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梦想的力量8--3、4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7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的生字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是《梦想的力量》,生字如下:捐(juān)- 出处:在课文“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刚一放学,就迫不及待地冲进家,向妈妈伸出手要70美元,说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妈妈拿了钱给他,让他去捐款。
”中出现。
- 解释:指舍弃、献出财物等。
- 造句:同学们纷纷为灾区的小朋友捐款捐物。
- 近义词:献、助。
- 反义词:取、索。
筹(chóu)- 出处:课文中有“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
哥哥和弟弟都出去玩了,他却干了两个多小时。
结束后,他累得瘫倒在地上,可一想到70美元的筹款目标,他又撑起来开始干活。
”- 解释:指筹措、筹备,也有谋划的意思。
- 造句:为了举办这次活动,大家都在积极地筹钱筹物。
- 近义词:备、办。
- 反义词:耗、散。
顽(wán)- 出处:“瑞恩吸了一口气说:‘那我再多干些活儿来筹款吧。
’妈妈笑着说:‘瑞恩,你真是个有毅力的孩子。
’于是,瑞恩决定靠自己的劳动来完成70美元的筹款目标。
他把自己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来干活。
周末帮家人捡松果,晚上帮邻居遛狗,空余时间还帮妈妈洗碗……很快,他就筹齐了70美元。
可是,当他把辛辛苦苦筹来的70美元交给‘加拿大国际发展署’后,却被告知,70美元只能买一个打水用的手泵,挖一口井还需要2000美元。
瑞恩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的目光中充满了顽强的信念。
”- 解释:有固执、不容易变化或屈服的意思,也可用于形容顽皮。
- 造句:这位运动员凭借顽强的毅力,最终赢得了比赛。
- 近义词:固、执。
- 反义词:懦、弱。
劣(liè)- 出处:“原来,瑞恩第一次听到非洲儿童因喝了不干净的水而生病甚至死亡的消息后,就下定了决心,一定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他知道,在非洲,许多地方的水源都受到了污染,人们的生活条件非常恶劣。
”- 解释:表示坏、不好,也可用于形容恶劣的环境等。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第17课《梦想的力量>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在反复朗读、想象拓展等文本感悟的过程中相机理解“迫不及待”“一声不吭”“坚定”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想象拓展、联系自己的生活、有感情朗读等手段,设身处地地感受瑞恩的内心想法,读懂重点句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领会本文写作的寓情于叙的写作手法。
3.感受瑞恩对非洲人民深深的关怀,体会到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乃至于感受到爱的力量的巨大的。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想象拓展、有感情朗读等手段,读懂重点句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领会本文写作的寓情于叙的写作手法。
难点:理解“梦想的力量是如此巨大”,感受“爱的力量”的巨大。
课件梦想的力量.ppt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探究课前谈话:(一)导入教学1.出示:车子开进村庄时,5000多名孩子聚在路边,他们热烈地鼓着掌,有节奏地高喊着:“瑞恩!瑞恩!”请学生们一起读。
师:从这段文字中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师:读了这段文字,我想你也一定产生了许多疑问,能说说吗?2.师:这段文字来自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梦想的力量》二:合作交流了解事件1.师:请同学们快速读读这个故事,看看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随机板书:70元2000元钻井机指导学生把事件概括得简洁一些。
板书:筹集资金(三)梦想之因1.师:是呀!就因为一个梦想,瑞恩一次又一次地筹集资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他为何会有这么强烈的梦想呢?请同学们再看看课文,找到相关的语句好好地读读。
2.指名读。
出示:在非洲,许多孩子没有玩具,没有足够的食物和药品,甚至喝不上干净的水。
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
如果能捐出70元钱,就能帮他们挖一口井。
3.拓展想象:在这么一个缺水的环境中,非洲的孩子会过着怎样的生活呢?4.师:正因为这样的生活情景一幕幕地浮现在了瑞恩的心里,使他的心痛了、哭了。
听了老师的话,瑞恩是怎么表现的?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瑞恩的表现,说说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2024《梦想的力量》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1、《梦想的力量》是2024年新教材中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梦想的概念以及一些与梦想相关的知识后进行教学的,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梦想追求能力的重要内容。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梦想的力量,认识梦想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②能力目标:通过文本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③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梦想追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梦想的力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难点是:引导学生将梦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说教法学法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本节课我将采用情景激活法和问题探究法进行教学。
