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肢麻木、抽筋方剂

四肢麻木、抽筋方剂

四肢麻木、抽筋方剂

四肢麻木、抽筋

生黄芪30g 炒白术15g 川芎10g 丹参15g 桂枝10g 威灵仙10g 川牛膝15g 鸡血藤30g 伸筋草30g 大枣6枚党参15g 山茱萸24g 广木香9g 制香附12g 桑枝12g 天麻10g 防己10g

慢性荨麻疹中药方剂

慢性荨麻疹中药方剂 皮肤偏方,荨麻疹偏方 中药方剂(一) 【辨证】脾失健运,复感风邪,郁于肌肤。 【治法】健脾除湿,疏风和血。 【方名】多皮饮。 【组成】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丹皮9克,大腹皮9克,木槿皮9克,桑白皮15克,白藓皮15克,赤茯苓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干姜皮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赵炳南方。 中药方剂(二) 【辨证】气血不足,卫外失固,腠理不密,玄府失固,风邪内侵,肌肤失养。 【治法】辛开腠理,和血止痒。 【方名】麻黄方。 【组成】麻黄3克,干姜皮3克,浮萍3克,杏仁4.5克,白藓皮15克,丹参15克,陈皮9克,丹皮9克,僵蚕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赵炳南方。 中药方剂(三) 【辨证】脾虚兼风。 【治法】健脾利湿,祛风止痒。 【方名】荨麻疹汤。 【组成】苍术5克,白术30克,茯苓15克,荆芥15克,丹皮15克,防风9克,白蒺藜12克,僵虫10克,川芎9克,丹参15克,黄芩10克,龙骨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屈舒信方。 中药方剂(四) 【辨证】阴血不足,风淫湿遏,邪伏血分,每遇不正之气诱发。 【治法】养阴益血,以清理血分为主,佐以疏风利湿。 【方名】加减当归饮。 【组成】当归9克,白芍9克,生地15克,何首乌30克,川芎6克,白芨9克,地龙9克,路路通15克,地肤子12克,乌药6克,荆芥6克,防风6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俞长荣方。 中药方剂(五) 【辨证】沐浴当风,邪客经络,气血阻痹,而致风疹缠绵。 【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经。 【方名】麻黄连翘小豆汤合胡煎方。

四肢容易发麻的原因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四肢容易发麻的原因是什么 导语:生活中你如果要说谁有病,大部分人不会像郭德纲那样幽默的反问“你有药吗?”,而是会怒目相视的说“你才有病”。其实,每个人都可能或多或 生活中你如果要说谁有病,大部分人不会像郭德纲那样幽默的反问“你有药吗?”,而是会怒目相视的说“你才有病”。其实,每个人都可能或多或少有点小毛病,或处于亚健康状态,或者是另外一种病,心理疾病,这个常常被忽略。这里介绍一下四肢容易发麻的原因是什么,供你参考。 引起四肢发麻的原因与症状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又称“小中风”)——由于大脑组织特别是大脑皮质缺血,大脑的感觉和运动中枢发生了功能性障碍,从而导致相应部位的肢体麻木。脑缺血可引起一侧上肢或下肢麻木,或者半身麻木,一般持续几小时至数天。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成半身不遂症,甚至危及生命。“小中风”除有手脚麻木或软弱无力外,还伴有头晕、头痛、视力障碍(视物模糊等)、记忆减退(尤其是近期记忆下降)以及血压增高或偏低等现象;手脚麻木多为半侧,以大拇指或连同食指麻木者为常见。 2)高血压——血压升高后血管收缩、全身小血管痉挛、管腔变窄,致使肢体远端的肌肉血供减少,出现末梢循环障碍、营养暂缺,就可使肢体麻木,尤其是指、趾更为敏感。麻木可仅在几个指、趾发生,持续短暂后又可缓解,若经常发生,则可能是中风的先兆。 3)颈椎病——老年人由于颈椎椎骨退变、骨质增生等原因,颈椎的正常解剖位置发生变异,增生的骨质会压迫邻近的颈髓神经根,致使受支配的手指麻木不灵,或累及前臂或肩部,症状会因颈部的活动而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四肢麻木两千年古方能治

四肢麻木两千年古方能治 手麻、脚麻、四肢麻!这叫“血痹”,两千年古方能治。 今天我这篇文说,跟您谈谈“麻木不仁”这件事。 麻木不仁,作为成语,本来形容一个人冷血,对眼前的任何事物无动于衷。其实,从源头上讲,麻木不仁指的是一个症。什么叫麻?指的是不痛不痒,如万千异物或蚂蚁游走于其上。什么叫不仁?说的是挠一下皮肤,没感觉,好像隔了一层衣服一般。 说起这个症状来啊,咱们很多人都有感受。尤其是年龄大一点的人,或者大病初愈的人,或者女性产后,在这方面感受尤为明显。有一些颈椎病、肩周炎的患者,也会产生此类症状。当然,最明显的,就是西医诊断,所谓“多发性神经炎”、“末梢神经炎”的人。他们的主要感受,就是手脚四肢麻、凉、感觉迟钝,或者疼痛,或者肌肉无力。我见过最惨的一个患者,到什么程度了?一年四季都要戴手套,而且是很厚的手套,薄了就不行。平时开门都要戴手套。否则,只要手指头直接触碰异物,那感觉就像针扎一样。 这个时候,怎么办?怎么理解这症状呢?用治颈椎、治腰椎、治肩关节的方法,能改善不? 这些,还真就不好说。医学这事儿,本来就是探索中发展的学问,很多事情,我们任何人都无法一口咬定。 但是,我作为一个中医人,却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我们中医在近两千年前的《金匮要略》里面,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了,并且取名叫做“血痹”,同时也有了调治它的具体方药。 什么叫血栓啊?顾名思义,就是气血不通了,痹阻了。骨头,有骨痹,血,也有血痹。这个血栓怎么来的?一方面,是因为血虚,气血在经脉内运行得虚少、不畅。另一方面,就是气血营卫不和,导致外邪,尤其是风寒之邪袭击进来,阻遏经脉。两方面原因,形成血痹。 根据这定义,我们基本就理出来血痹的症候了。这就是肌肤肢体麻木不仁,有一点怕凉,有一点怕风,或痛,或肌肉无力,舌头往往比较淡,脉象为微涩而紧的。部分人舌头会青紫。现代医学诊断,往往是末梢神经炎。同时,这组症候也可以出现在皮炎、中风后遗症、肩周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雷诺氏病、颈椎病、腕管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上。 你看,这件事儿是不是牵涉甚广啊? 遇到这个情况,怎么办?治疗方法之一,就是用《金匮要略》里面的一张经方,叫做黄芪桂枝五物汤。 【配方】:黄芪9克,芍药9克,桂枝9克,生姜18克,大枣4枚。 【用法】:水煎服。 【方解】:简单说,就是利用黄芪和桂枝来散寒、祛风、温通经脉、固护卫气。用芍药来养阴,养血,配合桂枝来调和营卫。生姜和大枣,固护中焦,促进气血生化之源,让更多的气血充养四肢,提振正气。如此,血不虚了,风邪没了,经脉通了,血痹也就解除了,症状随之消失了。

