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式泵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126.00 KB
- 文档页数:1
详解杆式泵与管式泵的区别及工作原理一、结构普通抽油泵主要由泵筒、吸入阀、活塞、排除阀四大部分组成。
按照抽油泵在井下的固定方式,可分为管式泵和管式泵。
①管式泵管式泵又称油管泵,特点是把外筒、衬套和吸入阀在地面组装好并接在油管下部先下入井中,然后把装有排除阀的活塞用抽油杆通过油管下入泵中。
衬套是又材料加工成若干节,衬入外筒内部。
活塞是用无缝钢管制成的中空圆柱体,外表面光滑带有环状沟槽,作用是让进入活塞与衬套间隙的砂粒聚集在沟槽内,防止砂粒磨损活塞与衬套,并且沟槽中存的油起润滑活塞表面的作用。
检泵起泵时为泄掉油管中的油,可采用可打捞的吸入阀(固定阀),通过下放杆柱,让活塞下端的卡扣咬住吸入阀的打捞头,把吸入阀提出。
但是这种泵由于吸入阀打捞头占据泵内空间,使泵的防冲距和余隙容积大,容易受气体的影响而降低泵效。
目前大多数下入管式泵的井是在油管下部安装泄油器,通过打开泄油器泄掉油管中的油。
在下入大泵的井中,由于活塞直径大于油管内径,不能通过油管下入活塞,采用的方法是先把活塞随油管下入井中,后下入抽油杆柱,利用一个成为脱节器的装置与泵中活塞对接。
管式泵结构简单,成本低,在相同油管直接下允许下入的泵径较杆式泵大,因而排量大。
但检泵必须起下油管,修井工作量大,故适用于下泵深度不大,产量较高的井。
②杆式泵杆式泵又称为插入泵,其中定筒式顶部固定杆式泵特点是内外两个工作筒,外工作筒上端装有椎体座及卡簧(卡簧的位置为下泵深度),下泵时把外工作筒随油管先下入井中,然后装有衬套、活塞的内工作筒接在抽油杆的下端下入到外工作筒中并由卡簧固定。
另外还有固定点在泵筒底部的定筒式底部固定杆式泵,以及将活塞固定在底部,由抽油杆带动泵筒上下往复运动的动筒式底部固定杆式泵。
检泵时不需要起出油管,而是通过抽油杆把内工作筒拔出。
杆式泵检泵方便,但是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在相同的油管直径下允许下入的泵径较管式泵要小,适用于下泵深度较大,产量较小的油井。
抽油泵的组成和分类抽油泵是有杆泵抽油系统中的主要设备。
根据油井的深度、生产能力、原油性质不同,所需要的抽油泵结构类型也不同。
抽油泵主要由工作筒(外筒和衬套)、活塞(柱塞)及游动阀(排出阀)和固定阀(吸入阀)组成。
1.抽油泵的结构抽油泵是由许多零部件组成的,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抽油泵的使用期限和排油效率的高低。
(1)工作筒:工作筒是抽油泵的主体,它由外管、衬套、接箍组成。
外管也称泵筒,外管内装有多节同心圆柱管的衬套,上下两端靠压紧接箍压紧,上接箍上连油管,下接箍接在固定阀及进油设备上。
(2)活塞:活塞也称柱塞,是用无缝钢管制成的空心圆柱体,两端有内螺纹,用以连接游动阀或其他零件。
柱塞两端均有倒角,便于组装,表面镀铬并有环状防砂槽。
(3)游动阀:游动阀也称排出阀,一般油田现场习惯称游动阀,它由阀球、阀座及阀罩组成。
双阀泵只有一个游动阀装在活塞的上端;三阀泵有两个游动阀,分别装在活塞的上下端。
(4)固定阀:也称吸入阀,它除了有阀球、阀座、阀罩外还有打捞头,供油井作业时捞出或便于其他作业等。
2.抽油泵按其结构不同可分为管式泵和杆式泵。
(1)管式泵管式泵是把外筒和衬套在地面组装好后,接在油管下部下人井内,然后投入固定阀,最后把活塞接在抽油杆柱下端,下入泵筒内。
其特点是: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价格便宜,在相同油管直径下允许下人的泵径较杆式泵大,因而排量较大,但是检泵和换泵时需要起出油管,修井工作量大。
适用于产量高、较浅的油井。
管式泵按阀的数目可分为双阀和三阀管式泵。
(2)杆式泵杆式泵是把活塞、阀及工作筒装配成一个整体,在地面组装好后,接在抽油杆柱的下端,整体通过油管下入井内,由预先安装在油管预定位置上的卡簧固定在油管上。
其优点是检泵方便,不需起油管,起出抽油杆即可取出泵来;缺点是泵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成本高,在相同油管直径下允许下入的泵径较管式泵小,故排量较小,因此杆式泵适用于下泵深度大、产量低的井。
濮阳中石抽油泵。
杆式泵工作原理
杆式泵是一种常见的流体输送设备,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活塞在泵体内的上下运动,产生一定的压力差,从而将液体或气体吸入泵体并排出。
