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码头通过能力需求分析反.pdf
- 格式:pdf
- 大小:230.04 KB
- 文档页数:17
某境外矿业专用码头装卸工艺系统通过能力研究某境外码头为某矿业综合开发项目的专用配套工程,其装卸工艺系统工况较为复杂,交通量大。
到港规模船舶主要包括干散货运输船舶和件杂货运输船舶,该码头既要满足装船需求及卸船需求,又要满足散货运输需求及件杂货运输需求,且装船后需要进行过驳作业。
本文在统计码头运量、合理选择到港规模船型的基础上,对装卸工艺系统进行了设计,并对码头通过能力进行了研究分析。
一、运量统计及船型选择1.运量统计。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原则,分两期投资建设运营该境外矿业专用码头。
一期货物吞吐量780万吨/年,均为矿石出口,另需考虑相关重大件运输的要求;二期规模港口货物吞吐量为1770万吨/年,其中:矿石出口量为1560万吨/年,原物料进口量210万吨/年,详见表1。
表1 码头运量表(万吨/年)2.船型选择。
根据货种分析,到港规模船舶主要包括干散货运输船舶和件杂货运输船舶,其中干散货船将占用较大比重。
结合拟建港址自然条件、建设投资、功能需求等客观条件,一期和二期均采用驳船装船,到外海过驳到远洋运输船的方式出运矿石。
考虑一期仅有矿石出口需求,船型选择如下:(1)过驳船型。
为适应航道水深条件要求,驳船船型选为1.2万吨级及以下船型,乘潮离港至外海进行过驳作业。
(2)矿石运输船。
由于矿石海运距离较远,通过采用“海运必要费率法”以及市场运费调查法进行比较,可知10万吨级及以上船型在矿石运输中具有一定的运费优势。
此外,考虑过驳平台效率,因此拟采用15万吨级的散货船。
二期规模到港船舶主要增加运输原物料的散、杂货船型。
(1)煤炭运输船。
煤炭来源主要考虑来自南美国家和地区,运输规模不大,预测其运输船型主要为15,000-50,000吨级船型。
(2)件杂货船。
杂货船主要包括重大件、袋装货物以及少量集装箱的运输船舶。
其中,重大件主要包括码头后方新建项目所需要的大型设备和机械,预测到港杂货船将型以15,000吨级杂货船为主。
开敞式码头的船舶作业条件差,波浪、潮流、风等动力要素的联合作用使得船舶运动量增大,导致断缆、船舶破损、水工结构物破坏等事件发生。
由于船舶横缆受力情况不佳,首(尾)缆长度不够,当横浪约1.0m时,大连港曾发生过断缆、撞坏码头和船舶的现象。
随后接长码头、加设系缆墩、增加缆绳长度、更换成橡胶护舷,则情况有所改善。
这说明合理的布缆型式和采用吸收能量强、反力低的护舷时提高船舶对自然条件适应性的关键之一。
而最终决定系泊船稳定和缆绳出力控制在于系缆方式。
根据外界环境荷载情况,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选择合适的系缆方式,可以使缆绳出力均匀,最大限度的减小断缆情况的出现。
(资料来源学术论文《系泊船舶缆绳受力控制系统研究》孙明坤)船舶漂离码头的主要直接原因有缆绳破断,码头水工结构破坏和船舶缆机损坏。
(一)码头水工结构承受能力缆桩承受力:在唐山曹妃甸矿石码头三期工程可行性分析报告中船舶系缆力设计考虑船舶风压力和水流力因素,选取设计流速1.7m/s,风速为22m/s(设计高值),水流和船舶纵轴的流向角为10°等各项设计高值来计算三期码头系泊25万吨标准船舶(兼顾38.8万吨散货船)对应的船舶最大系缆力,经船舶运动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得到的船舶系缆力最大值为1890.5kN,各组缆绳的系缆力均未超过缆绳破断力,故三期码头缆桩最大承受能力选用2000kN。
该计算公式没有考虑到6泊东侧岸坡导流产生的斜向流对船舶受力的影响,根据水文观测我们可以得知,该斜向流多在涨潮时出现,落潮时基本平行码头走向。
水文监测得知码头斜向流的最大值不超过1.7m/s 不超过设计高值 且其流向夹角在合理范围内。
故可以推段出6泊在斜向流和恶劣天气下对船舶的产生的系缆绳力在码头承受范围之内。
sin cos sin cos =n=y x xyF F K N nN F F αββ⎡⎤=+⎢⎥∂⎣⎦==∑∑∑∑系缆力标准值(KN)风和水流对船舶作用产生的横向分力总和风和水流对船舶作用产生的纵向分力总和K=系缆桩受力分布不均匀系数计算船舶同时受力的系船柱数目系缆桩数量取最小为6护舷:船舶停泊在码头前沿时由于不规则涌浪会对船舶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力,在冲击过程中船舶将力传递给护舷,护舷通过缆绳反作用于船舶相同大小的力。
2021 年 6 月第6期总第583期水运工程Port & Waterway Engineering Jun. 2021No. 6 Serial No. 583•港口・我国沿海港口 40万吨级矿石码头新布局王达川,姚海元,李宜军(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北京100028)摘要:为应对巴西淡水河谷40万t 大型矿砂船对我国沿海港口运输市场的影响,国家层面于2015年及时出台了相关文件,明确了现行“ 4港7泊位”的40万吨级铁矿石码头布局方案,有效地指导了相关码头运营和靠泊管理工作。
随着巴西至中国航线投放40万t 船舶运力日益增加、国内沿海钢铁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亟待对40万吨级矿石船接卸港址方案进行调整研究。
