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期的保健重点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2
新生儿保健工作制度一、新生儿保健工作目标1. 新生儿死亡率降低至国家规定的较低水平。
2. 新生儿疾病发生率减少,提高新生儿健康水平。
3. 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
4. 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覆盖率,及早发现并治疗疾病。
二、新生儿保健工作内容1. 新生儿出生前保健(1)开展孕产期保健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孕妇自我保健能力。
(2)加强孕期健康管理,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确保母婴安全。
(3)开展孕期营养指导,促进胎儿健康成长。
2. 新生儿出生时保健(1)加强新生儿出生时的护理,预防新生儿窒息、感染等疾病。
(2)进行新生儿Apgar评分,评估新生儿健康状况。
(3)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筛查,及早发现并治疗疾病。
3. 新生儿出生后保健(1)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提高母乳喂养率。
(2)开展新生儿访视工作,了解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提供针对性的保健指导。
(3)建立新生儿保健手册,记录新生儿健康状况和保健措施。
(4)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三、新生儿保健工作制度1. 新生儿出生前保健制度(1)孕妇定期产检制度:孕妇应在孕期进行定期产检,确保母婴健康。
(2)孕期营养指导制度:为孕妇提供科学的营养指导,促进胎儿健康成长。
2. 新生儿出生时保健制度(1)新生儿护理制度:规范新生儿出生时的护理操作,预防新生儿窒息、感染等疾病。
(2)新生儿Apgar评分制度:对新出生新生儿进行Apgar评分,评估新生儿健康状况。
3. 新生儿出生后保健制度(1)母乳喂养制度:提倡母乳喂养,提供母乳喂养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指导。
(2)新生儿访视制度:对新出生新生儿进行定期访视,了解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提供针对性的保健指导。
(3)新生儿疾病筛查制度: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四、新生儿保健工作流程1. 新生儿出生前(1)孕妇定期产检:了解孕妇和胎儿健康状况,提供孕期保健指导。
(2)孕期营养指导:为孕妇提供科学的营养指导,促进胎儿健康成长。
儿科模拟练习题含答案1、多动症患儿的护理措施中,下列正确的一项是A、.不用了解患儿的家庭背景B、.实施心理护理时不需要家长.教师.医务人员的多方配合C、.用药不是主要的D、.应密切注意药物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E、.鼓励患儿,多休息答案:D2、发热增快心率,体温每升高1℃,心率增快A、.10次/分B、.12次/分C、.14次/分D、.16次/分E、.18次/分答案:E3、新生儿期的保健重点是A、.建立访视制度B、.生长发育监测C、.重视早期教育D、.指导体格锻炼E、.培养各种良好习惯答案:A4、最适合18个月小儿的体育运动方式是A、.模仿操B、.主动操C、.被动体操D、.广播体操E、.田径活动答案:A5、婴幼儿灌肠时灌肠筒距床褥的距离为A、.15~20cmB、.20~25cmC、.25~30cmD、.30~40cmE、.40~50cm答案:D6、1岁患儿,逐渐苍白2个月,单纯母乳喂养,未添加辅食。
查体:肝肋下2.5cm,脾肋下0.5cm;化验:Hb 60g/L,RBC3×10_TagUpStart_12_TagUpEnd_/L,MCV 70fl,RBC中心浅染区扩大,网织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均正常,首先应考虑诊断为A、.营养性缺铁性贫血B、.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C、.营养性混合性贫血D、.再生障碍性贫血E、.雅克什贫血答案:A7、重型肺炎患儿,出现呼吸困难,三凹征,发绀,经治疗无明显效果,甚至出现点头样呼吸,昏迷,惊厥。
