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延边话语音特征
- 格式:pdf
- 大小:265.88 KB
- 文档页数:4
延边“四物乐”的“口音”特征
马琦玥
【期刊名称】《北方音乐》
【年(卷),期】2024()1
【摘要】“口音”(■,gueum)伴随朝鲜民族传统乐器演奏而生,是利用口腔模拟乐器发声的呈体系性的声音,并广泛应用于朝鲜族音乐的教学和演奏中。
文章以作者的跨界田野工作、“四物乐”研习经历为依据,以延边“四物乐”创始人陈京洙所教授的“口音”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口音”体系与演奏方法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对其特征进行“以音示法”“以音定色”“以音代格”“以音和韵”四个方面的论析与结论。
“口音”是撬动“四物乐”表演行为系统的关窍,对“四物乐”表演的整体性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总页数】10页(P79-88)
【作者】马琦玥
【作者单位】中国戏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7.22
【相关文献】
1.浅谈朝鲜族民族打击乐组合“四物乐”的历史起源
2.广西那坡弄东-弄庄-靖西果乐一带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3.四川口音普通话的语音特征
4.分析朝鲜族民族打击乐组合“四物乐”的历史起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朝鲜语百科名片朝鲜语(조선어,朝鲜汉字:朝鲜语),或称韩国语(한국어,韩文汉字:韩国语),简称朝语或韩语,是朝鲜族的通用语言,流行于中国、俄罗斯的朝鲜族聚居地、朝鲜及韩国等地区。
目录[隐藏]语言概述使用地区与方言历史沿革字母与拼写音韵结构词汇构成文法语系语言概述使用地区与方言历史沿革字母与拼写音韵结构词汇构成文法语系朝鲜族[编辑本段]语言概述朝鲜语(조선어),韩国称韩国语(한국어),是一种流行于东北亚朝鲜半岛及其附近区域的语言。
以朝鲜语为母语的人在全世界约7600万人,其中朝鲜2240万人,韩国4710万人,其他地区约700万人。
对于朝鲜语的系属划分直到现在还没有明确的定论。
有部分学者主张属于阿尔泰语系。
因为朝鲜语的语音有着元音调的现象和语法上的粘着。
但是要证明语言的亲属关系,还需要和阿尔泰语系语言之间的词汇和语法进行比较,但朝鲜语和阿尔泰语很难进行严密的比较,因为:(1)各语群的古代资料缺乏。
(2)属于各语群的语言之间的差异小。
(3)众多亲属语言消失。
特别是扶余系统语言的完全消失,让朝鲜语和阿尔泰语系的比较更加困难。
有部分学者认为,朝鲜语和广东话、福建话当同属于汉唐到明朝时期的古汉语发音。
三者的发音是一样或者相似的,现代汉语普通话则与前三者差别巨大。
现代汉语普通话已不是汉唐到明朝时期的古汉语发音。
由于汉语各方言之间互相通话困难,(应该特别强调的是,汉字在书写上是一致的)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定义说的是汉民族的共同语。
一般认为,现代汉语普通话是满族入主中原后因为满语肤浅无法表达许多高深的内容,满人迫于生活的需要而学习汉语。
不料“内城北京话”对全国造成了渗透性影响,流传千年的雅言就此消失。
(详细请参照雅言)比如“人间”二字,朝鲜语念“音干”,广东话汉语念“养干”,福州话汉语念“音干”,普通话念“任尖”。
韩国总统“李承晚”,在朝鲜语里念“里新满”,广东话里念“类森满”,福建福州话里念“里新满”,普通话念“里成碗”。
《老乞大谚解》朝鲜语语音研究共3篇《老乞大谚解》朝鲜语语音研究1老乞大谚解 - 朝鲜语语音研究老乞大谚解是一部关于汉字字形和发音的韩国古籍,也是朝鲜时代最为重要的语音学著作之一。
该书主要研究朝鲜语音的发音规律、音变和音质等问题,对于朝鲜语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老乞大谚解的作者是朝鲜时代的李孝民,他是一个声乐家和音韵学家。
在他的研究中,他将朝鲜语音分为清音、浊音、擦音、塞音、半元音、元音六种,并且从发音规律、音变和音质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还提出了一些有关语音教学和修练的建议。
从声韵学的角度来看,老乞大谚解对于朝鲜语音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发音规律和音变。
发音规律是指在朝鲜语音中一些音码的共性,如清音、浊音、擦音、塞音、半元音、元音等。
