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功能监测.
- 格式:ppt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77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呼吸功能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通过实验,掌握呼吸功能监测仪器的使用技巧。
3. 分析正常人群和不同疾病状态下呼吸功能的差异。
4. 提高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二、实验材料1. 呼吸功能监测仪器(肺功能仪、血气分析仪等)2. 受试者:正常健康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3. 实验器材:血压计、听诊器、氧气瓶、呼吸机等三、实验方法1. 受试者准备:受试者需空腹、休息15分钟以上,保持平静状态。
2. 肺功能测试:- 潮气量(VT):受试者深吸气后,快速用力呼气,记录呼气过程中前1秒内呼出的气体量。
- 每分钟通气量(VE):受试者深吸气后,快速用力呼气,记录1分钟内呼出的气体量。
- 呼吸频率(f):受试者在平静呼吸状态下,1分钟内呼吸的次数。
- 最大吸气压(MIP):受试者尽力吸气后,保持1秒,记录此时肺内压力。
- 最大呼气压(MEP):受试者尽力呼气后,保持1秒,记录此时肺内压力。
3. 血气分析:- PaO2:动脉血氧分压。
- 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 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
4.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检查:- 患者病史询问。
- 体格检查:肺部听诊、呼吸音、咳嗽、痰液等。
- 影像学检查:胸部X光、CT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正常人群呼吸功能测试结果:- VT:男性约为7.8ml/kg,女性约为6.6ml/kg。
- VE:约为5~7L/min。
- f:约为12~20次/分钟。
- MIP:约为70~120cmH2O。
- MEP:约为50~100cmH2O。
- PaO2:约为100mmHg。
- PaCO2:约为35~45mmHg。
- SaO2:约为95%~100%。
2.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呼吸功能测试结果:- 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VT、VE降低,f升高,MIP、MEP降低,PaO2降低,PaCO2升高。
- 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VT、VE降低,f降低,MIP、MEP降低,PaO2降低,PaCO2升高。
呼吸功能监测
呼吸功能监测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手段,用于评估患者的呼吸状况和功能。
它可以提供关于呼吸频率、深度、节律和气体交换等方面的关键信息,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呼吸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呼吸功能监测方法包括四种:观察法、体表导联法、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测试。
观察法是最简单、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患者的胸部起伏、腹部运动和呼吸节律等情况,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呼吸是否正常。
但是观察法存在主观性较强、精确度不高的问题。
体表导联法主要是运用心电图的导联仪原理,将导联仪的电极贴在患者的胸前,记录患者的呼吸电位(呼吸波形电图)。
这种方法可以观察到呼吸波形的起伏、幅度和呼吸频率等指标,对呼吸问题的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血气分析是一种精确度比较高的呼吸功能监测方法。
通过采集患者的动脉血样本,测定其血气指标,如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酸碱平衡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气体交换情况和酸碱平衡状态,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是否正常。
肺功能测试是一种比较全面、综合性的呼吸功能监测方法。
通过呼吸仪器的辅助,测定患者在不同呼气和吸气状态下的肺活量、通气功能和气道阻力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揭示患者的肺功能状态,帮助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肺部问题,如慢性阻塞性肺
疾病、哮喘等。
总结起来,呼吸功能监测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手段,可以提供关于患者呼吸状况和功能的关键信息。
