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控制器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248.00 KB
- 文档页数:11
模糊控制理论模糊控制理论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用语言规则表示方法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由模糊推理进行决策的一种高级控制策。
模糊控制作为以模糊集合论、模糊语言变量及模糊逻辑推理为基础的一种计算机数字控制,它已成为目前实现智能控制的一种重要而又有效的形式尤其是模糊控制与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及混沌理论等新学科的融合,正在显示出其巨大的应用潜力。
实质上模糊控制是一种非线性控制,从属于智能控制的范畴。
模糊控制的一大特点是既具有系统化的理论,又有着大量实际应用背景。
本文简单介绍了模糊控制的概念及应用,详细介绍了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其中包含模糊控制系统的原理、模糊控制器的分类及其设计元素。
“模糊”是人类感知万物,获取知识,思维推理,决策实施的重要特征。
“模糊”比“清晰”所拥有的信息容量更大,内涵更丰富,更符合客观世界。
模糊逻辑控制(Fuzzy Logic Control)简称模糊控制(Fuzzy Control),是以模糊集合论、模糊语言变量与模糊逻辑推理为基础的一种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
模糊控制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学者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Zadeh·L·A于1965年首先提出,它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用语言规则表示方法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由模糊推理进行决策的一种高级控制策。
在1968~1973年期间Zadeh·L·A先后提出语言变量、模糊条件语句与模糊算法等概念与方法,使得某些以往只能用自然语言的条件语句形式描述的手动控制规则可采用模糊条件语句形式来描述,从而使这些规则成为在计算机上可以实现的算法。
1974年,英国伦敦大学教授Mamdani·E·H研制成功第一个模糊控制器, 并把它应用于锅炉与蒸汽机的控制,在实验室获得成功。
这一开拓性的工作标志着模糊控制论的诞生并充分展示了模糊技术的应用前景。
模糊控制实质上是一种非线性控制,从属于智能控制的范畴。
模糊控制的一大特点是既具有系统化的理论,又有着大量实际应用背景。
模糊控制与神经网络控制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是现代控制领域中的两个重要研究方向,它们通过不同的方法和理论来解决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
本文将就这两种控制方法进行介绍和对比,并探讨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劣势。
一、模糊控制模糊控制是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理论的控制方法,它通过将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进行模糊化来实现系统的控制。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通常包括模糊化、规则库的建立、推理机制以及解模糊化等步骤。
在模糊控制中,输入和输出以模糊集形式表示,通过一系列的模糊规则进行推理得到控制信号。
模糊规则库中存储了专家知识,根据实际问题的需求可以设计不同的规则。
推理机制使用模糊规则进行推理,最后通过解模糊化将模糊输出转化为具体的控制量。
模糊控制的优点之一是适用于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系统,它能够通过模糊化处理来处理实际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此外,模糊控制能够利用专家经验进行控制器的设计,无需准确的系统数学模型。
然而,模糊控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模糊控制的规则库和参数通常需要由专家进行手动设计,这对专家的经验和知识有一定的要求。
其次,模糊控制的性能也会受到模糊规则的数量和质量的影响,如果规则库设计不当,控制性能可能无法满足要求。
二、神经网络控制神经网络控制是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控制方法,它通过将系统模型表示为神经网络结构来实现控制。
