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方言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10
赣州方言的常用句子谐音1. “恰饭”(谐音:掐饭),赣州话里这就是吃饭的意思。
就像我每次回到家,姆妈就会喊:“崽俚,好恰饭咯!”这就像听到了最温暖的召唤,肚子立马就开始咕咕叫啦。
2. “唔晓滴”(谐音:唔小滴),表示不知道。
那天朋友问我哪有修自行车的,我就直接回他:“唔晓滴,你克问下别人嘞。
”那种无奈又坦诚的感觉就出来了。
3. “好啵”(谐音:豪波),有行吧、可以吧的意思。
跟小伙伴商量事的时候,我说:“今晡夜去看电影,好啵?”感觉有点商量又有点小期待呢。
4. “蛮展”(谐音:蛮攒),是很厉害的意思。
看到隔壁家小孩考了满分,我就忍不住说:“哟,这细伢子蛮展哦!”满是羡慕和赞叹的情绪。
5. “搞什哩”(谐音:告什力),就是做什么的意思。
路上碰到熟人,我就会问:“你搞什哩去哟?”很日常的打招呼方式。
6. “夜不”(谐音:叶不),是晚上的意思。
有次我和朋友说:“夜不一起克逛街啵?”就像在邀请对方共享夜晚的欢乐时光。
7. “冇”(谐音:猫),就是没有的意思。
有人问我有没有零钱,我摊开手说:“冇嘞,你克找别人哈。
”简单又干脆。
8. “晓滴”(谐音:小滴),就是知道的意思。
老师问我懂不懂这个知识点,我自信地回答:“晓滴!”就像在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
9. “几蛮”(谐音:几瞒),是多久的意思。
朋友说要来我家玩,我就问:“你几蛮能到嘞?”充满了急切的期待。
10. “恁”(谐音:嫩),是你们的意思。
我对着一群小伙伴喊:“恁些人等下莫乱跑哈。
”就像个小大人在叮嘱一样。
赣州方言里这些谐音句子都特别有趣,它们就像一个个独特的文化密码,承载着赣州人的情感和生活方式。
客、赣方言同源不同区客家方言是南下至江西的北民带来的北方话在楚语一支——傒语的底子上形成的,时间在唐末五代至宋初,客家先民迁入赣南、闽西山区之后。
客家方言与赣方言皆源于古赣语包括赣南客家方言区在内的今江西省,夏商周时属扬州;春秋时分属吴、楚、越三国(因此史称江西为“吴头楚尾”);秦汉时大部分地区属豫章郡。
东汉时的豫章郡空前繁荣。
据公元2年和公元140年的人口统计资料,当时全国总人口减少,但是豫章郡人口由公元2年的351965人猛增至公元140年的1668906人,户数由公元2年的67462户猛增至公元140年的406496户。
在当时全国100多个郡中,豫章郡的人口名次由第53位跃居第4位;在扬州的6个郡中,则由第5位跃居第1位。
可以想象,当时一定有一个豫章郡方言。
由于豫章郡与今湖南等地属南楚(《史记·食货志》:“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是南楚也”),因而在扬雄《方言》中,豫章郡方言属“南楚方言”。
南北朝时,九江、豫章一带居民仍是“楚人”,称作“傒”。
但“傒”人不是纯楚人,其中有不少北方人。
因为在东汉末年,有不少南下北民迁至江西。
晋永嘉丧乱后更有不少北民南迁至江西尤其是浔阳郡即今九江一带,朝廷为此还先后在那里设置侨郡、西阳郡、新蔡郡、安丰郡、松滋郡、弘农郡、太原郡等。
“傒”人的语言是“傒语”,与当时的“正音”即通语有差别。
《南史·胡谐之传》说:“胡谐之,豫章南昌人也……建元二年,为给事中、骁骑将军。
上方欲奖以贵族盛姻,以谐之家人语傒音不正,乃谴宫内四五人往谐之家教子女语。
二年后,帝问曰:‘卿家人语音已正未?’谐之答曰:‘宫人少,臣家人多,非唯不能得正音,遂使宫人顿成傒语。
’”但“傒语”与“正音”的差别应该不大,否则,很难“二年后”“遂使宫人顿成傒语”。
这与上文说到的“傒”人中有不少北方人的情况有关。
在这种情况下,“傒语”不可能是纯楚语,里边肯定有不少北方话成分。
这使得“傒语”与当时的通语即以北方话为基础的“正音”有了联系纽带。
赣州官话词汇
赣州话又称赣南话,属汉语客家语方言。
以下是一些赣州话的词汇,仅供参考:
1. 真是个腌菜啊——真是个菜啊
2. 你真是腌菜哇——你真是个菜
3. 你真是个腌菜鬼啊——你真是个菜鬼
4. 真是个腌菜啊——真是个菜啊
5. 你真是腌菜哇——你真是个菜哇
6. 你真是个腌菜鬼啊——你真是个菜鬼啊
7. 真是个腌菜哇——真是个菜哇
8. 你真是腌菜鬼啊——你真是个菜鬼啊
9. 真是个腌菜哇——真是个菜哇
10. 你真是腌菜鬼啊——你真是个菜鬼啊
以上是赣州话中与“腌菜”有关的十组词组,这些词组反映了赣州话中的语音、语调、词汇等方面的特点。
收稿日期:2012-10-11作者简介:廖姝芳(1987-),女,江西赣州人,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方向:修辞;李茹(1987-),河南开封人,湖北师范文学院汉语言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修辞。
廖姝芳李茹赣南地区特殊方言词研究摘要:文章的研究对象是赣南地区的独有客家方言特征词,主要研究这些词在赣南地区的语音、词源、词性,比较分析这些词在外区方言区的运用情况和在赣南各地区的运用情况。
