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8 哲学基础 考试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5
天津大学2018年《715哲学基础》考研大纲一、考试的总体要求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以及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概况及其相关的哲学基础知识。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1、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100分(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的物质性,物质世界的存在方式,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相对独立性,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2)辩证发展观(a、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世界的普遍联系,世界的运动发展,世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b、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整体与部分,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相对与绝对,偶然与必然,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可能与现实;c、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3)认识论(a、认识的本质和特征:认识的本质,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基础地位,认识的系统结构和基本属性,认识的历史演化和现代发展趋势;b、认识的辩证过程: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的飞跃,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能动的飞跃,认识辩证运动的全过程;c、思维方法,真理和价值。
)2、现代自然科学与哲学基础知识,50分(以下五部分内容任选一部分)(1)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分支领域介绍,20世纪数学发展的特点,应用类数学分支介绍,数学问题介绍。
)(2)物理学基础知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革命,相对论的建立及其时空观上的革命,量子力学的发展及其全新的物理概念,物质结构基本单元的理论及其应用)(3)化学基础知识(现代化学理论,现代实验和分析化学方法,现代化学的发展特点和趋势)(4)生命科学基础知识(a、现代生命科学理论与应用——细胞与细胞克隆、基因与基因工程、人类遗传与优生、致病微生物与人体免疫、生物多样性与保护,b、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5)哲学基础知识(何谓哲学,认识论,形而上学与心灵哲学,科学哲学)三、试卷类型及比例1.名词解释:约占40%2.简答题(或简单计算):约占40%3.论述题(或计算题):约占20%四、考试形式及时间考试形式:笔试。
2019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入学考试<西方哲学史> 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58)一.考试范围:第一章希腊哲学米利都学派的“始基”(本原)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为本原”和“和谐观”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巴门尼德的“being”的“是”与“在”的双重含义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苏格拉底的定义寻求与对话法。
柏拉图哲学亚里士多德哲学。
第二章中世纪哲学奥古斯丁的“光照论”,善恶观。
安瑟伦的本体论证明。
托马斯·阿奎那的宇宙论证明与理性与信仰关系。
第三章近代哲学笛卡尔哲学斯宾诺莎(实体与属性、真观念、规定即否定、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莱布尼茨(单子论、前定和谐)。
洛克(白板说、第一性质与第二性质、简单观念与复杂观念、两种实体说);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休谟哲学第四章德国古典哲学1、康德哲学4、黑格尔哲学二.题型(一)名词解释:(7题选做5题)(二)简答题:(6题选做4题)(三)论述题:(3题选做2题)三.复习要求认真阅读指定的教材或参考书,把握基本史料,理解思想内涵,提高思辨能力。
弄清西方哲学史上重要思想家的基本概念以及整个西方哲学史发展的逻辑线索。
四.题例考试科目:西方哲学史适用专业:哲学专业所有二级学科一、名词解释(外国哲学专业答前5题,其他专业任选其中的5个;每题8分,共40分)1、逻各斯(赫拉克利特)2、理念(柏拉图)3、单子(莱布尼茨)4、绝对命令(康德)5、绝对精神(黑格尔)6、经验论7、本原二、简答题(外国哲学专业答前4题,其他专业任选其中的4个;每题10分,共40分)1、如何理解苏格拉底的“德性即知识”?2、为何说托马斯·阿奎那是“温和的实在论”?3、如何评价休谟的怀疑论?4、近代欧洲经验论与唯理论的主要分歧是什么?5、简述安瑟尔谟(或安瑟伦)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6、如何评价斯宾诺莎的自由观?三、论述题(外国哲学专业答1和2,其他专业答2和3;每题35分,共70分)1、为什么说康德的伦理学是形式主义的伦理学?它的局限性何在?2、论述柏拉图的理念论及其在西方哲学史中的意义。
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基本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谈谈你对哲学及其功能的理解。
(1)哲学^追求智慧的学问把哲学理解为爱智慧是古希腊哲学家乃至近代一些哲学家对哲学的共同认识。
2)哲学: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3)哲学^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哲学研究对象:自然、社会、人类思维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同根而生、一般与个别哲学:指导生活的艺术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生活。
用哲学的智慧看待生活,那么你的生活就总是欢乐无穷的。
哲学是智慧学,智慧的特征是喜悦、欢乐、幸福。
哲学智慧是我们的寓所。
哲学的功能:哲学是反思之学哲学是追问之学哲学是批判之学3、如何理解“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而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1.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历史上的各种生产关系都是适应一定的生产力发展需要而产生的。
2、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产物,只有当它为生产力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时才能够存在。
4、如何理解“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与“人不能一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相对主义诡辩论否认相对静止,属于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它把一切具体物质形态连同它们的具体运动形态都变成一堆变幻不定、不可捉摸的东西,也是和唯物辩证法根本对立的。
古代朴素辩证法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承认运动的绝对性,也承认静止的相对性。
5、如何理解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与发展两大基本特征?联系是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1、联系的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出发,在联系的观点上坚持唯物论。
上海市考研哲学专业备考指南一、导语在进入考研备考阶段之前,了解备考指南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上海市的考研哲学专业提供备考指南,以帮助考生制定高效的备考计划,提高考试成绩。