清音、浊音的不同是在发音时是否需要震动声带,而擦音、塞音则指的是在阻塞声道上的气流,这两种音的区别就在于气流的不同。
半元音和元音是朝鲜语中最为重要的发音规律,其中半元音是一种介于辅音和元音之间的发音,如“예”等,而元音则是没有发音阻碍的音,如“아”、“어”等。
而音变则指在发音中会出现的一些变化,如语音的发音位置、音调和语调等。
音变的出现是由于语言文字的发展,人们需要通过语音的变化来适应新的时代环境。
在朝鲜语的音变中,老乞大谚解主要研究了清音和浊音之间如何变化、长音、短音的问题等。
在老乞大谚解的音韵学研究中,他还提出了一些有关语言学的修练建议。
他建议从最基本的清音和浊音入手,共分八个阶段,逐步掌握基本语音。
然后通过擦音、塞音、半元音、元音等逐步提高发音水平。
最后是语音的自然流畅性和韵律感,包括语调和音调的移调和变化等等。
总之,老乞大谚解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朝鲜时代语音学著作。
其研究着眼于朝鲜语发音的规律和音变机制,并给出了一些有益的语音修练建议。
对于今天从事朝鲜语教学和研究的人们,老乞大谚解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综上所述,老乞大谚解是一部不可忽视的朝鲜时代语音学著作。
柬埔寨语的语音特点如何影响学习者的发音柬埔寨语作为柬埔寨的官方语言,拥有独特的语音特点,这些特点对于学习者的发音产生着显著的影响。
柬埔寨语的元音系统较为复杂。
它包含了多达 33 个元音,其中包括单元音和复合元音。
这些元音在发音时的长短、高低以及唇形的圆展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对于初学者来说,准确区分和发出这些元音并非易事。
比如,“អ”和“អអ”,一个是短元音,一个是长元音,发音时长的差异很容易被忽略,从而导致发音不准确。
辅音方面,柬埔寨语也有其独特之处。
一些辅音的发音方式与我们熟悉的其他语言中的辅音有所不同。
例如,“អ”这个辅音,发音时需要较强的送气,而“អ”则是不送气的辅音。
学习者如果不能准确把握送气与不送气的区别,就会在发音上出现偏差。
声调在柬埔寨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柬埔寨语共有三个声调:高、中、低。
不同的声调可以改变单词的意思。
比如,“អអអអ”这个词,高声调表示“女士”,低声调则表示“妻子”。
学习者在发音时,若不能准确把握声调,很可能会造成误解。
柬埔寨语语音中的连音现象也给学习者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当单词与单词相连时,前一个单词的末尾音可能会与后一个单词的开头音发生连读。
例如,“អអអអអអ”,发音时“អអអ”的末尾音“អ”会与“អអអ”的开头音“អ”连读。
这种连音现象需要学习者通过大量的听力练习和口语实践来熟悉和掌握。
另外,柬埔寨语中的鼻音和半元音也需要特别注意。
鼻音“អ”“អ”等的发音要保持鼻腔的共鸣,而半元音“អ”“អ”等的发音则要注意其介于元音和辅音之间的特点。
对于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来说,柬埔寨语的语音特点带来的影响尤为明显。
汉语的语音系统相对较为简单,元音和辅音的数量较少,声调的变化规则也与柬埔寨语不同。
因此,在学习柬埔寨语时,汉语母语者往往会受到母语语音习惯的干扰。
比如,汉语中没有类似柬埔寨语中的复合元音和某些特殊的辅音发音,学习者可能会用汉语中的近似音来代替,导致发音不准确。
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分析东北方言是中国汉语方言中的一个主要方言之一,它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份以及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
这里我们将主要探讨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语音元音1.韵尾元音的发音:东北方言在韵尾元音的发音上较为独特。
尤其是在严格模仿普通话的情况下,韵尾元音会被发出来,而非省略。
例如,“说”字,普通话读音为/shuō/,而在东北方言中,韵尾元音/u/也会被发音,读作/shuǒu/。
同样,普通话的“朝气”读作/cháoqì/,而在东北方言中,会发成/cháochī/。
2.轻声元音的发音:在东北方言中,轻声元音的发音包括声调的变化和元音的低或轻声。
同样的音节,在普通话中可能带有不同的声调,而在东北方言中,元音的低或轻声的变化可能会对轻声造成影响。
例如,“鞋”字,在普通话中轻声读作/xié/,而在东北方言中,可能会读作/xhěi/。