学法上,我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来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资料,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我还将准备一些相关的故事和实例,以引发学生对梦想的思考和讨论。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将分为以下几个环节:环节一、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思考我将通过一个有关成功人士实现梦想的故事来引入课堂。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成功的理解和梦想的期待,以激发学生对梦想的思考和追求。
环节二、导入新课,讲解课文背景我将介绍《梦想的力量》这篇课文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了解到这是一篇关于青少年梦想的故事。
同时,我将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有什么梦想?并请学生思考并记录下来。
环节三、文本阅读,梦想的力量学生将分组进行课文阅读,通过合作讨论来理解课文中的情节和主题。
我将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梦想和他们如何通过努力实现梦想的过程。
同时,我将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
环节四、写作训练,我和我的梦想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我将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第17课梦想的力量第一篇:《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故事。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
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4.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梦想”。
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梦想”。
过渡语:“梦想”可能是我们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
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梦想,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
人应该有梦想,并为自己梦想的实现作出努力。
2.同学们,现在请你告诉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小结:同学们的梦想都非常美好!希望你们能够时刻记住自己的梦想,并使梦想转化成前进的动力。
因为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你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
(板书,完成课题)3.现在就请同学们来阅读一个真实的故事,去感受梦想的力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3.接读课文,纠正字音。
4.重点理解以下词语:筹齐:筹集齐全。
本课是指瑞恩筹集到了可以打一口井的钱。
募捐:广泛征集捐款或物品。
颠簸:上下震荡。
羞涩: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一声不吭:吭,出声,说话。
“一声不吭”是指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
5.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信息匹配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募捐(mù mò)水泵(bàng bèng)筹齐(chóu cóu)一声不吭(kēng kēn)【答案】mù√ bèng√chóu√ kēng √【解析】略填空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_____)请求(______)颠簸(______)行列(_____)答应(_____)眼泪(______)工作【答案】答应一路加入爽快地流下艰巨的【解析】略语言表达扩句。
(1)瑞恩冲进家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瑞恩把钱交给了负责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刚一放学,就迫不及待地冲进家门。
(2)4月下旬的一个早上,瑞恩抱着装有零钱的饼干盒,把辛辛苦苦挣来的70元钱交给了募捐项目的负责人。
【解析】考察学生对句式转换的运用,扩句时应适当增加修辞词。
语言表达缩句。
(1)瑞恩收到了一张25元的支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加拿大援助救济会驻乌干达办事处的工程师专程来到加拿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瑞恩收到了支票。
(2)工程师来到加拿大。
【解析】学生要学会句式转换的运用,掌握扩句的技巧,才能做好题目。
语言表达把下列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再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大家都流泪。
(2)他只是兴奋地说,他再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
【解析】略语言表达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第17课《梦想的力量》同步训练(小学语文-有答案-)填空题1. 辩字组词旬________ 募________ 筹________ 颠________ 簇________询________ 幕________ 寿________ 慎________ 族________2. 选择正确的读音。