这些赣南客家方言词在客家方言的其他地区没有同样的说法,这些赣南客家方言与其他客家相比具有它的独特性;虽然其他客家方言地区没有相同的说法,但是却又相似的说法,这又反映了赣南客家方言与其他客家方言的一致性。
关键词:赣南客家方言;比较分析;独特性;一致性中图分类号:H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13)06-0078-04(湖北师范学院湖北黄石435002)本文所说的客家特征词是指一定地域里、一定批量的、区内大体一致、区外相对殊异的方言词,而不是指只有客家人才会说的词语。
这里说“区内大体一致,区外相对殊异”是指在本区较为一致,允许有少数外区交叉,但不能是多区交叉。
即是指大多数客家人都不会说,在大部分客家方言区都通行同时允许少数外区方言区使用的词语。
这是由于各个方言区之间因为政治、经济、文化、人口流动等原因,会出现相互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借用的现象,这样有些方言特征词就会内部覆盖不周遍,外部则又有所牵连,事实上,那些要求内部完全一致,外部完全排他的“特征词”是非常难找的。
而赣南地区独有的客家方言特征词是指客家方言特征词在赣南地区大多数通行,允许除赣南以外的其他客家方言地区使用但是使用的人不多。
通过研究赣南地区的独有客家方言特征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赣南客家方言与其他客家方言的差异性。
客家方言一般分为赣南、闽西、粤中、粤东、粤北这五大方言片,其中赣南是客家方言内部最大的小片。
赣南地区的十七个县市都是属于客家方言地区,有少数县市是说外区方言的,如南康县潭口镇一带的“河源声”就比较明显。
赣南客家方言中的委婉语赣南客家方言中的委婉语利用比喻、借代、反语等修辞手段,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中需要避讳、求雅的场合,以实现避讳和礼貌功能。
标签:客家方言委婉语手段功能委婉语是一种用来代替某些粗鲁、不礼貌、生硬或令人不悦的词语的委婉、迂回的修辞方式或措辞方式,或用来表述某些被禁忌的词和词组。
“委婉语实质上是禁忌语的变体。
”(郭熙2004)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总是希望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让对方接受自己的意思,或了解自己的意愿,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可以说,委婉语就是以人们心理上愿意接受的语言或语言表达方式,代替那些直白的、令人难以接受的语言或语言表达方式。
委婉语是语言使用中人们协调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人类语言中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更是一种社会语言现象。
本文拟对赣南客家方言中的委婉语进行类型、构成和功能等方面的分析。
文中遇到一些写不出本字的就用同音字代替;如无相应的同音字,就采用文献中约定俗成的写法,用方框“□”代替,并在“□”后注音。
声调调值用一律数字标在右上角。
一、委婉语的运用范围委婉语运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用其它词来替换那些过分直露、引人反感、令人不快的词语,使言语更得体,交际更顺利。
客家方言委婉语运用的领域有:(一)死亡、殡葬令人恐惧而讳言之事莫过于死亡,客家话中关于死亡的委婉语很多:泛称“不在了”,老人死亡用“归”“归家”“过了”“老了”等;小孩夭折说成“没带到”“没养大”;关于殡葬:丧事叫做“□vE44(坏的、不好的)事”,报丧婉称为“报生”,棺材叫“寿柜”,“上山”意指出殡,冥币改称“花边”,用“地”或“风水”代指墓地。
(二)性爱生育、身体器官、分泌排泄、生理机能等称妇女的喜酸、辣、呕吐等妊娠反应为“病肚”,生小孩为“放落”;用“下身”代指女性性器;大便称为“大肥”,解大、小便称为“放松”,用“走跑步”喻指腹泻;用“做大人”婉指女性月经初潮。
(三)动物性征、交配母猪发情称“(猪婆)走路”,狗交配叫做“打栏”,而鸡、鸭交配叫做“盖公”。
赣州人才能懂的---...解说赣州话之叠叠词方言是独有的地方母言,赣州这个三面环水的江南小城,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方言,很是好玩。
我虽然在赣州长大,但父辈是北方人,所以我也说不来正宗的赣州方言。
有些赣州方言不解释,你可能很难猜得出来,下面是一些赣州方言中常用到的叠词。
