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高一物理竞赛 精品
- 格式:doc
- 大小:144.08 KB
- 文档页数:7
高一物理竞赛选拔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位移之比为:A. 1:3:5B. 1:2:3C. 1:3:6D. 1:4:9答案:B2. 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度为h的斜面顶端无初速度滑下,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为:A. √(2gh(1-μ))B. √(2gh(1+μ))C. √(2gh(1-μ/2))D. √(2gh(1+μ/2))答案:C3. 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以初速度v0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经过时间t后,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为:A. θ = arctan(2gt/v0)B. θ = arctan(gt/v0)C. θ = arctan(v0/gt)D. θ = arctan(2v0/gt)答案:B4. 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度为h的光滑斜面顶端无初速度滑下,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物体滑到斜面底端时的动能为:A. mghB. mg(h-1/2h)C. mg(h-1/2hcosθ)D. mg(h-1/2hcos²θ)5. 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以初速度v0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经过时间t后,其速度大小为:A. v = v0 + gtB. v = v0 - gtC. v = √(v0² + (gt)²)D. v = √(v0² - (gt)²)答案:C6. 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度为h的光滑斜面顶端无初速度滑下,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物体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重力势能变化量为:A. -mghB. -mg(h-1/2h)C. -mg(h-1/2hcosθ)D. -mg(h-1/2hcos²θ)7. 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以初速度v0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经过时间t后,其水平位移为:A. x = v0tB. x = v0t - 1/2gt²C. x = v0t + 1/2gt²D. x = v0t - gt²答案:A8. 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度为h的光滑斜面顶端无初速度滑下,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物体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重力势能变化量为:A. -mghB. -mg(h-1/2h)C. -mg(h-1/2hcosθ)D. -mg(h-1/2hcos²θ)9. 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以初速度v0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经过时间t后,其竖直位移为:A. y = 1/2gt²B. y = v0t - 1/2gt²C. y = v0t + 1/2gt²D. y = v0t - gt²答案:A10. 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度为h的光滑斜面顶端无初速度滑下,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物体滑到斜面底端时的动能为:A. mghB. mg(h-1/2h)C. mg(h-1/2hcosθ)D. mg(h-1/2hcos²θ)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1.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位移之比为1:3:5,那么第4s内、第5s内、第6s内位移之比为________。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W 一物理兖费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90分)1. 在公路的每个路段都有交通管理部门设置的限速标志,这 是告诫驾驶员在这一路段驾驶车辆时( )(A) 必须以这一规定速度行驶(B)平均速度不得 超过这一规定数值(C)速度的平均值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D)即时速度不得 超过这一规定数值2. 一个质点受到如图所示的五个共点力心、氏、氏、&、氏的作用,则物体所受合力大小为()(A) 0(B) 2 氏(C) &+勾+氏+§+氏(D) &+&+氏+§ 3. 三木块如图迭放,在义上作用一个水平力凡使a, b, c 一起匀速运动,则( )(A) c 与a, c 与3间均无摩擦(B) c 对a, c 对3摩擦力向右,地对3 摩擦力向左(C) c 对% c 对3摩擦力向左,地对方摩擦力向右(D) c 对a 和地对3摩擦力向左,c 对3摩擦力向右4. 如图所示,8为半径相同的两个半圆环,以大小相同、 方向相反的速度运动,K 环向右,/环向 _ _左,则从两半圆环开始相交到最后分离的 过程中,两环交点"的速度方向和大小变」——-——— 化为( ) c F bi rr-(A)向上变小(B)向下变大(C)先向上再向下,先变小再变大(D)先向下再向上,先变大再变小5.从某高处自由下落到地面的物体,在中间一秒内通过的路程为30米,则该物体下落时的高度为( )(A)6()米(B) 10()米(C) 140 米(D) 180 米6 .如图所示两块相同的竖直木板刀、万之间有质量均为巾的四块相同的砖,用两个大小均为尸的水平A n nB 力压木板,使砖静止不动,设所有接触面间F. IM / 的摩擦系数均为",则第二块砖对第三块砖 i 的摩擦力的大小为()(A) 0(B ) mg(C)pF(D) 2 mg7 .五个共点力平衡,现去掉其中3N和5 N两个力,那么, 其余三个力的合力取值可能是( )(A) 0 (B) 1 N 择伽) /(C) 2 N (D) 1 0 N 48.甲、乙两物体沿同一直线同向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线如图所示,在第3s末。
