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人文解读
- 格式:docx
- 大小:34.80 KB
- 文档页数:12
智慧树唐诗宋词人文解读答案2018知到唐诗宋词人文解读答案章测试答案薇芯关注共从号{选修宝}查看完整答案解析第一单元章节测试第二单元章节测试薇芯关注共从号{选修宝}查看完整答案解析第三章单元测试“人生得意须尽欢”一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哪首作品?A. 《梦游天姥吟留别》B. 《蜀道难》C. 《将进酒》D. 《长干行》2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始于何时?A. 汉代B. 隋代C. 唐代D. 宋代3在中国历史上,人才的选拔制度大致经历过如下过程:①九品中正制②世卿世禄制③察举制④科举制。
的顺序为?A. ③②①④B. ①②③④C. ②①③④D. ②③①④4一个完整的科举考试过程需要经过三次考试:①会试(省试)②殿试③乡试,的科举顺序应为?A. ①③②B. ③①②C. ①②③D. ③②①5唐代文人入幕的最终目的在于?A. 争夺武功B. 养家糊口C. 入朝为官D. 磨练意志6多数唐代文人的升迁需要经历三个过程:①服务方镇②科举及第③入朝为官。
这三者的一般顺序为?A. ①②③B. ②③①C. ①③②D. ②①③7唐代时文人入幕是当时的一大社会现象,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这一现象的特征?A. 入幕的文士需要在入幕之前自学兵书以应对战事B. 入幕的社会现象集中出现于安史之乱之后的唐肃宗至唐德宗时期C. 入幕的文士更加愿意前往西川、淮南等地区投奔幕府D. 入幕的文士有相当一部分是科举及第的身份8唐代哪位诗人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并享有“诗家夫子王江宁”的美称?A. 王维B. 王之涣C. 王健D. 王昌龄9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五十年仕途畅通,被誉为“太平宰相”是哪位宋代文人?A. 晏几道B. 欧阳修C. 晏殊D. 王安石10寿词在晏殊的《珠玉词》中占据相当的比例,这一现象的原因何在?A. 晏殊体弱多病,希望健康长寿B. 一生仕途亨通,希望长寿以保持荣华富贵C. 晏殊文采斐然,擅长创作寿词D. 晏殊的亲朋好友相继离世,寿词表达哀思11中国古代对人才选拔主要形式为“举孝廉”的是什么制度?A. 察举制B. 九品中正制C. 世卿世禄制D. 科举制12唐朝节度使以文人为主是从何时开始?A. 玄武门兵变B. 武则天霸权C. 安史之乱D. 杨贵妃自缢13以下哪个不是文人以游边代替入幕的原因?A. 满足士人寻求新鲜的心理B. 满足士人求取边功的热情C. 少受边塞苦寒D. 游边更为安全14《使至塞上》被认为有句无篇,但仍有一联恰到好处的描述了大漠的景色,请问是这首诗歌的哪一联?A. 首联B. 颔联C. 颈联D. 尾联1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哪位著名的边塞诗人的诗句?A. 王昌龄B. 王之涣C. 高适D. 岑参16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的诗人是谁?A. 李贺B. 李峤C. 李煜D. 李玉17西方人将中国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请问这一“发明”是何种制度?A. 三省六部制B. 科举制C. 内阁制D. 行省制18《省试湘灵鼓瑟》是唐代科举省试时的“考试答卷”,以最后一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而为后人欣赏,这首诗的作者是?A. 钱起B. 杜甫C. 王维D. 王昌龄19在论及唐代城市的繁荣时,多以“扬一益二”作为概括,其中“益”指现在的哪里?A. 杭州B. 洛阳C. 成都D. 湖州20张籍在入幕时期曾经写作《节妇吟》一诗,诗中以节妇为吟诵对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A. 对节妇忠贞不屈的赞扬B. 对其他方镇邀请的婉拒C. 对自身怀才不遇的感叹D. 对现世黑暗统治的批判21以下哪位诗人不是“旗亭画壁”故事中的人物?A. 王昌龄B. 岑参C. 王之涣D. 高适22唐代诗人元稹在听闻挚友被贬江州司马后颇为震惊,并写下“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的诗句。
2023智慧树唐诗宋词人文解读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展现了古代文人墨客的才华与情感。
本文旨在对2023年智慧树唐诗宋词人文解读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作品。
首先,唐诗宋词以其凝练的词句和深邃的意境而著称。
诗人们通过精心的文字构架,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他们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大自然的景色,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同时,读者们也能够通过这些诗词,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哲理。
其次,唐诗宋词的艺术之美令人赞叹不已。
诗人们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借景等,巧妙地把握了每一个情感细节。
诗与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互相渗透,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这些艺术上的创新和突破,使得唐诗宋词成为中国文化瑰宝的代表之一。
再者,唐诗宋词的人文价值不可忽视。