咩咩乌:形容很黑,或者很脏达达印:物品潮湿半干的感觉,形容人时指脑子受了潮、进了水砍砍动:打瞌睡时,钓鱼姿态的形象形容嘎嘎无:很稠的感觉,一般用来形容恶心的流状食物板板恩:形容很硬品品动:甩东西的动作、或者形容挣扎济济晒:形容很湿多多跌:液体不断的滴下踏踏溜:很滑的感觉夸夸招:形容很干燥、或者有些干的东西很脆波波跌:走不稳路,易摔跤毕毕软:形容非常柔软翻翻起:不舒服,想吐的感觉刮刮涞:不舒服,打不起精神,浑身无力的状态妞妞槽:形容皱巴巴的样子嘎嘎蒙:看东西很模糊,也形容死鱼眼盼盼晕:头晕的感觉嘎嘎木:形容人呆,不会转弯的人,缺乏灵气揪揪佞:很Q很有弹性火火滚:形容很热乎冰冰冷:扒凉扒凉的感觉哒哒粘:很黏稠的感觉发发亮:很亮很耀眼咄咄牛:非常浓稠的感觉拱拱动:小动作、乱动喷喷臭:形容臭气冲天粑粑伊:大便的小名鼻鼻啷:脱了壳的蜗牛,还有就是指水蛭坑坑黄:物品泛黄嗖嗖响:疾风吹过耳畔的声音诶诶贼贼:说话不清,语无伦次,也用于讽刺吹牛者无无嘎嘎:同嘎嘎无,很稠的感觉,一般用来形容恶心的流状食物虽虽达达:形容人不修边幅,邋遢,也指人没脸没皮,或者衣服不扣扣子、不拉好拉链懵懵懂懂:脑子不清,不会想事,或者人还不够成熟咩咩索索:形容小动作很多曹曹达达、曹曹气气:形容人大大咧咧,经常干蠢事,有点小傻洞洞达达:形容一个人人理解能力有问题,跟他说话基本就如鸡同鸭讲潇潇塞塞:指要做的事,还有很充足的时间,不着急嗲嗲爹爹:形容一个人爱撒娇,发嗲棘棘赖赖:指一个人爱鸡蛋里挑骨头、或者做一件事总不顺搬搬扯扯:纠缠不清尴尴介介:指一个人不易相处,或者2者关系不和卵卵弹弹:褒义形容一个人幽默爱开玩笑,贬义指喜欢顶撞别人,或者指某人不好相处叮叮吊吊:挂着的东西在摇晃的形象朗朗当当:形容一个人吊儿郎当憨憨嗖嗖:傻子、弱智的形象鼻鼻蛇蛇:鼻涕流出鼻孔的样子嗷嗷翘翘、嗷嗷跛跛:歪歪扭扭,参差不齐的样子嗷嗷叨叨、按按倡倡:形容喜欢和人对着干,顶撞的人伊伊蛇蛇:因为太熟悉而随便木木独独:形容常常发呆、脑子不开窍的人多多跌跌; 嘻嘻搜搜; 馍馍趁趁。
江西话南方赣方言口语词汇江右民系汉语本字与音韵调南方方言保留了最完整的古汉语字词、读音和原意,词汇量大,表意清晰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古汉语口语的活化石,历史底蕴深厚。
同时语音因地、因时而异。
(赣方言分布)江西话是中古汉语,保留了唐宋时期的发音、字词、语义,合《唐韵》与《广韵》,和客家话、粤语高度相似。
其保留了古汉语的入声(鸭ngæp5、不bêp5)、浊音(金jim6、我ngoe6)、字(厥jüɛ6、尔ng6、咀jüü3)、称呼(新妇xim1fu5.、爷娘yaa2yɔng、嬷嬷maa2mæ)。
用上颚送气塞擦浊音(zh ch sh)、清音(z c s)区分普通话中的卷舌音、平舌音,元音分长元音(aa oo ee ii uu w)和短元音(a o e i u v),对应阴阳二音,存古代高,中古音韵系统保存完整(川thɔn5、灌gwɛn4、惯gwan4),六音八调,语音细腻优美,韵味十足,合五行八卦。
除书面语像普通话需念得字正腔圆外,其日常沟通语速快,词句通过约定俗成的重读、弱读、变调达到准确表意之效。
如果想听宋人如何言语,就听江西话(gɔng6xi wa)。
本文收录了赣方言一地常用字词本字与发音,并在兼容普通话拼音方案的基础上,根据赣方言的特点制定了一套适合的拼音方案,而且做到了简洁明了,见音就能准确读写。
(赣方言声调)(赣方言声母)(赣方言韵母)作者废了大量心力写出本文,为方便推广赣方言之用,同时保留其知识产权。
文中多有纰漏之处,还请不吝指正。
三、名词上昼(shong5dhiu4.)、当昼(dɔng6dhiu4.昼午dhiu4wo4.、昼间dhiu4gan)、下昼(haa5dhiu4.)、昼饭(dhiu4fan5)——上午、中午、下午、午饭抹昼(maa1dhiu4.)、昼后(dhiu4hau5)——快中午了;午后夜边子(yaa5biɛn6/ biɛn zu)、夜昼(yaa5dhiu4.夜头yaa5hau4.、夜里yaa5li6.)、夜午(yaa5wo4.)、天光(tiɛn6gwong5.)、见早(jiɛn4zao3)、清早(qing6zao3)、曥光(luu1gwong5.曥始光子luu1shɛ gwong zu)——傍晚、晚上、半夜、天亮、一天亮、清早、天刚亮上等(shong5dɛm)、下等(haa5dɛm)、中间(dhung6gæn6)、高等(gau6dɛm5.高埦gau6wɛn)、低处块(dii1thu kwai4)——上面、下面、中间、高处、低处底下(dii3hæ6.)、底旮(dit5ga)、叾旮(du5ga)——山或者村等的下面。
连云港赣榆方言你响呼期啥么饭啊?大米甘夫,炒猪又干夫(米饭)竹饭(稀饭)大米糊特(稻米面做的粥)欺了买?(吃了吗)恁以歪的门楼头子凹壳脸一辈没有好心眼当天子(院子)扫当门(打扫室里地面)娇时(以前)小八棍(木棒)你跑我段(你跑我追)歇么的(标准赣榆话,有点骂人的意思)打庄户的(农民)干巴枣儿(干地瓜片子)香油果子(油条)嚓寡(聊天)乞噘(赤脚)空朽(空手)腚盘子(屁股)照你腚玄(第四声)两爵:对着你屁股踢两脚徘:踢的意思我不设推味的,我设单工的你怎卓地的(你怎么搞的)跟你薛话今费社(和你说话费事)你怎能这乎的呢(你怎么能这样呢)哎我也叹气了大家还知道“借子”是什么啊?就是用来接小孩“蛇”和“sei”(实在我也打不出来了)的东西大家要吃好哈好也不能卡了不咬沃着肥子:肥皂唐桥月光栽几括叙(栽几棵树)还有你穿那(轻声)啥么衣设(穿的什么衣服,不好看的意思)桥咕咚的(缺心眼)向哈乎的(就他能似的)你左挟特(你嚼舌头,胡说)沙沙:整整,例:他耍了“沙沙”一晌午债(很难翻译成普通话,意思是:把水放到杯子或其他容器中,晃一晃然后再把水倒出来。
这样一个过程叫“债”),例:吃饭之前先把碗“债一债”。
