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应用的若干问题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2.18 KB
- 文档页数:1
关于公允价值若干问题的思考【摘要】随着《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工具列报和披露》及《资产减值》等具体会计准则的颁布,新会计准则对计量属性做出了重大调整,全面引入公允价值、现值等计量属性。
对于公允价值计量如何运用是目前国际上比较关注的问题。
所以,本文主要对公允价值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信息质量;利润操纵一、公允价值的概念及对其的理解对于公允价值,目前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对其定义的表述不完全一致。
fasb认为,公允价值指“在自愿各方之间进行的现行交易(即在非被迫或清算交易)中,购买(或发生)或出售(或清偿)资产(或负债)的金额;iasc认为,公允价值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
我国将于2007年1月1日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资产和负债应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由此可以看出,公允价值的计量都强调公平交易、熟悉情况和双方自愿。
理解公允价值的内涵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公允价值来自于公平交易的市场,是市场参与者充分考虑了市场信息后所达成共识的市场交易价格,是市场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同,公允价值的内涵特征是公允的市场价格。
2.公允价值不像其他计量属性那样可以直接通过观察市场价格来确定,估计尚未实际发生的交易的价格是公允价值的一个重要特点。
因此,在各国实务中对公允价值运用范围的确定是谨慎的,我国新颁布的《准则》对公允价值的使用也是非常谨慎的,如其中规定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等。
3.公允价值计量是与各种计量属性相联系的,是各种计量属性的综合。
它可以与现时成本联系,也可以与历史成本联系:历史成本可以是(过去)公允的;在原始交易日交易价格总是按现时市价计量的;在会计报表时日公允价值要按照市价重新计量。
《改进公允价值应用研究》篇一一、引言公允价值是会计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为财务报表提供了更为真实和透明的反映。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公允价值的确定和计量仍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公允价值应用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以期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公允价值应用现状及问题目前,公允价值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以下问题:1. 确定公允价值的难度较大。
由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往往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2. 计量方法不统一。
不同的企业、行业甚至国家在计量公允价值时采用的方法不尽相同,导致信息缺乏可比性。
3. 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
公允价值的确定和计量需要严格的监管,但目前监管机制尚不完善,存在监管漏洞。
三、改进公允价值应用的方法与措施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 完善公允价值的确定和计量方法。
应结合市场环境和资产特性,制定更为详细和具体的会计准则,以降低确定公允价值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同时,应推广使用更为先进的计量方法,如市场法、收益法等。
2. 统一计量标准。
应建立全国乃至全球统一的公允价值计量标准,以提高信息的可比性。
这需要各国家、地区和行业间的密切合作与沟通。
3. 加强监管力度。
应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对公允价值的确定和计量进行严格监督。
同时,应加强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以提高企业的合规意识。
4. 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会计人员是公允价值确定和计量的主要执行者,应加强对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
5. 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
为确保公允价值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可引入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对资产进行评估,为企业提供更为准确的公允价值信息。
四、案例分析以某企业为例,该企业在应用公允价值过程中遇到了较大的困难。
通过采取上述改进措施,包括完善确定和计量方法、统一计量标准、加强监管力度等,该企业成功提高了公允价值确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财务报表提供了更为真实和透明的反映。
收稿日期—3—作者简介王海斌(6—),男,山西长子人,助教,主要从事金融经济学教学与研究。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发了新的会计准则,要求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执行。
其最大的变化是全面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新准则体系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均又广泛采用了“公允价值”,这说明,公允价值即将在我国的具体会计准则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但是,公允价值在使用中会出现哪些问题,如何避免这些问题尚待研究,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从公允价值的发展过程来看,公允价值是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但也应看到它作为一种新的会计计量属性,目前在理论和实务上均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和提高,特别是由于我国的特殊经济环境,公允价值在运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公允价值难以推广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在世界会计史上沿袭了百余年时间,追随会计计量属性的产生和发展这一路走来,对会计人的影响无论在思想观念还是行为意识上都已经根深蒂固。
而公允价值问世至今也不过30来年,要让人们从思想上,甚至情感上接纳这个新生事物,彻底改变现有的会计计量模式,实现公允价值全面触动传统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现有理论,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时,历史成本也不可能立即退出会计学舞台。
(二)公允价值的计量不准确公允价值定价方法的多样化导致了公允价值的确定取决于企业的决策层。
而我国目前的企业决策层能力参差不齐,特别是中小企业,在确定公允价值时受主观影响过于严重,导致公允价值不能够合理准确的反应资产价值。
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市场机制的不健全和市场的不成熟,导致某些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部分金融资产无法在市场上找到准确的定位,即存在着大量不活跃市场,导致其市场价值难以确定,这些都导致其计量不准确。
(三)公允价值的操作难度大尽管现值技术不应该成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障碍,但必须承认公允价值计量在实务操作中的确具有较大难度。
公允价值应用的若干问题研究
长期以来,历史成本一直是计量的主要模式,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涌现,历史成本逐渐难以应付局面。
为保持信息质量的有用性,各准则制定机构都把以公允价值计量所有衍生金融工具作为目标。
尽管阻力重重,对公允价值的研究仍然如火如荼的开展,并在其他项目的计量和处理方法的变迁上体现着公允价值的渗透。
层出不穷的问题和阻力使公允价值计量成为当今世界财务会计的难题之一,全面应用公允价值已是大势所趋,而我国对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上的滞后,也使得对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探讨具有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对公允价值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归纳总结国际的研究成果以及相关准则的规定,得出公允价值在国际上己得到广泛、全面的应用,其应用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金融工具上的应用、二是在非金融工具上的应用;比较公允价值在国内的应用现状得出:由于市场环境等因素,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还不够广泛。
同时指出了目前我国公允价值的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可靠性问题、二是可操作性问题。
其次以公允价值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来分析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问题。
对可靠性问题的分析主要从可靠性的定义,比较分析两种测定可靠性模型,得出两种模型的优缺点,这将为公允价值的使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然后通过分析公允价值的确定次序,得出可靠性程度与确定公允价值次序有关,越接近市场条件的技术方法可靠程度越强。
可操作问题是公允价值应用的另外一个难题,本文从公允价值获取方法入手,主要分析了现行市价法和现值法,分别提出了两种方法的应用的条件、步骤、确定的方法。
然后提出只要对现值法的适用条件、使用原则、估价程序及方法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并通过相应的具体会计准则将其固定下来,现值法完全可以为一种可靠性较高,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公允价值获取方法。
最后提出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