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功能监测(本科)
- 格式:ppt
- 大小:5.81 MB
- 文档页数:52
内分泌代谢病科患者睡眠呼吸功能监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临床中常见的呼吸障碍疾病,具有较高的潜在危险性,可导致心、脑、肺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甚至引起呼吸衰竭以及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睡眠呼吸功能监测是目前临床诊断该病的金标准。
一、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定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指成人于7小时的夜间睡眠时间内,至少有30次呼吸暂停,暂停时间至少10秒以上,或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大于5。
低通气指呼吸气流降低超过正常气流强度的50%以上并伴有3%血氧饱和度下降。
睡眠呼吸监测包括:口鼻气流、胸腹运动、血氧饱和度、鼾声等指标,监测全面了解睡眠、呼吸等情况。
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临床表现白天症状:嗜睡,性格改变,似醒非醒的幻觉,头痛,口干,高血压。
夜间症状:打鼾,睡眠时行为异常,夜间睡眠紊乱,睡眠中憋闷,心律失常,食管反流三、检查前病人注意事项(1)检查当天夜晚穿宽松衣服在本科室睡眠,完成检查。
(2)检查前须洗澡,做好个人清洁(3)为确保病人顺利完成检查,要求检查当天不午睡,适当增加活动量。
不得饮酒、浓茶和咖啡,最后不服用镇静药。
(4)检查当天减少饮水量,便于减少检查时夜尿次数,提高检查效率。
(5)提供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四、睡眠呼吸检测的导联内容口鼻气流热敏感受器、胸腹呼吸运动感受器、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的测定、鼾声记录装置、体位等,这些电极的连接都是安全无创的,通过数据线将皮肤电位变化描记与计算机中,医生根据描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五、睡眠呼吸监测护理操作(以YH-1000C多导睡眠记录器为例)(一)操作前准备(1)让患者了解操作的目的、方法。
(2)病室内光线充足,温度适宜。
(3)物品准备睡眠呼吸监测仪、氧气导管、胶布、记录单。
(4)护士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二)操作步骤(1)机器准备:1)开机,按选择键进入界面,有三个选项:记录、抹除、报告。
2)选择报告选项:A查看电池电量:>2.8(最多机器使用12h)。
护理学院《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英文名称:The critical nursing课程编号:学时:36学时学分:2.0适用对象:护理本科四年制专业一、课程的地位、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急危重症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护理学专业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临床课程,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本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和教学内容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后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是章节中的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在学习《急危重症护理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心肺复苏、严重创伤救护及各系统急救等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应用这些基本技能实施救护,通过学习,最终树立良好的急救意识,培养系统的急救思维。
学习急危重症护理学,要注意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方面,要求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并采用演示、讨论等方式,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系统掌握急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常用急救护理技术及各种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的急救护理知识,熟悉急救护理的工作范围与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能力。
为今后从事和发展急救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1.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
2.了解国际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我国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建立与发展,我国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的趋势。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
1. 健康:健康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2. 亚健康:机体在内外环境刺激下引起心理、生理发生异常变化但未达到明显病理性的程度。
3. 疾病:疾病是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4. 低渗性脱水(低血钠性细胞外液减少、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 ,血浆渗透压<280mOsm/L 。
5. 高渗性脱水(高血钠性细胞外液减少、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 mmol/L ,血浆渗透压>310mOsm/L 。
6. 等渗性脱水(正常血钠性细胞外液减少):水、钠按正常血浆浓度比例丢失引起的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血钠维持在130-150mmol/L ,渗透压浓度280-310mOsm/L 。
7. 肾性水肿:因肾原发性疾病引起的全身性水肿。
肾病性水肿:以大量蛋白尿所致低蛋白血症为原因肾炎性水肿:以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为原因。
8. 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 ,常同时有机体总钾含量缺乏。
