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病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

神经病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

神经病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
神经病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

08临床II(1)班

神经病学习题集

人卫版

08临床II(1)班2011/11/19

神经病学学习指导和习题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第三章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第四章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第五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

第六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第七章头痛

第八章脑血管疾病

第九章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第十一章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第十二章运动障碍性疾病

第十三章癫痫

第十四章脊髓疾病

第十五章周围神经疾病

第十七章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除哪项外都是神经病学的目标

A.发展神经科学

B.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水平

C.及时对疾病进行合理的诊断

D.尽可能地对症恰当治疗

E.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2.神经病学的特性不包括

A.疾病的复杂性

B.症状的特异性

C.诊断的依赖性

D.疾病的严重性

E.疾病的难治性

3.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过程不应包括

A.详细询问病史

B.仔细的体格检查

C.相关的辅助检查

D.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

E.试验治疗

4.医学生在神经病学的实践中应做到以下几点,但除外

A.重点掌握病史采集、神经系统检查和神经科基本操作

B.熟悉定位和定性诊断

C.了解辅助检查的方法和意义

D.重点掌握常见疾病的诊治要点,掌握危重病的抢救

E.掌握神经遗传病

5.医学生的学习方法,应除外

A.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手段

B.结合神经系统主要解剖生理和病理

C.以研读参考书为突破口

D.联系症状学和临床实际

E.采取综合分析和整体观点,逐步提高临床技能

二、简答题

1.什么是神经病学?

2.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的关系如何?

3.神经病学的目标是什么?

4.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过程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一、选择题

1. D

2. B .3 E .4 E 5. C

二、简答题

1.神经病学是一门临床二级学科,也是神经科学中的一门临床分支,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肌肉疾病的症状、发病机制、病因和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科。

2.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是两门不同的学科。神经系统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运动、感觉和反射障碍;精神疾病则主要是由于大脑高级功能紊乱导致的情感、意志、行为和认知等精神活动障碍。二者又有密切联系,神经系统疾病如病变累及大脑常有精神症状。

3.神经病学的总体目标:发展神经科学,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及时对疾病进行合理的诊断,同时尽可能针对病因恰当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4.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过程的三个阶段:①通过病史和体格检查获取详尽的临床资料;②初步确定病变的部位即定位诊断;③综合疾病的起病形式、演变过程以及个人史、家族史等临床资料,做出初步的临床诊断,并选择辅助检查进一步证实。

第二章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一、选择题

【A1型题】

1.大脑皮质运动区病变的瘫痪多表现为

A.单瘫或不均等偏瘫

B.完全性均等性偏瘫

C.交叉性瘫

D.四肢瘫

E.截瘫

2.双侧旁中央小叶及其附近中央前后回受损引起

A.下肢感觉障碍

B.下肢瘫痪

C.面舌及上肢感觉障碍

D.面舌及上肢瘫痪

E.痉挛性截瘫,复合性感觉障碍及尿便障碍

3.右利手患者,能理解他人讲话内容,但不能表达自己的意图,病变在

A.左侧额上回后部

B.左侧额中回后部

C.左侧额下回后部D左侧角回E.左侧顶上小叶

4.易出现“三偏”综合征的病损部位在

A.脊髓

B.脑干

C.小脑

D.丘脑

E.内囊

5.脑桥病变的最具特征性临床表现是

A.受损范围广泛

B.常有剧烈面痛

C.瞳孔常散大

D.上下肢瘫痪在面瘫的对侧.

E.多有昏迷或抽搐

6.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皮质下,中枢是

A.上丘脑

B.延髓

C.下丘脑

D.丘脑

E.底丘脑

7.脑干病损时瘫痪的特点是

A.完全性均等性偏瘫

B.单瘫

C.截瘫

D.交叉性瘫痪

E.伴明显肌肉萎缩·

8. Weber syndrome的病损部位是

A.中央前回

B.皮质脊髓束

C.脑桥

D.延髓

E.中脑

9. Millard-Gubler syndrome的表现不包括

A.病灶侧眼球不能外展

B.病灶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C.对侧舌下神经瘫痪

D.对侧中枢性偏瘫

E.眼球侧视运动障碍.

10.交叉性感觉障碍的病变水平位于

A.中脑上丘

B.中脑下丘

C.脑桥

D.延髓

E.颈髓

11.病变对侧偏身深浅感觉障碍,伴自发性疼痛或不自主运动,其病变部位在

A.顶叶感觉皮质

B.内囊或基底节区

C.丘脑

D.中脑

E.脑桥

12.内囊受损的感觉障碍特点是

A.对侧单肢感觉减退或缺失

B.对侧偏身感觉减退或缺失

C.对侧偏身感觉减退伴有自发性疼痛

D.对侧偏身感觉减退或缺失伴感觉过度

E.交叉性感觉减退或缺失

13.某患者双上坡痛温觉障碍,触觉和深感觉正常,病损部位在

A.双侧C5-T8后根

B.右侧C5-T8前根

C.双侧臂丛

D. C5-T2脊髓前连合

E.双侧颈膨大后索

14.脊髓颈膨大横贯性损害引起

A.四肢中枢性瘫痪

B.双上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C.截瘫

D.单瘫

E.偏瘫

15.胸髓横贯性损害引起

A.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B.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C.一侧下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D.四肢瘫

E.偏瘫

16.脊髓前角细胞病损的瘫痪特点是

A.单瘫

B.节段型分布的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伴感觉障碍

C.节段型分布的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不伴感觉障碍

D.四肢远端肌肉瘫痪

E.截瘫

17.骶髓病变时,通常不应出现的情况是

A.尿便障碍

B.肛门反射消失

C.马鞍形感觉障碍

D.病理征阴性

E.下肢严重瘫痪

18.脊髓休克现象发生时,下列哪项不应出现

A.截瘫

B.损伤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

C.尿便障碍

D.腿反射亢进

E.病理征阴性

19.哪项可能不是脊髓病变引起的瘫痪

A.四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B.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C双上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D.一侧上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E.一侧上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20.眼动脉交叉瘫或Horne交叉瘫的受累血管常见于

A.大脑中动脉

B.颈内动脉

C.大脑前动脉

D.基底动脉

E.大脑后动脉

21.一侧瞳孔直接光反射消失,对侧间接光反射消失,病变位于

A.同侧视神经

B.对侧视神经

C.同侧动眼神经

D.对侧动眼神经

E.视交叉

22.一侧瞳孔散大,直接及间接反射均消失,病变在

A.对侧视神经

B.同侧视神经

C.对侧动眼神经

D.同侧动眼神经

E.同侧视神经及动眼神经

23.右侧直接角膜反射存在,间接反射消失,病变在

A.右侧三叉神经

B.左侧三叉神经

C.右侧动眼神经

D.左侧动眼神经

E.左面神经

24.一侧三叉神经脊束核的病损表现为

A.同侧面部痛温、触觉均障碍

B.同侧面部呈洋葱皮样分布的分离性痛温觉障碍

C.同侧面部呈洋葱皮样分布的痛温觉及触觉障碍

D.对侧面部呈洋葱皮样分布的痛温觉及触觉障碍

E.咀嚼无力,下颌反射消失,张口时下颌向同侧偏斜

25.右侧额纹消失,右侧眼睑不能闭合,右侧鼻唇沟变浅,露齿时口角偏向左侧,称作

A.右侧中枢性面瘫

B.左侧中枢性面瘫

C.右侧周围性面瘫

D.左侧周围性面瘫

E.双侧周围性面瘫

26.右侧周围性面瘫,双眼不能向右侧凝视,左侧偏瘫伴Babinski征阳性,病变在

A.左侧内囊

B.右侧内囊

C.左侧脑桥

D.右侧脑桥

E.左侧大脑半球

27.伸舌偏右,右侧舌肌萎缩伴肌束颤动,左侧中枢性偏瘫,病变位于

A.右侧延髓

B.左侧延髓

C.双侧延髓

D.右侧中脑

E.右侧脑桥

28.双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存在,右眼外展受限,病变部位在

A.右动眼神经

B.右滑车神经

C.右视神经

D.右展神经

E.右三叉神经眼支

29.左眼裂小,左瞳孔较右侧小,对光反射灵敏,左眼球内陷,面部泌汗功能正常,其病征为

A. Horner综合征

B.动眼神经不全麻痹

C. Bell征

D.面神经麻痹E重症肌无力

30.右口角周围痛觉减退,病损部位在

A.三叉神经运动核

B.三叉神经感觉主核

C.三叉神经中脑核

D.三叉神经脊核上部

E.三叉神经脊核下部

31.双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存在,左眼向下向外运动受限,病损部位在

A.左动眼神经

B.左滑车神经

C.左三叉神经眼支

D.左展神经

E.左视神经

32.左眼上睑下垂,左瞳散大,光反射消失;眼球向内、向上运动不能,向下运动受限,病损部位在

A.左动眼神经

B.左滑车神经

C.左三叉神经眼支

D.左展神经

E.左视神经

33.饮水呛咳,声音嘶哑,右软腭抬举无力,咽反射消失,病损部位在

A.左侧皮质脑干束

B.右侧皮质脑干束

C.双侧皮质脑干束

D.右舌下神经

E.右舌咽迷走神经·

34.出现双眼左侧视野同向偏盲,且偏盲侧瞳孔直接对光反射消失,其病损部位在

A.左侧视束

B.右侧视束

C.视交叉

D.左侧视辐射

E.右枕叶

35.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包括面神经核与面神经)表现不同的关键是

A.有无肢体瘫痪

B.有无伸舌偏斜

C.有无病理反射

D.有无皱额闭眼障碍

E.有无提唇,鼓腮,吹气障碍

36.左侧鼻唇沟浅,两侧额纹对称,眼睑闭合有力,伸舌左偏无肌萎缩,左上、下肢中枢性瘫痪,左侧偏身感觉障碍,左侧同向偏盲。病变部位是

A.右枕叶皮质

B.左侧内囊

C.右侧内囊

D.左侧脑桥

E.右侧脑桥

37.下列哪项不符合延髓麻痹的诊断

A.真性延髓麻痹主要指舌咽、迷走神经麻痹

B.假性延髓麻痹为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所致

C.真性及假性延髓麻痹均出现饮水反呛、吞咽困难及构音障碍

D.假性延髓麻痹时咽反射消失

E.真性延髓麻痹时可有舌肌瘫痪、舌肌萎缩和肌束颤动

38. Horner综合征由下列哪种病因引起

A.眼交感神经麻痹

B.眼交感神经兴奋

C.眼副交感神经麻痹

D.眼副交感神经兴奋

E.动眼神经麻痹

39. Horner综合征表现不正确的是

A.瞳孔缩小

B.眼睑膜充血及面部无汗

C.眼裂狭小

D.眼球内陷

E.瞳孔对光反应消失

40.舌咽迷走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吞咽困难,饮水呛咳B.说话声音带鼻音C.患侧软腭活动受限D.患侧咽反射消失E.舌前2/3味觉消失.

41.急性四肢瘫的常见疾病下列哪种不常见

A.脊髓灰质炎

B.脊髓血管病

C.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D.急性脊髓炎

E.周期性麻痹

42.关于感觉系统的解剖生理,下面哪一项不正确

A.各种一般感觉均有其末梢特有的感觉器

B.一般感觉的传导径路均由三个向心的感觉神经元连接组成

C.每一脊神经后根纤维支配一定的皮肤区域

D.每一周围神经含有一个节段的脊神经纤维

E.脊髓丘脑束的外侧部传导来自腰骶段的感觉

43.无眩晕、无听力障碍和肌力完好的患者,出现右上肢指鼻试验不正确和轮替动作差、右下肢跟膝胫试验差。病变部位在

A.小脑蚓部

B.右侧小脑半球

C.左侧小脑半球

D.左侧脑桥前庭神经核

E.右侧脑桥前庭神经核

44. Chaddock征阳性提示

A.皮质脑干束损害

B.脊髓丘脑束损害

C.锥体束损害

D.薄束损害

E.楔束损害

45.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的特点是

A.痉挛性瘫痪

B.肌张力增高

C.病理反射(+)

D.弛缓性瘫痪

E.腱反射亢进

46.锥体系统病损最确切的体征是

A.显著的肌萎缩

B.肌束震颤

C.肌张力增高

D.肌张力减低

E. Babinski征(+)

47.锥体束损害的反射改变是

A.深浅反射均亢进

B.深浅反射均减弱或消失

C.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或消失

D.深反射亢进,浅反射正常

E.深反射减弱或消失,浅反射正常

48.鉴别中枢性与周围性瘫痪最有意义的体征是

A.瘫痪程度分级及范围大小

B.有无肌肉萎缩

C.肌张力增高或减低

D.腿反射亢进或消失

E.有无病理反射

49.锥体系统是指

A.上运动神经元

B.下运动神经元

C.小脑皮质细胞

D.脊髓前角细胞

E.上、下运动神经元

50.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肌张力改变的特点通常是

A.上肢屈肌张力高,下肢伸肌张力高

B.上肢伸肌张力高;下肢屈肌张力高

C.上下肢均为屈肌张力高

D.上下肢均为伸肌张力高

E.上下肢屈伸肌张力均高

51. Babinski征阳性的典型表现为

A.拇趾背屈,其他各趾向外呈扇形展开

B.踇趾坏屈,其他各趾向外呈扇形展开

C.仅踇趾背屈

D.五趾均背屈

E.五趾均跖屈

52.下列哪项为锥体束损害的体征

A. Kernig征

B. Lasegue征

C. Romberg征

D. Brudzinski征

E. Babinski征

53.肌束震颤损害部位在

A.上运动神经元

B.下运动神经元

C.神经肌肉接头

D.肌肉

E.锥体外系统

54.下列哪项不是下运动神经元

A.脊髓前角细胞

B.前根

C.神经丛

D.周围神经系统

E.皮质脑干束

55.运动系统不包括

A.下运动神经元

B.丘脑

C.上运动神经元

D.锥体外系统

E.小脑系统

56.脊髓病所致音叉振动觉及位置觉缺失的病变部位在

A.前庭脊髓束.