慢性荨麻疹中药方剂

慢性荨麻疹中药方剂

————————————————————————————————作者:————————————————————————————————日期:

慢性荨麻疹中药方剂 皮肤偏方,荨麻疹偏方?中药方剂(一)?【辨证】脾失健运,复感风邪,郁于肌肤。?【治法】健脾除湿,疏风和血。 【方名】多皮饮。 【组成】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丹皮9克,大腹皮9克,木槿皮9克,桑白皮15克,白藓皮1 5克,赤茯苓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干姜皮6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赵炳南方。 中药方剂(二) 【辨证】气血不足,卫外失固,腠理不密,玄府失固,风邪内侵,肌肤失养。 【治法】辛开腠理,和血止痒。?【方名】麻黄方。?【组成】麻黄3克,干姜皮3克,浮萍3克,杏仁4.5克,白藓皮15克,丹参15克,陈皮9克,丹皮9克,僵蚕9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赵炳南方。 中药方剂(三)?【辨证】脾虚兼风。 【治法】健脾利湿,祛风止痒。?【方名】荨麻疹汤。?【组成】苍术5克,白术30克,茯苓15克,荆芥15克,丹皮15克,防风9克,白蒺藜12克,僵虫10克,川芎9克,丹参15克,黄芩10克,龙骨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出处】屈舒信方。?中药方剂(四) 【辨证】阴血不足,风淫湿遏,邪伏血分,每遇不正之气诱发。 【治法】养阴益血,以清理血分为主,佐以疏风利湿。?【方名】加减当归饮。?【组成】当归9克,白芍9克,生地15克,何首乌30克,川芎6克,白芨9克,地龙9克,路路通15克,地肤子12克,乌药6克,荆芥6克,防风6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俞长荣方。?中药方剂(五)?【辨证】沐浴当风,邪客经络,气血阻痹,而致风疹缠绵。?【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经。 【方名】麻黄连翘小豆汤合胡煎方。 【组成】麻黄3克,连翘9克,赤小豆12克,胡麻仁30克,何首乌9克,苦参6克,石菖蒲6克,甘草4.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皮肤偏方,荨麻疹偏方 中药方剂(一)?【辨证】血热蕴湿结于肌脸。 【治法】凉血、疏风、祛湿。?【方名】驱疹汤。?【组成】白藓皮30克,生地24克,槐花24克,苦参15克,蝉衣12克,丹皮12克,赤芍9克,防风9克,地龙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荨麻疹的各种治疗方法 皮肤偏方,荨麻疹偏方 荨麻疹?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初起皮肤瘙痒,抓后皮肤迅即发生大小不等之

慢性荨麻疹中药方剂

慢性荨麻疹中药方剂 : 慢性荨麻疹中药方剂 中药方剂(一) 【辨证】脾失健运,复感风邪,郁于肌肤。 【治法】健脾除湿,疏风和血。 【方名】多皮饮。 【组成】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丹皮9克,大腹皮9克,木槿皮9克,桑白皮15克,白藓皮15克,赤茯苓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干姜皮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赵炳南方。 中药方剂(二) 【辨证】气血不足,卫外失固,腠理不密,玄府失固,风邪内侵,肌肤失养。 【治法】辛开腠理,和血止痒。 【方名】麻黄方。 【组成】麻黄3克,干姜皮3克,浮萍3克,杏仁4.5克,白藓皮15克,丹参15克,陈皮9克,丹皮9克,僵蚕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赵炳南方。 中药方剂(三) 【辨证】脾虚兼风。 【治法】健脾利湿,祛风止痒。 【方名】荨麻疹汤。 【组成】苍术5克,白术30克,茯苓15克,荆芥15克,丹皮15克,防风9克,白蒺藜12克,僵虫10克,川芎9克,丹参15克,黄芩10克,龙骨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屈舒信方。 中药方剂(四) 【辨证】阴血不足,风淫湿遏,邪伏血分,每遇不正之气诱发。 【治法】养阴益血,以清理血分为主,佐以疏风利湿。 【方名】加减当归饮。 【组成】当归9克,白芍9克,生地15克,何首乌30克,川芎6克,白芨9克,地龙9克,路路通15克,地肤子12克,乌药6克,荆芥6克,防风6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俞长荣方。 中药方剂(五) 【辨证】沐浴当风,邪客经络,气血阻痹,而致风疹缠绵。 【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经。 【方名】麻黄连翘小豆汤合胡煎方。 【组成】麻黄3克,连翘9克,赤小豆12克,胡麻仁30克,何首乌9克,苦参6克,石菖蒲6克,甘草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出处】何任方<荨麻疹>

