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7部门投入产出表看我国1995年以来的各产业波及效果
- 格式:pdf
- 大小:498.03 KB
- 文档页数:5
产业结构与产业关联-------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摘要本文利用某地区投入产出表计来分析该地区的产业关联效应,计算并运用影响力系数、感应系数、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等指标来描述来分析该地区产业关联和产业结构,在此基础上得出各产业关系及各产业的优势劣势。
关键词:产业关联,产业结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感应系数引言:地区经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着既广泛又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因而某一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的任何变化,都将通过产业关联关系对其他产业部门产生一定的波及作用。
利用投入产出的分析方法,可以定量地分析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
产业关联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经济联系。
它是国民经济中一个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关联度是对关联关系的量化,指一个产业投入产出关系的变动对其它产业投入产出水平的波及程度和影响程度。
一产业关联的分析基本工具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模型是产业关联分析的基本工具,包括实物型和价值型两种类型,使用最广泛地是价值型分析工具。
如下两张表:本文基于的投入产出表为附表1表行向表示该产业的分配或者是去向,即产出部门的产品或者是服务提供给投入部门的作为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量。
列向表示产品的价值组成,即在投入过程中消耗的产出部门的产品或者服务的量。
在投入产出表中,总投入等于总产出。
中间投入等于中间使用,从而最初投入部分等于最终需求部分, 按照上述分类,投入产出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纵横交错,构成相互联系投入产出的相关理论的三个部分:中间需求部分、最终需求部分和增加值部分。
中间需求部分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它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几个经济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
横向的数据表示某一产业向包括本部门在内的所有部门提供其产出的中间产品的状况,纵向的数据表示某一部门在生产中所有部门购进中间产品的状况。
15年高考经济常识图表题全解(一)1、(1995年全国)(18分)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下列表格并回答问题。
表1 国家财政收入来源单位:亿元表2 国有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和盈亏总额单位:亿元(1)这两个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应该如何正确认识这些经济现象?注:①1978年A地区国有工业产值几乎在所有行业中都占很大比重。
②1998年A地区国有和国有控股工业产值只在重点行业中占较大比重,其中在电力、通讯、自来水、煤气生产和供应业占80%;在化学、冶金等基础原材料产业占50%;在电子、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占40%。
表2A地区工业发展状况比较(1)上述两表各反映什么经济现象?(2)表1和表2之间有什么经济联系?(3)这些经济现象与联系说明了什么问题?3、(1998年全国)某轻工企业近年来的生产经营状况、资产规模及其构成如图1、图2:注:该企业在1987年、1992年和1997年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5%、10%和25%。
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指该企业产品销售量占同类产品市场销售总量的比例。
市场占有率高是企业竞争力强的表现。
根据所学的经济常识,回答:(1)图1(含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图2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图2和图1有什么内在经济联系?(3)结合该企业的发展变化,谈谈你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认为。
4表2:我国现有国营大中型企业状况将表1和表2结合起来,并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回答:(共10分)(1)这二个表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2)应该怎样正确认识这些经济现象?5、(1997年全国)某地有两家国有大型企业,其基本情况如表1:表1注:A、B企业毗邻,分属不同的行政主管。
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两家企业根据各自行政主管的指令,制定了投资发展计划,扩大生产范围。
如果计划实现,若干年后将出现的情况如表2:表2运用所学的经济常识,回答(1)表1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你是否赞成这两家企业的投资发展计划?为什么?(3)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上述两家企业存在的问题。
