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生态文学作品有感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梁衡散文三题□梁衡一棵树的树林花了整整一上午的时间逛风景,却没有走出一棵树。
这是海南定安县的一棵大榕树。
树木的繁衍各有高招。
最常见的是风吹种子四处飘洒,落地生根。
如在北方,春天榆钱、柳絮漫天飞,夏天就榆、柳遍地,是为“籽生”。
有的如枣树、丝棉树,树根在土里四处钻,说不定在那里就冒出一棵树,是为“根生”。
而榕树却是个会唱戏的“须生”。
既不靠籽,也不靠根,整日里抖落着它那把大胡子,须梢刚一着地就倏地吸进土里,名为“气根”——别人是先有土后长根,它是先在空气里长好根再去找土地,不按常规出牌。
积以时日,树生须,须生根,一棵树就变成了一片林。
过去我见过的最大的“一树成林”是广东珠江上的一个小岛叫“小鸟天堂”,因为巴金去过,写了一篇文章而有名。
但那也只有6亩多地,而海南这处有亩多,却少为人知。
这个“须生”在台上卖力地唱戏,却没有名人来捧它这个“角”。
我是2015年去海南找树时偶然发现这处景观的。
它枝枝蔓蔓,盖满了一片地又爬上了一座山。
在别的林子里看树一棵是一棵,这里你“顺藤摸瓜”抓住一根须能摸遍一片林。
入口处是一个树挽树的大长廊,气根如麻,飞须漫天,人一下就如钻井了一团绿云里。
我立时想起了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手摸着那些被拉得直如棒、硬如铁的气根,想起希腊神话里的大力士安泰,他只要脚一沾地,任何外力就再也撼不动他。
那些未落地的胡须还在空中来回地飘,像深海中游动的海蛰。
脚下杂花铺路,林外蕉叶招手,绿叶筛落一地阳光,如梦如幻,光怪陆离,像是走进了一个神话世界。
我们转了一圈坡上下来,棵700多年前的老榕树,老得只剩下还缀着几根青枝的两片半枯的树皮。
但这又怕什么,你看它的子孙已经盖满了原野,却还在不停地舞动飞须。
2018年春节,我又再次来拜访这片一棵树衍生出来的榕树林。
有一个画家说,他盯住一张宣纸,能从纸的纹路里看到山水、人物、车马。
一般人做不到,只有画家,他的脑子里有许多的写生稿,一遇宣纸就能擦出灵感的火花。
生态文学学习心得体会感悟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生态文学学习心得体会感悟,供大家参考。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生态文学学习心得体会感悟【7篇】》的范文,觉得应当跟大家共享,这里给大家转摘到。
生态文学学习心得体会感悟【7篇】人与自然生态不是奴仆的身份,二者应当是相铺相成、公平共处的,只有这样人与自然才能实现双赢。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生态文学学习心得体会感悟【7篇】,欢迎大家阅读转发。
近百年来,全球高温引起的气候变暖,冰山溶化等连锁反应,一步步危害着我们人类。
莫非这应当怪大自然吗?不,老子曾经说过:“有因就有果,因果循环。
”我们人类种下苦果大自然算是还给了我们,这些灾难不得不令人类深思。
随着现代科技的日益发达,人类探究出更多的自然资源,可以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但是,随着我们不知节制地开发,大自然承受不了了。
于是,她便制造出种种灾难来警告人们。
我信任,即使我们科技再发达,也无法和大自然抗衡。
所以,无论是为自己着想,还是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都应当爱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的家园。
我想对那些滥砍乱伐的人说:假如你们不停止的话,肯定会受到大自然的惩处。
到那时,你们就明白了“善待它们,它们也善待我们”的道理了。
请你们赶快觉醒吧!让我?*餐卸鹄矗;ぷ匀唬;せ肪嘲?由于自然是我们的伴侣,它和我们一起共住地球村。
“勿以恶小而为之,物以善小而不为”,我们从不践踏花草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
我信任,只要我们努力,蓝天白云不是梦。
有些人,面对环境污染,无动于衷,不为所动,甚至制造了更多的污染物。
而树木,河流,海洋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家园被一点点破坏,一点点消逝,他们该如何面对,抑或是自己的慢慢消逝。
在很久以前,农村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们看到的是茂密的森林,洁净的河流,蔚蓝的大海,那时的人们不盲目扩张,不会在森林,河水中,乱丢垃圾,面对自然的是一张张纯真的笑脸,自然也馈赠了人类干净的食物,大量的木材和清爽的空气。
然而都市的扩张转变了一切,河流旁消失了工厂,森林旁盖起了高楼大厦。
生态文学作品散文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自古以来就备受关注,而生态文学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深度探讨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
生态文学作品散文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读者,使人们对自然的美景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一、自然的壮丽景色生态文学作品散文中常常描绘自然的壮丽景色,如蔚蓝的天空下白云飘过,金色的阳光洒在大地上,给人一种宁静和温暖的感觉。
