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试卷理科综合生物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195.50 KB
- 文档页数:14
榆林2018~2019年度高三第二次模拟试题理科综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a-23 Cu-64考生须知:1.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细胞及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菠菜根尖细胞的增殖需要中心体的参与B.没有光合色素的细胞不可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C.溶酶体内合成的水解酶可用于分解衰老的细胞器D.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是由核糖体合成的2.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组成成分及使用方法均不同B.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表明,溶解度最低和最高的色素分别是叶绿素b、叶黄素C.观察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以及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均可选用黑藻叶片作为实验材料D.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温度、pH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氯化铁溶液和肝脏研磨液都属于无关变量3.下图是物质进入细胞的示意图,其中①~④表示4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膜的流动性可以通过图示④的方式来体现B.Na+可以通过图示②的方式进入人体细胞C.有机小分子都要通过图示③的方式进入人体细胞D.植物根部细胞可以通过图示①的方式进行吸水4.下列有关动植物生命活动及其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抗体、淋巴因子和血红蛋白均是内环境中的成分B人从30℃的环境进入3℃的环境,机体的散热量增加,产热量也会增加C.脱落酸可以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不会受细胞基因组的调控D.太空中,茎失去背地性是因为生长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5.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生活在海拔3700-5500米的青藏高原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
研究人员对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及其生活环境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陕西省201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丢失的结果B.小球藻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线粒体C.氨基酸和葡萄糖可以通过细胞膜,但不可以通过人工合成的脂双层膜D.核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不利于核质间物质交换,但能实现信息交流【答案】C【解析】【分析】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真核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其中线粒体是主要场所;人工合成的脂双层膜中无蛋白质,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协助,所以人工合成的脂双层膜不能进行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核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详解】A、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错误;B、小球藻是真核生物,有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错误;C、氨基酸和葡萄糖通过细胞膜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而人工合成的脂双层膜中无蛋白质,因此氨基酸和葡萄糖不能通过人工合成的脂双层膜,正确;D、核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错误。
故选C。
2.将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置于清水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液泡体积增大、颜色变深B.质壁分离复原的原因是水分子主动转运到细胞内C.待细胞体积增大到与质壁分离前相等,可能会继续增大D.若细胞质壁分离时失水过多死亡,置于清水中后立即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答案】C【解析】A、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液泡体积增大、颜色变浅,A错误;B、质壁分离复原的原因是水分子被动转运到细胞内,B错误;C、待细胞体积增大到与质壁分离前相等,可能会继续增大,因为细胞壁具有一定的伸缩性,C正确;D、若细胞质壁分离时失水过多死亡,置于清水中后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错误【考点定位】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3.取某植物的胚芽鞘和幼根,切除胚芽鞘尖端和幼根根尖的尖端(即切除根冠和分生区),然后将胚芽鞘(近尖端向上)和幼根(近尖端向上)直立放置,分别在两者切面的左侧放置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生长素浓度为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培养在黑暗条件下,幼根和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方向相反,关于这一现象的说法,合理的是A.幼根向左弯曲生长,生长素在幼根中是非极性运输B.幼根向右弯曲生长,生长素在幼根中是非极性运输C.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极性运输D.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极性运输【答案】D【解析】在两者切面的左侧放置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且生长素浓度为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则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运到尖端下面一段,且左侧生长素浓度较高,胚芽左侧生长较快,向右侧弯曲生长;生长素可以由根尖端向伸长区进行极性运输,但由于根对生长素较为敏感,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对根而言具有抑制作用,根左侧生长受抑制,向左弯曲生长。
陕西省201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A. 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丢失的结果B. 小球藻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线粒体C. 氨基酸和葡萄糖可以通过细胞膜,但不可以通过人工合成的脂双层膜D. 核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不利于核质间物质交换,但能实现信息交流【答案】C【解析】【分析】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真核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其中线粒体是主要场所;人工合成的脂双层膜中无蛋白质,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协助,所以人工合成的脂双层膜不能进行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核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详解】A、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错误;B、小球藻是真核生物,有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错误;C、氨基酸和葡萄糖通过细胞膜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而人工合成的脂双层膜中无蛋白质,因此氨基酸和葡萄糖不能通过人工合成的脂双层膜,正确;D、核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错误。
