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麻木、抽筋方剂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1
民间老中医家传秘方—【加味芍药甘草汤】—腿抽筋特效
腿抽筋学名为肌肉痉挛,是指肌肉突然、不自主的强直收缩的现象,会造成肌肉僵硬、疼痛难忍,很难动弹,大多发生在中老年人。
导致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点:1.下肢静脉曲张2.低钙血症3.白天运动量大,过度疲劳,代谢产物未能完全代谢清除,肌肉紧张导致4.夜间睡眠受寒,肌肉痉挛。
【加味芍药甘草汤】
白芍30g甘草30g桂枝30g川牛膝30g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
功效:温经通脉,缓急止痛
主治:腿抽筋
方解:本方以《伤寒论》中芍药甘草汤为基础方,具有柔肝止痉,缓急止痛之功效;加桂枝温经通脉,同时与芍药调和营卫;加川牛膝补肝肾引药下行达下肢。
本方药简而效宏。
疗效:一般一剂见效,3-5剂即可痊愈。
治疗各种抽筋的中医小偏方最有效时不时犯一下抽筋,真是特别难过的。
那么,治疗抽筋有哪些中医的小偏方?不如跟着店铺一起来学习抽筋治疗秘方的相关内容吧!治疗抽筋的小偏方伤寒抽筋验方(汗后受寒,手足抽痛)用牛蒡根十条,麻黄、牛膝、天南星各六钱,先锉后研,加好酒一升,再同研,榨药取汁,煎成黑膏。
每服一钱,温酒送下。
一日服三次。
脚转筋用旧棉泡醋中。
蒸热裹痛处,棉冷即换。
直至痛止。
破伤风抽筋用鳔胶烧存性一两、麝香少许,共研为末。
每服二钱,苏木煎酒调下。
另煮一钱封疮口。
此方名“危氏香胶散”。
又方:用鳔胶半两(炒焦)、蜈蚣一对(炙研),共研为末,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等分,煎汤调服一钱。
伤寒搐搦(汗出不止,手足抽筋)用海蛤、川乌头各一两,穿山甲二两,共研为末,滴酒做成丸子,如弹子大。
捏扁,放足心下,外以葱白包住,扎好,在热水中浸脚,浸至膝部最好。
水冷须换热。
以遍身出汗为度。
每隔三天,照此方治疗一次。
癫抽筋用雌黄、炒铅丹各一两,共研为末,加麝香少许,在牛乳汁半升中熬成膏,仔细捣匀,做成丸子,如麻子大。
每服三、五丸,温水送下。
引起腿脚抽筋的常见原因高热、癫痫、破伤风、狂犬病、缺钙等都可引起抽筋,这属全身性的,还有局部性的如腓肠肌,肌肉抽搐原理(俗称小腿肚子)痉挛,常由于急剧运动或工作疲劳或胫部剧烈扭拧引起,往往在躺下或睡觉时出现。
睡眠姿势不好,如长时间仰卧,使被子压在脚面,或长时间俯卧,使脚面抵在床铺上,迫使小腿某些肌肉长时间处于绝对放松状态,引起肌肉“被动挛缩”。
疲劳、睡眠、休息不足或休息过多导致局部酸性代谢产物堆积,均可引起肌肉痉挛。
如走路或运动时间过长,使下肢过度疲劳或休息睡眠不足,都可使乳酸堆积;睡眠休息过多过长,血液循环减慢,使二氧化碳堆积等。
外界环境的寒冷刺激,如冬季夜里室温较低,睡眠时盖的被子过薄或腿脚露到被外。
抽筋的预防方法穿舒服的鞋子。
平足和其他身体构造的问题使一些人特别容易发生腿抽筋。
合适的鞋是弥补的方法之一。
治疗半身麻木的方剂半身麻木为症状名。
指身体半部肌肤麻木不适感。
《慎斋遗书·麻木》:“麻木须分左右上下。
左因气中之血虚,归脾汤;右因血中之气虚,黄芪建中汤。
左右俱麻木,十全大补汤;上身麻木,清阳不升也,补中益气汤;下身脚软麻木至膝者;胃有湿痰死血,妨碍阳气不得下降,故阴气渐逆而上也,四物汤加人参、牛膝、薏苡仁,引阳气下降;下身麻木,脉豁大无力,宜八味汤加人参。
”《证治汇补》卷三:“左右者,阴阳之道路。