二、了解考试大纲及重点1. 考试形式上海市考研哲学专业考试一般采用笔试形式,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课两部分。
2. 考试大纲考生首先要了解考试大纲,明确考试内容和范围。
哲学专业考试一般包括形而上学、伦理学、文化哲学、逻辑学、科学哲学、社会与政治哲学等相关内容。
3. 重点内容根据考试大纲,确定高频、重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可以根据历年的考试题目进行分析和总结,确定备考重点。
三、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1. 制定时间表考生需要制定详细的备考时间表,将每天的时间进行合理分配。
可以根据考试科目和自己的复习进度安排时间。
2. 确定复习重点根据考试大纲和历年题目,确定每个科目的复习重点。
将复习内容进行合理划分,并进行有计划的复习。
3. 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备考期间,考生需要注意休息和放松,避免过度劳累。
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可以提高复习效率。
四、备考方法与技巧1. 多做真题做真题是备考的有效方法之一。
可以通过做历年的真题熟悉考试形式和内容,提高答题速度和解题能力。
2. 组织笔记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做好笔记。
将重要知识点和考点整理出来,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
这样可以方便复习和回顾,加深记忆。
3. 讨论交流与同学或老师进行讨论和交流,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也可以通过组队学习或参加复习班等方式,获取更多备考资料和信息。
五、考试技巧1. 阅读题目在做题之前,要认真阅读并理解题目要求,确定核心考点和答题思路。
2. 题目分类将题目进行合理分类,按照不同的类型进行解答,这样可以提高答题效率。
3. 答题顺序根据自己的掌握程度和答题能力,合理安排答题顺序。
可以先做熟悉的题目,提高自信心,然后再解答难度较大的题目。
六、注意事项1. 备考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压力过大。
2019年辽宁大学考研专业课大纲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试行)
Ⅰ.考试科目:哲学基础理论。
Ⅱ.考试对象: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中国哲学、伦理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Ⅲ.考试目的:检验考生是否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
史过程中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是否较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关原理。
Ⅳ.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Ⅴ.题型范围:概念题、简答题、分析题、论述题。
Ⅵ.考试时长:180分钟
Ⅶ.考试内容:(如下)
一、物质与世界
1、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
2、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3、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4、从物质到意识
5、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二、实践与世界
1、实践的本质和结构
2、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3、实践与世界的二重化
三、个人与社会
1、人的个体存在与社会存在
2、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
3、社会创造人与人创造社会
1
精都考研网(专业课精编资料、一对一辅导、视频网课)。
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638生物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一、考试要求重点考查与医学相关的生物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知识、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考试内容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组成人体蛋白质的 20 种氨基酸的结构和分类。
氨基酸的理化性质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以及测定原理氨基酸与多肽(氨基酸结构与分类;肽链与肽键)蛋白质的结构(一、二、三、四级结构;α螺旋与其他数种二级结构)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高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模体和结构域。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蛋白质变性与复性)盐溶与盐析的原理蛋白质各种分离技术与纯化方法的基本原理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核酸的化学组成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核苷酸分子组成;DNA;RNA)主要碱基(嘌呤、嘧啶)的化学结构DNA 的结构与功能(碱基组成规律;一级结构,双螺旋结构;高级结构;功能);RNA 与其它非编码 RNA 的分类与功能。
核酸的理化性质;DNA 变性及其应用(变性和复性概念;核酸杂交)RNA 的结构与功能(mRNA;tRNA;rRNA)第三章、酶与酶促反应酶的基本概念,全酶,辅助因子(参与组成的维生素),酶的活性中心。
酶的催化作用(分子结构与催化作用;酶促反应特点;酶-底复合物)辅酶与酶辅助因子(维生素与辅酶;辅酶作用;金属离子作用)酶促反应动力学(Km 与 Vmax;最适 pH 与最适温度)酶的工作原理,酶促反应动力学,酶抑制的类型和特点。
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抑制作用(可逆抑制;不可逆抑制)酶的调节,活性和含量的主要调节方式(别构调节;共价修饰;酶原激活;同工酶)。
核酶(概念)酶在医学上的应用。
第五章、糖代谢糖的分解代谢(糖酵解基本途径关键酶,调节及生理意义;糖有氧氧化基本途径及供能)糖有氧氧化过程、意义及调节,能量的产生;糖有氧化与无氧酵解的关系。
《外国哲学史》考试大纲(2024年)一、大纲综述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湖北大学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目标在于考察考生对西方哲学史上重要哲学家、主要哲学派别和重点哲学思想的知识掌握;同时考察考生在知识理解基础上综合分析问题、批判性地论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第一部分古希腊哲学1.米利都学派和“始基”(本原)概念2.毕达哥拉斯(学派)和“数本原说”3.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概念4.爱丽亚学派及其“存在”学说5.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6.苏格拉底的哲学7.柏拉图的哲学8.亚里士多德的哲学9.古希腊哲学的一般特征第二部分中世纪哲学1.奥古斯丁的思想2.托马斯哲学以及托马斯主义哲学3.唯名论和实在论之争4.中世纪哲学的核心观念及其发展脉络第三部分近代哲学1.弗朗西斯·培根哲学思想2.霍布斯哲学思想3.笛卡尔哲学思想4.斯宾诺莎哲学思想5.莱布尼茨哲学思想6.洛克哲学思想7.贝克莱哲学思想8.休谟哲学思想9.唯理论哲学一般特征10.经验论哲学一般特征第四部分德国观念论哲学1.康德哲学思想2.费希特哲学思想3.黑格尔哲学思想4.德国观念论哲学的演变逻辑5.德国观念论哲学的影响三、考试要求要求考生全面掌握西方哲学史各个历史时期主要哲学思潮及其代表人物的思想,了解西方哲学发展的基本脉络,熟悉西方哲学的内在特点、方法论特性。
考生答题务必规范、论述务必简洁清晰。
四、试题结构1. 名词解释:5小题,每题8分,共计40分2. 简答题: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3. 论述题:2小题,每题25分,共计50分五、考试方式及时间1.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2.时间为3小时3.满分为150分六、主要参考书邓晓芒,赵林主编:《西方哲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舒红跃,宋伟主编:《西方哲学原著导读新编》,社科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