下面将详细介绍杆式泵的工作原理。
首先,杆式泵由泵体、活塞、导杆和阀门等组成。
泵体通常呈圆柱形,内部腔室充满了待输送的液体或气体。
活塞是一个密封性能良好的圆柱体,与泵体内壁紧密相连。
导杆是将活塞与外部杆系相连的部件,用于引导活塞的运动轨迹。
阀门则用于控制液体或气体的进出。
在工作时,当活塞处于初始位置时,泵体内外的压力相等。
为了开始泵的工作,首先要对泵体施加一定压力,使得泵体内的压力低于外部环境的压力。
这样,液体或气体就会通过阀门进入泵体。
接下来,随着活塞的下降运动,泵体内的压力继续降低,液体或气体被迫从高压侧通过阀门被吸入泵体。
同时,低压侧的液体或气体也会通过阀门被排出。
随着活塞的上升运动,泵体内的压力增加,超过了外部环境的压力。
这样,液体或气体就会通过阀门被排出泵体。
通过循环这种上下移动的活塞运动,杆式泵能够持续地将液体或气体从低压侧抽入并将其排出到高压侧。
在此过程中,阀门的开关控制着液体或气体的流动方向和流量大小。
需要注意的是,杆式泵的工作原理与泵的类型、用途等有关。
不同的杆式泵可能会有不同的工作原理,但总体来说,都是通过活塞运动产生压力差,实现液体或气体的输送。
油田专用杆式抽油泵介绍油田专用杆式抽油泵通常由多级泵组成,每一级都由一个泵体和相应的抽油杆连在一起。
泵体内部包含有一个活塞,当抽油杆上下运动时,活塞也会上下移动,从而创造出一个真空密封的空腔。
油井中的原油通过油管进入泵体的吸油腔,然后在活塞上升的过程中被抽入空腔内。
当活塞下降时,将原油推出空腔并通过油管送往地面。
这样不断循环,实现了原油的提取。
1.结构简单可靠:由于杆式抽油泵的结构相对简单,材料也相对坚固,因此可以提供长期稳定的工作性能。
2.易于维护:由于其结构简单,单个零件的更换和维修相对容易,即使在油井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简单的维护。
3.抽油效率高:杆式抽油泵在抽油过程中可以提供较大的流量和压力,能够有效地将原油从井底抽到地面。
4.成本低廉: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抽油设备,杆式抽油泵的成本较低,适用于不同规模的油井。
然而,油田专用杆式抽油泵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注意事项:1.限制于井深和井身直径:由于杆式抽油泵的工作原理,井深和井身直径会对其性能产生一定的限制。
在设计井深和井身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2.泵杆易疲劳:由于泵杆需要长时间高频次的上下运动,容易受到疲劳和损坏。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杆系的维护和更换。
3.油管易堵塞:油田中的原油中含有较多的杂质和固体颗粒,容易造成油管的堵塞。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加强油管的维护和清洗。
总之,油田专用杆式抽油泵作为一种重要的油井抽油设备,在原油的提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的结构简单、易于维护和成本低廉的特点使其成为油井抽油的首选设备之一、然而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其存在的局限性和注意事项,以保证其长期稳定的工作性能。
立式杆泵参数
立式杆泵是一种常见的离心泵,常用于工业生产中的水循环、升压、输送等领域。
其参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流量:指每秒钟通过泵的液体体积,单位为立方米/小时(m3/h)。
立式杆泵的流量通常与转速、进口压力、出口压力等参数相关。
2. 扬程:指泵能够将液体从低处抽到高处所需的功率,单位为米(m)。
立式杆泵的扬程通常与叶轮直径、转速、进口压力、出口压力等参数相关。
3. 功率:指泵所需的电力或机械动力,通常以千瓦(kW)为单位。
立式杆泵的功率通常与流量、扬程等参数相关,其大小直接影响泵的性能和使用成本。
4. 转速:指泵转子每分钟旋转的圈数,单位为每分钟(rpm)。
立式杆泵的转速通常与功率、流量、扬程等参数相关。
5. 出口压力:指泵出口液体的压力,单位为兆帕(MPa)或千帕(kPa)。
立式杆泵的出口压力通常与扬程、流量等参数相关。
6. 进口压力:指泵进口液体的压力,单位同样为兆帕(MPa)或千帕(kPa)。
