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期中语文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72.00 KB
- 文档页数:7
初二年级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语文学科参考答案1.(1)qiǎo wù(2)蔼殚(3)D(4)在一丝不苟后面加上“的精神”2.C.3.(1)芳草萋萋鹦鹉洲(2)月下飞天镜(3)谁家新燕啄春泥(4)经纶世务者(5)岂不罹凝寒(6)路远莫致之(7)征蓬出汉塞(8)归雁入胡天(9)老骥伏枥4.(1)D(2)示例:首届玉渊潭科研诚信会议成功举办(3)内容:缺少活动地点形式:署名和时间位置颠倒(4)要素:该邮票以左侧的鼎和右侧的写有诚信二字的卷轴为主要构图要素。
(1分)最左侧写有邮票面值1.20元、CHINA、中国邮政字样和一个印章。
(1分)寓意:做人要诚信,以诚信为立身之本,一言九鼎。
(2分)5.(1)周恩来(2)平易近人细心周到(3)用事实说话(4)示例一:几个少先队员执勤,拦住了彭德怀,坚决遵守没有路条不放行的原则,直到彭德怀打了路条才放行。
这样有原则的孩子是中国的希望。
示例二:作者在苏区碰到一个叫季邦的小鬼,郑重地请求作者不要把他的名字写错,以免给外国人留下坏印象。
这样爱惜自己和民族声誉的少年,正是中国未来的希望。
(叙述事件1分,品性1分)(5)示例:读《红星照耀中国》,我看到了红军物资匮乏、生活环境恶劣之“苦”,(1分)也看到了他们自信坚定、斗志昂扬之“乐”。
(1分)6.“歇”在句中是凋零、败落的意思,写出了花草的凋零,表明了诗歌所描写的季节——早秋,表达了作者的怜惜之情。
(炼字1分,情感1分)7.“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本诗用比喻的手法,以水喻情,思念归家之情如同汾河水一样,没有一天断绝过,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了自己日夜思归的情怀。
(2分)“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用拟人手法,通过写对家乡水的恋恋不舍,含蓄抒发思乡之情。
(2分)8.(1)又,再;(2)缘故;(3)能够;(4)改变9.主虽市井人 /然以予故 /稍加培治。
10.(1)每年花开的时候,我都会带着客人前去喝酒,已经五次醉在这海棠树之下了。
大兴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初二语文2024.11说明1.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25道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ID号)。
3.试题答案一律涂或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一、基础·运用(共16分)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中轴线”成功申遗。
同学们兴致盎然地组织了探索中轴线的文化活动。
活动一:探古老的中轴北京中轴线历经元、明、清及近现代七个多世纪,其城市历史悄.然演进至今,镌.刻着北京城市发展的记忆。
中轴线(wǎn)如一条长龙,从钟鼓楼一路向南,经万宁桥、景山,过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正阳门,直至南端永定门,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分列中轴线东西两侧【甲】这便是北京中轴线的15处遗产点。
北京中轴线的建造初(zhōng),在于完美呈现中国传统都城建筑规划的理想模式。
这种模式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考工记》中就有记载,而北京中轴线是中国现存历代都城中最为完整地展现《考工记》理想都城规划范式的实例。
这条长达7.8公里的中轴线上,各类建筑因为所处位置和环境【乙】功能和重要性的不同,形成对建筑形制、尺寸、装饰、材料与色彩的差异化设计,完美体现了和谐统一、均衡包容的美感。
1.下列对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和画线词语的字形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A.悄然(qiāo)宛如镌刻(juàn)初衷B.悄然(qiāo)婉如镌刻(juàn)初忠C.悄然(qiǎo)婉如镌刻(juān)初忠D.悄然(qiǎo)宛如镌刻(juān)初衷2.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甲】。
【乙】、B.【甲】——【乙】、C.【甲】。
【乙】,D.【甲】——【乙】,活动二:探鲜活的中轴在地下熟睡了半个世纪后,一只明代的石雕镇水兽在正阳桥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被考古人唤醒。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部编版)初二语文上册期中质量监测试题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匿(nì)名迭(dié)起衰(shuāi)微深恶痛疾(jí)B. 磐(pán)石踌(chú)躇迸(bèng)射义愤填膺(yīng)C. 炽(chì)热亘(gèn)古镐(hào)头妇孺(rú)皆知D. 嗥(háo)鸣骊(lí)歌祈(qǐ)祷慷慨淋漓(kǎi)答案:A解析:B项中“踌躇”的“踌”应读“chóu”;C项中“镐头”的“镐”应读“gǎo”;D项中“祈祷”的“祈”应读“qí”。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班同学更加团结了。
B. 我们要不断提高和培养自己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 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
D. 我们要坚决杜绝浪费水资源的现象。
答案:D解析:A项中滥用介词造成主语缺失,应删去“通过”或“使”;B项中“提高”与“能力”搭配不当,应删去“和提高”;C项中两面对一面,应删去“能否”。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B. 他在辩论会上慷慨淋漓的陈词震惊四座。
C. 我们要虚怀若谷,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D. 他在大会上的即兴讲话逻辑严密、语无伦次,博得了与会者的阵阵掌声。
