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2.06 MB
- 文档页数:37
《学前心理学》复习要点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任务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含义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系统发生发展的过程和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
也就是说它包括了系统研究和个体研究两方面。
系统研究是指从人类心理的种系发展的角度或动物演化的过程来研究,也就是研究动物心理如何演化到人的心理,人的心理又是如何从原始人的心理演化到现代人的心理,这种研究由比较心理学或动物心理学来进行。
个体心理的研究一般是指从人类个体的胚胎期开始至直衰老的全过程中,个体心理如何从简单低级水平向复杂高级水平变化发展及其规律方面的研究,主要由学前儿童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青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及一般的发展心理学来进行(研究)。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以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研究范围是指从0—6、7岁的学前儿童心理。
二、如何理解研究对象在理解学前儿童心理研究对象时应搞清:1、学前儿童与动物不同2、学前儿童与成人的关系①学前儿童心理本质上与成人一样是人脑客观现象的主观反映,具有能动性。
②不能把学前儿童心理与成人心理完全等同,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有其特点,低水平。
三、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个体心理的发生发生指心理什么时候出现。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发展一词有时与发育、成长交替使用,但含义不完全等同。
发育、成长更多指身体、生理方面的生长成熟,且更意味着量的增长。
发展——含义更为广泛,指个体身心整体连续变化过程,不仅是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质的变化。
(三)学前时期各种心理与行为的发展。
认知活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心理状态(注意、情绪、意志)(一)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又称年龄心理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的个体出生到衰老整个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
(二)普通心理学儿童解剖生理学研究儿童身体结构和机能的发育。
(五)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现象的最普遍的规律。
第二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对于了解儿童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变化非常重要,通过研究方法可以探索儿童的认知、语言、情绪、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观察法主要通过观察儿童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表情、语言来了解他们的认知和情绪发展情况。
观察法可以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两种类型。
自然观察是在儿童日常生活环境中进行的观察。
研究者通常通过观察儿童在家庭、学校等环境中的行为来了解他们的发展情况。
自然观察的优点是真实性高,能够获取到儿童在真实情境下的行为表现,但缺点是受观察环境的干扰较大,难以控制其他变量。
实验观察是通过人为设定实验环境,观察儿童在特定条件下的行为反应。
研究者可以通过实验来比较、控制、操纵各种因素,以探索不同影响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实验观察的优点是能够主动操纵变量,并且能够控制环境干扰,但缺点是实验环境与现实生活环境存在差异。
问卷调查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中常用的量化研究方法之一、研究者通过设计问卷,通过儿童、父母、教师等多方面的报告来收集数据。
问卷调查可以获取到较大的样本,了解儿童发展的一般情况,但也存在回忆偏差、主观因素干扰等问题。
实验研究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用于探究因果关系的方法。
研究者通常在实验条件下操纵自变量,观察依赖变量的变化情况。
实验研究可以通过对比控制组和实验组的差异来推断因果关系。
实验研究的优点是能够确定因果关系,但也存在操纵实验环境的困难和伦理考虑等问题。
纵向研究是追踪儿童发展过程中的变化,通过长期观察数据来了解儿童的发展轨迹。
纵向研究的优点是可以观察到儿童发展的变化过程,但缺点是耗时长,成本较高,数据可能受到样本损失和退学等问题的影响。
横向研究是在同一时间点上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观察和比较的方法。
横向研究的优点是速度快,成本低,但缺点是不能观察到儿童个体的变化过程。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第一章绪论第二节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方法——观察法教学目标:了解学习学科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与基本原则。
了解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
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掌握观察法的概念、实施要点。
教学重点: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方法——观察法。
教学难点:观察法的实施。
教学时数:1学时作业:1.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
2.观察法的概念以及分类。
3. 在幼儿园中怎样进行自然观察?教学反思:学生了解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方法比较简单,都是观察性质的东西,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是有必要的,因此在这一章里对观察法进行例举时,运用了一些记录的例子,是恰到好处的,一方面可以加深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印象,一方面,也在这里开始培养岗位的基本技能,这是与其他相关学科,如教科研方法等相融通的努力。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教学设计本章内容计划用6学时完成。
一、准备阶段1.复习(1)要点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概念的理解,特别是对“初生“与”儿童”。
(2)课后要求了解的基本心理学的知识框架结构的交流。
2.学科知识的内容很多,因此,方法就显得很重要,要提出的是以下:第1要知道我们自己学习的方法,第2,我们需要了解学科研究的基本方法,方法有时是一种学习的线索,学科的研究方法也是学科知识的组成部分。
二、新授内容1:学习方法与原则(一)学生快速浏览,师生共同整理“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方法(一般理解)”这部分是常规性内容,其实是基本的学习要求,带过就可以。
强调学习方法是学习效果的保证。
要求如下:1.抓住学科特点(包括研究方法,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2.明确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除了现象还要究其原因,就是上节课我们提到的是什么,以及为什么会这样?)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包括上次课小结时,强调的,要增强对儿童的敏感性。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强调社会生活环境和教育状况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决定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