左半手足麻木者,责风邪与血少;右半手足麻木者,责气虚与湿痰。
”本证可见于脊髓炎症、结核、外伤及多发性神经炎等。
参见麻木:麻木为症状名。
见《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麻,非痛非痒,肌肉内如有虫行,按之不止,搔之愈甚;木,不痛不痒,按之不知,掐之不觉,如木厚之感。
由气血俱虚,经脉失于营养;或气血凝滞;或寒湿痰瘀留于脉络所致。
治疗总以补助气血培本为主,不可专用消散。
若夹痰湿瘀血为患,属重症;高血压病者觉拇指及食指麻木,多系中风先兆,要加强防治。
治疗半身麻木的方剂如下:•建瓴汤怀牛膝30克生赭石24克(轧细)生龙骨18克(捣细)生牡蛎1 8克(捣细)生怀地黄18克生杭芍12克柏子仁12克功能主治:治肝阳上亢,头目眩晕,耳鸣目胀,心悸健忘,烦躁不宁,舌强言语不利,口眼歪斜,半身麻木不遂,脉弦长而硬。
用法用量:磨取铁锈浓水,煎上药服。
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册《衷中参西》中册:方名:建瓴汤组成:生怀山药1两,怀牛膝1两,生赭石8钱(轧细),生龙骨6钱(捣细),生牡蛎6钱(捣...•茺蔚散根盘胀起,即是根将出,以针挑之即出。
虽根已出,仍敷药生肌,易愈,或根消烂挑不出,亦自愈,勿忧之。
内服救生夺命丹,如无丹,则服《精要》忍冬酒,昼夜连并服2-3剂,急治之,不可缓也。
若得证,便发寒热,半身麻木,呕吐不食,痛应心者,最急,3-5日便死,须急用小刀尽去疔根,见血是根尽,未见血,再去令尽。
若已有疔3-4处,只去首先生者根,其余根不须去,但如前治之。
【中医典籍】中药秘方园整理发布:治疗抽筋验方1、小儿风抽筋。
用人参、蛤粉、丹砂,等分为末,加母猪血和成丸子,如绿豆大。
每服五十丸,金银汤送下。
一天服两次。
2、小儿风阐(抽筋、翻眼,重者一天发病数十次)。
用莽草、舅丸各一鸡蛋黄大,和猪油一斤同煎,去渣,手蘸药汁摩病处几百次,可愈。
此法亦治癣疥杂疮。
耳鼻有疾,可以用棉裹药汁塞住。
此方名“莽草膏”。
3、小儿慢惊(抽筋,涎壅厥逆)。
用生川乌头(去皮脐)一两、全蝎十个(去尾),分作三他,每服用水一碗、姜七片煎药饮下。
4、小儿惊抽筋的治疗偏方。
用熊胆如两豆大一块,加竹沥化匀服下。
5、急慢惊风(吊眼,撮口,抽筋)。
用代赭石(火煅、醋淬十次)研细,水飞后晒干。
每服一钱或半钱,真金汤调下。
连进三服,如脚胫上出现红斑,即是邪出病愈之证。
如始终不现红斑,即无救。
6、伤寒抽筋验方(汗后受寒,手足抽痛)。
用牛蒡根十条,麻黄、牛膝、天南星各六钱,先锉后研,加好酒一升,再同研,榨药取汁,煎成黑膏。
每服一钱,温酒送下。
一日服三次。
7、脚转筋。
用旧棉泡醋中。
蒸热裹痛处,棉冷即换。
直至痛止。
8、破伤风抽筋。
用鳔胶烧存性一两、麝香少许,共研为末。
每服二钱,苏木煎酒调下。
另煮一钱封疮口。
此方名“危氏香胶散”。
又方:用鳔胶半两(炒焦)、蜈蚣一对(炙研),共研为末,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等分,煎汤调服一钱。
9、伤寒搐搦(汗出不止,手足抽筋)。
用海蛤、川乌头各一两,穿山甲二两,共研为末,滴酒做成丸子,如弹子大。
捏扁,放足心下,外以葱白包住,扎好,在热水中浸脚,浸至膝部最好。
水冷须换热。
以遍身出汗为度。
每隔三天,照此方治疗一次。
10、癫抽筋。
用雌黄、炒铅丹各一两,共研为末,加麝香少许,在牛乳汁半升中熬成膏,仔细捣匀,做成丸子,如麻子大。
每服三、五丸,温水送下。
11、产后中风(手足抽筋,角弓反张,不省人事)。
用荆芥穗子,微焙为末。
每服三钱,酒或童便送下。
口噤则挑齿灌入,齿紧则由鼻灌入。
此方名“华陀愈风散”,还有“如圣散”、“举卿古拜散”(亦即荆芥散之意,因举卿切音为荆,古拜切音为芥。