水泵(bèng bàng)________ 筹(chuó chóu )款________ 吭(háng kēng)声________ 兴(xīng xìng )奋________ 钻(zuān zuàn)井机________ 颠簸(chàn diān)________ 执著(zhù zhuó)________ 攒钱(cuàn zǎn)________ 挣钱(zhēng zhèng)________ 迫(pò pù)不及待________3. 给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募捐(mù mò)________ 水泵(bàng bènɡ)________筹齐(chóu cóu)________ 一声不吭(kēnɡ kēn)________4.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________请求________颠簸________答应________眼泪________工作5. 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反义词。
让瑞恩通过自己干活来攒够2000元,实在是太困难了。
17、梦想的力量教学目标:1、凭借初读,了解“瑞恩的梦想是什么,是怎么实现的”,能概括地表达2、自主探究,从“激励自己,感化他人。
拯救生命”这三个方面感受梦想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
3、通过比较,了解在列举选材时,只有关注全面性才有说服力。
4、凭借书写“梦想格言”“歌曲欣赏”等,激活学生的梦想。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补充阅读,引入情境1、图文并茂,介绍非洲缺水情况生活在我们这里是幸福的。
在非洲……肮脏不堪的水……非洲的安格鲁地区……2、读着这些文字,你最想说的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点评:——富有同情心的孩子;善良的孩子……在加拿大,有一个孩子,名叫瑞恩,当他了解到这些以后,在他的内心便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二、初读课文,概括梦想1、快速浏览课文,划找描写瑞恩梦想的句子。
如果能快速地浏览,寻找到有用的信息,是一种能力的表现。
30秒钟,直接描写瑞恩梦想的句子。
计时开始——2、汇报生: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生:我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3、读着这两句话,你有什么发现?生:梦想越来越大,不断地生长,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4、瑞恩的梦想实现了吗?文中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课件出示:2001年,“瑞恩的井”基金会正是成立。
一年以后,“瑞恩的井”基金会已经为非洲的8个国家打了30口井。
这两年,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怎样实现他的梦想?5、凭借读书卡,梳理“瑞恩的梦想实现之路”《梦想的力量》读书卡瑞恩的梦想实现之路哪几个自然段作了描写1、挣足70元钱 1-62、挣足2000元钱 7-103、筹钱买个钻井机 11-134、打出第一口井 14-165、打出30口井 17梦想实现,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不由感叹:梦想的力量可真伟大。
三、板块探究,感悟“梦想”生再次默读课文,自主划找、品读、批注感悟:为什么说梦想的力量是伟大的?【板块一】激励自己课件出示: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梦想的力量评课稿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梦想的力量》评课稿1 《梦想的力量》是一篇略读课文,利革老师虽然年轻,这节课却上得很老练。
这篇课文教得略而不浮,略而不浅,我觉得这节课主要以下亮点:1、利革老师先让学生读自学提示,让学生画出本课的学习要求。
然后带着问题读课文。
符合五年级学生的特点,本课又是本册的最后一课,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因此,根据学生实际出发,根据课型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利革老师以“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么实现这个梦想的?”这两个问题来梳理课文,然后紧紧围绕“瑞恩身上的什么品质感动了你?”这个问题来研读课文,教学主线清晰,教学中既重视对全文的概览,又能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精读感悟。
3、略读课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取向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通过快速浏览提取信息,画一画相关的语句,写写批注感受,学生需要的培养的略读能力与习惯在课堂上得到了落实。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梦想的力量》评课稿2听凌老师的课让人感觉清新、灵动、舒服。
《梦想的力量》是一片略读课文,凌老师的教学使这篇课文略而不浮,略而不浅,我觉得这节课主要以下几个亮点:1、亮点体现在凌老师提问的针对性。
她设计的问题非常简单,很有针对性,往往一个关键的问题就能统领全文,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
比如,她问的“这梦想带给年轻的瑞恩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思考的角度是多维的,有的说到“坚持”,有的讲到“毅力”,有的点到“兴奋”,还有的提到“执著、百折不挠”等等,教师的提问让学生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多方面去思考,训练了学生们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能力。
虽然同学们的答案不一,但都能回归到一个中心,那就是“梦想的理想如此无比巨大!”2、亮点是体现教学的完整性。
受教学时间的影响,我们知道略读课文的课时多数是一课时。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能快速抓准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从而使略读课文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
《梦想的力量》预习课导学案教材简介:《梦想的力量》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17课。
这是一篇读来令人心灵震撼和感动不已的课文。