立式杆泵的进口压力通常与流量、出口压力等参数相关。
以上是立式杆泵的主要参数,不同类型的立式杆泵在这些参数上可能有所不同。
在选择和使用立式杆泵时,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和环境条件进行综合考虑,以达到最佳的泵的使用效果。
- 1 -。
详解杆式抽油泵和管式泵的区别及工作原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详解杆式泵与管式泵的区别及工作原理一、结构普通抽油泵主要由泵筒、吸入阀、活塞、排除阀四大部分组成。
按照抽油泵在井下的固定方式,可分为管式泵和管式泵。
①管式泵管式泵又称油管泵,特点是把外筒、衬套和吸入阀在地面组装好并接在油管下部先下入井中,然后把装有排除阀的活塞用抽油杆通过油管下入泵中。
衬套是又材料加工成若干节,衬入外筒内部。
活塞是用无缝钢管制成的中空圆柱体,外表面光滑带有环状沟槽,作用是让进入活塞与衬套间隙的砂粒聚集在沟槽内,防止砂粒磨损活塞与衬套,并且沟槽中存的油起润滑活塞表面的作用。
检泵起泵时为泄掉油管中的油,可采用可打捞的吸入阀(固定阀),通过下放杆柱,让活塞下端的卡扣咬住吸入阀的打捞头,把吸入阀提出。
但是这种泵由于吸入阀打捞头占据泵内空间,使泵的防冲距和余隙容积大,容易受气体的影响而降低泵效。
目前大多数下入管式泵的井是在油管下部安装泄油器,通过打开泄油器泄掉油管中的油。
在下入大泵的井中,由于活塞直径大于油管内径,不能通过油管下入活塞,采用的方法是先把活塞随油管下入井中,后下入抽油杆柱,利用一个成为脱节器的装置与泵中活塞对接。
管式泵结构简单,成本低,在相同油管直接下允许下入的泵径较杆式泵大,因而排量大。
但检泵必须起下油管,修井工作量大,故适用于下泵深度不大,产量较高的井。
②杆式泵杆式泵又称为插入泵,其中定筒式顶部固定杆式泵特点是内外两个工作筒,外工作筒上端装有椎体座及卡簧(卡簧的位置为下泵深度),下泵时把外工作筒随油管先下入井中,然后装有衬套、活塞的内工作筒接在抽油杆的下端下入到外工作筒中并由卡簧固定。
另外还有固定点在泵筒底部的定筒式底部固定杆式泵,以及将活塞固定在底部,由抽油杆带动泵筒上下往复运动的动筒式底部固定杆式泵。
检泵时不需要起出油管,而是通过抽油杆把内工作筒拔出。
杆式泵工作原理
杆式泵是一种常见的液压传动装置,它通过柱塞或活塞在泵体内往复运动,从
而实现液体的吸入和排出。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泵体、柱塞(活塞)、阀组等几个关键部件。
首先,泵体是杆式泵的主体部件,通常由铸铁或铝合金制成。
泵体内部包含有
吸入腔和排出腔,通过泵体的内腔结构设计和表面加工,实现了液体的吸入和排出。
其次,柱塞(活塞)是杆式泵的关键运动部件。
柱塞通常由高强度的合金钢制成,具有很好的耐磨性和密封性能。
柱塞在泵体内往复运动,通过其密封性能,实现了液体的吸入和排出。
另外,阀组也是杆式泵的重要组成部分。
阀组包括吸入阀和排出阀,通过阀门
的开启和关闭,实现了液体在泵体内的流动方向控制。
在柱塞运动的过程中,阀组的开合控制了液体的吸入和排出,保证了泵的正常工作。
杆式泵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柱塞在泵体内往复运动,通过阀组的开合
控制液体的吸入和排出。
当柱塞向后运动时,泵体内形成负压,吸入阀打开,液体被吸入;当柱塞向前运动时,排出阀打开,液体被排出。
通过不断地往复运动,杆式泵可以实现连续的液体吸入和排出,从而实现了液压系统的工作。
总的来说,杆式泵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柱塞的往复运动和阀组的开合控制,通过
这种方式实现了液体的吸入和排出。
这种简单而有效的工作原理使得杆式泵在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船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螺杆式真空泵的工作原理
螺杆式真空泵是一种通过旋转螺杆使气体被排出的真空泵。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双螺杆结构:螺杆式真空泵通常由一对相互啮合的螺旋形螺杆组成,其中一个为主螺杆,另一个为从螺杆。
主螺杆通常具有多个螺旋槽,而从螺杆则较短且由一个螺旋槽构成。
2. 螺旋运动:当螺旋杆旋转时,螺旋槽将气体沿着螺杆的轴向运动,从进气端向出气端推进。
由于螺旋槽的不断变大,气体在压缩的过程中容积不断减小,形成真空。