3.元音的喉化:在东北方言中,声母h在元音前也会产生喉音。
例如,“好”字,在普通话中读音为/hǎo/,而在东北方言中,发音为/h a̤o/。
语音辅音1.舌尖音和舌面音:在东北方言中,舌尖音和舌面音的发音相对于普通话中较为重要。
例如,“汉语”字,在普通话中的读音为/hàn yǔ/,而在东北方言中,读音为/hà nŏ/,舌尖音和舌面音都更为清晰。
2.送气音和浊音的交替:在东北方言中,送气音和浊音的交替非常常见。
例如,“桌子”字,在普通话中的读音为/zhuō zi/,而在东北方言中,读音为/zhuókì/,发音中可以听到送气音和浊音的明显交替。
3.辅音音节的发音:在东北方言中,辅音音节的发音也有比较明显的特点。
例如,“背”字,在普通话中的读音为/bèi/,而在东北方言中,读音为/pei/,清晰地表现出了辅音音节的发音。
语音韵律1.语音重音的变化:在东北方言中,重音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与普通话不同。
浅谈延边朝鲜族社会文化形成的历史过程1. 引言1.1 背景介绍延边朝鲜族是中国唯一的一个朝鲜族自治州,位于中国东北部的吉林省。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中国56个民族中的一个,是朝鲜族群体在中国的主要聚居地之一。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处辽宁、吉林、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州三角地带,东临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南连吉林省四平市、通化市,西与辽宁省丹东市、通化市接壤,北界中国和朝鲜的界河鸭绿江。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处东亚交汇处,东邻东北亚经济圈,是中国、俄罗斯及朝鲜半岛的交通枢纽和经济合作区。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成立,使得朝鲜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朝鲜族是一个勤劳、善良的民族,他们传承着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延边朝鲜族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社会文化和习俗,这些文化传统不仅体现在他们的生活方式中,也体现在他们的语言、宗教信仰等方面。
对于理解延边朝鲜族社会文化形成的历史过程,背景介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1.2 研究意义延边朝鲜族社会文化形成的历史过程早已深深地影响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了解和研究延边朝鲜族社会文化形成的历史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延边朝鲜族社会文化形成的历史过程进行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特殊群体的形成背景、历史渊源以及文化传承。
通过深入研究延边朝鲜族社会文化的历史演变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文化特征、社会风俗习惯、语言和宗教特征等,从而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研究延边朝鲜族社会文化形成的历史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借鉴其文化传承和发展经验,为我国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保护和传承提供借鉴和参考。
也可以为推动跨文化交流和融合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世界文化的多样发展。
2. 正文2.1 延边朝鲜族的形成延边朝鲜族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2000多年前,中国东北地区就已经有朝鲜族的先民居住。
他们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社会制度。
在后来的历史过程中,朝鲜族不断与其他民族融合,形成了延边朝鲜族。
”亿个”的发音在不同方言中有何差异?
