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陶行知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陶行知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在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概论》前,我对陶行知的了解也仅此而已,今天通过学习陶行知生平及其文选,方才对陶老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陶行知先生一生经历丰富而坎坷,但是为着自己执着追求的教育事业一直在努力的奋斗和追求着。

陶行知一直生活在中国社会的底层,所以他从童年时代起就对民间的疾苦有深切的感受,曾经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的座右铭。1917年,陶行知婉拒了导师杜威留美任教的邀请,舍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工作条件和出人头地的个人前程回到祖国。他满怀热情地在祖国奔走呼号,积极提倡新教育,改革旧教育,为此,他一方面介绍西方的教育理论,另一方面也反对盲目“仪型他国”,提出要以科学方法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为实现中国教育的普及化和现代化踏出一条新路。

陶行知抱着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志愿,以主要精力从事平民教育。这期间他深切感到中国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在农村。他说:“中国以农立国,住在乡村的人占全国人口85%。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就是到乡下去的运动。”陶行知号召人们加入这个运动,“一心一意地为中国乡村开创一个新生命。”1926年与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等人一起筹建乡村师范学校,校址选在南京远郊偏僻荒凉的晓庄(原名小庄),由陶行知亲自担任校长。这就是后来驰名中外的晓庄师范。在晓庄师范,陶行知脱去西装,穿上草鞋,和师生同劳动、同生活,共同探索中国教育的新路。为了办好晓庄师范,他把多年积蓄的1000银元献了出来,把计划安葬母亲的500银元人寿保险费捐了出来,把当参政员的每月300元的车子费拿了出来,自己则过着简朴清贫的生活。也是在晓庄师范,陶行知把杜威的教育理论加以改造,形成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其要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做中学”。根据生活教育理论,晓庄师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开荒,自己建茅屋,做什么事,就读什么书,还走出校门参加村里的农协会和打倒土豪劣绅的斗争。这样就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及生产劳动结合在一起。其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才干和创新能力,把学生培养成有农夫的身手,有科学的头脑,有改造社会精神的乡村教师。

抗战开始后,陶行知发现,许多有特殊才能的孩子因为陷于贫困和屈辱的境地得不到培养的机会。在周恩来和许多共产党员的支持下,1939年7月他创办了育才学校。这所学校设在重庆附近,学生都是择优选拔的有特殊才能的优秀儿童。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条件,聘请大批专家学者担任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他们不仅教学生学习文化课,而且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和革命的思想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革命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就把生活教育的理论运用在培养“人才幼苗”的实践中,使育才学校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株奇葩。抗日战争胜利后,陶行知以更大的政治热情投入反内战、争和平、反独裁、争民主的群众斗争。他在重庆创办的社会大学成了一座民主革命的堡垒,成为在国民党统治区向青年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他作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民主教育委员会的主任,发表了《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民主教育之普及》、《社会大学运动》等文章,无情地揭露和抨击国民党推行

的法西斯教育,提出了生活教育的四大方针,这就是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创造的教育。

郭沫若曾这样评价陶行知先生:“陶先生是一个真善美三者具备的‘完人’。由于他能克服占有欲,扩大创造欲。天下有一种人,只图扩大其占有欲,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一切都是我的。这种人只想把一切‘据为己有’。反之,另一种人的创造欲强大,你的是你的,我的也是你的,且更创造于人,愈多愈好,使天下人都能公平享受。陶先生即属后者。陶先生的创造方法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他虽是教育家,但仍以小学生自居,向社会,向自然乃至向儿童学习。他的创造目的是为人民服务,而不是升官发财。中国要能少些官僚,少些买办,少些自私自利的野心家,中国也就可以和平民主了。外国要能少些独占资本家、战争贩子,世界也就太平了。”

翦伯赞也曾说过:我不同意把陶先生比作孔子,陶先生禀然有儒家风度,但陶先生却不是为统治阶级服务,做统治阶级的奴仆。陶先生是为人民服务,他是人民的先生。我也不同意把陶先生和墨子混为一谈。墨子是泛爱的,泛爱就是人人都爱,不管他是好人或是坏人。而陶先生爱人也憎人,同时也教人憎人。我也不同意以宗教家来比拟陶先生。陶先生就教于教会学校,他的思想、做人,具有宗教家愽爱的精神,但是,陶先生却不叫人民忍受、等待。相反地,他要人民反抗,站起来,那么正确地来衡量陶先生的尺度是什么呢?他有儒家的风度,墨家的慈爱,基督耶稣的精神,法家的严肃。他是自古以来哲人的全体。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最初是以乡村教育的形式出现的,后来陶行知将其作为一种与传统教育、旧教育、富人教育相对立的新教育和穷人的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第二,“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陶行知认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如果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陶行知反对这种特殊的不平等的教育,提出“社会即学校”,以此来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在于要求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让更多的人受教育。他指出:“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可以多起来。”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事怎样做便傅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