血气分析示:PaO_TagDownStart_2_TagDownEnd_下降,PaCO_TagDownStart_2_TagDownEnd_增高。
最可能发生的情况是A、.中枢性呼吸衰竭B、.周围性呼吸衰竭C、.中毒性脑病D、.脑水肿E、.梗阻性呼吸困难答案:B8、血友病的护理措施应除外A、.避免外伤B、.避免肌内注射C、.避免手术D、.减轻疼痛E、.出血不止时可立即输库血答案:E9、小儿出生后,前3个月每月增长的体重约是A、.300~400gB、.400~500gC、.500~600gD、.600~700gE、.700~800g答案:E10、护理腹泻患儿不应采用的方法是A、.调整饮食B、.注意保暖C、.口服补液D、.应用止泻药物E、.服用活菌制剂答案:D11、患儿,4岁,曾患佝偻病。
★★第一章绪论儿童年龄的分期及保健重点: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娩出止。
保健重点:孕期保健和胎儿保健。
2、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后28天。
保健重点:强调护理,如保暖、喂养、消毒隔离、清洁卫生等。
3、婴儿期:自出生到1周岁之前。
保健重点:①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②有计划地接受预防接种,完成基础免疫;③重视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培养。
4、幼儿期:自满1周岁到满3周岁之前。
保健重点:①注意智力开发;②注意饮食习惯的培养;③注意防病治病,防止意外。
5、学龄前期:自满3周岁到6-7岁入小学前。
保健重点:①继续生长监测;②重视早期教育;③加强体格锻炼,注意防病治病。
6、学龄期:自6-7岁入小学始到进入青春期前。
保健重点:①加强教育,促使全面发展;②注意安排规律的生活、学习和锻炼,避免思想过度紧张;③注意预防近视眼和龋齿。
7、青春期:年龄范围一般为10-20岁。
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
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8~20岁。
保健重点:①保证足够营养、休息;②因神经内分泌对内脏调节不稳定,可出现良性甲状腺肿、贫血、女孩有月经不规则、痛经等,注意防治。
③并根据心理精神特点注意教育和引导,保证身心健康。
儿童免疫特点:新生儿血清IgM浓度低,易患革兰阴性细菌感染;婴幼儿期SIgA缺乏,易患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
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1、以儿童及其家庭为中心;2、实施身心整体护理;3、减少创伤和疼痛;4、遵守法律和伦理道德规范;5、多学科协同护理。
★★第二章儿童生长发育生长发育规律:1、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2、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神经系统发育较早;生殖系统发育最晚;淋巴系统先快后慢。
3、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有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或一般规律。
4、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遗传因素(决定生长发育的潜力)和环境因素(营养、疾病和孕母情况)。