高一物理必修1竞赛题+高一物理奥赛试题 +高中应用物理竞赛试题答案 高中物理竞赛——力的处理一、矢量的运算1、加法表达:a + b = c 。
名词:c 为“和矢量”。
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
如图1所示。
和矢量大小:c = α++cos ab 2b a 22 ,其中α为a 和b 的夹角。
和矢量方向:c 在a 、b 之间,和a 夹角β= arcsinα++αcos ab 2b a sin b 222、减法 表达:a = c -b 。
名词:c 为“被减数矢量”,b 为“减数矢量”,a 为“差矢量”。
法则:三角形法则。
如图2所示。
将被减数矢量和减数矢量的起始端平移到一点,然后连接两时量末端,指向被减数时量的时量,即是差矢量。
差矢量大小:a = θ-+cos bc 2c b 22 ,其中θ为c 和b 的夹角。
差矢量的方向可以用正弦定理求得。
一条直线上的矢量运算是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法则的特例。
例题:已知质点做匀速率圆周运动,半径为R ,周期为T ,求它在41T 内和在21T 内的平均加速度大小。
解说:如图3所示,A 到B 点对应41T 的过程,A 到C 点对应21T 的过程。
这三点的速度矢量分别设为A v 、B v 和C v 。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 a = t v v 0t -得:AB a = AB A B t v v -,AC a = ACA C t v v - 由于有两处涉及矢量减法,设两个差矢量 1v ∆=B v -A v ,2v ∆=C v -A v ,根据三角形法则,它们在图3中的大小、方向已绘出(2v ∆的“三角形”已被拉伸成一条直线)。
本题只关心各矢量的大小,显然:A v =B v =C v = TR 2π ,且:1v ∆ = 2A v = T R 22π ,2v ∆ = 2A v = TR 4π 所以:AB a = AB 1t v ∆ = 4T T R 22π = 2T R 28π ,AC a = AC 2t v ∆ = 2T T R4π = 2T R 8π 。
安徽阜阳临泉田家炳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竞赛试题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某物体由O点向右沿直线运动3m到A点后,接着向左沿该直线运动6m到达B点,以下有关该物体的运动表述正确的是()A.物体由O点到B的位移大小为6mB.物体由O点到B的路程为9mC.物体由A点到B的位移大小为3mD.物体由O点到A的位移与O点到B点的位移相同2.某物体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前2s内的位移4m,前4s内的位移为()A.4m B.6m C.8m D.16m3.某物体从地面上的某点以10m/s的初速度做竖直上抛运动,重力加速度取210m/s,以下有关表述正确的是()A.物体经2s运动到最高点B.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0mC.物体从抛出到达最高点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5m/sD.物体落回到地面时的速度与初速度相同4.如图所示是某物体运动的v t-图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t时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零A.在2sB .在1s t =与3s t =时物体的速度相同C .物体在前4s 内的位移为0D .物体在前4s 内的加速度一直减小5.大小相等的两共点力的夹角是60°时,合力的大小是300N ,则这两个力相互垂直时合力的大小为( )A .B .C .D .150N6.如图所示,重力为G 的物体A 在竖直轻弹簧的作用下与竖直墙壁接触并处于静止状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A 受4个力作用B .A 与墙壁之间一定有压力C .A 与墙壁之间一定有静摩擦力D .弹簧的弹力大小等于G7.如图所示,斜面静止在水平面上,小物块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 (0F ≠)的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
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 .小物块一定受摩擦力作用B .小物块受摩擦力的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C .小物块受摩擦力的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下D .斜面对地面的摩擦力的方向一定水平向右二、多选题8.如图中甲所示,平直的火车车道和平直的公路平行。