⼩巧玲珑的“⽌⿇”⽅!四味药,治风湿⿇⽊、⼿⿇、脚⿇,请你认真体悟(本⽂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
⽂中所述配伍、⽅剂,必须在中医师当⾯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切勿盲⽬尝试。
)本⽂理论依据:《中华药海》你好,我是中医⼈,⽂君然。
中医⼈,应该毫不犹豫地为百姓服务。
因为中医知识,本来就源于民间。
它也必然应服务于民间。
所以,我愿意把我知道的,可以为⽼百姓所⽤的中医知识,分享给读者。
现在,我和你说⼀个⼩⽅⼦。
它对于调治风湿病所致的肢体⿇⽊,特别有好处。
你来看看吧——准备中药丝⽠络、鸡⾎藤、防风、秦艽各5克,剪碎成⼩块以后,⼀起放⼊⼤⽔杯⾥头,⽤沸⽔冲泡代茶饮。
饮⽤之前,务必先闷盖15分钟。
可以⼀边喝,⼀边加沸⽔。
上下午各⼀剂。
在服⽤期间,务必避免受寒、受风。
这⼩办法,最初也是我跟师学习的时候,看⽼师⽤过的。
那阵⼦,找我⽼师治疗风湿痹痛的⼈很多。
当时,我就坐在⽼师的⾝边看着。
渐渐地,我体会到,⼤部分风湿病患者,都有⼀个共同症候,就是肢体⿇⽊。
在⿇⽊的同时,可能伴随关节屈伸不利、肌⾁酸痛等现象。
还有的⼈肢体⿇⽊⽽发沉。
⽽对于⿇⽊现象⽐较明显的⼈,我⽼师往往嘱咐患者,⽤鸡⾎藤、丝⽠络、秦艽和防风来泡药茶喝。
甚⾄对于轻症、没时间熬药的⼈,⼲脆只⽤这个药茶⽅⼦。
就结果来看,⼤部分⼈还是有效果的。
虽然谈不上效果多好,实现彻底治疗,但是缓解症状,提⾼⽣活质量是可以的。
渐渐地,我就把这个⼩⽅⼦记住了。
⼝诀是:房⼦⾥⼀只鸡,爱吃辣椒和丝⽠。
房,指的是防风。
鸡,指的是鸡⾎藤。
辣椒指的是秦艽,丝⽠指的是丝⽠络。
这⾥头的四味药,组合很精妙,称其⼩巧玲珑并不为过。
其中的秦艽,是中医治疗风湿病的要药。
它最初载于《神农本草经》,性味苦、⾟、平,⼊肝经、胃经和胆经。
它的主要作⽤就在于祛风除湿、通经活络。
风寒湿邪侵袭⼈体,郁滞经脉,导致⽓⾎不和,形成肢体⿇⽊、关节僵硬、肌⾁酸痛,秦艽凭借其祛风除湿通经之效,可以治疗。
风湿病,有偏寒和偏热之分。
张仲景留下来的千年古方,专治手麻、脚麻和腿麻,见效奇快
之前去旅游的时候,就曾遇到过一位老大爷,他有个什么老毛病呢?那就是手麻,手麻到什么程度呢?写字拿不稳笔,吃饭拿不稳筷子。
我们的医圣张仲景是如何看待这种麻木呢?它把麻木的原因归结为是“血痹”,指的就是血液不通了,为什么不通了?肯定是受寒了。
在中医上讲,血遇温则行,遇寒则凝。
遇到这种因寒邪引起的痹症,该如何治呢?在《金匮要略》中是这样说的,“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
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桂枝和白芍各9g,生姜18g,大枣4个。
方中的黄芪可以补气,气能行血;白芍能补血,血又能载气;大
枣可以补脾,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头。
用到这3味药就可以把气血补足,再把气血的源头给养好。
但是不要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驱寒,这里就用到了桂枝。
桂枝在这里起到了3方面的作用
第一、桂枝能散寒,驱散掉体内的寒邪;第二、桂枝还能温通经络,把人体内部的肢肢节节全部的给打通;第三、桂枝的颜色是有点偏红色的,红色入心,所以说桂枝是可以入心的,能够强壮心阳,而心主血脉,只有心阳强壮,我们体内的血脉流通才会更为顺畅。
生姜的主要功效就是加强散寒的功效。
哪些人最适合用此止麻方呢?