不同的监测方法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医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监测和评估。
呼吸功能监测实验报告引言呼吸是人体最基本的生理功能之一,通过呼吸,人体摄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呼吸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状况。
因此,对呼吸功能进行监测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呼吸频率和肺活量,来评估被试者的呼吸功能。
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 呼吸频率计- 肺活量计- 记录表格实验过程1. 被试者在安静的环境中坐下,适应环境5分钟。
2. 使用呼吸频率计计算呼吸频率。
3. 被试者进行深呼吸,然后全力呼气,测量肺活量。
每位被试者进行三次测量,取平均值。
4. 记录实验数据。
结果与讨论呼吸频率测量结果对于30位被试者进行呼吸频率测量,结果如下所示:被试者编号呼吸频率(次/min)1 152 163 14... ...30 18根据测量结果,被试者的平均呼吸频率约为15.6次/分钟,最低呼吸频率为14次/分钟,最高呼吸频率为18次/分钟。
肺活量测量结果对于30位被试者进行肺活量测量,结果如下所示:被试者编号肺活量(升)-1 2.12 2.33 2.2... ...30 2.4根据测量结果,被试者的平均肺活量约为2.2升,最小肺活量为2.1升,最大肺活量为2.4升。
结果讨论通过对被试者的呼吸频率和肺活量进行监测,我们能够得出以下结论:1. 呼吸频率在正常范围内:正常成年人的呼吸频率一般在每分钟12-20次之间,而我们的被试者的平均呼吸频率约为15.6次/分钟,表明被试者的呼吸频率处于正常范围内。
2. 肺活量也在正常范围内:正常成年人的肺活量一般在男性3-4升,女性2-3升之间,而我们的被试者的平均肺活量约为2.2升,表明被试者的肺活量处于正常范围内。
考虑到实验的局限性,本实验中仅选取了30位被试者作为样本,且样本集中在特定年龄段的健康成年人,因此需要更大规模和多样化的样本来验证结论的普遍性。
结论通过呼吸频率计和肺活量计的使用,我们成功对被试者的呼吸功能进行了监测。
结果显示,被试者的呼吸频率和肺活量处于正常范围内。
呼吸功能监测-图文第一节呼吸功能监测在ICU中的应用黄思贤王首红危重病医学的发展,机械通气已普遍应用于临床,呼吸机使用不当不仅起不到抢救作用,反而贻误患者的治疗。
熟悉呼吸生理学,床边肺功能,运用呼吸力学等监测手段指导治疗以及呼吸机的使用尤显重要。
呼吸功能监测的基本测定包括:(l)呼吸运动、压力、流速、容积、阻力、顺应性及呼吸功等。
(2)容积一时间波,压力一时间波,流速一时间波(见图3-1-l)。
(3)压力一容积环,流速一容积环(见后)。
此外尚有气体交换参数等。
图3-1-1容积-时间波,压力-时间波,流速-时间波一、基本测定(一)呼吸运动1.呼吸频率敏感但非特异性指标,减慢表明中枢抑制,增快可能是由多种肺内或肺外疾病引起,>30次/min常是呼吸肌失代偿先兆。
2.呼吸方式呼吸衰竭者,频率加快,胸腹部运动不同步,潮气量下降。
胸腹运动不协调和矛盾常提示呼吸肌疲劳,不管有否呼吸肌疲劳均可增加呼吸肌负荷。
浅快呼吸指数(RSBI)=f(次/min)/VT(L),机械通气患者若f/VT<80提示易于撤机;80~105谨慎撤机;>105难于撤机。
(例f>30,VT<0.31)(二)压力1.最大吸气压力(MIP)和最大呼气压力(MEP)这是反映呼吸肌力量的指标。
正常值男性MIP>-75cmH2O,女性>-50cmH2O男性MEP>100cmH2O,女性>80cmH2OMIP低于预计值30%,可能出现高碳酸血症。
临床上机械通气时,MIP能产生-30cmH2O吸气压,脱机常易成功。
不足-2OcmH2O负压提示呼吸肌疲劳,不能够继续产生和维持肺泡内压,以保证代谢所需的通气量;是判断CO2潴留的水平。
呼吸肌疲劳是呼吸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脱机失败的重要原因。
2、呼吸驱动力有的呼吸机带有P0.1测定功能,气道闭塞压力P0.1,即气道阻塞后吸气开始第100毫秒所测定的吸气压力。
是反映呼吸中枢兴奋性,呼吸驱动力的指标。
呼吸功能监测操作流程1.准备工作在进行呼吸功能监测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干扰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然后,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检查呼吸功能监测仪器是否正常,如电源是否连接,是否校准等。
另外,需要确认被测者是否已经了解测试内容,并且没有不适或禁忌症状。
2.测试准备为了保证测试的准确性,需要对被测者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被测者应该坐直或卧平,舒适自然。
然后,确保呼吸道通畅,要求被测者没有堵塞鼻腔或喉咙的问题。
最后,让被测者松开身体上紧绷的衣物,尽量放松。
3.呼吸率测量呼吸频率是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使用胸带或呼吸带等传感装置来测量被测者的胸部运动。
被测者呼吸时,装置可以捕捉到胸部的变化并实时显示或记录。
通过计算单位时间内的胸部运动次数,可以得出被测者的呼吸频率。
4.呼吸深度测量呼吸深度是指每次呼吸的气流量。
通常,使用呼吸流计测量被测者的呼气流速和吸气流速。