高一物理竞赛题(力和运动)1.某物体从固定的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若它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v ,则由题设条件可以求出 A . 斜面的长度 B . 斜面的倾角C .它经过斜面中点时的速度D. 它下滑过程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2.一个从地面竖直上抛的物体,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点a 的时间间隔是a T ,两次经过一个较高点b 的时间间隔是b T ,则a 、b 之间的距离为 A . B .C .D .)(22b a T T g3.汽车甲沿着平直的公路以速度v 做匀速度直线运动,当它路过某处的同时,该处有一辆汽车乙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去追赶甲,根据上述已知条件可求出 A . 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的速度 B . 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所走过的路程 C . 乙车从开始到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D .乙车追上甲车前,甲、乙相距最远时乙车的速度4.如图所示,一个木块静止在斜面上,现用水平推力F 作用于木块,F 的大小由零逐渐增加到F 值而木块仍然保持静止,则A .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增大B .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C .木块受到的合力不变D .木块受到的斜面支持力增大5.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两球放在固定的斜面上,并用一竖直挡板MN 挡住,两球的质量均为m ,斜面的倾角为α,所有的摩擦均不计,则A .两球对斜面的压力大小均为αcos mgB .斜面对B 的弹力一定大于mgC .挡板对B 的弹力大小为2αtan mgD .B 球对A 球的弹力大小为mg /αsin6.如图所示,C 是水平地面,A 、B 是两个叠放在水平地面上长方形物块,F 是作用在B 上的水平推力。
物块A 、B 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2μ和B 、C 间的动摩擦因数1μ有可能是A .1μ=2μ=0; B. 1μ=0, 2μ≠0 C .1μ≠0,2μ=0 D. 1μ≠0,2μ≠07.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0的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 的物体,它受到沿斜面方向的力F 的作用。
高一物理竞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30分)1.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位移之比为:A. 1:3:5B. 1:2:3C. 1:3:6D. 1:4:9答案:B2. 一个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与线速度的大小无关,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A. 半径B. 线速度C. 角速度答案:C3. 两个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叠放在一起,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木块A上系一细绳,细绳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砝码相连。
开始时用手托住A,使A、B保持静止,然后放手,让它们一起向左运动。
则放手后立即:A. A受到的摩擦力等于B的重力B. A受到的摩擦力大于B的重力C. A受到的摩擦力小于B的重力D. A受到的摩擦力为零答案:D4. 一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落地前1s内下落的高度为全程的9/25,则物体开始下落时的高度为:A. 25mB. 45mD. 20m答案:B5. 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零,第1s内、第3s内、第5s内位移之比为:A. 1:3:5B. 1:2:3C. 1:3:9D. 1:4:9答案:C6. 一列火车以速度v匀速行驶,当它通过一座长为L的桥时,整列火车完全通过桥的时间是t。
若火车的速度增大为2v,它通过同样长的桥时,整列火车完全通过桥的时间变为:A. t/2B. 2tD. 4t/3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 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第1s内、第2s内、第3s内位移之比为1:4:9,则加速度a=______。
答案:2m/s²2. 一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半径为r,线速度为v,则其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
答案:v²/r3. 一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落地前1s内下落的高度为全程的9/25,则物体开始下落时的高度为______。
答案:45m4. 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零,第1s内、第3s内、第5s内位移之比为1:9:25,则加速度a=______。
高一物理竞赛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共48分。
1-6为单选题,7-12为多选题。
)4.A6.【解析】设加速阶段的时间为t 1,减速阶段的时间为t 2,画出v -t 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下的面积大小与位移大小相等的关系得:s =v m (t 1+t 2)/2 ……………………………………① v m =a 1t 1 ………………………………………… ② v m =a 2t 2 …………………………………………③ t =t 1+t 2 …………………………………………④ 由①②③解得v m =21212a a a sa +由①④及v m 解得t =()21212a a a a s +,选A二、② 35 14. ② 系统 ③ 减小三、论述题与计算题16.(9分)答:参看《物理必修一》P ·46 17.(10分)解:(1)超声波在t 1/2的时间内传播位移为x 1,所以,超声波的速度为:s m s m t x v /330/2/4.0662/11===(2)超声波传播x 2的位移经过的时间为(t 2-t 0)/2内,故有:2/)(022t t x v -=∴ s vx t t 6.12202=+= (3)超声波两次传播到物体的时间间隔为:s t t tt t 1.12)20210=-+-=∆( 物体的平均速度为:s m s m t x x v /30/1.1669912=-=∆-=18.