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1 文言文二则 一课一练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1.34 KB
- 文档页数:2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课后作业及答案一、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XXX(shānɡ)拊掌(fù)..B.锺子期(zōnɡ)蜀中(shǔ)...C谬矣(miù)尾搐(chù)..二、生字词拓展。
1.“所宝以百数”中的“数”读作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数也数不过来,形容很多。
”这个含“数”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
2.“一日曝书画”中的“曝”读作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
“比.喻勤奋的时候少,懈怠的时候多,没有恒心。
”这个含“曝”的成语是____________。
三、下列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是()B.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4、读句子,说明全句。
1.XXX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五、阅读与理解。
(一)浏览古文,完成操演。
XXX鼓琴,XXX听之。
XXX而志在太山,XXX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XXX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觉得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写出文中画“”句子的意思,并谈谈你的感触感染。
(2)“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歌颂。
今后当前,人们把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方。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课后作业及答案1.看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正确、规范、美观。
jǐn náng() wēi é() huà zhóu ()yí pù shí hán()2.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锺.子期(zhōng zhǒng)汤汤..乎若流水(tāng shāng)拊.掌大笑(f ǔ fù)3.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解释。
(1)善哉..乎鼓琴。
() A.是的 B.好啊(2)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A.心志;情志 B.志气;志向(3)谬.矣。
() A.谬论 B.错误(4)尾搐入两股.间。
() A.大腿 B.脚4.用现代汉语写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1)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2)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对下列句子中的语气助词“哉”的用法,理解正确的是()。
①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②贤者奚由尽忠哉!A.①表示感叹,②表示反问。
B.①表示感叹,②表示设问。
C.①表示设问,②表示感叹。
D.①表示设问,②表示反问。
(2)下面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B.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C.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D.杜处士/笑/而然之(3)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是()。
A.(戴嵩)尤所爱。
B.(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C.(牧童)拊掌大笑。
6.根据课文内容作答。
(1)《伯牙鼓琴》中伯牙演奏的琴曲是()。
A.《阳关三叠》B.《高山流水》C.《霸王卸甲》D.《十面埋伏》(2)《书嵩画牛》用简单的手法叙述了一件事,最后得出结论“耕当”,即遇到不同的事,应当请教。
7.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21 文言文二则第一课时一、选出正确读音(画√)。
少(shǎo shào)选汤汤(tāng shāng)乎若流水处(chǔ chù)士好(hǎo hào)书画所宝以百数(shǔ shù)曝(pào pù)书画斗(dòu dǒu)牛二、解释词语。
志:巍巍:少选:汤汤:处士:拊掌:谬:然之:三、按原文填空。
1.伯牙鼓琴,。
方鼓琴而,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少选之间而,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蜀中有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
参考答案第一课时一、shào shāng chǔ hào shǔ pù dòu二、心志,情志高大的样子形容极短的时间水流大而急的样子有德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拍手错误认为他说得对三、1.锺子期听之志在太山巍巍乎若太山志在流水汤汤乎若流水终身不复鼓琴 2.好书画锦囊玉轴常以自随21 文言文二则第二课时一、下列句子中,在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两项是()()。
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B.(戴嵩)尤所爱。
C.(牧童)拊掌大笑。
D.(杜处士)不可改也。
二、锺子期为什么“终身不复鼓琴”?()A.因为他已经把琴摔了,无琴可弹。
B.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
C.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已经没有配得上听他的琴的人了。
D.因为他太悲伤了,每次弹琴都控制不住自己。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伯牙鼓琴》的主要人物是和。
相传他们是时期的人。
