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与电子课程设计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442.45 KB
- 文档页数:18
电工电子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电工电子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电路元件、电路图识别、电子元件参数等。
2. 学会分析简单电路原理,理解并应用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电路分析方法。
3. 了解常见电子元件的功能、特性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工电子电路。
2. 学会使用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进行测量和调试。
3. 培养动手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电路搭建、调试和故障排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增强自信心。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遵循实验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工电子基础知识,对实验操作感兴趣,但需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实践。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学习及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路元件及其特性:讲解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电路元件的工作原理、参数表示方法,并以教材相关章节为基础,分析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2. 基本电路分析方法:以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为核心,结合教材案例,让学生掌握分析简单电路的能力。
- 串并联电路分析- 星形和三角形电路分析3. 常见电子元件:介绍二极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等常见电子元件的功能、特性及应用。
4. 电路设计及实践:结合教材内容,指导学生设计简单的电工电子电路,并进行实际搭建和调试。
- 电源电路设计- 放大电路设计- 数字电路设计5. 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教授如何使用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仪器进行测量和调试。
6. 安全知识及实验操作规范:强调实验室安全意识,教授实验操作规程,确保学生能够安全、规范地进行实验。
电工电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工电子基础知识,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元件的功能和特点、基本电路的分析方法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1.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如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等。
2.掌握电路元件的功能和特点,如电源、开关、导线、电阻、电容、电感等。
3.学习基本电路的分析方法,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电路问题。
5.学会使用电工测量仪器和工具,如万用表、电压表、电流表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电工电子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等。
2.电路元件的功能和特点:电源、开关、导线、电阻、电容、电感等。
3.基本电路的分析方法: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4.电工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万用表、电压表、电流表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元件的功能和特点、基本电路的分析方法等。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际电路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4.实验法:学生动手进行电工实验,掌握电工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合适的电工电子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知识学习。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电工电子参考书,方便学生深入理解所学内容。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电路原理。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如万用表、电压表、电流表等,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以下方式:1.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目录第一章技术指标 (2)1.1 系统功能要求 (2)1.2 系统结构要求 (2)1.3 电气指标 (2)1.4 设计条件 (2)第二章整体方案设计 (3)2.1 整体方案 (3)2.2 整体原理及方框图 (3)第三章单元电路设计 (4)3.1 频率控制电路设计 (4)3.2 计数器设计(256) (5)3.3 存储器及正弦函数表 (6)3.4 D/A(II)正弦波产生电路 (7)3.5幅度控制 (8)3.6阻抗控制 (9)3.7整体电路图 (9)3.7 整体元件清单(理论值) (9)第四章测设与调整(数据) (11)4.1 频率控制电路调测 (11)4.2 地址计数器电路调测如下: (11)4.3 存贮器电路调测(R=1千欧) (11)4.4数字幅度电路调测 (11)4.5 波形扩展 (11)4.6 整体指标测试 (12)第五章设计小结 (13)5.1电子电路课程设计的意义 (13)5.2 设计任务完成情况 (13)5.3 问题及改进 (13)5.4 心得体会 (14)附录 (16)参考文献 (16)主要芯片介绍: (16)第一章技术指标1.1 系统功能要求人们在向计算机输送数据时,计算机首先要把十进制数转换成二-十进制码,即BCD码,运算器将接受到的二-十进制码转换成二进制数后才能进行运算。