诗人们以纯净的心灵和才情创作了大量深情雅致的作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怀和思想理念。
他们以诗为媒,抒发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与思考,对人类情感和人生境遇的探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而言之,2023智慧树唐诗宋词人文解读是一场对古代文学经典的深入解读之旅。
通过这一活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唐诗宋词的艺术之美,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邃情感和丰富人文精神。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神奇的世界,与古代诗人们对话,领略他们独特的艺术天赋和智慧结晶。
唐诗解读一、人间正道是沧桑1-1唐诗繁荣的表现1-2唐诗繁荣的原因1-3唐诗的分期划分(上)1-4唐诗的分期划分(下)1-5唐诗与宋词的区别1-6宋词的起源1-7宋词的城市化1-8宋词的江南化1-9宋词的女性化二、人生自是有情痴2-1爱情——永恒的文学母题2-2白居易的爱情往事2-3爱情的四种境界(上)2-4爱情的四种境界(下)2-5鱼玄机和李冶的爱情观2-6孤独寂寞的空闺生活2-7古代男子眼中的女子2-8好男人的代表:姜夔2-9好男人的代表:陆游2-10夫妻恋情2-11青楼春梦(上)2-12青楼春梦(中)2-13青楼春梦(下)2-14遇人不淑之李清照讼夫案三、人生得意须尽欢3-1科举制度的起源3-2科举的应试条件3-3行卷与温卷3-4省第诗及第3-5文人入幕的原因3-6文人入幕的心理特征3-7文人入幕与盛唐边塞诗3-8非入幕文人的边塞诗3-9唐代边塞诗之高、岑3-10仕途畅通的代表:晏殊3-11-1人生得意之知赏(上)3-11-2人生得意之知赏(下)3-12人生得意之知音四、人生在世不称意4-1宫女失恩4-2举子落第4-3落第的原因4-4落第后的归宿4-5文人遭贬4-6永贞革新4-7刘、柳与南方文学4-8韩愈、柳宗元、刘禹锡之间的关系4-9身心患病之身病4-10身心患病之心病4-11疾病对诗歌的影响4-12人生在世不称意之李商隐4-13李商隐诗歌的人性表达五、人生几回伤往事5-1古地废墟之于诗人5-2都城怀古之金陵5-3都城怀古5-4怀故居之骊山5-5与历史事件和人物相关的古迹5-6念昔日帝王5-7念嫔妃之王昭君5-8念历代文人贤士5-9念历代圣贤、英雄人物5-10忆李、杨往事5-11李煜忆故国兴亡六、人间有味是清欢6-1贪欢之文人贪恋围棋6-2帝王贪欢的弊端6-3寡欢之文人的隐逸情节6-4隐逸的类型6-5不同社会阅历下的隐士分类6-6隐逸的原因6-7文人隐逸倾向的三个支持条件6-8隐逸文化的影响6-9衣锦还乡的情怀6-10既可爱又可敬的苏轼(上)6-11既可爱又可敬的苏轼(中)6-12既可爱又可敬的苏轼(下)七、人生自古谁无死7-1儒家生死观7-2道家、佛家生死观7-3诗人之死(上)7-4诗人之死(下)7-5英年早逝之王勃(上)7-6英年早逝之王勃(下)7-7为国家、民族英勇就义7-8死亡的文学主题7-9“死亡意识”的集中体现——边塞诗八、人生到处知何似8-1唐诗宋词里的人生感悟8-2人生如梦人生如寄(上)8-3人生如梦人生如寄(下)8-4人生如萍人生如舟(上)8-5人生如萍人生如舟(下)8-6及时行乐8-7适时怡情的人生态度(上)8-8适时怡情的人生态度(下)8-9人生到处知何似第一周人间正道是沧桑1-1 唐诗繁荣对的表现唐诗宋词作为一代之文学,是中华文化的精粹,也是人类文明的华章,相信每一位同学在很小的时候,都曾经背诵过唐诗宋词。
唐诗宋词人文解读笔记宋词经典笔记一、名词解释1、诗余:诗之余绪,诗词中词的别称,因词是由诗发展而来得名,带有轻视、贬义,做词要求典雅纯正,避免用艳丽的词藻、粗俗的格调,运用诗的清空雅正的语言风格。
2、花间词派:唐五代时期词坛上的一种创作流派,得名于后蜀赵崇祚《花间集》,以温庭筠为首,题材较小,有局限性,比较狭窄,多写儿女情长,女子的美貌、装束、离情别意,手法婉约,含蓄,描写的景较富丽,意向多,作品构图华美,语言凝练,音韵讲究,形成隐约,远离,幽深意境。
3、换头:一是词的下片首句(头)与上片首句(头)不同,二是指词的下片。
4、领字:是在词义的转折处,使上下句转呈结合,起过渡联系作用的字。
一般的领字是用入声字,领字格是词作中的一种特殊的结构,有一个字、两个字、三个字,读音上一般是去声,起领起下文的作用。
5、慢词:篇幅长,慢曲子,属于长调。
6、令:是小词,篇幅短少,短促,快,属于单调。
7、词的分类:1、按字数划分:分为单调(58字以内,字数最少的是16字,称为十六字令)又称为令词;中调(59—90);长调(90字以上)2、按节拍分:分为引(如《石州引》)属于中调;近:也属于中调;慢:慢曲,属于长调;令:是小词,篇幅短少,短促,快。
8、二分法:即宋词中的“豪放”,“婉约”之分,最先是由明代张詅最先提出两派之分。
豪放派:中国宋词流派之一,豪放之前是指人的性格,(1)题材:感慨身世,吊古伤今,社会风貌,山川景物,突破了婉约派“艳科”的束缚;(2)表现手法:不拘常套,以文为词,以诗为词;(3)艺术手法:恢宏,放荡不羁,气势豪迈,豪迈壮阔的艺术境界;(4)特点:表现领域比较广阔;(5)音律:有一定的自由度,不太讲究押韵、平仄,一般采用响亮的长调。
代表人物是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中国宋词流派之一,结构深思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内容多是儿女情长,有着柔婉之美。
缺点是内容题材有局限性,比较狭窄。
代表人物是李清照、李煜、柳永、欧阳修,周邦彦。
唐诗宋词的人文解读
(原创版)
目录
一、唐诗宋词的概述
二、唐诗的主题与特点
三、宋词的主题与特点
四、唐诗宋词的人文解读
五、唐诗宋词的现代意义
正文
一、唐诗宋词的概述
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两颗璀璨明珠,代表着中华文化的高度发展。
唐诗起源于唐朝,宋词则在宋朝达到了巅峰。
两者都是以抒发情感、描绘景物、叙述故事为主要表现手法,形式优美、内涵丰富,成为了后世学习和研究的宝贵文化遗产。
二、唐诗的主题与特点
