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十章 三羧酸循环
- 格式:ppt
- 大小:2.27 MB
- 文档页数:50
大学生物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浙江大学第一章测试1.生命的基本特征包括()。
参考答案:生长和发育;细胞结构;进化和适应;遗传和变异;自我调控;新陈代谢2.西湖中的所有草鱼称为一个()参考答案:种群3.三域学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包括()三大类群。
参考答案:细菌;古菌;真核生物4.一个生态系统的基本角色包括()参考答案: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5.病毒是不具有细胞结构的非独立生命体。
()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只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参考答案:错2.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生长是由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周期性进行分裂活动引起的。
()参考答案:对3.一般来讲,在植物生活史中,配子体是单倍体,孢子体是二倍体。
()参考答案:对4.植物系统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包括分类、系统发育重建和演化的过程和机制。
()参考答案:对5.裸子植物在受精过程中产生了花粉管,适应陆地生活,所以裸子植物的精子都没有鞭毛。
()参考答案:错6.假果是()参考答案:由子房和其他部分共同发育而来7.植物细胞同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特征是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壁的功能是()参考答案:维持形状;运输的功能;保护作用;分泌的功能第三章测试1.软骨囊是软骨的一部分。
( )参考答案:基质2.如果一种动物的肠壁上具有中胚层组织,那么这种动物的体腔类型一定不属于。
()参考答案:假体腔3.涡虫等扁形动物的消化道类型为。
()参考答案:不完全的消化管4.软体动物是一种具有和贝壳的动物。
()参考答案:外套膜5.仅具有一枚颈椎的动物类群是。
()参考答案:两栖纲第四章测试1.Hfr菌株与F-菌株相接合后,发生基因重组的频率要比单纯用F+与F-接合后的频率高出数百倍,这是因为在Hfr菌株细胞中,其F质粒()。
参考答案:已整合在核染色体组特定位点上2.真菌通常是指()。
参考答案:霉菌、酵母菌和蕈子3.不能在基本培养基(minimum medium,MM)上正常生长繁殖的变异类型为()。
真题回顾【2002 - 22 生物化学A 型题】在三羧酸循环中,经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的高能化合物是A. ATPB. GTPC. UTPD. CTPE. TTP题目解析在糖的无氧酵解和三羧酸循环中一共有三个底物水平磷酸化: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3-磷酸甘油酸+ 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丙酮酸+ ATP;琥珀酰辅酶A + GDP →琥珀酸+ GTP。
故该题正确选项为B。
考点讲解【2015 年西综大纲,生物化学,(二)物质代及其调节,2. 糖的有氧氧化(三羧酸循环)的过程、意义及调节】一、三羧酸循环的过程1. 在柠檬酸合酶的催化下乙酰辅酶A + 草酰乙酸缩合→柠檬酸。
2. 柠檬酸→顺乌头酸→异柠檬酸。
3. 在异柠檬酸脱氢酶的作用下异柠檬酸氧化脱羧→α-酮戊二酸。
4. 在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的作用下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琥珀酰辅酶A。
5. 琥珀酰辅酶A 合成酶催化下琥珀酰辅酶A 经底物水平磷酸化→琥珀酸。
6. 琥珀酸脱氢酶作用下琥珀酸→延胡索酸。
7. 延胡索酸酶作用下延胡索酸→苹果酸。
8. 苹果酸脱氢酶作用下苹果酸→草酰乙酸。
二、总结1. 反应5 为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GTP。
2. 每个循环消耗一分子乙酰辅酶A。
3. 反应3、4 两次脱羧,体CO2 的主要来源。
4. 反应1、3、4 中三个关键酶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
5. 反应3、4、8 脱氢由NAD+ 接受,反应6 脱氢由FAD 接受,共4 次脱氢。
6. 反应于线粒体进行,乙酰辅酶A 起始产生10 ATP,丙酮酸起始产生12.5 ATP,葡萄糖起始产生30 / 32 ATP。
7. 三大营养物资的代通路,糖、脂肪、蛋白质联系的枢纽。
8. 反应1、3、4 为不可逆反应,其他为可逆反应。