神经网络是一种模仿生物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计算模型,具有自适应学习和适应性处理的能力。
在神经网络控制中,神经网络被用作控制器来学习系统的映射关系。
通过输入和输出的样本数据,神经网络根据误差信号不断调整权重和阈值,使得输出逼近于期望输出。
神经网络控制通常包括网络的结构设计、学习算法的选择和参数调整等步骤。
与模糊控制相比,神经网络控制具有更好的自适应性和学习能力。
它能够通过学习过程来建立系统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并且对于未知系统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此外,神经网络控制不需要准确的系统模型,对系统的数学模型要求相对较低。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知识讲解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PID 控制器的设计我们选定的被控对象的开环传递函数为327()(1)(3)G s s s =++,采⽤经典的PID 控制⽅法设计控制器时,由于被控对象为零型系统,因此我们必须加⼊积分环节保证其稳态误差为0。
⾸先,我们搭建simulink 模型,如图1。
图1simulink 仿真模型由于不知道Kp ,Kd ,Ki ,的值的⼤致范围,我们采⽤signal constraints 模块进⾏⾃整定,输⼊要求的指标,找到⼀组Kp,Kd ,Ki 的参数值,然后在其基础上根据经验进⾏调整。
当选定Kp=2,Kd=0.95,Ki=0.8时,可以得到⽐较好的响应曲线。
调节时间较短,同时超调量很⼩。
响应曲线如图2所⽰。
图2 PID 控制响应曲线将数据输出到⼯作空间,调节时间ts =2.04s ,超调量%0σ=。
可以看出,PID 控制器的调节作⽤已经相当好。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1、模糊控制器的结构为:图3 模糊控制器的结构2、控制参数模糊化控制系统的输⼊为偏差e 和偏差的变化率ec ,输出为控制信号u 。
⾸先对他们进⾏模糊化处理。
量化因⼦的计算max min**max minx x k x x -=- ⽐例因⼦的计算**max minmax minu u k u u -=-其中,*max x ,*min x 为输⼊信号实际变化范围的最⼤最⼩值;max x ,min x 为输⼊信号论域的最⼤最⼩值。
*max u ,*min u 为控制输出信号实际变化范围的最⼤最⼩值,max u ,min u 输出信号论域的最⼤最⼩值。
相应的语⾔值为NB ,NM ,NS ,ZO ,PS ,PM ,PB 。
分别表⽰负⼤、负中、负⼩、零、正⼩、正中、正⼤。
3、确定各模糊变量的⾪属函数类型语⾔值的⾪属度函数就是语⾔值的语义规则,可分为连续式⾪属度函数和离散化的⾪属度函数。
本系统论域进⾏了离散化处理,所以选⽤离散量化的⾪属度函数。
模糊控制技术课后习题答案模糊控制技术课后习题答案模糊控制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的控制方法,它通过模糊推理和模糊逻辑来处理模糊信息,从而实现对复杂系统的控制。
在学习模糊控制技术的过程中,课后习题是巩固知识和加深理解的重要途径。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模糊控制技术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什么是模糊控制系统?模糊控制系统是一种基于模糊逻辑和模糊推理的控制系统。
它通过建立模糊规则库,对输入和输出进行模糊化处理,然后通过模糊推理得到控制信号,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模糊控制系统能够处理模糊信息和不确定性,适用于复杂系统的控制。
2. 什么是模糊集合?模糊集合是对现实世界中模糊概念的数学描述。
与传统的集合不同,模糊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模糊隶属度,表示了元素与集合之间的模糊关系。
模糊集合可以用隶属函数来表示,隶属函数的取值范围在[0,1]之间。
3. 什么是模糊逻辑?模糊逻辑是一种扩展了传统逻辑的数学理论,它能够处理模糊信息和不确定性。
在模糊逻辑中,命题的真值不再是只有真和假两种取值,而是可以是任意在[0,1]范围内的模糊值。
模糊逻辑通过模糊推理和模糊规则来处理模糊信息,实现对复杂问题的推理和决策。
4. 什么是模糊推理?模糊推理是模糊控制系统中的核心过程,它通过对模糊规则进行推理,得到模糊输出。
模糊推理的基本思想是将输入与模糊规则库中的规则进行匹配,然后根据匹配程度和规则的权重计算出输出的模糊值。
常用的模糊推理方法有模糊关联和模糊推理机。