母婴保健技术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孕期保健的主要内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定期产检B. 合理营养C. 孕期运动D. 孕期吸烟答案:D2. 婴儿期的保健重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定期接种疫苗B. 合理喂养C. 婴儿抚触D. 婴儿饮酒答案:D3. 母乳喂养的好处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增强婴儿免疫力B. 促进母子情感交流C. 促进婴儿智力发展D. 增加婴儿过敏风险答案:D4. 以下哪一项不是新生儿期保健的重点?A. 新生儿黄疸监测B. 新生儿听力筛查C. 新生儿视力筛查D. 新生儿疾病筛查答案:C5. 以下哪一项不是婴儿期发育里程碑?A. 3个月能抬头B. 6个月能翻身C. 9个月能坐D. 12个月能跑答案:D6. 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婴儿辅食添加原则?A. 从少到多B. 从细到粗C. 从稀到稠D. 以上都是答案:D7. 以下哪一项不是孕妇产前检查的内容?A. 血压测量B. 血常规检查C. 心电图检查D. 视力检查答案:D8. 以下哪一项不是婴儿期的常见疾病?A. 腹泻B. 感冒C. 肺炎D. 糖尿病答案:D9. 以下哪一项不是婴儿期的保健措施?A. 定期体检B. 预防接种C. 定期洗澡D. 定期饮酒答案:D10. 以下哪一项不是孕妇营养补充的原则?A. 均衡营养B. 适量补充C. 过量补充D. 合理搭配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孕期保健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哪些?A. 定期产检B. 合理营养C. 孕期运动D. 孕期吸烟答案:A、B、C2. 婴儿期的保健重点包括以下哪些?A. 定期接种疫苗B. 合理喂养C. 婴儿抚触D. 婴儿饮酒答案:A、B、C3. 母乳喂养的好处包括以下哪些?A. 增强婴儿免疫力B. 促进母子情感交流C. 促进婴儿智力发展D. 增加婴儿过敏风险答案:A、B、C4. 新生儿期保健的重点包括以下哪些?A. 新生儿黄疸监测B. 新生儿听力筛查C. 新生儿视力筛查D. 新生儿疾病筛查答案:A、B、D5. 婴儿期发育里程碑包括以下哪些?A. 3个月能抬头B. 6个月能翻身C. 9个月能坐D. 12个月能跑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孕期吸烟对胎儿无害。
新生儿期保健〔一〕新生儿保健的重要性:新生儿初离母体,从子宫内生活转到外界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新生儿生理机能发育尚未完善,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抗感染的能力弱,如果护理不当,容易患病,且病情变化快,容易由轻变重,死亡率高。
新生儿早期〔生后第一周〕是由宫内过渡到外界生活的适应期,也是生命的最脆弱期。
因此,做好新生儿期保健非常重要。
〔二〕新生儿保健具体内容:1.新生儿疾病筛查:出生72小时后进展新生儿疾病筛查。
2.新生儿听力筛查:出生后72小时左右进展新生儿听力筛查。
3.新生儿眼病筛查:有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对新生儿进展常规眼病筛查。
4.抚触:生后即可进展抚触,以增强新生儿的睡眠、食欲、抗病,并促进母婴交流。
5.保暖:新生儿体温调节机能差,体温易随环境温度的上下而变化,因此,要随着气温的上下,随时调节环境温度和衣被包裹。
新生儿居室的温度宜保持在18~24°C,湿度保持在50%~60%。
尤其冬季出生的新生儿更需注意保暖,必要时可用热水袋或取暖器加以保暖。
6.喂养:坚持纯母乳喂养。
正常的新生儿生后半小时内开场吸吮母乳和皮肤接触,注意有效吸吮并按需喂奶。
确因特殊原因而不能坚持母乳喂养者,可用乳制品代替,但不能用米糊等淀粉类食物喂养。
7.衣服及尿布的备制:〔1〕衣服要选用轻软的棉布制作,大小适中,容易穿脱,不阻碍肢体活动。
〔2〕尿布要用柔软、吸水性强的棉布制作。
8.脐部护理:脐带未脱前要防止沾湿或污染脐部,每次洗澡后可用75%酒精消毒脐部,再盖以消毒纱布。
9.保持皮肤清洁:新生儿皮肤防御机能差,皮下毛细血管丰富,假设有破损极易发生败血症,因此要保持皮肤清洁,特别是颈部、腋窝、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易潮湿糜烂,故应勤洗澡。
夏天每日1~2次,冬天每周1~2次。
为了预防尿布疹的发生,每次大便后都要用温水清洗臀部。