B.红核脊髓束

C.脊髓小脑束

D.脊髓丘脑束

E.薄束与楔束

57.一侧节段性分离感觉障碍即痛温觉障碍而触觉及深感觉保留,病变部位在

A.同侧脊神经节

B.同侧脊髓后根

C.同侧脊髓后角

D.同侧脊髓丘脑束

E.对侧脊髓丘脑束

58.肱二头肌反射中枢在

A. C3-C4

B. C4-C5

C. C5-C6

D. C7-C8

E. C8-T1

59.膝腱反射中枢在

A. T12-L2

B. L1-L3

C. L2-L4

D. L3-L5

E. L5-S2

60.下列对感觉障碍判断哪项不正确

A.周围神经末梢性损害可出现四肢远端对称性手套、袜套型深浅感觉障碍

B.脊髓半侧损害可出现病变平面以下的同侧深感觉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

C.延髓外侧病损可出现同侧面部及对侧躯体的变叉性感觉障碍

D.丘脑病损可引起同侧偏身感觉减退或缺失,深感觉障碍重于浅感觉

E.皮质性感觉障碍主要表现为实体觉,两点辨别觉等复合感觉障碍

61.下列哪项不符合对感觉障碍的判断

A.感觉径路刺激性病变可引起疼痛,感觉过敏和感觉异常

B.感觉径路的破坏性病变可引起减退或感觉消失

C.过度刺激性病变可引起感觉过度,表现有潜伏期及后作用

D.牵涉性疼痛系指内脏病变时出现相应皮肤节段区疼痛及感觉过敏

E.放射性疼痛系指疼痛可扩散到受累的感觉神经的支配区

62.用针划过患者足部外跺处,出现踇趾背屈,此反射为

A. Babinski征

B. Oppenheim征

C. Gordon征

D. Chaddock征

E. Schaeffer征

【A2型题】

1.男患,45岁,因视物不清前来就诊。查体神清,右侧眼底视乳头水肿,左侧眼底视神经萎缩,首先考虑以下哪一种病变

A.多发性硬化

B.垂体瘤

C.额叶底部肿瘤

D.结核性脑膜炎

E.脑萎缩

2.女患,60岁,走路时双脚有踩棉花感,Romberg征(+),双下肢音叉振动觉缺失,病变为

A.小脑

B.脊髓后索

C.脊髓侧索

D.脊髓后角

E.大脑额叶

3.男患,32岁,双下肢无力3个月,查体双上肢正常,双下肢肌力3级,肌张力高,膝腿反射亢进,病理反射(十),其病变部位可能是

A.胸髓

B.腰膨大

C.颈膨大

D.高颈髓

E.脊髓前角细胞

4.女患,45岁,突然出现右口角抽搐,后出现右侧上、下肢抽动,继而出现四肢抽搐,其病变部位是

A.左侧中央前回下部

B.左侧中央前回上部

C.右侧中央前回上部

D.右侧中央前回下部

E.右侧中央后回

5.男患,70岁,右侧肢体无力一年余,查体右上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肌力4级,右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肌力3级,其病变部位为

A.左上胸髓

B.右上胸髓

C.双侧颈膨大

D.左侧颈膨大

E.右侧颈膨大

6.男患,60岁,糖尿病多年,渐出现双手双足麻木、发凉,查体四肢对称性末端痛觉减退,四肢远端肌力4级,近端肌力正常,其病变部位为

A.神经根

B.神经丛

C.末梢神经

D.脊髓

E.脑干

7.男患,35岁,右侧瞳孔缩小,眼裂变小,右侧上下肢轻瘫,肌张力增高,病理反射(+),右上下肢深感觉缺失,左颈以下皮肤痛温觉减退,病变在

A.右侧颈膨大

B.左侧颈膨大

C.左C3-C4

D.右C2-C3

E.右侧延髓

8.男患,25岁,左上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左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左肩以下深感觉障碍,右侧痛温觉障碍,其病变位于

A.左侧上颈髓(C2-C4)

B.左侧颈膨大

C.右侧颈膨大

D.右侧延髓

E.右侧上胸髓

9.女患,56岁,左上肢发作性麻木半年,初从左手拇指开始,后扩散至整个上肢,查体见左上肢痛、温觉稍差,左上肢键反射亢进,余未见明显异常,病变最可能的部位是

A.左大脑皮质

B.右大脑皮质

C.右侧丘脑

D.右颈膨大

E.左臂丛神经

10.患者,56岁,右侧腹股沟阵发性疼痛6个月,左下肢麻木,右下肢无力4个月,查体左腹股沟以下痛觉减退,触觉存在,右下肢音叉振动觉消失,右下肢肌力4级,右膝踝反射亢进,右侧巴氏征(十),该病变定位于

A.右侧T10节段

B.左侧T10节段

C.右侧T12节段

D.左侧T12节段

E.右侧L1节段

11.男患,60岁,突然右口角流涎,言语不清,右上下肢无力,右偏身痛觉减退,右侧视野缺损,病变位于

A.左侧中央前回

B.左侧中央后回

C.左侧额下回后部

D.左侧内囊

E.左侧枕叶距状裂

12.患者左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眼球呈外斜视,右侧中枢性偏瘫,病变位于

A.左侧脑桥

B.右侧脑桥

C.左侧中脑

D.右侧中脑

E.左侧脑桥及中脑

13.男患,79岁,急性起病,出现两眼向右侧凝视,右侧上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病变部位是

A.左侧额叶B;右侧额叶C.左侧内囊D.左侧脑桥E.右侧脑桥

14.患者以左侧口角流涎2天为主诉来诊,查体:左眼闭合不全,左侧额纹变浅,左侧口角低,左侧鼻唇沟变浅,左侧舌前2/3味觉减退,病变位于

A.左侧面神经茎乳孔病变

B.左侧面神经内耳病变

C.左侧面神经管部病变

D.左侧面神经膝状神经节病变

E.左侧桥小脑脚病变

【A3 /A4型题】

(1^-4题共用题干)

男患,54岁,急性起病,因左侧肢体无力伴视物成双2天入院。既往有糖尿病病史3年余,脑梗死病史1年,无明显后遗症。神经系统检查:神清,右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右眼处于外展位,内收受限,左鼻唇沟变浅,伸舌偏向左侧,左侧肢体肌力3级,肌张力增高,左侧病理征阳性。

1.该病病变部位应在

A.右侧大脑半球

B.右侧中脑

C.左侧延髓

D.左侧脑桥

E.右侧脑桥

2.此病可以称作哪种综合征

A. Wallenberg syndrome

B. Millard-Gubler syndrome

C. Weber syndrome

D. Foville syndrome

E. Bene dikt syndrome

3.若该患者出现言语不清,最有可能的是

A.Broca失语

B. Wernicke失语

C.命名性失语

D.混合性失语

E.构音障碍

4.该患者不可能出现的是

A.饮水呛咳

B.吞咽困难

C.咽反射消失

D.强哭强笑

E.咽反射存在

(5-7.题共用题干)

女患,26岁,以右上肢疼痛半年,右侧肢体麻木伴左侧肢体无力2个月为主诉人院。查体:神清,语利,脑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左上下肢肌力3级,右前臂以下痛觉减退,触觉存在,肌力正常。

5.若该患者左肱二头肌反射减弱,脸三头肌反射活跃,则病变定位于

A.左侧C5-C6

B.左侧C6-C7

C.左侧C7-C8

D.右侧C5-C6

E.右侧C6-C7

6.该患者不能出现的体征是

A.左侧深感觉障碍

B.左侧病理征阳性

C.尿便障碍

D.左下肢膝腿反射消失

E.左下肢膝键反射活跃

7.该病变为

A.脊髓横贯性损害

B.脊髓后索损害

C.脊髓前角损害

D. Brown-Sequard syndrome

E.脊髓前索损害

【B型题】.

(1-4题共用备选答案)

A.嗅觉中枢

B.视觉中枢

C.听觉中枢

D.皮质运动中枢

E.皮质感觉中枢

1.额叶中央前回是

2.顶叶中央后回是

3.枕叶内侧距状裂上下缘是

4.颞叶内侧面钩回是

(5一8题共用备选答案)

A.大脑皮质

B.内囊

C.脑干

D.胸髓

E.腰膨大

5.引起交叉瘫的病变部位在

6.引起单瘫的病变部位在

7.引起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的病变部位在

8.引起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的病变部位在

(9-10题共用备选答案)

A.颈髓4, 5

B.颈髓5, 6

C.颈髓6, 7

D.颈髓7, 8

E.颈髓8、胸髓1

9.肱三头肌反射中枢在

10:肱二头肌反射中枢在

(11-13题共用备选答案)

A.后角

B.后索

C.前角

D.脊髓丘脑束

E.后根

11.同侧节段性感觉分离的病变部位在

12.对侧传导束型分离性感觉障碍的病变部位在

13.同侧节段性所有感觉障碍的病变部位在

(14-16题共用备选答案)

A.一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

B.双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

C.交叉性感觉障碍

D.偏身感觉障碍

E.偏身感觉障碍伴疼痛

14.丘脑病变

15.内囊病变

16.脑干病变

(17^-20题共用备选答案)

A. Weber syndrome

B. Foster-Kennedy syndrome

C. Brown-Sequard syndrome

D. Horner syndrome

E. Parinand syndrome

17.患儿,6岁,头痛,呕吐半年。查体:两眼上视不能。

18.中年男性,头痛7年,左眼视力减退半年。查体:左眼视乳头苍白,右眼视乳头水肿。

19.中年男性,突发头痛,呕吐10小时。查体:右上睑下垂,右瞳孔散大,露齿时口角右偏,伸舌时舌左偏,左侧上、下肢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左Babinski征阳性。

20.中年男性,右下肢麻木、无力2月余。查体:左下肢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Chaddock征(+),左脐水平以下深感觉丧失,右侧痛温觉丧失。

(21^-22题共用备选答案)

A. Kernig征(+)

B.分离性感觉障碍

C. Babinski征(+)

D.共济失调

E.屈颈试验阳性

21.1岁以下正常婴儿可能出现的体征是

22. C1 - C4神经根刺激可能出现的体征是

(23^-24题共用备选答案)

A.中央前回

B.黑质一纹状体

C.颞叶

D.枕叶

E.小脑

23.帕金森病病损在

24.复杂部分性发作的病损在

(25^-26题共用备选答案)

A.丘脑腹外侧核

B.脊髓后角细胞

C.延髓薄束核与楔束核

D.脊髓前角细胞

E.后根神经节

25.痛觉和温度觉传导通路的第二级神经元是

26.振动觉和位置觉传导通路的第二级神经元是

(27-29题共用备选答案)

A.上斜肌

B.下斜肌

C.外直肌

D.眼轮匝肌

E.瞳孔开大肌

27.滑车神经支配的肌肉是

28.动眼神经支配的肌肉是

29.交感神经支配的肌肉是

(30-31题共用备选答案)

A.脊髓

B.延髓

C.脑桥

D.中脑

E.下丘脑

30.瞳孔对光反射中枢位于

31.基本生命中枢位于

(32^-36题共用备选答案)

A.动眼神经损害

B.外展神经损害

C.三叉神经损害

D.面神经损害

E.舌下神经损害

32.皱额不能

33.睁眼困难

34.闭眼困难

35.下领偏斜

36.眼球内斜视

二、简答题

1.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可归结为几种?各是什么?

2.简述Foster-Kennedy syndrome.

3.什么是Gerstmann syndrome?

4.简述颞叶病变的症状和体征。

5.什么叫黄斑回避?

6.简述“三偏”综合征的病变部位及解剖学基础。

7.简述基底节病损后两大综合征。

8.丘脑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9.什么是Parinaud syndrome?

10.简述闭锁综合征。

11.什么是Brown-Sequard syndrome?

12.简述大脑动脉环(Willis环)的构成。

13.简述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14.什么叫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15.什么叫脊髓后动脉综合征?

16.简述视觉传导通路及各部位损伤表现。

17.什么叫Horner综合征?

18.什么是阿-罗瞳孔?

19.什么是艾迪瞳孔?

20.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的区别是什么?

21. Hunt syndrome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22.简述真性球麻痹与假性球麻痹的鉴别。23.什么叫上运动神经元及下运动神经元?

24.举例说明节段性感觉支配的特点。

25.什么叫总体反射?

三、论述题

1.额叶具有哪些功能区?病损的表现有哪些?

2.延髓病损的综合征及其结构基础是什么?

3.脑桥病损的综合征及其结构基础是什么?

4.中脑病损的综合征及其结构基础是什么?

5.小脑蚓部及小脑半球病损的表现有何异同?

6.不同节段的脊髓横贯性损害的表现如何?

7.不同分支的脑血管疾病病损的表现如何?

8.论述眼肌麻痹的类型及表现。

9.感觉传导通路不同部位受损的分布与特征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 A

2. E

3. C

4. E

5. D

6. C

7. D

8.E

9. E10. D 11. C12. B13. D14. B15. A16. C17. E18. D19.E 20. B21. A22. D23. B24. B25. C26.

D27. A28. D 29. A30. D 31.B 32.A 33. E 34. B35. D36 .C37. D 38. A 39. E 40.E 41.B 42.D 43.B 44.C 45.D46. E 47. C 48. E 49.A 50.A.51.A 52.E 53.B 54.E55. B 56. E 57. C 58.C 59.C60. D 61.C 62. D

【A2型题】

1-5 CBAAE 6-10CDBBC 11-14DCDC

【A3 /A4型题】

1-5BCECA 6-7DD

【B型题】

1-5DEBAC 6-10ADECB 11-15ADEED 16-20CEBAC 21-25CEBCB 26-30CABED 31-35BDADC 36.B

二、简答题

1.按其表现可分为四组:①缺损症状指神经结构受损时,正常功能的减弱或消失;②刺激症状指神经结构受激惹后所引起的过度兴奋表现;③释放症状指高级中枢受损后,原来受其抑制的低级中枢因抑制解除而出现功能亢进;④断联休克症状指中枢神经系统局部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引起功能上与受损部位有密切联系的远隔部位神经功能短暂丧失。

2.表现为同侧嗅觉缺失和视神经萎缩,对侧视乳头水肿,见手额叶底面肿瘤。

3.为优势侧角回损害所致,主要表现有:计算不能(失算症)、手指失认、左右辨别不能(左右失认症)、书写不能(失写症),有时伴失读,亦称“四失”综合征。

4.颞叶病变时主要引起听觉、语言、记忆及精神活动障碍:①优势半球颖上回后部(Wernicke区)损害表现为感觉性失语;②优势半球颞中回后部损害表现为命名性失语;③颞叶钩回损害可出现钩回发作;④海马损害可发生癫痫、近记忆障碍;⑤优势侧颞叶广泛病变或双侧颞叶病变可出现精神症状;⑥颞叶深部的视辐射纤维和视束受损可出现视野改变。

5.一侧视中枢病变可产生偏盲,特点为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而中心视力不受影响,称黄斑回避。

6.见于完全性内囊损害,因为内囊聚集了大量的上下行传导束,特别是锥体束在此高度集中,如完全损害,病灶对侧可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谓之“三偏”综合征,多见于脑出血及脑梗死等。

7.基底节病变主要产生运动异常(动作增多或减少)和肌张力改变(增高或降低)。①新纹状体病变可出现肌张力减低一运动过多综合征,主要产生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症和偏身投掷运动等;②旧纹状体及黑质病变可出现肌张力增高一运动减少综合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动作减少及缓慢的静止性震颤。

8.丘脑病变可产生丘脑综合征,主要表现为:①对侧的感觉缺失和(或)刺激症状,各种感觉均发生障碍,深感觉和精细触觉障碍重于浅感觉,肢体及躯干的感觉障碍重于面部,丘脑痛;②面部表情分离性运动障碍;③对侧不自主运动,舞蹈样动作或手足徐动样动作;④情感与记忆障碍。

9.由肿瘤压迫中脑四叠体而引起,症状多为双侧。主要表现为:①瞳孔对光反射消失(上丘受损);②眼球垂直同向运动障碍,特别是向上的凝视麻痹(上丘受损);③神经性耳聋(下丘受损);④小脑性共济失调(结合臂受损)。

10.闭锁综合征又称去传出状态,主要见于基底动脉脑桥分支双侧闭塞。患者意识清醒,语言理解无障碍,出现双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双侧皮质脊髓束和支配三叉神经以下的皮质脑干束受损),只能以眼球上下运动示意(动眼神经与滑车神经功能保留),眼球水平运动障碍,不能讲话,双侧面瘫,舌、咽及构音吞咽运动均障碍,不能转颈耸肩,四肢全瘫,可有双侧病理反射,常被误认为昏迷。

11.脊髓半侧损害引起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主要特点是病变节段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深感觉障碍、精细触觉障碍及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