答案:D解析:A项中“花枝招展”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符合语境;B项中“慷慨淋漓”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符合语境;C项中“虚怀若谷”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符合语境;D项中“语无伦次”指话说得颠三倒四,毫无条理,含贬义,与语境不符。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气魄(pò)脉搏(bó)纷扰(rǎo)B. 谨慎(jǐn)突兀(wù)沉湎(miǎn)C. 悠闲(xiū)睿智(ruì)谦逊(xùn)D. 招摇(yáo)蜿蜒(wān)翩翩(piā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使我深刻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B.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
C.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D. 我们要努力学习,争取早日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言辞凿凿,让人不得不相信他的话。
B. 这次比赛,他发挥得淋漓尽致,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C. 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D. 在这次活动中,他表现出了极高的团队协作精神。
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星星像撒在夜空中的钻石,闪闪发光。
B. 那个孩子像一只小兔子一样活泼可爱。
C. 雨后的田野,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D. 她的声音像黄鹂一样动听。
5. 下列各句中,句式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一边看书,一边听音乐。
B. 老师走进教室,发现同学们都在认真听讲。
C. 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D. 在这场比赛中,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和字义都正确的一项是()()① 恢弘② 精湛③ 毅力④ 突兀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① 我们在比赛中取得了胜利,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
② 她的性格温和,总是乐于助人。
③ 他对学习充满热情,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④ 我在回家的路上,突然想起了一个问题。
8. 下列各句中,句式使用正确的一项是()()① 在这场比赛中,他发挥得淋漓尽致,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2024-2025学年山东省语文初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1)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发的新能源汽车,已经在全国各大城市投入运营,为我国节能减排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由于天气原因,本次航班被迫取消,给旅客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3)通过这次比赛,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明白了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在未来的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4)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保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旨在保护我们的绿水青山。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1)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令人赞叹不已。
(2)他为人豪爽,乐于助人,是朋友圈中的佼佼者。
(3)面对困难,我们要勇往直前,克服一切困难。
(4)这部小说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让人欲罢不能。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慷慨(kǎi)激昂悄悄(qiāo)私语B. 混淆(xiáo)是非蹉跎(cuō)岁月C. 欺凌(líng)同学恣意(zì)妄为D. 沦陷(lún)失地舞榭(xiè)歌台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 他在这次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这使他成为学校有史以来最优秀的运动员之一。
C.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火药。
D.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5、(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混沌(hùn dùn)拘束(jū shù)潜伏(qián fú)B. 倾盆(qīng pén)纤夫(xiān fú)潮涌(cháo yǒng)C. 悲怆(bēi chuàng)翩跹(piān xiān)沉湎(chén miǎn)D. 遐想(xiá xiǎng)蜿蜒(wān yán)沉默(chén mò)6、(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老师特意挑选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读物。
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调研卷初二年级语文学科(时间:100分钟分值:100)一、古诗文阅读(24分)(一)默写与运用(10分)1.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