9. 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 。
10. 代酸:是指原发性HC03减少而导致的pH下降,是常见的酸碱平衡紊乱之一。
11. 代碱:是指原发性HC03增多而导致的pH升高。
12. 呼酸:是指因原发性PaC02升高而导致的血液中pH下降。
13. 呼碱:是指因通气过度,使PaCO2原发性升高而导致的血液中pH升高。
14. AG增高型代酸:指除了含氯以外的任何固定酸的血浆浓度增大时的代酸。
15. AG正常性(高血氯性)代酸:当HC03浓度降低,而同时伴有CI■浓度代偿性升高。
16. 反常型酸性尿:低钾血症碱中毒时,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内钾离子浓度降低,使排钾减少而排氢离子增多,尿液呈酸性,故称反常性酸性尿。
17. 缺氧:当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时,组织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临床医学本科课程《内科学》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呼吸系统第二章慢性阻塞性肺病第一节慢性支气管炎单选题:1.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中,咳嗽、咯痰的时间规定是CA.每年发病至少2个月,持续1年以上B.每年发病至少2个月,持续2年以上C.每年发病至少3个月,持续2年以上D.每年发病至少1个月,持续3年以上E.每年发病至少2个月,持续3年以上2.慢性支气管最主要的发病因素是AA.长期吸烟B.感染因素C.理化因素D.气候因素E.过敏因素3.慢性支气管炎最主要的诊断依据是AA.X线检查B.临床表现C.血液检查D.呼吸功能检查E.痰液检查4.不属于慢性支气管炎的并发症的是::DA.支气管肺炎B.阻塞性肺气肿C.支气管扩张D.支气管哮喘E.慢性肺源性心脏病5.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CA.平喘B.祛痰C.控制感染D.镇咳E.免疫治疗6.关于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分型,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A.单纯型、喘息型B.单纯型、喘息型、混合型C.急性发作型、喘息型D.急性发作型、慢性迁延型、混合型E.单纯型、喘息型、慢性迁延型7.关于慢性支气管炎诊断必备条件错误的是EA.症状表现为咳嗽、咯痰或伴喘息B.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以上(含2年)C.排除其他心、肺疾患D.若发病症状持续不足3个月则必须有其他明确客观依据E.肺部罗音8.男性,67岁。
患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10年,并合并高血压病,后者药物控制良好。
1天前剧咳后突感右侧胸痛,呼气困难加重,不能平卧。
其最可能的原因是AA.自发性气胸B.心肌梗死C.肺栓塞D.急性左心衰竭E.肺部感染导致呼吸衰竭多选题1. 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咯痰的特点包括ACDEA.常于寒冷季节加重B.一般夜间咯痰较多C.痰多为白色泡沫痰或黏液痰D.合并感染时痰呈黄色E.痰中偶可带血简答题:1.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有哪些?(1) 凡有慢性或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至少持续3个月,并连续两年或以上者,在排除其他心、肺疾患后,诊断即可成立。
重症医学科15项质控指标重症医学科是医院内最为重要的科室之一,其为危重病人提供抢救和监护医疗服务。
为了保障危重病人的治疗质量和安全,质控指标成为了该科室管理的重要工具。
质控指标是对医疗工作进行规范和评价的重要依据,通过对症状、体征、检查结果等数据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医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从而提高医疗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
本文将介绍重症医学科的15项质控指标,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质控工作。
一、院内重症医学科15项质控指标1.动脉气血分析动脉气血分析是评估肺功能和全身氧合的重要指标。
动脉气血分析结果包括pH值、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氢离子浓度(H+)、标准碳酸氢盐(SBC)、潘氏碱度(PA)、血红蛋白氧饱和度(SO2)等指标。
对于危重病人来说,动脉气血分析可及时了解其呼吸和循环功能,有助于临床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血流动力学监测血流动力学监测是重症医学科抢救和监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包括心率、心输出量、心脏指数、中心静脉压、动脉血压、氧输送和氧消耗等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可以及时观察和评估危重病人的心血管功能,为临床医生调整血流动力学支持方案提供依据。
3.血糖监测血糖监测是重症医学科常规的生命体征监测项目之一。
持续的高血糖水平会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因此及时监测和控制血糖水平对于危重病人的治疗非常重要。
4.营养支持监测危重病人常常处于应激状态,能量消耗增加,容易发生营养不良。
因此,对危重病人进行营养支持和监测非常重要,包括体重、蛋白质摄入量、肌肉质量等指标。
5.微生物标本采集及培养结果集中比危重病人易感染,因此对其进行合理的微生物标本采集和培养结果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分析微生物培养结果,可以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抗菌治疗。
6.呼吸功能监测及评价危重病人的呼吸功能常常受到严重影响,包括氧合障碍、二氧化碳潴留、支气管痉挛等。
因此,对危重病人的呼吸功能进行监测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公式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鼻部症状+咽喉部症状+咳嗽、咳痰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咳嗽+咳痰+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3.慢性支气管炎=老年人+咳、痰、喘4.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老年患者+咳、痰、喘+肺气肿(桶状胸+过清音)+肺功能检查(一秒率FEV1/FVC%小于70%)5.支气管哮喘=青少年+阵发性或周期性喘息+听诊哮鸣音+过敏史6.支气管扩张症=童年有麻疹百日咳或支气管肺炎迁延不愈病史+咳嗽+脓痰+咯血7.肺炎:(1)大叶性肺炎=成人+受凉+高热+咳铁锈色痰(2)克雷伯杆菌肺炎=咳砖红色痰+X线片空洞(3)支原体肺炎=儿童+刺激性干咳+关节疼+抗生素无效(4)支气管肺炎=婴幼儿+发热+呼吸困难症状(鼻翼扇动、三凹征阳性)(5)金色葡萄球菌肺炎=高热+胸痛+脓血痰+X线片状影8.