12. Willis环由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端、两侧大脑后动脉借前、后交通动脉连通形成,使颈内动脉系与椎一基底动脉系相交通。

13.基底动脉尖分出了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供应中脑、丘脑、小脑上部、颞叶内侧及枕叶,受累时可出现基底动脉尖部综合征,表现为:①眼球运动及瞳孔异常;②对侧偏盲或皮质盲;③严重的记忆障碍;④少数患者可有脑干幻觉,表现为大脑脚幻觉及脑桥幻觉;⑤可有意识障碍。

14.脊髓前动脉综合征为供应脊髓前2/3区域的脊髓前动脉发生闭塞所致,主要表现为病灶水平以下的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缺失而深感觉正常)及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15.脊髓后动脉综合征为供应脊髓后1/3区域的脊髓后动脉闭塞所致,主要表现为病变水平以下的深感觉障碍,可伴有不同程度的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轻度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16.视觉径路在脑内经过的路线是前后贯穿全脑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轴突聚集成视神经,经视神经孔进人颅中窝,在蝶鞍上方形成视交叉,来自颞侧不交叉的纤维与来自对侧鼻侧交叉的纤维合成视束,终止于外侧膝状体,换元后发出纤维,经内囊后肢后部形成视辐射,终止于枕叶视皮质中枢(距状裂两侧的楔回和舌回)。一般视神经损害可产生同侧视力下降或全盲;视交叉外侧部病变引起同侧眼鼻侧视野缺损,视交叉正中部病变,可出现双眼颞侧偏盲,整个视交叉损害,可引起全盲,如垂体瘤卒中;一侧视束损害出现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偏盲侧瞳孔直接对光反射消失;视辐射全部受损,出现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偏盲,部分视辐射受损出现象限盲;一侧枕叶视皮质中枢局限性病变,可出现对侧象限盲,完全损害可引起对侧偏盲,但偏盲侧对光反射存在,有黄斑回避现象;双侧枕叶皮质视中枢病变引起皮质盲。

17.见于一侧颈上交感神经径路损害,表现为同侧眼裂变小,瞳孔缩小,眼球轻度内陷,伴有同侧面部少汗或无汗。

18.表现为两侧瞳孔较小,大小不等,边缘不整,光反射消失而调节反射存在。是由于顶盖前区的光反射径路受损所致,常见于神经梅毒、偶见于多发性硬化及带状疱疹等。

19.艾迪瞳孔又称强直性瞳孔。多见于中年女性,表现为一侧瞳孔散大,直接、间接光反射及调节反射异常。在普通光线下检查,病变瞳孔光反射消失;但在暗处强光持续照射,瞳孔可出现缓慢的收缩,光照停止后瞳孔又缓慢散大。调节反射也同样反应缓慢。

21.见于膝状神经节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表现为周围性面瘫,舌前2/3味觉障碍及泪腺、唾液腺分泌障碍(鼓索受累),可伴有听觉过敏(镫骨肌支受累),耳后部剧烈疼痛,鼓膜和外耳道疤疹,称亨特综合征(Hunt syndrome).

22.鉴别点见下表:

23.上运动神经元包括额叶中央前回运动区的大锥体细胞(Betz细胞)及其轴突组成的皮质脊髓束(从大脑皮质至

脊髓前角的纤维束)和皮质脑干束(从大脑皮质至脑干脑神经运动核的纤维素)。下运动神经元包括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

24.每个脊神经后根的输入纤维来自一定的皮肤区域,该区域称为皮节。共有31个皮节,与神经根节段数相同。绝大多数的皮节是由2-3个神经后根重叠支配,因此单一神经后根损害时感觉障碍不明显,只有两个以上后根损伤才出现分布区的感觉障碍。因而脊髓损伤的上界应比查体的感觉障碍平面高出1-2个节段。这种节段性感觉分布现象在胸段最明显,如乳头平面为T4、脐平面为T10、腹股沟为T12和L1支配。上肢和下肢的节段性感觉分布比较复杂,但也仍有其节段性支配的规律,如上肢的挠侧为C5-C7,前臂及手的尺侧为C8及T1,上臂内侧为T2,股前为L1-L3,小腿前面为L4-L5,小腿及股后为S1-S2,肛周鞍区为S4-S5支配。脊髓的这种节段性感觉支配,对临床定位诊断有极重要的意义。

25.脊髓完全横贯性损害时可出现脊髓自动反射,是巴宾斯基征的增强反应,又称防御反应或回缩反应。表现为刺激下肢任何部位均可出现双侧巴宾斯基征和双下肢回缩(髓膝屈曲、跺背屈)。若反应更加强烈时,还可合并大小便排空、举阳、射精、下肢出汗、竖毛及皮肤发红,称为总体反射。

三、论述题

1.额叶的主要功能与精神、语言和随意运动有关。其主要功能区包括:①皮质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该区大锥体细胞的轴突构成了锥体束的大部,支配对侧半身的随意运动;②运动前区:位于皮质运动区前方,是锥体外系的皮质中枢,发出纤维到丘脑、基底节和红核等处,与联合运动和姿势调节有关;该区也发出额桥小脑束,与共济运动有关;此外,此区也是自主神经皮质中枢的一部分;还包括肌张力的抑制区。此区受损瘫痪不明显,可出现共济失调和步态不稳等锥体外系症状;③皮质侧视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司双眼同向侧视运动;④书写中枢:位于优势半球的额中回后部,与支配手部的皮质运动区相邻;⑤运动性语言中枢(Broca区):位于优势半球外侧裂上方和额下回后部交界的三角区,管理语言运动;⑥额叶前部:有广泛的联络纤维,与记忆、判断、抽象思维、情感和冲动行为有关。

额叶病变时主要引起以下症状和表现:

(1)外侧面损害以脑梗死、肿瘤和外伤多见。①额极病变:以精神障碍为主,表现为记忆力和注意力减退,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缺乏始动性和内省力,思维和综合能力下降,可有欣快感或易怒。②中央前回病变:刺激性病变可导致对侧上、下肢或面部的抽搐(Jackson癫痫)或继发全身性癫痫发作;破坏性病变多引起单瘫。中央前回上部受损产生对侧下肢瘫痪,下部受损产生对侧面、舌或上肢的瘫痪;严重而广泛的损害可出现对侧偏瘫。③额上回后部病变:可产生对侧上肢强握和摸索反射。④额中回后部病变:刺激性病变引起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破坏性病变双眼向病灶侧凝视;更后部位的病变产生书写不能。⑤优势侧额下回后部病变:产生运动性失语。

(2)内侧面损害以大脑前动脉闭塞和矢状窦旁脑膜瘤多见。后部的旁中央小叶病变可使对侧膝以下瘫痪,矢状窦旁脑膜瘤可压迫两侧下肢运动区而使其产生瘫痪,伴有尿便障碍。

(3)底面损害以额叶底面的挫裂伤、嗅沟脑膜瘤和蝶骨嵴脑膜瘤较为多见。病损主要位于额叶眶面,表现为饮食过量、胃肠蠕动过度、多尿、高热、出汗和皮肤血管扩张等症状。额叶底面肿瘤可出现同侧嗅觉缺失和视神经萎缩,对侧视乳头水肿,称为福斯特一肯尼迪综合征(Fo'ster-Kennedy syndrome)。

2.延髓病损的综合征及其结构基础

(1)延髓上段的背外侧区病变:可出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 syn-drome)。主要表现为:①眩晕、恶心、呕吐及眼震(前庭神经核损害);②病灶侧软愕、咽喉肌瘫痪,表现为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同侧软愕低垂及咽反射消失(疑核及舌咽、迷走神经损害);③病灶侧共济失调(绳状体及脊髓小脑束、部分小脑半球损害);④Horner综合征(交感神经下行纤维损害);⑤交叉性感觉障碍,即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三叉神经脊束核损害),对侧偏身痛、温觉减退或丧

失(脊髓丘脑侧束损害)。常见于小脑后下动脉、椎一基底动脉或外侧延髓动脉缺血性损害。

(2)延髓中腹侧损害:可出现延髓内侧综合征(Dejerine syndrome)。主要表现为:①病灶侧舌肌瘫痪及肌肉萎缩(舌下神经损害);②对侧肢体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锥体束损害);③对侧上下肢触觉、位置觉、振动觉减退或丧失(内侧丘系损害)。可见于椎动脉及其分支或基底动脉后部血管阻塞。

3.脑桥病损的综合征及其结构基础

(1)脑桥腹外侧部损害:可出现脑桥腹外侧综合征(Millard-Gubler syndrome),主要累及展神经、面神经、锥体束、脊髓丘脑束和内侧丘系。主要表现:①病灶侧眼球不能外展(展神经麻痹)及周围性面瘫(面神经核损害);②对侧中枢性偏瘫(锥体束损害);③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内侧丘系和脊髓丘脑束损害)。多见于小脑下前动脉阻塞。

(2)脑桥腹内侧部损害:可出现脑桥腹内侧综合征,又称福维尔综合征(Fovillesyndrome)。主要累及展神经、面神经、脑桥侧视中枢、内侧纵束、锥体束,主要表现:①病灶侧眼球不能外展(展神经麻痹)及周围性面瘫(面神经核损害);

②两眼向病灶对侧凝视(脑桥侧视中枢及内侧纵束损害);③对侧中枢性偏瘫(锥体束损害)。多见于脑桥旁正中动脉阻塞。

(3)脑桥背外侧部损害:可出现脑桥被盖下部综合征(Raymond-Cestan syn-drome),累及前庭神经核、展神经核、面神经核、内侧纵束、小脑中脚、小脑下脚、脊髓丘脑侧束和内侧丘系,见于小脑上动脉或小脑下前动脉阻塞,又称小脑上动脉综合征。表现为:①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前庭神经核损害);②病侧眼球不能外展(展神经损害);

③病侧周围性面瘫(面神经核损害);④双眼患侧注视不能(脑桥侧视中枢及内侧纵束损害);⑤交叉性感觉障碍,即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三叉神经脊束损害),对侧偏身痛、温觉减退或丧失(脊髓丘脑侧束损害);⑥对侧偏身触觉、位置觉、振动觉减退或丧失(内侧丘系损害);⑦病侧Horner综合征(交感神经下行纤维损害);⑧病侧偏身共济失调(小脑中脚、小脑下脚和脊髓小脑前束损害)。

(4)双侧脑桥基底部病变:可出现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又称去传出状态,主要见于基底动脉脑桥分支双侧闭塞。患者大脑半球和脑干被盖部网状激活系统无损害,意识清醒,语言理解无障碍,出现双侧中枢性瘫痪(双侧皮质脊髓束和支配三叉神经以下的皮质脑干束受损),只能以眼球上下运动示意(动眼神经与滑车神经功能保留),眼球水平运动障碍,不能讲话,双侧面瘫,舌、咽及构音吞咽运动均障碍,不能转颈耸肩,四肢全瘫,可有双侧病理反射,常被误认为昏迷。脑电图正常或有轻度慢波有助于和真性意识障碍区别。

4.中脑病损的综合征及其结构基础

(1)一侧中脑大脑脚脚底损害:可出现大脑脚综合征(Weber syndrome),损伤动眼神经和锥体束,又称动眼神经交叉瘫,多见于小脑幕裂孔疵。表现为:①病侧除外直肌和上斜肌外的所有眼肌麻痹,瞳孔散大(动眼神经麻痹);⑧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和上下肢瘫痪(锥体束损害)。

(2)中脑被盖腹内侧部损害:可出现红核综合征(Benedikt syndrome),侵犯动眼神经、红核、黑质和内侧丘系,而锥体束未受影响。表现为:①病侧除外直肌和上斜肌外的所有眼肌麻痹,瞳孔散大(动眼神经麻痹);②对侧肢体震颤、强直(黑质损害)或舞蹈、手足徐动及共济失调(红核损害);③对侧肢体深感觉和精细触觉障碍(内侧丘系损害)。

5.小脑蚓部和半球损害时可产生不同症状:①小脑蚓部损害:出现躯干共济失调,即轴性平衡障碍。表现为躯干不能保持直立姿势,站立不稳、向前或向后倾倒及闭目难立征(Romberg sign)阳性。行走时两脚分开、步态瞒珊、左右摇晃,‘呈醉酒步态。睁眼并不能改善此种共济失调,这与深感觉障碍性共济失调不同。但肢体共济失调及眼震很轻或不明显,肌张力常正常,言语障碍常不明显。多见于儿童小脑蚓部的髓母细胞瘤等。②小脑半球损害:一侧小脑半球病变时表现为同侧肢体共济失调,上肢比下肢重,远端比近端重,精细动作比粗略动作重,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轮替试验笨拙,常有水平性也可为旋转性眼球震颤,眼球向病灶侧注视时震颤更加粗大,往往出现小脑性语言。多见于小脑脓肿、肿瘤、脑血管疾病、遗传变性疾病等。

6.主要症状为受损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及括约肌障碍等。急性期往往出现脊髓休克症状,包括损害平面以下弛缓性瘫痪,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病理反射阴性及尿潴留。一般持续2-4周后,反射活动逐渐恢复,转变为中枢性瘫痪,出现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和反射性排尿等。①高颈髓(Cl-C4):

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四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括约肌障碍,四肢和躯干多无汗。常伴有枕部疼痛及头部活动受限。C3-C5节段受损将出现隔肌瘫痪,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此外,如三叉神经脊束核受损,则出现同侧面部外侧温觉丧失。如副神经核受累则可见同侧煦锁乳突肌及斜方肌无力和萎缩。如病变由枕骨大孔波及颅后窝,可引起延髓及小脑症状,如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共济失调和眼球震颤等。②颈膨大(CS-T2):两上肢呈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两下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病灶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可有肩部和上肢的放射性痛,尿便障碍。C8-Tl

节段侧角细胞受损产生Horner综合征。上肢键反射的改变有助于受损节段的定位,如肪二头肌反射减弱或消失而肚三头肌反射亢进,提示病损在C5或C6,肪二头肌反射正常而肪三头肌反射减弱或消失,提示病损在C7o③胸髓( T3一T12):T4-T5脊髓节段是血供较差而最易发病的部位。损害时,该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双下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括约肌障碍,受损节段常伴有束带感。如病变位于T10-Tl l时可导致腹直肌下半部无力,当患者于仰卧位用力抬头时,可见脐孔被腹直肌上半部牵拉而向上移动,称比弗(Beevor)征。如发现上(T7-T8)、中(T9-T10)和下(Tll-T12)腹壁反射消失,亦有助于各节段的定位。④腰膨大(Ll-S2):受损时出现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双下肢及会阴部位各种感觉缺失,括约肌障碍。腰膨大上段受损时,神经根痛位于腹股沟区或下背部,下段受损时表现为坐骨神经痛。如损害平面在L2-L4膝反射往往消失,如病变在Sl-S2则踝反射往往消失。如Sl ^-S3受损则出现阳萎。⑤脊髓圆锥(S3-S5和尾节):支配下肢运动的神经来自腰膨大,故脊髓圆锥损害无双下肢瘫痪,也无锥体束征。肛门周围和会阴部感觉缺失,呈鞍状分布,肛门反射消失和性功能障碍。髓内病变可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脊髓圆锥为括约肌功能的副交感中枢,因此圆锥病变可出现真性尿失禁。见于外伤和肿瘤。⑥马尾神经根:马尾和脊髓圆锥病变的临床表现相似,但马尾损害时症状和体征可为单侧或不对称。根性疼痛和感觉障碍位于会阴部、股部和小腿,下肢可有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括约肌障碍常不明显。见于外伤性腰椎间盘脱出(L1或L2以下)和马尾肿瘤。

7.不同分支的脑血管疾病病损的表现

(1)颈内动脉主干受累:可出现病侧单眼一过性黑朦、病侧Horner综合征、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失语症,非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体象障碍。

(2)大脑中动脉

1)主干受累:①三偏症状:病灶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或象限盲;②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失语症,非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体象障碍;③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2)皮质支受累:①上分支分布于眶额部、额部、中央前回及顶叶前部,病损时出现对侧偏瘫和感觉缺失,面部及上肢重于下肢,Broca失语(优势半球)和体象障碍(非优势半球);②下分支分布于颖极、颞叶前中后部及颖枕部,病损时出现Wer-nicke失语、命名性失语和行为异常等,常无偏瘫。

3)深穿支受累:①对侧中枢性偏瘫,上下肢均等,可有面舌瘫;②对侧偏身感觉障碍;③可有对侧同向性偏盲;④优势半球可出现皮质下失语。

(3)大脑前动脉

1)主干受累:①病灶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偏瘫,以面舌瘫及下肢瘫为重,可伴轻度感觉障碍;②尿漪留或尿急;

③精神障碍如淡漠、反应迟钝、欣快、始动障碍和缄默等,常有强握与吸吮反射;④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上肢失用,也可出现Broca失语。

2)皮质支受累:①对侧下肢远端为主的中枢性瘫,可伴感觉障碍;②对侧下肢短暂性共济失调、强握反射及精神症状。深穿支受累表现为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上肢近端轻瘫。

(4)大脑后动脉:主干受累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丘脑综合征,优势半球病变可有失读。

1)皮质支受累:①对侧同向性偏盲或象限盲,而黄斑视力保存(黄斑回避现象),双侧病变可出现皮质盲;②优势侧颖下动脉受累可见视觉失认及颜色失认;顶枕动脉受累可有对侧偏盲,视幻觉痛性发作,优势侧病损可有命名性失语。

2)深穿支受累:①丘脑穿通动脉受累产生红核丘脑综合征;②丘脑膝状体动脉受累可见丘脑综合征;③中脑支受

累出现Weber syndrome或Benedikt syndrome.