10.预防感染:新生儿机体抵抗力低下,为防止感染,应尽量防止亲友探望拥抱,尤其要杜绝与患上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感染的患者接触。
各年龄期儿童保健原则及重点儿童的健康是家庭和社会的重要关注对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体质和身体状况也在发生改变,因此,每个年龄阶段都需要特别的关注和保健措施。
本文将介绍各个年龄阶段儿童保健的原则和重点。
1. 新生儿期(出生至1个月)在新生儿期,婴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因此,最重要的是确保他们的饮食和满足基本需要的同时保持卫生。
以下是新生儿保健的原则和重点:1.1 母乳喂养:母乳是新生儿最理想的食物。
母乳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抗体,有助于建立婴儿的免疫系统。
1.2 睡眠和休息:新生儿需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来促进他们的生长和发育。
1.3 皮肤护理:保持新生儿皮肤的清洁和保湿。
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性成分的化妆品。
1.4 预防传染病:新生儿的免疫系统较为脆弱,需避免接触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
确保家庭环境的干净卫生,勤洗手。
2. 婴幼儿期(1个月至2岁)在婴幼儿期,儿童的体能和运动能力开始得到提高。
为了保证他们的健康和安全,以下是婴幼儿保健的原则和重点:2.1 营养均衡:婴幼儿期是儿童生长最迅速的时期,因此,需要确保他们的饮食营养充足。
要提供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维生素等。
2.2 疫苗接种:及时完成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关键。
家长应该咨询医生,遵守疫苗接种计划。
2.3 安全环境:为了避免意外事故,家庭环境必须保持安全。
例如,锁好化学品柜和插座盖子,确保婴幼儿远离尖锐物品和危险区域。
2.4 运动和互动:在婴幼儿期,促进儿童的运动和互动对他们的身体和大脑发育至关重要。
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儿童自由活动和游戏。
3. 学龄前期(3至6岁)学龄前期是儿童身体和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
为了保证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以下是学龄前期保健的原则和重点:3.1 健康饮食:学龄前儿童需要均衡的饮食以满足他们日常活动的需求。
促进新陈代谢和脑部发育的食物和营养素是必要的。
3.2 注重卫生:儿童在学前期会接触到更多的人和环境,因此卫生尤为重要。
一、单项选择题1.新生儿保健的重点应放在()A 生后第1dB生后1周内C生后10d内D生后2周内E生后3周内2.6个月内婴儿体格检查的频率最好是()A每周1次B每2周1次C每月1次D每2~ 3个月1次E每3~6个月1次3.最易发生事故伤害的年龄期是()A新生儿期B婴儿期C幼儿期D学龄前期E学龄期4.儿童免疫性疾病增多的年龄期是()A新生儿期B婴儿期D学龄前期E学龄期5.儿童生理及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年龄期是()A婴儿期B幼儿期C学龄前期D学龄期E青春期6.婴儿期的游戏特点是()A单独性游戏B平行性游戏C联合性游戏D合作性游戏E竞赛性游戏7.1~3个月婴儿最常见的事故伤害是()A关节脱位B食物中毒C烫伤D溺水E窒息8.乙肝疫苗第3剂接种的时间是()B生后1个月C生后2个月D生后5个月E生后6个月9.只接种1剂的疫苗是()A脊髓灰质炎疫苗.B卡介苗C麻疹疫苗D乙脑疫苗E百白破疫苗10.第3剂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的途径是()A皮内注射B皮下注射C肌内注射D口服E静脉推注:11.下列疾病中,不属于免疫规划中的是()A麻疹B白喉C水痘D结核病E流行性腮腺炎12.脊髓灰质炎疫苗在1岁以内应服用()A1次B 2次C3次D 4次E 5次13.下列疫苗中不属于免疫规划疫苗的是()A卡介苗B百白破疫苗C脊髓灰质炎疫苗D麻疹疫苗E流感疫苗14.接种疫苗时,局部皮肤消毒应用()A 0.5%碘伏B 2%碘伏C2%碘酊D 75%乙醇E 2%碘酊+75%乙醇15.患儿,女,10d。