产业经济学单选1、判断宏观经济结构均衡与否的主要观察对象是(B )A产业结构 B产业关联 C产业布局D产业政策2、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D )A国民经济总量 B 企业C家庭D产业3、产业组织运用的主要分析方法有(B )A定性分析 B投入产出分析C计量经济方法D系统动力学方法4、把产业分为主导、先导产业的关联分类法是(B )A技术关联方式分类法B战略关联分类法C原料关联分类法D方向关联分类法5、中国封建时期最重要的产业政策是(A )A农本思想B工商业思想C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思想D农工商思想6、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主要特征有 ( A )A产业集中度较低 B产品无差别 C进入和退出壁垒较低D它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且偏向于完全垄断7、 HHI指数的优势在于 (C )A必须收集到该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信息 B 计算量不大C HHI对规模最大的前几个企业的市场份额变化反映特别敏感D 便于收集资料8、掠夺性定价的特征有 ( C )A 定价一般为长期性的B 所有企业都可以采用此战略C 价格一般订在低于平均利润之下D 对市场结构产生有利的影响9、科斯定理主要强调的是( A )A交易成本的问题 B新古典企业理论的缺陷 C企业的边界 D市场机制的调节10、东方人本主义企业理论中所提及的企业经济活动的本质特征是( B )A向社会提供财货或服务B企业解决“提供”财货或服务的过程中所伴随的某些生产困难时必要的技术转换过程C生产产品并销售出去D为消费者服务的过程11.以下所列不属产业经济学研究范畴的是(A)A.国民经济总量B.产业结构C.产业政策D.产业组织12.最初把产业组织概念引入经济学的人,是新古典经济学家(B)。
A.克拉克B.马歇尔C.斯密D.贝利13.构成行业的最重要的企业实体是( D )。
A.个体企业 B.跨国公司 C.集体企业 D.大型公司14.中国行业协会具有的重要特点( B )。
A.自发性 B.半官半民性 C.纯官方性 D.地方性15.特殊社会分工产生了( C )。
中国文化产业投入产出表编制、规模测度及波及效应研究目录一、内容描述 (1)二、文化产业概述与发展背景分析 (2)三、中国文化产业投入产出表编制 (3)1. 编制目的与意义 (4)2. 编制原则与方法 (6)3. 数据来源及筛选标准 (7)四、中国文化产业规模测度研究 (7)1. 测度方法与模型构建 (8)2. 文化产业规模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9)3. 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11)五、中国文化产业波及效应研究 (12)1. 波及效应理论框架与分析方法 (13)2. 文化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波及效应实证分析 (15)3. 其他产业对文化产业的影响分析 (16)六、中国文化产业投入产出表实证分析与应用案例研究 (18)1. 投入表分析与应用案例研究 (19)2. 产出表分析与应用案例研究对比与分析国内外文化产业投入产出的异同点20一、内容描述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文化产业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规模测度以及波及效应的分析。
通过对中国文化产业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通过对投入产出表的规模测度,可以更好地评估中国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研究还将关注中国文化产业投入产出表对其他产业的波及效应,以期为进一步深化文化产业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本文将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分析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为编制投入产出表奠定基础。
本文将介绍投入产出表编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包括数据来源、指标选择、模型构建等方面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对中国文化产业投入产出表进行编制,以反映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本文将对编制完成的投入产出表进行规模测度,通过对比不同年份的数据,分析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增长速度和占比变化,以评估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
本文还将关注文化产业投入产出表对其他产业的波及效应,分析文化产业对就业、创新、消费等方面的影响,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关文化产业发展的决策依据。
【名词解释】产业波及效果——产业波及是指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当某一部门产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会沿着不同的产业关联方式,引起与其直接相关的产业部门的变化,并且这些相关产业部门的变化又会导致与其直接相关的其他产业部门的变化,依次传递,影响力逐渐减弱,这一过程就是波及。
这种波及对国民经济产业体系的影响,就是产业波及效果。
洛伦兹曲线——洛伦兹曲线最初用于收入分布研究,后移用于市场集中度分析,以反映产业内企业规模分布的不均匀程度。
它表明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有小企业到大企业的累计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曲线越偏离对角线凸向右下角,表明市场集中度越高。
X的非效率——是指在垄断企业的大组织内部存在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状态,即大企业由于脱离竞争压力而引起的费用增加和效率衰减。
免受竞争压力的保护不仅会产生市场配置的低效率,而且还会产生另一种类型的低效率。
免受竞争压力的厂商存在产额的生产成本。
由于这种类型的低效率的性质当时尚不明了,因此称“X的非效率”。
市场进入壁垒——是指相对于企图进入的新企业,现存企业所具有的竞争优势。
它反映了新企业与现存企业之间竞争条件的差异,影响到该市场的垄断竞争状况,从而进入壁垒是影响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