《哲学基础理论》(编号9)考试大纲(2020年)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哲学基础理论》是我校为招收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考试科目。
考试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哲学本科及相关专业优秀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者及格以上水平。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应考范围包括:(一)哲学通论;(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三、评价目标《哲学基础理论》是关于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理论,本课程的考试旨在考查考生是否掌握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考查考生是否具有基本的哲学理论素养。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二)答题时间:180分钟;五、参考书1.孙正聿著,《哲学通论》(修订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2.李秀林、王于、李淮春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018年印刷。
第二部分《哲学通论》考查要点导言进入哲学思考1.“爱智”的哲学智慧与爱智——爱智的“大智慧”——爱智的激情2.对“自明性”的分析熟知与真知——名称与概念——有知与无知第一章哲学的自我理解第一节哲学与哲学观一、哲学观与哲学理论二、当代哲学观概览三、哲学与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第二节哲学与常识一、三个层次的概念框架二、常识与经验的世界图景三、常识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四、常识与经验的价值规范五、哲学对常识的超越六、常识哲学化与哲学常识化第三节哲学与科学一、作为理论的科学和哲学二、理论思维的两种基本方式三、哲学对科学的反思关系四、反思科学活动的基础五、反思科学研究的成果六、反思科学发展的逻辑七、反思时代的科学精神第二章哲学的思维方式第一节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对哲学基本问题的通常解释二、探索哲学基本问题的经典论述三、近代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四、现代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第三章哲学的生活基础第一节哲学与人的存在方式一、哲学与人类存在的矛盾性二、哲学与人类存在的实践性第二节哲学与社会的自我意识一、人类关于自身存在的自我意识二、哲学与个体的自我意识三、哲学与社会的自我意识四、哲学与意义的“普照光”第三节哲学与时代精神的精华一、时代和时代精神的精华二、时代精神的理论表征三、塑造和引导时代精神第四章哲学的主要问题第一节“在”:存在论或本体论问题-、“本体”和“本体论”的概念解析二、本体论的三重内涵三、本体论的自我批判与现代重建第二节“真”:认识论和逻辑学问题一、“真”的概念解析二、“真理”和“思想的客观性”三、思想客观性问题的扩展与深化四、思想客观性的辩证唯物论理解五、真理观的哲学视野第五节“人”:关于人的哲学一、哲学与“认识你自己”二、人的存在与人的世界三、人类存在的意义四、关于人类解放的哲学第五章哲学的派别冲突第一节考察哲学派别斗争的方法论一、哲学的派别冲突与人类存在的矛盾性二、用两个标准考察哲学理论三、反思现代哲学的派别冲突第二节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本原”问题二、“认识路线”问题三、哲学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四、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第三节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一、“思维方式”问题二、辩证法的概念解析三、辩证法的自在性与自为性四、辩证法的批判性本质第四节经验论与唯理论一、人的感性与理性的矛盾二、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分歧三、表象与思想的矛盾运动第五节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一、科学主义的概念解析二、人本主义的概念解析三、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对峙与融合四、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社会历史观第六章哲学的历史演进第一节哲学历史演进的多重透视一、哲学发展史的涵义二、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透视哲学史三、从人类存在的历史形态透视哲学史四、从哲学寻求崇高的进程透视哲学史第二节哲学历史演进的基本特征一、自我追问和自我扬弃的历史二、哲学问题自我相关和哲学原则解释循环的超越第三节哲学的现代革命和当代趋向一、“实践转向”和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二、“语言转向”与现代西方哲学三、现代哲学中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四、当代中国的哲学主流第三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考查要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导论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第一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形态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三、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一、时代课题的哲学解答二、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三、以彻底的批判性为标志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第三节学习马克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一、确立辩证的思维方式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三、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第一章物质与世界第一节物质及其存在方式一、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二、时间和空间: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第二节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一、人类社会产生的自然前提和现实基础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第三节从物质到意识一、意识产生的自然前提和现实基础二、意识: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三、意识的结构和功能四、意识与人工智能第四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一、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和同源性二、物质形态的层次型和同构性三、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及其实践意义第二章实践与世界第一节实践的本质和结构一、实践: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二、实践:人的存在方式三、实践的理性结构与社会结构第二节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一、实践的主体和客体二、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及其实质三、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第三节实践与世界的二重化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分化与统一二、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分化与统一三、实践的世