常见为57~65岁[2-3]。
NAION的发病具体病理机制不详,推测与视神经头部(optic nerve head)的供血障碍有关。
由于视神经筛板前部的血流供给主要来自数条睫状后短动脉形成的Zinn-Haller环,且发病时很少见到血管内栓子,故缺血的机制主要与系统性疾病导致的低灌注及小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另外几乎所有NAION患者均具有高危视盘(disc-at-risk),小而拥挤的空间使得从中通过的神经纤维与血管更容易受到挤压而发病。
除了视盘解剖结构的高危因素,NAION患者还存在一些血管疾病风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吸烟等。
文献报道高达50%的NAION患者中有高血压病史[4];>1/4的患者有糖尿病史[5]。
中医药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18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主要研究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运用中药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取既往应用过激素药物治疗后临床效果不理想患者18例(36只眼)进行中药治疗,进行治疗的患者主要分为三型,分别为气滞血瘀、阴虚阳亢、气虚血亏,与此同时静滴灯盏花素注射液。
结果:经过1~2个月的治疗和4~12个月的随访,有1例患者(2只眼)基本痊愈,18只眼显效,14只眼有效,2只眼无效,总有效率94.4%。
结论:运用激素药物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效果不理想时,再次使用中药进行治疗还会得到一定的效果,同时没有不良反应发生,一般不复发,这种治疗方式在临床上得到认可。
关键词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药治疗灯盏花素注射液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171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指为视盘筛板前区及筛板区供应血液的睫状后血管小分支发生出现缺血,引起视盘局部发生梗死现象。
这种疾病主要特点为视盘水肿、视力突然减退以及视野出现缺损等一系列表现。
在中医眼科中,这种疾病属于目系疾患,如果视力下降不明显则为“视瞻昏渺”的范畴,如果视力急剧下降则为“暴盲”范畴,长时间后并发视神经萎缩则为“青盲”的范畴。
2010年6月~2012年3月运用激素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aion患者18例(36只眼),继续采用中药治疗,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选择病例均为运用激素治疗未取得良好效果的患者,在停止用药7~14天后,对这18例(36只眼)患者进行中药治疗,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45~65岁;所有患者均为双眼发病。
有13例患者伴有全身疾病,其中5例患者伴有高血压,6例患者伴有糖尿病,2例患者伴有高脂血症,其余5例患者无明显全身疾病。
诊断标准:一般患者均为中老年,起病较急,视力下降,对眼底进行检查时可表现为轻度视盘水肿,边界不清,色泽浅淡,一些患者还可见一眼视盘水肿,另一眼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表现为不以正中线为界的生理盲点。
目系暴盲(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住院患者。
一、目系暴盲(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目系暴盲(TCD编码:BYT070)。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ICD-10编码:H47.003)。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眼科学》(曾庆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视神经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韦企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目系暴盲(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协作组制定的“目系暴盲(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
目系暴盲(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临床常见证候: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血两虚证阴虚阳亢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目系暴盲(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协作组制定的“目系暴盲(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目系暴盲(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目系暴盲(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患者。
