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33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三河中学戴彩霞教学目的:建国初期的经济形势。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人民政府采取恢复发展经济的措施:打击投机倒把,加强市场管理,稳定物价;统一财政经济,实现收支平衡;合理调整工商业。
“三反”“五反”运动。
教学重点:建国初期的经济形势,人民政府为恢复国民经济采取的措施,“三反”“五反”运动。
教学难点:恢复国民经济措施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利用课前提示导入新课:一、建国初期的经济形势(板书)让学生阅读P148-149内容。
思考:新中国建立进的基本国情是怎么样的?经济趋于全面崩溃。
工业技术低下,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
二、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板书)措施: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2、打击投机倒把,加强市场管理,以稳定市场物价。
3、统一财政经济,以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4、合理调整工商业,以发展生产。
让学生阅读找出上述措施,然后老师逐一讲解。
让学生背诵上术措施,默写。
经过三年努力,物价稳定,国家财政经济根本好转。
到1952年底,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
这就为我国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准备了条件。
让学生看P151“1957年二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三、“三反”“五反”运动(板书)1、“三反”“五反”运动的目的是打退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发起的猖狂进攻,不法资本家的“五毒”,使党、政、军机关,人民团体和经济部门滋长了“三害”。
这不仅破坏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工作,而且腐蚀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机体。
2、“三反”“五反”的内容和两个运动开展的不同范围。
“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私营工商业中)3、刘青山、张子善。
4、意义:“三反”“五反”运动的胜利,打退了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有力地抵制了资产阶级对革命队伍的腐蚀,清除了内部的一批腐败分子,教育和挽救了一批干部,加强了执政党和国家机关的建设,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进一步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创造了良好的前提。
第20课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教材分析旧中国给共产党留下一个烂摊子:工业技术低下,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农业生产落后,人民生活痛苦不堪。
如果收拾不了这个烂摊子,人民政权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巩固。
当时,党和政府把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当成首要任务,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用三年时间恢复了经济,改善了人民生活,从根本巩固了人民政权。
这一史实也证明了社会主义社会无比的优越性。
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建国初期的经济形势;人民政府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四项措施;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简况;“二反”、“五反”运动的背景、内容、范围。
2.思想教育: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①解放前夕,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已趋于全面崩溃。
这就是建国后面临的严峻国情。
②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发展,说明新中国比旧中国进步,社会主义比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要优越。
③三反运动的胜利说明我们党完全有能力消除自身的一些腐败现象,五反运动打退了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保证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3.能力培养:引导学生思考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与政治稳定之间的辩证关系,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建国初期的经济形势;人民政府为恢复国民经济采取的措施;“三反”、“五反”运动。
难点: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
教学方法以讲述为主的综合教学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中央人民政府为巩固政权做了哪些工作?(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要巩固政权,只做这些是不够的,还必须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巩固政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一课。
一、建国初期的经济形势全国解放前夕,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已经趋于全面崩溃。
工业极其落后,代表中国工业最高水平的是王麻子剪刀和骆驼祥子的人力车。
重工业少得可怜,几乎等于零,钢的年产量只有15.8万吨,平均每人0.29公斤,只够打一把割猪草用的镰刀,而当时日本钢产量是700万吨,美国2880万吨;轻工业门类不齐全,很多工业品、生活用品都得从外国进口。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教案示例之一教案示例之一第23课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河南省实验中学高级教师杨冬莲(一)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建国初期的经济形势。
人民政府采取恢复发展经济的措施:打击投机倒把统一财政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
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简况。
“三反”、“五反”运动。
(2)思想教育:①解放前夕,国统区的经济已趋于全面崩溃。
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础十分薄弱;②建国初,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
说明新中国同旧中国比充满了活力。
社会主义制度比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优越;③共产党有魄力、有能力领导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3)能力要求:①通过新中国与旧中国国民经济状况的对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列举出恢复经济采取的四项措施,训练概述能力。
③写出三反五反运动的内容,训练识忆能力.④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建国初期的经济形势,人民政府为恢复国民经济采取的措施,“三反"、“五反"运动.难点:恢复国民经济措施中的“统一财政经济,解决收支平衡”一项。
教具教法①自制复合式“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整体图示幻灯片。
②写出一张“三反”、“五反”运动内容的幻灯片。
③采取谈话法、讨论法、图示法、情感讲述法等教学方法。
(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新中国诞生之初,为了战胜国内外敌人的猖狂进攻,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我党采取了什么措施?(生:1950年到1953年7月,进行了抗美援朝斗争.打败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悍卫了世界和平。
还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和土地改革运动。
)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三大运动的完成,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
这是我党领导人民在政治、军事、外交诸方面进行的斗争。
然而,建国之初,我国的基本国情怎样?为巩固政权,恢复经济,我党在经济建设方面又采取了哪些果断的措施?效果怎样?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节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节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二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化新中国成立时严峻的经济形势;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大力恢复发展生产;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二)能力培养目标1 通过中国共产党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而进行斗争的教学,培养学生深入挖掘教材和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