一、北方方言
1. 京片子
- 发音特点:
- 总体口音偏硬,在多数情况下,不爆自:舌尖不接(所以说京片子的人普遍说话带有儿音)。
2. 东北话
- 发音特点:
- 语速快,音调起伏大,声调变化丰富、生动。
3. 陕西话
- 发音特点:
- 语音平直,声调稳定;韵母多有尾音,且具有浊音的特征。
二、南方方言
1. 粤语
- 发音特点:
- 平舌音,辅音清脆,语调普遍较高,有水声感。
2. 湖南话
- 发音特点:
- 特点之一是轻音、细语,常有柔和颤音;特点之二是声音波动,有
很强的语调。
3. 福建话
- 发音特点:
- 普遍带有爆破音和喉塞音的特征,音调变化多样。
以上只是摘取了部分方言中“亿个”的发音特点,每个方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语音规律,所以即使是同一个词汇,在不同方言中的发音也可能有很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仅是声音的变化,还体现了不同地域和文化的特点。
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方言的流传都承载着地域文化的传承,是人们对于自身所处环境的一种表达。
方言之间的差异也使得人们在交流中能够更加清晰地划分彼此的地域身份,增加了交流的趣味和多样性。
注:本文所陈述的方言发音特点为概括性描述,具体情况可能因地域差异和个人语音习惯而有所不同。
摘要: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不同汉语方言的词语,用汉字写下来,差别不算大,各方言区的人大体上能看得懂,如果念出来,语音差别很大,相互之间就很难听懂了。
东北方言隶属官话方言的分支,地域上的接壤使得东北人的说话腔调接近现代汉语普通话,其他方言区的人大体上能够听明白,这就为近些年来东北方言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提供了客观上的必要条件。
同时,东北方言又不受普通话的“局限”,有其自己的语音特点,平直中有波澜,说话时尽显诙谐、幽默,加上赵本山、高秀敏、范伟等表演艺术家通过东北二人转、小品和影视作品等艺术形式的表现创作,将东北方言带上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形成了一场“东北方言热”。
东北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之一,从语言体系上讲,就是稍欠标准的普通话。
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源于东北地区的人文差异和自然差异:满、蒙等少数民族的粗犷豪放影响了东北方言的形成;东北黑土地上丰肌醇厚的民风提供给东北方言豪迈的气质;气候的寒冷干燥感染了东北方言的粗豪风格。
经过对现有资料的阅读以及对东北方言的自我剖析,本文试通过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对比中,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主要方面做出细致分析,着重分析了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并指出东北方言和现代汉语普通话之间对立统一关系。
说明东北方言虽然在近年来很有“市场”,但是它永远不可能取代普通话——汉民族共同语的地位。
关键词:普通话;东北方言;语音特点如果对当今中国的方言剧作一番比较,毫无疑问,东北二人转首当其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它为蓝本的艺术形式无论小品还是影视作品,都将东北方言带上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
近年来,在央视播出的方言电视剧中,大多数是东北方言剧,而能够每年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舞台的方言小品,也非东北方言莫属。
东北方言剧的走红并非是偶然的。
一大批走南闯北的东北艺人为东北方言的传播和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以赵本山、高秀敏、范伟为代表的东北小品明星,又将东北方言搬上了影视屏幕,《刘老根》、《马大帅》都成为眼下数亿观众津津乐道的影视大餐,全中国也由此掀起了一场“东北方言热”。
朝鲜族大学生语言能力的分析及解决方法朝鲜族大学生作为我国的一个民族小分支,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和语言特色。
但是,由于历史和社会等原因,朝鲜族大学生在语言能力方面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
本文将就朝鲜族大学生语言能力的特点、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
朝鲜族语属于朝鲜语族,与汉语、藏语、蒙古语同属于中国的少数民族语言。
朝鲜族大学生母语多为朝鲜语,其语言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调重音鲜明,普遍存在语气、强调等情感成分,言语中含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2、朝鲜语词汇量既有汉语和满语的借词,也有朝鲜语的专有词汇。