唐诗的主题丰富多样,既有咏史抒怀,也有山水田园。
其中,唐代诗人善于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出奔放的情感。
同时,唐诗的韵律和谐,节奏鲜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三、宋词的主题与特点
宋词的主题以爱情、离别、抒怀为主,风格多样。
宋词的句子结构紧凑,语言优美,善于表现细腻的情感。
此外,宋词的词牌名繁多,如《青玉案·元夕》、《浪淘沙·北戴河》等,各具特色,为文学作品增色不少。
四、唐诗宋词的人文解读
唐诗宋词的人文解读,不仅仅是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更是对历史背景、
社会风俗、人文精神的深入挖掘。
例如,杜甫的《春望》反映了战乱年代人们的疾苦,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则表达了离别之情。
这些作品都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思考。
五、唐诗宋词的现代意义
虽然唐诗宋词诞生于千年之前,但它们对现代人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同时,唐诗宋词中的智慧和哲理,也能引导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人生选择。
1.唐诗繁荣的原因:1.经济条件(稳定,繁荣)2.政治条件(清明+帝王的个人爱好形成社会风气)3.科举制度(诗赋取士)4.活跃的社会思想(侠—风骨(人格精神),儒—兴寄(政治方向),释—兴象,道—文辞)5.深厚的文化基础(别裁伪体+转益多师)6.社会条件(庞大的寒士【魏晋南北朝时指出生低微出生庶族阶层的读书人;唐代指地主阶级里处于中下层的文士】群体)2. 唐诗繁荣的表现:1.创作队伍庞大,创作成果丰硕(现所保存的唐诗共3200多位诗人,50000多首诗歌)2.唐诗体裁大备,名家辈出,流派众多,风格各异衡量文学是否繁荣的四个参数:诗体,作家,流派,风格唐诗是唐代文学的重要代表,是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3.唐诗发展四阶段:初唐(的情怀):张若虚【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宇宙观,礼赞自然+礼赞生命,消灭人生短暂的感慨),陈子昂(建安风骨,感遇诗三类型:咏史咏怀感世),初唐四杰(王勃,卢照邻,骆宾王,杨炯)盛唐(的气象):大李杜,高适,岑参中唐(的格调):白居易(诗分三类型:讽喻;醒世;感伤,有《长恨歌》,《琵琶行》),元稹,韦应物,韩愈(诗歌以丑为美,《落齿》写的气势磅礴)晚唐(的风韵):小李杜,李商隐,杜牧,温庭筠,韦庄4.词诞生于隋唐之际(理论依据:词是音乐文学,词是配合燕乐而生,燕乐隋唐才有+事实依据:《云谣集》)5.唐宋精神气质不同之处:唐朝是封建时代上升期,宋朝是成熟期。
唐代和宋代好比于牡丹和梅花(外内在);宋代:注重内心精神世界,理学发展大成(朱熹,张载,陆九渊);唐诗>宋诗>宋词【指成就】唐诗注重风神情韵,宋诗重筋骨思理6. 在唐诗中,汉即为唐!7. 词的特点:1. 词是音乐文学,起源隋唐时,雅乐(古代)清乐(魏晋南北朝)燕乐(隋唐),词配合燕乐而生 2.词是城市文学,世俗性,这是词作为新兴文学的本质所在(宋词的“俗”,是世俗的俗,宋代文学的俗,是以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为代表的被传统士大夫阶层所排斥的民间文化的新兴)2.词是南方文学,作词的人(唐圭璋《两宋词人占籍考》),词中所言之物绝大多数都是南方有的江南景象,有地域性词牌《忆江南》,又叫《梦江南》、《梦江梅》、《望江南》3.词是女性文学,女词人很少,男词人因为“男子作闺音”【出自清代徐嗟凤的《词正》】,借此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8.有关爱情的诗词和名言举例:9.底层女子大胆直率的追求爱情的是有《敦煌曲子词》的《菩萨蛮》和《乐府》的《上邪》,韦庄的《思帝乡》等视频中所举爱美人不爱江山的例子:爱德华八世和辛普森夫人,李隆基和杨玉环10.白居易对李杨爱情有那么深的感悟是因为他自己也有段扯入心扉的爱情(湘灵姑娘)11.爱情的三角理论(美国耶鲁大学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斯坦伯格)12.爱情四境界:李商隐娶王茂元女儿有私心,属于功利境界;李清照与赵明诚属第三境界;泰坦尼克号,梁祝,贾宝玉和林黛玉都是第四境界。
唐诗宋词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凝聚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邃的人文精神。
这些诗词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与人民的情感,更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智慧。
通过对唐诗宋词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并体验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首先,唐诗宋词的文化内涵可体现在其卓越的艺术成就上。
这些古代诗人以高超的语言艺术,将鲜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精致的描写,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独特的意境。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思念之情的深切,而苏轼的《水调歌头》则通过对生活琐事的描绘,寄托了对自由、宽容的向往。
这些杰出的艺术成就使唐诗宋词成为了一扇窥探当时社会面貌的窗口,展现了古代文化的瑰丽风采。
其次,唐诗宋词所传递的人文精神也是其重要特征之一。