主要是出现冷痛、麻木、无力这些症状的朋友用最合适。
例如人
到中年后,总是觉得手脚麻木,有点发凉,使不上力气,晚上睡觉还总抽筋;其次就是中风后出现半身麻木。
这些人都是非常适合用此方的。
一张妙方3味药!解决四肢麻木、无力,从医多年经验分享
案例:有一个女性患者,45岁,四肢麻木,身体无力,感觉很虚,觉得是颈椎腰椎导致的,去按摩后不见缓解,依然存在麻木的情况。
找到我后我看她体型偏胖,舌苔白腻,舌质淡,发现是痰湿凝阻,于是给她开了这样一个方子。
方组:黄芪,当归,鸡血藤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中黄芪可以补气健脾,益气生血,当归可以活血化瘀,调经止痛,鸡血藤可以活血舒筋,行气养血。
效果如何呢?连用3剂,麻木减轻,只是偶尔出现,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减,诸症悉平,整个人比以前有精神了。
鸡血藤,可治风湿所致的腰膝关节疼痛、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对头晕和麻木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与当归,黄芪配伍,活血化瘀,对于颈腰椎引起的疼痛和麻木有很好的效果。
今天也是特此分享出来,希望更多的朋友能够了解中医,认识中医,当然每个人体质不一,方子不一,具体还需要辩证,有需要可以在下方留言。
张仲景的经典名方:柴胡桂枝汤,巧治手脚麻木的情况今天给
大家说下
张仲景的经典名方:柴胡桂枝汤,巧治手脚麻木的情况。
今天给大家说下张仲景比较有名的一个配伍,叫柴胡桂枝汤。
柴胡桂枝汤,源于《伤寒论》,基本构成就是桂枝4.5克,黄芩4.5克,人参4.5克,炙甘草3克,半夏7.5克,芍药4.5克,大枣6枚,生姜4.5克,柴胡1.5克。
关于这个处方,有个很经典的案例,我给大家分享一下:
有这么一个女患者,不到40岁,从一年前开始出现四肢麻木的情况,检查也看不出来有什么毛病,转投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舌淡白,脉弦,自述四肢麻木,关节不适,有酸楚之感,另外就是经常口苦咽干,心烦易怒。
了解完这些情况后,医家开了这张方子——
柴胡12克,桂枝9克,党参12克,黄芩9克,炙甘草6克,清半夏12克,白生姜6克,大枣5枚。
所有这些,水煎服,开7剂。
结果患者用药一周后,四肢麻木的感觉就消失了,复诊的时候医家建议用逍遥丸巩固一段时间。
其实啊像患者这种问题还是比较常见的。
患者四肢不舒一般跟气血濡养失常有很大关系,而气血濡养失常
多半是由于肝郁的问题。
而医家的配伍就是解决肝郁的问题,方中配伍既有桂枝汤,又有小柴胡汤。
桂枝和生姜可以温通行气,芍药和大枣可以滋阴养血。
我们生活中大多数人出现手脚发麻基本都跟肝郁气滞有很大关系,在我看来这个柴胡桂枝汤是非常有价值的。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了,大家有问题可以说说。
麻木最好的方子来了(黄芪桂枝五物汤)头麻舌麻脸麻手麻腿麻脚麻乃至全身麻木一个都不放过小叔之前分享过一个治疗麻木的方子,那就是小叔的三通汤,不过三通汤主攻方向不是调理麻木,三通汤主打调理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心脑血管堵塞了三通汤可以帮助打通。