这种把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的过程称为“十翻二”运算。
1.2 系统结构要求十翻二运算电路的结构要求如图(1)所示,其中十进制数输入采用并行BCD 码输入,由七段译码器转换成十进制数显示,同时经由四位超前进位并行加法器组成的电路转换成二进制数,用发光二极管显示。
系统复位转换启动十进制数输入图(1)1.3 电气指标1 具有十翻二功能。
2 实现三位十进制数到二进制数的转换。
3 能自动显示十进制数及对应的二进制数。
4 具有手动清零和手动转换功能。
5 十进制数输入采用并行输入。
(选做)十进制数输入采用串行输入。
1.4 设计条件电源条件:+5V,-5V•可供选择器件如下:•型号名称及功能数量•74283 四位超前进位并行加法器 3•4511 七段译码器3••7432 2四输入端或门 1•共阴极数码管 3•74174 复位六D触发器 2•拨码开关 2•100Ω电阻13•LED 发光二极管10• 1k 排阻 2导线若干第二章 整体方案设计2.1 整体方案事先对十进制数进行BCD 码置数,把置好的数存入锁存器中,触发启动后,经由锁存器分两路转发,一路转发给由七段译码器组成的静态显示电路,显示输入的十进制数;另一路转发给由四位超前进位加法器组成的十进制转换二进制数的电路,进行二进制显示。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如电路组成、电流、电压、电阻等;2. 了解常见的电子元件及其功能,如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3. 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电路分析方法,如串并联电路、欧姆定律等;4. 学会使用常用电工与电子测量仪器和工具,如万用表、示波器等。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识别并选用合适的电子元件;2. 能够搭建简单的电路,并进行分析;3. 学会使用测量仪器进行电路参数的测量;4. 能够解决实际电工与电子技术问题,具备一定的故障排查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问题;3.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电子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或高中阶段,对电工与电子技术有一定的基础,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工基础: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元件、电路图识别等,参考教材第一章内容。
- 电路的组成及分类- 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其单位-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2. 常用电子元件:介绍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元件的原理与用途,参考教材第二章内容。
- 电阻的阻值、公差及功率- 电容的容量、种类及其应用- 二极管、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及其特性3. 电路分析方法:学习串并联电路、简单电路分析方法等,参考教材第三章内容。
-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分析- 基本分析方法:节点电压法、回路电流法4. 电工与电子测量技术:学习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如万用表、示波器等,参考教材第四章内容。
中南大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汇报题目:可编程乐曲演奏器设计学院:信息科学和工程学院指导老师:陈明义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前言伴随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日异,电工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生产中占据着很关键地位,所以作为二十一世纪自动化专业学生而言,掌握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十分关键。
电工电子课程设计目标在于深入巩固和加深所学电工电子基础理论知识。
使学生能综合利用相关关课程基础知识,经过本课程设计,培养我们独立思索能力,学会和认识查阅学习我们未学会知识,了解专业工程设计特点、思绪、和具体方法和步骤,掌握专业课程设计中设计计算、软件编制,硬件设计及整体调试。
设计过程中还能树立正确设计思想和严谨工作作风,达成提升我们设计能力目标。
从理论到实践,往往看似简单,实则是有很大差距,经过课程设计,能够培养我们学到很多东西,不仅能够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知识。
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只有把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学到知识,从而提升自己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索能力。
在次,尤其感谢老师给我们以实践动手机会,让我们对以前知识以复习,整合,并从理论走向实践,相信我们全部会在这次课程设计中学到很多!!!目录前言 (2)正文第一章系统概述 (4)系统功效 (4)系统结构 (4)试验原理 (4)整体方案 (5)第二章单元电路设计和分析 (5)2.1 音频发生器设计 (5)2.2 节拍发生器设计 (6)2.3 读取存放器数据 (7)2.4 选择存放器地址 (8)2.5 控制音频电路设计 (8)第三章电路安装和调试 (9)第四章结束语 (9)元器件明细表 (10)参考文件 (10)附录 (11)第一章系统概述系统功效依据要求,我们设计该可编程电子音乐演奏电路能够经过开关选择预先设定好音乐曲目,曲目选定后则自动演奏所选曲目。
歌曲曲目能够暂停,能够重放,还能够依据情况调整歌曲播放速度。
基础达成估计要求,不过最大缺点就是歌曲播放音调不准!系统结构可编程电子音乐自动演奏电路系统结构要求图1-1所表示。
电工电子课程设计报告导语:知识才是最重要的,知识才是永恒的,也只有知识留给人的财富是最珍贵的。