总结原布局方案的码头建设运营情况,分析未来航运市场变化的趋势,提出结合港口资源条件的系统分析和规 划建设实际情况,统筹考虑区域外贸铁矿石接卸需求等因素,合理加密山东沿海布局,填补南方布局空白,最终形成沿海港口 40万吨级矿石码头新的布局方案,以满足近期国家钢铁产业布局及区域运输的迫切需求。
关键词:40万吨级码头;矿砂船;国际贸易需求;码头布局方案中图分类号:U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4972(2021)06-0054-07New layout of 400,000 DWT ore terminals in China ,s coastal portsWANG Da-chuan, YAO Hai-yuan, LI Yi-jun( Transport Planning and Research Institute, Ministry of Transport, Beijing 100028, China)Abstract : In response to the impact of 400, 000 DWT large ore ships from Vale Brazil on China's coastal porttransportation market, the government issued relevant documents in 2015, clarified the current "Four Ports andSeven Berths" 400, 000 DWT iron ore terminal layout plan, which effectively guided the terminals' operations andberthing management. In the new era, with the increasing capacity of 400, 000 DWT ships on the route from Brazil to China and the further adjustment of the domestic coastal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structure, it is urgent to study theadjustment of the 400, 000 DWT ore ship unloading port plan.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terminal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original layout plan, analyzes the trend of future shipping market changes, and proposes that based on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of port resource conditions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we shalltake regional foreign trade iron ore unloading needs into account to encrypt Shandong's coastal layout reasonably andfill the gaps in the southern layout, and finally form a new layout plan for 400, 000 DWT ore terminals in coastal ports to meet the urgent needs of the national steel industry layout and regional transportation.Keywords : 400, 000 DWT terminal; ore ship; international trade need; wharf layout design随着我国钢铁产业的快速发展,铁矿石市场需求持续攀升。
山东港口发展必由之路——整合许云飞【摘要】@@ 一、山东港口仍有不足,需理性发展rn(一)山东港口现状rn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总体来说港口仍然不足,山东亦如此.首先,从港口系数的数值上看,山东2008年沿海港口吞吐能力为3.6297亿t,而完成的货物吞吐量为6.58亿t,港口系数仅0.552,远远低于基本实现现代化要求的1.2.【期刊名称】《世界海运》【年(卷),期】2010(033)004【总页数】5页(P42-46)【作者】许云飞【作者单位】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山东解决港口能力不足问题,应走整合发展之路,以科学的方法分析港口通过能力,确定港口的总规模、布局,同时打破行政区划的约束,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
