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鱼苗的几个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13.04 KB
- 文档页数:2
鱼苗养殖的饲养方法鱼苗培育阶段,几种养殖鱼类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
因此培育的方法一般以施有机肥料为主,同时补充投喂人工饵料。
按照施肥种类的不同,鱼苗培育有以下一些方法:①大草培育法:这是两广地区传统的鱼苗培育方法。
大草泛指凡是无毒而茎叶较柔嫩的植物,包括蔬菜类和栽培的草类(如象草)等,都作为大草用来肥水,培养浮游生物。
其具体操作是在池边浅水处或四角处堆施,一般以150公斤左右为一堆。
待草料腐烂分解,水色渐呈褐绿色,每隔1~2天翻动一次草堆,促使养分向池中央水中扩散。
约7~10天后将不易腐烂的残渣捞出。
投草的量一般根据培育鱼苗的种类来定,滤食性鱼类,草量可大些,如培育鲢、鳙鱼等;而培育草鱼鱼苗的池塘,投草量可少些。
该方法的优点有:肥料来源广,成本较低,操作简便,肥水的作用较强,浮游生物繁殖多。
缺点是:追肥时一次投放量和相隔时间仍较多较长,导致浮游生物繁殖的数量不均衡,水质肥度不够稳定,并降低了水中的含氧量。
②豆浆培育法:用黄豆磨成豆浆泼入池中进行肥水和喂鱼,目前已改单一的豆浆培育为豆浆和有机肥料相结合的培育方法。
实践证明,豆浆一部分是直接被鱼苗摄食,而大部分则起肥料的作用,繁殖浮游生物,间接作为鱼苗的饵料。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黄豆磨浆前须先加水浸泡,至两片子叶中间微凹为佳,出浆率最高。
豆浆磨好后滤出豆渣,立即投喂;豆浆泼洒必须均匀,少量多次。
一般每天泼洒2~3次,每亩水面每天需用黄豆3~4公斤磨成的浆,5天后增至5~6公斤,以后根据水质肥度再适量增加。
豆浆培育鱼苗方法较简单,水质肥度较稳定,夏花体质强壮,但黄豆使用量较多,成本相对较高。
③粪肥培育法:利用各种畜、禽粪尿和人粪尿用作鱼苗培育池的肥料,通过预先充分发酵腐熟,将粪肥加水稀释后向全池均匀泼洒。
施肥量和间隔时间必须视水色、鱼苗浮头情况和天气等灵活掌握。
一般鱼苗下塘后每天施肥1次,每亩50~100公斤。
该培育方法的注意事项是粪肥必须预先经过充分发酵腐熟,避免生鲜粪直接施入池塘。
淡水鱼苗培育:鱼苗的锻炼和出塘1.拉网锻炼鱼苗出池前几天,要拉网锻炼2~3次。
其目的是使鱼苗适应密集的环境,以利出池计数和运输;检查鱼苗的生长情况,估计鱼苗产量,以便作好分配计划。
拉网锻炼的方法:第1次拉网,将夏花围集在网中,检查鱼的体质,估计数量后随即放回池内,或略提出水面十几秒钟估看一下数量后迅速放回池中,1小时后投喂1次熟豆浆。
第1次拉网后隔1天进行第2次拉网。
将鱼苗转入网箱中,或将鱼种密集于网中,让其顶水自动进入网箱内,将网箱在池内徐徐推动,以免鱼浮头,密集2小时左右(视鱼忍耐程度而定)放回池内,1小时后投喂1次熟豆浆。
这次拉网应尽量将鱼种捕尽。
如果鱼种系自养自用,不运输,第2次拉网进箱密集锻炼后,则可分池饲养。
注意事项:动网不宜过早,特别是出鳞期不宜动网;出现阴雨天、鱼苗浮头、鱼苗体弱等现象也不能动网。
动网前1~2天,应停止施肥和投饵,清除池中杂草和青苔。
应在晴天的上午或下午进行拉网锻炼。
2.出塘第2次拉网后,隔1天再拉第3次网,将鱼苗捕起,转入网箱,约半小时后,清除网箱底部污物,用鱼筛分出不同规格的鱼苗分装网箱,便可计数出池。
如长途运输,应将鱼苗放入水质较清的池塘网箱中“吊养”1夜,第2天清晨即可装运。
夏花鱼种计数一般采用碗量法和数个法。
碗量法是先确定1碗的个数(抽样数碗内鱼苗的平均数),然后乘以碗数,即得总数。
数个法是用小盘(或碗)舀鱼苗,每5个1次(称1手),一直数下去,此法适宜少量鱼苗计数。
出池完毕之后,可以计算鱼苗成活率。