界观意义第三章社会及其基本结构第一节社会的本质和整体性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二、社会是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三、社会结构:交往活动的制度化第二节社会的经济结构一、生产力:人于自然之间现实关系的总体二、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关系的总和三、阶级: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第三节社会的政治结构一、政治结构及其核心二、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第四节社会的文化结构一、意识、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二、文化结构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三、文化结构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功能四、传统文化与社会现代化第四章个人与社会第一节人的个体存在和社会存在一、人的个体发生与社会遗传二、现实的个人与现实的社会三、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第二节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一、人的社会价值二、人的个人价值三、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关系第三节社会创造人与人创造社会一、社会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二、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第五章联系与发展第一节联系的普遍性和发展的方向性一、世界的普遍联系与系统联系二、物与物的关系和“为我而存在的关系”三、运动、变化、发展及其方向性第二节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一、反映联系和发展相统一的决定论二、规律及其实现:从可能到现实三、联系和发展的规律体系及其核心四、客观辩证法、主观辩证法与实践辩证法第六章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节质量量变规律一、质、量、度二、量变、质变及其相互转化三、量变和质变的复杂性及其与突变的关系第二节对立统一规律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作用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三、矛盾论与系统论第三节否定之否定规律一、肯定与否定二、否定之否定及其实质三、“否定性的辩证法”与实践观、矛盾观第七章历史规律与社会形态的更替第一节历史运动的规律及其特殊性一、发展过程的自在形式和自为形式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四、阶级斗争的规律及其历史作用第二节历史规律的实现途径一、科学技术革命:生产力发展的突破口二、社会革命与改革: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两种形式三、伟大人物:历史规律的发现者和历史任务的提出者四、人民群众:历史的创造者第三节社会形态的更替及其多样性一、社会、社会形态、社会经济形态二、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和选择性三、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第八章认识与实践第一节认识的发生一、实践: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本考试是南开大学全日制哲学硕士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的公共考试科目,报考不同专业的考生均须参加。
本考试主要是检测考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和哲学思辨能力。
考生参加本考试的成绩和其他三门考试的成绩总分来选择参加第二轮,即复试的考生。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本考试是测试考生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
考试范围包括本大纲规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主要问题,以及相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和哲学实践方面的相关知识。
三、考试基本要求1. 具备一定的哲学常识和哲学文化方面的背景知识。
2. 具有一定的哲学思辨能力。
3. 具备一定水平的哲学写作能力。
四、考试形式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难易结合,知识性与思辨性相结合的方法,检测考生的基础知识和对哲学问题把握的能力。
试题分类参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内容本考试包括两个部分:解释概念和命题、论述题。
I. 解释概念和命题1. 考试要求要求考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和基本命题有一定的了解,并能表达出其主要内容。
2. 题型要求考生用简洁的语言解释6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概念或命题。
II. 论述题1. 考试要求该部分要求考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诸多主要问题,表达出问题的基本内容,内在逻辑以及与现实生活的关联。
要求语言简洁,逻辑清晰,可以表达出自己对该问题的独特看法。
2. 题型要求考生就3个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问题进行论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内容一览表。
2015年武汉大学638哲学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60分)1.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答: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是指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要素的总和。
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包括:地理环境、社会发展的人口因素和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地理要素是指人类社会生存于其中的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的人口因素是指一定数量、质量、密度的人口,此二者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则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2.认识结构答:认识结构是指认识系统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结合方式。
认识结构由认识主体、认识客体和认识工具组成。
认识主体是在认识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并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和功能的一方。
它是认识系统中的首要因素,对认识系统的形成及其诸要素的结合方式起着决定作用。
认识客体是认识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的一方,是主体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认识工具是指主体认识客体所使用的手段、方式和方法的总和,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
3.化性起伪答:化性起伪是荀子的观点,是指用礼义法度等去引导人的自然本性,改造人的本性,使之树立道德观念。
荀子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化性起伪”的性恶论认为凡是善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人努力的产物,凡是没有经过教养的东西不会为善。
价值来自文化,文化是人的创造。
4.四书答:四书,又称四子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
朱熹取《礼记》中《中庸》、《大学》两篇文章单独成书,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四书的作者包括孔子、子思、孟子、程子、朱熹等。