To solve the lack of ports handling capacity, Shandong Province is able to integrate ports by analyzing the throughput capacity, making new distributing and sharing system and optimizing resources.一、山东港口仍有不足,需理性发展(一)山东港口现状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总体来说港口仍然不足,山东亦如此。
首先,从港口系数的数值上看,山东2008年沿海港口吞吐能力为3.6297亿t,而完成的货物吞吐量为6.58亿t,港口系数仅0.552,远远低于基本实现现代化要求的1.2。
其次,从山东所处的交通区位上看,它处于世界上最长的两条交通区位线的交叉点上:一条是新欧亚大陆桥通过威海和烟台向东延伸到韩、日两国;另一条是从图们江三角洲经辽东半岛跨渤海海峡到山东半岛,再经过中国的华东、华中、华南到东南亚、爪哇群岛到澳大利亚。
现在这两条国际交通区位线都没有完全就位,中韩、韩日海底隧道和蓬旅隧道的建设还需要一个过程,港口的发展仍有空间。
大连港矿石码头公司竞争战略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大连港矿石码头公司是大连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最大的矿石码头之一。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国内需求的增加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大连港矿石码头公司所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因此,如何制定有效的竞争策略已成为该公司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连港矿石码头公司当前所面临的竞争及其竞争特点,分析其竞争优势和劣势,提出相应的竞争战略,以期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二、研究内容
1、竞争环境和竞争力分析
通过对大连港矿石码头公司所处的行业和市场环境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当前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环境和竞争格局,评估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2、竞争优劣势分析
对大连港矿石码头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分析,界定其竞争优势和劣势,为公司制定相应的竞争战略奠定基础。
3、竞争战略分析
结合公司竞争优势和劣势,提出相应的竞争战略,包括市场扩张策略、差异化策略、成本领先策略等,为公司制定有针对性的市场战略和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和数据,搜集大连港矿石码头公司和其竞争对手的信息。
2、实地调研法:通过实地访问、交流和观察等方式,了解公司的实际情况和竞争对手的发展状况。
3、案例分析法:借鉴其他相关企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大连港矿石码头公司提供借鉴和启示。
四、预期成果
本研究旨在为大连港矿石码头公司提供有针对性的竞争战略,包括市场扩张策略、差异化策略、成本领先策略等,以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同时,研究结果还可为其他港口企业提供借鉴和启示。
大连矿石码头施工项目方案1. 项目背景大连矿石码头位于大连市黄海之滨,是一个重要的矿石进出口港口。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矿石运输需求,本项目拟进行码头施工及设施升级,以提高港口吞吐能力、运输效率及安全性。
2. 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完成大连矿石码头的施工,包括码头扩建、设备更新、安全措施等方面的改进。
具体目标如下:•扩建码头,增加停靠泊位数量,提高运输能力;•更新和升级装卸设备,提高装卸效率;•强化码头安全措施,确保货物运输安全;•优化码头布局,提高整体运营效率;3. 施工计划3.1 前期准备工作在开始施工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项目管理组建:建立项目管理团队,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工作计划;•资金筹备:制定项目预算,确保项目正常进行;•材料采购:根据设计方案确定所需材料清单,并进行采购;•现场勘察:对码头现场进行勘察,评估施工条件和风险;•环境保护方案:制定环境保护方案,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最小化;•安全方案:制定安全方案,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3.2 施工方案根据项目目标和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包括:•码头扩建方案:根据需要扩建的泊位数量和现有场地条件,设计合理的码头扩建方案,包括桩基施工、挖土方案、填海方案等。