海了:意思是说东西坏了直麻麻:意思是不拐弯还有就是说那个什么大队书记到外地吃饭时,看到桌子有点脏,就叫小姐妈吗(抹抹)亿歪歪的(恶心的意思)苏历历的(恶心)切可败柳的(假假码码)扫麻离的(快点)减吗扫的还有该败了你哪给人个呢(把东西拿给别人)我街上的(镇上的)哈哈,我拿克头砸死你!我拾克头子灾死你!挖克郎!(挖坑)尕(ga)居肉痴(割猪肉)醒鼻子叉课(口袋)例:他小挂上(上衣)有四个小“叉课”俺家今年打了好几长皮“叉课”粮食x伙号的(大概意思是“大声喧哗”)例:你瞅你“x伙号的”的凑什么的踢特(搞坏了的意思,有时也说“海了”)这个“踢特”还有其他意思:例,那个小丫头被那个老男的“踢特”了,就是被他强奸了悔了(倒霉),例:你“悔了”,你今天考试才考了十多分。
江西话南方赣方言口语词汇江右民系语言本字南方方言保留了最完整的古汉语字词、读音和原意,词汇量大,表意清晰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语音因地、因时而异。
本文提供统一的表意文字,不探讨复杂的语音。
另请指正补充一、人称厥、佢、渠、其——他。
出自“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你、唔ng、尔——你我、我里、阿里——我爷娘——爸爸妈妈。
出自“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姆妈(m'ma)——妈妈,又称呼伊爷(音姨丫,待考)公爷——爷爷嬷嬷——奶奶。
赣音ma3ma3公公嬷嬷——爷爷奶奶公公婆婆——同家公家婆老祖老嬷——老两口。
你里老祖老嬷要活一百二十岁新妇——儿媳亲兄户弟——亲兄弟老弟、㜾子——弟弟。
㜾赣音hai4,字待考叔伯里、叔伯木里——叔伯关系;娘崽里——母子俩;爷崽里——父子俩伢——儿、娃。
伢、娃都是儿在汉语发展过程中音变的字,意义相同细伢子、细鬼子、细人子、碎伢子——娃、小孩子少人子、少伢子——十几岁的小孩女秧子、妹妹子、妹子尕尕、女姑里——年轻的女孩子仔仔里、仔里——男孩后生——年轻人。
后生仔里、后生妹子毛毛子——细伢子——少人子、少伢子——仔里、妹妹子——后生——大人——朗人家月妈妈——正在坐月子的妈妈石婆里——不会生孩子的妇人重婆——壮婆里的谑称。
很胖的女人婡婆里——走路或者做事很慢的女人后来婆里——后妻。
后来屄里掣眼里——斗鸡眼;只眼里——独眼龙抱妹子、带妹子——指送人抚养的女婴。
再吵就拿你抱不。
赣音bao1血侄——同亲侄闺仔子、闺女子——没有结婚的处男孩、女孩夹夹亲、老表式子——有点表亲关系。
你里有兀子夹夹亲子公孙三代——爷孙三代人㚭爷——同姨爷老大嬷嬷——老大的女人。
要问过老大嬷嬷寡妇嬷嬷——对老年寡妇的尊称少嬷嬷——年轻的奶奶后生龙种——同后生仔里嗲婆里、嗲妹子、嗲屄里——发嗲的妹子;嗲仔里、嗲卵里——发嗲的男孩奶胖子——正在吃奶胖嘟嘟的婴儿孙男孙女——同孙子孙女女孙——同孙女。
赣⽅⾔赣⽅⾔⼜称赣语,是中国汉语七⼤⽅⾔之⼀ ,是汉族赣民系使⽤的主要⽅⾔。
使⽤⼈⼝在江西省境内主要分布在赣江的中下游、抚河流域和鄱阳湖流域,湘东和闽西北、皖西南、鄂东南和湘西南等地区。
另外在浙江、陕西还有少数赣语⽅⾔岛。
赣语可分为九个语⽚,以南昌话、抚州话、宜春话作为代表。
2、⽂⽩异读:⽂⽩异读是汉语⽅⾔中⼀种特有的现象,⼀些汉字在⽅⾔⾥有两种读⾳。
⼀种是读书识字的时候使⽤的读⾳,称为⽂读,或者⽂⾔⾳、字⾳;那另⼀种是平时说话⽤的读⾳,称为⽩读或者⽩话⾳。
3、赣⽅⾔语法上的特点:有些词在赣⽅⾔⾥的意思和在普通话⾥的意思是完全不同甚⾄相反的,⽐如“房”这个字,普通话⾥指的是整个房⼦这个建筑,“屋”指的是房⼦⾥的房间;那在客赣⽅⾔⾥啊,就完全反过来了,“房”指的是房⼦⾥的房间,“屋” 指的是整个房⼦,所以他们把建房⼦叫做“建屋”。
赣⽅⾔的会根据具体情况来搭配动词的使⽤,那⽐如 “买⽶” “买油” “买布”“买⾁” “买⾖腐” “买药”在普通话⾥都⽤“买”,但在赣⽅⾔⾥就要根据买的东西来搭配动词了,就变成“挑⽶”“舀油”“扯布”“斫(zhu o)⾁”“捡⾖腐”“点药”了;⼆、练声打卡内容:声⾳成长学院,为爱发声第48天,我是星慧,来⾃⼭东。
现在开始打卡录⾳:普通话练习:六六妞妞去放⽜,⼤⽜⼩⽜有六头。
六六拉着⼤⽜⾛,妞妞牵着⼩⽜遛。
六头⽜,⽜六头,六六妞妞,妞妞六六都爱⽜。
韵母ue的练习:单字⾳练习:决 虐 靴雪 约 略 珏 薛 岳 掠双字⾳练习:⽉缺 乐章 悦⽿ 雪夜 学界 决策 跃进 约束四⾳节练习:绝⽆仅有 绝路逢⽣ 略胜⼀筹 略见⼀斑确凿不移 却之不恭 鹊巢鸠占 缺⼀不可学⽽不厌 雪中送炭 ⽳居野处 学以致⽤⾎⼝喷⼈ ⾎流成河 ⾎流如注。
江西最难懂十大方言!上饶和赣州上榜最多,这些常用语你一定没听过作为一个江西人,你真的能听懂所有的“江西话”吗?江西的每个区县都有自己的方言,但各地方言之间差别巨大,有些地方仅仅是隔了一条河,都可能听不懂对方在说啥!今天,为大家盘点一下江西最难懂的十大方言,并列举了部分地区的方言常用语,看看你到底能不能听懂。
10、上饶市上饶县难懂指数:一颗星上饶话又称上饶腔,是上饶市区、上饶县及周边的地方方言,与浙江南部的吴语相近同属吴语上丽片。
上饶话(腔)语素温软,音素娓婉,通俗易懂。
该地区方言与普通话无多少差异,外地人基本听得懂。
常用的称呼有公(爷爷)、麻(奶奶)、老嫲(妻子)、新妇(媳妇)、平肩(妯娌)、娜妮鬼(女孩子),笑类(男孩子)等。
9、吉安永丰县难懂指数:一颗星永丰位于江西省中南部,是客家话和赣语的交界地带。
方言大概分为四类:(1)永丰话属赣语吉茶片吉安小片。