在这样的景色中,人们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从而更加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
二、生态环境的破坏与反思生态文学作品散文也常常反映出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例如,大片的森林被砍伐、河流被污染、动物栖息地被破坏等等。
这些景象让人们深感忧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
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生态文学作品散文中也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
因此,我们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四、对生态文学作品散文的思考生态文学作品散文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思考。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环境,让我们的后代也能够享受到美丽的自然风景?我们应该如何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这些问题都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回答的。
五、生态文学作品散文的启示生态文学作品散文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启示。
它告诉我们,我们要学会欣赏自然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力量;要学会保护环境,保护动植物的栖息地;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生态平衡。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让地球变得更美好。
生态文学作品散文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读者,它让我们对自然的美景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家园。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地球变得更加美丽。
生态文学作品散文将继续引领我们向着这个目标迈进。
围绕生态做文章读后感怎么写
围绕生态写文章的读后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表达:
1.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阅读关于生态的文章让我深刻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我们的地球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家园,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我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积极参与到生态保护中。
2. 人与自然的关系:在阅读关于生态的文章中,我开始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处并依赖自然资源的供给。
了解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我反思了自身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努力减少对环境的负担,采取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3.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读完这些生态文章后,我深深体会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只有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才能保证未来世代的生存和发展。
生态保护不仅仅是为了当前的人类生活,更是为了我们的后代能够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4. 科学与技术在生态保护中的应用:生态保护需要科学和技术的支持。
通过阅读生态文章,我了解到了一些新的科学和技术进展,例如生态恢复技术、可再生能源等。
这些科技的应用为生态保护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我对科学家们在生态保护中的努力和创新精神深感敬佩。
5. 人类命运共同体:阅读关于生态的文章,我意识到人类是命运共同体。
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仅会影响到某个地区的人们,也会对全球造成巨大的影响。
我们必须摒弃短视的利益观念,坚持合作,共同努力保护好地球家园。
通过以上方面的思考,可以编写出一篇有深度和触动人心的读后感,展示对于生态话题的理解和思考。
《生态人文学导论》读后感
