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家国产集成电路及电子元器件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
- 格式:pdf
- 大小:72.14 KB
- 文档页数:1
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优先发展技术领域(2010年)科学技术部发展计划司二OO九年九月目录一、电子与信息领域 (4)(一)电子计算机 (4)(二)计算机外部设备和信息处理设备 (4)(三)计算机网络产品 (5)(四)计算机软件产品 (5)(五)广播电视设备 (5)(六)通信设备 (7)二、生物技术与新医药 (8)(一)农林牧渔 (8)(二)轻工生物技术产品 (9)(三)生物工程产品 (9)(四)化学合成药物 (10)(五)现代中药 (10)(六)医学工程产品 (11)三、新材料技术领域 (12)(一)高性能金属材料 (12)(二)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 (13)(三)新型精细化工材料 (14)(四)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14)(五)生物医学材料 (15)(六)纺织新材料 (15)(七)环境友好材料 (16)四、光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 (16)(一)先进制造技术设备 (16)(二)机电一体化机械设备 (17)(三)机电基础件 (17)(四)仪器仪表 (18)(五)监控设备及控制系统 (18)五、新能源与高效节能 (19)(一)新能源 (19)(二)能量转换与储能装置 (19)(三)高效节能 (20)六、环境与资源利用 (20)(一)环境污染防治设备 (21)(二)环保监测仪器 (22)七、航空航天 (22)(一)航空器 (22)(二)航空机械设备及地面装置 (22)(三)运载火箭 (23)(四)应用卫星 (23)(五)卫星应用 (23)(六)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 (23)(七)临近空间飞行器 (24)(八)探测火箭及其发射装置 (24)(九)其它航空航天产品 (24)八、现代交通 (24)(一)汽车电子 (24)(二)汽车关键零部件 (25)(三)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 (25)(四)轨道交通设备 (26)(五)重交道路沥青 (26)(六)高性能密封材料 (27)(七)子午线轮胎生产关键原材料 (27)(八)高效节能内燃机 (27)(九)其它 (27)九、地球、空间及海洋工程 (28)十、核技术应用 (28)一、电子与信息领域(一)电子计算机1、高性能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和流媒体服务器2、高性能计算机3、笔记本计算机4、手持和移动计算机/便携式个人信息终端5、低成本、易操作普及型计算机6、工业控制机(含集散系统)7、基于国产CPU或/和国产操作系统的计算机8、嵌入式计算机9、各种板卡类产品(二)计算机外部设备和信息处理设备1、光、磁盘驱动器,网络存储器,移动存储器,及其部件。
【国家鼓励的重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名单】1. 国家鼓励的重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名单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集成电路行业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之一。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鼓励和支持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发展。
其中,国家鼓励的重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名单就是其中之一。
这一名单的发布,对于提升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名单背后的政策支持国家鼓励的重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名单的发布,意味着这些企业将会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
这些支持主要体现在资金扶持、技术引进、人才培养等方面。
这些企业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获得专项基金支持,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及获得政府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的支持。
这些政策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这些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
3. 企业名单的背后然而,被列入国家鼓励的重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名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需要这些企业在技术研发、市场开拓、管理创新等方面具备一定的实力和潜力。
而一旦企业成功地被列入名单,也意味着这些企业在行业内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这一名单的背后,是这些企业多年来的努力和不懈奋斗的结果,也是政府对于这些企业的认可和支持。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认为,国家鼓励的重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名单的发布,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是一种褒奖和鼓励,也是对他们能力和潜力的一种验证。
这也将有助于进一步激发这些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健康发展。
5. 总结国家鼓励的重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名单的发布,对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名单的背后,是政府对这些企业的认可和支持,也是对整个产业的希望和期待。
希望这些企业能够以更加强大的实力和更加优质的产品,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电子人工智能进入新时代,开启算力需求新篇章伴随着OpenAI 推出的AIGC 产品功能逐渐强大,由此而带来了新的供给。
AIGC 已逐渐跑通成熟的商业模式,并且模型快速迭代,国内厂商奋起直追,促使整个社会对于算力需求的快速提升。
➢ 伴随着OpenAI 推出的AIGC 产品功能逐渐强大,由此而带来了新的需求。
伴随着AIGC 产品的应用场景逐渐丰富,无论是to B 端还是to C 端,都创造出了新的需求。
➢ OpenAI 已逐渐跑通成熟的商业模式,主要采用按量收费方式。
首先作为底层平台接入其他产品对外开放,按照数据请求量和实际计算量计算。
其次最新发布插件功能ChatGPT Plugins 可以帮助客户访问最新信息、运行计算或使用第三方服务。
➢ 算力需求指数级提升,国产替代随之而来。
伴随着AIGC 模型快速迭代,在模型性能实现飞跃式提升的同时,模型所使用参数量与预训练数据量也呈现指数级增长,与之相对应的便是整个社会对于算力需求的快速提升。
2023年开始美日荷对我国半导体产业链的掣肘行动逐渐加剧,国产算力替代随之而来。
➢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AIGC 应用面逐渐越来越广,国内各大厂商奋起直追,整个社会对于算力的需求将呈现指数级增长,叠加美日荷对我国半导体行业的掣肘,国产替代随之而来。