三通汤顺带调理麻木,因为三通汤可以打通血管,活血化瘀,把气血引到麻木的地方,从而调理麻木。
但是很多的麻木,尤其是那种严重的麻木,三通汤可能就无可奈何了。
因为严重的麻木,失去知觉的麻木,还伴随着发冷,这种麻木最大的原因是寒邪造成的,就是说先是受寒,然后再导致麻木。
这种麻木要以驱寒为主,然后再温经通络,活血化瘀。
小叔今天介绍的这个方子专门攻克麻木的,这个方子以驱寒为主,可以说是搞定麻木最好的方子了,好多人用过,治好了自己的麻木,不管你是哪里的麻木,只要伴随着发冷,麻木就可以用。
这个方子可以说是专门来拯救中老年人的,因为中老年人腿脚都不方便,要么麻木,要么冷痛,这个方子都可以用。
这个方子可以让你的腿脚温暖如春,健步如飞。
比如小叔一位粉丝,六十岁了,她说她的腿脚麻木多年了,冬天更严重,用手摸上去冰凉冰凉的,裤子穿得很厚很厚,腿脚还是冷麻冷麻的。
只有泡脚的时候才觉得舒服一些,但是泡脚结束一会又麻木如初。
开始她看小叔的文章,试用了三通汤,发现三通汤对她的麻木效果不怎么好。
于是问小叔腿脚麻木还有什么更好的方子。
小叔听完大妈的描述,脑海里第一时间浮现出张仲景一个专门治疗麻木的方子,这个方子出自《金匮要略》,叫做黄芪桂枝五物汤。
这个方子专门搞定老寒腿的,专门强壮腿脚的,凡是腿脚出现无力,麻木,冷痛的可以大胆用它,效果杠杠的。
这位大妈如获至宝,很快就用上了黄芪桂枝五物汤,一方面内服汤药,一方面用药渣泡脚,不到半个月就搞定了她的麻木,现在她腿脚可利索了,上下楼梯,去菜市场买菜腿脚再也没有出现过麻木。
那么,这个黄芪桂枝五物汤是什么样子的呢?小叔觉得比较合适的剂量是这样的:黄芪20克桂枝15克赤芍15克生姜30克大枣6枚你看这个方子只有五味药,所以叫做黄芪桂枝五物汤。
手抽筋的偏方
对于手抽筋这种症状,在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是可能遇到的,手抽筋主要是因为患者长期没有动手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神经
抽搐的现象。
对于手抽筋这种情况,患者可以用来一些麻黄、牛膝和天南星去治疗手抽筋的情况,这样对于患者在生活中治疗手抽筋是有很大帮助的,希望大家可以明白。
材料:用牛蒡根十条,麻黄、牛膝、天南星各六钱,先锉后研,加好酒一升,再同研,榨药取汁,煎成黑膏。
用法:每服一钱,温酒送下。
一日服三次。
偏方二
材料:用海蛤、川乌头各一两,穿山甲二两,共研为末,滴酒做成丸子,如弹子大。
捏扁,放足心下,外以葱白包住,扎好,在热水中浸脚,浸至膝部最好。
水冷须换热。
以遍身出汗为度。
用法:每隔三天,照此方治疗一次。
偏方三
材料:用代赭石(火煅、醋淬十次)研细,水飞后晒干。
用法:每服一钱或半钱,真金汤调下。
连进三服,如脚胫上出现红斑,即是邪出病愈之证。
如始终不现红斑,即无救。
偏方四
材料:用莽草、舅丸各一鸡蛋黄大,和猪油一斤同煎,去渣,手蘸药汁摩病处几百次,可愈。
此法亦治癣疥杂疮。
耳鼻有疾,可以用棉裹药汁塞住。
此方名“莽草膏”。
关于手抽筋这种常见的疾病,希望患者可以适当的采用文章介绍的治疗方法来治疗它,这样有助于患者在生活中治疗好手抽筋的影响。
手抽筋如果是暂时性的,患者不用太过于但系,如果是长期性的手抽筋,就应该要去医院检查一下身体是否有存在一些疾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