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1.68 MB
- 文档页数:54
女性产后盆底肌的康复护理宋静 (北京市房山区燕山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2500)张女士在产后半年出现漏尿情况,尤其是在大笑、咳嗽、打喷嚏时,自觉阴道口掉出一小块肉,走路时明显有摩擦感,这让她倍感苦恼,变得害怕出门、运动。
后到医院检查,诊断为盆底功能障碍。
随即医生制定科学的治疗计划,指导患者做好康复护理,经过2个月的干预,患者症状显著改善,恢复正常生活。
有调查数据显示,我国45%的已婚已育女性存在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且以中老年女性为主要发病人群。
女性在产后盆底肌康复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如何进行科学护理?什么是盆底肌盆底肌是骨盆最底部的一组肌肉群,相当于一个“吊网”,将女性的子宫、膀胱、小肠、直肠等器官牢牢固定在正常位置上,以维持这些脏器的正常功能。
盆底肌可分为三层:浅层主要有会阴浅横肌、球海绵体肌等,中层有会阴深横肌、尿道括约肌等,深层有肛提肌。
盆底肌有三大主要作用:1.保护盆腔器官,2.控制排泄,3.参与性快感。
一旦盆底肌受损或功能下降,有可能出现盆底疼痛、盆腔脏器脱垂等问题,严重影响女性正常的工作、生活以及社交。
盆底肌损伤的因素(1)怀孕是导致盆底肌损伤的重要因素。
在怀孕期间,随着胎儿逐渐长大,子宫也会慢慢变大,会对盆底组织产生压迫。
此外,孕妇脊柱弯曲度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腹部向前突出,重心由腰骶部指向盆底,影响盆底肌的弹性。
(2)在阴道分娩的过程中,盆底肌会被反复压缩和拉伸长达十几个小时,可引发阴道壁的降解反应,导致肛提肌变薄、撕裂、收缩能力下降。
有调查数据显示,肛提肌最大拉伸程度可达到217%,是其他骨骼肌的3.26倍,但如果过度拉伸,会失去原有的弹性。
此外,在阴道分娩过程中,体内会释放松弛激素,加上诸多因素影响,导致盆底支持结构减弱,阴道前后壁不能像以前一样完全贴合,很容易引起盆腔器官脱垂。
(3)当女性体质量较大时,腹部脂肪会对盆底肌产生压迫作用,时间一长可导致盆底肌损伤,甚至压迫膀胱尿道,导致尿失禁。
产后盆底肌肉的功能评估与康复治疗方案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主要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POP)、压力性尿失禁(SUI)、粪失禁(FI)和性功能障碍(SD)等盆低损伤与缺陷。
妊娠和分娩是PFD的首要原因,盆底肌力在产后6-8周下降最明显,产后尿失禁的发生率约15%-40%,粪失禁发生率为1%-5%。
因此,产后早期盆底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产后盆底康复(PFR)指在系统理论指导下施行对盆底支持结构的训练、加强及功能恢复,以预防盆底支持结构的缺陷与损伤,治疗和盆底功能障碍,改善盆底肌肉功能等。
一、产后盆底肌肉功能评估产后6周左右应对产妇进行盆底肌肉功能评估和常规检查,以明确盆底功能障碍的类型。
常规检查包括会阴检查和一般妇科检查,主要检查会阴有无伤口,伤口愈合情况(有无红肿、硬结、触痛或压痛),会阴体弹性,阴道口能否闭合,最大屏气向下用力时会阴平面下移度及同坐骨结节平面的关系,会阴骶神经分布区域的痛温觉,子宫位置及复旧情况等。
盆底肌肉功能评估包括盆底肌力和阴道收缩压。
盆底肌力主要评估肌肉收缩强度、能否对抗阻力,肌肉收缩持续时间及疲劳度、对称性,重复收缩能力及快速收缩次数。
阴道收缩压则表示阴道浅深肌层的综合肌力水平。
直肠检查可用于评价休息状态及自主收缩状态下肛门括约肌有无受损。
此外还应对产妇进行系统的病史询问,尤其注意了解是否存在慢性便秘、慢性咳嗽、糖尿病等PFD高危因素。
二、产后盆底肌康复适应证及禁忌证1适应症所有中晚期妊娠产后妇女均适宜进行盆底肌肉康复。
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更应尽早开始盆底肌肉康复:(1)产后6-8周出现盆底肌力减弱,如无法对抗阻力、收缩持续时间≤3s(检测盆底肌力评级≤3级)或阴道收缩压≤30cmH2O者;(2)产后出现尿失禁或尿失禁在产后持续存在;(3)产后出现盆腔脏器脱垂,如POP-Q系统评分1期或以上,尤其是伴阴道前后壁膨出;(4)会阴伤口疤痕疼痛;(5)产后性生活质量下降;(6)产后排便异常;(7)产后尿潴留。
女性健康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的作用及方法盛敏 (兰陵县妇幼保健院,山东临沂 277700)妊娠期随着胎儿的生长发育,孕妇子宫逐渐增大变软,足月时子宫内容物比非妊娠期增加了数百倍,子宫重量也增加近20倍。
与此同时,胎儿会直接压迫和牵拉盆底肌肉和神经肌肉接头部分,影响盆底肌肉正常功能及生理代谢。
一旦在分娩时盆底肌肉和神经被极度牵拉,引起盆底肌肉及筋膜的撕裂和神经损伤,可发生尿失禁、子宫脱垂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因此,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盆底康复的作用经历了妊娠和分娩的女性,骨盆底部的肌肉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损伤。
正常体位时,人体正常的生理弯曲使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的重力轴指向骶骨;妊娠时,腰部向前突出,腹部向前鼓起、向下突出,重力轴线向前移,使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的重力指向盆底肌肉,加上子宫重量日益增加,使得盆底肌肉持续处在受压中,逐渐变得松弛,可导致慢性腰痛、压力性尿失禁、会阴区和盆腔疼痛、性交痛等。
通过盆底康复治疗,可以改善盆底肌的张力和力量,缓解上述临床症状。