故选C。
2.将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置于清水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液泡体积增大、颜色变深B. 质壁分离复原的原因是水分子主动转运到细胞内C. 待细胞体积增大到与质壁分离前相等,可能会继续增大D. 若细胞质壁分离时失水过多死亡,置于清水中后立即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答案】C【解析】A、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液泡体积增大、颜色变浅,A错误;B、质壁分离复原的原因是水分子被动转运到细胞内,B错误;C、待细胞体积增大到与质壁分离前相等,可能会继续增大,因为细胞壁具有一定的伸缩性,C正确;D、若细胞质壁分离时失水过多死亡,置于清水中后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错误【考点定位】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3.取某植物的胚芽鞘和幼根,切除胚芽鞘尖端和幼根根尖的尖端(即切除根冠和分生区),然后将胚芽鞘(近尖端向上)和幼根(近尖端向上)直立放置,分别在两者切面的左侧放置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生长素浓度为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培养在黑暗条件下,幼根和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方向相反,关于这一现象的说法,合理的是A. 幼根向左弯曲生长,生长素在幼根中是非极性运输B. 幼根向右弯曲生长,生长素在幼根中是非极性运输C. 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极性运输D. 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极性运输【答案】D【解析】在两者切面的左侧放置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且生长素浓度为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则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运到尖端下面一段,且左侧生长素浓度较高,胚芽左侧生长较快,向右侧弯曲生长;生长素可以由根尖端向伸长区进行极性运输,但由于根对生长素较为敏感,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对根而言具有抑制作用,根左侧生长受抑制,向左弯曲生长。
2019 年陕西省高考生物二模试卷一、选择题1. 以下剖析正确的选项是)(A.该图为光学显微镜下所察看到的动物细胞构造图B.外界溶液浓度大于③内液体浓度时,可发生质壁分别现象C.该细胞中能产生 ATP的部位是⑤、⑥、⑨和⑩D.该细胞可能取自茎尖分生区或根尖成熟区【答案】 B【分析】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⑦核糖体等细微构造, A 项错误;外界溶液浓度大于③液泡内液体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别现象, B 项正确;⑥为内质网,不会产生ATP, C 项错误;图示细胞含有叶绿体和大液泡,茎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叶绿体和大液泡,根尖成熟区细胞没有叶绿体,D 项错误。
2. 对于酶和ATP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一样的活细胞中B.酶即可作为催化剂,也能够作为另一个反响的底物C.ATP 可为物质跨膜运输供给能量D.ATP 合成酶都存在于线粒体中【答案】 D【分析】【剖析】细胞分化是细胞在形态、构造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固性差别的过程,细胞分化的本质是豪侈基因的选择表达,管家基因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所以不一样细胞中可含有同样种类的蛋白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拥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当酶起催化作用时是催化剂,当酶被分解时又是反响物;ATP是细胞中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细胞经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合成ATP。
【详解】 A. 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一样的活细胞中,如所有细胞都含有呼吸酶, A 正确;B. 酶是蛋白质或RNA,其既可作为催化剂,也能够作为另一个反响的底物, B 正确;C. ATP 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根源,可为物质跨膜运输供给能量, C 正确;D. ATP 合成酶不都存在于线粒体中,在细胞质基质、叶绿体中也有, D 错误。
3. 如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表示图,正确的选项是()A.在 A 图中,反射弧中包含三个、两种神经元和两个突触B. B 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的瞬时膜内外电荷的散布状况,a、 c 为喜悦部位C.喜悦在③处和⑥处传导时,信号变化和速度均不一样D.电刺激⑤处,丈量③处的电位变化,可考证喜悦在神经元间的传达是单向的【答案】 C【分析】【剖析】神经调理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构造基础是反射弧,由感觉器、传着迷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依据 A 图剖析可知:①是感觉器,②是效应器,③是传着迷经,④是灰质,⑤是传入迷经,⑥是突触;静息时,K+外流,膜双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 Na+内流,膜双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故图 B 中 b 为喜悦部位,据此剖析。
榆林2018-2019年度高三第二模拟试题理科综合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及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菠菜根尖细胞的增殖需要中心体的参与B.没有光合色素的细胞不可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C.溶酶体内合成的水解酶可用于分解衰老的细胞器D.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是由核糖体合成的2.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组成成分及使用方法均不同B.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表明,溶解度最低和最高的色素分别是叶绿素b、叶黄素C.观察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以及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均可选用黑藻叶片作为实验材料D.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温度、pH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氯化铁溶液和肝脏研磨液都属于无关变量3.下图是物质进入细胞的示意图,其中①-④表示4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膜的流动性可以通过图示④的方式来体现B.Na+可以通过图示②的方式进入人体细胞C.有机小分子都要通过图示③的方式进入人体细胞D.植物根部细胞可以通过图示①的方式进行吸水4.下列有关动植物生命活动及其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抗体、淋巴因子和血红蛋白均是内环境中的成分B.人从30℃的环境进入3℃的环境,机体的散热量增加,产热量也会增加C.脱落酸可以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不会受细胞基因组的调控D.太空中,茎失去背地性是因为生长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5.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生活在海拔3700~5500米的青藏高原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