(12分)解法一:设质点由A 到B 和由B 到C 的时间均为T ,由C 到D 所用时间为t .质点从A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D 点停止运动,可以看成是从D 到A 的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对C 到D 、B 到D 、A 到D 可以分别建立位移方程如下:2321x at =……………………………………………① 232)(21x x t T a +=+ ……………………………………②2321)2(21x x x t T a +=++ …………………………③由③—②得:)23(21x 1t T aT += ……………………④由①÷④得:82x x )23(132==+t T T t 整理得:042322=-+t Tt T 解得:t T 3113-=代入②÷①得:917134x x x 332+=+ 解得:m m 98.4)(916138x 2≈+=时间为t ,经过A 、B 两点的速度分别为v A 、v B .质点从A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D 点停止运动,可以看成是从D 到A 的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瞬时速度公式,有:)2v t T a A +=( ………………………………………①)(t T a v B += …………………………………………② 由①②结合匀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可得:)23(212x 1t T aT T v v B A +=+=…………………………③ 对C 到D 运用逆运动的位移公式,有:2321x at = ……………………④ 由③、④联立消去a ,代入数据,解得:3113-=t T 又根据匀变速运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221x x x aT =-=∆∴ 2232121x x x at aT =- 化简得:2312)(x 2x x tT-=代入数据解得:m m 98.4)(916138x 2≈+=度v B .质点从B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D 点停止运动,有:)(2322x x a v B += ………………………………………①经过B 点的速度v B 等于AC 过程的瞬时速度:Tx x v v A C B 221+== ………………………………………② ①②联立消去v B 可得:232221)(8)(aT x x x x =++ …………………………………………③ 又根据匀变速运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221aT x x x =-=∆ ……………………………………④ ③=④得:2132221)(8)(x x x x x x -=++代入数据,整理得:064-329222=-x x解得:m m x 98.4)(9138162≈+=舍去)913816(2-=x。
高一学科竞赛试题(物理学科)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别、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纸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收回。
第I 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如图所示,倾角为30°的斜面体固定于水平地面上,挡板AD 可绕A 点自由转动,光滑小球置于挡板与斜面之间,调整挡板与地面夹角θ,使得小球对斜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小球的重力,则挡板与地面的夹角θ为A .15°B .30°C .45°D .75°2.如图所示,甲从A 地由静止匀加速跑向B 地,当甲前进距离为S 1时,乙从距A 地S 2处的C 点由静止出发,加速度与甲相同,最后二人同时到达B 地,则AB 两地距离为( )A .12S S +B .2121()4S S S +C .21124()S S S +D .212121()()S S S S S +-3.如图所示,在斜面上有四条光滑细杆,其中OA 杆竖直放置,OB 杆与OD 杆等长,OC 杆与斜面垂直放置,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图中未画出),四个环分别从O 点由静止释放,沿OA 、OB 、OC 、OD 滑到斜面上所用的时间依次为t 1、t 2、t 3、t4.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t 1>t 2B .t 1=t 3C .t 2=t 4D .t 2<t 44.如图所示,光滑斜面倾角为θ,c 为斜面上固定挡板,物块a 和b 通过轻质弹簧连接,a 、b 处于静止状态,弹簧压缩量为x .现对a 施加沿斜面向下的外力使弹簧再压缩2x ,之后突然撤去外力,经时间t ,物块a 沿斜面向上运动的速度为v ,此时物块b 刚要离开挡板.已知两物块的质量均为m ,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B .物块b 刚要离开挡板时,a 的加速度为2gsinθC .物块a 沿斜面向上运动速度最大时,物块b 对挡板c 的压力为0D .撤去外力后,经过时间t ,弹簧弹力对物块a 做的功为4mgxsinθ+mv 25.如图所示,斜面体放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物块A 通过跨过光滑定滑轮的轻质细绳与物块B 连接,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对B 施加一水平力F 使B 缓慢地运动,使绳子偏离竖直方向一个角度(A 与斜面体均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 )A .水平力F 一定增大B .斜面对物块A 的摩擦力一定增大C .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一定增大D .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一定不变6.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总结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科学假设法和建立物理模型法等。
