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地理的环境36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5.75 MB
- 文档页数:36
一、半岛区域地理 (1)二、朝鲜半岛行政地理 (6)三、朝鲜行政地理 (9)四、韩国行政地理 (13)一、半岛区域地理图1 朝鲜半岛区域图朝鲜半岛位于亚洲大陆东北部,介于日本海和黄海之间,北接大陆,三面环海,地处亚洲太平洋地区日本群岛通往亚洲大陆的天然桥梁地带。
朝鲜海峡扼东北亚通往东南亚海上交通的要津,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朝鲜半岛南北延伸,长约80km,东西宽约360km,面积约22x104km2以上(包括附近岛屿),半岛海岸线长达8700km,连同岛屿为19276km。
图2 朝鲜在世界的位置东部海岸属于断层隆起的上升海岸,山脉与海岸平行,海岸平直,平原狭小,良港不多,仅清津、金策和元山可通巨轮,但沿海冬季结冰,春季有浮冰,有碍航行。
南部海岸为典型的沉降海岸,蜿蜒曲折,多港湾和岛屿,天然良港有釜山、马山和丽水。
济州岛东西长80 km,南北宽40km,是朝鲜最大的岛屿(火山岛)。
西部海岸与南岸相似,但倾斜较缓,水浅滩多,宜于晒盐,且潮差大,如仁川最高可达10m,南浦、海州、仁川和群山等为主要港口。
图3 济州岛卫星地图朝鲜半岛地质古老,地形多山,前寒武纪的片麻岩和花岗岩基底约占半岛面积70%,为中朝古陆的组成部分,金属矿产资源丰富。
山地地形约占半岛面积的75%,因久经侵蚀多呈低山丘陵,一般高度多在1500m以下。
半岛可分三个地形区:(l)北部山地高原区,盖马高原位于摩天岭和狼林山脉之间,主要由古老的结晶片岩和片麻岩组成,海拔约2000m,为朝鲜地形上的“屋顶”,耸立在北部边境的将军岭,海拔2749m,是朝鲜最高峰。
盖马高原东侧有咸镜山脉,西侧有江南山脉、狄逾岭和妙香山脉。
妙香山岩溶地貌发育,有蝀龙窟和万年大窟等旅游胜地。
(2)中东部山地丘陵区,位于妙香山以南;从元山直抵釜山、纵贯东部海岸的太白山脉,长约450km,海拔约1000m,东坡陡峻,西坡平缓,是半岛南部地形的脊梁。
太白山北端的金刚山(1638m),由花岗岩构成。
第二章世界区域地理和主要国家东亚——朝鲜半岛位置朝鲜半岛位于亚欧大陆东北端,向日本列岛方向延伸。
半岛背依大陆,东濒日本海,西邻黄海,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北隔鸭绿江、图们江与中国为邻,东北角与俄罗斯接壤。
半岛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同大陆和海洋两个方向的交流。
一、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地势北部与东部以山地、高原为主(3/4)西部与南部以丘陵和平原为主。
太白山脉、盖马高原东高西低,(大同江、汉江的流向)西海岸与南海岸海岸线曲折,多天然良港。
2、气候以350N为界,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3、河流河流短小,流量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半岛上大部分河流注入黄海和朝鲜海峡,主要河流有大同江和汉江,流入日本海的大河有图们江。
4、资源森林资源、水利资源丰富,菱镁矿,钨矿丰富(主要在朝鲜,韩国资源贫乏)朝鲜矿藏资源丰富,菱镁矿、钨矿和石墨的储量居世界前列,森林面积占全国面积的3/4以上二、人文地理特征1、经济工业集中分布在西部河流下游地区和东北沿海各港口城市。
(朝鲜是个穷国)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为棉花和烟草。
高丽参是著名的特产。
例:韩国经济特征进口--加工--出口型(釜山是韩国最大港口)近20年来,韩国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引进国外资本、技术,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国家,工业主要分布在汉城——仁川、釜山地区。
农业方面与朝鲜相似。
二战后,韩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四小龙之一)A、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B、美国的扶持;(进入亚欧大陆的跳板)C、重视科技,国民素质高等。
韩国的主要工业部门:汽车、电子工业为主济州岛——硅岛(三星电子、现代集团等)2、居民与城市半岛现有居民6800多万,2/3居住在韩国,人口密度为308人/平方公里。
西海岸和南海岸平原地区人口、城市最为密集。
原因: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农业发达;社会经济条件:西部沿海经济发达,海岸线曲折,多良港,对外贸易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