(李白《渡荆门送别》)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3.__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
(《庭中有奇树》)4.____________,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5.《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与友共赏中庭月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手法,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二)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9题(14分)【甲】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丙】与顾章书吴均仆去月谢病①,还觅薜萝②。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③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④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注释】①谢病:因病而自请退职。
②薜萝,一种山中生长的藤本植物。
屈原《楚辞》有“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
③幽岫(xiù):幽深的山穴。
④英英:同“嘤嘤”,象声词,形容虫鸟动物的鸣叫,也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⑤仁智之乐:佳山秀水为仁人智士所喜爱。
6.【甲】诗作者字______,【乙】文作者是______。
(2分)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2分)(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2)岂徒语哉______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初二语文试卷(满分120 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
生活中的每一次礼遇,都是生命的馈赠;每一份付出,都是情感的坚守。
对美好的灵魂,我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敬·岁月】一、积累与运用(29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2024年巴黎奥运会顺利闭幕。
16天,91枚奖牌,中国运动健儿在观众屏息敛声的期待中留下了无数精彩瞬间。
有全红婵xiāo(▲)洒转体后的水花消失术;有潘展乐在混合接力泳中以摧枯拉朽之势创造的惊天大逆转;有王楚钦、孙颖莎不负众望拿下国乒首枚奥运混(▲)双金牌的默契配合;有盛李豪精准瞄靶后的波澜不惊;有郑钦文问鼎网球女单后的筋疲力尽……拼搏不息,奋斗不chuò(▲)。
汗水,泪水,超越极限,逆风翻盘,都给人惊喜,都值得我们致敬。
(1) 给加点字注音。
(1分)混(▲)双(2) 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①xiāo(▲)洒②不chuò(▲)(3)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A. 屏息敛声B. 摧枯拉朽C. 不负众望D. 筋疲力尽2.根据课文内容默写(10分)大美山川,牵动古往今来无数文人的魂思,营造了特有的中式浪漫。
面对“①▲,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有了偶遇早春的喜悦。
面对“②▲,猿鸟乱鸣”,陶弘景有了想与知音共赏美景的冲动。
面对“树树皆秋色,③▲ ”,王绩有了秋上心头的孤寂。
面对“庭中有奇树,④▲ ”,女子有了思念丈夫的寄托。
面对“⑤▲,望峰息心;⑥▲,窥谷忘反”,追名逐利者有了放下名利的脱俗。
面对“⑦▲,▲ ”,王维有了对大漠壮观之景的无限遐想。
面对“⑧▲,▲”,崔颢对故乡浓浓的思念涌上了心头。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①不因此一举,那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②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
人大附中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二年级期中练习语文2023年10月31日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0页,共五道大题,28道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姓名、学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一・基础•运用(共20分)(一)新秋初始,年丰时稔,北京文化活动“好戏”连连。
学校小记者团开展“文化看北京”主题活动。
请你参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共16分)【活动一:新闻眼关注北京文化论坛】小记者团准备编辑一份北京文化论坛的新闻简报在“校园网”中发布,以下是小睿记者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从书写、用词、标点等方面检查和修改。
9月14日至15日,以“传承优秀文化促进交流合作”为主题的2023北京文化论坛成功举办。
600多位中外嘉宾跨越山海相聚北京,在精彩纷呈的主论坛和分论坛上,聆听专家学者的真知卓.见;在美轮美奂的首钢滑雪大跳台上,共赴融贯古今、交流中外的奇妙文化之旅;在鹤立鸡群的北京文化地标中,感受北京文化建设的最新成果……在这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盛会上,与.会嘉宾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理解来审视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论坛期间,嘉宾分四路探访北京。
“这里就是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
”指着宽阔的水面,与运河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北京市北运河管理处高级工程师白文荣说。