由于汉字的影响,朝鲜族学生的汉字阅读能力相对来说较高,但对于语法和语法规则的掌握程度较弱。
3、朝鲜语的形态特点是较为复杂的词形变化,如动词的时态、语态、体、数、人称等变化,名词的数、格、代词的人称等都具有很高的变形性。
朝鲜族大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汉语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
1、语音和语调不准确,容易出现汉语口音。
2、对汉字的掌握程度不够,造成阅读和理解汉语文章时出现困难和误解。
3、语法和句法掌握不够,写作时容易出现语法错误、句子结构混乱等问题。
4、中文表达能力不足,汉语表达存在词汇不多、语言表达不清等问题。
为了提高朝鲜族大学生的语言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汉语语音、语调训练,纠正朝鲜族学生的汉语口音。
2、注重汉字学习,加强汉字识别和写作能力训练。
3、加强语法、句法的培训,强化语言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4、注重口头表达和写作训练,提高朝鲜族大学生的中文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5、加强汉朝文化交流,增加对中文的理解和接受。
总之,朝鲜族大学生的语言能力需要得到不断地加强和提高。
只有在全面、有针对性地提高语言水平的基础上,这些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东北方言特点分析论文精品文档东北方言特点分析论文1.从声母方面看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1.1.平翘舌不分这里所指的是z—zhc—chs—sh三组有对应关系的舌尖前音,又称平舌音。
Zh\ch\sh都是舌尖后音,又称翘舌音。
在东北方言中,平舌音和翘舌音都有,只是在使用上与普通话体系不相一致。
普通话中的翘舌音比较多,而东北方言中则是平舌音比较多。
东北方言把普通话的绝大部分翘舌音都发成平舌音,又把普通话的平舌音都发成翘舌音。
概括地看,就是表现为二者混用。
在普通话中,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是很严格的。
东北方言将其混用,能造成很多歧义,容易引起语音混乱,出现交际障碍,如:市长——司长、诗人——私人、主力——阻力、终止——宗旨等。
1.2.改换r声母在东北方言中,有些地方的语音系统中几乎没有翘舌音声母r,普通话中的r 声母音节分别被n\l和y声母取代了。
n取代r只涉及一个字“扔”,l取代r的音节也不多,大都部分是r声母音节被y音节取代的。
东北方言区部分地方这种改换普通话r声母的现象是有一定规律可寻的,一般来说改换成n、l或y这几个声母与韵母有关:普通话r与u、ui等韵母构成的音节,东北方言将r换成l,例如,儒生东北方言读儒生(lú)、花蕊东北方言读花蕊;r与其它韵母构1 / 13精品文档成的音节,r都被改换成y,例如,吵嚷东北方言读吵嚷、闷热东北方言读闷热、肥肉东北方言读肥肉;当y遇到不能与之相拼和的韵母时,韵母则发生变化,例如,人民东北方言读人民。
东北方言区没有r声母音节的地方虽然不多,但影响却很大,有些有r声母音节的地方也常常出现将r声母改换的问题。
成系统的改换还比较容易纠正,个别音节的偶尔改换则就不容纠正了。
1.3.多加声母n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绝大部分韵母是可以自成音节的,不用声母,所以称为零声母音节。
只有-i、-i、onɡ、enɡ等4个韵母不能构成零声母音节。
在东北方言区,有些地方零声母音节要少一些。
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分析东北方言是中国境内的一种方言,分布在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主要包括辽宁方言、吉林方言和黑龙江方言。
和普通话相比,东北方言有许多独特的语音特点,下面就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声母1. “zh”、“ch”、“sh”变音东北方言的“zh”、“ch”、“sh”常常变成类似“z”、“c”、“s”的音,例如,普通话中的“张”、“钟”、“知道”等词在东北方言中会读成“庄”、“宗”、“操到”等。
2. “h”、“f”、“s”混淆在东北方言中,“h”、“f”、“s”三个音有时候被混淆,例如,普通话中读作“花生”的词,在东北方言中可能被读成“hua 青”、“sa青”等。
3. “j”、“q”、“x”变音东北方言中,“j”、“q”、“x”比普通话中更容易变音,例如,普通话中的“洁白”、“清洁”可能在东北方言中被读成“节青”、“青节”等。
二、韵母1. 变音现象在东北方言中常常出现一些韵母的变音现象,例如,普通话中的“小”、“鸟”、“口哨”在东北方言中会读成“so”、“nao”、“kou青”等。
2. 圆唇化现象东北方言的韵母比普通话中更多的有圆唇化现象,即在发音时,唇部角度比普通话中更小,例如,普通话中的“北风”、“鼻音”在东北方言中会读成“beifong”、“bin音”等。