哪些人群需要进行盆底治疗(1)产后妇女(42 d以后);(2)计划妊娠者,尤其是计划生二、三胎的女性;(3)围绝经期女性;(4)各种尿失禁患者: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打喷嚏、咳嗽、跳绳、爬楼梯、快步走漏尿等);(5)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尿频、尿急伴或不伴尿失禁;(6)尿潴留患者:产后、盆腔术后尿潴留;(7)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轻、中度盆腔器官脱垂(阴道前、后壁膨胀、子宫脱垂等);(8)盆底功能异常引起排便障碍患者:便秘或粪失禁;(9)盆腔疼痛患者:慢性盆腔痛、产后盆腔痛、腰腹坠胀酸痛等;(10)阴道松弛或痉挛者;(11)性功能障碍患者:性欲低下、性唤起障碍、性高潮缺失、性交痛;(12)产后子宫复旧不良、耻骨联合分离、腹直肌分离患者。
如何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凯格尔运动运动法产后伤口恢复后,盆骨周围没有明显的疼痛就可以开始做凯格尔运动。
收缩盆底肌肉5 s,再放松10 s,重复10次为1组,每日进行3~4组,每周可以逐渐增加数秒钟收缩盆底肌肉。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关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是指针对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一种康复治疗方法。
在妇产科医学中,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从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意义、方法和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意义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女性在生育过程中会经历盆底肌肉和韧带的拉伸和损伤,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就会出现盆底功能障碍问题,比如尿失禁、性生活质量下降、盆腔器官脱垂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产后女性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甚至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女性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盆底功能障碍等妇科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已经成为当前妇科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1. 专业康复指导:产后盆底康复治疗需要专业医生进行指导,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比如采用盆底肌肉锻炼、盆底康复操、盆底按摩等方式进行治疗。
2. 中医理疗:中医理疗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艾灸等中医疗法,可以有效改善盆底功能障碍问题。
3. 药物治疗: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比如盆底肌肉松弛严重、盆腔器官脱垂严重的患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进行康复治疗。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是十分重要的。
1. 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展了大量的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研究,涵盖了盆底肌肉锻炼、中医理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多个方面。
这些研究为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为临床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
2. 在盆底肌肉锻炼方面,一些研究表明,产后盆底肌肉锻炼可以明显改善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问题,且效果显著。
还有研究表明,产后盆底肌肉锻炼对女性性生活质量的提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研究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物理治疗手段恢复产妇产后盆底肌肉的力量和功能,以减轻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症状,改善生殖器官功能,帮助产妇恢复健康。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介绍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研究现状、治疗方法和效果。
一、研究现状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是指产后盆底肌肉和韧带的损伤与功能障碍,表现为排尿、排便困难、性交困难、盆底脱垂等症状,给产妇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研究表明,三分之一的产妇在产后会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症状,而且3%至11%的人在生育后会出现盆底功能障碍并持续近3年。
由于产妇在生育后盆底肌肉和韧带受到损伤和松弛,所以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国内外对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康复时间等方面。