(5)基底动脉受累:主干闭塞引起脑干广泛性病变,累及脑神经、锥体束及小脑,出现眩晕、呕吐、共济失调、瞳孔缩小、四肢瘫痪、肺水肿、消化道出血、昏迷和高热等,甚至死亡。基底动脉尖部受累时可出现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表现为:①眼球运动及瞳孔异常;②对侧偏盲或皮质盲;③严重的记忆障碍;④少数患者可有脑干幻觉,表现为大脑脚幻觉及脑桥幻觉;⑤可有意识障碍。内听动脉受累表现为病灶侧耳鸣、听力减退、眩晕、呕吐及眼球震颤。中脑支受累可出现Weber syndrome或Benedikt syndrome。脑桥支受累可出现Millard-Gubler syndrome。脑桥旁正中动脉受累可出现Foville syndrome。小脑上动脉受累可出现脑桥上部外侧综合征。

(6)椎动脉受累:小脑下后动脉起于椎动脉,此两动脉受累可出现Wallenberg syndrome,

8.根据损害部位不同可分为周围性、核性、核间性及核上性四种眼肌麻痹。

(1)周围性眼肌麻痹:①动眼神经麻痹:完全损害时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向外下斜视(由于外直肌及上斜肌的作用),不能向上、向内、向下转动,复视,瞳孔散大,光反射及调节反射均消失。②滑车神经麻痹:单纯滑车神经麻

痹少见,多合并动眼神经麻痹。其单纯损害表现为眼球位置稍偏上,向外下方活动受限,下视时出现复视。③展神经麻痹:患侧眼球内斜视,外展运动受限或不能,伴有复视。动眼、滑车及展神经合并麻痹很多见,此时眼肌全部瘫痪,眼球只能直视前方,不能向任何方向转动,瞳孔散大,光反射及调节反射消失。常见于海绵窦血栓形成及眶上裂综合征。

(2)核性眼肌麻痹:指脑干病变(血管病、炎症、肿瘤)致眼球运动神经核(动眼、滑车和展神经核)损害所引起的眼球运动障碍。核性眼肌麻痹与周围性眼肌麻痹的临床表现类似,不同的是多表现为双侧眼球运动障碍,脑干内邻近结构损害的伴随症状及分离性眼肌麻痹。

(3)核间性眼肌麻痹:核间性眼肌麻痹的病变主要损害脑干的内侧纵束,故又称内侧纵束综合征。分以下三种类型:①前核间性眼肌麻痹:病变位于脑桥侧视中枢与动眼神经核之间的内侧纵束上行纤维。表现为双眼向对侧注视时,患侧眼球不能内收,对侧眼球可外展,伴单眼眼震。辐揍反射正常。②后核间性眼肌麻痹:病变位于脑桥侧视中枢与展神经核之间的内侧纵束下行纤维。表现为两眼同侧注视时,患侧眼球不能外展,对侧眼球内收正常;刺激前庭,患侧可出现正常外展动作;辐揍反射正常。③一个半综合征:患侧眼球水平注视时既不能内收又不能外展;对侧眼球水平注视时不能内收,可以外展,但有水平眼震。

(4)核上性眼肌麻痹亦称中枢性眼肌麻痹:指由于大脑皮质眼球同向运动中枢、脑桥侧视中枢及其传导束损害,使双眼出现同向注视运动障碍。临床可表现为:皮质侧视中枢(额中回后部)受损,可产生两眼向病灶对侧凝视麻痹,向病灶侧共同偏视;脑桥侧视中枢受损,可造成双眼向病灶侧凝视麻痹,向病灶对侧凝视;上丘病变时可引起眼球垂直运动障碍,上丘上半受损时,双眼向上同向运动不能,称帕里诺综合征(Parinaud syndrome),常见于松果体区肿瘤。

9.感觉传导通路不同部位受损的分布与特征

(1)神经干型感觉障碍:受损害的某一神经干分布区内各种感觉均减退或消失,如挠神经麻痹、尺神经麻痹、排总神经损伤和股外侧皮神经炎等单神经病。

(2)末梢型感觉障碍:表现为四肢对称性的末端各种感觉障碍(温、痛、触觉和深感觉),呈手套一袜套样分布,远端重于近端,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见于多发性神经病等。

(3)后根型感觉障碍:为单侧节段性感觉障碍,感觉障碍范围与神经根的分布一致。常伴有剧烈的放射性疼痛(神经痛),如腰椎间盘脱出、髓外肿瘤等。

(4)髓内型感觉障碍:①后角型:后角损害表现为损伤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出现病变侧痛、温觉障碍,而触觉和深感觉保存。②后索型:后索的薄束、楔束损害,则受损平面以下深感觉障碍和精细触觉障碍,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见于糖尿病、脊髓疹或亚急性联合变性等。③侧索型:因影响了脊髓丘脑侧束,表现为病变对侧平面以下痛、温觉缺失而触觉和深感觉保存(分离性感觉障碍)。④前连合:前连合为两侧脊髓丘脑束的交叉纤维集中处,损害时出现受损部位双侧节段性分布的对称性分离性感觉障碍,表现为痛、温觉消失而深感觉和触觉存在。见于脊髓空洞症和髓内肿瘤早期。⑤脊髓半离断型:病变侧损伤平面以下深感觉障碍及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对侧损伤平面以下痛、温觉缺失,亦称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见于髓外占位性病变、脊髓外伤等。⑥横贯性脊髓损害:即病变平面以下所有感觉(温、痛、触、深)均缺失或减弱,平面上部可能有过敏带。⑦马尾圆锥型:主要为肛门周围及会阴部呈鞍状感觉缺失,马尾病变出现后根型感觉障碍并伴剧烈疼痛,见于肿瘤、炎症等。

(5)脑干型感觉障碍:为交叉性感觉障碍。

(6)丘脑型感觉障碍:表现为对侧偏身(包括面部)完全性感觉缺失或减退。其特点是深感觉和触觉障碍重于痛、温觉,远端重于近端,并常伴发患侧肢体的自发性疼痛(丘脑痛)。多见于脑血管疾病。

(7)内囊型感觉障碍:为偏身型感觉障碍,即对侧偏身(包括面部)感觉缺失或减退,常伴有偏瘫及偏盲,称“三偏”综合征。

(8)皮质型感觉障碍:病灶对侧的复合觉(精细感觉)障碍,如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和对各种感觉强度的比较障碍,而痛、温觉障碍轻;皮质感觉区范围广,可出现单肢感觉减退或缺失。如为刺激性病灶,则出现局限性感觉性癫痫(发作性感觉异常)。

第三章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一、选择题

【A:型题】

1.影响意识的最重要的结构是

A.脑干上行性网状激活系统

B.脑干下行性网状激活系统

C.大脑半球

D.小脑

E.基底节

2.一患者能被唤醒,醒后能简单回答问题及勉强配合检查,停止刺激继续入睡,这种意识状态是

A.嗜睡

B.昏睡

C.昏迷

D.谵妄

E.意识模糊

3.诊断浅昏迷最有价值的体征是

A.对呼叫无反应

B.对疼痛刺激无反应

C.眼球浮动

D.角膜反射消失

E. Babinski征(+)

4.确定深昏迷最有价值的体征是

A.对疼痛无反应

B.呼之不应

C.眼球固定,

D.血压下降

E.所有反射消失

5.下列哪些症状、体征不符合闭锁综合征

A.对刺激无意识反应

B.四肢瘫痪

C.言语障碍

D.能以睁闭眼及眼球上下运动示意

E.生命体征平稳

6.以下哪条不是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A.无自主活动

B.脊髓反射消失

C.脑干反射消失

D.自主呼吸停止

E.无脑电活动

7.记忆障碍不包括

A.遗忘

B.记忆减退

C.失认

D.记忆错误

E.记忆增强

8.以下关于失语症不正确的表述是

A. Broca失语:以口语表达障碍为突出表现

B. Wernicke失语:以口语理解障碍为突出表现

C.传导性失语:以复述不成比例受损为主要表现

D.经皮质性失语:以音量小、语调低为主要表现

E.命名性失语:以命名不能为特征

9.关于Wernicke失语的不正确表述是

A.病变位于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

B.病变位于优势半球缘上回皮质

C.流利型口语,语量多,错语多

D.答非所问

E.复述及听写障碍

10.关于经皮质性失语的正确表述是

A.病变位于优势半球额叶皮质下白质

B.病变位于优势半球额叶皮质或白质

C.病变位于分水岭区

D.可分为经皮质运动性、感觉性和命名性失语

E.复述障碍重

11.体象障碍病变位于

A.优势半球顶叶角回

B.优势半球缘上回

C.优势半球角回、缘上回

D.非优势半球角回、缘上回

E.优势半球中央前回

12.有关失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观念性失用由双侧大脑半球引起

B.观念运动性失用病变多位于优势半球顶叶

C.肢体运动性失用多位于双侧或对侧皮质运动区

D.结构失用多位于非优势半球顶叶

E.穿衣失用多位于优势半球顶叶

13.以下不正确的表述是

A.眩晕可分为系统性眩晕和非系统性眩晕

B.系统性眩晕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

C.位置性眩晕是周围性眩晕

D.听力障碍表现为耳聋、耳鸣和听觉过敏

E.高音调耳鸣提示为感音器病变,低音调耳鸣提示传音径路病变

14.以下关于痛性发作不正确的表述是

A.是大脑皮质神经元过度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脑功能异常

B.常表现发作性意识障碍

C.发作期及发作间期脑电图均有异常

D.有的发作类型可无意识障碍

E.可表现运动性、感觉异常发作及情绪、内脏、行为改变

15.以下关于视野缺损不正确的病变定位是

A.一侧视神经病变引起单眼全盲

B.一侧视束病变引起双颞侧偏盲

C.一侧枕叶视中枢病变引起双眼同向偏盲、黄斑回避

D.颞叶后部病变引起双眼同向上象限盲

E.顶叶病变引起双眼同向下象限盲_

16.关于中枢性眩晕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前庭神经核或小脑病变可引起

B.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常见原因

C.眼震幅度大、方向不一致

D.伴严重的耳鸣、耳聋

E.呕吐、出汗、面色苍白等自主神经症状较轻

17.眩晕伴眼震,无听力障碍,见于

A.前庭神经核性病变

B.前庭神经核上性病变

C.前庭神经核下性病变

D.前庭神经和耳蜗神经病变

E.蜗神经病变

18.以下不符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的是

A.肌张力增高

B.腱反射亢进

C.跖反射增强

D.可出现病理反射

E.无肌束震颤

19.感觉性共济失调的表现不包括

A.站立不稳,踩棉花感

B.深感觉障碍

C.不伴眩晕、眼震

D.凭视觉不能减轻症状

E.凭视觉可减轻症状

20.不能引起共济失调的病变部位有

A.皮质脊髓束

B.脊髓后索

C.额桥束和颞枕桥束

D.脊髓后根

E.小脑

21.痉挛性偏瘫步态亦称

A.跨阂步态

B.醉汉步态

C.慌张步态

D.画圈样步态

E.剪刀样步态

22.苍白球、黑质病变表现为

A.静止性震颤

B.舞蹈病

C.躯干性共济失调

D.左侧肢体共济失调

E.闭目难立征阳性.,

23.新纹状体病变表现为

A.静止性震颤_

B.舞蹈病

C.手足徐动症

D.扭转痉挛

E.偏身投掷

24.某患者自觉左侧肢体似有蚂蚁爬行,此种感觉障碍为.