鱼苗培育成活率(%)=出池夏花数/入池水花数×100鲤鱼苗大吃小的现象比较严重,至乌仔(2厘米)阶段就应分塘饲养,并满足鱼苗的饵料。
若没有池子分养,要随时筛分大鱼另养。
鱼苗怎么培育出来的,几月份放养比较好1、用选择菊科、豆科植物、蔬菜和柔嫩无毒的植物沤肥,每亩施肥大草300-400千克。
2、放养鱼苗之前,先放试水鱼测试鱼塘的药性。
3、采用单养法放养鱼苗,密度为每亩10万-15万尾左右。
4、每隔3-5天注入一次新水。
5、5月下旬至6月中旬、年后1、2个月、7-8月份可放养鱼苗。
一、鱼苗怎么培育出来的1、施足基肥,培养水质(1)农村一般采取大草沤肥法,选择菊科、豆科植物、蔬菜和柔嫩无毒的植物,一起放入池中腐烂分解。
这样可以给水质提供养分,促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苗提供饵料。
(2)一般每亩施放大草300-400千克,150千克左右为一堆,几天后翻一次,让肥分扩散到全池,10天后捞出,再投放新鲜大草。
2、放试水鱼(1)放养鱼苗之前,要先放试水鱼。
(1)放试水鱼可以测试鱼池经清池后的药性是否全部消失,可清除鱼池中大型浮游动物和水草,利用它观察池水的肥瘦程度。
3、放养(1)为了防止鱼苗争食,一般采用单养法,放养密度,为每亩10万-15万尾左右。
(2)准备放养鱼苗时,温度不能超过5°C,在温差过大的情况下,需要把水温逐步调整到5°C以下,再放鱼苗入池。
4、管理需要经常观察鱼苗的活动情况,掌握水质、水位的情况,每隔3-5天注入一次新水。
5、分池(1)当鱼苗长到2-3厘米时,便可以做鱼种培育。
(2)随着鱼苗长大,食性分化,便可以把鱼苗分池喂养。
二、鱼苗几月份放养比较好1、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或者年后1、2个月,或7-8月份适宜放养鱼苗。
2、鱼苗下塘10-15天前,可每亩用生石灰60-100公斤、漂白粉13.5公斤全池泼洒,对池塘进行清塘消毒。
3、选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健康无病的鱼苗,在晴朗的好天气放苗,需在上风头慢慢放养,让鱼苗慢慢的飘进水中,这样可以提高鱼苗的成活率。
4、在下鱼塘之前,盛鱼苗的水和水塘里的水温度相差不能超过2°C。
5、鱼苗下塘时,水深需要达到50-60厘米,3-5天需注入新水1次。
五种培育鱼苗技术方法1.有机肥饲养法一般在鱼苗下塘前7天先施基肥,每667m2施畜粪或人类尿300公斤,繁殖天然饵料生物,供鱼苗摄食。
鱼苗入池后,根据水质肥度、天气、水温和鱼苗生长情况决定追肥量,一般每天施肥1次,每次每667m2施肥100公斤,加水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
鱼苗入池4天后,如清晨鱼苗浮头,日出后恢复正常,说明池水肥度适中;若在晴天上午8时后仍浮头,则说明水质过肥,应停止或减少追肥量;若不浮头,且水色清淡应增加追肥量。
2.饼粉饲养法将棉饼、菜籽饼或豆饼等饼粕磨成干粉喂鱼。
此方法好处是,饲料可集中加工,使用方便。
同时,把干粉均匀撒于水面。
干粉借助于水的表面张力,在池水中漂浮的时间较豆浆长,利用率也比豆浆高。
每667m2水面每天用2公斤,分3次投喂。
3.化肥饲养法在鱼苗下池前15天,先施基肥,每667m2用硫酸铵4公斤和过磷酸钙7公斤。
鱼苗下池后,根据水质、天气和鱼苗的生长情况决定追肥量。
每667m2水面每3天追肥硫酸铵2公斤和过磷酸钙0.5公斤,追肥时将化肥加水溶解后全池均匀泼洒,以防鱼苗误吞化肥颗粒,发生死亡。
4.草浆饲养法把水葫芦、水花生、浮萍等高等水生植物加工成草浆饲养鱼苗。
此法可降低生产成本。
全池泼洒,每天2次,每667m2水面每天泼草浆65公斤,具体数量视水面而定。
鱼苗可直接摄食部分草浆颗粒,其余大量草浆在水中分解,起到肥水作用。