5. 什么是模糊控制器?模糊控制器是模糊控制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通过模糊推理和模糊规则来生成控制信号,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模糊控制器的输入是模糊化后的系统状态,输出是经过去模糊化处理的控制信号。
常见的模糊控制器有模糊PID控制器和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回答,我们对模糊控制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
模糊控制技术作为一种处理模糊信息和不确定性的控制方法,在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模糊控制器是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理论的控制系统,它利用模糊集合的概念来描述模糊输入和输出,通过模糊规则和模糊推理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模糊控制器的组成主要包括模糊化、模糊推理、解模糊和规则库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用途。
1. 模糊化模糊化是将系统的实际输入转化为模糊集合的过程。
在模糊控制系统中,输入往往是模糊的、不确定的,因此需要将这些模糊的输入转化为模糊集合。
模糊化的主要目的是将具体的输入转化为模糊语言值,如“很冷”、“冷”、“适中”、“热”、“很热”等,以便更好地描述系统的输入状态。
2. 模糊推理模糊推理是模糊控制器的核心部分,它用于根据模糊规则和模糊输入来得出模糊输出。
模糊推理的过程是基于一系列的模糊规则,这些规则描述了系统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
通过模糊推理,模糊控制器能够根据输入的模糊语言值,利用模糊规则进行推理,从而得出模糊输出的模糊语言值。
3. 解模糊解模糊是将模糊输出转化为具体的控制量的过程。
在模糊控制系统中,输出往往是模糊的语言值,需要通过解模糊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控制量。
解模糊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方法包括最大隶属度法、加权平均法和中心平均法等。
解模糊的目的是将模糊输出转化为可以直接应用于控制系统的具体输出值。
4. 规则库规则库是模糊控制器中存储的一系列模糊规则的集合。
模糊规则描述了系统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它通常采用“如果…那么…”的形式来表示。
在模糊控制器中,规则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包含了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是模糊控制器能够有效进行模糊推理的基础。
总体来说,模糊控制器的组成部分分别完成了模糊输入的转化、模糊推理的实现、模糊输出的转化和存储的模糊规则,这些部分相互协作,共同实现了对模糊、不确定系统的精确控制。
模糊控制器在工业控制、汽车控制、电力系统控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独特的优势使其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控制方法。
模糊控制器作为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理论的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诸多优势。
第一部分模糊控制第2讲模糊控制原理第一节模糊控制(推理)系统的基本结构1.1 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模糊控制器1.2 模糊控制器(推理)的结构1.2 模糊控制器的结构模糊化模糊化的作用是将输入的精确量转换成模糊量。
具体过程为:1)尺度变换尺度变换,将输入变量由基本论域变换到各自的论域范围。
变量作为精确量时,其实际变化范围称为基本论域;作为模糊语言变量时,变量范围称为模糊集论域。
2)模糊处理将变换后的输入量进行模糊化,使精确的输入量变成模糊量,并用相应的模糊集来表示。
知识库1.2 模糊控制器的结构数据库规则库数据库主要包括各语言变量的隶属函数,尺度变换因子及模糊空间的分级数等。
规则库包括了用模糊语言变量表示的一系列控制规则。
它们反映了控制专家的经验和知识。
1.2 模糊控制器的结构◆模糊推理模糊推理是模糊控制器的核心,它具有模拟人的基于模糊概念的推理能力。
◆清晰化作用:将模糊推理得到的模糊控制量变换为实际用于控制的清晰量。
包括:1) 将模糊量经清晰化变换成论域范围的清晰量。
2) 将清晰量经尺度变换变化成实际的控制量。
1.3 模糊控制器的维数模糊控制器输入变量的个数称为模糊控制器的维数。
对于单输入单输出的控制系统,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一维模糊控制器一个输入:误差;输出为控制量或控制量的变化。