《生态人文学导论》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籍,通过对生态学和人文学的交叉研究,探讨了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和理论,让我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书中,作者首先介绍了生态学和人文学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和区别。
生态学关注的是自然环境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人文学则关注人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作者指出,生态学和人文学的融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书中,作者还探讨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指出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
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剧,大量的森林被砍伐,水资源被污染,生物多样性遭受威胁。
作者呼吁人类要意识到自己与自然的关系,采取行动保护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书中,作者还讨论了人类文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指出人类的价值观和行为
方式对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认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应该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平衡。
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通过阅读《生态人文学导论》,我深刻地意识到了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是密不可分的。
我们不能再无视自然环境的重要性,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保护环境,重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这本书,从中汲取启发,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愿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
生态文学的作文
《与生态的奇妙邂逅》
哎呀呀,说起生态文学呀,我就想起了那次超有意思的经历。
那是一个阳光特别好的周末,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去郊外溜达。
到了那片树林,哇塞,那满眼的绿色哟,真的太让人舒服了。
我们就顺着小路往里走,走着走着,突然听到了一阵“叽叽喳喳”的声音。
我们几个好奇得不行,就顺着声音找过去,你猜怎么着,原来是一个鸟窝!那鸟窝就在一棵大树的树杈上,搭得可精致了。
我们几个人就站在那,仰着头看呀看,看着鸟妈妈飞回窝里给小鸟们喂食。
那小鸟张着小嘴,“嘤嘤”地叫着,迫不及待地等着妈妈的食物呢。
突然,有个朋友小声说:“我们别打扰它们啦,不然鸟妈妈该不高兴了。
”我们就点点头,轻手轻脚地离开了。
但那一幕呀,真的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
你说这大自然多神奇呀,这些小生灵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得有滋有味的。
这就是我对于生态的一次细致观察呀,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真该好好保护大自然,保护这些可爱的生物们呀,这样我们才能一直看到这么美好
的生态景象呀。
以后呀,我还得多去大自然里走走逛逛,去发现更多生态的美呢!嘿嘿。
2024年《生态环境教育》读后感2024年《生态环境教育》读后感1在暑假里,我们经过老师的的推荐读了这本《生态环境教育》。
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许多关于环境方面的知识。
这本书让我联想到了我的家乡美丽的生态环境。
我的家乡它坐落在宿迁市泗阳县城乡乡镇叫王庄的一个地方。
我从小就在这个地方诞生,我的家乡曾经是一个绿树环绕,美丽富饶的地方,一条波光粼粼清澈见底的河丛树林正中间穿过。
我的家乡的`路都是四面相通的,而没一个大门都是非常简单,村子的东大门是两个混领土巨石块分别放在左右两边。
像两个守门的卫士守护着村庄,只要一走进南大门和北大门就可以看见两条宽广而伸向远方的大道,村庄的西门是一条热闹的集市,我们的村庄里有两条河,一条是从东大门就一直延伸到尽头的一个湖,一条是从树庄中间劈开的大河不知道通有多远。
我的家在和的南边。
一进我家大门就看到宽阔的大院子。
门前是一样看不到边的麦地。
一到了夏天或秋天就看到村名们辛勤而快乐的收割麦子和稻谷,为东天做好准备。
那时我家乡的生态环境很美。
因为现在的生活比那时好,所以我的家乡即将被拆迁,我很怀念我从小在那生活那么久的村子,它瞬间就会变成废墟。
我从中明白了要保护身边的一草一木,让我们的未来比现在更好。
从上一次回老家到现在也差不多有两年没回去过了,如今怀念已久的村子不久就要没有了,我的心里还是很舍不得这个老家的,我喜欢这个老家,我怀念这个老家,我还想有空回到这个老家去玩玩,去看看,去看看老家的变化。