重点关注: ➢ 1)GPU 厂商:景嘉微、海光信息;➢ 2)CPU 厂商:海光信息、龙芯中科;➢ 3)FPGA 厂商:紫光国微、复旦微电、安路科技;➢ 4)AI 芯片厂商:寒武纪、国芯科技;➢ 风险提示:AIGC 行业发展进程不及预期;国内厂商由于起步较晚而无法与国际巨头竞争;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
重点关注标的:简称EPS PE CAGR-3评级22A/E 2023E 2024E 22A/E 2023E 2024E 景嘉微 0.68 0.79 0.90 165.46 142.42 125.01 15% / 寒武纪 -2.91 -1.79 -1.19 -76.22 -123.91 -186.39 36% / 紫光国微 3.10 4.03 5.12 36.23 27.87 21.94 29% 买入复旦微电 1.32 1.85 2.36 48.45 34.57 27.10 34% 增持 安路科技 0.15 0.26 0.49 475.20 274.15 145.47 81% 增持 海光信息 0.35 0.54 0.85 258.71 167.69 106.53 56% / 国芯科技 0.35 0.941.49 206.37 76.84 48.48 106%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iFinD ,国联证券研究所预测,股价取2023年4月19日收盘价 证券研究报告 2023年04月20日投资建议: 强于大市(维持评级)上次建议: 强于大市相对大盘走势Table_First|Table_Author 分析师:熊军执业证书编号:S0590522040001 邮箱:*****************.cn分析师:孙树明执业证书编号:S0590521070001 邮箱:**************.cn联系人 刘欢宇邮箱:**************.cn相关报告1、《北方华创业绩超预期,设备材料有望维持高增长电子》2023.04.152、《周期复苏叠加AI 创新有望推动电子大行情电子》2023.04.083、《美光释放乐观预期,存储芯片有望迎来周期拐点电子》2023.04.03本报告仅供 y bj ie s ho u @e a s t m o n e y .c o m 邮箱所有人使用,未经许可,不得外投资聚焦研究背景北京时间3月14日晚间,谷歌宣布将进一步在其产品中引入人工智能(AI )技术,北京时间2023年3月15日凌晨,OpenAI 宣布正式推出GPT-4。
国产化元器件厂商分类标准国产化元器件厂商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分类方式:1. 生产类型:IDM(集成设备制造商):既设计又制造的厂商,如中车时代、嘉兴斯达、比亚迪、士兰微等。
Fabless(无工厂芯片供应商):只设计不生产的厂商,如华为海思、紫光展锐等。
Foundry(代工厂商):只制造不设计的厂商,如中芯国际等。
2. 产品类型:集成电路(IC)设计厂商:设计各种集成电路的厂商,如华为海思、紫光展锐等。
分立器件厂商:生产晶体管、二极管等分立器件的厂商。
被动元件厂商:生产电阻、电容、电感等被动元件的厂商。
3. 业务领域:通信领域元器件厂商:主要供应通信领域所需的各种元器件,如华为海思、紫光展锐等。
消费电子领域元器件厂商:主要供应消费电子领域所需的各种元器件,如歌尔股份等。
汽车电子领域元器件厂商:主要供应汽车电子领域所需的各种元器件,如比亚迪半导体等。
4. 地区分布:东部地区厂商: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具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较高的技术水平,如华为海思、中芯国际等。
中西部地区厂商: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优势,如比亚迪半导体等。
5. 规模与市场份额:大型厂商:规模较大,市场份额较高,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如华为海思、中芯国际等。
中小型厂商:规模较小,市场份额较低,但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如新洁能等。
6. 产业链位置:上游厂商:处于产业链上游,主要供应原材料或半成品,如中石化等。
中游制造厂商:处于产业链中游,进行元器件的制造和封装测试,如中芯国际等。
下游应用厂商:处于产业链下游,主要进行元器件的应用和销售,如华为、小米等。
7. 是否上市:上市公司:已经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厂商。
非上市公司:尚未上市的厂商。
8. 是否国有:国有企业:国有资本控股的厂商。
民营企业:非国有资本控股的厂商。
9. 成立时间与历史沿革:根据成立时间的长短和历史沿革进行分类。
10. 其他分类方式:还可以根据其他标准进行分类,如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研发实力等。
一、北京地区集成电路企业北京华虹NEC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北京华虹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北京博旭华达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宏思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清华同方微电子有限公司广州市理惟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思略微电子(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清华紫光微电子系统有限公司北京九方中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科博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明宇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英贝多嵌入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神州龙芯集成电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航天伟盈微电子有限公司北京时代华诺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东世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凯赛德航天系统集成设计有限公司北京创新天地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秀策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吴喜动态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赛特克科技有限公司贵州以太家庭网络项目组图形芯片项目组北京卫士通龙马网络技术公司北京东兴泰思特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科力测试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东润泰思特测控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远望经贸信息网络开发公司北京东越泰思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东方泰思特测控装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东英泰思特测试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国芯安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北京儒荣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鑫泰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鑫世恒达商贸有限公司北京华贝尔兴业机电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泛析智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世纪千里马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捷瑞泰思特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硅普泰思特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北京快鱼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精技环宇条码技术公司北京恩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天元伟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惠友天成科技有限公司二、上海地区集成电路设计企业1 