高一物理竞赛试题山东省沂源四中(256118)任会常一、单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题3分,共36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如图1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在置于桌面上的木板上滑行,木板静止,它的质量M=3m 。
已知木板与木板间、木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则木板所受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 A 、μmg B 、2μmg C 、3μmg D 、4μmg 2、在斜面上放一物体静止不动,该物体受重力G 、弹力N 和静摩擦力f 的作用,该物体的受力图(见图2)画得正确的是( )图23、如图3所示,滑块A在斜向下的拉力F 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运动,那么A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 与拉力F 的合力方向是( )A .水平向右;B .向下偏右;C .向下偏左;D .竖直向下。
4、如图4所示,在一个倾角为30°的传送带上有一个物体,在下列哪些情况下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是沿传送带的方向向下的( )A. 物体随传送带向上匀速运动, V=3m/sB. 物体随传送带向下匀速运动, V=3 m/sC. 物体随传送带向下加速运动, a=6 m/s 2D. 物体和传送带静止5、某人站在电动扶梯上,经过时间由一楼升到二楼,如果自动扶梯不动,人从一楼沿扶梯走到二楼的时间为,现扶梯正常运行,人也保持原来的速率沿扶梯向上,则人从一楼到二楼的时间是( )A.B.图1 A B C DC. D.6、汽车以10 m/s 的速度行使5min 后突然刹车。
如刹车过程是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m/s 2,则刹车后3s 钟内汽车所走的距离是( )A 、7.5mB 、10mC 、15mD 、30m 7、一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初速度为零,物体先受一向东的恒力F ,历时1s ;随即该力改为向西,大小不变,历时1s ;接着再把力改为向东,大小不变,历时1s ……如此反复,共历时1min ,则: A .物体时而向东运动,时而向西运动,1min 后停在初始位置之东 B .物体时而向东,时而向西运动,1mim 后停在初始位置之西 C .物体时而向东,时而向西运动,1min 后恰停在初始位置上 D .物体一直向东运动,1mim 后停在初始位置之东侧8、将一玻璃瓶装水后密闭,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瓶的中部有小气泡处于静止状态,如图5所示。
现突然用力将瓶子向前推动一下,则看到气泡相对于瓶子的运动情况是( )A.不动;B.向前;C.向后;D.无法确定9、如图6,位于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M 的小木块,在大小为F 、方向与水平方向成a 角的拉力作用下沿地面作加速运动。
若木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木块的加速度为( )A .F/MB .Fcosa/MC .(Fcosa-μMg)/MD .[Fcosa-μ(Mg-Fsina)]/M 10、 一小球从地面上方某高度处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2s 末恰落到地面,触地时速度的大小为16m/s ,小球刚下落时的高度和运动的加速度分别是( ) A.B. C. D.11、伽俐略理想实验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能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里略的斜面实验程序如下:(1)减少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高度;(2)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3)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释放时的高度;(4)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小球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
请按程序先后排列,并指出它究竟属于可靠的事实,还是通过思维过程的推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数字表示上述程序的号码)A.事实2→事实1→推论3→推论4;B.事实2→推论1→推论3→推论4;C.事实2→推论3→推论1→推论4;D.事实2→推论1→推论4;12、如图7所示,底板光滑的小车上用两个量程为20N ,完全相同的弹簧秤甲和乙系住一个质量为1kg 的物块。
在水平地面上,当小车作匀速直线运动时,两弹簧秤的示数均为10N 。
当小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秤甲的示数变为8N 。
这时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A 、2m/s 2B 、4 m/s 2C 、6 m/s 2D 、8 m/s 2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3、将一个大小为20N 的力分解成两个力,其中一个分力的大小是25N ,则另一个分力的大小的最小值可能是_____;最大值可能是______ 。
14、在抗洪抢险中,战士驾驶摩托艇救人,假设江岸是平直的,洪水沿江向下游流去,水流速度为v 1,摩托艇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 2,在战士救人的过程中,被水冲下的距离为d ,已知战士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人送上岸,则摩托艇救人地点A 离河岸最短距离为 。