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地球是大家的,希望大家能好好地爱护地球,爱护地球上的一草一木,爱护地球上的所有资源,从我做起,从人人做起,还球妈妈一个干净清新的空气和环境,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2024年《生态环境教育》读后感2书中讲道,作为“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已将生态环境教育纳入教学范畴。
在品德与社会课中,运用开放式教学策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可使学生感受真实生活中的环境危机,在活动中形成绿色消费理念、获得绿色生活。
“大地文心”生态文学作品征文作文(10篇)为讲好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故事,以文学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生态环境部、中国作家协会将面向全社会联合组织开展第五届“大地文心”生态文学作品征集活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地文心”生态文学作品征文作文10篇,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大地文心”生态文学作品征文作文1“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南方雪灾,北方大雪……”这些自然灾害是由于谁引起的呢?有人会说:都是自然灾害,是地球自己引起的。
这是一个原因。
不过主要是由于人类对地球无止境的索取,破坏才会导致这些事的发生。
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是一个主要因素。
原本绿草如茵的草地变成了荒凉的沙漠。
植物消失了,动物消失了,下一个会是人类,人类无休止的破坏使地球千疮百孔。
原本美丽的地球变得到处荒凉。
世界各个地方几乎都招到了破坏,甚至连南极都被污染。
人类失去了地球上最后的一块净土。
对于这些我们却依然毫不理会,仍然在破坏着美丽的家园。
我们要眼睁睁的看着这美丽而富饶的地球家园毁于一旦吗?到那时,人类才会醒悟吗?白羊在草地上吃草,野马在草原上奔驰,鱼儿在清澈的河里游着。
人类还有机会看到这些画面吗?保护环境从身边的滴滴点点做起。
节约用水是在保护我们的环境,是在节约资源。
我们要把思想付诸行动,从小事做起,注意自己的行动,不浪费水资源。
刷牙时关上水龙头,把用过的水浇花,洗拖把。
节约水资源,你不能认为水龙头滴几滴水不会浪费水,积少成多,如果持久下去,那会浪费多少的水资源啊!水资源是地球赐给我们人类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资,我们一定要珍惜它!节约电资源。
电,现在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东西,离了它,电视,电脑,冰箱等电器都无法使用。
可你是否想过他们从何而来。
地球是如此的无私,他慷慨的向人类提供了电资源。
我们要珍惜这资源,如果不节制的使用,终究有一天他会枯竭。
节约资源,要从自己做起,上完厕所随手关灯,不看电视关掉等。
这些都是节约电资源的行动。
要以现在为基础努力宣传,让人们样成良好的习惯。
生态文学作品读后感这本书就像一个严肃又急切的老朋友,拉着我的手说:“你瞅瞅,你们人类把地球弄成啥样儿了!”以前,我就觉得春天嘛,那肯定是到处生机勃勃,鸟儿欢快地唱歌,花儿争奇斗艳,蜜蜂和蝴蝶在花丛中忙得不亦乐乎。
但是书里描绘的那个春天,寂静得可怕。
为啥呢?都是那些化学药剂闹的。
书里讲的那些杀虫剂之类的东西,就像一群隐藏在暗处的“小恶魔”。
人们想用它们来消灭害虫,让庄稼长得更好,出发点好像是不错。
可谁能想到,这些化学药剂就像失控的“魔法”,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把那些无辜的小动物给害惨了。
鸟儿吃了沾有药剂的虫子,一命呜呼;蜜蜂采了被污染的花蜜,整个蜂群都消失不见。
就这么着,春天里没有了鸟儿的歌声,没有了蜜蜂嗡嗡的忙碌声,那还能叫春天吗?简直就是一片死寂。
我读到这些的时候,心里就想,我们人类啊,总是自作聪明。
以为自己能掌控一切,想让大自然按照我们的想法来运转。
可大自然是那么复杂的一个大系统,就像一个超级精密的机器,每个小零件(动植物)都有它的作用。
我们随随便便往里面扔些“破坏球”(化学药剂),这机器能不出问题吗?而且啊,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我们对大自然的伤害,最后都会反弹到我们自己身上。
就像你对着墙壁扔球,球总会弹回来打到自己一样。
那些化学药剂残留在土壤里,进入到水里,最后还不是被我们人类吃进肚子里。
这不是自己挖坑自己跳嘛!读完这本书,我就觉得我们真的得改改了。
不能再这么任性地对待大自然了。
我们得像对待自己最珍贵的宝贝一样对待地球。
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说少用那些有害的化学清洁剂,多种点花花草草,给小动物们一个栖息的小角落。
要是每个人都能这么做,说不定我们就能把那个热闹、充满生机的春天给找回来呢。
这时候我又开始幻想未来的春天了,到处是鸟语花香,那才是真正美好的世界啊!。
有关生态保护的书籍读后感这本书就像一个大喇叭,在那大喊:“人类!你们可不能再这么霍霍大自然啦!”以前我总觉得,大自然嘛,就是个超级大仓库,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什么杀虫剂啊,想喷就喷,虫子都死光光,农作物就长得棒棒哒,多好啊。
但读完这本书我才知道,我这想法就跟个没长大的小屁孩一样幼稚。
书里讲的那些化学药剂,就像隐藏在草丛里的毒蛇。
表面上看,它把害虫杀死了,让我们的庄稼免受其害。
可实际上呢,它就像个失控的小恶魔,在整个生态系统里横冲直撞。