二维模糊控制二个输入:误差及误差的变化。
三维模糊控制器三个输入为输入:误差、误差的变化、误差变化的速率。
第二节模糊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2.1 模糊化运算(Fuzzification)2.2 清晰化计算(Defuzzification)2.3 数据库(Data base)2.4 规则库(Rule base)2.4 模糊推理(Fuzzy Inference)2.1 模糊化运算(Fuzzification)模糊化运算是将输入空间的观测量映射为输入论域上的模糊集合。
首先需要对输入变量进行尺度变换,将其变化到相应的论域范围,然后将其模糊化,得到相应的模糊集合。
《基于模糊控制的高精度伺服速度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基于模糊控制的高精度伺服速度控制器设计与实现一、引言随着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高精度伺服速度控制器在生产制造和工艺控制领域中的重要性愈发突出。
伺服系统的高效性、准确性和响应速度对于设备的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的保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应对高精度速度控制的要求,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高精度伺服速度控制器,以期为现代工业自动化提供更优的解决方案。
二、模糊控制理论概述模糊控制是一种基于模糊集合理论的控制方法,其通过模仿人的决策过程,将精确的数学模型转化为模糊的逻辑规则,从而实现对复杂系统的有效控制。
模糊控制具有对系统参数变化和外部干扰的强鲁棒性,特别适用于非线性、时变或不确定性的系统。
三、高精度伺服速度控制器的设计1. 硬件设计硬件设计是构建高精度伺服速度控制器的基石。
设计过程中,我们主要考虑了电机驱动器、传感器、微处理器等关键部件的选型和配置。
电机驱动器应具备高响应速度和低噪声的特点,传感器应具有高精度和高稳定性的性能,微处理器则应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实时性。
2.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实现高精度伺服速度控制器的核心。
在软件设计中,我们采用了模糊控制算法作为主要控制策略。
首先,我们根据系统的特性和需求,定义了输入和输出的模糊变量,并确定了模糊变量的论域和隶属度函数。
然后,我们根据专家的经验和知识,建立了模糊规则库。
最后,通过模糊推理机实现模糊规则的推理和决策,输出控制信号驱动电机执行相应的动作。
四、实现过程1. 搭建实验平台我们搭建了一个包含电机、传感器、微处理器等关键部件的实验平台,用于验证基于模糊控制的高精度伺服速度控制器的性能。
2. 编程实现在编程实现过程中,我们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将整个系统划分为模糊控制器、电机驱动器、传感器数据处理等模块。
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输入和输出接口,方便后期维护和升级。
在编程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了代码的实时性和稳定性,以保证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模糊控制器设计模糊控制是以模糊集合论、模糊语言变量及模糊逻辑推理为基础的一种计算机数字控制。
从线性控制与非线性控制的角度分类,模糊控制是一种非线性控制。
从控制器的智能性看,模糊控制属于智能控制的范畴,而且它已成为目前实现智能控制的一种重要而又有效的形式。
1模糊控制的基本思想在自动控制技术产生之前,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只能采用手动控制方式。
手动控制过程首先是通过观测被控对象的输出,其次是根据观测结果做出决策,然后手动调整输入量,操作工人就是这样不断地完成从观测、决策到调整,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手动调整输入量,操作工人就是这样不断地完成从观测、决策到调整,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手动控制。
这三个步骤分别是由人的眼-脑-手来完成的。
后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逐渐采用各种测量装置(如传感器)代替人眼,完成对被控制量的观测任务;利用各种控制器(如PID调节器)取代人脑的作用,实现比较、综合被控制量与给定量之间的偏差,控制器所给出的输出信号相当于手动控制过程中人脑的决策;使用各种执行机构(如电动机)对被控对象施加某种控制作用,这就起到了手动控制中手的调整作用。