进入壁垒的大小既反映了市场内已有企业优势的大小,也反映了潜在企业或新企业所面临的劣势的程度。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指数)——是赫芬达尔和赫希曼共同提出的一种反映产业集中度的综合指标。
Xi代表第i个企业的规模,X代表市场总规模,n代表市场内的企业数,N代表市场内的总企业数,“Si=Xi/X”代表第i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HHI指数介于0和1之间,数值越大表示市场集中度越高。
产业结构政策——是指政府依据本国的产业结构演化趋势,为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制定的产业政策。
其实质在于从推动产业结构合理演进中,求得经济增长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
产业组织政策——是指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由政府制定的干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调节产业内企业关系的公共政策。
教学资料范本【中级经济基础】试题精选含答案解析B322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单选题-1因产品质量问题受害人可以得到赔偿的是( )。
A.甲20xx年4月8日购买了一辆新款汽车,因刹车不灵致甲及其家人受伤,与生产厂家交涉2个月无果,20xx年7月20日决定到法院起诉B.乙20xx年1月从某商场购买手机一部,该手机通话中经常自动关机,与商场交涉无果后于同年5月向法院起诉C.丙19xx年2月年从商场购买了某品牌压力锅,一直闲置未用,20xx年春节拿出来使用时发生爆炸,致油烟机、橱柜损坏,丙受伤D.丁从其单位偷偷拿出一件尚处在试验阶段的新型节能灯具,使用中发生爆炸导致损失【答案】C【解析】[解析]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请求权,在造成损害的缺陷产品交付最初消费者满10年丧失;但是,尚未超过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外;故本题选C项。
单选题-220xx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为3710.2亿元,增长23.5%,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49%。
按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支出为21.4万元,比上年增加1.4万元。
分活动类型看,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为:174.5亿元,比上年增长12%;应用研究经费支出为492.9亿元,增长0.8%;试验发展经费支出3042.8亿元,增长29.5%。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4.7%、13.3%和82%。
分执行部门看,各类企业经费支出为2681.9亿元,比上年增长25.6%;政府部门属研究机构经费支出687.9亿元,增长21.3%;高等学校经费支出314.7亿元,增长13.7%。
企业、政府部门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支出占全国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72.3%、18.5%和8.5%。
《投入产出分析》习题及解答陈正伟 2010-05-26第一章投入产出法概论1、投入产出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来说,是研究经济体系(国民经济、地区经济、部门经济、公司或企业经济单位)中各个部分之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名词解释、填空2、国民经济:是指由一系列纵横交错的各种经济活动组成的有机整体。
本处研究的投入产出表实际上就是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
-名词解释、填空3、投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劳动力和支付的各种费用及利润、税金等项目的总和。
-名词解释4、下列属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有()A 原材料B 固定资产折旧C 贷款利息支出D 劳动者报酬E 生产税5、下列属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有()A 原材料B 固定资产折旧C 国家给予职工的物价补贴D 劳动者报酬E 生产税6、下列属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有()A 获得的捐赠物质B 国家的奖金C 国家给予职工的物价补贴D 劳动者报酬E 生产补贴7、产出:是指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的总成果及其分配使用去向。
-名词解释8、某地区总投入为30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则各地区总产出为()亿元。
A 3000B 2000C 1000D 50009、在投入产出分析中下列关系成立()。
A 总投入=总产出B 总产出=中间使用+最终使用C 总投入=中间投入+最初投入D 总投入=中间投入+增加值E 各个部门增加值总和=全社会最终使用总和10、在投入产出分析中下列关系成立()。
A 总投入=总产出B 总产出=中间使用C 总投入=增加值+最初投入D 总投入=中间投入+最终使用E 各个部门增加值总和=全社会总产出的总和11、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内容: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相应的线性代数方程体系,综合分析和确定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分析重要的宏观经济比例关系及产业结构等基本问题。
简答12、投入产出表;是指反映各种产品生产投入来源和使用去向的一种(矩阵)棋盘式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