2.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及动脉炎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合并其他全身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视力(矫正视力);(2)裂隙灯;(3)眼底检查;(4)眼压;(5)VEP;(6)视野;(7)眼底荧光血管造影;(8)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9)生化、心电图、胸部X线片。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1范围本《指南》规定了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AION)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指以突然视力减退、视盘水肿和与生理盲点相连的象限性视野缺损为特征的疾病。
临床上分为两型,一种类型为非动脉炎性(Non-arteritic AION,NAION),另一种类型为动脉炎性(arteritic AION,AAION)。
属于中医“目系暴盲”或“视瞻昏渺”范畴[1-6,23]。
3诊断3.1诊断要点[7-11,22,23]3.1.1病史可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病史。
3.1.2临床症状视力突然减退或丧失,通常不伴有眼球转动疼痛或钝痛,部分患者发病前可有一过性视物模糊或黑矇。
3.1.3局部检查患眼有相对性瞳孔传导阻滞(RAPD),眼底检查见视盘局限性或弥漫性水肿,视盘周围有线形出血,晚期视神经萎缩。
3.1.4其他检查视野:检查见有与生理盲点相连的象限性视野缺损。
视觉电生理:视觉诱发电位潜伏期延长和(或)振幅降低。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表现为早期视盘荧光充盈迟缓或缺损,后期荧光渗漏增强。
OCT:早期视盘水肿隆起,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厚度增加,后期视盘水肿消退,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厚度萎缩变薄。
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除上述表现为,还具有血沉明显加快、C反应蛋白增高等特点,颞动脉活检可以确诊。
3.2鉴别诊断[10,23]3.2.1急性视神经炎本病多为青少年发病,视力急剧下降,可伴眼球转动痛,眼底表现为视盘充血性水肿,颜色较红,边界不清,视野表现为中心暗点或向心性视野损害。
3.2.2视盘水肿本病多为颅内原发疾病引起,颅内压增高。
一般双眼发病,视盘水肿明显,隆起度一般在3D以上,周围视网膜水肿,静脉迂曲扩张。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诊疗规范【概述】一、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本病是指供应视乳头筛板前区、筛板区及筛板后区的睫状后血管小分支发生缺血,使得相应的血管供应区发生局部梗塞所致的一种视神经病变。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
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藏动脉炎等血管性病变,急性大出血所致的失血性休克、低血压、严重贫血、全身血液黏稠度增高等血循环改变,青光眼眼压升高,眼眶和眼球局部炎症等。
【临床表现】1.突发性无痛性视力减退。
2 .开始多为单眼,数周或数年后另眼也可发生。
3 .发病早期视乳头轻度肿胀呈淡红色,多有局限性灰白水肿,相应处可见线形出血;后期出现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和继发性视乳头局限性萎缩。
4 .视野检查多见于生理盲点相连的大片视野缺损,有时呈水平或垂直偏盲。
5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可见视乳头缺血区呈局限性弱荧光表现,无缺血区荧光正常;或者缺血区因有表层毛细血管代偿性扩张渗漏导致强荧光,而未缺血区荧光相对较弱。
【诊断要点】1.根据突发性无痛性视力减退和眼底所见,可以诊断。
6 .视野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可有助于诊断。
【治疗方案及原则】1.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7 .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以缓解循环障碍造成的水肿和渗出对视乳头的损害。
8 .支持疗法可给予维生素B类、能量合剂等营养神经和扩张血管性药物辅助治疗。