四肢冰冷麻木的原因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四肢冰冷麻木的原因是什么 导语:相信大家都知道四肢冰冷麻木,四肢冰冷麻木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家里有老人的,经常会听到老人念叨四肢冰冷麻木,但往往不太重视。到底 相信大家都知道四肢冰冷麻木,四肢冰冷麻木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家里有老人的,经常会听到老人念叨四肢冰冷麻木,但往往不太重视。到底四肢冰冷麻木的原因是什么?而四肢冰冷麻木的治疗方法又是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因为天气寒冷,人体血管收缩、血液回流能力就会减弱,使得手脚,特别是指尖部分血液循环不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神经末梢循环不良”,而导致手脚总感觉冰凉。引起手脚麻木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患有糖尿病的人会出现手脚麻木.老年人尤其要注意. 二是药物或化学制剂引起的麻木.如感冒或拉肚子时,服用了黄连素或痢特灵后,会引起手脚麻木;在含有氢,砷,二硫化碳等环境中呆时间长了,也会出现手脚麻木. 三是神经炎引起的麻木.神经炎最常见的病症即手脚麻木,肌肉萎缩,四肢无力.如果拉肚子或感冒达半个月之久,就会引起神经炎. 四是四肢分散性地出现麻木.四肢不是同时出现麻木,而是分散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局部神经受到了刺激,如醉酒后的中风,昏迷引起对头部神经刺激,老年人拄拐棍对手神经的刺激,颈椎病引起的上肢麻木,腰椎肩神经刺激导致的腿麻木等意见建议: 手脚发麻亦可是气血不足造成,既是血虚.因为阳气虚弱,造成血虚,并且阳气无力行血,血液就达不到血管末梢.手脚是人体的末梢,因此血虚会有发麻的感觉. 治疗方法:泡脚是最有效的方法.在较深的盆中加入40度左右的热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治疗方法有哪些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治疗方法有哪些 *导读: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是一种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隐性遗传为病因,以肌张力增高、双下肢痉挛性肌无力、小脑性共济失调、感觉障碍、痴呆为临床症状的神经系统退行性变性疾病。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发病群体多为儿童或青年人,发病者多为男性,发病者父母其中一方或双方都患有此病。得了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怎么办,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治疗方法有哪些,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是一种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隐性遗 传为病因,以肌张力增高、双下肢痉挛性肌无力、小脑性共济失调、感觉障碍、痴呆为临床症状的神经系统退行性变性疾病。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发病群体多为儿童或青年人,发病者多为男性,发病者父母其中一方或双方都患有此病。得了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怎么办,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治疗方法有哪些,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得了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怎么办? 1.检查 (1)诱发电位:上肢诱发电位显示正常,下肢诱发电位异常,明显传导速度减慢。皮质脊髓束传导速度也下降。 (2)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正常虽正常,但经肌电图检查

后,发现神经有所改变。 (3)MRI:大部分患者头颅发育正常,少部分患者会发育不良,出现小脑萎缩或大脑萎缩现象。 2.诊断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诊断依据比较多,可根据家族史、儿童期发病进行诊断,也可根据共济失调、肌萎缩、痴呆等临床症状进行症状。最重要的诊断依据,也是最不容忽视的诊断依据为缓慢进行性双下肢痉挛性截瘫、剪刀步态。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治疗方法有哪些? 目前,在医学上暂没有任何一种特殊治疗法能够在短时间内治愈此病。常见能缓解病症及减少并发症的方法为药物治疗法。除了服用药物外,患者日常还可以通过肌力训练来改善功能残疾,提高未受损肌肉的力量,减缓肌肉萎缩,缓解肌肉疼痛症状;还可适当做伸展训练,以提高肌肉力量,代偿无力肌的肌力,减轻肌腱炎、滑囊炎等并发症;还可以适当做有氧训练,提高肌肉耐力,减轻自身不适之症,改善心血管适应性。常见有氧训练有游泳、步行、爬山、汽车等。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治疗方法有哪些,相信大家已经知道。如果大家还有相关疑问,欢迎咨询相关专栏的医生或者各专业医院的医生,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告知患者答案。

荨麻疹特效秘方

荨麻疹特效秘方 我不是医生,但是久病成医生,在网上看了查了很多方法,也去书店看了很多书,总结了好多种方法,也试过很多种方法,效果都甚微,去医院一般就是开的西药,甚至要打针,都只管一时。很容易复发。最后试了一个对自己非常有效的办法,用之后一年有余没有再复发过,特此写出来: 此验方是无意中看到的,用平常到处都能买到的天然中草药艾叶煮水后放温泡澡或者洗澡,每日都洗,洗完后涂抹西藏紫草露,这个是个秘方产品,止痒非常好。就这两步,也不复。 荨麻疹个人见解分类: (1)风热型,多见于急性荨麻疹。 (2)风寒型,多见于寒冷性荨麻疹。 (3)血虚受风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 (4)脾肺两虚,风寒束表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 没有试过中药药方: 慢性荨麻疹中药方剂 中药方剂(一) 1. 熟附片10克,生大黄、生甘草各5克,黄连、黄芩、黄芪各9克,当归、 赤芍、白芍、防风各10克,酸梅5克,白糖30克。 1.熟附片洗净,放入炖锅内煮30分钟待用。 2.把其余药物洗净与熟附片同放炖锅内,加入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煎煮25分钟,滤去渣,留汁液,在汁液里加入白糖搅匀即成。 2. [食法]每日1次,每次饮150毫升, 3. [功效]清理湿热,止痒。对慢性荨麻疹患者饮用尤佳。 中药方剂(二) 4. 炙麻黄,荆芥各5克,僵蚕、白蒺藜、生地、丹皮、赤芍各10克,地肤 子、槐花各12克,白糖30克。 1.以上药物洗干净,放人瓦锅内,加水适量。

2.瓦锅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煎煮25分钟,停火,过滤留汁液,加入白糖搅匀即成。 5. [食法]每日1次,每次饮150毫升, 6. [功效]清理湿热,止痒。对慢性荨麻疹患者饮用尤佳。 中药方剂(三) 7. 地骨皮9克,生地15克,骨碎补、蜂房、地肤子各6克,白蒺藜、胡麻 仁、稀草、荷叫‘各10克,羌活、蝉衣、丹皮各3克,白糖30克。 1.胡麻仁炒香,丹皮清炒;其余药物洗干净,放人瓦锅内,加水适量。 2.锅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煎煮25分钟,停火,过滤留汁液,加入白糖搅匀即成。 8. [食法]每日3次,每次饮150毫升。 9. [功效]清热利湿,止痒。对荨麻疹血燥型患者饮刚尤佳。 中药方剂(四) 10. 巴戟天12克,附子、鹿角片各6克,肉桂3克,仙灵脾、山药、山萸肉、 泽泻、茯苓各10克,熟地、仙茅各15克,炙甘草5克,白糖30克。 1.附子放人炖锅内,加水煮30分钟待用。 2.煮过的附片与其余药物同放炖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煎煮25分钟,停火,过滤去渣,留汁液,加入白糖搅匀即成。 11. [食法]每日3次,每次饮150毫升。 12. [功效]敞风寒,止痒。对寒冷型荨麻疹患者饮用尤佳