肺结核:(1)肺结核=青壮年+咯血+午后低热+夜间盗汗+抗生素治疗无明显疗效(2)结核性胸膜炎=结核+胸膜积液体征(胸痛+语颤消失+叩诊实音/呼吸音消失)(3)结核性心包炎=结核+心包积液体征(心前区痛+呼吸困难+上腹部闷胀+下肢浮肿)(4)肠结核=结核+腹部症状(腹痛、腹泻、右下腹部肿块)(5)结核性腹膜炎=结核+腹部炎症(腹痛、腹泻、腹壁柔韧感)(6)肾结核=结核+膀胱刺激征+肾实质变薄并有破坏9.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老年人+痰中带血+刺激性咳嗽+消瘦+X 线毛刺10.特发性肺纤维化=>50岁+活动性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干咳+双肺基底部吸气末Velcro啰音11.结节病=双侧肺淋巴结肿大+活检证实有非干酪样坏死性类上皮肉芽肿+除外其他病因12.肺血栓栓塞症=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胸痛+晕厥+咯血+烦躁不安+出外其他疾病13.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病史+心脏扩大(右心衰体征)演变顺序:慢支-肺气肿-肺心病14.胸腔积液=呼吸困难+胸痛+咳嗽+胸膜摩擦感及胸膜摩擦音+语音改变+叩诊音改变15.气胸=持重物、屏气、剧烈体力活动等诱因+急骤起病+针刺样、刀割样单侧胸痛+叩诊、听诊音改变16.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征=夜间(不规律响亮打鼾+呼吸暂停+憋醒)+白天(嗜睡+疲倦无力+注意力不集中)+肥胖超重17.急性呼吸窘迫征=呼吸增快+进行性加重的深快呼吸+发绀+烦躁焦虑+出汗18.呼吸衰竭=慢性肺部疾病病史+发绀+血气分析指标I型:PaO2<60mmHg PaCO2正常-重症肺炎诱发II型:PaO2<60mmHg PaCO2>50mmHg-慢阻肺诱发19.胸部闭合性损伤:(1)张力性气胸=胸外伤史+广泛皮下气肿(握雪感)+气管偏移+叩诊鼓音+呼吸音消失(2)血胸=胸外伤史+气管偏移+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X线肋膈角消失,弧形高密度影(3)肋骨骨折=胸外伤史+骨擦音。
3205医学技术类专业代码320501专业名称医学检验技术基本修业年限四年职业面向面向医学检验技师等职业,临床检验、输血检验等技术领域。
培养目标定位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理论及卫生法律法规等知识,具备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技能、适应医学检验技术数字化转型升级和发展趋势等能力,具有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临床医学检验、输(采供)血检验等工作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专业能力要求1. 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防范能力及正确采集、处理和保存临床检验标本的能力;2. 具有熟练开展临床检验标本和输血项目检验,并对检验结果做出质量分析及判断的能力;3. 具有良好的医学检验仪器设备日常保养、维护及一般问题处理的能力;4. 具备对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在出现危急值时及时发出预警,能主动与医生、护士等人员及时沟通的能力;5. 具有一定的实验室质量控制和管理能力及对检验仪器进行校正比对的能力;6. 具有适应健康产业数字化发展的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应用能力;7. 具有参与医学技术研发和创新发展的能力;8. 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与实习实训专业基础课程:医用化学、正常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电子电工基础、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临床检验仪器、临床疾病概要。
专业核心课程:临床基本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寄生虫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技术与检验、输血检验技术、临床血液学检验、分子生物学技术及检验、医学检验与临床诊断。
245实习实训: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校内外进行临床基本检验、生物化学检验、病原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技术及检验、血液检验等实训。
在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性医院、三级专科医院等检验科、输血科或同等规模的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等场所进行岗位实习。
职业类证书举例职业资格证书:卫生专业技术资格接续专业举例接续专业硕士学位授予领域举例:临床医学接续硕士学位二级学科举例:免疫学、病原生物学、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代码320502专业名称医学影像技术基本修业年限四年职业面向面向影像技师等职业,X线摄影检查、计算机体层成像(CT)检查、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超声检查、核医学检查、介入检查等技术领域。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护理一、课程简介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护理是一门系统性、科学性、实践性的重要临床应用护理学科,作为护理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重要课程。
该课程在学生掌握医学、护理学基础及健康评估的基础上,使学生熟悉呼吸科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等相关知识,从而能够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得出护理诊断,并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同时让学生注重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需求,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
通过该课程学习,为日后的护理工作奠定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基础。
二、理论教学内容1.急性呼吸道感染掌握内容: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了解内容: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要点及预后。