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用“”比喻。
2.《书戴嵩画牛》一文的作者是代。
文中的戴嵩是代著名的。
文中的《牛》指《》。
参考答案第二课时一、BD二、B三、1.俞伯牙锺子期春秋知音高山流水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2.宋苏轼唐画家斗牛图学习方法小提示:同学们,科学的殿堂美不胜收,只要你们“以勤为径”,认真学习,用心做题,我相信你们一定会给自己一份满意的答卷。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21. 文言文二则》一课一练含答案一、给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说。
1.认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 ) A.能达到必定的重量或长度标准B.脚C.值得2.伯牙破琴绝弦。
( ) A.断B.尽,穷尽C.极,极端的D.必定的,必定的3.今乃掉尾而斗。
( ) A.减损,消逝B.摇晃C.丢失,遗漏D.落下二、读《文言文二则》,选择参照答案:。
1.俞伯牙和锺子期可以成为“知己”是由于()A.锺子期能听懂俞伯牙弹奏的高峰和流水的乐曲。
B.锺子期能听懂俞伯牙弹奏的全部的乐曲。
C.两人相互懂得对方的心思,关系十分亲近。
2. 一个小小的牧童居然可以指出大画家画上的错误,说明()A.牧童有长时间仔细的察看,比大画家更认识牛的状况。
B.牧童比画家聪慧。
C.牧童的知识比大画家丰富。
D.大画家的画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三、《书戴嵩画牛》这则文言文,讲了牧童指出大画家错误的故事。
你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过或听过近似的故事吗?请你写出来吧。
参照答案一、1.C2.A3.B二、1.C2.A三、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21. 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一、给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说。
A. 打击乐器B. 膨胀C. 发动D.弹1.锣鼓队的队员们给大家带来了出色的表演。
()2.好政策让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
()3.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4.老师鼓舞我们坚持练字。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以下句子的意思。
1.巍巍乎若太山。
2.认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三、依据课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俞伯牙把锺子期看作知己,只是是由于锺子期能听出他弹奏高峰和流水的曲子吗?2.锺子期死后,俞伯牙为何把琴摔坏,终生不想再抚琴呢?四、给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1.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2. 斗()牛,力在角()。
五、用自己的话写出以下句子的意思。
1.所宝以百数。
2.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六、《书戴嵩画牛》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参照答案】一、 1.A 2.B 3.D 4.C二、 1. 像大山同样高峻。
21 文言文二则第一课时一、选出正确读音(画√)。
少(shǎo shào)选汤汤(tāng shāng)乎若流水处(chǔ chù)士好(hǎo hào)书画所宝以百数(shǔ shù)曝(pào pù)书画斗(dòu dǒu)牛二、解释词语。
志:巍巍:少选:汤汤:处士:拊掌:谬:然之:三、按原文填空。
1.伯牙鼓琴,。
方鼓琴而,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少选之间而,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蜀中有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
参考答案第一课时一、shào shāng chǔ hào shǔ pù dòu二、心志,情志高大的样子形容极短的时间水流大而急的样子有德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拍手错误认为他说得对三、1.锺子期听之志在太山巍巍乎若太山志在流水汤汤乎若流水终身不复鼓琴 2.好书画锦囊玉轴常以自随21 文言文二则第二课时一、下列句子中,在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两项是()()。
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B.(戴嵩)尤所爱。
C.(牧童)拊掌大笑。
D.(杜处士)不可改也。
二、锺子期为什么“终身不复鼓琴”?()A.因为他已经把琴摔了,无琴可弹。
B.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
C.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已经没有配得上听他的琴的人了。
D.因为他太悲伤了,每次弹琴都控制不住自己。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伯牙鼓琴》的主要人物是和。
相传他们是时期的人。
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用“”比喻。
2.《书戴嵩画牛》一文的作者是代。
文中的戴嵩是代著名的。
文中的《牛》指《》。
参考答案第二课时一、BD二、B三、1.俞伯牙锺子期春秋知音高山流水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2.宋苏轼唐画家斗牛图。
21 文言文二则第一课时一、选出正确读音(画√)。
少(shǎo shào)选汤汤(tāng shāng)乎若流水处(chǔ chù)士好(hǎo hào)书画所宝以百数(shǔ sh ù)曝(pào pù)书画斗(dòu dǒu)牛二、解释词语。
志:巍巍:少选:汤汤:处士:拊掌:谬:然之:三、按原文填空。
1.伯牙鼓琴,。
方鼓琴而,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少选之间而,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蜀中有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