因早产留院观察。
现一般情况良好,母乳喂养,今日出院。
护士给予的出院指导最重要的是()A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B训练按时排便C及早添加其他食品D预防感染E预防外伤16.患儿,女,2个月。
出生后因为身体原因未能按时接种卡介苗。
现家长带其补种,正确的处理是()A立即接种B满6个月接种C满1周岁接种D结核菌素试验阴性方可接种E给予免疫球蛋白后接种17.患儿,女,10岁。
儿童各年龄特点及保健重点儿童时期是人生中生长发育最迅速、最重要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经历着身体、心理和社会能力的快速发展和变化。
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点,并给予相应的保健重点,对于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新生儿期(出生至 28 天)特点:新生儿刚刚脱离母体,身体各系统的功能尚未完善。
他们的体温调节能力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呼吸和心跳频率较快;睡眠时间长,但睡眠周期不规律;消化功能较弱,胃容量小。
保健重点: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和湿度,一般室内温度在 22 24 摄氏度,湿度在 55% 65%为宜。
注意新生儿的保暖,尤其是在寒冷的季节。
及时更换尿布,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尿布疹。
提倡母乳喂养,按需哺乳,母亲要注意自身的营养和休息,以保证乳汁的质量和分泌量。
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呼吸、体温、吃奶、睡眠等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婴儿期(1 个月至 1 岁)特点:这是孩子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体重和身高增长迅速。
开始出现抬头、翻身、坐、爬、站立等动作发育;语言能力逐渐发展,从发出简单的音节到能说单词和短句;乳牙开始萌出;免疫功能尚未成熟,容易患感染性疾病。
保健重点:继续坚持母乳喂养至少 6 个月,逐渐添加辅食,注意辅食的种类和质地应符合孩子的消化能力。
定期进行体检,监测生长发育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营养不良、贫血等问题。
帮助孩子进行适当的运动训练,促进动作发育。
按照计划免疫程序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
注意口腔卫生,在乳牙萌出后可用纱布或指套牙刷清洁牙齿。
幼儿期(1 3 岁)特点:孩子的体格生长速度较婴儿期减慢,但智能发育加快。
开始学会走路、跑跳,活动范围扩大;语言表达能力逐渐提高,能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出现任性、固执等情绪特点;饮食逐渐从以奶类为主过渡到以谷类为主。
保健重点: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定时进餐。
注意饮食的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第6章社区儿童与妇女的保健1.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期儿童、学龄期儿童各自的特点和社区保健的重点分别是什么?答:(1)新生儿期:特点表现为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发育尚不成熟,生理调节能力、对外界变化的适应能力及抗感染的能力尚不完善。
社区保健重点包括:新生儿家庭访视、喂养指导、日常护理指导、早期教育、常见健康问题(啼哭、新生儿黄疸、吐乳、溢乳、尿布疹、预防疾病、)的护理指导。