这些诗词向世人展现了古代文人士人的情怀和境界,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
唐诗宋词大量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们咏史抒怀,描绘了社会的变迁、官场的险恶、民间的苦难,以及自己的政治抱负与哲学观点。
通过读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对世界的独到见解。
同时,唐诗宋词中也表达了人们对家国、亲情、友情、爱情等人文关怀的思考和感悟。
这些情感从诗人的笔端流淌而出,引人共鸣。
进一步探究唐诗宋词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我们不得不提及其背后的文化基础。
这些古代诗人往往受到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熏陶,他们深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对个体和社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
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儒家的仁义道德观念,以及道家的隐逸求真,这些思想都为唐诗宋词赋予了文化的内核。
另外,佛教的传入也对唐宋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诗歌中渗透着一丝对解脱和超脱的追求,体现了人们对于内心安宁和世俗烦扰的反思。
总结起来,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集中体现了文化的内涵与人文的精神。
它们将当时社会的历史风貌与人们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士人的智慧与情感。
智慧树知到《唐诗宋词人文解读》2021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测试1、以下哪位诗人不在“初唐四杰”之列?A、王勃B、杨炯C、陈子昂D、骆宾王正确答案:C2、社会思想的活跃为唐诗的繁荣创造了条件,侠、儒、释、道是贯穿唐朝的四种主流思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属于以上四种思想的哪一种?A、侠B、儒C、释D、道正确答案:B3、以下哪位初唐诗人仅留下一首代表作却获得“孤篇横绝”的美誉?A、王勃B、张若虚C、陈子昂D、杨炯正确答案:B4、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发出“天问”的是以下哪位历史人物?A、屈原B、宋玉C、张若虚D、贾谊正确答案:A5、“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形容的是以下哪位诗人A、崔珏B、李白C、李商隐D、王勃正确答案:C6、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文起八代之衰”,他与以下哪位诗人共同倡导古文运动?A、柳宗元B、欧阳修C、苏轼D、苏洵正确答案:A7、清代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注著》提到“北宋有无谓之词以应歌”,反映了北宋的何种文化现象?A、文人写词以言志B、文人写词以载道C、文人填词供歌女弹唱D、文人填词以自唱正确答案:C8、唐代诗歌繁荣的表现之一就是体裁的完备,包括三言诗、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杂言诗、古诗、乐府、律诗、绝句等多种体裁,其中至唐才渐趋成熟的是?A、律诗B、绝句C、五言诗D、七言诗正确答案:AB9、清明的政治环境是唐诗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兵车行》中的“边庭流血成海,武皇开边未已”就批判了执政者的穷兵黩武,该篇出自以下哪位诗人?A、杜甫B、李白C、李贺D、刘禹锡正确答案:A10、关于唐朝诗歌“初、盛、中、晚”的划分始自以下哪部著作?A、《沧浪诗话》B、《人间词话》C、《唐才子传》D、《旧唐书》正确答案:A11、作为盛行于宋朝的文学形式,词起源于何时?A、隋唐之际B、中唐C、晚唐D、宋初正确答案:A12、为什么说词是一种女性文学?A、词的作者以女性居多B、“男作闺音”,多数词人常以女性口吻写词C、词描写的对象以女性居多D、词更多地表达女性的情感正确答案:B13、唐诗的繁荣离不开深厚的文化积累,但仅继承传统却无法解释诗在唐代的鼎盛,更重要的是如何继承传统。
唐诗宋词人文解读重点重点整理唐诗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精髓,被誉为东方文化的瑰宝。
对于了解和欣赏唐诗宋词的读者来说,理解其中的人文情怀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重点整理唐诗宋词中的人文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些经典之作。
一、唐诗唐代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盛世”,唐诗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丰富的人文情怀而蜚声中外。
在人文解读方面,以下几个重点是值得关注的:1. 角色塑造:唐诗中经常描绘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这些角色塑造往往能够反映出作者对社会和人性的观察和思考。
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诗人们塑造出了鲜活的人物形象,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2. 社会风貌:唐代社会经历了一个相对开放和繁荣的时期,诗人们对社会风貌的描绘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他们的作品中。