上述由测量装置、控制器、被控对象及执行机构组成的自动测控系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常规负反馈控制系统。
常规控制首先要建立精确数学模型,但是对一些复杂的工业过程,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是非常困难的,或者是根本不可能的。
于是常规控制技术在这里就遇到了不可逾越的障碍。
但是,熟练的技术操作人员,通过感官系统进行现场观察,再根据自己的经验就能很容易地实现这类控制过程,于是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能否把人的操作经验总结为若干条控制规则,并设计一个装置去执行这些规则,从而对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呢?答案是肯定的。
这种装置就是模糊控制器。
与传统的PID控制相比,模糊控制有其明显的优越性。
由于模糊控制实质上是用计算机去执行操作人员的控制策略,因而可以避开复杂的数学模型。
对于非线性,大滞后及带有随机干扰的复杂工业对象,由于数学模型难以建立,因而传统的PID控制也就失效,而对这样的系统,设计一个模糊控制器,却没有多大困难。
模糊控制优缺点范文模糊控制是一种基于模糊逻辑推理的控制方法,它可以处理不确定性和模糊性问题。
模糊控制的优点和缺点如下所述。
优点:1.具有较强的鲁棒性:模糊控制是基于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的方法,能够处理系统非线性、不确定性以及外部扰动等问题,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即使在系统参数变化或环境改变的情况下,模糊控制仍能保持良好的控制效果。
2.适用于复杂系统:模糊控制可以应用于各种复杂系统的控制,特别是那些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的系统。
通过模糊控制,可以利用专家知识来设计控制器,从而实现对复杂系统的有效控制。
3.灵活性强:模糊控制器具有灵活性和可调整性。
通过改变模糊控制器的参数或规则,可以调节控制器的性能。
这种灵活性使得模糊控制器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应变场景。
4.易于实现和调试:相对于其他控制方法来说,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和实现相对简单。
控制规则的设计可以通过专家经验和试错法进行,很容易调试和改进。
缺点:1.规则设计困难:模糊控制涉及到模糊化、模糊规则的建立和解模糊化等步骤,其中最困难的一步是确定模糊规则。
规则的设计需要基于专家经验和试错法进行,这对于一些复杂系统来说非常困难。
2.性能受到规则数量和结构限制:模糊控制器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受到规则数量和结构的限制。
如果规则的数量过少或结构设计不合理,可能无法有效控制系统。
此外,规则的维护和更新也是一个挑战。
3.计算复杂度较高:模糊控制的计算复杂度较高,尤其是在规模较大的系统中。
由于涉及到模糊集的交集和并集运算以及模糊推理的计算过程,需要较高的计算能力和资源。
4.需要大量的专家知识:模糊控制需要依赖大量的专家知识来进行规则的设计和系统的建模。
如果没有足够的专家知识或经验,很难设计出有效的模糊控制器。
总结而言,模糊控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适用于复杂系统、灵活性强以及易于实现和调试等优点。
然而,规则设计困难、性能受到规则数量和结构限制、计算复杂度较高以及需要大量的专家知识等缺点也需要认真考虑。
模糊控制的定义一、引言模糊控制是现代控制理论中的一种方法,它能够有效地解决一些传统控制方法难以处理的问题,例如非线性系统、不确定性、模型不精确等。
本文将从定义、基本概念、模糊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应用等四个方面,介绍模糊控制的基本知识。
二、定义模糊控制是一种基于模糊集理论的控制方法。
与传统的精确数学控制方法不同,模糊控制使用来自现实世界的不确定性知识。
具体来说,模糊控制的本质就是利用人类专家系统内建的经验知识,将经验知识应用到控制问题上,不需要完全精确的数学模型,根据不精确的输入输出数据做出判断和决策。
相对于传统控制方法,模糊控制的表现更加稳定,更加鲁棒。
三、基本概念1、模糊集合:模糊集合是指一组具有模糊不确定性的元素。
与传统的集合不同,模糊集合没有明确的界限,元素之间的归属度也不是二元的关系,而是一个连续的值域。
2、模糊逻辑:模糊逻辑是针对模糊事物而设计的一种逻辑方法。
其中最基本的是模糊量词(例如“非常”、“有点”、“不”、“比较”等),模糊运算(例如“模糊合取”、“模糊析取”、“模糊最小值”等)。
模糊逻辑使得模糊集合的综合运算与精确数学中的逻辑方法类似。
3、模糊控制器:模糊控制器包括模糊化、模糊推理和去模糊化三个过程。