5.豆浆饲养法一般在鱼苗下池后半天,投喂豆浆,先将黄豆用水浸泡,在水温25℃左右,浸泡6小时,时间过长或不足都会影响豆浆质量,一般1公斤黄豆可磨15公斤豆浆。
磨好的豆浆要及时、均匀泼洒于水面,每天上下午各1次,鱼苗下池10天内,每667m2水面每天喂2公斤黄豆磨成的豆浆。
10天后,视水色和鱼的生长情况,酌情增加投喂量。
一般养1万尾夏花鱼种需黄豆8公斤。
鱼苗培育的一般技术流程嘿,你想知道鱼苗是怎么从那么小一点点慢慢长大的吗?今天我就来给你唠唠鱼苗培育的那些事儿。
一、鱼苗培育池的准备这就像是给鱼苗盖房子一样重要。
咱得找个合适的地方建培育池。
这个池啊,不能太大,太大了咱不好管理;也不能太小,不然鱼苗住得太挤可不行。
一般来说,几亩地大小就挺合适的。
然后就是池塘的清理啦。
这就好比给鱼苗的家大扫除。
先把池子里的水都放干,把那些淤泥啊、杂物啊统统清理出去。
可别小瞧这些淤泥,里面可能藏着好多病菌呢,就像隐藏在角落里的坏家伙,要是不清理干净,鱼苗住进去肯定得生病。
清理完了就得消毒。
我有个朋友,他第一次培育鱼苗的时候就没好好消毒,结果鱼苗没过多久就开始出问题了。
消毒就像给房子喷消毒水一样,用生石灰或者漂白粉,把池塘里里外外都洒个遍,把那些病菌统统消灭掉。
接下来就是注水了。
水可不能随便加,要保证水质好。
就像咱们人喝水得喝干净的水一样,鱼苗也得在干净的水里才能茁壮成长。
注水的时候呢,还得在进水口加上滤网,防止那些小杂鱼或者敌害生物跟着水一起混进来。
二、鱼苗的选择和投放鱼苗的选择就像挑选种子一样关键。
咱得选那些健康、活泼的鱼苗。
怎么看鱼苗健康不健康呢?你看那些游得欢快的,身体没有损伤的,一般就是好鱼苗。
要是鱼苗病恹恹的,就像霜打的茄子似的,那可不能要。
我曾经见过一个养殖户,他图便宜买了些看起来不怎么精神的鱼苗,结果呢,培育过程中死了好多。
这多不划算啊!鱼苗投放的密度也很有讲究。
不能太密了,不然就像一群人挤在一个小房间里,氧气不够,食物也不够。
也不能太稀了,那样就浪费了池塘的资源。
一般来说,根据鱼苗的种类和池塘的条件,合理确定投放的数量。
在投放鱼苗的时候,得小心一点,可不能像扔东西一样把鱼苗扔进池塘,要轻轻的,让鱼苗慢慢适应新的环境。
三、饲料的投喂鱼苗刚放进去的时候,可能还不怎么会吃东西呢。
这时候就像照顾小婴儿一样,要给它们投喂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像豆浆就很不错。
我记得我刚开始培育鱼苗的时候,不知道该喂多少,结果喂多了,豆浆在池塘里坏了,影响了水质;喂少了呢,鱼苗又吃不饱。
鱼苗培育的重要概念是鱼苗培育是指将鱼类的卵或仔鱼逐渐培育成为成鱼的过程。
在鱼类养殖和保护资源中,鱼苗培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鱼苗培育的目的是提高养殖效益、维持种群和物种的持续发展,以及保护鱼类资源。
鱼苗培育的重要概念如下:1. 人工繁育:鱼苗培育通常采用人工繁育的方式,即通过人工控制鱼类的繁殖过程,包括选配父母鱼、控制受精、鱼卵的收集与保护等。
通过人工繁育可以提高鱼类的繁殖效率和质量。
2. 温度控制:温度是影响鱼类繁殖和苗种生长的重要因素。
不同鱼类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不同,因此在鱼苗培育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鱼种的要求设置适宜的温度。
温度的控制对于孵化、仔鱼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3. 水质管理:鱼苗对水质的要求较高,水质状况对其生长和发育具有显著的影响。
鱼苗培育中需要维持适宜的水质,包括水温、水氧、水质稳定等方面。
同时,要进行适当的水质监测和处理,防止污染物对鱼苗的不良影响。
4. 饲料供应:饲料是鱼类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