研究人员对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及其生活环境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I、Ⅱ、Ⅲ、IV分别对应大、中、小、幼四个年龄等级。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藏羚羊作为食物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甲、丙两个藏羚羊种群的年龄结构分别为衰退型和增长型C.未来一段时间内,自然状态下乙种群的种群密度可能变化不大D.调查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时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得到的数据是估计值6.果蝇中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同时缺失的个体叫作缺失纯合子,只有一条发生缺失的个体叫作缺失杂合子,已知缺失杂合子可育,而缺失纯合子具有致死效应,研究人员用一只棒眼雌果蝇和正常眼雄果蝇多次杂交,统计F1的性状及比例,结果是棒眼雌果蝇:正常眼雌果蝇:棒眼雄果蝇=1:1:1,在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下,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亲本雌果蝇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缺失,且该果蝇是缺失杂合子B.正常眼是隐性性状,且缺失发生在X染色体的特有区段上C.让F1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F2雄果蝇中棒眼:正常眼=2:1D.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能判断F1中正常眼雌果蝇的染色体是否缺失了片段29.(10分)下图1表示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图2表示研究人员探究不同CO2浓度和降水量对华北地区玉米净光合速率影响的实验结果,其中设计的三组实验数据分别为:①C390+W0组:390μmol/mol的大气CO2和自然降水量;②C550+W0组:550μmol/mol的大气CO2和自然降水量;③C390+W15组:390μmol/mol的大气CO2和降水量增加15%。
陕西省榆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 生物膜上常附着某物质或结构以适应其功能。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内质网和核膜的外膜上附着核糖体,有利于对多肽链的加工B.颤藻类囊体薄膜上附着光合色素,有利于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C.叶绿体基粒上含少量DNA,有利于携带遗传信息D.蛙的成熟红细胞的线粒体内膜上附着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有利于[H]的氧化2. Na+-K+泵是普遍存在于动物细胞表面的一种载体蛋白,如图所示,它具有ATP酶活性,能将Na+排出细胞外,同时将K+运进细胞内,以维持细胞内外Na+和K+的浓度差。
载体蛋白1和载体蛋白2依赖细胞两侧的Na+浓度差完成相应物质的运输。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所示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图中细胞对C6H12O6和K+的吸收方式属于主动运输C.载体蛋白2可能与细胞内pH的调节有关D.图中各种载体蛋白只具有运输功能3. 科学家把等量的小白鼠败血症病毒(一种RNA病毒)颗粒加入到甲、乙两支试管中,其中甲试管中含有带放射性标记的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缓冲溶液,乙试管中含有带放射性标记的核糖核苷三磷酸缓冲溶液。
一段时间后,甲试管中能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核酸,乙试管中不能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核酸。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试管中不能检测到子代病毒B.乙试管中无放射性核酸的合成是因为缺少能量C.该病毒颗粒中含有与DNA合成有关的酶D.加入RNA酶,甲试管中放射性核酸会明显减少4. 当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人体免疫系统就升高体温(发烧)来对付。
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发烧会导致人体菌群失调、产生耐药性、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等副作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维持体温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B.人体内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能刺激某些细胞增殖与分化C.寄生在细胞中的病原微生物,需要由抗体进入细胞进行消灭D.“发烧”后常用含抗生素的药物治疗,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5. 一个生态养殖大棚里,一半沙土一半水域,水底养着虾蟹,水面漂浮着无土栽培的蔬菜,漂浮蔬菜和黄瓜生长所需的肥料来自虾蟹的排泄、排遗物,沙土中种了一种特殊辣椒起驱虫作用。
陕西省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卷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6页,38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 线粒体基质是骨骼肌细胞产生CO2的唯一场所B. 大肠杆菌的细胞膜、线粒体内外膜、高尔基体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C. 酶、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均可在细胞间传递信息D. 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答案】DA【解析】【分析】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细分布形态结构功能胞器线粒体动植物细胞双层膜结构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植物叶肉细胞双层膜结构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内质网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动植物细胞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核糖体动植物细胞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溶酶体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液泡成熟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中心体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详解】线粒体基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只有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二氧化碳,故骨骼肌细胞产生CO2的唯一场所,A正确;大肠杆菌是原核细胞,无线粒体、高尔基体,B错误;酶起催化作用,不在细胞间传递信息,C错误;细胞膜的外表的糖蛋白对于动物用保护润滑的作用,动物细胞间的粘着性也和其有关,因此癌细胞易扩散主要就是其表面的糖蛋白减少,D正确;故选AD。