手脚发麻的原因

★引起手脚麻木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患有糖尿病的人会出现手脚麻木。只要身体任何部位经常出现麻木、酸痛、肿胀,就要及时检查血糖。 二是药物或化学制剂引起的麻木。如感冒或拉肚子时,服用了黄连素或痢特灵后,会引起手脚麻木;在含有氢、砷、二硫化碳等环境中呆时间长了,也会出现手脚麻木。 三是神经炎引起的麻木。神经炎最常见的病症即手脚麻木、肌肉萎缩、四肢无力。如果拉肚子或感冒达半个月之久,就会引起神经炎。 四是四肢分散性地出现麻木。四肢不是同时出现麻木,而是分散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局部神经受到了刺激,如醉酒后的中风、昏迷引起对头部神经刺激、老年人拄拐棍对手神经的刺激、颈椎病引起的上肢麻木、腰椎肩神经刺激导致的腿麻木等。 手脚麻木不能对症治疗,而是要对病因治疗。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手脚麻木,都应该首先到医院神经内科进行检查,判断神经有无损害,受过何种刺激。 若是神经方面的问题,还需要作肌电图检查,进一步确认神经受损程度、范围、性质等。如果是其他原因引起的手脚麻木,则再转到其他相关科室治疗。 神经损伤引起的手脚麻木,要根据神经损伤的程度、范围、性质来选择是采用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通常配合针灸、理疗同时进行,促使其快速恢复。手术治疗则是通过手术引开受压迫神经以达到解除神经受压迫、刺激的目的。 病情治愈程度,主要取决于神经病变原因和性质。如果是周围神经(除脑、脊髓以外的神经)损伤,一般恢复的时间比较长。 ★老人手脚发麻多与脑血管硬化密切相关,其中以小中风及高血压引起发麻现象最多。 所谓“小中风”,又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由于大脑组织特别是大脑皮质缺血,大脑的感觉和运动中枢发生了功能性障碍,从而导致相应部位的肢体麻木。脑缺血可引起一侧上肢或下肢麻木,或者半身麻木,一般持续几小时至数天。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成半身不遂症,甚至危及生命。 “小中风”除有手脚麻木或软弱无力外,还伴有头晕、头痛、视力障碍(视物模糊或复视等)、记忆减退(尤其是近期记忆下降),以及血压增高或偏低等现象;手脚麻木多为半侧,以大拇指或连同食指麻木者为常见。 高血压者当血压波动或升高时,全身小动脉痉挛,动脉管腔变窄,可使胶体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引起的手足局部供血不足而出现发麻。除手脚麻木外,患者肢体可有僵硬、蚁行感,以及常伴有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等症状。此外,血压突然降低,有时也可出现手指发麻感觉。 春季,高血压患者更易出现手脚发麻,这多与初春时气候干燥、寒冷,易致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从而引起血压升高有关。高血压除可有手脚发麻外,有时还可能导致短暂脑缺血至脑出血,引起口眼歪斜、瘫痪、失语及昏迷等,甚至会导致死亡。 脑血管硬化以60 岁以上老人发病最多。所以,当老年人近期如反复有手脚发麻现象,首先应考虑是脑血管方面疾病。由于脑血管疾病又常与血压、血糖、血黏度等有关。 为明确诊断,患者应到医院查血压、血脂、血糖、眼底及血液流变学方面检查,必要时应配合X线摄片或CT检查。一旦确诊原发病,应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如降血压、溶栓、降血脂、降血糖等。

痉挛性斜颈简介

-痉挛性斜颈简介(北京运动障碍诊疗中心)什么是痉挛性斜颈 痉挛性斜颈又称颈部肌张力障碍,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局灶型肌张力障碍性疾病,颈肌阵挛性或强直性收缩造成头部的姿势异常和不自主运动,患者表现为头颈部不自主地扭转、侧倾、前屈和后仰。常累及胸锁乳突肌、头夹肌、斜角肌、斜方肌及肩胛提肌等。多为不同运动方向、程度的肌肉收缩组合,但以1到2种成分为主要常伴有姿势性震颤、某些特定的运动不能及相应肌肉的痉挛性疼痛等。依据受累肌肉的不同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残疾,影响患者进食、行走等基本生活运动能力,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痉挛性斜颈可以是一种独立存在的形式,或也为更广泛分布的节段型或全身型肌张力障碍的一部分。 痉挛性斜颈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颈部姿势异常的原因很多,包括痉挛性斜颈、先天性斜颈、疼痛或眩晕所致强迫头位、第四对脑神经麻痹形成的代偿性姿势,颈骨关节炎或畸形、颈部外伤或肿瘤、颈部软组织感染继发的颈部姿势异常等。帕金森病、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迟发性运动障碍和多系统萎缩等也可以有颅颈部肌张力障碍的表现。 痉挛性斜颈的病因是什么。 迄今为止,大多数痉挛性斜颈的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遗传易感性及后天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有关。少数患者的致病原因与累及基底节尤其是壳核的病变,抗精神病药物、代谢性疾病、颅颈椎畸形及头颈部外伤等有关。 痉挛性斜颈病情程度是如何进展的。 痉挛性斜颈是成人发病最常见的肌张力障碍类型之一。一般在30—40岁发病,多数患者起病隐袭,症状进行性加重,尤其在病程前五年,以后则趋于平稳。最初的症状是颈部僵硬感,患者常以为是落枕和颈椎病,头部活动受限,逐渐出现头部不自主转动,形成异常姿势,可伴有不自主震颤和颈肩部疼痛。约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二十的患者在起病初的一年内可有自发性缓解,但大部分患者在五年内复发。少数成人发病的痉挛性斜颈可扩展为节段性肌张力障碍,以上肢及口下颌肌张力障碍多见。多数患者一直保持症状的局限性,但长期的肌肉痉挛可致肌肉挛缩,继发周围软组织和骨骼改变,若不治疗最终可造成受累部分呈现固定性的姿势畸形。 什么是痉挛性斜颈患者的感觉诡计。 在痉挛性斜颈的病程早期某些特定动作常能使症状意外改善,称之为感觉诡计。约百分之八十的患者有意或无意地应用感觉诡计部分的缓解症状,通常是某些动作,如用手轻触下颌、扶头、口中含特、触捏颈部、进话或哼吟,打哈欠等或穿高硬上衣、轻松倚靠物体、在水中等可暂时缓解症状。但随着病程进展,病情加重,这些动作或技巧不能再给患者以帮助。这种现象提示原发性痉挛性斜颈的发生与中枢神经系统感觉运动整合、调制功能的异常有关。 痉挛性斜颈如何治疗 一、支持治疗法包括心理治疗、特殊生活技能训练、生物反馈治疗、佩带颈托,可能有助 于某些患者的症状缓解,并减轻致残程度。患者应学会放松,避免紧张、情绪波动,有条件还应结合理疗、按摩,以松解肌肉痉挛。 二、可能的病因治疗法症状性或继发性的颈部肌张力障碍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迟发性 运动障碍可用抗胆碱能治疗,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可用小剂量左旋多巴治疗,斜颈—食管裂孔疝可行手术治疗。 三、口服药物治疗法一般而言,原发性痉挛性斜颈的口服药物都是尝试性的对症治疗,疗 效因人而异。常用药物有以下几种;抗胆碱能药、苯二氮卓类、左旋多巴及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多巴胺拮抗剂及抗癫痫药物。口服或鞘内注射肌松剂巴氯芬对部分患者有效。 单药口服治疗无效时,可联合用药。