模糊化将输入量转化为模糊集合,模糊推理利用模糊逻辑和控制规则的知识对模糊集进行逻辑推理和决策,去模糊化则将模糊输出转化为确定性输出。
四、模糊控制系统的结构模糊控制系统包括模糊控制器、模糊输入、模糊输出和模糊规则库等组成部分。
其中,模糊输入和输出是指输入量和输出量分别通过模糊化和去模糊化转化为模糊集合和确定性输出。
模糊规则库是由专家产生的一些基本规则库,其中每个规则由条件部分和结论部分组成。
五、应用模糊控制在工业自动化、交通控制、机器人控制、金融预测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温度控制中,传统PID控制器需要通过精确的数学模型计算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需要的参数,而模糊控制则可以直接利用专家经验,根据当前温度输出控制信号,大大简化了控制过程。
模糊控制——(1)基本原理1、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模糊控制是以模糊集理论、模糊语⾔变量和模糊逻辑推理为基础的⼀种智能控制⽅法,它是从⾏为上模仿⼈的模糊推理和决策过程的⼀种智能控制⽅法。
该⽅法⾸先将操作⼈员或专家经验编成模糊规则,然后将来⾃传感器的实时信号模糊化,将模糊化后的信号作为模糊规则的输⼊,完成模糊推理,将推理后得到的输出量加到执⾏器上。
2、模糊控制器模糊控制器(Fuzzy Controller—FC):也称为模糊逻辑控制器(Fuzzy Logic Controller—FLC),由于所采⽤的模糊控制规则是由模糊理论中模糊条件语句来描述的,因此模糊控制器是⼀种语⾔型控制器,故也称为模糊语⾔控制器(Fuzzy Language Controller—FLC)。
(1)模糊化接⼝(Fuzzy interface)模糊控制器的输⼊必须通过模糊化才能⽤于控制输出的求解,因此它实际上是模糊控制器的输⼊接⼝。
它的主要作⽤是将真实的确定量输⼊转换为⼀个模糊⽮量。
(2)知识库(Knowledge Base—KB)知识库由数据库和规则库两部分构成。
①数据库(Data Base—DB)数据库所存放的是所有输⼊、输出变量的全部模糊⼦集的⾪属度⽮量值(即经过论域等级离散化以后对应值的集合),若论域为连续域则为⾪属度函数。
在规则推理的模糊关系⽅程求解过程中,向推理机提供数据。
②规则库(Rule Base—RB)模糊控制器的规则司基于专家知识或⼿动操作⼈员长期积累的经验,它是按⼈的直觉推理的⼀种语⾔表⽰形式。
模糊规则通常有⼀系列的关系词连接⽽成,如if-then、else、also、end、or等,关系词必须经过“翻译”才能将模糊规则数值化。
最常⽤的关系词为if-then、also,对于多变量模糊控制系统,还有and等。
(3)推理与解模糊接⼝(Inference and Defuzzy-interface)推理是模糊控制器中,根据输⼊模糊量,由模糊控制规则完成模糊推理来求解模糊关系⽅程,并获得模糊控制量的功能部分。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步骤一、引言模糊控制器是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控制方法,它能够应对非线性、时变系统的控制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步骤。
二、模糊控制器的基本原理模糊控制器是一种基于人类直觉和经验的控制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输入量和输出量都用隶属度函数来描述,并通过模糊推理来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其中,输入量和输出量都需要进行隶属度函数的建立,以便进行后续的推理。
三、模糊控制器设计步骤1. 确定输入与输出变量首先需要确定要进行控制的系统中所涉及到的输入与输出变量。
例如,在温度控制系统中,输入变量可以是环境温度和设定温度,输出变量可以是加热功率。
2. 建立隶属度函数建立输入与输出变量对应的隶属度函数。
通常情况下,一个变量会有多个隶属度函数来描述其不同程度上的归属关系。
例如,在温度控制系统中,环境温度可以被划分为“冷”、“凉”、“温”、“热”和“炎热”五个隶属度函数。
3. 确定规则库规则库是模糊控制器的核心,它将输入变量的隶属度函数与输出变量的隶属度函数联系起来,形成一系列的规则。
例如,在温度控制系统中,如果环境温度为“冷”,设定温度为“温”,那么加热功率可以被设定为“高”。
4. 进行模糊推理根据输入变量和规则库进行模糊推理,得到输出变量的隶属度函数。
通常情况下,采用最大值合成法来进行推理。
5. 做出控制决策将输出变量的隶属度函数转化为具体的控制信号。
例如,在温度控制系统中,将加热功率的隶属度函数转化为具体的电压或电流信号。
四、模糊控制器设计实例以小车自动驾驶系统为例,介绍模糊控制器设计步骤。
1. 确定输入与输出变量输入变量:小车与目标点之间的距离、小车与目标点之间的角度。
输出变量:小车转向角度、小车速度。
2. 建立隶属度函数距离隶属度函数:近、中、远。
角度隶属度函数:左、直、右。
