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二次根式的运算(3)
- 格式:ppt
- 大小:778.00 KB
- 文档页数:10
§3.3.2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教案备课时间: 主备人:一.学习目标:1.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方法,明确数的运算顺序、运算律及乘法公式在根式的运算中仍然适用;2.正确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及运算法则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二.学习重点:正确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及运算法则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学习难点:二次根式计算的结果要是最简二次根式.三.教学过程知识准备1.满足下列条件的二次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①.②.③.2.回忆有理数,整式混合运算的顺序.3.回忆并整理整式的乘法公式.★方法探究1⑴(512+23)×15 ⑵(3+10)(2-5)归纳:.尝试练习:⑴(3+22)× 6 ⑵(827-53)· 6 ⑶(6-3+1)×2 3⑷(3-22)(33-2) ⑸(22-3)(3+2) ⑹(5-6)(3+2)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方法探究2⑴(3+2)(3-2) ⑵(3+25)2归纳:.尝试练习:⑴(5+1)(5-1) ⑵(7+5)(5-7) ⑶(25-32)(25+32) ⑷(a+b)(a-b) ⑸(3-2)2 ⑹(32-45)2 ⑺(3-22)(22-3) ⑻(a-b)2⑼(1-23)(1+23)-(1+3)2⑽(3+2-5)(3―2―5)例题解析1. 计算:(22-3)2011( 22+3)2012.2. 若x=10-3,求代数式x2+6x+11的值.3. 若x=11+72,y=11—72,求代数式x2-xy+y2的值.课内反馈1. 计算12(2-3)= .2. 计算⑴(2+3)(2-3)= ; ⑵(5-2)2010( 5+2)2011= .3. 计算: ⑴12(75+313-48) ⑵(1327-24-323)·12 ⑶(23-5)(2+3)⑷(5-3+2)(5+3-2) ⑸(312-213+48)÷2 34. 已知a =3+2 ,b =3-2,求下列各式的值.⑴a 2-b 2 ⑵1a -1b⑶a 2-ab +b 25. 若x =3+1,求代数式x 2-2x -3的值.。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3《二次根式的运算》教案3一. 教材分析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3《二次根式的运算》是学生在学习了实数、分数、代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二次根式的理解和应用。
本节内容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掌握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为后续学习二次根式的方程和不等式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实数、分数、代数等知识,对数学运算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二次根式的运算相对于其他运算来说较为复杂,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可能对二次根式的实际应用场景有一定的疑惑,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解答。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2.能够熟练地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3.了解二次根式的实际应用场景。
四. 教学重难点1.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2.二次根式的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例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使学生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二次根式的运算方法、实例讲解、练习题等;2.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教学内容和做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二次根式的实际应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二次根式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并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例。
学生在笔记本上做好笔记。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二次根式的运算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再次给出一些二次根式的运算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并与同学进行讨论。
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题目进行讲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二次根式运算在更复杂问题中的应用,如二次根式的方程、不等式等,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学生做好笔记。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3《二次根式的运算》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二次根式的运算》是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章第3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乘除运算和乘方运算。
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难以理解的部分。
二次根式的运算不仅涉及到数学知识的运用,还涉及到数学思维的转化,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相关知识,对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二次根式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掌握。
另外,学生可能对于数学思维的转化还不是很熟练,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和练习来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乘除运算和乘方运算的规则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于数学思维的转化和运用,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乘除运算和乘方运算的规则和方法。
2.教学难点: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和乘方运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转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进行直观的教学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规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进入二次根式的学习。
2.讲解:讲解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乘除运算和乘方运算的规则和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练习: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5.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和提高。
二次根式小结与复习“温故而知新”【要点归纳】1. 二次根式的定义:形如的式子叫二次根式,其中叫被开方数,只有当是一个非负数时,才有意义.2. 二次根式的性质:①②③④3. 二次根式的运算;二次根式的运算主要是研究二次根式的乘除和加减.(1)二次根式的加减:需要先把二次根式化简,然后把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即同类二次根式)的系数相加减,被开方数不变。
注意:对于二次根式的加减,关键是合并同类二次根式,通常是先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同类二次根式合并.但在化简二次根式时,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应不含分母,不含能开得尽的因数.(2)二次根式的乘法:(3)二次根式的除法:注意:乘、除法的运算法则要灵活运用,在实际运算中经常从等式的右边变形至等式的左边,同时还要考虑字母的取值范围,最后把运算结果化成最简二次根式.(4)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先乘方(或开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能利用运算律或乘法公式进行运算的,可适当改变运算顺序进行简便运算.注意:进行根式运算时,要正确运用运算法则和乘法公式,分析题目特点,掌握方法与技巧,以便使运算过程简便.二次根式运算结果应尽可能化简.另外,根式的分数必须写成假分数或真分数,不能写成带分数.例如不能写成.(5)有理化因式:一般常见的互为有理化因式有如下几类:①与;②与;③与;④与.说明:利用有理化因式的特点可以将分母有理化.二次根式强化训练与复习巩固自测试题一、填空题:1.化简:______;_________.2.当______时,.3.等式成立的条件是______.4.当,化简_______.5.比较与的大小:_______.6.分母有理化:(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7.已知,,,那么________.8.计算___.9.如果,那么的值为__.10.若有意义,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式中不是二次根式的为( ) A.B.C.D.2.计算得()A.B.C.D.17 3.若,则化简等于()A.B.C.D.14.化简的结果是()A.B.C. D.5.计算的结果是()A.B.C. D.6.化简的结果是()A.2 B. C. D.以上答案都不对7.把式子中根号外的移到根号内,得()A.B.C.D.8.等式成立的条件是()A.B.C.D.9.的值为()A.B.C.D.10.若代数式有意义,则的取值范围是()A.且B.C.且D.且三、计算与化简:(每小题2分,共16分)(1)(2)(3)(4)(5)(6)(7)(8)(9)(10)四、求值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已知:,求的值.2.已知,求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