不同鱼类的饲料需求不同,在鱼苗培育中需要提供适宜的饲料,保证其生长和发育所需的营养。
饲料供应要根据鱼类的需求和生长阶段进行合理的配方和喂养频率。
5. 疾病防治:鱼苗培育中,疾病是常见的问题。
不良的环境条件、水质问题和饲养管理不当都可能导致鱼苗患病。
因此,做好疾病的预防和防治工作是鱼苗培育中的重要任务。
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和及时的治疗,可以有效避免疾病对鱼苗的危害。
6. 市场需求:鱼苗培育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的。
在鱼苗培育之前,需要对市场需求进行调研,了解目标市场对鱼种、规格、数量等的需求。
只有与市场需求相匹配,才能提高鱼苗的销售和经济效益。
总体而言,鱼苗培育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包括繁育技术、环境管理、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
合理控制这些重要概念,可以提高鱼类养殖的效益,维护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鱼苗培育也需要依据不同鱼类的特点和市场需求,针对性地制定培育策略和措施。
鱼苗培育四法
一、豆浆培育法。
先将黄豆用水泡透,然后边磨边加水,使1千克黄豆磨成20千克豆浆。
豆浆磨成后要立即投喂,泼洒要均匀,一般上午8至9时,下午2至3时投喂。
草、青鱼喜在池边浅水处觅食,因此,草、青鱼苗池首先要在池四周泼洒一次,然后全池泼洒。
开始时每天每亩投3至4千克黄豆浆,一周后增到5至6千克,培育1万尾夏花鱼种约需黄豆10至16千克。
二、肥料培育法。
鱼苗下塘前5至7天每亩施青草250至300千克,或畜粪200至300千克,或人粪50至100千克。
鱼苗下塘后3至4天施追肥,粪肥每天撒施20至30千克。
施肥时还应根据水质情况,灵活掌握用量,培育链、鳙鱼苗池要求水质较肥,可适当多施。
三、肥料和豆浆混合培育法。
首先施足基肥培养浮游生物,鱼苗下塘后浮游生物不足时,开始每天每亩增喂豆浆2至3千克,10天后每天每亩增至3至5千克。
若水质清瘦每3至5天追肥一次,每次每亩施粪肥150千克。
四、草浆培育法。
用高速打浆机将旱莲子草、风眼莲、水浮莲等打成草浆,既可以喂鱼,又能培育浮游生物。
每日上、下午各全池泼洒一次,日投量为50至75千克/亩,培育1万尾夏花鱼种需青草125至200千克。
用旱莲子草打浆时需加2%至5%的食盐,放置一昼夜后方可投喂。
此法还需搭配一些精料。
- 1 -。
黑鱼苗的养殖方法
黑鱼苗的养殖方法
黑鱼苗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其肉质鲜美且营养丰富,备受人们喜爱。
为了成功地养殖黑鱼苗,我们需要遵循一些关键的养殖方法。
下面是详细的养殖指南:
1. 水质调控:
-确保养殖水体清洁,pH值在6.5-8.5之间,水温保持在20-30摄氏度。
-根据养殖箱的大小,选择适当的过滤设备和循环散氧系统,以保持水体的氧气充足。
2. 食物供应:
-提供高质量的饲料,可以选择市售的黑鱼专用饲料,或者自制饲料。
-定期喂养,每天2-3次,每次量要适量,避免过度喂食造成浪费和水质污染。
3. 养殖环境:
-制作合适大小的养殖箱,并确保箱内有足够的水深,以提供黑鱼苗的生长空间。
-确保养殖环境的温度、光照和湿度适宜,为黑鱼苗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必要时,在水中添加必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以满足黑鱼苗的营养需求。
4. 疾病防治:
-定期检查黑鱼苗的健康状况,注意是否有异常行为或病症表现。