2.支气管扩张掌握内容:支气管扩张的临床表现、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了解内容:支气管扩张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要点及预后。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掌握内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表现、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了解内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要点及预后。
4.支气管哮喘掌握内容: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了解内容: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要点及预后。
5.肺部感染性性疾病掌握内容:肺部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了解内容:肺部感染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要点及预后。
6.肺脓肿掌握内容:肺脓肿的临床表现、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了解内容:肺脓肿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要点及预后。
7.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掌握内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了解内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要点及预后。
.《急危重症护理学》理论教课纲领(供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使用)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护理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综合特点课程学分数:学时数:48学时合用专业:护理学专业二、课程地位和任务《急危重症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骨干课程之一,是急诊医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它是以拯救病人生命、提升急救成功率、促使病人痊愈、减少伤残率、提升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病人急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学习《急危重症护理学》有助于学生适应现代护剪发展的需要,成立整体护理观点和科学的思想方式;有助于加强学生急诊、急救意识,掌握急诊知识和急救技术;有助于培育学生对基础护理知识以及各专科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
经过学习目的使学生系统掌握急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常用急救护理技术及各样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的急救护理知识,熟习急救护理的工作范围与特点,为此后从事和发展急救护理工作确立基础。
总教课参照学时为 48 学时,此中讲堂解说 32 学时,实验 14学时。
三、课程教课目标和要求(一)知识目标:经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掌握急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护理基本操作;初步学会对各科紧急重症病人的初步应急办理和配合急救;按操作规程,正的确施急救护理技术;在面对急危重症患者时,能实时无误地做出判断和救护;对常用急救技术和国内外新进展等知识有所认识和提升。
(二)能力目标:在课程教课过程中,经过各个教课环节逐渐培育学生在为急救病人供给急救护理的过程中,应用急救护理技术,知足病人的基本需求,为病人供给实时的护理,并培育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察看能力,为此后从事和发展急救护理工作确立基础。
(三)素质目标:培育学生独立思虑、认识和剖析解决问题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充足调换学生主动性和踊跃性,建立急诊意识同时着重医德教育,培育和造就一批发奋献身急诊专业,造福于急、危、重症患者的专业队伍。
呼吸功能监测与监护技术呼吸功能监测与监护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和仪器对患者的呼吸系统进行动态监测和干预,以及呼吸功能监护,旨在提供患者呼吸系统的全面评估和有效的治疗。
在临床上,呼吸功能监测与监护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评估和治疗过程中。
本文将对呼吸功能监测与监护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呼吸功能监测技术包括呼吸频率、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EtCO2)、动态肺顺应性和阻力、氧合指数等监测指标。
其中,呼吸频率是衡量患者呼吸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观察患者每分钟呼吸的次数可以了解到患者的呼吸节律是否规则、频率是否正常。
EtCO2是指在患者呼吸过程中呼气时,呼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通过连续监测EtCO2可以评估患者的通气情况和肺血流情况。
动态肺顺应性和阻力则是通过监测患者的气道压力和流速曲线来计算得出,可以了解到患者肺部状况的变化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氧合指数是通过测量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来评估患者的氧合功能,是评估患者呼吸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
其次,呼吸功能监护技术包括机械通气、氧疗、呼吸困难辅助治疗等。
机械通气是指通过人工呼吸机将气体送入患者的肺部,辅助患者进行呼吸,用于临床上治疗呼吸衰竭和呼吸困难的重要手段。
机械通气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进行不同模式的通气,如辅助通气、压力支持通气、容量控制通气等。
氧疗是指通过吸入高浓度氧气来改善患者的氧合能力,适用于各类缺氧疾病的治疗。
呼吸困难辅助治疗是指通过药物或物理治疗的方法来缓解呼吸困难、促进痰液排出等,例如胸部物理治疗、支气管扩张剂等。
此外,呼吸功能监测与监护技术还包括高级呼吸功能评估和临床操作技术。
高级呼吸功能评估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患者的呼吸功能进行更深入、全面的评估,如呼吸力学检测、气体交换功能评估、肺功能检测等。
临床操作技术是指在进行呼吸功能监测和监护时的相关操作技巧,包括正确的导管插入、呼吸机设置、氧疗操作等。
这些技术和技巧的正确运用对于患者的呼吸功能监测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