四书蕴含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宋元以后,《大学》、《中庸》成为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5.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士答: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士是指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苏格拉底通过提问帮助对方把观点明确的方法。
同等学力申硕《哲学综合水平》考试大纲第一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凝结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1.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扬弃2.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思想的吸收3.对自然科学成果的概括和总结(二)新世界观的形成过程1.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2.新世界观产生的历史界碑。
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二、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一场革命1.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解决了哲学研究对象的问题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备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及其基本特征1.以实践观为核心的严整的科学的哲学体系2.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现时代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科学体系(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3·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性和开放性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性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社会实践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1.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科学内涵2.毛泽东哲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1.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指导意义(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第二章 实践,世界的物质性及其辩证发展规律第一节 人的实践活动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一、科学的实践观及其理论意义(一)实践:人类的存在方式1.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2.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形式3.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4.实践的运行机制及其基本环节(二)实践的世界观意义1.实践是现存感性世界的深刻基础2.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4·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一)对世界本质的哲学探索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重要意义。
以梦为马
郑州大学2020年硕士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明栏里加备注。
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
一、考试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
本《中西哲学史》考试大纲适用于郑州大学哲学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是哲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内容是不同历史时期代表性哲学家、哲学派别的主要思想,要求考生了解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的相关理论、中西哲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基本理论和基本特征;熟练掌握不同历史条件下哲学家们所建立的思想体系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理论;进一步掌握当代学界对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的基本状况和动态,培养能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
命题学院(盖章):哲学学院 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826中西方哲学史
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含参考书目清单)
第 1 页。
《哲学基础》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考试内容:哲学的内涵哲学的功能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派别的划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其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时代的关系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考试要求:1、理解哲学是什么?2、了解哲学的功能。
3、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的内容。
4、掌握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不同理论形态及其相互对立。
5、掌握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主要观点。
6、掌握辩证法理论形态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7、理解马克思主哲学产生的历史过程及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8、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及其精髓。
9、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的关系。
10、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及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
11、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历程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成果。
12、了解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及基本方法。
二、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考试内容:物质概念的演化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人对世界的实践把握意识的本质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考试要求:1、掌握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2、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论及其意义。
3、理解物质和物质形态、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的辩证关系。