2 通过分析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政治稳定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1 通过建国初期的经济形势教学,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与反动,并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2 通过介绍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中涌现出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事迹,帮助学生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的道德风尚和价值观,并渗透时代精神教育。
三重点、难点(一)重点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二)难点1 没收官僚资本既有民主革命的性质,又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从时间上看,这已经是过渡时期,而过渡时期仍要完成民主革命的问题。
2 调整并发展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是难点。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掌握了国家的政权,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裼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什么仍然要使某些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准备略六教学步骤导入新课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前期,我党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政权和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巩固是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为政权的巩固奠定了基础。
下面,让我们来学习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一严峻的经济形势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里接收了一个贫穷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
经济形势严峻的原因三个方面来把握经济形势严峻的原因二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第二节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节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二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化新中国成立时严峻的经济形势;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大力恢复发展生产;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二)能力培养目标1 通过中国共产党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而进行斗争的教学,培养学生深入挖掘教材和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
2 通过分析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政治稳定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1 通过建国初期的经济形势教学,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与反动,并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2 通过介绍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中涌现出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事迹,帮助学生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的道德风尚和价值观,并渗透时代精神教育。
三重点、难点(一)重点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二)难点1 没收官僚资本既有民主革命的性质,又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从时间上看,这已经是过渡时期,而过渡时期仍要完成民主革命的问题。
2 调整并发展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是难点。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掌握了国家的政权,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裼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什么仍然要使某些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准备略六教学步骤导入新课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前期,我党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政权和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巩固是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为政权的巩固奠定了基础。
下面,让我们来学习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一严峻的经济形势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里接收了一个贫穷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教学设计_八年级历史教案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教学设计示例导入设计:引用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的论断,“我们……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基本胜利……只不过是像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残余的敌人尚待我们扫灭。
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的面前。
”引导学生分析建国初期面临的严峻政治经济形势:解放战争尚未完成;国内外敌人在进行破坏活动;国民经济严重困难。
复习上节课共产党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指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巩固是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而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又为政权的巩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讲解新课:一、建国初期的经济形势:1.教师首先指出:全国解放前夕,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已趋于全面崩溃,留给中国人民的是一个贫穷落后的烂摊子。
由学生概括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教师可利用教材中的《1949年国民经济基本情况》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建国初期工农业生产极其落后,人民生活困苦,尤其是工业基础十分微弱。
另外,教师适当补充关于工业基础薄弱、物价飞涨,投机猖獗的内容,为下面内容作铺垫。
2.造成国民经济形势严峻的原因有三点,由学生讨论并举例完成,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后回答,教师做补充。
第一,是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
学生举1840年以来列强屡次侵华的史实、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等内容。
教师适当补充材料如:据不完全统计,一百多年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殖民贸易、非法走私和控制关税等手段,从中国掠夺的资财有一千亿两白银以上,人均达二百多两。
教师指出殖民主义的危害产生深远影响,新中国建立后要在强敌环绕下进行经济建设,可以说是任务非常艰巨。
第二,是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国统区滥发纸币造成的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的情况,回忆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依靠国民政府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
仅在解放战争期间,他们从人民身上搜刮的财富就达二百亿美元以上,让学生更深入的认识国民党执政的腐败。
第三,是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