三、三羧酸循环的意义1. 三羧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物资的最终代通路(1)糖、脂肪、氨基酸生物氧化后都会生成乙酰辅酶A,然后,其进入三羧酸循环进行降解。
1、氨基酸:就是含有一个碱性氨基与一个酸性羧基的有机化合物,氨基一般连在α-碳上2、等电点:使氨基酸分子处于兼性离子状态,即分子的所带静电荷为零,在电场中不发生迁移的pH值。
等电聚胶电泳(IFE):利用一种特殊的缓冲液(两性电解质)在聚丙烯酰氨凝胶制造一个pH梯度,电泳时,每种蛋白质迁移到它的等电点(pI)处,即梯度足的某一pH时,就不再带有净的正或负电荷了3、肽键: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个的氨基的氨基缩合,除去一分子水形成的酰氨键。
肽:两个或两个以上氨基通过肽键共价连接形成的聚合物4、构形:有机分子中各个原子特有的固定的空间排列。
这种排列不经过共价键的断裂与重新形成就是不会改变的。
构形的改变往往使分子的光学活性发生变化。
5、构象:指一个分子中,不改变共价键结构,仅单键周围的原子放置所产生的空间排布。
一种构象改变为另一种构象时,不要求共价键的断裂与重新形成。
构象改变不会改变分子的光学活性6、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以及二硫键的位置。
7、酶:就是生物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催化剂。
8、全酶:具有催化活性的酶,包括所有必需的亚基,辅基与其它辅助因子。
同工酶:具有不同分子形式但却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这种酶就称为同工酶。
限速酶:整条代谢通路中催化反应速度最慢的酶,它不但可影响整条代谢途径的总速度,还可以改变代谢方向9、结构域:在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内的独立折叠单元。
10、蛋白质变性:生物大分子的天然构象遭到破坏导致其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
蛋白质在受到光照,热,有机溶济以及一些变性济的作用时,次级键受到破坏,导致天然构象的破坏,使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丧失。
11、蛋白质的沉淀作用:在外界因素影响下,蛋白质分子失去水化膜或被中与其所带电荷,导致溶解度降低从而使蛋白质变得不稳定而沉淀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沉淀作用12、复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变性的生物大分子恢复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构象的现象13、别构效应:又称为变构效应,就是寡聚蛋白与配基结合改变蛋白质的构象,导致蛋白质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14、活化能:将1mol反应底物中所有分子由其常态转化为过度态所需要的能量15、核酸的变性、复性:当呈双螺旋结构的DNA 溶液缓慢加热时,其中的氢键便断开,双链DNA 便脱解为单链,这叫做核酸的“溶解”或变性。
11 脂代谢11脂代谢生物化学-第10单元脂代谢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酮体:在肝脏中由乙酰辅酶a制备的燃料分子(β-羟基丁酸、乙酰乙酸、丙酮)。
在饥饿期间酮体就是包含脑在内的许多非政府的燃料,酮体过多将引致中毒。
2、脂肪动员:指脂肪组织中的脂肪被一系列脂肪酶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并释放入血液中供其他组织利用的过程。
3、酰基载体蛋白(acp):通过硫酯键融合脂肪酸制备的中间代谢物的蛋白质(原核生物)或蛋白质结构域(真核生物)。
4、β-氧化: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是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在α碳原子和β碳原子之间断裂,β碳原子氧化成羧基,生成含2个碳原子的乙酰辅酶a和比原来少2个碳原子的脂肪酸。
5、肉碱穿行系统:脂酰辅酶a通过构成脂酰肉毒碱从细胞质中转至线粒体的一个穿行循环途径。
二、填空题1、在线粒体外膜脂辅酶a合成酶催化下,游离脂肪酸与(atp-mg2+)和coa-sh反应,生成脂肪酸的活化形式(脂酰coa),再经线粒体内膜肉毒碱-脂酰转移酶系统进人线粒体基质。
2、一个碳原子数为n偶数的脂肪酸在β-水解中需经(0.5n-1)次β-水解循环,分解成(0.5n)个乙酰辅酶a。
3、脂肪酸从头合成的c2供体是(乙酰辅酶a),活化的c2供体是(丙二酸单酰辅酶a)。
4、乙酰辅酶a羧化酶就是脂肪酸从头合成的速度限制酶,该酶以(生物素)辅以基为,消耗atp,催化剂乙酰辅酶a与(hco3-)分解成丙二酸单酰辅酶a。
5、肪酸从头合成中,缩合、两次还原和脱水反应时酰基都连接在(acp)上,它有一个与(辅酶a)一样的4'-磷酸泛酰巯基乙胺长臂。