上海集成电路设计研究中心2 新涛科技(上海)有限公司3 上海华龙信息技术开发中心4 华邦(上海)集成电路有限公司5 旭上电子(上海)有限公司6 上海清华晶芯微电子有限公司7 盛扬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8 展讯通讯(上海)有限公司9 上海大学微电子研究与开发中心10上海上大众芯微电子有限公司11科广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12全泰电子(上海)有限公司13上海全景数字技术有限公司14上海晶进微电子有限公司15上海华虹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16上海爱普生电子有限公司17华东师范大学微电子电路与系统研究所18上海复旦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19上海奇普科技有限公司20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21泰鼎多媒体技术(上海)有限公司22上海莱迪思半导体有限公司23百利通电子(上海)有限公司24上海华园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25迈世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26上海科星电子有限公司27上海复理南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8上海海岭电子科技有限公司29上海信语语音芯片有限公司30上海元方集成电路咨询服务公司31上海京西电子信息系统有限公司32上海双岭电子有限公司33上海海尔集成电路有限公司34上海圣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35上海微科集成电路有限公司36上海方寸集成电路有限公司37中颖电子(上海)有限公司38上海精致科技有限公司39智原科技(上海)有限公司40上海大缔微电子有限公司41上海矽创微电子有限公司42上海上昕电子有限公司43上海宏锐微电子有限公司44上海豪威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45上海敏勤电子技术有限公司46上海捷硕微电子有限公司47上海众华电子有限公司48上海英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49上海华远集成电路有限公司50上海申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51上海浦东软件园互连商务系统有限公司52杰美特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53扬智电子(上海)有限公司54上海方元微电子有限公司55波申光电通讯系统(上海)有限公司56上海华杰芯片技术服务有限公司57上海高清数字技术创新中心58上海实用计算机应用研究所59先驱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60华腾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61思略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62上海奇码数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63芯成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64蔚华集成电路(上海)有限公司65慧成(上海)集成电路有限公司66上海新茂半导体有限公司67上海复旦大学旦华电子科技实业公司68同济大学中德学院69上海交大创奇微系统科技有限公司70鼎芯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71上海明波通信技术有限公司72智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73飞利浦半导体上海设计中心74上扬软件(上海)有限公司75上海力通微电子有限公司76上海凌阳科技有限公司77上海岭丰微电子有限公司78安森美半导体设计(上海)有限公司79上海岭茂微电子有限公司:80埃派克森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81宏羚科技(上海)有限公司82上海长江集成电路设计应用公司83杰尔系统(上海)有限公司84上海亦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85宜硕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三、杭州地区集成电路企业浙江朗微系统有限公司新加坡先进电子有限公司浙江中天微系统电子有限公司杭州中天微系统公司杭州杭电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中正生物认证技术有限公司杭州大自然智能卡有限公司东方通信微电子设计中心杭州新艺高电气有限公司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国芯科技有限公司华立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四、西安地区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英飞凌科技(西安)有限公司西安亚同集成电路技术有限公司西安深亚电子有限公司西安联圣科技有限公司西安中芯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陕西美欧电信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爱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西安交大数码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大唐电信公司IC设计部西电科大华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华西集成电路设计中心西安海容西工大信息技术公司西安万思微电子有限公司西安华泰集成电路设计中心西安大智微电子有限公司西安德恒科技有限公司西安秦川三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西安北斗星数码信息有限公司西安恒拓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西安德智科技有限公司西安群茂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富微科技有限公司西安西科美芯电子有限公司西安海德威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和记奥普泰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西安速波微电子有限公司西安秦普电子有限公司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恒益测控技术有限公司五、成都地区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