妈妈不叫妈妈,叫依呀;爸爸不叫爸爸,叫爹老;睡觉不叫睡觉,叫快告;吃饭不叫吃饭,叫恰饭;说话不叫说话,叫挖事。
(2)客家话属宁龙片。
分布在潭头乡和君埠、龙冈两乡大部分;(3)淳安话-遂安话部分新安江水库移民使用;“灭老鼠”,听上去和“米老鼠”同音。
(4)畲客分布在上溪乡礼坊、上固乡汉下、君埠乡山岭、龙冈乡羊石、胜丰、表湖6个畲族村委会。
8、九江湖口县难懂指数:两颗星湖口话即湖口赣语,属赣语昌都片,当地有一个传说,女娲造就的第八个人时,就传授了他这种语言。
赣语昌都片以南昌话为代表,其特点是去声分阴阳。
入声大多数地方分阴阳,阴入调值高,阳入调值低,如此高大上的用声方法,明白些凤毛麟角已经很不容易了。
还好不咯(还好吧)、好洒得(好玩,觉得有意思)。
7、赣州信丰县难懂指数:三颗星信丰县城区话和赣州市章贡区的话比较相近都属于西南官腔又夹带客家方言,主体是西南官腔。
这种话和广西柳州话相似,信丰除县城嘉定镇外其他地方和赣南大部分地方一样都说客家话。
来涨涨“姿势”,看你能猜对几个当地方言?胺洞——洞眼;胺罐——装东西的瓦罐;庵灿——捣蛋、不通情理;阿头B——女孩,女丫头。
赣南客家礼俗与方言中的委婉语Ξ钟俊昆赣南师范学院中文系 江西赣州市 341000摘 要 语言禁忌原则导致委婉语的使用,这在赣南客家方言中主要有五种形式,即语词换用、谐音套用、韵语沿用、反语效用、隐喻暗用等,这与客家礼俗有关。
关键词 赣南 委婉语 礼俗 社会语言中有一种语言的禁忌现象,它在赣南客家方言中较多地存在着。
按社会语言学的解释,禁忌语是伴随着人类的思维而来的,在还不理解、不能充分认识自然现象,对自然力不能作出理性解释时(即塔布Taboo),语言的禁忌便产生了。
陈原教授认为:“所谓塔布,实质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言的灵物崇拜(语言拜物教),一是语言的禁用或代用(委婉语词和鄙视语词)。
”①如果说前者就是不能“直呼其名”,后者则需“哑口无言”或“说三道四”了。
本文结合客家礼俗着重讨论赣南方言中的委婉语词。
委婉语词从它产生的语境看,主要是对畏惧的物体,不便言说的行为或险恶局面中易受第三者困扰的情势等场合,因受时空限制而不得不采用替代语,以便使受众听起来舒服,更易于接受。
如瑞金市某些地方进山采运木材(俗称“走青山”)时,为了对所从事的工作祈愿顺利完成,或对传说中的山神的敬畏,在进山前要卜吉凶,在青山棚里对言语非常谨慎,不轻易开口说话,以免说错话。
上工一阵且吃过“顺草”(代指抽烟)后,方可谈笑。
如果是秋冬季节遇霜(谐音“伤”),也需说“下露”。
会昌县上山砍树还改称“放树”,树被砍而倒地也改称“顺风”。
在走青山时如不慎说错了话,轻则到晚上休息时挨训斥,重则付大家当天休工的工资,如遇当天有工伤则需由他支付伤者工资和医药费。
这就是比较典型的塔布语境,不能在这样的境际中“信口而言”,“谨言慎行”成了必要的规约。
需要说明的是,以抽烟(客家话“食烟”,谐“食冤”)、下露、顺风等指代其实际意义,以吉言代替“凶言”,这便是委婉语的主要应用目的和方式。
其实,赣南客家人在生产生活中需忌语的场合较多,山林伐木、狩猎、出行路遇、家居交往等场合都可能碰到。
摘要赣南客家语是江西南部的一种方言,作为客家话的类别之一,其有着独特的词汇特点和句法特点。
赣南客家语有老客话、广佬话、宁石话等多种类别,各类之间又相互影响。
为了使赣南客家语进一步规范化和标准化,我们应该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
关键词赣南客家语特点分类规范化一、赣南客家语的地理分布与特点赣南客家语属于汉语中的汉藏语系,主要分布于江西的南部地区,也就是所谓的赣南地区。
在学术上我们称之为赣南客家方言,在民间称之为赣南话或者赣南语。
在地理分布上,不同的赣南客家语都有着赣南客家方言的基本特征,但是由于不同时代的区域划分和民族迁徙的影响,赣南客家方言在语音和词汇的特点上均出现了其差异性。
其中,赣县、于都、大余、南康、信丰北部等地区属于中心片。
中心片内的方言较为统一,内部方言差异较小,主要是唐宋时期北迁居民和元明时期的由赣中迁入的一些居民组成,其次也有一些明末清初由闽粤迁入的居民,其语言主要保留了赣中居民的语言特点,且同化了其他语言的特点。
而除了中心片外的环形片居民主要是在唐宋时期迁入的,因此保留了唐宋时期语言的基本特点。
除了主要的地区之外,还有一些语言相互交叉的地区,保留着各自地区的特点。
赣南客家语有着独特的词汇特点。
赣南客家话与多数客家人用语相同,讲求客家话的代名词“话”,尤其是与普通话相比较,赣南客家方言有着自身不可替代的特点:一是单音节词较多。
赣南客家方言没有跟随时代词语由单音到复音的变化,而是保留了较为原始的单音节词为主的词汇面貌。
比如普通话中的知道、坟墓、房子等词语在赣南客家话中都成为了晓、地、屋等的单音节词语。
二是有着较为宽广的词汇意义。
比如“眼睛”、“洞”、“孔”都可以用“眼”一个词代称,并且“眼”还可以作为量词使用。
三是赣南客家方言词汇的同义词较多。
比如“称盐”、“舀油”、“剪布”中的“称”、“舀”、“剪”都是“买”的意思。
四是词有头有尾。
像阿姐、阿公、老叔、老妹就是加了词头“老”、“阿”表示亲切。
赣语(2)赣语观感词汇大量的感官描述词汇被使用于赣语日常交际中,其构造原理有诸如拟声、拟态、拟义等方法。
模拟词或而单独使用,或而联系其他词汇共同表达词义。