弥漫性食管痉挛

疾病名:弥漫性食管痉挛英文名:diffuse spasm of esophagus 缩写: 别名:diffuse esophagismus;spiral esophagus;toruloid esophagus;螺旋状食管;念珠状食管;corkscrew esophagus;串珠状食管;特发性弥漫性食管痉挛ICD号:K22.8分类:消化科 概述:弥漫性食管痉挛(diffuse spasm of esophagus)是一种少见的食管运动障碍,可引起咽下困难和胸痛,与贲门失弛缓症及胡桃夹食管等被认为是“食源性胸痛”的病因之一。其特征为食管中下段出现同步非推进性不协调的持续性强烈收缩,致使食管呈螺旋状或念珠状,故又称“螺旋状食管(spiral esophagus)”或“念珠状食管(toruloid esophagus)”(图1)。 1889年,Osgood首先报道了本病的X线影像特征。1934年,Moersch和Camp将其命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名为弥漫性食管痉挛。之后Creamer(1958)报道了本病的食管测压特征。 流行病学:弥漫性食管痉挛发病率较贲门失弛缓症低5倍,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为多见,并有随年龄增长而发病增加的趋势,有时称为“老年人食管”,但年轻人也可发病。Wyllie等(1989)报道弥漫性食管痉挛最小发病年龄为14个月,Perisie等(1990)报道本病可发生于婴幼儿。因此一部分作者认为本病属于食管先天性畸形。本病无明显性别差异,有作者报道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病因:食管的功能是借助食管括约肌屏障及食管本身的蠕动性收缩将食物送入胃内,并制止胃肠内容物反流到食管。食管运动功能障碍可由食管收缩不良或食管括约肌功能不正常,或二者均不正常造成。如果食管蠕动太弱则不能传递食团,而蠕动太强或蠕动持续时间延长,则会发生吞咽疼痛及吞咽困难。食管括约肌功能异常亦可产生类似症状,即如果括约肌弛缓不良可妨碍食团传递,如果括约肌张力低下、收缩不全会发生胃食管反流。 食管功能异常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原发性者包括贲门失弛缓症、弥漫性食 管痉挛等;继发性者则是由于全身疾病引起。弥漫性食管痉挛的性质大多属于原发 性食管运动功能障碍,其发病原因不明。 有作者提出弥漫性食管痉挛是一独立性疾病,是继发于神经病变的结果,即所 谓“神经肌源学说”,认为食管运动功能的障碍源于迷走神经食管支的变性或纤维 断裂,而神经节无变性。有的作者认为弥漫性食管痉挛与贲门失弛缓症的病因可能 相同,因为有3%~5%的弥漫性食管痉挛可进展为贲门失弛缓症,故指出弥漫性食管 痉挛可能是贲门失弛缓症形成过程的一个过渡期。Narducci等(1985)曾报道胡桃夹食 管可转变为弥漫性食管痉挛。Ingelfinge(1967)也曾报道弥漫性食管痉挛的病人最后转 化为贲门失弛缓症。强力型贲门失弛缓症可以是贲门失弛缓症与弥漫性食管痉挛的共同表现形式,可见这些食管运动障碍之间关系密切。 另有一些作者提出弥漫性食管痉挛可能是多原因所致的综合征。比如精神因素可导致本病(如有精神创伤史者常于情绪激动后发病,典型病人常有神经质性格,症状可能与情绪紧张有关)。其他因素如胃食管反流、食管腐蚀性损害、冷饮冷食等刺激食管黏膜及对促胃液素敏感等均可诱发食管痉挛。有时某些药物,如多潘立酮(domperidone)也能诱发弥漫性食管痉挛。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名中医治荨麻疹九个秘方

名中医治荨麻疹九个秘方 治荨麻疹秘方(9首) 10.1荆防方 【来源】赵炳南,《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组成】荆芥穗、防风、僵蚕、紫背浮萍、生甘草各6克,金银花12克,牛蒡子、丹 皮、干地黄、黄芩各9克,薄荷、蝉衣各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疏风解表、清热止痒。 【方解】方中以荆芥、防风、薄荷、蝉衣为主要药,荆芥辛苦而温、芳香而散、气味 轻扬入气分,驱散风邪;防风其气不轻扬,能散入于骨肉之风,故宜在表之风邪,用防风 必用荆芥;薄荷轻清凉散,善解风热之邪,又能疏表透疹解毒;蝉衣凉散风热,开宣肺窍, 其气清虚,善于透发。此四味合用,清热疏风、表散的作用较强,故为第一线药组;而牛 蒡子、浮萍、僵蚕为第二线药组,作用较强。牛蒡子疏散风热,解毒透疹:浮萍轻浮升散、 善开主窍;僵蚕祛风散结,单用也可治风疮隐疹。协助第一线药组以透达表热之邪。金银