通过对不同治疗方法的比较分析,研究人员发现,盆底肌锻炼训练、电生理治疗、物理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有效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症状。
研究人员还发现,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与产妇的年龄、产伤情况、治疗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研究成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治疗方法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盆底肌锻炼训练、电生理治疗、物理治疗等多种手段。
1. 盆底肌锻炼训练盆底肌锻炼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盆底肌收缩和放松的动作来锻炼盆底肌肉,恢复其力量和功能。
这是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核心方法,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症状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盆底肌锻炼训练可以通过自我训练或者专业指导下进行,一般来说,持续锻炼8-12周就能看到明显的效果。
2. 电生理治疗电生理治疗是一种利用电刺激来促进盆底肌肉收缩和放松的治疗手段。
通过电生理治疗,可以帮助产妇快速找到盆底肌肉,并通过电刺激来促进盆底肌肉的恢复和功能改善。
电生理治疗一般需要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剂量和频次需要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情况而定。
以上三种治疗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情况而定。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效果评定标准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评定标准可以根据具体的康复方法和治疗目标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症状缓解程度:评估治疗后产妇盆底问题的症状是否有改善,如尿失禁、排便困难、盆腔疼痛等症状是否减轻或消失。
2.功能恢复情况:评估盆底肌肉和组织的功能是否恢复正常,例如膀胱控制、排便控制、性功能等方面的改善程度。
3.体力活动改善:评估产妇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够更好地完成体力活动,如行走、提重物等,以反映康复治疗对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
4.盆底肌力:通过测量盆底肌肉的收缩力和持续力,评估盆底肌肉的恢复情况。
5.盆底功能评估量表:使用专业的盆底功能评估量表,如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Short Form(ICIQ-SF)、Pelvic Floor Distress Inventory(PFDI)等,来评估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
6.患者满意度:了解产妇对康复治疗效果的主观评价,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来获取患者的满意度反馈。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引言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是指通过一系列物理治疗和运动训练等手段,匡助女性恢复产后盆底肌肉的功能和弹性,以减轻盆底肌肉松弛引起的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关注自身的健康,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成为关注焦点。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重要性盆底肌肉组织受损的原因盆底是由一组肌肉和结缔组织组成的,主要功能是支持脏器,控制大小便和性功能。
然而,妊娠和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肉组织会受到相当大的挤压力量,导致肌肉粘连、松弛和劳损等问题。
产后盆底肌肉问题的影响产后盆底肌肉问题会导致尿失禁、肛门失禁、性功能障碍等诸多不适症状,极大地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和自信心。
因此,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于女性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方法盆底肌肉训练盆底肌肉训练是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核心方法之一。
通过训练盆底肌肉的收缩和松弛,可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改善盆底功能。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盆底肌肉训练方法:- 膀胱训练:即通过控制排尿和延迟排尿的时间,增加盆底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
- Kegel运动:即通过收缩和放松盆底肌肉来增强肌肉力量,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 周围肌群训练:即通过训练臀部肌肉、大腿内侧肌肉等周围肌群,加强对盆底肌肉的支撑作用。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另一重要手段。
