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 格式:docx
- 大小:462.69 KB
- 文档页数:29
2018年寿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寿光市统计局(2019年3月11日)2018年,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争当全省县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这一奋斗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动力,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克服种种不利因素叠加影响,在农业受灾相对较大的情况下,经济仍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总量不断扩大,结构逐步优化,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902.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9.4亿元,同比增长0.2%;第二产业增加值355.6亿元,同比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447.6亿元,同比增长7.4%。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1.0:39.4:49.6。
二、农业农业以新发展理念加强创新。
全年粮食总产56.4万吨,其中夏粮总产29.8万吨。
棉花播种面积同比下降7.3%,总产0.2万吨,同比下降60.0%;水果总产量4.1万吨,同比下降6.9%;瓜菜总产417.7万吨,同比下降4.7%。
农业技术集成创新持续发展,规划建设了占地800亩现代农业高新技术集成示范区,共引进水肥一体化、高效生态农业等高新技术企业20家,实现了对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装备的集中展示、集成优化。
种业研发能力逐步提升,全市已取得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权证书的蔬菜品种6个、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的蔬菜品种58个,另有5个蔬菜品种已拟授权公示。
畜牧业发展增速下降。
年末生猪存栏54.5万头,同比下降10.3%,出栏89.0万头,同比下降3.5%;牛存栏0.9万头,同比下降18.0%,出栏0.3万头,同比下降61.0%;羊存栏7.7万只,同比下降31.9%,出栏11.0万只,同比下降25.1%。
全年肉类总产量15.5万吨,同比下降4.1%;禽蛋总产量2.4万吨,同比下降7.3%;奶类总产量2.4万吨,同比增长4.9%。
2018年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00309亿元,比上年增长6.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734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366001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469575亿元,增长7.6%。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7%,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2%。
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6.2%,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为32.4%,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贡献率为-8.6%。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4644元,比上年增长6.1%。
国民总收入896915亿元,比上年增长6.5%。
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4]比上年下降3.1%。
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07327元/人,比上年提高6.6%。
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953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3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313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58%,比上年末提高1.06个百分点。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3.37%,比上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
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出生率为10.94‰;死亡人口993万人,死亡率为7.13‰;自然增长率为3.81‰。
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6]2.86亿人,其中流动人口2.41亿人。
表1 2018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586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3419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比上年增加10万人。
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下降0.1个百分点。
全国农民工总量28836万人,比上年增长0.6%。
其中,外出农民工17266万人,增长0.5%;本地农民工11570万人,增长0.9%。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1%。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3.5%。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4.1%。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4%。
2018年东港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质量效益稳步提升,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一、综合经济提质增效,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8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57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3%。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752元,增长6.9%。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4.8亿元,增长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77.07亿元,增长3.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68.53亿元,增长9.8%。
三产比为4.4:31:64.6。
2018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及增速物价水平总体稳定。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4%,八大类商品价格全面上涨。
其中,衣着类上涨1.8%、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4%、交通和通信类上涨2.8%、居住类上涨4.4%,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3.5%,食品烟酒类上涨1.2%,医疗保健类上涨0.8%、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1.2%。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6.1%,购进价格上涨4.2%,比上年分别回落1.4和7.5个百分点。
服务业稳定增长。
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123.2亿元,利润总额9.58亿元,增幅分别达到14.16%和32.44%。
被确定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
市场主体繁荣发展。
全年新发展私营企业8128户,累计达到37228户;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3420户,累计达到68926户。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全区14850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42个贫困村全部“摘帽”。
全年区级扶贫资金累计投入2964.2万元,增长10%。
统筹各级扶贫资金4000余万元建设了“莓香河畔”扶贫基地项目。
有5415户贫困户依托小额扶贫信贷“委托经营”户均增收3000元,有501户贫困户依托“央行产业扶贫贷”户均获益3723元。
二、农林牧渔业农林牧渔业保持稳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88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9.24亿元,林业产值1.06亿元,牧业产值12.24亿元,渔业产值21.06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28亿元。