榆林2018-2019年度高三第二模拟试题理科综合1.下列有关细胞及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 菠菜根尖细胞的增殖需要中心体的参与B. 没有光合色素的细胞不可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C. 溶酶体内合成的水解酶可用于分解衰老的细胞器D.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是由核糖体合成的2.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组成成分及使用方法均不同B. 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表明,溶解度最低和最高的色素分别是叶绿素b、叶黄素C. 观察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以及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均可选用黑藻叶片作为实验材料D.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氯化铁溶液和肝脏研磨液都属于无关变量3.下图是物质进入细胞的示意图,其中①-④表示4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生物膜的流动性可以通过图示④的方式来体现B. Na+可以通过图示②的方式进入人体细胞C. 有机小分子都要通过图示③的方式进入人体细胞D. 植物根部细胞可以通过图示①的方式进行吸水4.下列有关动植物生命活动及其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 抗体、淋巴因子和血红蛋白均是内环境中的成分B. 人从30℃的环境进入3℃的环境机体的散热量增加,产热量也会增加C. 脱落酸可以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不会受细胞基因组的调控D. 太空中,茎失去背地性是因为生长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5.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生活在海拔3700~5500米的青藏高原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
研究人员对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及其生活环境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I、Ⅱ、Ⅲ、IV分别对应大、中、小、幼四个年龄等级。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藏羚羊作为食物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 甲、丙两个藏羚羊种群的年龄结构分别为衰退型和增长型C. 未来一段时间内,自然状态下乙种群的种群密度可能变化不大D. 调查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时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得到的数据是估计值6.果蝇中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同时缺失的个体叫作缺失纯合子,只有一条发生缺失的个体叫作缺失杂合子。
陕西省201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A. 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丢失的结果B. 小球藻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线粒体C. 氨基酸和葡萄糖可以通过细胞膜,但不可以通过人工合成的脂双层膜D. 核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不利于核质间物质交换,但能实现信息交流【答案】C【解析】【分析】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真核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其中线粒体是主要场所;人工合成的脂双层膜中无蛋白质,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协助,所以人工合成的脂双层膜不能进行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核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详解】A、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错误;B、小球藻是真核生物,有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错误;C、氨基酸和葡萄糖通过细胞膜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而人工合成的脂双层膜中无蛋白质,因此氨基酸和葡萄糖不能通过人工合成的脂双层膜,正确;D、核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错误。
故选C。
2.将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置于清水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液泡体积增大、颜色变深B. 质壁分离复原的原因是水分子主动转运到细胞内C. 待细胞体积增大到与质壁分离前相等,可能会继续增大D. 若细胞质壁分离时失水过多死亡,置于清水中后立即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答案】C【解析】A、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液泡体积增大、颜色变浅,A错误;B、质壁分离复原的原因是水分子被动转运到细胞内,B错误;C、待细胞体积增大到与质壁分离前相等,可能会继续增大,因为细胞壁具有一定的伸缩性,C正确;D、若细胞质壁分离时失水过多死亡,置于清水中后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错误【考点定位】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3.取某植物的胚芽鞘和幼根,切除胚芽鞘尖端和幼根根尖的尖端(即切除根冠和分生区),然后将胚芽鞘(近尖端向上)和幼根(近尖端向上)直立放置,分别在两者切面的左侧放置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生长素浓度为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培养在黑暗条件下,幼根和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方向相反,关于这一现象的说法,合理的是A. 幼根向左弯曲生长,生长素在幼根中是非极性运输B. 幼根向右弯曲生长,生长素在幼根中是非极性运输C. 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极性运输D. 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极性运输【答案】D【解析】在两者切面的左侧放置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且生长素浓度为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则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运到尖端下面一段,且左侧生长素浓度较高,胚芽左侧生长较快,向右侧弯曲生长;生长素可以由根尖端向伸长区进行极性运输,但由于根对生长素较为敏感,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对根而言具有抑制作用,根左侧生长受抑制,向左弯曲生长。
陕西省榆林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试卷理科综合1.下列有关细胞及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 菠菜根尖细胞的增殖需要中心体的参与B. 没有光合色素的细胞不可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C. 溶酶体内合成的水解酶可用于分解衰老的细胞器D.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是由核糖体合成的【答案】D【解析】【分析】1、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能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2、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