3. 螺杆和壳体之间的密封:为了保证螺杆在旋转过程中和壳体形成密封,通常使用外围的弹性垫片或延伸式的螺旋槽来实现。
4. 排气:当气体被螺杆推向出气端时,通过出气口排出系统。
由于螺杆式真空泵具有较高的抽速和较低的极限真空,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真空冷冻干燥、化学工业、电子工业等。
油田专用杆式抽油泵介绍油田专用杆式抽油泵是一种用于油井中抽取油液的设备。
它由泵体、上下接头、抽油杆、阀座、阀片等部件组成。
杆式抽油泵主要由泵体、上下接头、抽油杆、阀座、阀片等组成。
泵体是泵的主要组成部分,由泵壳、泵盘、泵座、抽油杆套等构成。
在泵体中央有一个孔,用于连接上下接头。
上下接头通过抽油杆连接到泵体和油管系统上。
泵体内部由一对对称的偏心轴套成一组球形导向杆可任意转动。
这种构造可以避免泵体中空间的组织物、金属层和污水不能通过油管流动起伏的现象。
杆式抽油泵可提取不同类型的液体,包括原油、天然气、石油和其他液体。
这种泵常用于油田的原油生产过程中。
它适用于高度不断变化的输送介质,具有很高的适应性和自我修复能力。
杆式抽油泵能够处理高粘度的液体,对含有固体颗粒的液体也有很好的耐磨性。
杆式抽油泵的工作原理如下:当泵体与上下接头相连时,抽油杆封闭了泵腔,并通过泵体的偏心轴旋转。
液体通过与泵体内壁之间的泵腔封闭,并经过泵体的导叶进入泵腔。
然后,液体通过旋转的抽油杆被抽送到泵体的出口,进一步被输送到油管系统。
杆式抽油泵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的结构简单,维护方便。
其次,它的能效较高,可靠性强。
杆式抽油泵能够灵活适应不同类型的泵站和泵房,可通过调整泵的旋转速度来控制输送流量。
此外,杆式抽油泵的输送效果好,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它可以适应不同的工况条件,表现出很好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然而,杆式抽油泵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由于泵体和抽油杆之间存在磨损,所以泵的效率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其次,抽油杆的长度限制了泵的提升高度。
最后,如果泵体设计不合理,容易出现泄漏和振动现象。
为了提高杆式抽油泵的性能,研发人员进行了许多改进和创新。
一种常见的改进是增加泵体和抽油杆之间的润滑油腔,以减少磨损和摩擦。
另外,各个部件的材质选择和热处理也会对杆式抽油泵的性能产生影响。
总之,杆式抽油泵是一种在油田中广泛应用的设备。
它通过旋转的抽油杆将液体从油井中提取到地面,具有结构简单、维护方便、能效高等优点。
有杆泵与抽油原理杆式抽油泵是一种主要用于石油工业的泵类设备,它采用杆杆泵杆,通过上下运动的杆杆进行泵油的工作原理。
杆式抽油泵通常由泵体、抽油杆、泵心等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泵体是泵的壳体,内部有泵心和抽油杆穿过。
抽油杆是泵体内上下运动的部分,它可以连接到地面的动力设备,如电机或驱动机械。
泵心则是位于泵体内的抽油部件,与抽油杆连在一起,通过上下运动抽取地下油井中的油。
杆式抽油泵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料、抽油和出料。
首先是进料阶段。
当抽油泵处于停止状态时,泵心位于最低点,接近油井的油层。
此时,油会从油井中自流入泵体,填满泵体和泵心,形成初次充油。
接下来是抽油阶段。
当动力设备启动时,抽油机构会上下运动。
抽油杆向上运动时,泵心也会向上运动,形成抽油的动作。
随着抽油杆的上升,泵心会抽取地下油井中的油,将油从泵体中抽出。
最后是出料阶段。
当抽油泵杆下降至最低点,泵心也会下降,油将从出口处排出。
同时,抽油杆的下降还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将剩余的油压出泵体,清洗泵心,为下一次的进出油作准备。
杆式抽油泵的工作原理主要依靠泵心的上下运动来实现油井的抽油。
泵心上下运动的动力来自地面的动力设备,通常是通过抽油杆与电机或驱动机械相连。
动力设备的启动会带动抽油杆的上下运动,进而使泵心产生抽油的动作。
抽油泵的泵心通常采用一个密封的活塞结构,通过活塞在泵体内的上下运动实现从地下油井中抽取油的过程。
杆式抽油泵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杆式抽油泵结构相对简单,不容易出现故障,运行可靠。
