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1)
- 格式:pptx
- 大小:1.59 MB
- 文档页数:28
附件1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19年本)_、总则(一)为加强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管理,提高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水平,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2〕22号)和《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工信部联节〔2018〕43号)等管理要求,制订本规范条件。
(二)本规范条件中动力蓄电池与废旧动力蓄电池是指《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中定义的动力蓄电池与废旧动力蓄电池。
超级电容等其他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的综合利用可参考本规范条件执行。
(三)本规范条件中综合利用是指对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进行多层次、多用途的合理利用过程,主要包括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
元素回收率是指对废旧动力蓄电池按一定生产程序回收的目标元素重量除以原动力蓄电池中对应元素重量的百分数。
材料回收率是指对废旧动力蓄电池按一定生产程序回收的材料重量除以原动力蓄电池中对应材料重量的百分数。
综合回收率是指回收的多种目标元素重量之和除以原动力蓄电池中对应元素重量之和的百分数。
(四)本规范条件中的综合利用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是指开展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或再生利用业务的企业。
1.梯次利用是指对废旧动力蓄电池进行必要的检测、分类、拆分、电池修复或重组为梯次利用电池产品(以下简称梯次产品),使其可应用至其他领域的过程。
2.再生利用是指对废旧动力蓄电池进行拆解、破碎、分选、材料修复或冶炼等处理,进行资源化利用的过程。
(五)本规范条件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台湾、香港、澳门地区除外)已建成的所有类型企业。
本规范条件是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规范发展的引导性文件,不具有行政审批的前置性和强制性。
二、企业布局与项目选址(一)企业应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所在地区城乡建设规划、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污染防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等要求,其施工建设应满足规范化设计要求。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调研报告
摘要:
随着全球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新能源汽车逐渐兴起。
然而,电动汽车的动力蓄电池是一种特殊的储能装置,其回收利用面临着一系列
的挑战和机遇。
本调研报告旨在深入探讨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
用情况,分析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相关问题和建议。
一、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背景和意义
二、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现状
1.国内外回收利用政策与标准的比较
2.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产业链的构成
a)回收环节
b)二次利用环节
3.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技术发展情况
三、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存在的问题
1.政策和法律方面的问题
2.技术和设备方面的问题
3.经济和市场方面的问题
四、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未来发展趋势
1.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2.电池二次利用的技术创新
3.循环经济与电动汽车产业的协同发展
五、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建议与对策
1.完善相关法律和政策
2.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创新
3.推广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的标准化设计和生产管理
4.发展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产业链
六、结论。
附件1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一、总则(一)为加强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管理,规范行业和市场秩序,促进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产业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提高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水平,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2〕22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35号)的有关要求,制订本规范条件。
(二)本规范条件中动力蓄电池是指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提供能量的蓄电池,主要包括金属氢化物镍动力蓄电池和锂离子动力蓄电池。
超级电容等其他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可参考本规范条件执行。