3、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所以说酶合成的场所多数在核糖体上,少数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详解】菠菜根尖细胞属于高等植物细胞,无中心体,故其增殖不需要中心体的参与,A错误;没有光合色素的细胞也可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如硝化细菌可以进行化能合成作用,B错误;溶酶体不能合成水解酶,水解酶在核糖体上合成,C错误;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是在红细胞未成熟的时候,在其核糖体合成的,D正确;故选D。
2.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组成成分及使用方法均不同B. 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表明,溶解度最低和最高的色素分别是叶绿素b、叶黄素C. 观察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以及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均可选用黑藻叶片作为实验材料D.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氯化铁溶液和肝脏研磨液都属于无关变量【答案】C【解析】【分析】1、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
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2、生物实验中的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变量可分为:①自变量:想研究且可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②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③无关变量:在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榆林2018-2019年度高三第二模拟试题理科综合1.下列有关细胞及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 菠菜根尖细胞的增殖需要中心体的参与B. 没有光合色素的细胞不可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C. 溶酶体内合成的水解酶可用于分解衰老的细胞器D.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是由核糖体合成的【答案】D【解析】【分析】1、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能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2、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
3、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所以说酶合成的场所多数在核糖体上,少数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详解】菠菜根尖细胞属于高等植物细胞,无中心体,故其增殖不需要中心体的参与,A错误;没有光合色素的细胞也可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如硝化细菌可以进行化能合成作用,B错误;溶酶体不能合成水解酶,水解酶在核糖体上合成,C错误;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是在红细胞未成熟的时候,在其核糖体合成的,D正确;故选D。
2.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组成成分及使用方法均不同B. 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表明,溶解度最低和最高的色素分别是叶绿素b、叶黄素C. 观察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以及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均可选用黑藻叶片作为实验材料D.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氯化铁溶液和肝脏研磨液都属于无关变量【答案】C【解析】【分析】1、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
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2、生物实验中的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变量可分为:①自变量:想研究且可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②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③无关变量:在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详解】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硫酸铜溶液)组成,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 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组成,所以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组成成分是相同的,A错误;由于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胡萝卜素的溶解度最大,扩散速度最快;叶绿素b溶解度最小,扩散的速度最慢,B错误;黑藻为真核生物,叶肉细胞含有大液泡和叶绿体,所以观察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以及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均可选用黑藻叶片作为实验材料,C正确;“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温度、催化剂种类都属于自变量,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属于因变量,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教材的基础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择的材料是否合适、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主要积累.3.下图是物质进入细胞的示意图,其中①-④表示4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生物膜的流动性可以通过图示④的方式来体现B. Na+可以通过图示②的方式进入人体细胞C. 有机小分子都要通过图示③的方式进入人体细胞D. 植物根部细胞可以通过图示①的方式进行吸水【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①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为自由扩散,②是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为协助扩散,③是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④是胞吞的方式。
【详解】胞吞、胞吐的运输方式依靠细胞膜的流动性,故生物膜的流动性可以通过图示④的方式来体现,A正确;形成动作电位时Na+内流是协助扩散,B正确;图示③为主动运输,有机小分子不一定都要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人体细胞,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为协助扩散,C错误;植物根部细胞吸水的方式是自由扩散,①为自由扩散,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是要准确理解、运用图示信息,并能够转化为文字信息,将这些信息与跨膜运输结合起来。
4.下列有关动植物生命活动及其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 抗体、淋巴因子和血红蛋白均是内环境中的成分B. 人从30℃的环境进入3℃的环境机体的散热量增加,产热量也会增加C. 脱落酸可以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不会受细胞基因组的调控D. 太空中,茎失去背地性是因为生长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答案】B【解析】【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物质都可以看作是内环境的物质,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是内环境中的物质。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既受激素调节,也受基因控制,植物生命活动调节从根本上说是植物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脱落酸的作用是促进叶片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赤霉素通过促进细胞伸长而使植株增高。