对于听感的描述,有如“哇[ky?]叫”、“嘻[?it]笑”等;对于观感的描述,有如“喼[?it]绿”、“黆[s?n]黄”等,再如对其他感官的描述,有如“丩[?iu]酸”、“冎[kuat]淡”、“枼[s?]薄”、“呼[fut]热”。
至此可以观察到,赣语对于感官的描绘习惯把仄声字加在主要义象词之前,用以加强描述信息的传递。
历史发展历史主条目:赣语的历史赣语区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赣语必然的多元的历史层次。
远古时期百越聚居的情况、上古时期“吴头楚尾”的辖治给赣语打下了底层印记,历史上中原汉民数次大规模迁徙更给赣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宋朝以降,江西地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赣语的历史发展,自上古时期至现今,至少有1500年以上的主要发展史。
上古时期主条目:上古赣语江西的人文历史可追溯到数万年前的石器时代,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发现了距今上万年的人类历史上最早水稻样本,[20]另外在其他地方也发现了大量新、旧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
鄱阳湖畔的吴城文化出土了极大量的殷商时期青铜器,其数量、品质堪居全国之首。
[21]由此可见,早在上古时期赣鄱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已经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此时期的古江西属于百越之地,曾经有过“干越国”和“艾国”等非华夏族国家。
史载干越国在春秋时期为吴国所灭,其中心地带可能位于今余干一带,而艾国则位于今修水、武宁一带,后其被楚国并吞。
今日人们往往把《山海经》传说中的“赣巨人”、《太平御览》所载“干越人”、《战国策》所载“彭蠡”湖畔的“三苗”人等看作是上古时期江西的土著居民。
有学者认为这种百越聚居的情况依旧可以在现今的各南方汉语中找到痕迹,赣语中亦有一些底层词难以在古书典里找到来源,却和一些少数民族语言中的表达方法相似,例如“能干”在许多赣语方言里音为[lak],而壮语中为[l?k],其他如“老蛤[kot]”、“牛栏[lan]”等也被疑似为古百越底层词。
赣南客家方言客家方言被学术界称为研究古汉语的“活化石”。
赣南客家话跟闽西和粤东客家话相比,则更能引起学者们的兴趣。
因为:第一,赣南是赣方言和客方言的交汇点,因此,从赣南客方言中更容易考见客赣方言的联系和差别。
第二,赣南的客家方言既古敦,又呈同一的多样性。
说它古敦,是因为这里唐宋以来的世居客家姓氏较多,因此方言中保留中原古韵成分就较多。
说它呈同一的多样性,是因为明末清初粤东、闽西的客家人又大量回迁赣南,使赣南的客家方言不象粤东、闽西那样统一,而是同中有异,县与县之间不一样,甚至乡与乡之间也显出差异。
因而,赣南的客家方言也就更具研究价值。
(一)分布特点赣南各地的客家话虽然都具有客家方言的基本特征,但是无论在语音上和词汇上均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种内部的差异性,除受历史行政区划的影响外,与居民的迁徙时代及来源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
从整体上来说,赣南客家话可以分为中心片和环形片两大层次。
中心片包括赣县、南康、大余、于都、兴国南部、信丰北部、上犹和崇义两县东南部。
其方言内部比较统一,在历史上这些地区虽然曾分属南安府和赣州府,但我们很难找出区分两府方言的突出特点。
在环形片内部,又可以再分为宁石小片、散形小片和交叉小片,宁石小片包括宁都、石城两县;散形小片包括定南、龙南、寻乌、会昌东南部、瑞金东部、上犹和崇义两县的西北部;交叉小片包括中心片和环形片的交接地带,即信丰南部、安远、会昌西北部、瑞金西部、兴国中北部,它们既有环形片方言的某些特点,同时又有中心片方言的某些特点。
中心片以元明时期从赣中迁入的居民加上一部分唐宋时期迁入的北方居民为核心,在语言特征上与赣中方言有许多相似之处。
虽然中心片内也杂居着明末清初闽粤倒迁客民,在语言上也受到了影响,但总的来说,他们还是保留着自己语言的原有特点,而将闽粤倒迁客民的语言同化了,他们自称说的是“本地声”,称对方说的是“兴宁声”、“河源声”、“福建声”等等。
环形片的宁石小片基本上以晋至唐宋时期迁入的居民为基础,保留着唐宋语言的基本特点。
赣南客家方言客家方言被学术界称为研究古汉语的“活化石”。
赣南客家话跟闽西和粤东客家话相比,则更能引起学者们的兴趣。
因为:第一,赣南是赣方言和客方言的交汇点,因此,从赣南客方言中更容易考见客赣方言的联系和差别。
第二,赣南的客家方言既古敦,又呈同一的多样性。
说它古敦,是因为这里唐宋以来的世居客家姓氏较多,因此方言中保留中原古韵成分就较多。
说它呈同一的多样性,是因为明末清初粤东、闽西的客家人又大量回迁赣南,使赣南的客家方言不象粤东、闽西那样统一,而是同中有异,县与县之间不一样,甚至乡与乡之间也显出差异。
因而,赣南的客家方言也就更具研究价值。