A.感觉过敏

B.感觉倒错

C.感觉过度

D.感觉异常

E.感觉减退

25.关于肌萎缩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分为神经源性肌萎缩和肌源性肌萎缩

B.进行性脊肌萎缩症是肌源性肌萎缩

C.急性脊髓灰质炎是肌源性肌萎缩

D.神经源性肌萎缩肌肉活检可见肌纤维数目减少

E.肌源性肌萎缩肌肉活检可见肌纤维肿胀破坏

26.慌张步态的表现不包括

A.行走时躯干弯曲向前

B.起步慢、止步难

C.走路步基宽大

D.上肢协同摆动消失

E.见于帕金森病

【A2型题】

1.女患,79岁,因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出现低钠血症,纠正低钠过程中出现四肢瘫痪,不能言语,不能张口,但双眼可按指令做睁闭眼动作,双侧肌张力增高,腿反射活跃,双病理征阳性,该患者的状态是

A.嗜睡

B.去皮质综合征

C.无动性缄默

D.闭锁综合征

E.浅昏迷

2.男患,72岁,家人发现其记忆力减退1年,表现为近记忆力减退明显,而远记忆力相对保留,语言、视空间、执行、计算及理解判断力均测试正常,该患者诊断为

A.轻度痴呆

B.中度痴呆

C.重度痴呆

D.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

E.非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

3.女患,70岁,因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活动不灵5小时为主诉人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该患者言语不清表现为讲话费力,不流利,找词困难,但可理解他人言语,有复述障碍,该患者的语言障碍称作

A. Wernicke失语

B.传导性失语

C. Broca失语

D.命名性失语

E.完全性失语

4.王某,女,65岁,听不懂别人讲话,也不会说话3个月,这种语言障碍称为

A.运动性失语

B.感觉性失语

C.命名性失语

D.构音障碍

E.混合性失语

5.女患,29岁,因视物旋转、呕吐1周来诊,诊断右前庭神经病变,与本病不符的症状和体征是

A.严重眩晕,转头可使症状加重,闭目不减轻

B.水平性眼震或水平加旋转性眼震

C.站立不稳,平衡障碍

D.伴恶心、呕吐及面色苍白

E.双侧指鼻试验欠稳准

6.男患,60岁,冠心病病史5年,活动中突发左胸及左上肢内侧疼痛来诊,心电图显示急性心肌梗死。这种疼痛称作

A.局部疼痛

B.放射性疼痛

C.扩散性疼痛

D.牵涉性疼痛

E.肋间神经痛

7.男患,72岁。、动作迟缓2年,表现为行走时上肢前后摆动消失,小步态,起步慢,越走越快,不能立刻停止。病变定位在

A.小脑半球

B.小脑蚓部

C.锥体外系

D.上运动神经元

E.下运动神经元

8.女患,50岁。近半年左手活动不灵,静止时出现每秒4-6次的节律性颤动,随意运动时减轻,人睡后完全消失。此症状为

A.静止性震颤

B.舞蹈样动作

C.手足徐动症

D.扭转痉挛

E.意向性震颤·

9.男患,62岁。双手相继出现震颤8个月,如“点钞样”,走路慌张步态,面无表情。该患者双上肢肌张力特点最可能是

A.折刀样增强

B.齿轮样增强

C.交替样增强

D.混合样增强

E.肌张力减弱

10.女患,34岁。近两个月头痛、头昏和步态不稳,易向左侧倾斜。查体:眼球向左注视时出现粗大震颤,左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不准,左手轮替运动差,误指试验偏向左侧。此患者病变可能在

A.小脑蚓部

B.右小脑半球

C.左小脑半球

D.新纹状体

E.苍白球、黑质

【A3/A4型题】

(1-3题共用题干)

男患,60岁。因“意识不清1小时”为主诉人院。病来无抽搐。’既往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4年。

1.若该患者呈中、深度昏迷状态,双瞳孔不等大,左瞳孔5. Omm,光发射消失,.右瞳孔3.0mm,光反射存在,右侧肢体瘫痪,右侧病理征阳性,则可能的病因为

A.急性脑血管疾病

B.脑外伤

C.脑炎

D.低血糖

E.药物中毒

2.若该患者呈浅昏迷状态,血压及体温偏低,双瞳孔针尖样缩小,光反射迟钝,压眶后四肢均有自主活动,病理征未引出,则可能的病因为

A.急性脑血管疾病

B.脑外伤

C.脑炎

D.低血糖

E.药物中毒

3.若该患者呈浅昏迷状态,双瞳孔等大正圆,光反射灵敏,压眶四肢均有自主活动,双病理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阴性。追问病史,近来更换降糖药,且进食不规律,则可能的病因为

A.急性脑血管疾病

B.脑外伤

C.脑炎

D.低血糖

E.药物中毒

【B型题】

(1-4题共用备选答案)

A.痉挛性偏瘫步态

B.共济失调步态

C.慌张步态

D.跨阂步态

E.摇摆步态

根据以下四例的临床表现,应属于何种异常步态

1.男患,60岁,近1-2年双手发抖,表情发呆,起步困难,呈小步,不易止步

2.女患,50岁,两年来走路不稳,重心不易控制,走路迈大步,手指解纽扣等动作不能顺利完成,说话断续而听不清

3.男患,65岁,脑梗死病史2年,右侧肢体活动不灵

4.男患,5岁,行走不稳2年,表现为走路缓慢,脚尖着地,易跌跤,上楼困难

(5-8题共用备选答案)

A.黑质、黑质纹状体通路

B.纹状体、大脑皮质,脑干、小脑等

C.豆状核

D.尾状核加壳核

E.丘脑底核

下列疾病的病变部位是:

5.偏身投掷运动

6.震颤麻痹

7.舞蹈样动作

8.扭转痉挛

(9-11题共用备选答案)

A.运动性失语

B.失读

C.命名性失语

D.病觉缺失

E.体象障碍

9.优势半球额叶病变表现为

10.优势半球顶叶病变表现为

11.优势半球颞叶病变表现为

二、简答题

1.何谓昏迷?

2.何谓深昏迷?

3.脑死亡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4.什么叫去皮质综合征?

5.什么叫睁眼昏迷?

6.植物状态的标准是什么?

7.Locked-in syndrome指的是什么?

8. Broca失语症的特点是什么?

9. Wernicke失语的特点是什么?

10.命名性失语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11.简述失用症及其分类。

12.什么叫体象障碍? 13.简述轻度认知障碍及痴呆。

14.痛性发作的常见病因是什么?

15.简述晕厥的分类。L

16.眩晕与头晕有何不同?,

17.视交叉中部病变引起视野改变的特点是什么?

18.何谓黄斑回避?

19.何谓皮质盲?

20.传导性耳聋与感音性耳聋的鉴别。

21.何谓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22.什么叫分离性感觉障碍?

23.什么叫牵涉性疼痛?

24.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

25.何为静止性震颤,多见于何种疾病?

26.不自主运动包括哪几类?

27.神经源性膀胧分几类?

三、论述题

1.意识障碍的分级及临床表现。

2.失语的分类及主要临床特点。

3.痛性发作与晕厥如何鉴别?

4.周围性眩晕与中枢性眩晕如何鉴别?

5.前庭周围性眼震与前庭中枢性眼震如何鉴别?

6.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与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如何区别?

7.共济失调的分类及表现卜。

8.步态异常的分类及主要表现,

9.震颤的状态分类。

选择题

【A1型题】

1-5AAAEA 6-10BCDBC 11-15DECCB 16-20DACDA 21-25DABDC 26. C

【A2型题】

1-5DDCEE 6-10DCABC

【A3 /A4型题】

1-3AED

【B:型题】

1-5CBAEE 6-10ADCAB 11C

二、简答题

1.昏迷是一种最为严重的意识障碍。患者意识完全丧失,各种强刺激不能使其觉醒,无有目的的自主活动,不能自发睁眼。昏迷按严重程度可分为浅昏迷、中昏迷与深昏迷。

2.对外界任何刺激均无反应,全身肌肉松弛,无任何自主运动。眼球固定,瞳孔散大,各种反射消失,大小便多失禁。生命体征已有明显改变,呼吸不规则,血压或有下降。

3.大脑和脑干功能全部丧失时称脑死亡,其诊断标准是:患者对外界任何刺激均无反应,无任何自主运动,但脊髓反射可以存在;脑干反射(包括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头眼反射、前庭眼反射、咳嗽反射)完全消失,瞳孔散大固定;自主呼吸停止,需要人工呼吸机维持换气;脑电图提示脑电活动消失,呈一直线;经颅多普勒超声提示无脑血流灌注现象;体感诱发电位提示脑干功能丧失;上述情况持续时间至少12小时,经各种抢救无效;需除外急性药物中毒、低温和内分泌代谢疾病等。

4.多见于因双侧大脑皮质广泛损害而导致的皮质功能减退或丧失,皮质下功能仍保存。患者表现为意识丧失,但睡眠和觉醒周期存在,能无意识地睁眼、闭眼或转动眼球,但眼球不能随光线或物品转动,貌似清醒但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光反射、角膜反射,甚至咀嚼动作、吞咽、防御反射均存在,可有吸吮、强握等原始反射,但无自发动作。大小便失禁。四肢肌张力增高,双侧锥体束征阳性。身体姿势为上肢屈曲内收,腕及手指屈曲,双下肢伸直,足屈曲;有时称为去皮质强直( decorticated rigidity)。该综合征常见于缺氧性脑病、脑炎、中毒和严重颅脑外伤等。

5.睁眼昏迷也称为无动性缄默,由脑干上部和丘脑的网状激活系统受损引起,此时大脑半球及其传出通路无病变。患者能注视周围环境及人物,貌似清醒,但不能活动或言语,二便失禁。肌张力减低,无锥体束征。强烈刺激不能改变其意识状态,存在觉醒一睡眠周期。常见于脑干梗死。

6.是指大脑半球严重受损而脑干功能相对保留的一种状态。患者对自身和外界的认知功能全部丧失,呼之不应,不能与外界交流,有自发或反射性睁眼,偶可发现视物追踪,可有无意义哭笑,存在吸吮、咀嚼和吞咽等原始反射,有觉醒一睡眠周期,大小便失禁。

7.闭锁综合征,又称去传出状态,病变位于脑桥基底部,双侧锥体束和皮质脑干束均受累。患者意识清醒,因运动传出通路几乎完全受损而呈失运动状态,眼球不能向两侧转动,不能张口,四肢瘫痪,不能言语,仅能以瞬目和眼球垂直运动示意与周围建立联系。本综合征可由脑血管疾病、感染、肿瘤、脱髓鞘病等引起。

8.由优势侧额下回后部(Broca区)病变引起。临床表现以口语表达障碍最突出,谈话为非流利型、电报式语言,讲话费力,找词困难,只能讲一两个简单的词,且用词不当,或仅能发出个别的语音。口语理解相对保留,对单词和简单陈述句的理解正常,句式结构复杂时则出现困难。复述、命名、阅读和书写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9.由优势侧颖上回后部(Wernicke区)病变引起。临床特点为严重听理解障碍,表现为患者听觉正常,但不能听懂别人和自己的讲话。口语表达为流利型,语量增多,发音和语调正常,但言语混乱而割裂,缺乏实质词或有意义的词句,难以理解,答非所问。复述障碍与听理解障碍一致,存在不同程度的命名、阅读和书写障碍。

10.又称遗忘性失语,由优势侧颖中回后部病变引起。主要特点为命名不能,表现为患者把词“忘记”,多数是物体的名称,尤其是那些极少使用的东西的名称。如令患者说出指定物体的名称时,仅能叙述该物体的性质和用途。别人告知该物体的名称时,患者能辨别对方讲的对或不对。自发谈话为流利型,缺实质词,赘话和空话多。听理解、复述、阅读和书写障碍轻。

11.是指在意识清楚、语言理解功能及运动功能正常情况下,患者丧失完成有目的的复杂活动的能力。临床上可分为观念性失用、观念运动性失用、肢体运动性失用、结构性失用及穿衣失用等。

12.指患者基本感知功能正常,但对自身躯体的存在、空间位置及各部位之间的关系失去辨别能力,临床可表现为偏侧忽视、病觉缺失、手指失认、自体认识不能、幻肢现象等。病变多位于非优势半球顶叶。

13.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是介于正常衰老和痴呆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是一种认知障碍综合征。其核心症状是认知功能的减退,累及记忆、执行功能、语言、运用、视空间结构技能等其中的一项或多项,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与年龄和教育程度匹配的正常老人相比,患者存在轻度认知功能减退,但日常能力没有受到明显影响。痴呆(dementia)是由于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持续性智能损害综合征,可由脑退行性变(如阿尔茨海默病、额ART叶变性等)引起,也可由其他原因(如脑血管疾病、外伤、中毒等)导致。与轻度认知障碍相比,痴呆患者必须有两项或两项以上认知域受损,并导致患者的日常或社会能力明显减退。

14痫性发作的病因多种多样,可由原发性神经系统疾病引起,如特发性癫痫、脑外伤、脑卒中或脑血管畸形、脑炎或脑膜炎等;也可由其他系统疾病引起,如低血糖、低血钠、低血钙、高渗状态、尿毒症、肝性脑病、高血压脑病、药物中毒、高热等。

15.晕厥包括血管迷走性晕厥、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颈动脉窦性晕厥、排尿性晕厥、咳嗽性晕厥等;心源性晕厥包括心律失常、心瓣膜病、冠心病及心肌梗死、心肌病、心包填塞等;脑源性晕厥包括严重脑动脉闭塞、主动脉弓综合征、高血压脑病、基底动脉型偏头痛等;其他还有哭泣性晕厥、过度换气综合征、低血糖性晕厥、严重贫血性晕厥等。

16.眩晕是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造成人与周围环境空间关系在大脑皮质中反应失真,产生旋转、倾倒及起伏等感觉。头昏表现为头重脚轻、步态不稳等,无对外界环境空间位置的错觉。

17.视交叉中部病变引起双眼颖侧偏盲,患者表现为双眼颖侧半视野视力障碍而鼻侧半视力正常。常见于垂体瘤及颅咽管瘤。

18.枕叶视皮质受损时,患者视野中心部视力常保留,称为黄斑回避,其可能原因是黄斑区部分视觉纤维存在双侧投射,以及接受黄斑区纤维投射的视皮质具有大脑前一后循环的双重血液供应。

19.由双侧枕叶皮质视中枢病变引起的视力障碍又称为皮质盲,表现为双眼视力下降或完全丧失、眼底正常、双眼瞳孔对光反射正常。

21.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也称痉挛性瘫痪,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即大脑皮质运动区神经元及其发出的下行纤维病变所致,表现为肌力减弱,肌张力增高,键反射活跃或亢进,浅反射的减退或消失,病理反射阳性,无明显的肌萎缩。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又称弛缓性瘫痪,指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元以及它们的轴突组成的前根、神经丛及其周围神经受损所致。表现为受损的下运动神经元支配的肌力减退,肌张力减低或消失,肌肉松弛,外力牵拉时无阻力,与上运动神经元瘫痪时的“折刀”现象有明显不同,键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萎缩明显。

22.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某部位出现某种感觉障碍而该部位其他感觉保存者称分离性感觉障碍。

23.内脏病变时出现在相应体表区的疼痛,如心绞痛可引起左胸及左上肢内侧痛,胆囊病变可引起右肩痛。

24.小脑本身、小脑脚的传人或传出联系纤维、红核、脑桥或脊髓的病变均可产生小脑性共济失调。小脑性共济失调表现为随意运动的力量、速度、幅度和节律的不规则,即协调运动障碍,可伴有肌张力减低、眼球运动障碍及言语障碍。

25.是指在安静和肌肉松弛的情况下出现的震颤,表现为安静时出现,活动时减轻,睡眠时消失,手指有节律的抖动,每秒约4-6次,呈“搓药丸样”,严重时可发生于头、下领、唇舌、前臂、下肢及足等部位。常见于帕金森病。

26.不自主运动主要包括震颤、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症、扭转痉挛、偏身投掷运动、抽动症等。

27.由神经系统病变导致的排尿障碍可称为神经源性膀胧,主要有以下类型:①感觉障碍性膀胧;②运动障碍性膀耽;③自主性膀胧;.④反射性膀胧;⑤无抑制性膀胧。

三、论述题

1.意识障碍的分级及临床表现:①嗜睡:是早期意识障碍,处于睡眠状态,能唤醒和回答简单问话,如无刺激又进人睡眠;②昏睡:深睡眠状态,大声间话或较强烈疼痛刺激可唤醒,可含糊作答,刺激停止立即熟睡;③浅昏迷:意识丧失,对语言无反应,不能唤醒,对强烈疼痛刺激有反应,存在无意识自发动作、生理反射,生命体征无改变;④中昏迷:疼痛反应消失,无意识动作减少,键反射减弱或消失,角膜、对光、吞咽反射迟钝,生命体征轻度改变;⑤深昏迷:疼痛刺激无反应,自发动作、键反射及生理反射消失,生命体征明显改变。