花、黄芩解毒清肺热以泄皮毛之邪;丹皮、干地黄理血和血;生甘草解毒调和诸药。诸药 合用、共奏疏风解表、清热止痒之功。本方适用于急性荨麻疹偏于风热的,病程在1个月 内尤为适宜。 【主治】急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加减】若见恶寒重,发热轻,风团皮损偏白者属于风寒,本方去薄荷,重用荆芥, 加干姜皮也可使用;若服用一二剂后皮损逐渐消退,可以减去第一线药组,以免疏散太过, 大汗伤气。若兼见高热,可增加服药次数,即日服4次即可。若兼见吐泻、腹痛等胃肠道 症状时,可加服周氏回生丹,每次7~10粒,效果较好。 【疗效】屡试屡效,效果颇著。 10.2麻黄方 【来源】赵炳南,《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组成】麻黄、干姜皮、浮萍各3克,杏仁4.5克,白鲜皮、丹参各15克,陈皮、丹皮、 白僵蚕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开腠理,和血止痒。 【方解】因血虚而外受寒湿之邪传经入里而致的?癗。方中以麻黄、杏仁、干姜

引起手脚麻木的原因

引起手脚麻木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患有糖尿病的人会出现手脚麻木。只要身体任何部位经常出现麻木、酸痛、肿胀,就要及时检查血糖。 二是药物或化学制剂引起的麻木。如感冒或拉肚子时,服用了黄连素或痢特灵后,会引起手脚麻木;在含有氢、砷、二硫化碳等环境中呆时间长了,也会出现手脚麻木。 三是神经炎引起的麻木。神经炎最常见的病症即手脚麻木、肌肉萎缩、四肢无力。如果拉肚子或感冒达半个月之久,就会引起神经炎。 四是四肢分散性地出现麻木。四肢不是同时出现麻木,而是分散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局部神经受到了刺激,如醉酒后的中风、昏迷引起对头部神经刺激、老年人拄拐棍对手神经的刺激、颈椎病引起的上肢麻木、腰椎肩神经刺激导致的腿麻木等。 手脚麻木不能对症治疗,而是要对病因治疗。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手脚麻木,都应该首先到医院神经内科进行检查,判断神经有无损害,受过何种刺激。 若是神经方面的问题,还需要作肌电图检查,进一步确认神经受损程度、范围、性质等。如果是其他原因引起的手脚麻木,则再转到其他相关科室治疗。 神经损伤引起的手脚麻木,要根据神经损伤的程度、范围、性质来选择是采用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通常配合针灸、理疗同时进行,促使其快速恢复。手术治疗则是通过手术引开受压迫神经以达到解除神经受压迫、刺激的目的。 病情治愈程度,主要取决于神经病变原因和性质。如果是周围神经(除脑、脊髓以外的神经)损伤,一般恢复的时间比较长。 老人手脚发麻多与脑血管硬化密切相关,其中以小中风及高血压引起发麻现象最多。所谓“小中风”,又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由于大脑组织特别是大脑皮质缺血,大脑的感觉和运动中枢发生了功能性障碍,从而导致相应部位的肢体麻木。脑缺血可引起一侧上肢或下肢麻木,或者半身麻木,一般持续几小时至数天。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成半身不遂症,甚至危及生命。“小中风”除有手脚麻木或软弱无力外,还伴有头晕、头痛、视力障碍(视物模糊或复视等)、记忆减退(尤其是近期记忆下降),以及血压增高或偏低等现象;手脚麻木多为半侧,以大拇指或连同食指麻木者为常见。 高血压者当血压波动或升高时,全身小动脉痉挛,动脉管腔变窄,可使胶体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引起的手足局部供血不足而出现发麻。除手脚麻木外,患者肢体可有僵硬、蚁行感,以及常伴有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等症状。此外,血压突然降低,有时也可出现手指发麻感觉。 春季,高血压患者更易出现手脚发麻,这多与初春时气候干燥、寒冷,易致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从而引起血压升高有关。高血压除可有手脚发麻外,有时还可能导致短暂脑缺血至脑出血,引起口眼歪斜、瘫痪、失语及昏迷等,甚至会导致死亡。 脑血管硬化以60 岁以上老人发病最多。所以,当老年人近期如反复有手脚发麻现象,首先应考虑是脑血管方面疾病。由于脑血管疾病又常与血压、血糖、血黏度等有关。 为明确诊断,患者应到医院查血压、血脂、血糖、眼底及血液流变学方面检查,必要时应配合X线摄片或CT检查。一旦确诊原发病,应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如降血压、溶栓、降血脂、降血糖等。 ★手脚发麻亦有可能是颈椎的毛病,如果经常伏案工作或者电脑工作者要考虑是否有颈椎疾病,颈椎病容易压迫神经导致血液流通不畅而出项手脚麻木 ■【对于办公室一族和电脑工作者导致手脚发麻的预防方法】■ 颈部与肩部运动 1、十指交握放在脑后,重量置于手和手臂,将头往下压,脖子伸直,深呼吸5次。 2、将右手置于左耳,轻轻勾住,让头倾向右方,做深呼吸5次,重复数次后换左手练习。