鸟儿吃了被毒死的虫子,然后一命呜呼;蜜蜂采了沾有药剂的花粉,也纷纷倒下。
这就像是推倒了生态系统的多米诺骨牌,一块倒了,一连串的都跟着遭殃。
没有了鸟儿和蜜蜂,春天就变得寂静了。
花没人传粉,只能孤孤单单地开着;没有鸟儿的歌声,大自然就像个没有配乐的默片,超级压抑。
我现在一想到那些曾经美丽的田野和森林,可能因为我们的无知而变得死气沉沉,心里就特别不是滋味。
这就好比是你有一个超级棒的玩具箱,里面装满了各种好玩的东西,可你却因为贪心和任性,把这些东西一个个都弄坏了。
不过这本书也不完全是来吓唬人的,它更像是一个导师,在那给我们人类指方向呢。
它告诉我,我们得跟大自然和谐共处,不能老想着当大自然的老大。
对待害虫,不能光想着用那些猛药去毒杀,得想些聪明的办法,比如说利用害虫的天敌来进行生物防治。
这就像是一场大自然的拔河比赛,我们得站在平衡的那个点上,不能让哪一方太占优势。
我感觉自己读完这本书后,像是加入了一个保护大自然的超级英雄战队。
虽然我一个人的力量可能就像小蚂蚁一样微不足道,但如果大家都像我一样,被这本书敲醒,那我们这群小蚂蚁团结起来,也能把保护生态这个大西瓜搬走呢。
以后我可不能再随便浪费纸张了,因为这可都是树木的“身体”啊;出门也尽量少开车,减少那些尾气对空气的污染。
我还打算把这本书推荐给身边的朋友,让他们也感受一下这股来自生态保护的强大力量。
毕竟,我们可不想真的生活在一个寂静的春天里,没有鸟鸣,没有花香,那多无趣啊。
观生态文学作品有感
选课时不知道为什么当看到生态文学时就突然对其产生了兴趣,也许这就是缘分吧!开始我并不知道什么是生态文学,后来我百度了一下,得到了以下的答案:‚我国生态文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王诺先生给生态文学下的定义是:‚生态文学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以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的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之关系和探寻生态危机之社会根源的文学。
‛简明的定义是:生态文学是一种反映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的文学。
‛然而我对这答案并不满意,直到后来上了这门课程,通过老师的介绍和观看各种生态文学作品,我才对生态文学有了深入了解。
我才知道:‚生态文学‛的关键是‚生态‛。
这个限定词的主要含义并不仅仅是指描写生态或描写自然,不是这么简单;而是指这类文学是‚生态的‛——具备生态思想和生态视角的。
在对数千年生态思想和数十年生态文学进行全面考察之后,可以得出这样一种判断:生态思想的核心是生态系统观、整体观和联系观,生态思想以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和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和终极标准,而不是以人类或任何一个物种、任何一个局部的利益为价值判断的最高标准。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生态文学最基本的特质——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的文学,而不是以人类中心主义为理论基础、以人类的利益为价值判断之终极尺度的文学。
生态文学以生态整体主义或生态整体观作为指导考察自然与人的关系,它对人类所有与自然有关的思想、态度和行为的判断标准是:是否有利于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即生态系统和谐、稳定和持续地自然存在。
不把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中心、不把人类的利益作为价值判断的终极尺度,并不意味着生态文学蔑视人类或者反人类;恰恰相反,生态灾难的恶果和生态危机的现实使生态文学家认识到,只有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根本前提和最高价值,人类才有可能真正有效地消除生态危机,而凡是有利于生态系统整体利益的,最终也一定有利于人类的长远利益或根本利益。
传统的描写自然的文学大都把人以外的自然物仅仅当作工具、途径、手段、符号、对应物等等,来抒发、表现、比喻、对应、暗示、象征人的内心世界和人格特征。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里的花和鸟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可以用作工具表达诗人的情感。
这种写法是人类中心主义在文学里的一种典型表现。
生态文学家非常反对人类纯功利地、纯工具化地对待自然。
生态文学的核心特征决定了它必须将所有以工具化的态度和工具化的方法对待自然的文学排除在外。
这一核心特征使我们能够在生态文学作品与非生态的描写自然的作品之间划出了一条清晰的界限。
在第一节课上老师给我们详细的介绍了一封信。
这封信据说是出自一位居住在美国图雅卢的土著酋长之手。
这封信的名字叫‚图雅卢宣言‛。
这份宣言被世界环保组织当作教科书式的环保教材。
这份宣言道出了一名土著酋长对环境遭到破坏的深深担忧,也表明了虽然土著人的技术落后,但他们更了解、亲近自然。
他们没有征服自然的雄心,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他们更多的是适应自然,敬畏自然。
自从学了这门课,我也了解到了‚环境文学‛与‚生态文学‛的不同。
‚环境文学‛一术语的最大问题在于隐藏在它下面的思想。
它的逻辑起点不是生态整体主义、而是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
著名的生态文学研究者格罗特费尔蒂