3. 鼻音化现象东北方言中许多韵母会发生鼻音化现象,例如,普通话中的“叫”、“往”等词在东北方言中会有一定鼻音化的现象。
三、声调东北方言的声调鲜明而富有节奏感,常常采用打拌式语调,即平、仄、平、仄、仄等排列,使整个语音节奏感更为明显。
同时,东北方言差异化的音调也表达了不同的语气和情感。
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在于声母的变音、韵母的变音、圆唇化现象和鼻音化现象以及声调的鲜明特点。
这些特点体现了东北方言的文化和习惯,是东北地区建筑、聚会和过节等方面的宝贵财富。
朝鲜语的词汇相当丰富,与越南语和日语一样都是外来词非常丰富的语言,所以根据词汇的来源,朝鲜语的词汇可以被分做下面四种固有词(固有语)固有词是朝鲜语本身就有的词汇,这些词汇多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动、名词,比如动词“(去)”、名词“(饭)”等;以及一些具象的名词,比如“(树)”、“(水)”等汉字词(, 汉字语)汉字词是借用汉字的涵义组合成词汇,然后在用朝鲜语来念汉字写成的词。
这类词汇在朝鲜语中占的比例很大,也很重要。
因为朝鲜语相当多的抽象概念或现代事物或概念需要用汉字词来表达。
朝鲜语汉字词除了来自古汉语以外,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在日本殖民期间从日本语中吸收来的,这些词汇大多数用来表达现代事物或概念,比如“(自动车)”“(民主)”在吸收日本语的汉字词的时候,朝鲜语完全按照朝鲜语的汉字音来读,所以像“とりけし(取消)”、“わりびき(割引)”、“にもつ (荷物)”这样有训读的汉字词也一概的用朝鲜语的汉字音来读“ 取消: (ch'wi so)”、“割引: (hal in)”、“荷物: (ha mul)”除了从古汉语和日本语吸收汉字词以外,朝鲜语也有为数不多的自制汉字词,例如“ (未安)”外来词(, 外来语)在朝鲜语中,所有不能转换成汉字书写的非固有词(混合词除外)都算外来词。
这些词汇在二战以后迅速的扩充,其中又以英语的词汇为最多,例如“computer)”。
朝鲜在二战后吸收的外来词多数来自俄语,例如“(программа, en: program)”。
朝鲜语的外来词多数都是直接传入的,但是也有少数一些外来词是借由日本语传入的,比如“(面包)”就是葡萄牙语的“pão”被借入日本语成了“パン”,然后再被借入朝鲜语。
因韩国现在的文化越来越走向西方化,因此韩国很多词语虽然可以用固有语或汉字词表达,但很多韩国人还是习惯直接用外国语,因为固有语给人的感觉是有些单纯,但很多韩人却认为讲外国语比较有一些专业性,所以才导致现在韩国有人有固有词而讲外国词。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作者:尹丽红来源:《黑河教育》2022年第06期[摘要]东北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之一,东北方言隶属官话方言的分支,地域上的接壤使东北人说话腔调十分接近,全国各地的人也都能听懂东北方言。
文章主要通过对东北方言的声调、声母、韵母和东北方言中动词的运用作出分析,与普通话加以对比,对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进行主要分析。
[关键词]东北方言;语音特点;普通话中国地域辽阔,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在这片辽阔的地域上原本使用着相同的语言,随着时间的推移,共同点逐渐减少,不同点逐渐增加,原本的共同语言也有了一些变化,逐渐形成了各个地域的方言。
方言形成以后,一方面保持着自己的特点,一方面又服从汉语的发展趋势,东北方言也是遵循着这样的一个规律发展着。
东北方言的主要特点是声调和普通话有着明显的区别,东北方言不讲平仄,缺少标准普通话应有的琅琅上口,并且起伏变化不明显,这也与东北人豪爽的性格有关。
东北方言比较幽默,有着浓浓的感情色彩,体现了东北人的热诚、粗犷的性格特点。
方言声调与方言的语音特征密切相关,不同的语音特征形成不同的方言声调。
北京话豪爽利落,江浙地区的吴侬软语十分温柔,东北方言就显得幽默、豪迈。
现阶段网络的发达,使东北话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东北话极强的感染力深受全国人民的喜欢。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虽然东北话能被全国各地大部分人听懂,但东北话还是有着自己的特点和独特风格。
一、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一)声母的特点1.平翘舌不分在东北方言中,声母的主要特点是平翘舌不分,经常把zh、ch、sh混淆为z、c、s。
在这一点中,就与标准普通话有着明显的区别,东北方言、西北方言的太原等地、江淮方言和西南方言的大部分地区都有此现象。
zh、ch、sh是舌尖后音,属于翘舌音;z、c、s是舌尖前音,属于平舌音。
东北人在日常生活交流中,通常不会注意平翘舌音的区分,久而久之再加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平翘舌音的区分也就不是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