确保扩建后的码头满足运输需求。
•设备更新方案:根据现有装卸设备的状况和性能,制定设备更新方案。
更新设备包括起重机、堆场设备、输送带等,以提高装卸效率和运输能力。
•安全措施方案:根据现有码头的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安全措施方案。
包括安装监控设备、防护措施、培训计划等,以确保货物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布局优化方案:通过对码头现有布局的评估和分析,制定布局优化方案,以提高运营效率。
包括货物流动路径优化、仓库设置调整、道路交通规划等方面的改进。
3.3 施工进度安排根据施工方案,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包括各个施工阶段的工作内容、工期和交付时间。
在制定进度计划时,需要考虑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和不可控因素,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
如何充分利用大型原油码头的设计通过能力作者:王俊来源:《水运管理》2020年第08期【摘要】为充分利用大型原油码头的设计通过能力,以宁波实华原油码头为例,指出产能释放受限的主要瓶颈有原油需求不足、设备设施限制、港口资源紧张等因素,对此提出推进市场化运营、优化区域内产能、多元化中转方式、提高码头稳定运行的保障力等建议。
【关键词】原油码头;产能;释放0 引言据海关总署统计,2019年我国进口原油总量首次突破5亿t大关,其中通过海运进口原油约4.5亿t,约占进口总量的90%。
我国原油海运市场日益庞大,大型原油码头作为其中的关键环节,肩负起了为国家能源安全和石化产业稳定保驾护航的重大责任。
如今,我国已有近40座可接卸VLCC的码头。
这些码头为接卸持续增长的进口海运原油提供了保障,但同时也存在大型原油码头空间分布失衡、总体通过能力过剩、泊位利用率不高等问题。
对于部分码头公司而言,整合现有资源突破设施设备老化、货源分流等发展瓶颈,进一步释放产能谋求发展,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的当务之急。
本文以宁波实华原油码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为例,探讨充分利用原油码头设计通过能力的方法。
1 公司概况公司位于宁波大榭岛,由宁波舟山港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共同出资组建,以港方为主导开展原油中转业务,主要服务对象为中石化在宁波、上海、南京和长江沿线的炼油厂,并为中海石油大榭石化公司和少数地方性炼油厂提供原油中转服务。
公司的原油码头具备货主码头和公共码头双重功能。
公司拥有两个深水泊位(1号泊位和3号泊位)和1个7万吨级泊位(2号泊位),其中,1号泊位可靠泊VLCC,3号泊位可靠泊巨型油船(ULCC)。
1号泊位和3号泊位设计通过能力合计为万t,码头后方配备中石化143万m3容量的原油罐区,通过长输管道与岚山、白沙湾、石埠桥等中转站连通,为沿线各大炼油厂和储备库输送原油。
经过近20年的运营,公司的原油中转方式、配套设施、货源腹地、原油货种等已经成熟并固化。
大连矿石码头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一、项目概况大连矿石码头位于大连港区,总占地面积为450亩。
本项目拟建设两个码头区,分别为深水区和浅水区。
深水区的最大水深为20米,适合超大型船舶的停泊和装卸,浅水区的最大水深为10米,可用于中小型船舶的停泊和装卸。
本项目的设计目标是建设一个能够实现铁路、公路和航空物流的一体化运输中心,满足矿石进口和出口的需求。
二、施工条件2.1 基础地质条件大连矿石码头所在地属于三江岛山脉麻山群构造地带,地质条件较为复杂。
岩石主要为砂岩、灰岩、石英岩等。
地下水位一般较浅,需要进行有效的排水措施。
2.2 现场环境大连矿石码头所处于一个开放式的海港,气象条件复杂,风力大,波浪较高。
在施工期间,需要注意保障工人的安全和材料的储存。
三、施工组织设计3.1 总体施工组织方案本项目总体施工组织方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水域清理和海底地质勘测。
第二阶段:浅水码头和深水码头的建设。
第三阶段:连接线的施工和完工验收。
3.2 建设方案设计3.2.1 海域清理工作在施工前,需要对海域进行清理。
包括将沉积物、浮游生物和海草等清理掉,为后期施工留下清洁的海底。
3.2.2 海底地质勘测在清理海域后,需要进行海底地质勘测。
主要包括海底钻探、潜水勘测和海洋地球物理勘测等,以查明建设地点的地质情况和支撑地基的能力。
根据勘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确定建设海域的具体区域。
3.2.3 浅水码头建设方案对于浅水区的码头建设,可以采用岸边倾斜拉锚板支护结构富集筒桩基础,该方案可适用于较为平坦的海底地质;如果海底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则需要采用深钻孔桩、海底腰墙、岸边挡板等结构。
3.2.4 深水码头建设方案对于深水区的码头建设,建议采用基础较为简单的单锚点系统,或者采用桩框架结构承托亚比怡特板。