(2)婴幼儿:特点为婴儿期的儿童生长发育最快,需要供给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但婴儿的消化吸收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如喂养不当,易患营养素缺乏性疾病;幼儿期儿童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不断发育和完善,在正确的教养下,可培养坚强的性格、意志和养成良好的习惯。
社区保健重点包括:营养与喂养、日常生活习惯、体格锻炼、早期教育、健康管理、常见健康问题(违拗、发脾气及儿童自闭症等)及护理指导。
(3)学龄前期儿童:特点为体格发育速度减慢,智力发展快,好奇心和求知欲强,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活动范围增大,易出现意外事故。
社区保健重点包括:日常生活保健、早期教育、安全教育、社区健康管理、常见健康问题(龋齿、弱视、吮拇指和咬指甲、小儿肥胖症等)及其护理。
(4)学龄期儿童:特点为体格发育仍稳步增长,智力发育进一步成熟,求知力增强,理解、分析、综合能力逐步完善。
社区保健重点包括:日常生活保健、心理保健、预防接种和健康检查、常见健康问题及其护理的指导。
2.妇女围婚期、妊娠期、产褥期的社区保健内容分别有哪些?答:(1)围婚期社区保健内容包括:婚前保健指导、生育指导、节育指导。
(2)妊娠期社区保健内容包括:孕产妇健康管理、妊娠期日常生活指导、营养指导、体重管理、心理卫生指导自我监测、胎教、分娩准备指导、常见症状及其护理。
(3)产褥期的社区保健内容包括:产后家庭访视、日常生活保健指导、母乳喂养指导、活动和运动指导、心理指导及避孕指导。
3.结合身边实例,列举围绝经期妇女常见的身心症状及其相应的社区保健措施。
新生儿期保健重点新生儿期是婴儿期的特殊阶段,重点是预防出生时缺氧、窒息、低体温、寒冷损害综合征和感染,为Ⅰ级预防和部分Ⅱ级预防(新生儿筛查)1、出生时护理:保持室温25-28℃,口腔、呼吸道通畅,严格消毒。
高危儿送重症监护室。
2、新生儿居家保健(1)保暧:有条件冬季室内温度在20-22℃,湿度55%-60%为宜,无条件热水袋保暖;夏季应避免室内温度过高,新生儿原因不明哭吵不安,应除外室温过高、衣服过多,空气不流通所带来的。
(2)喂养:尽早吸吮母乳,指导正确哺育方法以维持良好乳汁分泌;确实母乳不足或无法进行母乳喂养的婴儿,指导母乳配方奶粉喂养,根据季节和新生儿状况增加户外活动,获得天然维生素D;纯母乳喂养新生儿2周后补充维生素D400iu/日,乳母适当补充维生素K1,避免发生维生素K1缺乏性出血性疾病。
(3)皮肤护理:每日洗澡一次,保持脐带残端清洁干燥,根据室温选择合适衣服和尿布;新生儿痤疮、马牙;乳房肿大,假月经、红斑、粟粒疹不需要处理。
(4)促进感知觉,运动发育:帮助新生儿发展信任感,多与新生儿说话,抚摸、摇、抱新生儿,促进视、听觉发育;生后1周进行按摩皮肤。
(5)预防感染:居室空气新鲜,成人护理新生儿前洗手,家人患呼吸道疾病接触新生儿时戴口罩,新生儿用具每日煮沸消毒。
(6)慎用药物。
、母乳喂养的好处一、母乳喂养对宝宝的好处1、母亲的乳汁里含有非常合适数量的脂肪、蛋白质、水和糖,他们的比例正好适宜宝宝的生长和发育,比配方奶更易于消化和吸收。
2、母乳里含有很多免疫成分(称为抗体)来帮助新生儿避免病菌和病毒的感染。
3、直接从乳房分娩出来的乳汁是绝对无菌的。
4、母乳喂养的宝宝生长发育都很正常,也不易发生体重过重的情况,这可能也有助于他们在一生中更不容易发生超重的现象。
5、对于早产儿,母乳喂养比配方奶喂养的状况更好。
6、当宝宝饥饿时,母乳能立刻满足这种需求,给予宝宝心灵上的舒适和满足。
二、母乳喂养对妈妈的好处1、母乳喂养有助于母亲和孩子的情感联系,对于新生儿,身体的接触是很有必要的,会让他们感觉更安全、温暖和舒适。
新生儿期的保健重点
讲课人:范玮
新生儿娩出后,身体各器官发育尚不成熟,适应外界环境能力差,易患各种疾病,死亡率高。
因此新生儿期是生命最脆弱的时期,新生儿保健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定期家庭访视。
主要查看新生儿居室环境,观察新生儿反应,皮肤颜色,脐部是否清洁;了解新生儿吸吮、睡眠、哭声、大小便性状,体重增长情
况,宣传指导母乳喂养。
(2)指导保暖、喂养、护理、预防感染和感知刺激等。
(3)对高危新生儿密切随访,重点管理。
对受高危因素(如早产、出生低体重、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病理性黄疸,严重感染等)影响的新生儿,应重点进行家庭访视,建册重点管理,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4)促进亲子间的情感联结,通过亲子间的身体和视觉的接触,并倾注爱心和热情,使新生儿得到温暖和安全感,促进亲子间的情感联结。