转向角度隶属度函数:大左、小左、直行、小右、大右。
速度隶属度函数:快、中等、慢。
3. 确定规则库共设定15条规则,例如:如果距离为“近”且角度为“左”,那么转向角度为“大左”且速度为“慢”。
模糊PID控制器应用于恒温恒湿控制系统恒温恒湿控制系统是一种常见的控制系统。
在领域中,这种系统通常用于控制温度和湿度,例如实验室、电子仪器房等。
恒温恒湿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直接影响到其应用效果。
因此,利用PID控制器来控制恒温恒湿控制系统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但是,在一些非线性、耦合的系统中,PID控制器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为了克服这些不足,研究人员开始应用模糊PID控制器来控制恒温恒湿控制系统。
一、PID控制器的不足PID控制器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中。
它们通过计算误差的比例、积分和微分,将一个物理变量的实际值与设定值相比较,来实现对控制系统的控制。
但是,在非线性或者耦合系统中,PID控制器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当控制器出现模型误差时,PID控制器的效果会受到影响;当系统存在过冲或者振荡时,PID控制器也会出现困难。
二、模糊PID控制器的优点模糊PID控制器是指将模糊控制与PID控制相结合的一种控制方式。
在模糊PID控制器中,模糊控制器负责对系统的非线性或者耦合特性进行处理,而PID控制器负责保持系统稳定。
模糊PID控制器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鲁棒性强。
模糊PID控制器不需要对系统的动态方程建立严格的数学模型,因此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可以应对模型误差等问题。
(2)处理非线性问题。
模糊控制器是一种基于经验的控制方式,可以处理非线性问题。
因此,模糊PID控制器比PID控制器更适合处理一些非线性或者耦合系统。
(3)控制效果更好。
在一些非线性或者耦合系统中,模糊PID控制器比PID控制器更能保持系统稳定,控制效果更好。
三、模糊PID控制器在恒温恒湿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恒温恒湿控制系统通常包括温度和湿度两个物理变量。
在恒温恒湿控制系统中,PID控制器广泛应用于控制温度和湿度。
然而,在一些非线性或者耦合系统中,PID控制器的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在最近的研究中,模糊PID控制器开始被应用于恒温恒湿控制系统中。
模糊控制器介绍
例、已知()()
0.525
123s G e s s s -=
+++,分别设计PID 控制与模糊控制,使系统达
到较好性能,并比较两种方法的结果。
具体要求:
1、分别采用fuzzy 工具箱和编程实现模糊控制器。
2、分析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对模糊控制器控制性能的影响。
3、分析系统在模糊控制和PID 控制作用下的抗干扰能力(加噪声干扰)、抗非线性能力(加死区和饱和特性)以及抗时滞的能力(对时滞大小加以改变)。
4、讨论系统在模糊控制和PID 控制作用下的时间参数和结构变化下的抗干扰能力。
模糊控制部分大作业旨在利用模糊控制器和PID 控制器实现对已知系统的控制,分别得到较好的控制效果。
然后改变系统的参数、结构或者加入非线性环节,以验证模糊控制器的鲁棒性能。
以下是作业过程:
1、PID 控制
考虑到系统中存在纯延迟环节,使得系统的稳定性大大降低。
如果系统的反馈信号没有延迟,系统的响应特性将会得到很好的改善。
因此,对于存在纯滞后环节的系统,特别是大延迟过程,一般采用Smith 预估控制,即将纯滞后补偿模型与PID 控制器并接。
本题中,延迟环节的时间常数不是很大,仅为0.2,因此基本上不会影响系统的稳定,采用常规PID 控制也基本可以达到很好的控制效果。
常规PID 控制框图如图1-1(相应文件:PID.mdl )
图1-1 常规PID 控制框图
PID 参数选取:38.0=p K ,285.0=i K ,1.0=d K 常规PID 控制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图1-2 常规PID 控制响应曲线
2.模糊控制
模糊控制规则(相应文件:zdh.fis )
各变量论域
输入变量:E :[-6 6];EC :[-6 6]; 输出变量:U :[0 7] 语言变量
E : NB 、NM 、NS 、NZ 、PZ 、PS 、PM 、PB (8个) EC :NB 、NM 、NS 、ZE 、PS 、PM 、PB (7个) U : NB 、NM 、NS 、ZE 、PS 、PM 、PB (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