唐诗中的社会风貌描写广泛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风俗等各个领域。
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入的观察,读者可以了解到唐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3. 情感表达:人文情怀是唐诗的重要特征之一,诗人们通过各种手法表达出对生活、自然和人性的思考和感悟。
他们用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表达出对友情、爱情、家国等情感的真挚表达,使人们感受到浓厚的人文情感。
二、宋词宋词是唐诗之后中国古代文学的又一重要篇章,宋代文人们在古体诗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形成了宋词这一独特的文学流派。
在人文解读方面,以下几个重点是值得关注的:1. 感情抒发:宋词以真情实感为核心,注重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
词人们不拘泥于宏大的题材,而是关注日常生活和个人情感。
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作者对生活和人情的感受。
这种真挚的感情抒发使得宋词更加贴近人心。
2. 情景描写:与唐诗相比,宋词更加注重情景描写,通过独特的意象和精细入微的描写手法,使读者能够充分感受到词人想要表达的情景和氛围。
描写范围有限,常聚焦在微小细节上,以一颗敏锐的感知表达对现实事物的洞察。
第一周1-2 唐诗繁荣表现1.创作队伍庞大,创作成果丰硕。
《全唐诗》收录2200多诗人,48900多首诗歌加上《全唐诗补编》(陈尚君)共3200+诗人,50000+诗歌无论身处何处、身份如何,都会写诗2.体裁大备,名家辈出,流派众多,风格各异。
体裁:三、四、五、六、七、杂言诗古诗、乐府、律诗、绝句(尤其律诗和绝句,在唐代开始成熟,并成为中国传统诗歌典范)名家:初唐四杰(王勃、杨炯、骆宾王、卢照邻)、李杜小李杜、韩愈白居易等……【体裁、作家、流派、风格是衡量文学繁荣与否的四个参数】1-2 唐诗繁荣的原因一、丰裕的经济基础(经济发展与文学发展不一定亦步亦趋)重要原因唐朝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迅速二、清明的政治环境表现:1、开明的文化政策:文化共荣与日本遣唐使、胡人等少数名族的交往三、风行的诗赋取士进士科举取士刺激诗歌教育→群众基础四、活跃的社会思想侠—风骨儒—兴寄↑相反相成。
“兼济天下”的胸怀释—兴象道—文辞所谓“兴象”,是指诗人的情感、精神对物象的统摄,使之和诗人心灵的颤动融为一体,从而获得生命、具有个性和活力。
唐诗的特质,包括其风骨、兴寄、声律、辞章、兴象、情韵等等。
一般而言,凡具有唐诗特质的诗,皆可称为“唐诗”。
唐诗的艺术品格,主要体现在“重风骨,讲兴寄,注重声律与辞章,追求兴象与情韵等方面。
兴象是唐诗,尤其是盛唐诗歌特有的美学境界,是唐诗艺术上完全成熟的标志。
五、深厚的文化积累继承了历朝历代深厚的文学传统重要的是怎样继承,不是只要有前人的文学传统就能致使下一个时期文学的繁荣“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杜甫《戏为六绝句》之六别裁伪体→剔除不合理的东西,继承多方面的传统六、庞大的寒士群体寒士:魏晋南北朝时称出身寒微的读书人。
在唐代(此概念更宽泛而流动)指地主阶级里面居于中下层的文士。
他们是社会政治生活的能动力量,创作的诗歌有时代代表性,并占主导。
相反,唐代的贵族文学不占主导。
唐诗:盛唐牡丹唐朝文学的筋骨气韵全部展现在唐诗上。
唐诗宋词人文解读唐诗宋词人文解读课程由八章内容组成,包括唐诗宋词的历史与特点、唐诗宋词的区别、文人仕途的不称意、唐诗宋词中对往事的追忆,对人生的感悟。
唐诗宋词人文解读第一章“人间但有诗书乐”分别讲述唐诗的繁荣、宋词的起源与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区别;第二章“人生自是有情痴”讲述唐诗宋词中的爱情;第三章“人生得意须尽欢”回溯科举制度、文人入仕以及盛唐的边塞诗;第四章“人生在世不称意”回忆文人人生的不称意与永贞革新;第五章”人生几回伤往事“通过唐诗宋词表达对于过往的追忆;第六章”人间有味是清欢“讲述了寡欢之文人的隐逸情节以及既可爱又可敬的苏轼。
第七章”人生自古谁无死“讲述诗人之死、唐诗宋词中的死亡文学以及英年早逝的王勃;第八章”人生到处知何似“表现唐诗宋词中的人生感悟以及人生态度。
唐朝国家富强而且思想外向,愿意开拓疆土,唐朝还是中国历代灭亡少数民族和国家最多,而宋朝,思想守旧不思进取,重文轻武,文人地位低下。
在文学上,唐朝的诗歌比较豪放大气,唐人是入世的,比如李白的诗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展现了这种气质;而宋朝诗歌有城市化、江南化、女性化的特点,比较婉约阴柔,但是也有豁达的风格。
看东坡被贬黄州所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唐诗的发展有其特定的轨迹,所谓初唐情怀、盛唐气象、中唐格调、晚唐风韵,选取你印象最深刻一个时段来说说你的理解,你可以举一首诗歌或者一位诗人进行品鉴,也可以谈谈对这个时期风格的看法。
(5分)引“叶嘉莹说初盛唐诗”:“如果说汉魏诗的特色是以‘风骨’为好,那么盛唐诗的特色则是以’兴象‘为主。
什么是兴象?就是结合了内心想法的大自然的景象。
“《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先来逐字逐句看这首诗。
靠岸停泊在充满雾气的沙洲,夕阳西下,一股乡愁慢慢津上了旅客(孟浩然自己)的心头。
MOOC 唐宋诗词人文解读部分答案(上海交通大学李康化老师)HIT 一剪寒梅1.1唐宋的精神精神气度不同的地方在于:唐朝开放、主动外向;宋朝内敛,含蓄内向。
唐朝国力强盛,推崇对外开放的理念和政策。
国力的强盛是唐朝人们自信自尊的重要根基,而这样的文化氛围使得唐代人很容易包容和接纳。