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电工电子课程设计报告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电工电子课程设计报告1 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目录巩固和加深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训技能,基本掌握常用电子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并通过这一实训课程,能让学生对电子产品设计的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使学生掌握常用模拟、数字集成电路的应用。
掌握整机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并能运用所学过的电路知识分析、解决电路制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图1 红外线心率计的原理框图红外线心率计就是通过红外线传感器检测出手指中动脉血管的微弱波动,由计数器计算出每分钟波动的次数。
但手指中的毛细血管的波动是很微弱的,因此需要一个高放大倍数且低噪声的放大器,这是红外线心率计的设计关键所在。
整机电路由放大电路、整形电路、滤波电路、3位计数器电路,译码、驱动、显示电路等几部分组成。
1、检测电路血液波动检测电路首先通过红外光电传感器把血液中波动的成分检测出来,然后通过电容器耦合到放大器的输入端。
如图4所示。
图4 血液波动检测电路2.放大电路3、滤波电路由三脚输入信号,六脚输出信号4、整形电路电工电子课程设计报告2 通过某小区大楼的电气设计,熟悉高层住宅电气设计的方法及步骤。
掌握根据建筑物用途的不同,合理选择电源、变压器、各种用电设备,能读懂各种电气图,了解防雷与接地。
设计任务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下列工作量:设计说明书,需包括:前言目录负荷计算和无功率补偿变电所位置和型式的选择变电所主变压器台数、容量及主接线方案的选择变电所主接线方案的设计短路电流的计算变电所一次设备的选择与校验变电所二次回路方案选择及继电保护整定大楼内外照明设计防雷保护和接地装置的设计附录——参考文献设计总结与心得体会设计图纸,包括:变电所主接线图1张变电所平面或剖面图1张设计要求根据本小区所能取得的电源及本小区用电负荷的实际情况,并适当考虑到小区负荷的发展,按照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确定变电所的位置与型式,确定变电所主变压器的台数与容量,选择变电所主接线方案及高低压设备与进出线,建筑的内外照明设计、确定二次回路方案,选择整定继电保护装置,确定防雷和接地装置,最后按要求写出设计说明书,绘出设计图样。
电工电子学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工电子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对电工电子学实验的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定律和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掌握基本的电路分析和设计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电路搭建和故障排查,具备电工电子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工电子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电路定律:介绍电路的电源、负载、保护元件等基本组成部分,讲解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电路定律。
2.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介绍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3.电路分析和设计方法:讲解节点分析、支路分析等基本的电路分析方法,以及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
4.电工电子实验操作:介绍电工电子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方法,包括实验仪器的使用、电路的搭建和调试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4.实验法:通过电工电子实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加深学生对电路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和教学方法的应用,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电工电子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电路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评估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及电路分析方法。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特性、功能及使用方法。
3. 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电路的搭建、测试及故障排查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电工电子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探究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基本电路的搭建和测试。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能够就电工电子技术问题进行有效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电工电子技术在节能环保方面的责任和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年龄阶段,喜欢探索新知识,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引导。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基本概念与原理:- 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物理量的定义及测量方法。