其次,泵心部分采用活塞结构,可以有效提高泵的密封性能,避免油的泄漏。
此外,杆式抽油泵还具有抽油高效、适应性强、操作简单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石油工业中的抽油作业。
然而,杆式抽油泵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抽油泵的工作过程中需要上下运动的抽油杆,因此频繁的运动会导致设备的磨损,需要定期维护和更换部件。
此外,抽油泵运行时还会产生振动和噪音,对设备和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提高王南区杆式泵应用效率分析作者:梁玉纪杨晓辉杜亚峰折利军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第09期【摘要】由于我区的井深和产液量条件比较适合杆式泵的应用条件。
2010开始在我区大量推广使用杆式泵,通过近两年不断的摸索、实践和分析,发现了杆式泵在应用中暴漏的问题,本文结合修井现场,针对暴露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总结,为我区杆式泵的管理和推广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从而使杆式泵在我区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杆式泵暴露问题卡泵密封不严王南王南区块最早开发时间为1998年,大面积开发为2002年,随后产能建设规模逐步加大,到2012年底,全区油井总数达到1011口。
其中塞160区块油井739口,下入杆式泵油井140口;塞169区块油井96口,下入杆式泵油井4口;高34区块油井175口。
由于杆式泵对井筒条件要求较高,以及杆式泵的制造工艺还不成熟,存在诸多缺陷。
本文主要通过对王南区2010年推广杆式泵以来,在检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为今后杆式泵在我区的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1 杆式泵简介杆式抽油泵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与油管连接的密封支撑接头;二是杆式泵部分。
作业时,按照设计要求,将密封支撑接头随油管下入井下泵挂位置。
抽油泵部分随抽油杆柱下入油管,锁定并坐封于密封支撑接头,调整防冲距,试抽憋压,即可进入正常抽汲作业。
检泵时,可不提管柱,使作业更方便、快捷,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作业成本,被广泛应用于小泵深抽、中小排量的油井。
长庆油田采油一厂选用的杆式泵为定筒式顶部固定杆式泵2 王南区杆式泵整体应用状况为了降低作业成本,我厂从2010 年开始在我区进行较大规模应用杆式泵,截止目前共下入杆式泵175 口,目前在用175 口,开井175 口,泵况正常175 口,平均检泵周期484 天,累计作业23井次,维护比例13.1%。
3 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3.1 泵卡王加21-1183、王加21-1161两口油井2011年7月7日投产完井后泵卡;2011年7月11日活动解卡无效,提出管柱发现活塞备帽与泵筒支撑总成内部螺纹处间隙过小卡死,导致活塞未入泵筒。
杆式抽油泵
泵作业可不提油管,且泵筒受力较小,尤其适用
于深抽,对于斜井及含砂和粘度较大的井也比较
适用。
下井作业时,先将支承接头与油管相连下到
预定深度,然后杆式泵与抽油杆相连下到预定深
度碰泵,支承皮碗与支承接头形成座封,同时锁
爪在预定位置自锁。
这时,支承皮碗和支承芯轴
支承接头形成双密封、双自锁,防止正常抽油时
泵被提出。
起泵作业时,通过足够上提力使锁爪
和支承皮碗与支承接头脱开。
杆式泵抽汲原理与管式泵相同。
中船重工中南装备有限公司DKJ1井碰底、加压2t座封后,调防冲距时不要调太大,调个0.8m-1m就够了,杆式泵泵筒要短一些。
(这次作业调的1.2m有点大,座封时只加压0.5t)不过从载荷看断脱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DKJ1
井可以安排吊车上提杆柱,重新座封杆式泵,顺便也可以判断杆柱是否有断脱,如果是断脱则检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