(一)分布特点赣南各地的客家话虽然都具有客家方言的基本特征,但是无论在语音上和词汇上均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种内部的差异性,除受历史行政区划的影响外,与居民的迁徙时代及来源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
从整体上来说,赣南客家话可以分为中心片和环形片两大层次。
中心片包括赣县、南康、大余、于都、兴国南部、信丰北部、上犹和崇义两县东南部。
其方言内部比较统一,在历史上这些地区虽然曾分属南安府和赣州府,但我们很难找出区分两府方言的突出特点。
在环形片内部,又可以再分为宁石小片、散形小片和交叉小片,宁石小片包括宁都、石城两县;散形小片包括定南、龙南、寻乌、会昌东南部、瑞金东部、上犹和崇义两县的西北部;交叉小片包括中心片和环形片的交接地带,即信丰南部、安远、会昌西北部、瑞金西部、兴国中北部,它们既有环形片方言的某些特点,同时又有中心片方言的某些特点。
中心片以元明时期从赣中迁入的居民加上一部分唐宋时期迁入的北方居民为核心,在语言特征上与赣中方言有许多相似之处。
虽然中心片内也杂居着明末清初闽粤倒迁客民,在语言上也受到了影响,但总的来说,他们还是保留着自己语言的原有特点,而将闽粤倒迁客民的语言同化了,他们自称说的是“本地声”,称对方说的是“兴宁声”、“河源声”、“福建声”等等。
环形片的宁石小片基本上以晋至唐宋时期迁入的居民为基础,保留着唐宋语言的基本特点。
交叉小片是几个时期迁入的居民聚居之地,但又受明末清初移民的影响较大。
散形片是明末清初闽粤倒迁客民集中的地方,他们迁来的时候就自成村落,因而基本上保留了原来的风俗习惯,保留了闽粤客家话的基本特色。
在一些边缘地区,因受邻方言的影响,往往具有邻方言的一些特点。
例如:宁都的肖田、东韶两乡,因与赣方言区的南丰、宜黄、乐安等县接壤,故其方言赣语的成分很浓;会昌的周田乡一带,因靠近闽西,其方言与武平客家话相似;定南的九曲,天花及龙南的杨村一带则与粤东和平县相邻,其方言亦与和平相似;大余西南的游仙一带,地接南雄,方言与南雄相似;崇义的丰州一带,与湖南汝城为邻,其方言亦与汝城相近。
(二)词汇特点与闽西、粤东的客家人一样,赣南客家人也讲“话”。
“”〔ηai〕,是客家话特有的第一人称代词,因此,“话”就成了客家方言的代名词。
赣南客家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相同的地方很多,但无论在词形还是在词义方面,都有自己独有的特色。
1、单音词比普通话多。
如:被(被子)皮(皮肤)晓(知道)地(坟墓)禾(稻子)衫(衣服)雹(冰雹)岽(山顶)坳(山窝)屋(房子)……古代汉语演变为现代汉语,在词汇方面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单音词大量复音化,由单音词为主发展到复音词为主。
据此,可以说客家方言的词汇的面貌比较古老。
2、意义范围比普通话更大的词多。
如:眼:在赣南客家方言中,“眼”除了指眼睛之外,凡“孔”、“洞”的意思都称“眼”。
例如木板上的孔、衣服上的孔、纸上的孔、墙上的洞等等,都叫做“眼”;又如人体上的“耳朵眼”、“鼻公眼”、“肚脐眼”、“屎眼”(肛门)等等。
此外,“眼”还可当量词,如“一眼井”、“一眼塘”等等。
屎:在赣南客家方言中,“屎”除了指大便外,还指称许多排泄物和脏物。
例如“耳屎”、“鼻屎”、“眼屎”、“烟屎”(烟斗里的油膏),还有“脑屎”(脑髓)等等。
讨:在赣南客家方言中,“讨”除了向人“乞讨”、“要”的意思之外,还有“娶”(讨老婆)、“被”(“讨别人打”、“讨人嫌”)等意思。
(龙南话为“挣钱”的“挣”,即“挣人恼”)跌:在赣南客家方言中,“跌”除了“跌倒”的意思之外,还有“往下掉”(“跌落”)、“遗失”(“跌了钱”)的意思。
此外,家道衰落也叫“跌”(“跌苦”),“丢脸”也叫“跌”(“跌面子”)等等。
3、有丰富的同义词在赣南客家方言中,存在着相当丰富的同义词,使语言的表达更加精确,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如:买:方言除了用“买”表示购买的意思之外,还根据购买对象的不同而采用其它的说法。
例如:称盐(买盐)籴米(买米)舀油(买油)斫猪肉(买肉)剪布(买布)点药(买药)捡豆腐(买豆腐)……在这里,“称”、“籴”、“舀”、“斫”、“剪”、“点”、“捡”都是“买”的意思,可以看作是同义词。
收:方言除了用“收”表示收获农作物之外,不同的作物又有不同的说法。
例如:摘木梓(收茶子)捡豆子(收豆子)扒花生(收花生)扳萝卜(收萝卜)割油菜(收油菜)打黄麻(收黄麻)挖荸荠(收荸荠)……在这里,“摘”、“捡”、“扒”、“扳”、“割”、“打”、“挖”等虽然是不同的收获动作,但同有表示“收”的意思。
4、多有词头词尾赣南客家话多有词头词尾,使人听起来既亲切,又充满了乡土气息。
(一)词头“阿”、“老”“阿”:用在对亲属长辈或年长者的称呼上,主要分布在环形片的三南、寻乌一带和上犹、崇义两县的西北地区。
如:阿公(祖父)阿婆(祖母)阿爸(父亲)阿叔(叔父)阿哥(哥哥)阿姐(姐姐)(在龙南主要分布在武当、杨村等地)“老”:遍及于全地区,除了可用于称人的词外,还可以用于一些称物的词,有不少是与普通话不相同的。