- 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电路定律。
- 交流电、电磁感应等基本电磁现象。
2. 电子元器件:- 电阻、电容、电感等被动元件的特性及使用方法。
- 二极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等主动元件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 常用传感器、继电器等元器件的功能及选用。
3. 电路分析与应用:- 简单电路的搭建与测试。
- 并联、串联谐振电路的分析。
- 非线性电路的分析及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4. 实践教学:- 基本电路实验操作,如电流、电压测量,元件替换等。
- 常用电路搭建,如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
- 故障排查与电路优化。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第1-2周:基本概念与原理的学习。
电子技术电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如电路组成、电子元件功能等;2. 学习并掌握电工技能,如电路图的识别、布线、焊接等;3. 了解电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子电路;2. 熟练使用电工工具,进行电路搭建、调试和故障排除;3. 提高团队协作能力,通过项目实践,培养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电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应遵循的节能、环保原则。
本课程针对电子技术电工领域的知识特点,结合学生年级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电工技能,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今后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电路的基本概念、电子元件的识别与功能、电路图的绘制与识别等。
2. 电工技能训练:安全常识与操作规范、电路布线与焊接技巧、常用电工工具的使用等。
3. 实践项目设计与制作:设计简单的电子电路,如声光控开关、红外遥控器等;进行电路搭建、调试和故障排除。
4. 电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电子产品的电路原理,如手机充电器、计算机电源等。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教学大纲进行安排和进度:第一周: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学习,包括电路概念、电子元件等。
第二周:电工技能训练,如安全操作、布线焊接等。
第三周:实践项目设计与制作(一),分组进行项目设计,讨论并确定设计方案。
第四周:实践项目设计与制作(二),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电路搭建和调试。
第五周:电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分析并讨论典型电子产品的电路原理。
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电子技术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
电工与电子课程设计报告题目机器人行走电路________________ 班级11 计科(2)班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201110510231 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2013 年12月_____________________景德镇陶瓷学院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姓名钱佳能班级11计科(2)班指导老师江虹目录1、总体方案与原理说明 (4)2、多谐震荡电路 (5)3、74HC161计时器显示电路 (6)4、直流电机正反转驱动电路 (7)5、555时基电路图及波形图 (8)& 74HC161加法计数器 (9)7、总体电路原理图 (10)8、元件清单; (12)9、参考文献......................................... ..1310、.............................................. 设计心得体会141、总体方案与原理说明分析设计要求,要实现机器人的行走需要有驱动电路,驱动小车行走,同时要有直流电机正反转电路,控制小车前进与后退。
其中驱动电路,由555 构成多谐振荡电路产生的方波驱动74161计数器进行显示,计数满后驱动JK触发器,产生规则的、周期可调的方波驱动信号;而直流电机正反转电路则是由驱动信号驱动三极管构成的开关电路,通过三极管的导通与截止来控制直流电动机的正反转,从而实现小车的前进与后退。
555 时基电路构成的多谐振荡器产生方波信号接到74HC161时钟端,触发74HC16加计数器计数,并通过74248驱动七段共阴极数码管DPY_7-SE(显示计数。
加计数器计数满十,通过与非门74HC03产生下降沿信号驱动JK触发器,使JK 触发器构成的T'触发器输出取非,从而驱动三极管构成的开关电路,通过各个三极管的导通与截止来实现直流电机两端的压差的正负跳变,驱动直流电动机的正反转,实现小车的前进与后退。
其中,通过调节电位器RP1可以改变多谐电路输出方波周期,来调节小车的前进与后退的时间。
多谐震荡器(控制I I多谐震荡器(控制计数器____ ■七段共阴极数码门电路,触发器电动机图1.总体设计方框图2、单元电路1 ---- 多谐震荡电路多谐震荡电路工作原理:由555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接通电源后,电容C2被充电,当VC上升到2/3VCC时,触发器被复位,V0为低电平,电容C2放电,使VC下降。
当VC下降到(1/3)VCC时,触发器又被置位,V0翻转为高电平。
电容器C放电所需的时间为:tPL=RP1CIn2 可近似看成tPL=0.7R2C当C放电结束时,T截止,VCC将通过R1、RP1向电容器C充电,▼。
由(1/3) VCC上升至U( 2/3)VCC所需的时间为:tPH=(R1+RP1)CIn2 可近似看成tPH=0.7(R1+RP1)C而当VC上升到(2/3 ) VCC时,触发器又周而复始,在输出端就得到一个周期性的方波,其频率为:f=1/(tPL+tPH) 可近似看成f=1.43/[(R1+RP1)C].. .a .口IE _ _ , TB-11&图2.震荡原理图3、单元电路2——74HC161计时器显示电路多谐振荡电路产生万波信号接入到74HC161时钟端,驱动741HC61进行加计数。