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并感染和带动了周围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最终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一颗善良、坚定执著、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这就是梦想的力量!美好善良的梦想,会给人带来希望,会给人带来无穷的动力,能创造出奇迹。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应该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阅读中揣摩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中着力体现一个“悟”字,读中蕴情,说中表情,充分挖掘教材潜在的人文内涵,指导学生深入细致的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升华自己的思想认识。
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了解瑞恩的梦想和他为实现梦想而做出的努力,体会瑞恩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
2、教育学生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3、领悟作者怎样把事情写具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3、接读课文,纠正字音。
4、重点理解以下词语:筹齐:筹集齐全。
本课是指瑞恩筹集到了可以打一口井的钱。
募捐:广泛征集捐款或物品。
颠簸:上下震荡。
羞涩: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一声不吭:吭,出声,说话。
“一声不吭”是指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
5、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着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说一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读文交流,体会作者情感1、(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
)想一想,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2、文中有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在这些出乎意料之处你想到些什么?从而深刻体会瑞恩以及文中其他人物的精神品质。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3、引读课文,尝试回答上面的问题。
引读课文,深入体会以下句子的含义。
①一声不吭的瑞恩突然说:“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
”他的声音很小,但很坚定,“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这段话与前面写瑞恩在第一次捐钱时听募捐项目的负责人说挖一口井得要2000块钱时的表现形成了对比:那时的瑞恩还不知道2000块钱是个多大的数目,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再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从“兴奋”到“坚定”,一方面表现了瑞恩在短短的两个月内,通过筹齐打井的2000块钱,已经迅速地长大了,他现在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买钻井机的难度;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瑞恩为了实现“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这一梦想的坚定态度是不可动摇的。
②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是指瑞恩“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的实现,给安格鲁的孩子们送去了关爱,送去了健康,令安格鲁的村民们感激不尽;而安格鲁村民们的表现,也令瑞恩和父母感到无比的激动和幸福。
作者在此点题,满怀深情地阐发议论,以反问句抒发自己的情感,并引发读者的思考──梦想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四、联系上下文,体会题目的含义梦想的力量在课文中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小瑞恩的梦想不仅鼓动着他本人前进的风帆,激励着他克服重重困难,坚定执着地为达到梦想的彼岸而奋斗;同时也感动并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其中,最终使梦想成为现实;这个梦想的实现也使安格鲁的村民们对瑞恩以加拿大人民感激不尽,从而增进了加非人民的友谊。
这不就是梦想的力量吗?五、回读全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并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激发共鸣1、(出示课题)交流各自的梦想。
师:“梦想是人类心中最深切、最美好的渴望。
人世间很多奇迹都源自于它。
每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梦想。
同学们,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梦想吗?”2、了解非洲缺水情况。
“在地球的那一端,一个年仅6岁的加拿大孩子瑞恩.希里杰克也有一个梦想,是什么?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个短片,我们一起走进非洲,看看那儿的孩子,那里的生活。
”(师边播放课件边叙述)“非洲的安格鲁地区长年干旱。
最近的水源是5公里外的一处池塘。
这里常年有1/4学生患有霍乱、伤寒和其他严重的水生寄生虫疾病。
3.1万多居民,却没有一名医生,1/5的孩子在5岁前就死掉了。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共有11亿人口缺水,而南非洲就有2/3的农村和1/4的城镇近3.3亿人口缺水,整个非洲缺水人口达4亿,占非洲总人口的66%。
近年来,非洲旱灾频发,因饮用不清洁水引发的各种疾病,每年都要夺走数以百万计非洲人的生命。
有关专家估计,非洲缺水问题还有可能继续恶化和蔓延。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中,学生交流各自的梦想后,播放非洲缺水的短片。
在非洲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到处可以看到在干旱边缘挣扎的动物和人,多媒体手段的呈现让学生沉浸在非洲人民严重缺水的悲惨中。
突破课堂地域和时间的局限,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打动人心的音乐激发学生与课文主人公的情感共鸣,再现一个他们无法想像的世界。