___①___“以前这也曾是条污染河,连蛤蟆跳水里都得憋口气。
”近年来,治污、植绿、清理违建,打出运河治理“组合拳”,②雨水、再生水、生态补水,展现运河焕彩新面貌。
现如今,这儿已成为了绿色生态带。
运河边上,重檐叠角、雕梁画栋的大光楼巍峨耸立,周身遍布精美砖雕的燃灯塔上2248枚铜铃锃.亮。
探访嘉宾由忠.感叹到:“真美呀,大运河!宛若一条时光轴,串联起一处处历史遗存和现代都市风光,形成一幅幅生生不息的运河风景画!1.对文段中加点词语的字音和字形作出判断。
初二期中语文试题2012.11.15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瞬.间(shùn) 嶙.峋 (lín) 收敛. (liǎn) 忍俊不禁.(jīng)B.濯.洗(zhuó) 泯.灭(mǐn) 黄晕.(yùn) 猝.然长逝(zú)C.磅.礴(páng) 峰峦.(ruán) 静谧. (mì) 踉踉跄.跄(qiàng)D.枯涸.(hé) 窗扉. (fēi),欹斜(qī) 莽莽榛.榛(zhēn)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获益匪浅随声附和仙露琼浆海枯石烂B.苦心孤诣具体而微豪不犹豫呼朋引伴C.闲情逸致姿态万千更胜一踌海天相吻D.昂首挺立险象叠生各得其所一丝不苟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翁老师是前几天才调到我们学校的,许多同学还不认识。
B.经过治疗,小明的病已经恢复了健康。
C.这个山区对我很熟悉,能一一说出风景的佳处来。
D.这场球赛的输赢,不仅关系到球队的名声,而且关系到学校的荣誉。
4.背诵默写。
(10分,每空1分)(1),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2)问渠那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3),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4)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论语》中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6)杜牧《泊秦淮》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
(7)晏殊《浣溪沙》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 。
5.根据句首语境,仿照画线句式,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4分)人需要祝福,需要快乐,需要思念。
如果一滴水代表一个祝福,我送你一个东海;,;,。
6.名著阅读。
(5分)(1)从备选项中选择相应的答案,将序号填入空格中。
(3分)两千多年来,寓言故事集《伊索寓言》以其特有的人生智慧和艺术魅力受到各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
短小的故事中往往包含了深刻的寓意,如说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的();揭露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的();警示人们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的()。
A.《狐狸和山羊》B.《两只口袋》C.《乌龟和老鹰》D.《农夫和蛇》E.《狼和小羊》(2)冰心小诗中的母爱往往有双重内涵:一是,二是。
(2分)二、综合性学习(7分)语文是五千年古老文明的积淀,生活处处有语文。
浸润在校园里的是语文的馨香,充盈在广告里的是语文的智慧。
学语文.就要读灿烂多姿的中国文,品隽永含蓄的中国话.用规范典雅的中国词。
请你和我们一同“漫游语文世界”。
7. 拟写标语。
为营造书香校园氛围,请你以读书为话题拟写条标语。
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分)8. 赏评广告:例:共担风雨.分享阳光(天气预报广告)赏评:运用了对偶和双关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流畅,语意含蓄生动、“风雨”与“阳光”既指天气现象,又指人生的坎坷与顺境。
“共担”与“分享”两个动词,又体现了责任与关怀,饱含人问温情:请你赏评(任选一则):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节能广告)滴答水声,唤你轻轻一拧(节水广告)(2分)9. 阐释观点。
当今社会,一方面是网络用语大行其道,逐渐成为大众化的流行语。
如“神马都是浮云”、“hold住”、“伤不起”、“有木有”等;另一方面,今年高考明确规定不能使用网络语言。
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请说说你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道理充分,条理清晰,60字左右(3分)三、阅读理解(38分)(一)文言文阅读(12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言;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0.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哪两个人的活动?这两个人各有什么特点?(3分)11.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下述一些内容。
(4分)答:故事的起因:故事的发展:故事的高潮:故事的结局:12.陈元方的言行有对有错,请分别指出于下:(3分)对:①②错:13.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2分)(二)童话阅读(11分)这位善良的老大臣来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看见他们正在空织布机上忙碌地工作。
“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没敢把这句话说出口来。
那两个骗子请他走近一点,同时指着那两架空织布机问他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
可怜的老大臣眼睛越睁越大,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东西。
“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
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哎,您一点意见也没有吗?”一个正在织布的骗子说。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