成都华微电子系统有限公司成都国腾微电子有限公司成都威斯达芯片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南山之桥微电子有限公司绵阳凯路微电子有限公司成都天锐微电子有限公司四川登巅微电子有限公司西南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艾博科技有限公司凌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凹凸电子(成都)有限公司成都德协电子有限公司六、深圳地区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芯微技术(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江波龙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剑拓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新世纪风舟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天一集成电路设计(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明华澳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矽乐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方禾集成电路有限公司网泰金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易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艾科创新微电子有限公司富大微电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朗科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惠尔特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中微半导体有限公司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微电子研究所美芯集成电路(深圳)有限公司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深圳安凯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力合微电子有限公司深圳源核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爱思科微电子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创系电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国微电子股份有取公司深圳市谷峰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贝顿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中兴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深圳市芯邦微电子有限公司讯利电子(深圳)有限公司晶门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中密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效华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深圳赛格高技术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北兴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UT斯达康深圳研发中心深圳市昊天旭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国芯微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华超软件与微电子设计有限公司深圳芯海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矽谷电子系统有限公司普诚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天微电子有限公司深圳集成微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宝力马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市爱默贝尔科技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幻音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神洲星通科技有限公司三洋半导体公司深圳IC设计开发中心景泰科技有限公司珠海炬力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东莞理工学院研究院集成电路研究所深圳市明微电子有限公司深圳磊明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市创源电子有限公司深圳群茂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方舟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长运通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深圳市致芯微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泰信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熙和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浩海腾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深圳市深傲科技有限公司深圳佳凯特实业有限公司智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深圳市昊元科技有限公司天利半导体(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天光微电子有限公司谱讯科技有限公司建荣集成电路科技(珠海)有限公司深圳市创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五所元器件可靠性研究分析中心北京希格玛晶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深圳市汇讯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联德合微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科瑞亚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奕力半导体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新世达科技有限公司Pacific power Holdings ltd.日本VTT株式会社深圳代表处华南理工大学微电子研究所中庆微数字设备开发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深圳市爱芯微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跬步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晶讯软件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摘要简要论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计算机事业起步以来的发展与学科建设。