2018年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一、综合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实现36010.3亿元,比上年增长6.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38.0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16040.1亿元,增长4. 3%;第三产业增加值16632.2亿元,增长9.8%。
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9.2:46. 6:44.2,调整为9.3:44.5:46.2,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47772元,比上年增长6.0%。
年末全省常住总人口7556.3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6.78万人。
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264.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7.5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6.43%,比上年末提高1.42个百分点。
出生人口84.88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1.26‰;死亡人口48.09万人,人口死亡率为6.3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88‰,比上年回落1.72个千分点。
全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87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6.5万人,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1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控制在4.5%的预期目标以。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4%。
其中,城市上涨2.5%,农村上涨2.4%。
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2.0%,衣着上涨1.7%,居住上涨2.5%,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1.7%,交通和通信上涨0.4%,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2.4%,医疗保健上涨7.4%,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5%。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6.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4.0%;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上涨4.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现。
去产能扎实推进。
超额完成六大行业年度去产能任务。
全年原煤、焦炭产量比上年分别下降7.7%和11.6%,生铁产量下降3.9%,平板玻璃产量下降1.7%。
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为918.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 1%。
企业成本继续下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6. 2元,比上年下降0.4元。
2018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一、经济总量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25315.4亿元,比上年增长5.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033.3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0025.1亿元,增长7. 4%;第三产业增加值13257.0亿元,增长4.8%。
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8008元,比上年增长5.9%。
二、农业[3]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484.0千公顷。
其中,水稻播种面积488.4千公顷,玉米播种面积2713.0千公顷。
全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723.1千公顷。
其中,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90.9千公顷,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313.4千公顷。
全年果园面积352.1千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2192.4万吨。
其中,水稻产量418.0万吨,玉米产量1662. 8万吨。
全年油料产量78.1万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852.3万吨。
全年水果产量788.9万吨。
全年造林作业面积168.0千公顷,森林抚育面积99.3千公顷,育苗面积28. 0千公顷,义务植树0.6亿株。
全年林木采伐蓄积量253.3万立方米。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74.7万吨。
其中,猪肉产量210.1万吨,牛肉产量27.5万吨,羊肉产量6.6万吨,禽肉产量130.5万吨。
全年禽蛋产量297. 2万吨。
全年生牛奶产量131.8万吨。
全年生猪出栏2495.8万头,年末生猪存栏1262.2万头。
全年水产品产量(不含远洋捕捞)452.6万吨。
其中,淡水捕捞4.9万吨,淡水养殖83.8万吨,海洋捕捞54.7万吨,海水养殖309.2万吨。
全年机耕面积3839.1千公顷,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4099.9千公顷。
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43.7万吨。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5](不包括渔船)2224.5万千瓦。
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规模以上工业[6]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8%。
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8.9%,集体企业增加值增长5.0%,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9.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10.8%。
2018年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一、综合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实现36010.3亿元,比上年增长6.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38.0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16040.1亿元,增长4. 3%;第三产业增加值16632.2亿元,增长9.8%。
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9.2:46. 6:44.2,调整为9.3:44.5:46.2,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47772元,比上年增长6.0%。
年末全省常住总人口7556.3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6.78万人。
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264.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7.5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6.43%,比上年末提高1.42个百分点。
出生人口84.88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1.26‰;死亡人口48.09万人,人口死亡率为6.3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88‰,比上年回落1.72个千分点。
全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87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6.5万人,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1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控制在4.5%的预期目标以内。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4%。
其中,城市上涨2.5%,农村上涨2. 4%。
