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风华高级中学杨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中共“三大”的召开、中国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国民政府成立、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北伐军的胜利进军、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对国共双方第一次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的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分析统一战线特点的能力;

(2)引导学生解读《北伐战争示意图》,了解北伐的斗争对象、进军路线、推进态势,从而培养学生根据地图,叙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师生共同整理和归纳相关史实,说明国民革命运动如何在1926——1927年间趋向高潮。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孙中山在挫折中吸取教训,在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下,选择了国共合作的革命道路,实现了他一生中又一次伟大的转变。孙中山为了救国和革命,与时俱进,奋斗一生的崇高精神,值得后人景仰。

(2)中共“三大”制定的关于国共合作的策略方针,符合实际国情,对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通过掌握国共合作这一重大史实,体会先辈们以国家前途和民族大义为己任的高尚品质。

(3)学生明确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创建国民革命军和推动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而发动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标志着国民革命进入高潮。北伐军的胜利推进从根本上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4)先进的中国人为寻求和探索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久不衰的完美品质。

[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及其历史作用、北伐战争。

2、教学难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为何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

重难点说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从实际出发,总结革命经验,倡导并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国共合作发起的北伐战争推进了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从根本上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故把两者列为重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为什么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把握,故列为难点。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2、国共两党为什么要合作?——国共合作的必要性。

3、两个性质迥异的党派为什么能够合作?——国共合作的可能性。

4、如果你是当时的共产党员或者国民党人,你会采取什么方式实现国共合作呢?——国共合作的方式。

5、国共两党达成共识,一拍即合。国共合作是什么时候实现的呢?

——国共合作的实现。

6、为了避免革命运动赤手空拳的弊病,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需要自己的军事人才——黄埔军校的建立。

7、北伐战争除了需要军事力量外,还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呢?——北伐战争的条件。

8、此时,全国革命的形势就如同原子弹爆炸的能量一样高涨。1926年,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北伐战争的进程。

9、课堂小结

[资料附录]

1、关于国共合作的必要性:

材料一:文率同志为民国而奋斗三十年,中间出生入死,失败之数,不可偻指,顾失败之惨酷,未有甚于此役者。盖历次失败,虽原因不一,而其究竟则为失败于敌人。此役者敌人已为我屈,所代敌人而兴者,乃为十余年卵翼之陈迥明,且其阴毒凶狠,凡敌人所不忍者,皆为之而无恤(顾虑之意)。——摘自孙中山《致海外同志书》1922年

材料二:京汉铁路工人罢工,目的是争取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主要领导人是张国焘、罗章龙等共产党人。京汉铁路总工会原定于1923年2月1日在郑州举行成立大会。曾经通电“保护劳工”的军阀吴佩孚立刻翻下脸来,下令“禁止开会”。……2月4日,在长达二千余里的京汉铁路上,三万名工人在三小时内有条不紊地举行了总同盟罢工。2月7日,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吴佩孚调动军警在京汉铁路沿线血腥镇压罢工工人。……在这次惨案中,前后牺牲者五十二人,受伤者三百余人,被捕入狱者四十余人,被开除流亡者一千余人。……这个时期的斗争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教训。第一,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为了战胜强大的敌人,仅仅依靠无产阶级孤军奋斗是不够的,必须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简本)

2、关于合作的可能性:

材料三:当孙文为维护共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才意识到自已的孤独;当中国工人的斗争一次又一次被军阀镇压,他们意识到自已的弱小。于是我们的代表可以把急需伙伴的他们叫到一起,达成他们自已的同盟。——《中外历史新编》,吴雁南等主编,贵州人民出版社

材料四:宋庆龄回忆说,当时她问孙中山,为什么做出这个决定,孙中山回答时把国民党比作一个就要死的人,说这种合作将会加强和恢复它的血液的流动。——《宋庆龄选集》,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材料五:1922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在《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中认为,“中国现有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是比较真的民主派”。

[板书设计]

必要性

国共合作

有基础国共谋合作可能性

确定方针:中共“三大” 1923年

实现标志:国民党“一大” 1924年为革命合作办军校:黄埔军校

起师北伐合作达高潮:北伐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