系统介绍了中国从早期的基于电子管第一代计算机、基于晶体管的第二代计算机、基于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第三代计算机,到基于微处理器的第四代计算机发展过程。
中国自主研发的计算机为国防和科研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且推动了计算机产业的发展。
目前中国计算机在很多方向的研究上达到了世界前沿,部分计算机水平已达到国际领先。
与此同时,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与国外发达国家同步的形成了一系列新的学科,这些学科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很多领域在技术研发或产业化上,达到甚至超越了同期国外水平。
本文重点介绍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安全、数据库、人工智能、中文信息处理、图形图像处理、虚拟现实和人机交互等学科的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发展;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巨型机;学科发展中国的计算机(主要指电子计算机)事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与国外同期的先进计算机水平相比,起步晚了约10年,在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经历了各种困难,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
随着科研人员艰苦卓绝的奋斗,使中国的研制水平从与国外的差距整整一代直至达到国际前沿水平。
中国自主研发的计算机为国防和科研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且推动了计算机产业的发展。
截至目前,中国既研制出了世界上计算速度最快的高性能计算机,也成为了国际上最大的微机生产基地和主要市场。
与此同时,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与国外发达国家基本同步地形成了一系列新的学科,这些学科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很多领域在技术研发或产业化上,达到甚至超越了同期国外水平。
1 中国计算机系统研制1.1 电子管计算机的研制中国计算机的研制起步于20世纪50 年代。
与国外计算机发展历程相同,国内计算机的发展也经历了从早期的基于电子管、晶体管的第一代计算机,到基于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一直到基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的过程。
国家鼓励的重点集成电路设计和软件企业清
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和软件开发已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
为了支持和促进这些产业的发展,国家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鼓励优秀企业的成长和制定适当的政策法规。
一、国家鼓励重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
1. 华为海思:作为中国国内知名的芯片供应商,华为海思可以制造多种类型的芯片,包括手机、调制解调器、路由器和IoT应用程序,它的面向市场的多媒体处理器和移动处理器业务在全球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
2. 紫光国微:紫光国微拥有多个芯片制造线和研发中心,以及广泛的业务范围,从智能电网到卫星通信,紫光国微在科技领域拥有广泛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3. 联发科技:作为中国领先的系统芯片供应商,联发科技致力于为全球市场提供强大的供应链系统和解决方案,其产品线涵盖了从物联网到消费电子的广泛应用,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车载设备、数码相机等。
二、国家鼓励重点软件企业:
1. 大疆创新:大疆创新是一家以航空航天科技和无人机技术为主的公司,它制造和销售无人机和相关产品,如图像处理系统和电机。
2. 腾讯:在互联网领域腾讯是中国最为成功的企业之一,它拥有多款
广受用户欢迎的产品,如QQ、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以及腾讯视频、腾讯云等服务。
3. 阿里巴巴:阿里巴巴目前已经成为了全球公认的互联网巨头,它致力于演变成世界级的零售商网络,旗下的淘宝、天猫、阿里云等产品已经成为了许多消费者和企业的首选。
在国家发展中重要的产业之一是为了支持和发展好的IT产业,政府需要采取有力措施,鼓励企业创新和发展,并制定和修改相关的产业政策、税收政策、以及市场开放政策,从而形成良性的市场生态,为产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历史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
当时,中国开始引进集成电路技术,并建立了一批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机构。
然而,由于技术和资金的限制,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起步较晚,发展缓慢。
在1990年代初期,中国政府开始制定产业政策,提出了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目标,鼓励并支持国内企业加大对集成电路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为了培育本土集成电路产业,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提供财政和税收支持,以及推动国内企业与国外知名企业的合作。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开始发展壮大。
中国的集成电路设计能力逐渐提升,诞生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设计企业。
同时,中国的集成电路制造能力也逐步提升,一些先进的制造工艺开始在中国实现产业化。
2000年代以来,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政府继续加大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国内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并提出了一系列引导政策,以推动产业的发展。
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链逐渐完善,从设计到制造再到封装测试,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
到了2010年代,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市场之一,并且在部分领域具备了一定的技术竞争力。
中国的一些集成电路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开始崭露头角,成为全球领先企业之一。
当前,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核心知识产权依赖进口等。
然而,中国政府继续致力于推动产业的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加快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研发的步伐,努力将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