本规范条件中废旧动力蓄电池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经使用后剩余容量及充放电性能无法保障新能源汽车正常行驶或因其他原因拆卸后不再使用的动力蓄电池;2.报废新能源汽车上的动力蓄电池;3.经梯级利用后报废的动力蓄电池;4.动力蓄电池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报废的动力蓄电池。
5.其他需回收利用的动力蓄电池。
以上废旧动力蓄电池包括废旧的蓄电池包、蓄电池模块和单体蓄电池。
(三)本规范条件中综合利用是指对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进行多层次、多用途的合理利用过程,主要包括梯级利用、资源再生利用、原材料能量回收利用等;综合回收率是指对废旧动力蓄电池按一定生产程序回收的重要元素重量除以原动力蓄电池中对应元素重量的百分数。
二、企业布局与项目建设条件(一)新建、改扩建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企业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所在地区城乡建设规划、生态环境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规划等要求,其施工建设应有规范化设计要求。
(二)在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规划确定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如居民聚集区、易燃易爆敏感单位等),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建设工业企业的区域不得新建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企业。
废旧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拆卸过程中的材料回收与再利用研究随着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不断增加。
而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作为其核心部件之一,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潜力。
然而,动力蓄电池的废旧处理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对废旧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拆卸过程中材料回收与再利用的研究进行探讨。
一、废旧动力蓄电池的资源价值废旧动力蓄电池不仅包含有价值的金属材料,还存在大量有机物和无机盐等材料,这些材料在适当的条件下具有很高的再利用价值。
1. 金属材料回收:废旧动力蓄电池中常见的金属材料包括锂、钴、镍等。
这些金属可通过适当的回收技术进行提取和再利用。
例如,通过化学和物理方法,可以分离出纯度较高的金属材料,供再次制造动力蓄电池或其他应用。
2. 有机物的回收:废旧动力蓄电池中存在大量的有机物,如液体电解质和聚合物等。
这些有机物可以通过适当的处理方法,如溶剂回收和热解等,转化为有用的溶剂或能源材料。
3. 无机盐的回收:废旧动力蓄电池中的无机盐主要指电解质中所含的盐类物质。
这些无机盐可以通过蒸发、晶化和离子交换等方法进行回收,用于制备新的电解质或其他工业应用。
二、废旧动力蓄电池拆卸过程中的材料回收技术废旧动力蓄电池拆卸过程中的材料回收需要采用一系列有效的技术手段,以确保回收效果和环境友好。
1. 拆卸技术:合理的拆卸技术是实现材料回收的基础。
拆卸过程应该精细且高效,以最大程度地保持材料的完整性,减少破坏和污染。
2. 分离技术:废旧动力蓄电池中的各个组件需要进行分离处理。
例如,电池外壳、电解液和正负极材料需要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分离,以便进一步提取其中的有用物质。
3. 提取技术:提取有价值的金属材料、有机物和无机盐是材料回收的关键步骤。
采用适当的化学和物理方法,如溶剂回收、电化学提取和热解等,可以实现有价值材料的有效提取。
4. 处理技术:废旧动力蓄电池中存在的有机物和无机盐需要通过适当的处理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转化和利用。
山东省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工作部署,加快我省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管理、规范行业发展、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情况近年来,我省把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作为新旧动能转换、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生态保护、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举措。
新能源汽车以及主要零部件,特别是动力蓄电池得到迅速发展,基本形成了从电池材料到电芯,从动力蓄电池系统集成、检验检测到梯次利用的产业链。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发展。
我省新能源汽车起步较早,发展势头良好,生产规模稳步增长。
全省共有各类车企约28家,主要生产大客车、重型卡车、轻卡及低速车等,其中中通客车、济南重汽客车、中通亚星客车等均在全国新能源汽车生产中排名前列。
截至2019年底,全省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能力已经超过22.6万辆。
(二)动力蓄电池生产配套完善。
我省具备了从正负极材料、锂电池隔膜、电解液到电芯,再到动力蓄电池系统集成的相对完整的锂电产业链。
国家锂电池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山东)取得了国家级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并取得CMA(中国计量认证)认证。
(三)退役规模将迅速扩大。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上升,动力蓄电池退役量将逐年提升,综合考虑我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和企业产量、电池质保年限、车辆运行工况等因素,预计2020年我省动力蓄电池退役量约为1.3GWh。
(四)回收体系正逐步建立。
全省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等企业已在全省设立了520个退役动力蓄电池回收网点,回收范围覆盖全省。