2.失语的分类及主要临床特点:①外侧裂周围失语综合征,包括Broca失语、Wernicke失语和传导性失语,病灶均在外侧裂周围,都有复述障碍;Broca失语以口语表达障碍最突出,口语理解相对保留;Wernicke失语听理解严重障碍,表现为患者听觉正常,但不能听懂别人和自己的讲话,语量增多,言语混乱而割裂;传导性失语表现为流利性口语,有大量错词,欲纠正而显得口吃,听起来似非流利性失语,但表达短语或句子完整,听理解障碍较轻,复述障碍较自发谈话和听理解障碍重。②经皮质性失语,包括经皮质运动性、经皮质感觉性、经皮质混合性失语,病灶在分水岭区,复述都相对保留;经皮质运动性失语类似于Broca失语,但程度较Broca失语轻;经皮质感觉性失语类似于Wernicke失语,但障碍程度较Wernicke失语轻;经皮质混合性失语又称语言区孤立,为经皮质运动性失语和经皮质感觉性失语并存,突出特点是复述相对好,其他语言功能均严重障碍或完全丧失。③完全性失语,也称混合性失语,是最严重的一种失语类型。临床上以所有语言功能均严重障碍或几乎完全丧失为特点。患者限于刻板言语,听理解严重缺陷,命名、复述、阅读和书写均不能。④命名性失语,病灶在颖中回后部或颖枕交界区;主要特点为命名不能,表现为患者把词“忘记”,多数是物体的名称,尤其是那些极少使用的东西的名称。如令患者说出指定物体的名称时,仅能叙述该物体的性质和用途。⑤皮质下失语分为丘脑性失语和内囊、基底节损害所致的失语;丘脑性失语表现为急性期有不同程度的缄默和不语,以后出现语言交流、阅读理解障碍,言语流利性受损,音量减小,可同时伴有重复语言、模仿语言、错语、命名不能等,复述功能可保留;内囊、基底节损害所致的失语表现为类似于Broca失语和Wernicke失语。

3.痫性发作是指由于大脑皮质神经元异常放电而导致的短暂脑功能障碍。晕厥是由于大脑半球及脑干血液供应减少,导致的伴有姿势张力丧失的发作性意识丧失。其病理机制是大脑及脑干的低灌注,与痛性发作有明显的不同。

4.周围性眩晕指前庭感受器及前庭神经颅外段(未出内听道)病变而引起的眩晕,眩晕感严重,持续时间短,常见于梅尼埃病、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元炎、迷路卒中等;中枢性眩晕指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核上纤维、内侧纵束、小脑和大脑皮质病变引起的眩晕,眩晕感可较轻,但持续时间长,常见于椎一基底动脉供血

神经病学考试题库(十四)-答案解析

神经病学考试题库(十四)一、名词解释1、命名性失语:又含健忘性失语、对名词的遗忘,功能纠正物体的名字。2、Gerstmann 综合征:为优势半球角口,缘上回病变引起的手指 失认,左右失认,手指失认、左右失认,失写及失算。3、血栓形成:在动脉硬化,出血 内膜粗糙的基础上,由于血流缓解性,失症、血液浓缩,血粘度增高、导致血液中有形成 份及无形成份(纤维蛋白元等)附千血管粗糙内膜上、逐渐加大,引起血管腔可同程度口缩小,即称为血栓形成。4、痫性活动: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过程的调节失调,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过甚,抑制过程的衰减造成神经元的异常高频放电,导致痫性灶周围神经的同步高频异常放电活动,由于扩散范围不同,引起临床上不同癫痫发作,这一过程称痫性 活动。二、问答题1、压颈试验(Quekenstedt test)的临床意义压颈试验是检查脊椎管内脑 脊液流能情况,即是否有抗阻的检验方法。如有抗阻、压颈时,以下上升、下降变慢或以 上升,下降,说明椎管内有占位病变,如上升、下降速度快,说明椎管内更占位病变。2、动眼神经麻痹有哪些临床表现?有上栓下垂,外斜视、复视,瞳孔散大、腱反射及调节反射消失,眼球功能向上、下向内活动。3、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痫有哪些常用药物卡马西平、大仓及麻醉药等。 4、急性脊髓炎有哪些临床表现?颈酸损害,出现上肢下运动神经 元瘫痪,呼吸肌瘫痪,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但由于起病急,双下肢的表现为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病现反射引在出。同时有损害下各种感觉障碍,有潴瘤,此时叫脊休克。一般径2-4周后休克解除,双下肢转为上运动神经元瘫,出现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引出。尿潴留转变成逐频,尿急,随时向延长瘫痪,感觉障碍逐渐使复。腰穿压力正常,以 下化验可有蛋白-细胞轻度增高。5、癫痫大发作和癔病的区别是什么?癫痫在发作,发 作形式多固定,体意识丧失,EEG异常,而疾病多为精神刺激诱发富于表,多在情况下发病,无意识丧失,EEG正常。

神经内科常用护理诊断

神经内科常用护理诊断 脑梗塞 一、躯体移动障碍与患者脑血管病变引起肢体偏瘫有关 护理措施:1、床旁加床挡,防坠床 2、专人陪护,保证病人安全,床旁加床挡,防坠床 3、协助生活护理(洗漱、饮水、服药、入厕、打饭、进食、洗碗、输液期间倒尿壶) 4、将常用物品放于病人易拿易取处 5、根据病人情况指导进行适当体育锻炼 二、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患者脑血管病变置肢体偏瘫,躯体移动障碍有关 护理措施:1、翻身、叩背、按摩皮肤,保持肢体功能位 1 /2小时 2、严格皮肤交接班 3、持续使用气垫床,骨隆突处使用气圈等 4、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 三、意识障碍与患者脑血管病变有关 护理措施:1、专人陪护,保证病人安全,床旁加床挡,防坠床 2、观察病人意识恢复情况 3、使用日历、电视、钟表等帮助病人恢复定向力 4、鼓励家属为病人提供他熟悉的物品,帮助病人恢复记忆 4、疼痛与患者脑血管病变引起头痛有关 护理措施:1、评估病人疼痛的部位程度 2、安慰病人、向病人解释疼痛的原因 3、遵医嘱用药,并观察用药的原因及副作用 5、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患者脑血管病变致咳嗽无力,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有关。 护理措施:1、指导病人有效咳嗽,协助病人排痰 2、根据病人情况多饮水 3、必要时用吸痰管吸出,如分泌物不能被排除,预测病人是否需要气管插管 5、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和湿化给氧 6、如果病情允许,必要时进行体位引流 6、语言沟通障碍与患者脑血管病变引起患者失语有关 护理措施:1、把信号灯放于病人手边 2、注意观察病人的非语言信息,提供病人字卡片、纸板、铅笔等 3、鼓励病人说话,病人进行尝试时给予表扬 4、利用读唇语了解病人所需信息 5、鼓励家属探视,增加与病人的交流机会 7、有误吸的危险与患者意识障碍、咳嗽吞咽反射功能降低、鼻饲饮食有关 1、密切观察病人病情,痰液粘稠时给予及时湿化及时吸出 2、留置胃管患者每日鼻饲前检查胃管在胃内 3、根据病人情况,避免经口进食饮水,以免呛咳 8、有受伤的危险与患者意识障碍、躁动有关 1、床旁加床挡,防坠床 2、专人陪护,保证病人安全,床旁加床挡,防坠床 3、协助生活护理(洗漱、饮水、服药、入厕、打饭、进食、洗碗、输液期间倒尿壶) 4、将常用物品放于病人易拿易取处 9、有感染的危险与患者长期卧床,机体抵抗力下降,留置尿管、锁穿管有关

《外科护理学》(本科教学大纲)

《外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110020 课程名称:外科护理学 学分:6.6 总学时:156学时 理论学时:88学时 实验学时:68学时 先修课程要求:护理学基础、护理理论、病理、生理、病理生理、健康评估等护理学基础课 适应专业:护理本科 教材: 外科护理学,曹伟新,李乐之主编,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参考教材: 1. 吴在德.外科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 曹伟新.外科护理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3. 郭光金、孙大成、余汇洋.外科应用解剖与手术学第一版.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本科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它涉及外科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和护理等知识。其目的是通过外科护理学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外科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各系统疾病的知识,能实践外科疾病的评估、观察和整体护理。其任务是使学生能熟练运用上述有关知识进行外科护理操作,对外科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并具有严谨、热情的工作态度。为从事临床外科护理工作奠定基础,并为学习其他临床各科护理提供理论和时间依据,为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和工作方法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 1.观察外科病人的症状体征,判断病情变化,配合对外科病人的检查和治疗工作,对危重病人进行紧急处理。 2.对手术病人进行手术前后护理,并独立进行手术室护理工作。

3.应用外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对外科病人进行评估、观察和整体护理。对病人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并进行有关的家庭及社区护理。 4.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 (1)熟悉甲状腺疾病、乳房疾病、腹外疝、急性化脓性腹膜炎、腹部损伤、胃十二指肠疾病、小肠疾病、阑尾炎、大肠肛管疾病、门静脉高压症、肝脏疾病、胆道疾病、胰腺疾病、周围血管疾病、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胸部损伤、脓胸、食管疾病、心脏疾病、泌尿系统损伤、尿石症、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结核、泌尿系统梗阻、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骨与关节损伤、骨与关节感染、骨肿瘤、小儿外科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要点处理原则。 (2)掌握甲状腺疾病、乳房疾病、腹外疝、急性化脓性腹膜炎、腹部损伤、胃十二指肠疾病、小肠疾病、阑尾炎、大肠肛管疾病、门静脉高压症、肝脏疾病、胆道疾病、胰腺疾病、周围血管疾病、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胸部损伤、脓胸、食管疾病、心脏疾病、泌尿系统损伤、尿石症、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结核、泌尿系统梗阻、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骨与关节损伤、骨与关节感染、骨肿瘤、小儿外科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 5.基本技能 (1)掌握甲状腺疾病、乳房疾病、腹外疝、急性化脓性腹膜炎、腹部损伤、胃十二指肠疾病、小肠疾病、阑尾炎、大肠肛管疾病、门静脉高压症、肝脏疾病、胆道疾病、胰腺疾病、周围血管疾病、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胸部损伤、脓胸、食管疾病、心脏疾病、泌尿系统损伤、尿石症、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结核、泌尿系统梗阻、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骨与关节损伤、骨与关节感染、骨肿瘤、小儿外科常见疾病手术前常规准备、手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紧急处理。 (2) 掌握甲状腺疾病、乳房疾病、腹外疝、急性化脓性腹膜炎、腹部损伤、胃十二指肠疾病、小肠疾病、阑尾炎、大肠肛管疾病、门静脉高压症、肝脏疾病、胆道疾病、胰腺疾病、周围血管疾病、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胸部损伤、脓胸、食管疾病、心脏疾病、泌尿系统损伤、尿石症、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结核、泌尿系统梗阻、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骨与关节损伤、骨与关节感染、骨肿瘤、小儿外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评估技能。 (3) 掌握胃肠减压、三腔两囊管、胸腔闭式引流、泌尿系导管、石膏绷带、牵引器具的使用和护理。 三、学时安排

药物分析第7版学习指导与习题集 附答案

第一章药物分析与药品质量标准 一、基本要求 1.掌握:药物分析的性质和任务,药品的定义和特殊性,药品质量和稳定性研究的目 的与内容,药品标准制定的方法和原则。 2.熟悉:药品标准,中国药典的内容和进展,主要国外药典的内容。 3.了解:药品质量管理规范,药品检验的基本程序。 二、基本内容 本章内容涵盖《药物分析》第7版的绪论和第一章药品质量研究内容与药典概况。 (一)基本概念 药物( drugs)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药品( medicinal products)通常是指由药物经一定的处方和工艺制备而成的制剂产品,是可供临床使用的商品。药物通常比药品表达更广的内涵。 药品是用于治病救人、保护健康的特殊商品,具有以下特殊性:①治病与致病的双重性; ②严格的质量要求性;(爹社会公共福利性。 药物分析(pharmaceutical analysis)是研究药物质量规律、发展药物质量控制方法的科学。 药物分析是药学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药学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任务就是对药物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确立药物的质量规律,建立合理有效的药物质量控制方法和标准,保证药品的质量稳定与呵控,保障药品使用的安全、有效和合理。 (二)药品标准 药品标准(也俗称为药品质量标准)系根据药物自身的理化与生物学特性,按照批准的来源、处方、生产工艺、贮藏运输条件等所制定的、用以检测药品质量是否达到用药要求并衡量其质量是否稳定均一的技术规定。 国家药品标准,是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SFDA)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品注册标准和其他药品标准,其内容包括质量指标、检验方法以及生产工艺等技术要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药典委员会,负责国家药品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国家药品标准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药政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药品标准的内涵包括:真伪鉴别、纯度检查和品质要求三个方面,药品在这三方面的综

神经病学测试题及答案

神经病学测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28题) 1、一侧三叉神经脊束核的病损表现为【B】 A、同侧面部痛温,触觉均障碍 B、同侧面部呈现洋葱皮样分布的分离性痛温觉障碍 C、同侧面部呈洋葱皮样分布的痛温觉及触觉障碍 D、对侧面部呈洋葱皮样分布的痛温觉及触觉障碍 E、咀嚼无力,下颌反射消失,张口时下颌向同侧偏斜 2、下列哪项不符合延髓麻痹的诊断【D】 A、真性延髓麻痹主要系指舌咽迷走神经麻痹 B、假性延髓麻痹为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所致 C、真性及假性延髓麻痹均出现饮水反呛、吞咽困难及构音障碍 D、假性延髓麻痹时咽反射消失 E、真性延髓麻痹时可有舌肌瘫痪舌肌萎缩肌束颤动 3、右三叉神经病损表现为【A】 A、右面部痛温觉障碍,张口下颌偏向右侧 B、右面部痛温觉障碍,张口下颌偏向左侧 C、右面部痛温觉障碍,右闭目不能 D、右面部痛温觉障碍,左闭目不能 E、左面部痛温觉障碍,张口下颌偏向右侧 4、两足并拢站立闭目,此项检查为【B】 A、Laseque征 B、Romberg征 C、Kernig征 D、Hoffmann征 E、Babinski征 5、同向性偏盲病损位于【C】 A、同侧视神经 B、视交叉 C、对侧视束 D、对侧颞叶视辐射 E、对侧顶叶视辐射 6、下列哪项不符合一侧动眼神经麻痹【D】 A、上脸下垂,眼球不能向上、下和内侧转动 B、眼球向上、内、向下注视时出现复视 C、眼球向外呈外下方斜视 D、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调节反射存在 E、瞳孔散大,光反射及调节反射均消失 7、滑车神经受损时眼球出现向哪一方向的运动障碍【B】 A、向外上 B、向外下 C、向内上 D、向内下 E、以上均不是

基础护理学学习指导与题集主编尚少梅 李小寒

第二章【习题】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下列属于心理环境范畴的是 A.人的循环系统功能情况 B.精神紧张的程度 C.大气污染的程度 D.人的教育程度 E.医院标识的情况 2.成年人肺泡的总面积约为 A.35~50m2B.45~60m C.55~70m2 D.65~80m2E.75~70 m2 3.医院病床之间的距离不少于 A.0.5m B.1m C.1.5m D.2m E.3m 4.病室最适宜的温度是和相对的湿度是 A.14~16℃,30%~40% B.16~18℃,40%~50% C.16~18℃,50%~60% D.18~22℃,50%~60% E.22~24S℃,60%~70% (二)A2型题 5.下列不属于医院社会环境调控的范畴的是 A.人际关系B.工作态度C.病友关系 D.医院规则E.病室装饰 6.护士的基本任务不包括 A.预防疾病B.促进健康C.抢救生命 D.恢复健康E.减轻痛苦 7.下列病室通风的目的中不合适的是 A.保持空气新鲜