4、理解运动的概念及其基本形式。
5、理解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6、掌握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7、了解先验时空观和绝对时空观。
8、掌握马克思主义时空观。
9、了解实践的本质、特点及其基本形式。
10、理解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11、理解实践是人类存在的根本方式。
12、掌握实践和世界的二重化。
13、理解意识既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的产物。
14、理解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15、了解意识和人工智能的关系。
16、掌握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广西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哲学综合》考试大纲(2013)一、考试的总体要求《哲学综合》是广西大学哲学一级学科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科学技术哲学、管理哲学各二级学科点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统考科目。
本科目考试内容由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两个模块构成,并抽取两个模块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考查。
本科目旨在测试学生的哲学基础知识,检验学生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程度,考查学生对哲学史主要流派、重要哲学家、主要概念、经典命题、哲学史重大转向的掌握程度和综合理解能力,并检验学生利用哲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考试形式、时间、试卷结构:考试形式采用闭卷笔试方式。
考试时间:3小时。
考试试卷结构:简答题、论述题二、考试内容(一)中国哲学1.先秦时期老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小国寡民柔弱胜刚强庄子:逍遥游齐物论庄周化蝶孔子:仁学中庸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性善论仁政舍生取义浩然之气荀子:性恶论明分使群虚一而静墨子:兼爱功利主义韩非子:矛盾道理法学观2.魏晋和隋唐时期王弼:得意忘象禅宗惠能:顿悟3.宋明时期张载:太虚即气一物两体德性之知与闻见之知二程、朱熹:天理天命之性气质之性理一分殊陆九渊、王阳明:心即理良知知行合一黄宗羲:对封建专制的批判4.近现代时期康有为:大同社会冯友兰:人生四境界正的方法负的方法熊十力:量智与性智本心与习心胡适:全盘西化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二)西方哲学1.古希腊哲学(1)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德性就是知识”苏格拉底方法(2)柏拉图:两个领域的划分理念分有说和摹仿说回忆说正义观(3)亚里士多德:第一哲学四因说潜能与现实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善和幸福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2.经验论和唯理论(1)唯理论笛卡尔:科学方法的四条准则普遍怀疑“我思故我在”心物二元论莱布尼茨:逻辑与事实单子的特征(2)经验论培根:传统科学观批判“四假相”说科学的实验方法科学的归纳方法洛克:批判“天赋观念论”白板说经验的两个来源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休谟:“休谟问题”两类知识(观念关系的知识和事实知识)因果关系论3.德国古典哲学(1)康德:“哥白尼式革命”先天综合判断先天、先验概念四组二律背反人为自然立法自由道德法则(2)黑格尔:自我意识主奴辩证法实体即主体异化真理观绝对理念4.现代西方哲学(1)现象学、存在主义和解释学胡塞尔:意向性本质还原先验还原主体间性(互主体性)生活世界海德格尔: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此在在世语言是存在的家伽达默尔:解释学的本体论性质理解的历史性视界融合1.“能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2)分析哲学罗素:摹状词理论维特根斯坦:逻辑图像真值函项理论可说与不可说语言游戏私人语言奎因:反对经验主义的两个教条本体论承诺(3)科学哲学流派波普:对证实主义的批判证伪主义知识增长的模式库恩:“范式”概念科学发展的模式费耶阿本德:“无公度性”概念方法论的无政府主义拉卡托斯:“内史”和“外史”科学研究的纲领。
考研哲学教学大纲考研哲学教学大纲近年来,考研哲学专业的报考人数逐渐增多,这也凸显了哲学教育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
为了规范考研哲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各高校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大纲。
本文将探讨考研哲学教学大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制定一个全面而有深度的教学大纲。
首先,考研哲学教学大纲的制定对于培养学生的哲学素养和研究能力至关重要。
哲学作为一门深奥而复杂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大纲可以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学大纲可以提供参考书目和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研究和学习。
其次,考研哲学教学大纲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学科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哲学作为一门学科,不断在发展和演变,新的理论和思想不断涌现。
教学大纲应该及时更新,反映学科的最新进展和研究热点。
此外,教学大纲还应该兼顾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和研究方向,教学大纲应该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和研究方向,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再次,考研哲学教学大纲的制定需要注重课程的结构和内容的连贯性。
哲学是一门体系庞大的学科,包含众多的分支和学派。
教学大纲应该合理划分课程结构,将基础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
同时,教学大纲还需要保持课程内容的连贯性,将不同课程之间的关系和内在逻辑进行统一和整合。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哲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研究能力。
最后,考研哲学教学大纲的制定需要注重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的创新。
传统的哲学教学往往以讲授和讲解为主,缺乏互动和实践的环节。
教学大纲应该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此外,教学大纲还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方式,如论文写作、课堂演讲和考试等,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
综上所述,考研哲学教学大纲的制定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
《哲学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考试内容:
哲学的内涵哲学的功能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派别的划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其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时代的关系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考试要求:
1、理解哲学是什么?
2、了解哲学的功能。
3、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的内容。
4、掌握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不同理论形态及其相互对立。
5、掌握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主要观点。