”两个骗子齐声说。
于是他们就把色彩和稀有的花纹描述了一番,还加上些名词。
老大臣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可以照样背出来。
事实上他也这样做了。
这两个骗子又要了更多的钱,更多的生丝和金子,说是为了织布的需要。
他们把这些东西全装进了腰包。
14、《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世界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国家)的。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
(3分)15、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2分)粗略——丑陋——16、这部分节选文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分)17、下列句子中不是心理描写的一项是()(2分)A、愿上帝可怜我吧!B、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C、难道我是愚蠢的吗?D、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18、“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这句话中“这一点”指的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三)课外阅读(15分)一百美元(1)暑假终于到了,约翰迫不及待地往家乡赶,他要去看望奶奶。
(2)奶奶是德国人,爷爷是美国人,他们在一起幸福地生活了大半辈子。
奶奶不懂英语,只会说德语,除了爷爷和家人,她不愿意跟别人交流。
更糟糕的是,她患有白内障,视力非常差。
去年,爷爷去世了,奶奶不愿意离开他们共同生活的地方。
约翰不知道,孤单的奶奶该如何生活。
给爷爷办完丧事,约翰父母临走时给奶奶留下了一个可以异地取款的存折和100美元现金。
(3)看到孙子,奶奶非常高兴,她挎上菜篮子就说:“我去买你最爱吃的鳕鱼。
”然后,她去了窗台,约翰看到窗台上放了一大把钱,有零有整,奶奶把钱全部拿在手上就出去了。
(4)“钱怎么能放在窗台上呢?只要窗子一开,路人随手就能拿走。
”约翰想,等奶奶回来,他就让奶奶把钱放到电视柜子上面。
奶奶说:“没必要,我这一年还没丢过钱呢。
”但她还是采纳了孙子的建议。
(5)第二天,奶奶买了东西回来,还是顺手把钱丢在了窗台上,约翰再次帮她收拾好了。
(6)第三天,奶奶依然如故。
约翰知道这是习惯使然,他再次从窗台上拿起奶奶买东西找回的钱放到了电视柜子上,并顺便把那些钱整理了一下。
在整理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奶奶的钱增加了!他记得第一次整理的时候是368美元,可现在3天过去了,奶奶买了不少东西,钱数却变成了405美元。
(7)难道奶奶口袋里还有钱?可他明明看到,奶奶每次出去都是从窗台或电视柜子上把钱全部拿走,回来后再全部丢在窗台上,她身上应该不会有钱,增加的钱是从哪儿来的呢?(8)晚上,约翰接到了爸爸的电话。
爸爸说,他前几天查了奶奶的账户,发现奶奶从没取过他们存的钱。
奶奶手里只有他们走时留下的100美元现金,这一年来她是怎么生活的呢?约翰知道,小镇上的生活标准每月最低也得1000美元,就算奶奶再节约,也不可能100美元用一年啊!(9)约翰把爸爸的疑问说了一遍,奶奶茫然地看着那沓钱说:“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不会从银行取钱。
我也不认识美元,我不知道那是多少。
”(10)奶奶不懂英语,不认识美元,约翰是知道的,他不明白的是,奶奶是怎么用钱买东西的。
奶奶说:“我每次买东西的时候总是把手里的钱全部给卖东西的人,让他们自己拿钱和找钱,我想别人是不会坑我这个老太太的。
”哪有这样买东西的?约翰感到很可笑。
他决定跟踪奶奶一次,看她究竟是怎么买东西的。
(11)第二天,约翰悄悄地跟在奶奶后面。
果然,奶奶买水果时,一下子把钱全部拿出来,让卖水果的人自己拿钱。
约翰发现卖水果的人从奶奶手里拿出一张10美元的钞票,却放回了两张5美元,他等于没收奶奶的钱!接下来,他看到的情况都差不多,有不收奶奶钱的,还有多找奶奶钱的……(12)约翰的眼睛湿润了。
他明白了,这都是小镇上的人们在帮助无依无靠的奶奶!(13)约翰找到了镇长,感谢小镇人一年来对奶奶无声的照顾。
镇长说:“以前都是你爷爷跟别人打交道,他去世后,你奶奶开始进入社会生活中。
刚开始小镇上的人还感到这个老太太真是奇怪,后来才知道她根本不认识钱,没人愿意欺骗一个不认识钱且完全信任别人的人,于是就出现了这种现象。
其实,不是我们在帮她,而是她在帮我们,小镇上原来也有坑蒙拐骗的现象,自从碰到对人没有丝毫防备的约翰老太太后,这种现象才没有了。
我们应该感谢你奶奶才对啊!”19.简述“100美元”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
(2分)20.用简洁的语言把本文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4分)“奶奶”独立生活;();约翰发现钱增多的秘密;()。
21.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2分)22.为什么文中多次写到“奶奶”把钱丢在窗台上?(2分)23.文末为什么镇长说“不是我们在帮她,而是她在帮我们”?(3分)24.试推断:小镇人帮助“奶奶”,为什么采取“无声”的方式?(2分)四、作文(50分)以下两题任选做一题....。
25. 主张,是对如何行动所持有的见解。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交友,如何消费,如何环保……你总会有自己的主张。
请以“我的主张”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先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一个词或短语,使题目完整;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
26. 题目:孝敬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
初二期中语文试题答案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5分)1.D2.A3.D4. 背诵默写(1)绿树村边合 (2)为有源头活水来(3)海日生残夜(4)浅草才能没马蹄(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5.根据句首语境,仿照画线句式,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