9 .降低眼压,以相对提高眼的灌注压,如口服乙酰嗖胺。
二、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概述】本病是指供应后部视神经(包括眶内段、管内段和颅内段)的血管,主要是软脑膜血管网发生循环障碍所致的一种视神经病变。
多见于老年人,多单眼发病。
常见的病因有颈内动脉狭窄、血栓、全身血液黏稠度增高、动脉硬化、高血压、低血压及糖尿病等。
【临床表现】1.绝大多数患者有前驱症状,表现为暂时性视力模糊;其后常继发永久性视力减退。
2 .发病早期视乳头和视网膜正常。
3 .发病4-6周可见下行性视神经萎缩,视乳头色泽淡白,血管变细。
4 .视野缺损表现为多种类型,如中心暗点、视神经纤维束状缺损、偏盲及不规则周边缺损等。
目系暴盲(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眼科学》(曾庆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1)单眼或双眼视力突然下降或失明,而外眼轮廓无异常。
(2)眼底检查可见视神经乳头水肿,可呈不均匀性或弥漫性。
(3)视野检查多见与生理盲点相连的象限性、水平性或神经束样缺损。
(4)瞳孔直接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
(5)色觉减退先红后绿。
(6)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有助于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视神经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韦企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1)视力突然减退或丧失,通常不伴有眼球转动痛或钝痛。
部分患者发病前可有一过性视物模糊或黑矇。
(2)患眼瞳孔有RAPD。
(3)眼底视盘轻度水肿并伴出血。
(4)视野检查主要表现为与视乳头相连的扇形或类象限性缺损。
(5)视觉诱发电位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有上述支持视神经传导功能受阻及视盘荧光充盈迟缓或缺损的证据。
(6)能排除炎性病灶、脱髓鞘疾病、遗传性以及颅内占位性病变等。
患者为中老年人,有全身血管性疾病及TCD或CDI检查有异常,均是支持NAION的参考依据。
(二)证候诊断1.气滞血瘀证:视力骤降,心烦郁闷,头目胀痛,胸胁胀满。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数。
2.气虚血瘀证:视力骤降,头胀痛或眼刺痛不移,神疲乏力,面色萎黄,倦怠懒言。
舌质偏淡或见瘀斑,脉象细涩或细数无力。
3.气血两虚证:素体亏虚,视物模糊,面色无华,懒言少动,食少便溏。
唇舌淡白,舌淡嫩,脉细无力。
4.阴虚阳亢证:突然视物不见,眩晕头痛,耳鸣健忘,失眠多梦,腰膝酸软,面部烘热,心烦易怒。
舌红苔薄黄,脉弦滑或弦细。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气滞血瘀证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活血推荐方药: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炒白术、甘草、薄荷、石菖蒲、桃仁、红花、生地黄、川芎等。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护理一、疾病相关知识介绍1.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AION)为供应视盘筛板前区及筛板区的睫状后血管的小分支发生缺血,致使视盘发生局部的梗塞。
它以突然视力减退、视盘水肿及特征性视野缺损为特点的一组综合征。
2.病因①视盘局部血管病变,如眼部动脉炎症、动脉硬化或栓子栓塞;②血粘度增加:如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③眼部血流低灌注:如全身低血压,如颈动脉或眼动脉狭窄,急性失血;眼压增高。
3.临床表现突然发生无痛、非进行性的视力减退。
开始为单眼发病,数周至数年可累及另侧眼,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
4.诊断眼底检查:视盘多为局限性灰白色水肿,相应处可有视盘周围的线状出血,后期出现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早期视盘轻度肿胀呈淡红色,乃视盘表面毛细血管扩展所致。
视野缺损常为与生理盲点相连的弓形或扇形暗点。
5.临床类型①非动脉炎性(nonarteritic):或称动脉硬化性,多见于40~60岁患者,可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
②动脉炎性(arteritic):较前者少见,主要为颞侧动脉炎或称巨细胞动脉炎(giant cell arteritis,GCA)所致的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以70~80岁的老人多见。
其视力减退、视盘水肿较前者更明显,且可双眼同时发生。
6.鉴别诊断视神经炎(视盘炎):患者年龄较轻,视力急剧下降,有眼球转动痛,视盘水肿更明显,视网膜出血。