强烈的视觉冲击给学生创设了下一步学习的情感体验场,成功地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状态。
此时,他们的内心已经激起了情感的波澜和探究课文的兴趣。
二、自主学文,感知课文内容。
“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这个真实的故事,感受来自梦想的力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不错字,不漏字,不多字,不结巴)。
2、学生边快速默读课文边思考问题。
(课件出示):(1)课文写了谁的什么梦想?(2)这个梦想是怎么实现的?(3)这个梦想力量究竟有多大?(4)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设计意图: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新课标“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指导下,着重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平台,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3、全班交流反馈。
三、研读感悟,升华情感1.了解怎样的梦想。
学生自由快速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谁的什么梦想”,划出有关句子。
(1)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又干净的水喝。
(2)他们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
(3)那我攒钱买钻井机吧……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瑞恩的梦想在不断地变大,从挖一口井到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2、感悟“梦想的力量”,明晰梦想之路“一个年仅6岁的孩子,要为遥远的非洲孩子们挖一口井,还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听起来,这肯定是一个梦,一个小孩子的梦,一个无法实现的梦。
那么,瑞恩的梦想实现了吗?”(生回答)“瑞恩的井终于成为现实,这将意味着更多的人不再流离失所;更多的孩子不再奄奄一息;更多的亲人不再失去生命。
此情此景,不禁让一位老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出示句子:“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默读课文,深入思考:梦想的力量究竟有多大?设计意图:围绕重点句让学生深入课文探究理解梦想的力量,从而明晰瑞恩是怎样实现梦想的。
3.学生自由交流、汇报(1)梦想让瑞恩为攒够70块钱,做了很多额外的家务活。
出示句子: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瑞恩把得到的钱,都放进了那个饼干盒里。
创设情境,想象思考。
“这些额外的家务活对小瑞恩来说太不容易了!让我们想像一下当时的场景:他费力地挪动着笨重的吸尘器,认真地干着,每个角落也不落下。
十分钟、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他的手磨出了血泡,脚累得再也抬不起来。
同学们,想一想,假如是你,可能会怎样?让我们设想一下,在干每一件事的过程中他可能遇到过什么困难?”挖掘梦想内涵,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瑞恩如此坚持不懈,只源于心中一个梦想。
当他看到一名儿童正从干涸的洼地中取水解渴时,瑞恩心里想的是这句话──(一生读);当他看到许多儿童因脱水和营养不良而在生命线上徘徊时,他想的是这句话──(一生读);当瑞恩坚持不懈地做着每一件事时,他的心里想的还是这句话,让我们一起读出瑞恩的心声!(全班齐读)设计意图:引读的方式让学生在一叹三咏的朗读中,体会到瑞恩的梦想是那样的伟大。
教学中,通过多层次、多方式、循序渐进的读,学生被无声的语言文字带给学生又一次情感的激荡,使学生走进文本,明白瑞恩如此坚持不懈的动力来源与这个梦想所产生的无穷的力量。
(2)梦想感动许多人,让瑞恩得到了同学、老师和其他更多人的支持。
师:是啊,这一个梦想看是简单,其实要耗费多少心血啊!从70元钱的一个水泵到2000元“洁净的水”募捐项目到再增加钻井机。
这对一位六岁的孩子来说谈何容易。
假使仅仅靠瑞恩一个人的力量这个梦想永远无法实现。
①读课文,在瑞恩行为的感动下人们都为帮助瑞恩实现这个梦想作了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a妈妈的一位朋友被瑞恩的执着感动了,她决定帮这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于是她把瑞恩的事写成文章,登在当地的报纸上。
b一周以后,瑞恩受到了一张25元的支票……瑞恩筹齐了大一口井的钱。
c瑞恩的老师没想到……使瑞恩和同学们跟非洲的孩子们通上了信。
②此时你最想说什么?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三段话。
4、出示资料,感受瑞恩的贡献。
瑞恩·希里杰克被人称为“加拿大的灵魂”。
2001年,在加拿大国际发展协会的帮助下,成立了“瑞恩的井”基金会。
2002年9月30日,他接受了加拿大总督克拉克森颁发的国家荣誉勋章,10月,他作为唯一的加拿大人,被评选为“北美洲十大少年英雄”。
这一切来自于他6岁时的一个小小的愿望──为非洲儿童挖一口井!起初,挖井的钱是靠他一个人做家务赚来的。
然后亲戚、朋友、邻居也加入进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心愿鼓舞了全世界六十多个国家的成年人,帮助瑞恩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人们纷纷解囊相助。
到2003年初,“瑞恩的井”基金会有七十多万加元,已经在非洲挖了七十多口水井。
2003年3月15日,瑞恩去日本参加“第三届世界水资源论坛”,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组邀请瑞恩和他的妈妈到中国做客。
瑞恩和他的妈妈通过《实话实说》节目与中国广大观众见面。
在这次节目即将结束时,瑞恩说:“我要为取得干净的水源而努力工作,直到我爸爸那个年纪5、总结,指导朗读最后四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和句子的理解让学生明白瑞恩的这个梦想,不但是他自己克服了重重困难,不懈努力,还得到了社会上许许多多像瑞恩一样的具有善良、热情的人的帮助,他更是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给人以生存的希望!正是因为这种善良,这份爱心,这种坚持不懈,才会使所有的人感动和流泪!这就是梦想的力量!四、畅谈感受,深化主题,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