6、掌握辩证法理论形态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7、理解马克思主哲学产生的历史过程及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8、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及其精髓。
9、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的关系。
10、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及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
11、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历程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成果。
12、了解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及基本方法。
二、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考试内容:
物质概念的演化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人对世界的实践把握意识的本质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考试要求:
1、掌握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2、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论及其意义。
3、理解物质和物质形态、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的辩证关系。
4、理解运动的概念及其基本形式。
5、理解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6、掌握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7、了解先验时空观和绝对时空观。
8、掌握马克思主义时空观。
9、了解实践的本质、特点及其基本形式。
10、理解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11、理解实践是人类存在的根本方式。
12、掌握实践和世界的二重化。
13、理解意识既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的产物。
14、理解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15、了解意识和人工智能的关系。
16、掌握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7、掌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物质形态的多样性的辩证关系。
三、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考试内容: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联系发展的基本环节
考试要求:
1、了解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
2、掌握联系及其特点。
3、理解联系与系统的关系。
4、掌握发展及其实质。
5、掌握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
6、掌握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内容。
7、掌握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
8、理解现象和本质、原因和结果、内容和形式、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系统和要素、结构和功能等辩证法各范畴的基本内容。
四、认识的本质和辨证运动
考试内容:认识的本质认识和实践的辨证关系认识的辩证运动认识的真理性及检验标准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考试要求:
1、理解认识论中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2、理解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3、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基础地位及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4、了解认识的历史演化和现代发展趋势。
5、掌握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
6、理解主体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7、掌握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的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8、了解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
9、理解真理及其客观性。
10、理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1、掌握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12、掌握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13、掌握价值及其特点。
14、理解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
五、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
考试内容: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历史的本质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
考试要求:
1、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掌握两种历史观及其对立。
3、掌握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掌握人口因素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5、理解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中的决定力量。
6、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7、了解社会有机体理论。
8、掌握社会经济结构的基本内容。
9、掌握社会政治结构的基本内容。
10、掌握社会意识结构的基本内容。
六、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
考试内容: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考试要求:
1、理解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2、理解社会规律的特点。
3、掌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4、掌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5、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
6、理解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7、了解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8、了解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9、掌握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0、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1、了解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七、人的本质和发展
考试内容: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考试要求:
1、掌握人的本质及其与人性的关系。
2、掌握人的价值及其与人权的关系。
3、理解自由和必然的辩证关系。
4、了解人的发展及其历程。
5、了解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共产主义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