图中74HC161接成了10进制加计数器,计数满十时通过74HC00与非门接入到清零端进行清零。
由于计数到10时,便会立刻清零,不会在数码管上显示,所以此时信号很弱,不可以作为触发信号驱动JK触发器,JK触发器触发信号是计数到9时,通过74HCO0俞出下降沿信号触发。
数码显示电路通过74248 驱动的七段共阴极数码管进行显示B.£ I■■ ■8P18CETCLKTCF-fa5lb■14PE5.25.图三.计时器计数显示电路原理图4、单元电路3——直流电机正反转驱动电路当U7左端输入为低电平时,Q1,Q4截止,Q2,Q3导通,直流电动机左端为高 电平右端为低电平,仿真可知电势差 U=4.95v ,直流电机正转,小车前进当U7左端输入为高电平时,Q1,Q4导通,Q2,Q3截止,直流电动机左端为低电平右端为高电平,仿真可知电势差 U=-4.93v,直流电机反转,小车后退.KD] }.iaTDX=LRV0 )1K图四.电机正反装驱动电路图5、单元电路4――555时基电路图及波形图555定时器的电源电压范围宽,可在4.5V~16V工作,它内部包括两个电压比较器,三个等值串联电阻,一个RS触发器,一个放电管T及功率输出级它提供两个基准电压VCC/3和2VCC/3° 555定时器的功能主要由两个比较器决定。
两个比较器的输出电压控制RS触发器和放电管的状态。
在电源与地之间加上电压,当5脚悬空时,则电压比较器A1的反相输入端的电压为2VCC/3 A2的同相输入端的电压为VCC/3若触发输入端TR的电压小于VCC /3,则比较器A2的输出为1,可使RS触发器置1,使输出端0UT=1。
如果阈值输入端TH的电压大于2VCC/3,同时TR端的电压大于VCC/3,贝U A1的输出为1,A2的输出为0,可将RS触发器置0,使输出为0电平图五.555时基电路图及波形图6、单元电路5―― 74HC161加法计数器从74HC161功能表功能表中可以知道,当清零端CR“O”,计数器输出Q3 Q2 Q1、Q0立即为全“ 0”,这个时候为异步复位功能。
当CR=“ 1”且LD=“0” 时,在CP信号上升沿作用后,74LS161输出端Q3 Q2 Q1、Q0的状态分别与并行数据输入端D3, D2,D1,D0的状态一样,为同步置数功能。
而只有当CR=LD=EP=E TM”、CP脉冲上升沿作用后,计数器加1。
74LS161还有一个进位输出端CO其逻辑关系是CO= Q0- Q1 - Q2- Q3- CET合理应用计数器的清零功能和置数功能,一片74LS161可以组成16进制以下的任意进制分频器。
图六.74hc161加计数器真值表图七.74hc161引脚图7、总体电路原理相关说明机器人前进或后退的时间通过调节555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的滑动变阻器RP1调节脉冲宽度来实现的,若要减少时间,贝U只要调节电阻值,使其频率变大,即可实现时间的变短;同理,若要延长时间,只需减小频率即可。
这样就实现了前进或后退的时间可调。
555 时基电路构成的多谐振荡器产生方波信号接到74HC161时钟端,触发74HC161加计数器计数,并通过74248驱动七段共阴极数码管DPY_7-SE(显示计数。
加计数器计数满十,通过与非门74HC03产生下降沿信号驱动JK触发器,使JK触发器构成的T'触发器输出取非,从而驱动三极管构成的开关电路,通过各个三极管的导通与截止来实现直流电机两端的压差的正负跳变,驱动直流电动机的正反转,实现小车的前进与后退。
其中,通过调节电位器RP1可以改变多谐电路输出方波周期,来调节小车的前进与后退的时间。
可用计数器的Q0和Q3端通过一个与非门来控制JK触发器的时钟信号。
这样,每当计时器完成一个周期的计数,JK触发器完成反转,实现电动机的正转。
&总体电路原理图I ] ■ I[1]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王鸿明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2]电路(第四版)邱关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电工与电子技术荣西林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4]数控电工电子基础姚道如主编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5]电工与电路基础及运用杨小平主编中国人名大学出版社2011[6]电工电子元器件的选择与测量王俊峰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7]二极管激光器与集成电路(美)拉里• A •科尔德伦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设2006[8]数字电路技术基础沈任元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通过一个星期的课程设计实习,我学会了怎么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整合到实际运用当中。
本次路图的独立设计,加深了我对相关课程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对数电、模电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特别是555定时器的综合运用。
对以前学的数电、模电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例如二极管、三极管的作用、555定时器的应用。
尤其是jk触发器的使用,上个学期在教程数字逻辑中老师曾多次讲到jk触发器的功能及使用方法,但当时毕竟自己没有实践过,对于这个原件也是一知半解,不过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对这个元件的了解有了很大的加深和体会。
同时也接触了更多实际运用中的元件,比如气敏传感器等,我们通过自己查资料来了解它,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设计电路的时候,才发现有好多不懂得地方,终于体会到了在实践与运用的时候体现出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在查阅大量的相关书籍与网络资源后,问题终于一个接着一个的被解决,当自己所学的东西在实践中能够运用的时候,我觉得这才是真正已经学到的,如果光有理论知识而不能运用于实践的话,那也只是纸上谈兵,没有什么意义与价值。
总之每一次的实践课实习学习都是在给我们将来积累经验,锻炼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我们应该学会如何整理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现实生活服务,保证生命安全,或是让生活更方便。
同时开发了我们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克服困难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