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2.0%,衣着上涨1.7%,居住上涨2.5%,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1.7%,交通和通信上涨0.4%,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2.4%,医疗保健上涨7.4%,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 2.5%。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 6.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4.0%;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上涨4.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现。
去产能扎实推进。
超额完成六大行业年度去产能任务。
全年原煤、焦炭产量比上年分别下降7.7%和11.6%,生铁产量下降3.9%,平板玻璃产量下降1.7%。
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为918.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1%。
企业成本继续下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6.2元,比上年下降0.4元。
2018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2018年,天津市经济运行整体保持平稳,结构优化持续推进,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市场活力不断增强,民计民生明显改善,高质量发展态势正在形成。
一、综合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GDP)18809.64亿元,比上年增长3.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2.71亿元,增长0.1%;第二产业增加值7609.81亿元,增长1.0%;第三产业增加值11027.12亿元,增长5.9%。
三次产业结构为0.9:40.5:58.6。
图1 2014-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和服务业比重财政收入质量明显提高。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06.19亿元。
其中,税收收入1624.8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7.2%,比上年提高7.7个百分点。
从主体税种看,增值税698.43亿元,增长6.7%;企业所得税319.51亿元,增长3.1%;个人所得税129.78亿元,增长11.4%。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04.53亿元。
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04.08亿元,增长9.7%;教育支出446.67亿元,增长3.3%;医疗卫生支出192.55亿元,增长5.7%;住房保障支出91.71亿元,增长43.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年度任务全面落实。
去产能扎实推进,2018年四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8.5%,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粗钢产量增长6.4%,比上年回落13.4个百分点,生铁产量下降0.5%。
去杠杆成效明显,2018年末,规模以上工业资产负债率为57.9%,比上年末降低1.9个百分点,处于201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企业成本逐步降低,出台新一批降成本政策措施,已出台的降成本政策措施全年为企业减轻负担约600亿元,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84.01元,比上年降低0.91元。
民营经济保持活跃。
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全面落实“天津八条”及61个实施细则,营商环境不断向好,市场主体继续增加。
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表一项目计算单位2016年实际2017年2018年预计完成比2016年增长%计划完成比20增长一、地区生产总值万元统计局第一产业万元统计局第二产业万元统计局第三产业万元统计局二、工农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万元统计局工业总产值万元工信委三、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万元财政局全口径财政支出万元财政局四、城乡居民储蓄万元人民银行五、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万元统计局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商务局七、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万美元商务局八、口岸过货量万吨口岸委指标名称计算单位2016年实际2017年预计完成比2016年增长% 计划完成一、农业增加值万元统计局二、农业总产值万元统计局三、乡镇企业工信委1、总产值万元其中:工业产值万元2、营业收入万元3、利税总额万元4、增加值万元四、粮豆薯总产量吨农委五、总播种面积亩农委1、粮食作物亩注:第三项乡镇企业指标,按国家农业部要求,从2008年起统计时不再含个体工商户指标名称计算单位2016年实际2017年预计完成比2016年增长% 计划完2、经济作物亩六、造林面积亩林业局七、退耕还林亩林业局八、肉类总产量吨畜牧兽医局九、奶类总产量吨畜牧兽医局十、生猪存栏头畜牧兽医局十一、大牲畜存栏头畜牧兽医局十二、羊存栏头畜牧兽医局十三、奶牛存栏头畜牧兽医局十四、水产品养殖面积亩水产局十五、水产品产量吨水产局注:第六项、第七项指标,2014年以来省里没有给我市下达任务表三项目名称计算单位2016年实际2017年预计完成比2016年增长% 计划完成工业产值(全口径)万元工信委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一、工业总产值万元二、工业增加值万元三、产品销售收入万元四、上缴税金万元表四——1指标名称计算单位2016年实际2017年预计完成比2016年增长% 计划完一、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万美元商务局1、出口总额万美元2、进口总额万美元二、口岸过货万吨口岸委1、铁路万吨2、公路万吨三、口岸过客万人次口岸委1、铁路万人次2、公路万人次表四——2指标名称计算单位2016年实际2017年预计完成比2016年增长% 计划完四、旅游业旅游局1、进出境人次万人次其中:入境万人次出境万人次2、创汇总额万美元3、旅游业总收入亿元五、私营、个体经济市场监管局1、从业户数户2、从业人员人2018年人口、教育、人民生活发展计划表五2018年国务院及省批准用地的项目表六单位:公顷目 名 称项目位置建设项目 开竣工时间项目用地规模总 计农用地其中:耕地未利用地合 计国土局项目名称计算 单位 2016年 实 际2017年2018 预计完成比2016年增长% 计划完成比一、人口卫计委年末人口总数 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二、教育 教育局招生人数 人 高 中 人 初 中 人 小 学 人 职 高 人三、人民生活 统计局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018年环境污染控制计划表七指标名称计算单位2016年实际2017年一、污染物排放控制1、二氧化硫排放量吨2、烟尘排放量吨3、氮氧化物排放量吨4、氨氮排放量吨5、COD排放量吨6、有毒污染物排放量吨7、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吨8、城市污水集中处理量吨9、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二、主要城市环境质量1、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平均值毫克/立方米2、大气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毫克/立方米3、大气二氧化氮年日平均值毫克/立方米2018年科技项目指导计划表八类别项目名称建设单位投资(万元)资金来源建设性质建设内容科技局绥芬河市2018年基本建设项目指导计划表九—— 1 计算单位:万元、平方米序号项目名称建设性质总建设要求截至2017年底完成投资2018 年计划总规模计划总投资建设年限合计市筹合计各单位- 11 -。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3月5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审查国务院关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审查国务院关于201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
以下为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民生保障的内容摘要: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五年来,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加到82.7万亿元,年均增长7.1%,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4%提高到15%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财政收入从11.7万亿元增加到17.3万亿元。
居民消费价格年均上涨1.9%,保持较低水平。
城镇新增就业6600万人以上,13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了比较充分就业。