7.治疗①针对全身病治疗,改善眼部动脉灌注。
②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以缓解循环障碍所致的水肿、渗出,对动脉炎性尤为重要。
③静脉滴注血管扩张药,改善微循环。
④口服醋氮酰胺降低眼压,相对提高眼灌注压。
二、病情及病程介绍(一)一般资料1.基本资料 26床万XX 女 72岁湖南人已婚2.主诉因右眼视力下降伴眼前黑影10天3.现病史患者于2011.4.18日自觉右眼视力下降伴眼前黑影遮挡, 于2011.4.28日以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收入院4.既往史高血压病史十余年,血压控制可,无手术史,无过敏史(二)检查结果1.体格检查 T 36.5°C P 75次/分 R 18次/分 BP 164/86mmHg2.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未见异常胸片:未见异常 Blood-PT、EDBO(-)、抗O(-)、血粘度(-)3.专科检查视力:OD 指数/30cm OS 0.5眼压:OD 13mmHg OS 11mmHg眼底:右眼黄斑区中心凹反光未在,眼底视盘区可见出血灶裂隙灯:双眼结膜稍充血,角膜透明,前房可,右眼晶体浑浊,玻璃体清(三)治疗过程患者于2011年4月18日入院,入院后遵医嘱给予木糖醇250ml+克林澳160mg静脉滴注木糖醇250ml+地塞米松5mg静脉滴注VitB12ml+VitB121ml肌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ml颞浅静脉旁注射 1/日复方血栓通胶囊口服 3片 3/日补达秀口服 2片 2/日波依定缓释片口服 1片晨服拜阿司匹灵肠溶片 1片晚服动态血压监测 2/日患者于2011年5月17日出院三、护理1.护理诊断:知识缺乏制定时间:2011-04-28 10AM相关因素:与患者知识来源受限有关护理目标:患者能复述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护理措施:①评估病人对本病的了解程度。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中外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 )是以突然视力减退、视盘水肿及特征性视野缺损为特点的1组综合征,好发于中老年人。
该病属眼科急重症,宜早期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时抢救视力[1]。
目前临床上尚无特效疗法,常规治疗疗效多不理想,为探寻更有效的治疗方法,该院从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尝试运用针灸结合眼部丹参注射液离子导入配合药物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该院门诊和住院AION 患者60例(60眼),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50~70岁,平均(61.93±4.68)岁;病程1~15d ,平均(9.40±2.82)d ;伴高血压17例,糖尿病8例,高血脂5例。
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51~68岁,平均(60.83±4.26)岁;病程1~15d ,平均(9.27±2.50)d ;伴高血压15例,糖尿病9例,高血脂6例。
1.2诊断及纳入标准①中老年患者,突发单眼或双眼无痛性急剧视力下降;②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全身疾病;③眼底检查:视盘边界模糊、轻度肿胀呈淡红色,可伴有视盘盘周的线状出血;或视盘边界清,部分象限呈黄白色;④视野检查:呈现与生理盲点相连的视野缺损,与视盘的改变部位相对应;⑤年龄50~70岁,病程1~15d 的患者。
1.3治疗方法1.3.1对照组予匈牙利吉瑞大药厂生产的长春西汀针20mL+5%葡萄糖水/生理盐水500mL 静滴。
1次/14d 为1疗程,给予1~2疗程的治疗,同时所有患者均对因治疗。
治疗方法应用能量合剂,口服或肌注营养神经类药物,酌情使用降眼压药物及激素类药物。
针对患者合并患有的全身疾病,协同内科进行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等治疗。
1.3.2治疗组(1)药物治疗同对照组。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诊断和治疗
该病是一种发病急、可累及双眼,视功能损害较重的常见眼病。
以视力突然减退,扇形或半
侧(以上下水平为主)视野缺损和视盘水肿为临床特征的急性眼病。
最早于1879年由Cowers 和1924年uhfhoff报告。
Hayreh SS等於1971~1975年依据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进行了报告。
本病系供养视盘的后睫状动脉循环障碍引起视盘的急性缺血所致,因此而得名。
此前命名甚多甚乱,以往也称缺血性视乳头病变、急性缺血性视盘病变、缺血性视乳头炎、动脉硬化性视乳头炎、血管性假性视乳头炎等。
现逐步统一认识,规范称为前部缺血性视神
经病变。
由颞动脉炎所致者称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国外较多见,国内罕见报告。