新生儿的特点和保健
(一)新生儿期的特点:
1、体温调节:需适应的环境温度或中性温度,特别是低体重儿或
早产儿。
2、循环系统:胎儿循环→成人循环,任何原因使肺动脉压力增加
可出现右向左分流,导致发绀。
3消化系统:胃略水平位,食管下段括约肌不成熟,控制力差,常发生胃食管反流,贲门和胃底部肌张力低,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故易发生幽门痉挛出现呕吐。
(1)人乳喂养的小儿粪便:黄色或金黄色,均匀膏状或黄色粪便粒或较稀薄,平均每日2-4次,添辅食后减少。
(2)人工喂养每日1-2次易便秘,如只是排便间隔超过48小时不伴任何痛苦,不称为便秘。
(3)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下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加外,无其他症状,不影响生长发育,添加辅食后,大便渐渐转为正常。
4 泌尿系统,肾浓缩功能差,肾小管排磷功能差,选用蛋白质、矿物质(磷)含量高的牛乳喂养对新生儿肾脏有潜在损害。
5神经系统:大脑皮层兴奋性,对外界刺激反应易疲劳,以睡眠状况为主。
6免疫系统:细胞免疫功能较成熟,肠道分泌的Iga较低。
7体格发育:新生儿是婴儿期增长最快阶段,第一个月增加1-1.5KG,身高生长4-5CM。
(二)新生儿期保健
新生儿期是婴儿期的特殊阶段,重点是预防出生时缺氧、窒息、低体温、寒冷损害综合征和感染,为Ⅰ级预防和部分Ⅱ级预防(新生儿筛查)
1、出生时护理:保持室温25-28℃,口腔、呼吸道通畅,严格消毒。
高危儿送重
症监护室。
2、新生儿居家保健
(1)保暧:有条件冬季室内温度在20-22℃,湿度55%-60%为宜,无条件热水袋保暖;夏季应避免室内温度过高,新生儿原因不明哭吵不安,应除外室温过高、衣服过多,空气不流通所带来的。
(2)喂养:尽早吸吮母乳,指导正确哺育方法以维持良好乳汁分泌;确实母乳不足或无法进行母乳喂养的婴儿,指导母乳配方奶粉喂养,根据季节和新生儿状况增加户外活动,获得天然维生素D;纯母乳喂养新生儿2周后补充维生素D400iu/日,乳母适当补充维生素K1,避免发生维生素K1缺乏性出血性疾病。
(3)皮肤护理:每日洗澡一次,保持脐带残端清洁干燥,根据室温选择合适衣服和尿布;新生儿痤疮、马牙;乳房肿大,假月经、红斑、粟粒疹不需要处理。
(4)促进感知觉,运动发育:帮助新生儿发展信任感,多与新生儿说话,抚摸、摇、抱新生儿,促进视、听觉发育;生后1周进行按摩皮肤。
(5)预防感染:居室空气新鲜,成人护理新生儿前洗手,家人患呼吸道疾病接触新生儿时戴口罩,新生儿用具每日煮沸消毒。
(6)慎用药物。
、
3、新生儿疾病筛查:
(1)听力筛查:使听力障碍新生儿,使其语言发育关键年龄之前能得到适当干预。
(2)遗传代谢、内分泌疾病筛查,预防疾病带来严重后果,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什么是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时期由于肝功能不成熟及胆红素代谢特点,约50%足月儿和80%早产儿出现肉眼可见黄疸,血清胆红素一般不超过220.6u mol/L,早产儿不超过256.5u mol/L称生理黄疸,足月儿(2-3天出现,4-5天达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多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迟到3-4周。
什么是病理性黄疸
(1)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血清胆红素>102u mol/L
(2)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20.6u mol/L,早产儿>255u mol/L。
(3)血清直接胆红素>26u mol/L
(4)血消胆红素每日上升>85u mol/L
(5)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4周,消退后又重出现进行性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