6、脂肪酸制备酶复合物通常只制备(软脂酸),动物中脂肪酸碳链延长由(线粒体)或内质网酶系统催化剂。
生物化学-第10单元7、真核细胞中,不饱和脂肪酸都就是通过(水解过氧化氢)途径制备的;许多细菌的单烯脂肪酸则就是经由(厌氧)途径制备的。
8、甘油三酯是由(3-磷酸甘油)和(脂酰辅酶a)在磷酸甘油转酰酶的作用下先形成磷脂酸。
三羧酸循环记忆口诀精编版
⋯⋯⋯⋯⋯⋯⋯⋯⋯⋯⋯⋯⋯⋯⋯⋯⋯⋯⋯⋯⋯⋯⋯最新料介绍⋯⋯⋯⋯⋯⋯⋯⋯⋯⋯⋯⋯⋯⋯⋯⋯⋯⋯⋯
以前有一个柠檬( 1)去海边,她碰到了一只乌贼( 2),柠檬与乌贼一见倾心,于是柠檬追随乌贼住在了海里,变异成了异柠檬(3)。
光阴飞逝,异柠檬逐
渐褪去青涩(异柠檬酸脱氢酶),有一天,在一丛水草之间,她发现了隐
居在此中的一颗琥珀( 4),她们发现相互居然这样相似!于是她们在两棵梧桐
树( 5)下郑重地结拜成了姐妹,此后大家就叫柠檬“琥珀腐妹”( 7)(可见柠
檬是个腐女喔喔)。
以后大家以为此名过长,于是乎她有有了第二个名字——
“酸琥珀”( 8)。
柠檬有一个堂弟住在盐湖城(9),名叫苹果( 10)。
一年夏季柠檬去看
她的堂弟,半途不幸遭受车祸身亡(为了使故事显得有深度,我编成了惨剧)。
人们追查这个传奇柠檬的出身,发现她是草酰乙酸( 11)和乙酸腐妹 A( 11)的女儿,她的外公叫丙酮酸,外婆叫腐妹 A(一家子都是腐女 orz )。
其实,在柠檬去看苹果的时候,苹果其实不在家,他正巧去看望柠檬的老爸——草酰乙酸了
(11)。
1点位:柠檬酸
2点位:顺乌头酸
3点位:异柠檬酸
4点位:草酰琥珀酸
5点位:α - 酮戊二酸
7 点位:琥珀酰辅酶 A
8点位:琥珀酸
9点位:延胡索酸
10点位:苹果酸
11点位:草酰乙酸 +乙酸丙
酮酸 +辅酶 A→乙酰辅酶 A
1
1 / 1。
临床八年制生物化学教案三羧酸循环教学要求:1.掌握三羧酸循环的概念、特点及其生理意义。
2.熟悉三羧酸循环的反应过程极其关键酶。
3.熟悉三羧酸循环的调节。
1.三羧酸循环的过程及其生理意义课时安排:总学时 3.0第一节三羧酸循环的概念及其发展史0.5第二节三羧酸循环的反应过程及其调控 2.0第三节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2.0重点:三羧酸循环的过程及其生理意义难点:三羧酸循环的过程及其关键酶教学内容:一、三羧酸循环的概念及其发展史1.三羧酸循环是以形成柠檬酸为起始物的循环反应体系。
2.Hans Krebs创立了“TCA循环”学说。
二、三羧酸循环的反应过程及其调控1.TCA循环有八步反应组成2.一次TCA循环生成2分子CO23.TCA循环的中间产物本身并无量的变化4.TCA循环受底物、产物和关键酶活性调节5.TCA循环的多种酶以复合体形式存在于线粒体三、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1.TCA循环是一条“两用代谢途径”2.TCA循环在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中具有重要生理意义中、英文专业词汇:citrate acid 柠檬酸citrate acid cycle 柠檬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三羧酸循环acetyl-CoA 乙酰CoAoxaloacetate 草酰乙酸citrate synthase 柠檬酸合酶isocitrate 异柠檬酸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异柠檬酸脱氢酶α-ketoglutatrate α-酮戊二酸succinyl CoA 琥珀酰CoAα-ketoglutatr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 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succinyl CoA synthetase 琥珀酰CoA合成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 琥珀酸脱氢酶fumarate hydratase 延胡索酸酶malate dehydrogense 苹果酸脱氢酶amphibolic pathway 两用代谢途径思考题:1.试小结三羧酸循环的主要过程及关键酶。
第10章糖代谢答案第⼗章糖代谢(编辑习题时删去答案即可)⼀、名词解释1.乳酸发酵:葡萄糖在⽆氧条件下形成乳酸的过程。
2.糖异⽣作⽤:⾮糖物质(如⽢油、丙酮酸等)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
3.糖尿:⼈类和其他动物在糖代谢反常情况下,尿中有显著的葡萄糖或其它糖类出现的现象。
⼆、填空题1. EMP途径中的第⼀个需要ATP参与的反应是__⼰糖激酶催化的,第⼀个产⽣ATP的反应是_⽢油醛-3-磷酸激酶__催化的。
2.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在⽆氧条件下净产⽣__2___个ATP,⽽有氧条件下净产⽣___8___个ATP,丙酮酸再彻底氧化成CO2和H2O,⼜可净产⽣___30___个ATP(NADH产⽣的ATP按整数计算)。
3.丙⼆酸是琥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剂。
4.丙酮酸脱氢酶所催化的丙酮酸氧化脱羧是葡萄糖代谢中第⼀个产⽣__CO2__的反应。