15、质量为1.0kg 的物体, 从离地面36m 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 物体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的平均阻力为2N , 则物体下落过程所用时间为 s, 物体着地时的速度为 m / s, 当物体下落速度为着地速度一半时所用时间是 s, 下落高度是 m(g 取9.8m / s 2) 16、一质量为2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 在水平向右拉力F 作用下, 经4s 速度达到12m / s, 这时撤去拉力, 又经6s 才停止下来。
则F= N ,水平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f= N ,方向 。
(g 取10m / s 2)17、通过两个定滑轮,用两根细线去拉伸一根一端固定在墙上的橡皮筋OP ,过滑轮A 的线上挂上三个钩码,过滑轮B 的线上挂上四个钩码,两根细线都接在橡皮筋的P 端,在两个拉力的共同作用下,使橡皮筋从P 点水平地拉伸到P ′点,此时两根细线间夹角为90°.如图8所示。
如果改用一根细线,绕过一只滑轮,要取得同样的效果,滑轮必须安装在 ,挂上 个钩码。
18、用打点计时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时,得到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如图9,纸带上的A 、B 、C 、D 、E 、F 是计数点(每5个连续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计时点未在图上画出)打点计时器是接在频率为50Hz 的低压交流电源上,根据纸带上的数据可以判断:小车作______运动,依据是______,小车的加速度a=____m/s 2,小车在B 点的速度甲乙图8v B =______m/s 。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9、(8分)A 、B 二滑块叠放在水平面上,已知A 、B 滑块所受重力分别是G A =10N ,G B =20N 。
A 、B 间动摩擦因数μ1=0.20,B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30。
试求在图10中所示的两种情况下拉动滑块所需的最小力分别为多大?20、(8分)经检测汽车A 的制动性能:以标准速度20m/s 在平直公路上行使时,制动后40s 停下来。
现A 在平直公路上以20m/s 的速度行使发现前方180m 处有一货车B 以6m/s 的速度同向匀速行使,司机立即制动,能否发生撞车事故? 21、(12分)如图11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与水平方向成a=的拉力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
物体质量为M=2.0kg ,拉力F =12N ,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5.0=μ。
若2.0s 后撤掉拉力F ,物体由开始运动到停下来的总位移是多少?()22、(12分)人站在电梯中随电梯下降,电梯向下的v —t 图象如图12所示。
已知人的质量50kg ,,在何时人对电梯压力最大?压力的大小是多少?何时人对电梯的压力最小?其值又是多少?高一物理竞赛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D3、D4、C5、C6、A7、D8、B9、D 10、B 11、A 12、B 二、填空题 13、5N ;45N 14、21V v d15、3s 24m/s 1.5s 9m 16、10;4;向左st /17、OP 的延长线上,5个18、匀变速直线,Δs=aT 2,1.2,0.36 三、计算题 19、(1)9N ;(2)11N20、解析:如图D-1,汽车A 以v 0=20m/s 的初速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40s 停下来。
据加速度公式可求出a=-0.5m/s 2当A 车减为与B 车同速时是A 车逼近B 车距离最多的时刻,这时若能超过B 车则相撞,反之则不能相撞。
据as v v t 2202=-可求出A 车减为与B 车同速时的位移:S 1m m a v v t 3645.02364002202=⨯-=-=△S=364m-168m =196m >180m所以两车相撞。
21、分析:以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的运动过程分为两段:前段物体在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段撤去F ,由于摩擦力的作用,物体作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
物体在这两段中的受力分析如图D-2所示。
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拉力F 作用下的加速度:其中代入上式物体在前2.0s的位移物体在撤去拉力F后的加速度大小为物体撤去F后的位移为m22、分析: 由v—t图象可知,在0—3s内速度v由0增至6m/s,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注意电梯在向下运动,所以电梯在“加速下降”,在3—9s内速度不变,电梯匀速下降,在9—12s内,速度v由6m/s减至0,电梯做“减速下降”运动,在“加速下降”时,a的方向向下,人处于失重状态,在“减速下降”时,a的方向与v 反向,是向上的,人处于超重状态。
解:(1)在9—12s内,电梯减速下降,a方向向上,属于超重状态,人对电梯压力最大。
在这段过程的加速度a为:即a的大小为,方向向上。
设电梯对人的支持力为F,由牛顿第二定律(以a的方向为正)有Nma mg F mamg F 6002501050=⨯+⨯=+==-所以人对电梯的最大压力为 (2)在0—3s 内,电梯加速下降,a 方向向下,属于失重状态,人对电梯压力最小,其中由牛顿第二定律(以加速度方向为正)有Nma mg F maF mg 4002501050=⨯-⨯=-==-所以人对电梯的最小压力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