教授说得好,‚‘环境’是一个人类中心的和二元论的术语。
它意味着我们人类在中心,周围由所有非人的物质环绕,那就是环境。
与之相对,‘生态’则意味着相互依存的共同体、整体化的系统和系统内各部分之间的密切联系。
‛因此,如果将生态整体主义而不是人类中心主义作为生态文学的思想基础,就不应当使用‚环境文学‛这个透露出人的自大和骄妄的术语。
同理,也应当以‚生态保护‛取代‚环境保护‛。
生态思想要求人类对一系列旧有概念、话语进行调整。
生态文学是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的关系的文学。
生态责任是生态文学的突出特点。
生态文学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考察和表现主要包括:自然对人的影响(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方面)、人类在自然界的地位,自然整体以及自然万物与人类的关系,人对自然的征服、控制、改造、掠夺和摧残,人对自然的保护和对生态平衡的恢复与重建,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审美,人类重返和重建与自然的和谐等。
在表现自然与人的关系时,生态文学特别重视人对自然的责任与义务,急切地呼吁保护自然万物和维护生态平衡,热情地赞美为生态整体利益而做出的自我牺牲。
生态文学把人类对自然的责任作为文本的主要伦理取向。
生态文学是探寻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的文学。
文明批判是许多生态文学作品的突出特点。
生态文学表现的是自然与人的关系,而落点却在人类的思想、文化、经济、科技、生活方式、社会发展模式上。
生态文学家要探索的核心问题是:人类的文明和发展究竟出了什么问题、犯了什么大错,才导致如此之严重、危及整个地球和所有生命的生态危机?人类到底应当怎样对待自然?人类究竟应当做些什么、改变些什么,才能有效地缓解直至最终消除生态危机,才能保证生态的持续存在和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命的持续生存?生态文学研究者乔纳森〃莱文说得好:‚我们的社会文化的所有方面,共同决定了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独一无二的方式。
不研究这些,我们便无法深刻认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而只能表达一些肤浅的忧虑。
……因此,我们必须花更多的精力分析所有决定着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生存于自然环境里的行为的社会文化因素,并将这种分析与文学研究结合起来,……历史地揭示文化是如何影响地球生态的。
‛
探寻和揭示造成生态灾难的社会根源,使得生态文学具有了显著的文明批判的特点。
许多作家对人类中心主义、二元论、征服和统治自然观、欲望动力观、发展至上论、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等思想观念,对破坏生态平衡的自然改造、竭泽而渔地榨取自然资源的经济发展、违反自然规律和干扰自然进程的科技创造、严重污染自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大规模杀伤武器的研制和使用等许许多多的思想、文化、社会现象提出了严厉的批判。
正因为这一特征,在判断具体作品是否属于生态文学时,可以不把直接描写自然作为必要条件。
一部完全没有直接描写自然的作品,只要揭示了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也堪称生态文学作品。
许多生态文学作品表达了人类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理想,预测了人类的未来。
生态理想和生态预警是许多生态文学作品的突出特点。
生态文学家或向往神话时代初民们的生存状态,或羡慕印第安人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或身体力行地隐居于自然山水之中。
回归自然是生态文学永恒的主题和梦想。
生态文学家清楚地知道,人类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可能返回与中世纪甚至原始时代同样的生存状态中,但他们还是要执著地写出他们的理想,因为只有这样才可能激发人们不懈地探索在当今的发展阶段如何最大限度地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
生态文学家还创作出大量预测和想象未来生态灾难和人类毁灭的反乌托邦
作品。
这些作品一次又一次地向人类发出警告:人类正在向他的大限步步逼近,如果继续现今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生态系统的末日就为期不远了。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思想和生态视角为特点的文学,在艺术上它与其他种类文学一样,并无特别之处。
它仅仅是文学的一部分,也并不奢望取代以人为本的文学。
但是,日趋严峻的生态危机使它具有越来越重大的价值。
生态文学研究专家、哈佛大学教授布伊尔说得好,生态文学是‚为处于危险的世界写作‛的。
生态文学是人类减轻和防止生态灾难的迫切需要在文学领域里的必然反映,是作家对地球以及所有地球生命之命运的深深忧虑在创作中的必然表现。
文学家强烈的自然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推动着生态文学兴起、发展并走向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