5.TCA循环的第⼀个产物是__柠檬酸______,是由___柠檬酸合酶___催化产⽣的。
6.TCA循环中有两次脱羧反应,分别是由__异柠檬酸脱氢酶____和__α-酮戊⼆酸脱氢酶复合物__催化的。
7.戊糖磷酸途径是__葡萄糖____氧化的另⼀条主要途径,⼴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物体内,在细胞的__细胞质___内进⾏。
8.通过戊糖磷酸途径可以产⽣_NADPH___和___核糖5-磷酸____等重要化合物。
9.糖酵途径中的三个调节酶是⼰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丙酮酸激酶。
10.丙酮酸脱氢酶系包括3种酶和6种辅助因⼦。
3种酶是丙酮酸脱氢酶、⼆氢硫⾟酸转⼄酰基酶、⼆氢硫⾟酸脱氢酶。
6种辅助因⼦分别是TPP、硫⾟酸、 NAD、FAD、 CoA 、Mg2+。
11.合成糖原的前体分⼦是尿苷⼆磷酸葡萄糖(UDPG),糖原分解的产物是D-葡萄糖和磷酸。
12.⼄醛酸循环中不同于TCA循环的两个关键酶是__异柠檬酸裂解酶__和_苹果酸合成酶__。
13.经长期进化后,⾼等真核细胞的⽣物化学反应被精确地局限在细胞的特定部位,戊糖磷酸途径在细胞的细胞溶胶部位进⾏,糖酵解过程在细胞的细胞溶胶部位进⾏,TCA循环在细胞的线粒体内部位进⾏,氧化磷酸化在细胞的线粒体内膜上部位进⾏。
简述糖的有氧氧化及三羧酸循环的过程和生理意义
过程:
糖的有氧氧化是在充足氧气的存在下,糖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糖酵解途径:在细胞质中,葡萄糖首先被转化为2分子丙酮酸。
2.乙酰辅酶A的生成: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催化
下,经过氧化和脱羧作用,转化为乙酰CoA。
3.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在这一循环中,
它与草酰乙酸结合生成柠檬酸,随后经过一系列的脱氢和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最终生成2分子CO₂,并重新生成草酰乙酸。
生理意义:
1.能量供应:糖的有氧氧化是机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为细胞的各种生理
活动提供所需的ATP。
2.物质合成:有氧氧化过程中的许多中间代谢产物是体内合成其他生物分子
的重要原料,如氨基酸、脂肪酸和核苷酸等。
3.代谢联系:糖的有氧氧化与糖的其他代谢途径(如糖原合成、糖异生)以
及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都有密切的联系,它们共同维持着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柠檬酸循环的名词解释介绍柠檬酸循环(Krebs cycle),也称为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或卡尔文循环(Calvin cycle),是生物体内进行细胞呼吸的关键代谢途径之一。
它在有氧条件下通过氧化葡萄糖产生能量,并生成二氧化碳、水和能量富集的还原辅酶。
循环过程柠檬酸循环是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涉及多个底物和酶的参与。
以下是柠檬酸循环的主要步骤:1.乳酸脱氢酶反应–乳酸通过乳酸脱氢酶转化为丙酮酸,同时产生NADH。
2.丙酮酸变羧化反应–丙酮酸通过丙酮酸脱羧酶的作用,变羧化为柠檬酸,并释放出二氧化碳。
3.柠檬酸异构反应–柠檬酸经过柠檬酸异构酶的作用,转化为异柠檬酸。
4.异柠檬酸变羧化反应–异柠檬酸通过异柠檬酸脱羧酶的作用,变羧化为α-酮戊二酸,并释放出二氧化碳。
5.α-酮戊二酸脱氢反应–α-酮戊二酸通过α-酮戊二酸脱氢酶的作用,产生NADH和脱羧产物。
6.脱羧产物再生–脱羧产物在多次反应中生成辅酶A,再经过复杂的反应路径得到柠檬酸。
7.总反应方程式–以上反应综合在一起,得到柠檬酸循环的总反应方程式:乳酸 + NAD+ + CoA-SH + ADP + Pi → Acetyl-CoA + NADH + H+ + ATP +H2O + CO2。
循环中的产物柠檬酸循环在每一次循环过程中产生以下重要的产物:1.ATP:通过底物级磷酸化反应(substrate-level phosphorylation),柠檬酸循环每循环一次可以产生1个ATP。
2.NADH和FADH2:在柠檬酸循环中,通过NAD+和FAD接受氢原子的转移,产生NADH和FADH2,这些将在后续的细胞呼吸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3.CO2:柠檬酸循环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是细胞释放掉的废物,它将在呼吸过程中通过肺部排出体外。
循环调控柠檬酸循环的调控对于维持正常的细胞呼吸过程至关重要。
以下是柠檬酸循环的调控机制:1.NADH和ATP浓度:高浓度的NADH和ATP会抑制柠檬酸循环的进行,这是因为细胞内能源和氧气供应充足,不需要继续产生更多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