这样的精神气度,才有李白的狂傲不羁“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才有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才有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些大气凌然的绝句。
而宋朝“积贫积弱”,宋人普遍心理为“守旧、求静与懦弱”,他们少有唐人开拓性的思维观点,与唐人明显不同的地方在于,宋人较少关注外部世界,他们更加关注人的内心世界。
因此在宋人的词的创作方面会更加地婉约,有一种柔美的风味。
宋词比唐诗更有一种“女性化”的倾向。
1.2盛唐诗歌“风骨声律兼备”,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唐诗达到全盛的重要标志。
盛唐诗歌时期与“盛唐社会”时期并不完全相对应。
虽然盛唐诗歌也有描写盛唐社会的恢宏繁荣局面,但也有经历了安史之乱之后的抒发。
提到盛唐诗歌,就联想到“盛唐气象”一词,若以“盛唐气象”论诗,那么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诗歌的韵度风貌,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所共同体现的盛唐文化气度。
而不是单纯的以社会时期、诗歌内容等进行划分研读。
关于盛唐诗歌的特点,严羽曾在《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中提到:“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
可见,“雄壮”与“浑厚”,是盛唐诗歌的主要特征。
“宏大壮美”更多在诗人文豪李白中得到体现,而盛唐诗人的另一代表杜甫,更多的是“雄浑悲怆”。
正如大家所言,李白与杜甫风格迥异,其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他们的关注点并不同一,但他们与许多盛唐诗人一样,虽然诗中有悲,有愁,有愤懑,但他们并不消极。
唐诗宋词人文解读智慧树章节答案“唐诗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它们不仅仅是文字和韵律的结合,更是文化和传统的传承。
我们可以通过对唐诗宋词的文笔优美的解读,进一步认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思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唐诗宋词章节以及其文化和思想内涵的解读:1.《长恨歌》:“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这是一句表现受追求者得到心仪人物赏识的欣喜和心情的诗句。
其传达的智慧是“见人必喜,善人必荣”,也就是说,遇到优秀的人,我们应该感到高兴,学习他们优秀的品质和行为,从而得到启示。
2.《登高》:“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作者在异地他乡过节时感到无比孤独和思念,这句诗句表达了对天地万物的敬畏和思考,传达的智慧是“大地万物,皆可发现美好与智慧”,同时也反映了人在陌生环境里的无助和迷茫。
3.《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描绘的是在夜晚思念故乡,对月亮的隐喻及其美好情感的表达。
其传达的智慧是“内心的思考如同月光,有时会令人感到寂寞,也能给人以温馨”,同时也提示我们要珍惜现在,不要忘记家乡的情感。
4.《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这首诗借助草木的生命状况来反映人生的轮回和无常。
其传达的智慧是“阳光下的草原是一个展现生命脆弱与坚强的舞台”,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和生命,顺应生态环境、积极生活。
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首诗通过月亮的形象来反映人生无常、光阴易逝的道理。
其传达的智慧是“追寻一个虚幻的世界是枉然的”,寻找自我需要打破盲从、勇于探索和创新。
唐诗宋词作为经典文化的代表,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其进行深入解读,不仅可以理解其中的文化精髓和智慧,还能够映射出当下社会生活的多维面貌和价值取向。
我们应该积极推广和传承这些经典,为中华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B. 王安石C. 曾巩D. 白玉蟾正确答案:王安石22.【单选题】诗人会借哪类人物来表达自己实现自我价值,得到明君青睐的渴望?A. 历代帝王B. 名姬C. 历代的圣贤及英雄人物D. 历代的能工巧匠正确答案:历代的圣贤及英雄人物23.【单选题】历史上一些富有传奇性的帝王,促进中国统一、民族团结,结束分裂混乱的国家局面,促进经济文化发展社会繁荣方面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同时这些君主在性格、作为等方面,又有着无法忽略的重大缺陷,以下哪些诗歌的咏叹对象属于这一类型?A. 杜甫《行次昭陵》B. 章碣《焚书坑》C. 苏东坡《戏儿戏作》D. 周昙《隋门炀帝》正确答案:章碣《焚书坑》24.【单选题】昭君形象在诗人诗歌中呈现着很多种形象,传达着许多种诗人的观念,当被作为一种政治象征,传达政治理念时,表征的是一种怎样的观念?A. 南北地域之别B. 严华夷之辨C. 民族团结D. 借“宫怨”抒“士不遇”情怀正确答案:借“宫怨”抒“士不遇”情怀25.【单选题】以古都金陵为例,古人对于都城的怀念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涵是?A. 都城的空间指向性B. 金陵的代表性C. 都城的独特文化内涵D. 伤悼之情正确答案:伤悼之情26.【单选题】刘禹锡的《乌衣巷》中写道:“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它体现出作者对废墟的哪一类意识?A. 作家意识B. 政治意识C. 时间意识D. 自我意识正确答案:时间意识27.【单选题】宋代诗人曾巩在《明妃曲二首》中写道:“延寿尔能私好恶,令人不自保妍媸。