-如发现病症,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以使用药物治疗或其他有效的养殖方法进行控制。
-注意养殖环境的卫生,定期清理养殖箱,避免疫病传播和鱼体感染。
5. 收获和销售:
-黑鱼苗可在生长期达到一定大小后进行销售,通常在4-6个月左右饲养成熟。
-在收获之前,停止对黑鱼苗的喂养,以减少黑鱼体内的积累物质,提高肉质的口感。
-在收获前进行适当的鲜活保鲜处理,以确保黑鱼苗的新鲜度和质量。
通过遵循上述养殖方法,我们可以培育出健康、高品质的黑鱼苗。
记住,养殖过程中的细心和耐心是成功的关键。
渔业养殖工作中的鱼苗选育与培育技术渔业养殖是指以人工方式进行渔业养殖的活动,其中鱼苗选育与培育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渔业养殖工作中的鱼苗选育与培育技术,以及其对渔业养殖业的重要性。
一、鱼苗选育技术1.优良种源选择优良种源是鱼苗选育工作的首要任务。
通过选择个体生长快、抗病能力强、适应环境的优良品种,可以提高养殖过程中的产量和质量。
饲养员需要仔细观察、筛选出适合养殖的亲本,以确保出现的鱼苗具有优良的遗传品质。
2.鱼苗繁殖技术鱼苗繁殖技术包括人工授精和孵化过程。
通过人工授精,可以选择合适的亲本进行配对,以确保后代具有良好的遗传特征。
而孵化过程则需要控制水温、水质和饲料等因素,以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鱼苗的健康发育。
3.鱼苗分离与定向培育在鱼苗孵化后,通过分离和定向培育,可以避免混合饲养所带来的竞争和疾病传播等问题。
分离鱼苗后,可根据其生长速度和大小等特征进行饲养,以确保每只鱼苗都能得到充足的食物和生长空间。
二、鱼苗培育技术1.饵料选择与投喂技术饵料的选择对鱼苗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适宜的饵料可以提供充分的营养,促进鱼苗的快速生长。
根据鱼苗的饮食习性和需求,合理选择饵料种类,并采取科学的投喂技术,保证每只鱼苗都能摄入适量的饲料。
2.水质管理鱼苗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因此,合理管理水质是确保鱼苗健康生长的重要环节。
要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并保持水质的稳定性。
同时,饲养员还需及时清理池塘底泥,保持水体清洁,避免病害的发生。
3.病害防治鱼苗的病害防治是饲养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采取预防为主的措施,加强鱼苗的免疫力,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控制水质和环境的卫生状况,以预防病害的发生。
同时,一旦出现病害,要及时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避免疾病的扩散。
三、鱼苗选育与培育技术的重要性1.提高养殖效益通过合理的鱼苗选育和培育技术,可以选择具有良好遗传品质和生长特点的鱼苗进行养殖,提高养殖效益。
良好的鱼苗品质可以保证养殖过程中的生长速度和鱼体质量,从而增加养殖产量和产品质量。
如何培育鱼苗鱼苗的培育技术【常见问题】:如何培育鱼苗?【专家解答】:在养殖鱼的时候一定要培育好鱼苗,这样在后期才能够养殖好鱼,所以培育鱼苗是一件很关键的事情,那么怎么养培育鱼苗的呢?饲料的投喂根据鱼苗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分如下三个阶段饲养:1、第一阶段:鱼花下塘第1~7天,全长0.7~1.2厘米,采用新鲜的猪血喂养,每天每万尾用猪血500克,加水沿池边泼洒,分3次投喂(9时、14时和18时各1次)。