B.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C.降低空气中的微生物的密度 D.减少热量散失 E.使患者精神振奋、心情愉快 8.下列关于光线对人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A.红外线能被皮肤吸收,使皮肤及深部组织受到温热作用 B.适量的日光照射,使人食欲增加,舒适愉快 C.紫外线有强大的杀菌作用 D.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各种射线都有很强的生物学作用E.光线对人的心理无作用 9.属于医疗服务环境是 A.医疗护理技术、人际关系、精神面貌及服务态度 B.医院环境是医务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的场所 C.医院的建筑设计、基础设施 D.深层次的、抽象的、有形的 E.医院的规章制度 10.下列不属于医院的规章制度的是 A.耐心解释,取得患者的理解 B.让患者对其周围的环境具有一定的自主权 C.满足患者需求,患者的行为举止可以不受限制 D.尊重患者的隐私权 E.鼓励患者自我照顾 (三)A3/A4型题 (11~13)题共用题干 王女士,68岁,因心肌梗死入院,护士为患者调控医院物理环境。11.适宜的病室温度应为 A.16~18℃B.18~20℃C.20~22℃D.22~24℃E.24~26℃ 12.适宜的病室色调是

神经内科考试题(含答案)

出科考试(神经内科) 姓名一、 A1/A2 型题( 100 分) () 1、紧张型头痛的性质为 A. 刺痛 B.钻痛 C.炸裂样疼痛 D. 搏动性疼痛 E.紧箍样胀痛 () 2、腔隙性脑梗死病灶以哪个部位发病率最高 A. 丘脑 B.放射冠区 C.基底节区 D.脑干 E.脑皮质 () 3、脑出血最常见的动脉是 A. 小脑齿状核动脉 B.基底动脉旁正中动脉 C.大脑中动脉豆纹动脉 D.脉络膜前动脉 E. 前交通动脉 () 4、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卧床休息至少: A.4~6 周 B.10 天 C.2 周 D.10~ 14 天 E.8 周 () 5、青壮年脑栓塞患者,栓子来源最多的原 因是: A.心肌梗死 B.风湿性心脏病伴房颤 C.细菌或病毒导致的动脉炎 D.高血压性心脏病伴房颤 E.先天性心脏病 () 6、脑出血的预后与 A. 出血量有关 B.并发症严重程度有关 C.部位有关 D.出血量、部位有关 E.出血 量、部位、并发症严重程度有关 () 7、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A.颅内动脉外膜不发达,管壁较薄,易致破碎 B.硬 化动脉内膜粗糙,形成内膜溃疡,在高血压 作用下血管破裂 C.在高血压的基础上,合并颅内动静脉畸形,易 出血 D.高血压可使小动脉硬化,玻璃样变,形成微动 脉瘤导致破裂 E.实质上是颅内静脉循环障碍和静脉破裂 () 8、脑出血病人的急性期处理,下列那项是 不正确的 A.安静、少搬动 B.使用脱水剂、减轻脑水肿 C.给血管扩张药以改善血液循环 D.合并应激性溃疡时用止血药 E.血压增高明显者,给降血压治疗 () 9、非高血压性脑出血多位于 A. 皮质下 B.壳核及内囊区 C.脑干 D.小脑齿状核 E.丘脑 () 10、腔隙性梗死病灶发病率最高的位置是: A. 小脑 B.基底节区 C.脑桥 成绩 D. 中脑 E.大脑半球 ()11、偏头痛发作期治疗首选 A. 尼莫地平 B.氟桂利嗪 C.卡马西平 D. 麦角胺咖啡因 E.普萘洛尔 ()12、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 A. 头痛、呕吐严重 B.常有抽搐发作 C.脑膜刺激征明显 D.意识障碍多见,头痛不明显 E.常伴跟底视网膜出血 ()13、偏头痛中最常见的类型是 A. 有先兆的偏头痛 B.无先兆的偏头痛 C.紧张性头痛 D.基底动脉型偏头痛 E.丛集性头痛 ()14、下列哪项不是偏头痛的特征 A. 多为偏侧 B.发作性 C.常伴恶心、呕吐 D. 搏动样头痛 E.一般持续 15 分钟至 3 小时 ()15、蛛网膜下隙出血继发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病高峰为 A. 出血后 4~15 天 B.出血后 7~10 天 C.出血后 3~5 天 D.出血后 10~15 天 E.出血后 15~30 天 ()16、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的辅助检查方法是 A.CT B.MRI C.DSA D.TCD E.SPECT ()17、最常见的偏头痛为 A. 有先兆的偏头痛 B.无先兆的偏头痛 C.基底型偏头痛 D.偏瘫型偏头痛 E.偏 头痛等位发作 ()18、脑梗死发病后 24~ 48h,血压大于多少者宜给予降压药物治疗 A.29.3/18.6kPa(220/140mmHg) B.26.6/16.0kPa(200/120mmHg) C.26.6/14.6kPa(200/110mmHg) D.26.6/13.3kPa(200/100mmHg) E.23.9/12.6kPa(180/95mmHg) ()19、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药物不包括 A. 曲普坦类药 B. β受体阻滞剂 C.钙通道拮抗剂 D.抗癫药 E.抗抑郁药 ()20、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宜控制在 A.5.7 ~ 7.8mmol/L B.6~ 10mmol/L C.6~ 9mmol/L D.7.0~11.1mmol/L E.7.8~ 11.1mmol/L ()21、偏头痛预防的药物不包括下列哪个 A. 阿米替林 B.奋乃静 C.头痛宁胶囊 D. 氟 桂利嗪 E.普萘洛尔 ()22、脑出血最常见的出血血管是: A.基底动脉的旁正中动脉 B.大脑中动脉的豆纹动脉

操作系统学习指导与习题(含答案)

操作系统 第一章概论 1. 1 学习指导 操作系统是运行在计算机硬件系统上的最基本的系统软件。它操作和管理着所有的系统硬件,也控制和管理着所有的系统软件,操作系统对计算机使用者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操作环境,也为其他各种应用系统提供了最基本的支撑环境。 现代操作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软件,它与计算机硬件系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与用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在计算机系统中位于计算机裸机和计算机用户之间。紧挨着硬件的就是操作系统,它通过系统核心程序对计算机系统中的几类资源进行管理,如处理机、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数据与文档资源、用户作业等,并向用户提供若干服务,通过这些服务将所有对硬件的复杂操作隐藏起来,为用户提供一个透明的操作环境。 在操作系统的外层是其它系统软件。操作系统是最基本的系统软件。用户可以直接通过系统软件层与计算机打交道,也可以建立各类应用软件和应用系统,通过它们来解决用户的问题。由此可见,操作系统是介于计算机硬件和用户之间的一个接口。 根据操作系统的功能特征,可将操作系统分为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三种基本类型。不同类型的操作系统有不同的作业用户,适用于不同的应用领域。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对一些术语及概念的了解及认识,如批处理、吞吐量、作业的周转时间、分时(简单分时、具有“前台”和“后台”的分时系统、基于多道程序设计的分时系统)、实时、多道程序设计、时间片及操作系统的特征(并发、共享、虚拟、不确定性)。 1. 2 学习自评 一、选择题 1.组成计算机系统软件的基本部分是__________。 A. 应用软件 B. 语言处理程序 C. 例行服务程序 D. 操作系统 2.把处理机的时间分成很短的时间片(如几百毫秒),并把这些时间片轮流地分配给各联机 作业使用的技术称为__________。 A. 分时技术 B. 实时技术 C. 批处理技术 D. 多道程序设计技术 3.所谓__________是指一个以上的作业放入主存,并且同时处于运行状态。这些作业共享处 理机的时间和外围设备等其他资源。 A. 多重处理 B. 多道程序设计 C. 多道批处理 D. 共行执行 4.在一个以批处理为主的系统中,为保证系统的吞吐量,总是要力争缩短用户作业的 __________。 A . 周转时间 B. 运行时间 C. 提交时间 D. 完成时间 5.在批处理系统中,周转时间是指__________。

神经病学测试题及答案汇总

神经病学测试题及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题) 1、病变对侧偏身深浅感觉障碍,伴自发性疼痛及感觉过敏,其病变部在【C】 A、顶叶感觉皮层, B内囊或基底节区 C丘脑 D中脑 E、桥脑 2、62岁女性,晨起出现讲话不清,右侧肢体无力,两天后因病情渐加重就诊。血压14/11kPa,意识清,运动性失语,右侧偏瘫,可完全排除的诊断是【C】 A、脑栓塞 B脑血栓形成 C短暂脑缺血发作 D脑出血 E、腔隙性脑梗死 3、周围性舌下神经麻痹的症状不包括【B] A一侧麻痹,伸舌时舌尖偏向麻痹侧 B—侧麻痹伸舌时舌尖偏向麻痹对侧 C两侧麻痹,伸舌时受限或不能 D舌肌萎缩及伴有肌束震颤 E、电检查有变性的反应

4、颞上回后部是【C】 A、嗅觉中枢 B视觉中枢 C听觉中枢 D皮层运动中枢 E、皮层感觉中枢 5、男性,61岁,突然意识不清1小时。头颅CT显示右侧大脑半球密度影, 3cmx 3cm x 6cm 高最可能的诊断是【B】 A、昏厥 B脑出血 C脑栓塞 D脑血栓形成 E、高血压脑病 6、上运动神经元瘫痪肌张力改变的特点通常是【A】 A、上肢屈肌张力高,下肢伸肌张力高 B上肢伸肌张力高,下肢屈肌张力高 C上下肢均为屈肌张力高 D上下肢均为伸肌张力高 E、上下肢屈伸肌张力均高 7、一侧面部及对侧躯体痛温觉缺失的病损部位在【D】 A、中脑背盖部 B桥脑背盖部

C桥脑基底部 D延髓背外侧部 E、延髓基底部 8、20%甘露醇、维生素C【A】 A、脑保护剂 B抗凝治疗 C溶栓治疗 D血液稀释疗法 E、脑代谢活化剂 9、关于脑出血,最确切的诊断依据是【D】 A、60 岁以上发病 B均有偏瘫 C脑脊液血性 D突然偏瘫、头部CT见底节附近高密度影 E、均有脑膜刺激征 10、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可靠的诊断依据是【C】 A、头痛、呕吐 B脑膜刺激征 C腰穿时发现血性脑脊液 D—侧动眼神经麻痹 E、偏瘫来源:考试大-临床执业医师

神经内科新护士培训计划(3个月)

神经内科新护士三个月个性化培训计划根据医院护理部的要求,对培训对象进行评估,结合神经内科专科特点,而制定个性化的指导计划。 指导老师:培训对象: 第一阶段(第1个月) 【目标】 1.全面熟悉病区环境及各班职责,熟悉神经内科的工作性质和流程、应急预案等。 2.熟悉查对制度和交接班制度。 3.掌握神经内科病人的病情观察和出入院病人的护理。 4.熟悉护理记录的书写。 5.掌握新入病人的处理。 【措施】 1.实行一对一带教,各项操作须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在专科技术操作上进行具体指导做好示范,严格训练。 2.学习相关查对制度和交接班制度、常用工作流程、应急预案等。 3.做好基础护理示范:口腔护理,鼻饲等。 4.示范说明神经内科观察的项目,格拉斯哥评分。 5. 对护理记录的书写进行指导,规范书写 6. 教会新收病人处理流程。。 7. 每周进行工作总结 【考核】 1.考核<规章制度>中相关内容、常用工作流程、应急预案等。 2.操作考核 :口腔护理、导尿 【评价】 第二阶段(第2个月) 【目标】

1.掌握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 2.掌握交接班制度及注意事项。 3.熟悉微量泵,心电监护仪的常用参数和使用方法。 4.熟悉常用药物的相关知识。 5.能正确处理各种管道的脱出。 6.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能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操作,培养其应变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 【措施】 1.对其进行相对独立的排班, 在指导老师放手不放眼的指导下,给其独立交接班及书写护理记录。 2.对各种仪器的功能及使用方法,报警处理进行讲解。 3.进一步学习各种管道留置的部位、意义 4.对于不完善及错误的地方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导。 【考核】 1.考核<规章制度>中相关内容。 2.随机抽查护理记录书写情况,床边考核交接班流程。 3.提问常用药物的相关知识。 4.考核脱管处理流程 5.操作考核 : 静脉留置针、鼻饲 【评价】 第三阶段(第3个月) 【目标】 1.掌握专科护理:良肢位的摆放、电动吸痰等。 2.掌握医嘱的正确处理与执行。 3.掌握出院、转科病历的排序

兽医外科与外科手术学总结

兽医外科与外科手术学总结 手术分类:1、根据手术效果分根治、姑息。2、根据手术的紧急程度分紧急手术、非紧急(择期手术)。3、根据手术的污染情况分无菌、污染。4、据出血情况分观血、无血。5、手术目的分治疗、诊断、经济、实验。 保定:以人力、器械或药物控制家畜,限制其活动,以保障人畜安全,便于治疗工作的进行。要求高,要完全限制动物活动,上胸带、腹带、肩带,头部固定。保定原则:安全、迅速、简单、确实。 保定方法:1.柱栏:二、四、六柱栏保定,前肢转位,后肢转位。 2.倒卧保定:提肢倒牛法,二龙戏珠倒牛法,一条绳倒牛法,双抽筋倒马法。 3.猪倒立保定,猪仰卧保定。 无菌术:指在外科范围内防止创口(包括手术创)发生感染的综合预防性技术。它包括灭菌法、消毒法和一定的操作管理规程等。 灭菌法:通常指用物理方法消灭附着于手术所用物品上的一切细菌。常用高温消灭手术器械、手术衣、手术巾、敷料等的微生物;紫外线勇于室内东起灭菌;电离辐射用于药物塑料、缝线、药物的灭菌。金属制品常用高压,紧急时用化学法。 消毒法:又称抗菌法,指用化学方法来消灭细菌或抑制其生长、繁殖等的活动。常用于手术器械、手术室空气、手术人员手和臂消毒及动物术部皮肤消毒。 高压灭菌器使用方法:加水至电阻丝以上,合盖通电源,达到气压打开放气阀去除残留冷空气,关闭放气阀继续加热,达到气压安全阀第一次自动放气开始计算灭菌时间。关闭电源,开放气阀至气压为0,开盖。 高压灭菌注意事项:①压力表必须准确以保证使用安全,定期检验。②加水不宜过多以免沸腾后水向桶内流使物品被泡,不宜过少,否则不能形成一定蒸汽压力,影响灭菌效果,损坏电阻丝。③放气阀下的金属软管必须保留不得折损,否则放气不充分冷空气滞留在桶内会影响温度上升,有碍灭菌质量。④灭菌后应立即间断放气,待气压变为0开盖及时取出内容物,不可待其自然冷却降压,否则干燥物品会变湿妨碍使用。⑤应常测定高压灭菌器灭菌效果,化学指示剂法。 术前准备:1、术前检查2、手术计划的拟订:1)人员分工:术者、助手、器械助手、麻醉助手、保定助手。2)器械等材料的种类与数量3)保定、麻醉方法的选择4)应注意事项:术前、术中、术后5)手术方法6)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急救7)术后治疗和护理、饲养管理。 一、手术动物准备:1、检查动物病情。2、禁食24h、禁饮12h。3、补充营养。4、保持安静,减少动物的紧 张和恐惧。5、术部准备:⑴术部除毛:剪毛剃毛;电动推;除毛剂。⑵术部消毒:二次碘酊法:5%碘酊和70%酒精脱碘(感染创由外向内、非感染创由内向外)。⑶术部隔离:创布、洞巾、巾钳。 二、手术器械及物品准备:1、煮沸灭菌法:水、2%NaCO。(金属制品、注射器,30min,注意玻璃冷放入)2、化学消毒:0.1%新洁尔灭30-40min、70%酒精。3、高压蒸汽灭菌法。4.高热灭菌法。 三、手术人员的准备:1.手术计划的拟订。2.手术分工 3.手术人员消毒:剪指甲、锉指甲、洗手、消毒(两