丹青有迹尚如此,何况无形论是非。
”其中作者借王昭君之人物表达了什么情感内涵?A. 批判嫉贤妒能,埋没人才的社会现象B. 针砭时弊,揭露官场腐败、钱能通神的黑暗社会C. 感慨人生的穷通变化D. 怀人伤己,同病相怜正确答案:批判嫉贤妒能,埋没人才的社会现象28.【单选题】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中“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一句,作者借西汉贤士贾谊以表达什么情感?A. 针砭时弊,讽刺时政B. 怀人伤己,同病相怜C. 仰慕先贤,励志报国D. 立志归隐,不问世事正确答案:怀人伤己,同病相怜29.【单选题】在唐代的咏史怀古诗中,武侯题材往往为诗人们所热衷,杜甫《咏怀古迹》诗中“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一句,作者借武侯(诸葛亮)表达出什么情感?A. 空前高涨的淑世情怀B. 对君臣关系的理想化体认C. 道德比权力更大的价值观D. 对自身怀才不遇的慨叹正确答案:空前高涨的淑世情怀。
第一章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1分)1、对“王杨卢骆”的排行深为不满的是谁?A.王勃B.杨炯C.卢照邻D.骆宾王2【单选题】(1分)2、“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的作者是谁?A.王勃B.杨炯C.卢照邻D.骆宾王第二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1分)1、王勃离别诗的常用主题是什么?A.以精神的一致克服离别的伤痛B.以心态的旷达超越离别的感伤C.以友朋的关怀弥合心灵的创伤D.以故乡的辽远追忆逝去的年华2【单选题】(1分)2、下面哪项不是《滕王阁序》的情感内核?A.人生苦短、盈虚有数的顿悟B.众人皆乐、我独悲苦的孤独C.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的感叹D.壮志已酬、志得意满的踌躇第三章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1分)1、“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作者是谁?A.张若虚B.刘希夷C.李峤D.贺知章2【单选题】(1分)2、下列作品没有“天问”意识的是哪篇?A.《春江花月夜》B.《把酒问月》C.《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D.《代悲白头翁》第四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1分)1、下列诗人不属于非正常死亡的是谁?A.刘希夷B.宋之问C.陈子昂D.王昌龄2【单选题】(1分)2、下列哪项不是陈子昂《感遇诗》的主要内容?A.咏史B.咏怀C.说理D.感事第五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1分)1、下列不属于玉真公主在玄宗朝备极荣幸的原因的是哪项?A.玉真公主为玄宗同母妹,兄妹情深B.玉真公主早岁即入道,与朝廷政权较远C.玄宗笃信道教,与玉真志趣相同D.玉真公主推荐著名文人,于朝廷有功2【单选题】(1分)2、下列与玉真公主有关联的诗人是哪位?A.王翰B.王维C.王湾D.王之涣第六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1分)1、李白在“安史之乱”期间的主要作为是哪项?A.“从璘”B.“陷贼”C.“救房”D.“达己”2【单选题】(1分)2、下列诗人在“安史之乱”期间写诗最少的是哪位?A.李白B.王维C.杜甫D.高适第七章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1分)1、下列对杜甫极尽道德人格推崇的是哪位?A.颜真卿B.范仲淹C.朱熹D.韩愈2【单选题】(1分)2、下列属于杜甫自称的是哪项?A.诗圣B.腐儒C.工部D.子美第八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1分)1、唐代文人入幕的高峰出现在哪个时期?A.肃宗至德宗年间B.太宗至高宗年间C.中宗至玄宗年间D.德宗至宪宗年间2【单选题】(1分)2、下列不属于唐代入幕文士心理特征的是哪项?A.求名躁进B.纵情娱乐C.逐利趋势D.隐退养性3【单选题】(1分)3、下列未在“旗亭画壁”典故中出现的诗人是哪位?A.王昌龄B.王之涣C.岑参D.高适4【单选题】(1分)4、“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原意指什么?A.冷于宦情B.戒于贪竞C.忙于奔波D.善于钻营5【单选题】(1分)5、下列不属于评论岑参边塞诗突出成就的是哪项?A.超越自我B.超越历史C.超越时代D.超越未来6【单选题】(1分)6、“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作者是谁?A.岑参B.高适C.李益D.李颀第九章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1分)1、“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作者是谁?A.李端B.卢纶C.钱起D.韩翃2【单选题】(1分)2、有“诗囚”之称的是哪位诗人?A.罗邺B.孟郊C.孟浩然D.姚合第十章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1分)1、白居易的粉丝是哪位?A.魏万B.李洞C.葛清D.张籍2【单选题】(1分)2、唐代诗人中最早有意识地评说“李杨故事”的是哪位?A.杜甫B.白居易C.顾况D.李益3【单选题】(1分)3、下列哪项不属于白居易自我分类的诗歌内容?A.讽喻B.闲适C.感伤D.欢愉4【单选题】(1分)4、《长恨歌》的情感主线是什么?A.重色B.重情C.重民D.