五年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易地扶贫搬迁83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
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4%、超过经济增速,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
出境旅游人次由8300万增加到1亿3千多万。
社会养老保险覆盖9亿多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5亿人,织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
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7岁。
棚户区住房改造2600多万套,农村危房改造1700多万户,上亿人喜迁新居。
……刚刚过去的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并好于预期。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9%,居民收入增长7.3%,增速均比上年有所加快;城镇新增就业1351万人,失业率为多年来最低;工业增速回升,企业利润增长21%;财政收入增长7.4%,扭转了增速放缓态势;进出口增长14.2%,实际使用外资136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经济发展呈现出增长与质量、结构、效益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这是五年来一系列重大政策效应累积,各方面不懈努力、久久为功的结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2018年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00309亿元,比上年增长6.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734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366001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469575亿元,增长7.6%。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7%,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2%。
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6.2%,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为32.4%,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贡献率为-8.6%。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4644元,比上年增长6.1%。
国民总收入896915亿元,比上年增长6.5%。
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4]比上年下降3.1%。
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07327元/人,比上年提高6.6%。
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953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3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313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58%,比上年末提高1.06个百分点。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3.37%,比上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
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出生率为10.94‰;死亡人口993万人,死亡率为7.13‰;自然增长率为3.81‰。
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6]2.86亿人,其中流动人口2.41亿人。
表12018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586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3419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比上年增加10万人。
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下降0.1个百分点。
全国农民工总量28836万人,比上年增长0.6%。
其中,外出农民工17266万人,增长0.5%;本地农民工11570万人,增长0.9%。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1%。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3.5%。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4.1%。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4%。
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下降0.9%。
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月同比上涨的城市个数为69个,下降的为1个。
表22018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年末国家外汇储备30727亿美元,比上年末减少672亿美元。
全年人民币平均汇率为1美元兑6.6174元人民币,比上年升值2.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
全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12]为76.5%。
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70.6%,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8.0%,提高2.2个百分点。
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2414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减少6510万平方米。
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积25091万平方米,减少5072万平方米。
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5%,比上年末下降0.5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3.88元,比上年下降0.20元。
全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分别比上年增长43.0%和15.4%。
新动能持续发展壮大。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14]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9%。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3.9%。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2.9%。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中,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4.6%。
全年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4.9%,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2.8%。
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115万辆,比上年增长66.2%;智能电视产量11376万台,增长17.7%。
全年网上零售额90065亿元,比上年增长23.9%。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农村贫困标准计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166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86万人;贫困发生率1.7%,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
全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71元,比上年增长1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3%。
二、农业[25]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704万公顷,比上年减少95万公顷。
其中,小麦种植面积2427万公顷,减少24万公顷;稻谷种植面积3019万公顷,减少56万公顷;玉米种植面积4213万公顷,减少27万公顷。
棉花种植面积335万公顷,增加16万公顷。
油料种植面积1289万公顷,减少33万公顷。
糖料种植面积163万公顷,增加9万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65789万吨,比上年减少371万吨,减产0.6%。
其中,夏粮产量13878万吨,减产2.1%;早稻产量2859万吨,减产4.3%;秋粮产量49052万吨,增产0.1%。
全年谷物产量61019万吨,比上年减产0.8%。