非颞动脉炎所致者称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
在美国NAION发生率为1.02:10000~1:15000,国内徐亮等首次报告国人每年发病率为1:16000。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人群体质、饮食习惯差异,加之眼科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实际发生率可能更高。
尽管NAION 的病因还不是很清楚,但一些全身与局部因素在发病机制上与NAION的发生密切相关,对相关因素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增加对病因的了解及治疗方案的选择。
随着对NAION 临床认识和研究的加深,及早诊断和治疗,能显著降低本病的致盲致残率。
临床表现为:1.发病年龄:国外以老年患者居多,平均60岁或更高,近年国外有年龄低于50岁患者的报告。
国人以40~82岁居多,平均49岁或53岁,35岁以下者很少。
性别差异不大。
2.多双眼受累,但常间隔数周到数年。
国外有研究认为另眼5年内14%发病,作者观察到对侧眼无视杯者3年内发病占48%。
3.发病较快,多在晨起发生,初为上方,下方或区域性暗影,数时或数日暗影扩大至眼前弥漫性模糊,中心视力下降。
发病初期,几乎一半以上患者视力超过0.6,国内统计报告51%~61%患者中心视力在0.2以上,有23%患者人群视力0.1以下,部分视力低下甚至指数或光感。
4.视盘水肿,可呈视盘整个水肿或区域性水肿,也可初为区域性、数小时到数日后成全视盘水肿;起初视盘水肿高起<1D,数日可隆起2~3D,视盘色泽基底淡或上方、下方、及区域性相对色淡。
视盘边缘可有放射性条状、线状出血。
视盘水肿消退后其色泽区域性或全部变淡,部分呈白色萎缩性改变。
5.部分患者发病前或发病时伴患侧头额或眉弓部闷胀不适,但无眼球转动痛。
大部分患者则无任何不适感。
6国外研究认为自然病程从发病到病情稳定需6个月,水肿消退平均在7.9周。
治疗关键——迅速消退视乳头水肿。
由于缺血而引起缺血区及临近组织水肿,非缺血区的视神经纤维因水肿而发生功能性障碍时,即可出现视功能损害,如损害因素及时缓解或去除水肿,则视神功能恢复,其中心视力和视野损害具有可恢复性;如损害持续,进而导致RNFL 缺损,则视野缺损为不可逆性。
大部分缺血区神经纤维变性、坏死呈不可逆性,而没有完全坏死的部分缺血区神经纤维因水肿而失去功能,如水肿迅速消退,尚有部分神经纤维不同程度的恢复视功能,临床上部分患者由缺血区的绝对视野缺损变为相对缺损也说明了此点。
因此,根据不同病情对患者的持续治疗和随访观察是必要的。
(1)糖皮质(类固醇)激素。
优点:糖皮质激素对于减轻水肿有明显效果,而且对内皮素-1的表达有抑制作用。
缺点:NAION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原发性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激素的大剂量、长期使用会加重患者的原发病,反而不利于NAION水肿的恢复。
我们提倡早期短期应用。
(2)扩血管药物优点:改善循环,缺点:由于视乳头狭窄的生理结
构,NAION水肿期使用,患者的视盘会由于血管的扩张处于一种拥挤状态,导致轴浆运输受阻而发生进一步的水肿,造成病情恶化,建议水肿期慎用。
(3)脱水剂优点:提高血管内胶体渗透压,脱水、利尿、降低颅内压,加快水肿的吸收和消退缺点:临床使用中发现,用药期间部分病人水肿有加重趋势,同时对于肾功能具有副作用,如血液粘稠度高者肾功异常者勿用。
(4)改善细胞能量代谢类药物—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优点:增强细胞对氧和葡萄糖的摄取、利用, 使葡萄糖的无氧代谢转向有氧代谢, 促使能量物质ATP的合成增加,同时促进和改善血流, 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在NAION水肿期应用效果明显.缺点:价格昂贵,部分患者无法承受。
(5)高压氧舱是辅助治疗手段,对加快水肿吸收有积极的作用。
(6)视神经鞘减压术实践证明效果不佳,亦很少应用。
(7)植物神经调节剂复方樟柳碱可加速恢复缺血区血管活性物质的正常水平。
但在水肿期或水肿消退期何时应用疗效较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8)降眼压药物对预防发病有积极作用。
(9)神经恢复剂的应用常用的有:.胞二磷胆碱,脑蛋白水解物,神经节甘酯,三磷酸胞苷二钠,神经生长因子等,在视乳头水肿基本消退后应用为最佳时机。
(10)其他疗法。
NAION的发生,与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以及血流动力学、局部解剖(小视盘、视杯狭窄) 、高血黏度、眼灌注压较低等生理、病理状态关系密切。
对于这一多因素疾病,单纯使用某一种或某几种药物往往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根据患者自身病情特点,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如调整血糖、血压、血脂;载氧、高压氧改善血流变切变率,采用地平类药物等方法是获得更好疗效的基础。
因此在局部治疗的同时进行全身基础治疗,通过药物改善全身异常血流变后NAION患者中心视力恢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