重义第十一章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1分)1、下列不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之列的是哪位?A.柳宗元B.刘禹锡C.韩愈D.王叔文2【单选题】(1分)2、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没有写到的是哪项?A.政事B.友情C.文学D.恋情第十二章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1分)1、下列不属于唐代咏史怀古诗热点题材的哪项?A.桃花意象B.金陵情结C.武侯题材D.昭君文化2【单选题】(1分)2、“金陵情结”的核心是什么?A.欢愉之情B.惶恐之情C.伤悼之情D.落寞之情第十三章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1分)1、下列哪项属于李商隐就婚王氏的动机之一?A.情义殷渥B.贪图货财C.牛李党争D.迫于压力2【单选题】(1分)2、“巴山夜雨”意象出自下列哪首诗歌?A.《贾生》B.《锦瑟》C.《夜雨寄北》D.《瑶池》3【单选题】(1分)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作者是谁?A.李商隐B.杜牧C.罗隐D.聂夷中4【单选题】(1分)4、“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一联用了下列哪种艺术手法?A.比喻夸张B.推己及人C.借景抒情D.比兴寄托第十四章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1分)1、下列不属于悼亡诗词的是哪首?A.元稹《遣悲怀》B.杜甫《月夜》C.李商隐《房中曲》D.苏轼《江城子》2【单选题】(1分)2、下列不属于以女性为欲望对象的男性春梦的是哪项?A.《红楼梦》B.《神女赋》C.《牡丹亭》D.《高唐赋》第十五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1分)1、严蕊《卜算子》是写给下列哪位的?A.唐与正B.陈亮C.朱熹2【单选题】(1分)2、下列哪项是《小山词》的主要内容?A.恋情词B.哲理词C.咏物词D.怀古词3【单选题】(1分)3、下列哪位词人之词善于织梦?A.晏殊B.欧阳修C.张先D.晏几道4【单选题】(1分)4、被周济认为“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的词人是哪位?A.辛弃疾B.苏轼C.秦观D.周邦彦第十六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1分)1、姜夔所恋对象是哪里人?A.合肥B.南京C.杭州D.苏州2【单选题】(1分)2、唐婉的第二任丈夫是谁?A.陆游B.赵士程C.刘克庄D.范成大3【单选题】(1分)3、陆游《钗头凤》的寄情对象是哪位?A.唐婉B.陈妙常C.杨氏4【单选题】(1分)4、“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出自哪位词人?A.苏轼B.辛弃疾C.陆游D.张孝祥第十七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1分)1、“李益疾”是指哪一种品质?A.旷达B.恬淡C.猜忌D.忠贞2【单选题】(1分)2、“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绘的是哪个节日?A.元宵B.端午C.中秋D.重阳第十八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1分)1、“男子而作闺音”一语出自哪位文人之口?A.田同之B.徐喈凤C.朱彝尊D.陈维崧2【单选题】(1分)2、下列不属于“男子作闺音”诗歌类型的是哪项?A.“托”作B.“代”作C.“拟”作D.“仿”作3【单选题】(1分)3、“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叙写的对象是谁?A.民间女子B.青楼女子C.宫廷嫔妃D.豪门妻妾4【单选题】(1分)4、“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的作者是谁?A.李白B.杜甫C.苏轼D.辛弃疾第十九章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1分)1、“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是苏轼写给谁的?A.苏洵B.苏辙C.苏迈D.苏过2【单选题】(1分)2、最早谓苏轼“词皆讪怼”的是谁?A.沈括B.舒亶C.李定D.王珪第二十章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1分)1、宋代词人“以诗为词”的是哪位?A.柳永B.张先C.苏轼D.辛弃疾2【单选题】(1分)2、“也无风雨也无晴”出自苏轼哪首词?A.《水调歌头》B.《临江仙》C.《浣溪沙》D.《定风波》第二十一章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1分)1、下列不属于“恢复情结”情感基调的是哪项?A.隐逸B.丧乱C.救国D.感怀2【单选题】(1分)2、下列未见有强烈恢复情结的文人是哪位?A.陆游B.姜夔C.辛弃疾D.岳飞第二十二章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1分)1、下列不属于竹子意象的文化功能的是哪项?A.君子之象B.名士之风C.谄媚之态D.禅宗之心2【单选题】(1分)2、最早把“秋千”与女性情思联系在一起的诗人是哪位?A.韩偓B.李商隐C.秦观D.王建第二十三章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1分)1、“沧浪亭”之名为何人所取?A.苏轼B.苏辙C.苏舜钦D.苏洵2【单选题】(1分)2、下列不属于“空间诗学”范畴的是哪项?A.自然地理B.人文地理C.政治地理D.心灵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