2、第二阶段:鱼花下塘第8~14天,全长1.2~2.0厘米。
投喂粉碎的花生麸(40~60目颗粒),花生麸味香诱鱼,营养价值高,又可肥水,每天每万尾用量500克,全塘干撒,分2次投喂(10时和17时各1次)。
3、第三阶段:鱼花下塘第15~50天,全长2.0~5.0厘米。
将蛋白质含量32%以上配合饲料粉碎成10~20目的颗粒,每天投喂量为鱼苗总重量的8%左右,分2次投喂(10时和17时各1次)。
投喂坚持“四定”,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投喂量。
分期注水为了满足不同阶段鱼苗对活动空间、水质、营养等条件的要求进行分期注水,是鱼苗培育过程中提高成活率和生长率的有效措施。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浅水下塘,即鱼花下塘时水深为0.6米左右,以后根据水色和鱼苗生长情况,每隔4~5天注水1次,每次注水10~20厘米,水深最后稳定在1.2~1.5米。
注水时必须用密网过滤,以防止野杂鱼随水进入鱼苗池。
日常管理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细心观察水质、鱼苗活动和吃食情况,及时捞出病鱼、死鱼,马上检查,若确诊鱼苗患病,应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另外检查堤埂有无漏洞,排水口是否完好,注意防逃。
及时分塘经25天左右的培育,鱼苗全长达到2.5~3.0厘米时,应有计划地进行拉网筛选分塘稀养,否则会造成鱼苗培育成活率低。
因为鱼苗在培育阶段生长迅速,会出现个体发育不一致,大鱼吃小鱼的现象,尤其是在投喂量不足的情况下。
笔者有过这样的经历,池塘放养全长2.5厘米鱼苗50万尾,因未能及时分塘,培育30天后,只得全长5.0厘米左右的鱼苗10万尾,培育成活率仅为20%。
培育鱼苗的几个方法
1.有机肥饲养法
一般在鱼苗下塘前7天先施基肥,每667m2施畜粪或人类尿300公斤,繁殖天然饵料生物,供鱼苗摄食。
鱼苗入池后,根据水质肥度、天气、水温和鱼苗生长情况决定追肥量,一般每天施肥1次,每次每667m2施肥100公斤,加水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
鱼苗入池4天后,如清晨鱼苗浮头,日出后恢复正常,说明池水肥度适中;若在晴天上午8时后仍浮头,则说明水质过肥,应停止或减少追肥量;若不浮头,且水色清淡应增加追肥量。
2.饼粉饲养法
将棉饼、菜籽饼或豆饼等饼粕磨成干粉喂鱼。
此方法好处是,饲料可集中加工,使用方便。
同时,把干粉均匀撒于水面。
干粉借助于水的表面张力,在池水中漂浮的时间较豆浆长,利用率也比豆浆高。
每667m2水面每天用2公斤,分3次投喂。
3.化肥饲养法
在鱼苗下池前15天,先施基肥,每667m2用硫酸铵4公斤和过磷酸钙7公斤。
鱼苗下池后,根据水质、天气和鱼苗的生长情况决定追肥量。
每667m2水面每3天追肥硫酸铵2公斤和过磷酸钙0.5公斤,追肥时将化肥加水溶解后全池均匀泼洒,以防鱼苗误吞化肥颗粒,发生死亡。
4.草浆饲养法
把水葫芦、水花生、浮萍等高等水生植物加工成草浆饲养鱼苗。
此法可降低生产成本。
全池泼洒,每天2次,每667m2水面每天泼草浆65公斤,具体数量视水面而定。
鱼苗可直接摄食部分草浆颗粒,其余大量草浆在水中分解,起到肥水作用。
5.豆浆饲养法
一般在鱼苗下池后半天,投喂豆浆,先将黄豆用水浸泡,在水温25℃左右,浸泡6小时,时间过长或不足都会影响豆浆质量,一般1公斤黄豆可磨15公斤豆浆。
磨好的豆浆要及时、均匀泼洒于水面,每天上下午各1次,鱼苗下池10天内,每667m2水面每天喂2公斤黄豆磨成的豆浆。
10天后,视水色和鱼的生长情况,酌情增加投喂量。
一般养1万尾夏花鱼种需黄豆8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