通过将呼吸流计与被测者的口腔或鼻腔连接,可以测量到被测者每次呼吸的气流量,并通过计算得到呼吸深度。
5.肺活量测量肺活量是指被测者在不同呼吸状态下的最大吸气量或最大呼气量。
常见的肺活量测量方法包括肺活量计法和气体置换法。
肺活量计法通过使用肺活量计呼吸装置,要求被测者进行最大力气的吸气或呼气,根据呼吸装置上的指示读取被测者的肺活量值。
气体置换法则通过让被测者吸入或呼出特定浓度的气体,然后测量残留气体的浓度变化,从而得到被测者的肺活量。
6.数据分析通过呼吸功能监测仪器,可以实时记录被测者的呼吸参数,并将数据存储在计算机或其他设备中。
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被测者呼吸功能的评估结果。
根据不同的医学需求,可以对呼吸功能监测仪器的软件进行设置,进行参数筛选、图形分析等。
7.结果解读和报告编写最后,根据呼吸功能监测的数据分析结果,进行结果解读和报告编写。
根据呼吸功能的评估结果,可以得出对于被测者呼吸功能的评估,进一步指导医疗决策或康复干预。
呼吸功能监测【目的】了解呼吸功能状况,及时发现呼吸功能异常,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适用范围】各类危重症患者,特别是因呼吸衰竭、呼吸窘迫综合症、肺部感染、肺部占位病变、胸廓畸形、胸膜肥厚、外伤等原因使呼吸功能受损的患者。
【监测指标】1、一般呼吸功能监测2、机械通气监测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气道压、峰流速、触发灵敏度、PEEP、通气模式、呼出气CO2监测。
3、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CO2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
4、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SpO2)。
5、呼吸力学监测用力吸气负压、有效静态总顺应性(Cst)、呼吸道阻力。
【监测方法】(一)一般呼吸功能监测1、呼吸频率:正常成人呼吸频率16-20/min。
成人呼吸频率>24/min称为呼吸增快;<10/min为呼吸缓慢。
2、呼吸节律:是否规律。
3、呼吸深度:观察胸廓的起伏,大致判断潮气量。
4、胸部听诊呼吸音的变化,判断有无肺叶通气不良、痰阻、支气管痉挛等的发生。
观察指甲、口唇的颜色,判断氧供情况。
(二)机械通气监测1、潮气量(Vt)和每分钟呼吸量(Ve):气管导管接流量传感器,经监护仪或呼吸机连续监测。
需注意,经通气机测定时,应选择支持模式,并将持续肺泡内正压(CPAP)和压力支持水平置于零位。
2、呼出气CO2分压(PaCO2):由呼出气CO2分析测得。
参考值:肺泡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为35-45mmHg(4.7-6.0kpa)。
PaCO2受死腔影响,一般为PaCO2的0.7倍。
(三)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CO2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由血气分析直接测出。
(四)脉搏血氧饱和度由脉搏血氧饱和计测得。
(五)呼吸力学监测1、用力吸气负压通过接口或气管导管和负压表紧密连接,当患者用力吸气时,直接读出负压。
参考值:-7.4- -9.8kPa。
2、有效静态总顺应性(Cst)和气道阻力(Raw)从呼吸机监护仪上直接读出Cst和Raw;读出潮气量(Vt)吸气峰压(Ppeak)、吸气末屏气压(Ppause)、PEEP和气体流速(Fiow),再按下式计算:Cst=Vt/(Ppause-PEEP) Raw=(Ppeak-Ppause)/Fiow参考值:Cst为0.5-1.0L〃kpa-1(5.-100ml〃cmH2O-1)或0.01ml〃kpa-1〃kg-1。
呼吸功能监测的内容
呼吸功能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潮气量:指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与年龄、性别、体积表面、呼吸习惯、机体新陈代谢等有关。
正常成人潮气量为8-10ml/kg,小儿为
6-10ml/kg。
2. 呼吸频率:形容每分钟呼吸次数的医学术语,胸部的一次起伏就是一次呼吸,即一次吸气一次呼气,而每分钟呼吸的次数称为呼吸频率。
正常成人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2~20次。
3. 脉搏血氧饱和度:是血液中被氧结合的氧合血红蛋白的容量占全部可结合的血红蛋白容量的百分比,即血液中血氧的浓度,它是呼吸循环的重要生理参数。
一般人正常应不低于94%,在94%以下为供氧不足。
4. 动脉血气分析:通过血气分析仪直接测定血液的酸碱度(PH))、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等,由此对酸碱平衡及呼吸、氧化功能
进行判断的分析技术。
酸碱度(PH))正常范围为:;氧分压(PO2)正常
范围为:成人80-100mmHg、新生儿61-90mmHg;二氧化碳分压(PCO2)正常范围为35-45mmHg。
此外,床旁呼吸监测还包括临床观察、物理检查、放射线检查、动脉血气、通气量、吸气力量、生理死腔、死腔量/潮气量、气道压力、气道阻力、胸廓-肺顺应性、分流率和气体成份测定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查阅医学书籍获取更准确全面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