常用的物理治疗包括:- 电刺激治疗:通过电刺激盆底肌肉,促进其收缩和松弛,增强肌肉力量和功能。
- 超声波治疗:通过超声波的热效应,促进盆底肌肉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炎症。
- 拉伸治疗:通过拉伸盆底肌肉和周围肌群,改善肌肉的灵便性和弹性。
生活习惯调整除了上述的治疗方法,调整生活习惯也是产后盆底康复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活习惯调整建议:- 饮食调整: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和咖啡因的摄入,以减少对盆底肌肉的刺激。
- 姿式调整:避免久坐或者久站,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减少对盆底肌肉的压力。
- 运动方式选择: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游泳等,增强盆底肌肉力量和灵便性。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于盆底肌肉肌力阴道紧缩度的影响分析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在妇女健康领域,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已经变得非常重要。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于盆底肌肉肌力和阴道紧缩度的影响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此话题展开讨论,探究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肌肉肌力和阴道紧缩度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重要性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是指产后妇女进行的一系列康复治疗,旨在改善盆底肌肉功能,预防和治疗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肌肉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尿控制、性生活和子宫等器官的支持作用至关重要。
产后女性常常会出现盆底肌肉松弛、阴道松弛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于维护盆底健康非常重要。
二、盆底肌肉肌力和阴道紧缩度盆底肌肉肌力和阴道紧缩度是盆底功能的重要指标。
盆底肌肉肌力越强,阴道紧缩度越好,意味着盆底功能越健康。
产后妇女常常会出现盆底肌肉松弛和阴道松弛的问题,导致盆底功能下降。
对于产后妇女来说,恢复盆底肌肉肌力和阴道紧缩度非常重要,可以有效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盆底肌肉肌力。
通过一系列的理疗、运动和按摩等手段,可以有效激活盆底肌肉,增强其肌力。
研究表明,经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妇女,盆底肌肉肌力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肌肉的紧致度和弹性明显增强。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于恢复盆底肌肉肌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五、结语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肌肉肌力和阴道紧缩度有着显著的影响,可以有效改善盆底功能,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
产后妇女要重视盆底康复治疗,及时进行康复训练,恢复盆底健康。
未来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具体方法和效果,为产后妇女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效果评定标准(一)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效果评定标准普及背景•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是帮助产妇恢复盆底肌肉功能的一种综合性治疗。
•盆底肌肉失调可能导致尿失禁、性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
•评定治疗效果的标准有助于了解康复过程与治疗效果。
目标与方法•确定治疗效果评定标准可以帮助指导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工作。
•评定标准可以包括生理指标、功能指标和患者主观感受等方面。
•采用量表和问卷的形式,结合医生的评估和产妇的反馈来综合评定治疗效果。
生理指标评定•生理指标评定可以通过各种检查手段获得,例如盆底肌电图、超声检查等。
•产后盆底肌电图分析可以评估肌肉收缩力度、协调性等指标。
•超声检查可以观察盆底肌肉结构是否完整,是否存在脱垂等问题。
功能指标评定•功能指标评定可以通过一些特定动作和测试来衡量。
•例如,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估计尿失禁程度,包括频率、程度、持续时间等信息。
•盆底肌肉力量测试可以通过测量最大挤压力等指标来评估肌肉的功能状况。
患者主观感受评定•患者主观感受是评定治疗效果的重要参考依据。
•产妇可以通过自评问卷来评估尿失禁对生活的影响程度。
•生活质量评估问卷可以了解治疗对性生活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
治疗效果评估•综合以上评定指标的结果,可以给出一份综合评定报告。
•报告可以分为不同级别,例如治愈、显效、有效、无效等,以体现治疗效果的不同水平。