参考答案第一课时一、shào shāng chǔ hào shǔ pù dòu二、心志,情志高大的样子形容极短的时间水流大而急的样子有德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拍手错误认为他说得对三、1.锺子期听之志在太山巍巍乎若太山志在流水汤汤乎若流水终身不复鼓琴 2.好书画锦囊玉轴常以自随21 文言文二则第二课时一、下列句子中,在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两项是()()。
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B.(戴嵩)尤所爱。
C.(牧童)拊掌大笑。
D.(杜处士)不可改也。
二、锺子期为什么“终身不复鼓琴”?()A.因为他已经把琴摔了,无琴可弹。
B.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
C.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已经没有配得上听他的琴的人了。
D.因为他太悲伤了,每次弹琴都控制不住自己。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伯牙鼓琴》的主要人物是和。
相传他们是时期的人。
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用“”比喻。
2.《书戴嵩画牛》一文的作者是代。
文中的戴嵩是代著名的。
文中的《牛》指《》。
参考答案第二课时一、BD二、B三、1.俞伯牙锺子期春秋知音高山流水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2.宋苏轼唐画家斗牛图。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21.文言文二则(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基础知识。
(共7题;共37分)1. (1分)多音字组词。
晃huǎng________干gān________挑tiāo________难nàn________huàng________gàn________tiǎo________ nán________2. (2分)先组词,然后换偏旁组新字,再组词验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锐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捕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3. (8分)根据课文《乌鸦喝水》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那只乌鸦很聪明,它想出办法喝到了水。
B . 那只乌鸦真笨,它想的办法根本不能喝到水。
C . 乌鸦看到瓶子里的水非常多,它喝到了水。
4. (2分)回顾课文《晏子使楚》,根据句子的意思,填上恰当的字词。
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________大夫取笑了。
5. (2分)《花的勇气》题目的特点是_____。
A . 采用拟人手法拟题B . 以事物名称拟题6. (2分)给下面一段话加标点,并想想该怎样读这段话。
①老师对卡罗纳说哭吧痛痛快快地哭吧可怜的孩子但你要坚强你母亲已不在这个世界上了但她能看见你她依然爱着你她还活在你身边孩子你要坚强哟②这段话应该这样读_____A . 前半部分语气要亲切、柔和,后半部分要语重心长而又不失坚定。
B . 前半部分语言要低沉,体现出沉痛的心情,后半部分则要郑重严肃。
7. (20分)文言文阅读:完成习题。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21《文言文二则》一课一练1(含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学校: 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一、填空题(共8题)1.看拼音。
写词语。
Shǔ chǔ zhóu jǐn náng fǔ________中 ________士玉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掌2.给形近字组词。
劈______ 踩______ 寇______ 缀______ 掘______ 镐______壁______ 采______ 冠______ 辍 _____ 崛______ 稿______3.查字典填空。
“乃”用数笔画查字法应查________画。
“熬”字,如果我们不认识,应先查________部,喜查________画。
“寺”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
4.选择正确的字填空。
(1)满瞒临邻1942年正月新春,我不________6周岁,就到________村小学读书。
(2)涯崖田老师17岁就开始了小学教师生________(3)描瞄摹模三年级的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小手,________红________纸。
5.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少.(shǎo shào)________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日:“善哉乎鼓琴,汤.(shāng tāng)________汤乎若流水。
”(2)以为.(wéi wèi)________ 世无足复为.(wéi wèi) ________鼓琴者。
(3)曝.书画(pù bào)________ 拊.掌(fù fǔ)________ 绝弦.(xián xuán)______ 6.生字词拓展。
(1)“一日曝书画”中的“曝”读作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21《文言文二则》一课一练(含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学校: 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一、填空题(共8题)1.看拼音,写词语。
qín xián yù zhóu jǐn náng pù shài()()()()2.形近字组词。
椅_______ 拴_______ 棠_______ 虔_______ 峻_______倚_______ 栓_______ 堂_______ 虚_______ 竣_______ 3.选词填空。
盼望期望企盼(1)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________。
(2)海峡两岸的人民都________祖国早点统一。
(3)我________着星期天早点到来。
4.按原文填空。
(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
(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________。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________,________。