例如:老叔(叔叔)老弟(弟弟)老妹(妹妹)老公(丈夫)老婆(妻子)老表(表兄弟)老庚(同年)老华(同郡望)(二)词尾“头”、“公”、“牯”、“婆”、“嫲”、“佬” “头”:多用在无生物名词或时间词后面,也用于动物和人。
如:石头墙头砖头钵头镬头肩头灶头暗昼头(龙南:昼遍头)(上午)下昼头(龙南:下晡头)(下午)夜晡头(晚上)懒骨头(指人懒惰)叫化头(乞讨者)猪牯头(公猪)鸡公头(公鸡)“公”、“牯”、“婆”、“嫲”:多用于表示动物的性别,偶用于人;前两个表阳性,后两个表阴性。
“公”用于家禽类,“牯”主要用于四脚动物;“婆”、“嫲”则用于一切动物。
如:鸡公(龙南:鸡牯头)鸡婆(嫲)牛牯牛嫲(婆)猫牯猫嫲(婆)鸭公鸭婆(嫲)猪牯牛嫲(婆)…………鹅公鹅婆(嫲)狗牯狗嫲(婆)指人时,多为外号,含鄙视意味。
如:矮牯(男矮子)石头牯(男性外号)鼻脓婆(经常挂着鼻涕的女人)“佬”:指称某些从事特殊职业的人。
如:打铁佬(铁匠)打石佬(石匠)剃头佬(理发匠)撑船佬(船夫)有时亦往往在一些亲人称谓后面加上“佬”、“婆”,以示亲密,如:丈人佬(岳父)爷佬(父亲)叔佬(叔父)舅佬(舅舅)丈人婆(岳母)老太婆(大嫂)大姨婆(大姨娘)5、保存了较多的古汉语词汇有些古语词,普通话口语已不用了,只在一些书面词语中出现,但在客家话中却是常用词。
例如:客家话称黑色为“乌”,乌为古语词。
《三国志·魏书·邓艾传》:“身披乌衣,手执耒耜,以率将士”(身上披着黑色的外衣,手里拿着耕地用的农具,做将士的表率)。
称脸为“面”,面为古语词。
《战国策·赵策四》:“老妇必唾其面”(老妇一定朝他脸上吐唾沫)。
称稻子为“禾”,禾为古语词。
张舜民《打麦》诗:“麦秋正急又秧禾”(麦子收获正忙的时候水稻又要插秧了)。
称绳子为“索”,索为古语词。
司马迁《报任安书》:“关木索,被菙楚受辱”(戴上刑枷,用绳子绑着,被鞭子抽打,蒙受耻辱)。
称吃为“食”,食为古语词。
《礼记·大学》:“食而不知其味”(吃东西不知道其中的味道)。
称早上为“朝”,朝为古语词。
李白《早发白帝城》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称白天为“昼”,白天的上午叫“晏(音‘an’)昼”,下午叫“下昼”,昼为古语词。
《诗·豳风·七月》:“昼尔于茅,宵尔于绹”(白天出外割茅草,晚上搓绳长又长)。
称跑为“走”,跑得飞快叫“走得飞快”、“走得狗赢”(比狗还跑得快),走为“跑”的古语词。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兔子跑的太快撞到树杆上,折断了颈而死亡)。
称走为“行”,如俗语“慢慢行(音‘hang’),先进城(音‘sang’)”,行为“走”的古语词。
李商隐《瑶池》诗:“八骏日行三万里”(八匹骏马一天可以走三万里)。
……6、颇具地方特色的特殊词语赣南客家方言中有一部分独特的词语,颇能体现地方特色。
就它们的分布来说,有些是全区性的,有些仅在某些区域使用。
如:点心(稀饭)番瓠“pu”(南瓜)字管(毛笔)调羹(汤匙)电油(干电池)寿木(棺材)单子(药方)点茶(抓药)闭痧(中暑)驳嘴(接吻)唱戏文(演戏)打野话(胡说八道)猪利子(猪舌头)猪旺子(猪血)矮婆车(小轿车)狗婆蛇(狗嫲蛇)(四脚蛇)吊楼子(阳台)做好事(办喜事)讨新妇(娶儿媳妇)有好事(怀孕)做小月(来月经)心气痛(胃病)驳电火(装电灯)(大)花边(钱币)汽划子(小火轮)响雷公(打雷)天狗食月(月食)鳌鱼转身(地震)冇动冇爽(seng)(没有行动)清汤寡水(汤粥很稀) 喷(peng)天烂臭(臭味很大很大)拱屎操尿(捣乱不停)经得扳(韧性、耐力好,持久性强)……这些词语,是赣南客家人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赣南人民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二)句法特点与普通话相比,赣南客家话在句法上亦有一些显著特点。
1、“紧”、“稳”、“等”等表时态的词放在动词的后面:“紧”食紧饭(正在吃饭)于都、瑞金、龙南、大余等地“稳”食稳饭(同上)上犹、崇义、赣县、会昌等地“等”食等饭(同上)赣南其它地区2、否定副词“呒”相当于普通话的“不”;“呒曾”(龙南:唔qian)相当于“未曾”;“呒要”用于中心片,相当于普通话的“不要”,环形片则说“呒爱”(nao)(龙南:moi)。
如:该介(gai)妹子呒标致(这个女孩不漂亮)该碗菜呒好食(这碗菜不好吃)×呒曾读过书(我没有读过书)佢呒曾去过北京(他没有去过北京)你呒要拱屎操尿(你不要捣乱)你呒要理佢(你不要理他)3、表示程度的副词“多”、“少”总放在动词的后面:食多滴(多吃一点)着多一件衫(多穿一件衣服)话(wa)少两句(少说两句)着少滴裳衣(少穿一点衣服)(从现在龙南人说的话来看,“多”、“少”也放在动词的前面,如“多食滴”,“多着一ngan衫”等。
)4、“添”相当于普通话的“再”,用在句末:等下添(再等一会儿)食一碗饭添(再吃一碗饭)打一场球添(再打一场球)看一场电影添(再看一场电影)5、“倒”相当于普通话“得到”的“到”,用在句末:看得该场球赛倒(看得到这场球赛)买得恁多东西倒(买得到这么多东西)考得北京大学倒(考得到北京大学)(应该是将宾语插入“得到”中间,即“考得北京大学到”,也可以说“考得到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