•长期随访可以进一步评估治疗效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结束语•制定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效果评定标准有助于指导康复工作。
•综合评定指标可以客观地反映治疗效果,有助于对治疗结果进行科学评估。
•持续改进评定标准,不断提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效果的水平。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于盆底肌肉肌力阴道紧缩度的影响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是指妇女在生产后,由于盆底肌肉群、阴道及骨盆底等结构受到损伤或松弛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如尿失禁、排便困难、性生活质量下降等。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不仅影响了女性的健康生活,还会对她们的心理和社交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产后盆底康复治疗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盆底康复治疗是通过一系列的康复训练和治疗手段,帮助产后妇女重建盆底肌肉的功能,提高阴道紧缩度,改善盆底功能。
目前,盆底康复治疗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对于其对盆底肌肉肌力和阴道紧缩度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方法、盆底肌肉肌力的评估方法以及盆底肌肉肌力与阴道紧缩度的关联分析,探讨其对盆底功能的效果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期为临床上的盆底康复治疗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肌肉肌力和阴道紧缩度的影响,以及分析其影响因素。
具体目的包括:1. 评估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方法对盆底肌肉肌力的改善程度,以及对阴道紧缩度的影响;2. 探讨不同盆底肌肉肌力评估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为盆底功能评估提供参考基准;3. 分析盆底肌肉肌力与阴道紧缩度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因素;4. 评估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探讨治疗后盆底肌肉肌力和阴道紧缩度的变化情况;5. 深入分析影响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效果的因素,包括个体差异、治疗方案选择、治疗时机等因素。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可以进一步了解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肌肉肌力和阴道紧缩度的影响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1.3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产后妇女,特别是曾经自然分娩或剖宫产的妇女。
产后妇女群体中普遍存在盆底肌肉松弛、阴道松弛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对产后妇女进行盆底康复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能够预防哪些疾病?盆底功能康复治疗面向的对象就是盆底功能障碍的女性,此治疗方法充分利用了先进的临床技术,实现了盆底康复和功能重塑的治疗目标。
其中,在盆底功能康复中,融入了生物信息与生物工程技术等原理,在对高新技术治疗仪器使用的基础上,对治疗方案进行制定,科学性与安全性十分明显。
那么,产妇在产后接受盆腔功能康复治疗,可以对哪些疾病进行预防呢?1 何为盆底功能康复治疗方法?所谓的盆底功能康复治疗方法,就是对生物工程技术与生物信息原理进行充分利用,在相关治疗仪器的作用下,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相对应的频率、脉宽与强度电刺激,合理确定生物反馈模式,在与场景反射训练相互结合的情况,将已经受损的盆底肌肉唤醒,使盆底肌肉肌力与弹性不断增强,并恢复盆底功能,使得患者的阴道紧缩程度明显改善。
产妇产后接受盆底功能康复治疗以后,可以对尿失禁、阴道松弛与子宫脱垂等诸多盆底障碍性疾病进行必要地预防与治疗。
盆底功能康复治疗方法具有较强的先进性特征,能够结合患者的病情对治疗方式进行选择,充分彰显出无创伤无痛苦且无毒副作用的全新治疗思想。
特别是臭氧低温等离子物化治疗与臭氧水冲洗模式的合理运用,能够与患者的个性化需求相适应,使得治疗效果明显增强。
较之于普通体育锻炼,盆底肌肉训练更强调持久性,只有持久性才能够保证治疗的治疗与效果。
而且,通过盆底肌锻炼以后,产妇功能改善的时间可以超过5年。
所以说,产妇生产后接受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十分有必要。
对于女性产后的盆底功能障碍,将盆底功能康复治疗方法应用其中,凭借其临床技术特征,有效康复患者盆底功能。
而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基本原理就是充分利用神经肌肉的刺激,使得肌肉收缩力不断增强,不断优化盆底肌肉的强度与弹性。
另外,反射性会对膀胱兴奋进行抑制,进而控制尿失禁的情况。
除此之外,盆底功能康复治疗方法也可以应用在预防与治疗子宫脱垂以及阴道松弛临床治疗中,使得产妇产后的阴道与会阴弹性功能得以恢复,实现性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免出现产后的尿失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