5.给下面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1)绝:①断;②尽,穷尽;③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能赶得上的;④绝对。
伯牙破琴绝弦_______ 斩尽杀绝 _______ 绝无此意_______ 美妙绝伦_______ (2)宝:①珍贵的东西,珍藏的宝贝。
②敬辞,用于称对方的家眷、铺子等。
③珍贵的。
④姓氏。
宝物________ 所宝以百数________ 宝刹(寺庙)________6.各就各位(选择字义,填序号)。
A.打击乐器 B.膨胀 C.发动 D.弹(1)锣鼓队的队员们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表演。
________(2)好政策让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
________(3)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图文讲解+练习《伯牙鼓琴》知识点课文主题:《伯牙鼓琴》讲述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赞美了伯牙与锺子期之间的深情厚谊,表现了知音难觅的主题。
[注解]①鼓:弹。
②志:心志,情志。
③太山:泛指大山,高山。
一说指东岳泰山。
④善哉:好啊。
⑤巍巍:高大样子。
⑥若:像。
⑦少选:形容极短的时间。
⑧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⑨破琴:把琴摔破。
⑩复:再,又。
译文:伯牙弹琴,锺子期在一旁欣赏。
当(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锺子期(情不自禁地感叹)说:“弹得真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
”过了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禁不住)说:“弹得真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
”锺子期去世后,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一辈子都不再弹琴了,(他)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书戴嵩画牛》知识点课文主题:《书戴嵩画牛》讲述了一个牧童指出杜处士珍藏的戴嵩《斗牛图》有错误的故事,告诉我们,艺术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艺术家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
[注解](1)处士:有德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
(2)所宝:所珍藏的宝贝。
(3)戴嵩:唐代画家。
(4)《牛》:指戴嵩画的《斗牛图》。
(5)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
(6)拊掌:拍手。
(7)搐:抽缩。
(8)股:大腿。
(9)乃:却。
(10)掉:摆动,摇。
(11)谬:错误。
两牛相斗时,多是“尾搐入两股间”的情形,也有“掉尾而斗”者。
(12)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译文: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宝贝有数百件。
其中有一幅戴嵩画的《斗牛图》,(他)尤其珍爱,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晾晒,有一个牧童看见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幅画画的是斗牛啊。
牛相斗,力气用在角上,尾巴抽缩在两腿之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摇着尾巴在斗,错了。
"杜处士笑笑,认为他说得对。
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情应当去问农民,织布的事情应当去问婢女。
类文阅读-21 文言文二则韩娥善歌
昔韩娥东①之齐,匮②粮,过雍门③,鬻歌④假食。
既去,而余音绕梁欐⑤,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⑥。
过逆旅⑦,逆旅人辱之,韩娥故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
遽⑧而追之。
娥还,复为曼声⑨长歌,一里老幼,善悦抃⑩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⑾。
乃厚赂发
之。
(选自《谐文趣心历代寓言小品》)
【注释】①东: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行。
②匮:缺乏。
③雍门:齐国的一座城门。
④
鬻(yù)歌:卖唱。
⑤欐():中梁。
⑥左右以其人弗去:周围的人都以为她并没有离开。
⑦逆旅:客栈。
⑧遽(jù):立刻,匆忙。
⑨曼声:拖长声调。
⑩抃(biÀn):拍掌,两手相击。
⑾忘向之悲也:将以往悲苦都忘了。
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既:已经。
B.去:离开。
C.向:方向。
2.“韩娥善歌”的“善”意思是,后来,这个词成了成语,用来比喻。
3.解释“一里老幼,善悦抃舞,弗能自禁”这句话的意思。
4.你还知道哪些和音乐有关的成语?请写下来吧。
【参考答案】1.C
2.善于,擅长真正的艺术家,应当扎根于人民大众之中,与大众共悲欢,成为他们忠实的代言人
3.韩娥的热情演唱,又引得十里之内的老人和小孩个个欢呼雀跃,鼓掌助兴,大家忘情地沉浸在欢乐之中,将以往的许多人生悲苦都一扫而光。
4.示例:弦外之音、高山流水、余音绕梁、一唱三叹、余音袅袅等。
画鱼捉獭(tǍ)
魏明帝游洛水,水中有白獭数头,美净可怜,见人辄去。
帝欲取之,终不可得.(děi d é)。
侍中徐景山曰:“獭嗜鲻(zī)鱼,乃不避死。
”画板作两生鲻鱼,悬置岸上,于是群獭竞逐,一时执得。
帝甚佳之,曰:“闻卿能画,何以妙也?”答曰:“臣未尝执笔,然人之所作,可庶几耳。
”帝曰:“是善用所长.(zhǍnɡchÁng)也。
”
(选自《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魏晋南北朝卷》)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2.选择加点字词的正确意思。
(1)水中有白獭数头,美净可.怜.。
()
A.值得怜悯
B.数量少得不值一提
C.令人喜欢
(2)帝甚嘉.之。
()
A.夸奖
B.欢乐
C.善,美
(3)臣未尝.执笔。
()
A.辨别滋味
B.曾经
C.经历
3.徐景山是怎么帮助魏明帝捉到獭的?
4.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1.déchÁng
2.(1)C (2)A (3)B
3.徐景山在木板上画了两条鲻鱼,悬挂在岸上,于是群獭竞争着追到木板画边上,一下子就都捉住了。
4.要善于运用自己的长处。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