考虑到施工的复杂性,可以将深水区和浅水区的施工分别进行。
3.2.5 连接线方案在矿石码头的建设中,需要连接线将码头与铁路和公路相连。
由于连接线的地形条件和路线较长,为了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可以采取下列措施:1、连接线的基础工程采用镶砖式钢筋混凝土梁模板施工,以保证梁的刚性和承载能力;2、路面采用高强度混凝土铺设,以提高连接线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3、连接线设有相应的引桥,以保证货物运输的顺畅和安全;4、在连接线的施工过程中,对土地进行开挖前需要可以考虑对土壤进行加固处理,以保证连接线的稳定和安全。
港口通过能力测算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引言港口通过能力作为衡量一个港口的实力重要指标之一,能够准确测算港口通过能力直接影响着对于一个港口的整体规划设计,同样也会影响政府制定相关政策。
尤其是第四代港口的提出,它作为一种柔性港口,指的是港口对外部环境反应和适应能力,以及能动地改变外部环境的意图和效果。
要求提供精细化的作业和敏捷化的服务,从而实现各个系统间的无缝对接。
这样就对港口通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寻找到科学合理的测算方法一直是相关学者研究的问题。
本文就基于查找到的相关文献,总结和归纳了五种主要的测算方法,并对这五种测算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1 相关文献研究现状陈家源,郑仁环的《港口通过能力系统理论研究》对到、离港的船舶流,车流以及货流的特征与规律,运用统计学原理进行分析,并经过假设检验,较为准确的认识与描述港口交通流的分布特征及港口生产状态特征的方法。
陈家源与刘翠莲在归纳了国内外对“港口通过能力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港口的生产组织规律进行分析提出了港口通过能力的系统结构模型和通过能力计算的数学模型。
对港口通过能力系统进行了动态分析,应用GPSS系统模拟语言,建立港口通过能力系统的动态模拟,结合生产实际对系统初始条件进行有目的地调控经过多次模拟运行,找出密切相关的因素。
李德源,黄聪敏在《港口专用泊位通过能力的统计分析与评价》中结合港口的实际情况,应用概率统计和随机服务系统的有关理论,探讨了专用泊位的合理利用问题。
硕士研究生张静在论文《港口泊位服务系统》中以港口实际数据为支撑,通过研究各种港口泊位系统的计算方法,正确分析影响港口泊位服务系统的各项的因素,对比泊位服务系统在新的因素组合下的服务质量,更科学的研究港口泊位子系统的方法,通过分析影响泊位系统作业的多方面因素,利用排队系统原理及仿真技术,模拟分析各种因素对系统的影响程度。
上海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的何学斌在《港口通过能力的系统优化》中着重介绍了运用排队论计算港口通过能力的方法。
矿石码头运营方案一、项目背景矿石码头是用于矿石装卸和运输的重要基础设施,它的运营管理直接关系到矿石供应链的顺畅运转和高效运营。
本文将针对矿石码头的运营方案进行详细阐述,以期提高码头的运输能力和管理效率。
二、运营目标1. 提高运输能力:通过优化装卸设备和工艺流程,提高矿石的装卸效率,并增加装卸吞吐量,达到更高的运输能力。
2. 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信息化平台,实现运营流程的精细化管理和数据化监控,提高矿石码头的管理效率。
3. 保障安全环保:加强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管理,确保码头的运营安全和环境友好。
三、基础设施建设1. 码头设备建设:合理规划码头设备,包括起重设备、装卸设备、输送设备、运输设备等,确保码头的吞吐量和运输能力。
2. 码头占地规划:根据矿石储存量和运输需求确定码头的占地面积和存储容量,确保矿石的顺利运输和储存。
3. 通风设施建设:为了防止矿石的自然氧化和燃烧,需要在码头区域建设通风设施,保持空气流通,排除有害气体。
4. 环保设施建设: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和粉尘防治设施,保护生态环境和员工健康。
四、装卸流程及设备选择1. 装卸流程:根据矿石品种、质量要求和运输方式,确定矿石的装卸流程,并制定相应的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规范,确保装卸过程的顺利进行。
2. 装卸设备选择:根据矿石的物理特性、运输需求、装卸效率需求等因素,选择适合的装卸设备,包括龙门吊、桥式起重机、装卸机械臂等。
3. 工艺流程优化:通过优化装卸工艺流程,减少装卸环节,提高装卸效率。
例如,可以采用集装箱化装卸方式,节约装卸时间和成本。
五、运营管理模式1. 码头管理制度建立:建立完善的运营管理制度,包括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安全操作制度、质量控制制度等,确保运营流程的规范和标准化。
2. 信息化平台建设:建设矿石码头的信息化平台,实现数据化管理和监控,包括设备状态监控、装卸流程管理、运输计划管理等,提高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