其中,稻谷产量21213万吨,减产0.3%;小麦产量13143万吨,减产2.2%;玉米产量25733万吨,减产0.7%。
全年棉花产量610万吨,比上年增产7.8%。
油料产量3439万吨,减产1.0%。
糖料产量11976万吨,增产5.3%。
茶叶产量261万吨,增产5.9%。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517万吨,比上年下降0.3%。
其中,猪肉产量5404万吨,下降0.9%;牛肉产量644万吨,增长1.5%;羊肉产量475万吨,增长0.8%;禽肉产量1994万吨,增长0.6%。
禽蛋产量3128万吨,增长1.0%。
牛奶产量3075万吨,增长1.2%。
年末生猪存栏42817万头,下降3.0%;生猪出栏69382万头,下降1.2%。
全年水产品产量6469万吨,比上年增长0.4%。
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5018万吨,增长2.3%;捕捞水产品产量1451万吨,下降5.7%。
全年木材产量8432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0.4%。
全年新增耕地灌溉面积72万公顷,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44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05160亿元,比上年增长6.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6.2%;股份制企业增长6.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4.8%;私营企业增长6.2%。
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2.3%,制造业增长6.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9%,纺织业增长1.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4.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7.0%,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7.2%,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0.9%,汽车制造业增长4.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7.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3.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6%。
表32018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26]年末全国发电装机容量189967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6.5%[29]。
其中[30],火电装机容量114367万千瓦,增长3.0%;水电装机容量35226万千瓦,增长2.5%;核电装机容量4466万千瓦,增长24.7%;并网风电装机容量18426万千瓦,增长12.4%;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7463万千瓦,增长33.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66351亿元,比上年增长10.3%[31]。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18583亿元,比上年增长12.6%;股份制企业46975亿元,增长14.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6776亿元,增长1.9%;私营企业17137亿元,增长11.9%。
分门类看,采矿业利润5246亿元,比上年增长40.1%;制造业56964亿元,增长8.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4141亿元,增长4.3%。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49%,比上年提高0.11个百分点。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61808亿元,比上年增长4.5%。
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利润8104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国有控股企业2470亿元,增长8.5%。
四、服务业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84201亿元,比上年增长6.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0550亿元,增长8.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6023亿元,增长6.5%;金融业增加值69100亿元,增长4.4%;房地产业增加值59846亿元,增长3.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32431亿元,增长30.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24427亿元,增长8.9%。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1.4%,营业利润增长6.5%。
全年货物运输总量515亿吨,比上年增长7.1%。
货物运输周转量205452亿吨公里,增长4.1%。
全年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33亿吨,比上年增长2.7%,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42亿吨,增长2.0%。
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4955万标准箱,增长5.2%。
表42018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全年旅客运输总量179亿人次,比上年下降3.1%[33]。
旅客运输周转量34213亿人公里,增长4.3%。
表52018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24028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906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0.5%,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20730万辆,增长10.9%。
民用轿车保有量13451万辆,增长10.4%,其中私人轿车12589万辆,增长10.3%。
全年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34]12345亿元,比上年增长26.4%。
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26.8亿件,包裹业务0.2亿件,快递业务量507.1亿件,快递业务收入6038亿元。
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65556亿元,比上年增长137.9%。
电信业新增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17267万户,达到259453万户。
年末全国电话用户总数174835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156610万户。
移动电话普及率上升至112.2部/百人。
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0738万户,比上年末增加5884万户,其中固定互联网光纤宽带接入用户36833万户,增加7440万户;移动宽带用户130565万户,增加17413万户。
全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接入流量711亿GB,比上年增长189.1%。
全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40]完成软件业务收入63061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4.2%。
五、国内贸易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0987亿元,比上年增长9.0%。
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25637亿元,增长8.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5350亿元,增长10.1%。
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338271亿元,增长8.9%;餐饮收入额42716亿元,增长9.5%。
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0.2%,饮料类增长9.0%,烟酒类增长7.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8.0%,化妆品类增长9.6%,金银珠宝类增长7.4%,日用品类增长13.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8.9%,中西药品类增长9.4%,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3.0%,家具类增长10.1%,通讯器材类增长7.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8.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3.3%,汽车类下降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