神经内科新护士培训计划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神经内科新护士培训计划 根据医院护理部的要求,对培训对象进行评估,结合神经内科专科特点,特制定如下培训计划。 第一阶段(第1个月) 【目标】 1.全面熟悉病区环境及各班职责,熟悉神经内科的工作性质和流程、及应急预案等。 2.掌握查对制度和交接班制度;能正确处理各种管道的脱出。 3.掌握神经内科病人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和出入院病人的处理。 4.熟悉护理记录的书写。 5.掌握14种急救药品的药理作用及注意事项。 【措施】 1.实行一对一带教,各项操作须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在专科技术操作上进行具体指导做好示范,严格训练。 2.学习相关查对制度和交接班制度、常用工作流程、应急预案等。 3.做好基础护理示范:口腔护理,尿道口护理,机械排痰等。 4.示范说明神经内科观察的项目:肌力的评估、意识障碍的分类及格拉斯哥评分。 5.对护理记录的书写进行指导,规范书写。 6.教会新入病人处理流程。 【考核】 1.考核<规章制度>中相关内容、常用工作流程、应急预案等。 2.考核脱管处理流程。 3.操作考核 :口腔护理、导尿。 第二阶段(第2个月)

. 【目标】 1.教会正确处理与执行医嘱。 2.掌握微量泵,心电监护仪的常用参数和使用方法。 3.熟悉科室常用药物的相关知识。 4.掌握肌力的评估、意识障碍的分类及格拉斯哥评分。 5.熟悉临床常见危急值的意义。 【措施】 1.对其进行相对独立的排班,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交接班及护理记录书写。 2.对各种仪器的功能及使用方法,报警处理进行讲解。 3.进一步学习各种管道留置的部位、意义。 4.对于不完善及错误的地方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导。 【考核】 1.考核<规章制度>中相关内容。 2.随机抽查护理记录书写情况,床边考核交接班流程。 3.提问常用药物及临床常见危急值的相关知识。 4.操作考核 : 静脉留置针、鼻饲。 第三阶段(第3个月) 【目标】 1.掌握专科护理:危重及卧床病人的翻身拍背、电动吸痰等。 2.掌握正确处理医嘱与执行。 3.熟悉抢救车及呼吸囊的使用。 4.全部完成相应规章制度,能将规章制度与临床工作有机结合。 5.进一步提高理论知识及实际工作能力。 【措施】 1.示范如何为危重及卧床病人翻身拍背、电动吸痰等。 2.掌握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3.讲解抢救车的功能分区及示范呼吸囊的使用。 4.熟练掌握病人“十知道”。 【考核】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11

第一篇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氨基酸的结构与性质 1.氨基酸的概念:氨基酸(amino acid)是蛋白质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构成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共有20种,这些氨基酸都是L-构型的α-氨基酸。 2.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 5、氨基酸的等电点 氨基酸不带电荷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以pI表示。氨基酸不同,其等电点也不同。也就是说,等电点是氨基酸的一个特征值。 6、氨基酸的茚三酮反应 如果把氨基酸和茚三酮一起煮沸,除脯氨酸和羟脯氨酸显黄色外,其它氨基酸都显深浅不同的紫色。氨基酸与茚三酮的反应,在生化中是特别重要的,因为它能用来定量测定氨基酸。。 肽键: 1、肽键: 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以共价键偶联形成肽,其间的化学键称为肽键(peptide bond),也叫酰胺键(-CO-NH-)。 4、肽(peptide)是氨基酸通过肽键相连的化合物。肽按其组成的氨基酸数目为2个、3个和4个等不同而分别称为二肽、三肽和四肽等,多肽和蛋白质的区别是多肽中氨基酸残基数较蛋白质少,一般少于50个,而蛋白质大多由100个以上氨基酸残基组成,但它们之间在数量上也没有严格的分界线。 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 2、盐析: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大量中性盐,以破坏蛋白质的胶体性质,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沉淀析出,称为盐析。常用的中性盐有:硫酸铵、氯化钠、硫酸钠等。 √蛋白质的等电点概念:蛋白质分子所带正、负电荷相等时溶液的pH值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 pH 值在等电点以上,蛋白质带负电,在等电点以下,则带正电。溶液的pH在蛋白质的等电点处蛋白质的溶解度最小。

神经病学试题库

2001级神经病学试题B卷 一、选择题(30分) A1型题(单句最佳选择题) 1.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每次出现神经症状持续的时间最长不超过: A.数秒 B.数分钟 C.数小时 小时小时 2.病理反射的出现是由于: A.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 B.脊髓反射弧受损 C.基底节受损 D.锥体束受损 E.脑干网状结构受损 3.右眼直接光反射消失,间接光反射存在提示: A. 右动眼神经病变 B.右视神经病变 C.左动眼神经病变 D.左视神经病变 E.左枕叶 4.运动性失语的病变在优势半球: A. 额中回后部 B.额上回后部 C.额下回后部 D.中央前回 E.颞下回后部 5.脊髓休克双下肢或四肢瘫痪时出现: A.血压下降 B.神智模糊 C.腱反射亢进 D.肌张力低下,反射消失,尿潴留 E.全身冷汗 A2型题(病历摘要型最佳选择题) ---------------------------------------------------------------------------------- 答题说明 每一道考题下面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引导句为否定陈述, 答题时,只许从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作为正确答案,并在答卷纸上将相 应题号的相应字母划一粗黑线. --------------------------------------------------------------------------------------------- 6.男性,20岁,反复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二年。脑电图示有痫波发放,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A.应立即开始治疗 B.用药从小剂量开始 C.用药后定期检查肝、肾功能 D.开始先单独应用一种药物治疗 E.大剂量联合用药 7.女性,30岁,睁眼困难伴复视二年,晨轻暮重,休息后好转。下列哪些检查无意义:A.新斯的明试验B.疲劳试验 C.胸部CT扫描 D.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测定 E.椎管造影 8.女55岁,糖尿病,突发左面部无力,右肢体无力,向左凝视时有复视.病变可能在:A.右侧大脑半球B.左侧大脑半球 C.右侧脑干 D.左侧脑干 E.右侧内侧纵束

精神科医师培训内容指导

精神科医师培训细则 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二级学科,研究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处理精神障碍的临床诊断、治疗、预防与康复问题,并涉及精神卫生服务与研究的各个方面。精神病学与临床心理学、神经病学的关系密切,与其他临床学科也有广泛联系,如精神因素影响躯体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预防的各个环节,综合医院的精神障碍十分常见。本学科包括老年精神病学、儿童精神病学、成瘾精神病学、司法精神病学、精神药理、生物精神病学、联络会诊精神病学等亚专业。精神科普通专科医师培养阶段为3 年。 一、培训目标 通过3 年的基础培养,使被培养者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获得临床执业医师所必需的临床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精神医学与生物医学相统一的整体医学意识,达到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要求。 二、培训方法 精神科普通专科医师培养为期3 年,以培养通科和普通精神科临床工作能力为首要任务,培养方式主要为内科各科(包括神经内科)、急诊科、普通精神科病房轮转,完成规定 三、培训内容与要求 (一)神经内科 病房3 个月,门诊1 个月。 1. 轮转目的 掌握: 神经系统查体、腰椎穿刺的基本技能,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癫痫的表现、诊断、治疗。

熟悉: 其他临床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处理; 大脑疾病的影像学检查与诊断的理论知识与技能。 2. 基本要求 (2 )基本技能要求: 管理床位不少于4 张,新收病人不少于10 例; 当日完成住院病历; 书写规范大住院病历3 份。管病人总人次至少20 人次,达到质量要求并完成基本训练。 门诊学习期间,看病人日均不少于25 人次。除以上病种外,重点要求学习癫痫、帕金森病、各类脑血管疾病恢复期或后遗症的处理等。 3. 较高要求

神经病学精品课程题库(温医)

神经病学精品课程题库 说明 本题库来源于温医精品课程,不过大部分题目没有参考复习资料。其实这些题目基本都来自人卫版的作业本,所以复习资料可以自己在人卫版作业上找。网站地址见下: http://61.153.27.166/ec-webpage-show/page/resource/item-content.do?courseId=199&itemId=2581 神经病学总论 一.名词解释 1、Horner`s sign 2、感觉过度 3、假性球麻痹 4、下运动神经元 二.选择题 【A型题】 1.影响意识的最重要的结构是: A.脑干上行性网状激活系统 B.脑干下行性网状激活系统 C.大脑半球 D.小脑 E.基底节 2.一患者能被唤醒,醒后能简单回答问题及勉强配合检查,停止刺激即又入睡,这种意识状态是: A.嗜睡 B.昏睡 C.昏迷 D.谵妄 E.意识模糊 3.以下关于失语症不正确的表述是:A.Broca失语:以口语表达障碍为突出表现B.Wernicke失语:以口语理解障碍为突出表现C.传导性失语:以复述不成比例受损为主要表现 D.经皮质性失语:以音量小、语调低为主要表现 E.命名性失语:以命名不能为特征 4.以下关于视野缺损不正确的病变定位是:A.一侧视神经病变引起单眼全盲 B.一侧视束病变引起双颞侧偏盲 C.一侧枕叶视中枢病变引起双眼同向偏盲、黄斑回避D.颞叶后部病变引起双眼同向上象限盲 E.顶叶病变引起双眼同向下象限盲 5.一侧瞳孔直接光反射消失,对侧间接光反射消失,病变位于: A.同侧视神经 B.对侧视神经 C.同侧动眼神经 D.对侧动眼神经 E.视交叉 6.滑车神经受损时: A.眼球向外上方运动障碍 B.眼球向外下方运动障碍 C.眼球向内上方运动障碍 D.眼球向内下方运动障碍 E.以上均不是 7.核间性眼肌麻痹病损部位在: A.皮层眼球同向凝视中枢额中回后部 B.脑干眼球水平凝视中枢桥脑旁正中网状结构(PPRF) C.内侧纵束 D.外展神经核 E.动眼神经核 8.以下不正确的表述是: A.眩晕可分为系统性眩晕和非系统性眩晕B.系统性眩晕又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C.位置性眩晕是周围性眩晕 D.听力障碍表现为耳聋、耳鸣和听觉过敏E.高音调耳鸣提示为感音器病变,低音调耳鸣提示传音径路病变 9.以下关于癎性发作不正确的表述是: A.是脑神经元过度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神经功能异常 B.常表现发作性意识障碍 C.发作期及发作间期脑电图均有异常 D.有的发作类型可无意识障碍 E.可表现运动性、感觉异常发作及情绪、内脏、行为改变

药理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篇

药理学核心知识点归纳与整理 第一篇总论(1-4章) 第一章绪言 第二章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第三章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 第四章影响药效的因素 第二篇外周神经系统药理(5-10章) 第五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第六章胆碱受体激动药和作用于胆碱酯酶药 第七章胆碱受体阻断药 第八章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第九章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第十章局部麻醉药 第三篇中枢神经系统药理(11-18章) 第十一章全身麻醉药 第十二章镇静催眠药 第十三章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第十四章抗精神失常药 第十五章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 第十六章中枢兴奋药 第十七章镇痛药 第十八章解热镇痛药与抗痛风药 第四篇内脏系统药理(19-28章) 第十九章抗心律失常药 第二十章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第二十一章抗心绞痛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第二十二章抗高血压药 第二十三章利尿药和脱水药 第二十四章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理 第二十五章消化系统药理 第二十六章呼吸系统药理 第二十七章组胺受体阻断药 第二十八章子宫平滑肌兴奋药和子宫平滑肌松弛药 第五篇影响内分泌系统和其他代谢药物药理(29-33章) 第二十九章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第三十章性激素类药与避孕药 第三十一章甲状腺激素与抗甲状腺药 第三十二章胰岛素与口服降血糖药 第三十三章影响其他代谢的药物 第六篇抗病原微生物药物药理(34-41章) 第三十四章抗菌药物概述

第三十五章喹诺酮类、磺胺类与其他合成抗菌药物 第三十六章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第三十七章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与其他抗生素 第三十八章氨基糖苷类与多粘菌素类抗生素 第三十九章四环素类与氯霉素 第四十章抗真菌药与抗病毒药 第四十一章抗结核病药与抗麻风病药 第七篇抗寄生虫病的药理(42-45章) 第四十二章抗疟药 第四十三章抗阿米巴病药与抗滴虫病药 第四十四章抗血吸虫病药与抗丝虫病药 第四十五章抗肠道蠕虫病药 第八篇抗恶性肿瘤药物和影响免疫功能药物药理(46-47章) 第四十六章抗恶性肿瘤药 第四十七章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 第一篇总论(1-4章) 第一章绪言 第二章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题目: 答案: 三、论述题 题目: 答案: 第三章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题目: 答案: 三、论述题 题目: 答案: 第四章影响药效的因素 第二篇外周神经系统药理(5-10章) 第五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题目:简述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基本作用 答案: 三、论述题 题目:根据作用性质的不同及对不同受体的选择性,试述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分类,并举例说明。答案: 第六章胆碱受体激动药和作用于胆碱酯酶药

神经内科考试题8

神经内科考试题8 单项选择题 1. 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1.0) A、先天性动脉瘤 B、脑血管畸形 C、动脉粥样硬化 D、高血压 E、风心病 2. 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1.0) A、先天性动脉瘤 B、脑血管畸形 C、动脉粥样硬化 D、高血压 E、风心病 3. 下列腰穿脑脊液常规检查哪一项是属于错误的?(1.0) A、压力0.785-1.766kPa(80~180mmH o)

B、蛋白质0.15-0.45g/L(15-45mg%) C、糖2.5-4.4mmol/L(50-75mg%) D、氯化物120-130mmol/L(700-750mg%) E、细胞数11~20×10/L(11~20/mm) 4. 21岁,女性,发作性头痛四年,部位不定,发作前视物模糊暗影,头CT正常,其母有类似病史,试问头痛发作初首选药物为(1.0) A、麦角胺咖啡因 B、阿斯匹林 C、苯巴比妥 D、苯噻啶 E、卡马西平 5. 典型的震颤麻痹三个最主要临床特征是_____ P160 运动四主征: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平衡障碍(1.0) A、震颤,肌张力增高,面具脸 B、震颤,肌张力增高,搓丸样动作 C、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慌张步态 D、震颤,运动减少,写字过小症 E、以上均不是

6. 男性32岁,病前两周有过腹泻、发烧,起病时四肢无力,三天后四肢全瘫,肌张力低,双足痛觉减退,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阴性,现已患病10天,下列哪项有最助于确定诊断?(1.0) A、血清钾3.7mmol/L B、脑脊液糖4.4mmol/L,氯化物120mmol/L C、脑脊液蛋白质1.0g/ D、脑脊液蛋白质0.2g/L,细胞数50×10/L E、腰穿脊髓腔无梗阻 L、细胞数6×10/L 7. 男性,57岁。突然出现一侧上肢麻木伴无力,半小时后缓解,次日再次出现,并伴一侧眼视物模糊,半小时再次缓解。神经系统未见异常。对该患者下列哪种观点是错误的:(1.0) A、观察,无定位体征可不治疗 B、多次发作的病人可手术治疗 C、抗凝治疗 D、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E、脑血管扩张剂及扩容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