肌张力增高及痉挛的处理方法

痉挛 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病损后,由于脊髓和脑干反射亢进而出现的肌张力异常增高的症候群。脑或脊髓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运动的能力下降,和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增高,再抑制的改变, 突触前抑制的丧失以及肌肉等软组织内在特性的变化从而形成了痉挛。痉挛的原因主要是整个脊髓反射亢进所致,包括牵张反射、屈肌反射、对侧伸肌反射亢进。痉挛可以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和康复训练。严重痉挛是患者功能恢复的主要障碍,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将有严重的不利影响,应给予积极有效地综合治疗。 一、治疗原则 痉挛的表现在不同患者之间差异很大,制定治疗方案时必须因人而异,首先针对每个特定患者来判断问题的特殊所在;单从痉挛不能决定治疗,是否治疗痉挛以及如何积极实施应以患者功能状态为指导,以小组工作方式进行。 二、治疗方法 痉挛治疗应是综合性的,包括预防伤害性刺激、早期的预防体位、运动疗法和其他物理疗法、药物、神经阻滞和手术等。 (一) 减少加重痉挛的不当处理和刺激 1. 抗痉挛模式脑外伤、中风、脊髓损伤等患者从急性期开始即应采取良姿体位,对于严重脑外伤,去皮质强直者采取俯卧位,去脑强直者宜取半坐卧位,使异常增高的肌力得到抑制;早期进行斜板站立和负重练习,避免不当刺激,如刺激抓握反射和阳性支持反射。 2. 消除加重痉挛的危险因素褥疮、便秘或泌尿道感染等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如合并骨折、足嵌甲、关节疼痛),都可使痉挛加重。 3. 慎用某些抗抑郁药用于抗抑郁的某些药物可对痉挛产生不良影响,可加重痉挛,应慎用或不用。 (二) 康复治疗 保持软组织的伸展性和适当的训练,控制不必要的肌肉活动和避免不适当用力,痉挛的发展将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常用方法包括: 1. 持续被动牵伸每日进行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是处理痉挛的最基本的因素。关节活动应缓慢、稳定而达全范围。每日持续数小时的静力牵张,可使亢进的反射降低。站立对髋关节屈肌、膝关节屈肌和踝关节屈肌是另一形势的静态牵张,它可使早期的挛缩逆转和降低牵张反射的兴奋性。除良姿体位外(尽量不使用加重痉挛的仰卧位),应用充气夹板,使痉挛肢体得到持续缓慢的牵伸而暂时缓解。还可利用上、下肢夹板,矫形器做持续的静态肌肉牵张,例如膝分离器,全下肢外展枕, 坐位下用分腿器(这种辅助具可用硬塑泡沫制作,简单实用),保持软组织长度,伸展痉挛的肌肉及维持功能位。踝-足矫形器可用于控制踝关节的痉挛性马蹄足畸形。 2. 放松疗法对于全身性痉挛,放松是一种有效治疗手段。例如中风或脑瘫患者,让其仰卧下屈髋屈膝,治疗师固定膝,踝并左右摇摆,在不同体位下使用巴氏球,多体位下被动旋转躯干等。 3. 抑制异常反射性模式使用控制关键点等神经发育技术抑制异常反射性模式;通过日常活动训练(如坐—站,行走)使患者获得再适应和再学习的机会,如要求偏瘫患者使用双上肢促进身体从坐位站起:首先在坐位下身体保持平

痉挛性斜颈

痉挛性斜颈穴位电疗 痉挛性斜颈是指原发性颈部肌肉不随意收缩引起的头颈扭转和转动为表现的症侯群。 编辑摘要 目录 1 疾病概述 2 病因病理 3 临床表现 4 疾病鉴别 5 疾病治疗 1 疾病概述 2 病因病理 3 临床表现 4 疾病鉴别 5 疾病治疗 6 疾病预防 7 针灸治疗痉挛性斜颈的现代报道 7.1 【治疗】 8 相关词条 9 参考资料 痉挛性斜颈是指原发性颈部肌肉不随意收缩引起的头颈扭转和转动为表现的症侯群。以成人肌张力障碍局限性发作最为常见,称之为特发性颈肌张力障碍更确切。这种颈部肌肉不自主的异常运动尤其会在患者处于公众场合或紧张繁忙时加重,使患者的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痉挛性斜颈- 疾病概述

痉挛性斜颈是一种以颈肌扭转或阵挛性倾斜为特征的锥体外系器质性疾患。临床表现为起病缓慢,头部不随意的向一侧旋转,颈部则向另一侧屈曲。可因情绪激动而加重,睡眠中完全消失。本病症以成年人多见,至今病因不明,现代西医学尚无特效疗法,药物和手术疗效均不确切。根据Nutt等的文献报道,痉挛性斜颈的患病率大约是9/10万。其发病率与性别和年龄相关,女性的发病率通常是男性的1.5-1.9倍。发病的高峰年龄为50-60岁,70%-90%的病人在40-70岁之间发病。 病情多变,从轻度或偶尔发作至难于治疗等不同程度.本病可持续终身,可导致限制性运动障碍及姿势畸形.病程通常进展缓慢,1-5年后呈停滞状态.约10%-20%病人发病后5年内可自发痊愈,通常为年轻发病病情较轻者.1/3病人有其他部位张力障碍的表现,如眼睑,面部,颌或手,不自主运动(如痉挛)在睡眠状态时可消失.在古医籍中,尚未发现应用针灸治疗本病症的类似记载。 针灸治疗痉挛性斜颈的现代报道,始于70年代,用针刺配合梅花针局部叩刺,治愈2例[1]。但有关主要临床资料,则基本上都见之于80年代之后,除少量个案治验之外[2],均为多例观察。穴位刺激方法,则用针刺、电针及共鸣火花及感应电穴位刺激等。特别是后者,不仅观察的例数较多,而且效果也十分明显。鉴于本病临床上少见,针灸治疗又是近年的事,故其临床治疗规律,尚有待进一步探索。但又因本病中西医均缺乏良法,故特辟一节,予以介绍。 痉挛性斜颈- 病因病理 1、病因

手脚麻木竟是6大疾病先兆

手脚麻木竟是6大疾病先兆 手脚麻木是生活中比较常出现的症状,如站得太久或坐得太久,又或是长时间保持某一个姿势,都有可能导致手脚麻木。因此,手脚麻木的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但不管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有可能因为疾病出现麻木症状。偶尔一次或能在短时间内消除,不是大问题,但如果麻木长时间无法缓解,就必须要提高警惕了!手脚麻木是哪些重大疾病的先兆?该如何有效地缓解手脚麻木?今天,就让小编带着大家一起找答案吧! 手脚麻木是重大疾病的先兆吗? 单手麻木警惕颈椎病。如果是一侧的手臂、手指麻木,那可能是颈椎病引起,通常是慢性、反复发作的麻木,同时伴有颈肩部的酸痛、僵硬等症状。 上肢和腿麻木当心腰椎病。腰椎病引起的手脚麻木,它是由腰椎病变引起的上肢麻木和腿麻木,这种四肢分散麻木出现的情况是局部神经受到了刺激,如腰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椎间盘压迫神经可导致人体行动不便,甚至大小便失禁等。 手指麻木无力或是腕管综合征。腕管综合征是指腕部外伤、骨折、脱位、扭伤或劳损等原因引起腕横韧带增厚,管内肌腱肿胀,瘀血机化使组织变性,或腕骨退变增生,使管腔内周径缩小,从而压迫正中神经,引起手指麻木无力为主的一种病症。 单侧肢体麻木可能是脑梗先兆。如果手脚麻木出现在一侧肢体,而另一侧完全正常,那就要警惕是脑梗的先兆了。脑梗引起的肢体麻木,通常都是急性的,同时还可能伴随言语障碍、半侧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所以这种情况一定要紧急就医。 对称性麻木应防糖尿病病变。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常呈对称性疼痛和感觉异常,下肢症状较上肢多见。感觉异常有麻木、蚁走、虫爬、发热、触电样感觉,往往从远端脚趾上行可达膝上,患者有穿袜子与戴手套样感觉异常。 麻痛不止小心肿瘤。老年人出现长期慢性的手脚麻木,持续不能缓解,还要考虑可能由恶性肿瘤引起。肿瘤晚期因远隔部位效应影响,会产生相应的神经症状,如手脚麻木、无力、走路不稳等。因此,未查出常见原因者,一定要做全面检查,比如肝、胃、血液等,女性需要特别查看卵巢和乳腺。以便尽早发现肿瘤,及时治疗。 哪些疾病会引起手脚麻木? 1动脉硬化 麻木特点多为一侧上肢或下肢或半身麻木,一般持续几小时至数天,如不及时治疗,会发展成半身不遂而瘫痪。