【详解】抗体、淋巴因子均存在于内环境中,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成分,不是内环境中的成分,A错误;从30℃的环境进入3℃环境,人的散热量增加,为了保持体温相对稳定,其产热量也相应增加,B正确;脱落酸能够调控细胞基因组的表达,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C错误;太空中失去了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根失去了向地性,但是在太空中生长素仍然进行极性运输,D错误;故选B。
5.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生活在海拔3700~5500米的青藏高原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
研究人员对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及其生活环境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I、Ⅱ、Ⅲ、IV分别对应大、中、小、幼四个年龄等级。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藏羚羊作为食物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 甲、丙两个藏羚羊种群的年龄结构分别为衰退型和增长型C. 未来一段时间内,自然状态下乙种群的种群密度可能变化不大D. 调查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时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得到的数据是估计值【答案】A【解析】【分析】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时期的个体数目比例,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增长型幼年个体比例多,老年的个体比例少,未来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大;稳定型是幼年个体、成年个体、老年个体比例相当,未来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基本保持稳定;衰退型是幼年个体比例少,老年个体比例多,未来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小。
【详解】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的功能属于间接功能,所以藏羚羊作为食物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错误;甲地区藏羚羊种群中大年龄等级的个体数量多,而幼年龄等级的个体数量为0,所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丙地区藏羚羊种群中大年龄等级的个体数量少,而小、幼年龄等级的个体数量多,所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正确;乙地区藏羚羊种群各个年龄等级的个体数量相差不多,种群的年龄组成应为稳定性,所以未来一段时间内,自然状态下乙地区藏羚羊种群的种群密度可能变化不大,C正确;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个体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所以调查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时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得到的数据是估计值,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种群年龄结构的概念、种群数量变化、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等相关知识,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6.果蝇中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同时缺失的个体叫作缺失纯合子,只有一条发生缺失的个体叫作缺失杂合子。
已知缺失杂合子可育,而缺失纯合子具有致死效应。
研究人员用一只棒眼雌果蝇和正常眼雄果蝇多次杂交,统计F1的性状及比例,结果是棒眼雌果蝇︰正常眼雌果蝇︰棒眼雄果蝇=1︰1︰1。
在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下,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 亲本雌果蝇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缺失,且该果蝇是缺失杂合子B. 正常眼是隐性性状,且缺失发生在X染色体的特有区段上C. 让F1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F2雄果蝇中棒眼︰正常眼=2︰1D.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能判断F1中正常眼雌果蝇的染色体是否缺失了片段【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缺失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的个体叫作缺失纯合子,不可育;只有一条发生缺失的个体叫作缺失杂合子,可育。
研究人员用一只棒眼雌果蝇和正常眼雄果蝇多次杂交,后代雌性出现了两种表现型,比例为1:1,说明棒眼对正常眼为显性性状,且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特有的片段上;而后代雄性只有棒眼一种表现型,说明母本存在缺失现象,为缺失杂合子,即有一条X染色体上控制眼色的基因所在的片段发生了缺失。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母本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缺失,且该果蝇是缺失杂合子,A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棒眼是显性性状,正常眼是隐性性状,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特有的片段上,且该片段发生了缺失,B正确;F1中雌果蝇中棒眼为杂合子,正常眼为缺失杂合子,因此其产生的棒眼基因与正常眼基因的比例为1:2,则让F1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F2雄果蝇中棒眼︰正常眼=1︰2,C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F1中正常眼雌果蝇的染色体应该发生了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D正确。
7.下图1表示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图2表示研究人员探究不同CO2浓度和降水量对华北地区玉米净光合速率影响的实验结果,其中设计的三组实验数据分别为:①C390+W0组:390μmol/mol的大气CO2和自然降水量;②C550+W0组:550μmol/mol的大气CO2和自然降水量;③C390+W15组:390μmol/mol的大气CO2和降水量增加15%。
其中C390为标准的大气CO2浓度,P点位于C390+W0组曲线上,且此时的光照强度为600LX。
(1)图1中,阶段1发生在_________(结构),该结构上的色素具有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
若突然停止光照,图1中X的含量__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2)图2的实验设计中,C390+W0组起________作用;P点时,仅增加15%的降水量对玉米净光合速率的提升作用比仅升高CO2浓度到550μmol/mol的提升作用效果____________。
(3)C390+W15组实验的结果说明,适当增加降水量可提高玉米的净光合速率,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大气CO2浓度升高至550μmol/mol和降水量增加15%这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将更大程度地提高玉米的净光合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