22肢体麻木

一肢体麻木的原因有哪些? 营养缺乏和代谢障碍性肢体麻木:病人可有长时间的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或有严重营养缺乏的病史。上述疾患导致病人体内维生素B族严重缺乏,而引起肢体麻木。 中毒性神经性麻木:病人可有长时间与有汞、砷、铅或有机磷等重金属或农药以及呋喃类、异烟肼等化学药品的接触史。这类化学物品可引起中毒性神经炎,该病初期即可出现肢体远端麻木感,多伴有疼痛、皮肤蚁行感。 感染引起的神经炎性麻木:这是由于细菌分泌的神经毒素或病毒直接侵犯神经系统而引起肤体麻木。这类疾病主要有白喉性神经炎、麻风性神经炎等,表现为肢体麻木、肢体感觉丧失。 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性麻木:病人先表现为发热,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2个月后出现肢体远端麻木,呈对称性。同时产生肢体无力,严重的还会出现瘫痪、呼吸困难。 脊椎骨质增生性麻木:这种麻木在老年人中相当多见,其主要原因是椎骨骨质增生压迫了椎管内神经,有些病人还可伴有肢体疼痛等感觉。 骨髓病性麻木:某些骨髓病的早期,可出现至下而上的肢体麻木,随病情加重而向上发展,进而出现肢体活动不灵等症状。 动脉硬化性麻木:多见于患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由于大脑组织特别是大脑皮层的缺血,大脑的感觉和运动中枢发生了功能性障碍,从而导致相应部位的肢体麻木。这类麻木的特点多为一侧上肢或下肢或半身麻木,一般持续几小时至数天,如不能及时治疗,会发展成半身不遂。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性麻木:这种麻木部位多不固定,呈游直走性,时轻时重,病人常伴有焦虑、烦躁、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心慌气短和周身乏力等症状,一般多能自愈。 二肢体麻木的护理与预防 多睡硬板床 肢体麻木睡硬板床可以减少椎间盘承受的压力。 注意腰间保暖 白天腰部戴一个腰围(护腰带),加强腰背部的保护,同时有利了腰椎病的恢复。 避免弯腰又用力的动作 平时不要做弯腰又用力的动作(如拖地),急性发作期尽量卧床休息,疼痛期缓解后也要.注意适当休息,不要过于劳累.,以免加重疼痛。 少提重物少弯腰 平时提重物时不要弯腰,应该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后慢慢起身,尽量做到不弯腰。 多卧床休息 尤其急性发作期尽量卧床休息,疼痛期缓解后也要.注意适当休息,不要过于劳累.,以免加重疼痛。

痉挛性斜颈详解

痉挛性斜颈 1、定义: 痉挛性斜颈:是指原发性颈部肌肉不随意收缩引起的头颈扭转和转动为表现的症候群,以成 人肌张力障碍局限性发作最为常见,称之为特发性颈肌张力障碍更确切。其定义是:由于异 常的不随意肌收缩引起的颈部不随意性扭曲和转动。 2、危害 一、影响美观。当此病发生在身体时会严重影响美观,这也直接导致痉挛性斜颈患者的社交 障碍,他们羞于和人交往,不敢外出就业。有些患者怕遗传给孩子,甚至不敢要小孩。这些 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二、容易形成心理障碍,患痉挛性斜颈后,很多人的心里压力比较大。而社会上有很多人对 痉挛性斜颈患者有一定的歧视,这也导致很多患者自尊心受到打击,长此以往很多人容易出 现心理障碍,从而产生一系列精神方面的疾患。 三、可能诱发其他疾病。短时或长时间的颈部震动刺激发现,患者头位改变存在明显的差异,这是由于周围本体感觉刺激发生改变,使中枢性控制头颈代偿扭转刁节功能受累,传入神经 冲动的中枢整合功能发生障碍。 四、伴发畸形:可检查有无髋关节脱位、颈椎椎骨畸形等。 五、视力障碍:因斜颈引起双眼不在同一水平位上,易产生视力疲劳而影响视力,由于胸锁 乳突肌挛缩,致使患者眼睛位置由原来的水平状向下方移位,而肩侧眼睛则上升。 六、颈椎侧凸:主要是由于头颈旋向健侧,因而引起向健侧的代偿性侧凸。 七、双侧颜面变形:由于头部旋转,致双侧面孔大小不一,健侧丰满呈圆形,患侧则狭而平板。 3、西药治疗的危害 一、常用的药物有美多巴、巴氯芬、安定类、氟哌啶醇、注射肉毒素等,这些药物只是起到 控制作用,有一定效果,副作用也比较明显,会造成身体上的损伤、长期服用会诱发其他疾 病的可能,而且长期服用药效也会变低,身体会对药物产生一种抗体,需要加大药量,加大 药量副作用会更大。对身体造成器官造成损伤。 二、手术治疗与起搏器,手术治疗反复几率比较大,复发以后等于没做,一般都会切除神经根,手术后颈部无任何感觉,起搏器费用昂贵,需要电池供电才能工作,一般一定时间需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