同时,组建了由中国铁塔山东分公司牵头发起的“山东省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协会”,建立了行业组织和沟通途径。
中国铁塔公司已在枣庄市设立区域创新中心。
(五)梯次利用正加快推进。
中国铁塔公司山东分公司积极展开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工作。
一批退役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骨干企业逐步成长。
烟台和菏泽的相关企业正在积极申报动力蓄电池再生利用企业资质。
关于《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本文主要解读《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于2021年3月1日施行。
下文按照办法中的主要条款逐一解读。
一、总则1.1 办法的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用管理。
其中,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动力蓄电池是指新能源汽车所采用的储能装置。
1.2 办法的目的本办法的目的是促进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规范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行为,提高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效率,保护环境,有效使用资源。
1.3 办法遵循的原则本办法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法治保障,分类管理,综合利用”的原则。
二、回收利用管理2.1 回收利用体系的建设各地应根据本办法和实际情况,建立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包括回收企业、回收体系建设和设施建设。
2.2 回收企业的条件和要求回收企业应当具备相应的技术、经验和设施,有专门的回收设备和设施,能够达到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应当具备良好的信誉和服务能力,能够实现回收运营、分类拆解、资源综合利用等一系列工作;应当缴纳相应的保证金和费用,并定期接受监督检查。
2.3 回收体系建设和设施建设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推动动力蓄电池回收设施建设。
公共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应当建立专门的动力蓄电池回收设施,并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回收工作。
各地政府还应对回收体系建设和设施建设给予适当支持。
2.4 回收运营管理回收企业应当落实好回收运营管理责任,建立动力蓄电池回收业务台账,及时收集、储存和上传信息,保证动力蓄电池的跟踪和溯源管理。
各地政府应当加强对回收企业的监管,保障回收企业合法运营和公正竞争。
三、资源综合利用3.1 动力蓄电池的分类和拆解回收企业应当对回收的动力蓄电池进行分类和拆解。
不同类型的动力蓄电池应当分别进行回收利用。
拆解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
新能源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方法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新能源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方法这个事儿。
你想想看,现在新能源汽车那可是越来越多啦,这蓄电池就像是汽车的“心脏”呀!那等它们退役了可咋办呢?总不能乱丢吧!这就好比你家里的旧电池,你也不能随便扔到垃圾桶里呀,那对环境多不好呀!咱得重视这个回收利用呀!这可不是小事儿。
就好比你有一堆宝贝,你得好好保管、好好利用,不能让它们浪费掉呀!回收利用蓄电池,那好处可多了去了。
一方面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那些有害物质要是随意排放,那咱的蓝天白云不就被破坏啦?另一方面,这也是资源的再利用呀,多划算!就跟你把旧衣服改一改又能穿出门一样,多好的事儿呀!那怎么做好这个回收利用管理呢?首先,咱得有专门的回收渠道吧!不能让这些蓄电池没地方去呀。
可以设立一些专门的回收站点,就像小区门口的快递驿站一样,方便大家把旧电池送过去。
然后呢,得有专业的人员来处理呀!他们得知道怎么拆解、怎么回收里面的有用材料,这可不是随便谁都能做的事儿呢。
还有啊,厂家也得负起责任来呀!不能说车卖出去就不管啦。
他们得在生产的时候就考虑到以后回收的问题,设计得好回收一些呀!这就跟你盖房子一样,你得想着以后怎么好打扫、好维修呀。
政府也得发挥作用呀!制定一些政策法规来规范这个行业,不能让那些不正规的小作坊乱来呀!要给正规的回收企业一些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更有动力去做好这件事儿。
咱老百姓也得有这个意识呀!不能觉得这事儿跟自己没关系。
你想想,要是每个人都把旧电池乱扔,那得造成多大的危害呀!咱得养成好习惯,主动把旧电池送到回收点去。
回收利用新能源动力蓄电池,这是一件造福子孙后代的事儿呀!咱可不能马虎。
要是现在不做好,以后环境被破坏了,那咱的子孙后代可就得怪咱啦!这就好像你给孩子留遗产,你总不能留一堆垃圾吧!咱得留好的东西给他们呀!总之呢,新能源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方法真的很重要呀!这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厂家、政府、老百姓都行动起来,让我们的环境更美好,让我们的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人们购车的首选。
而新能源汽车的动力蓄电池不仅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
为了有效管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用,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是必不可少的。
**一、回收渠道的建立**为了确保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的有效回收利用,应当建立各地区统一的回收渠道。
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制定具体政策措施,鼓励企业或社会组织投入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工作。
同时,要加强对回收企业的监管,确保其符合环保标准,防止污染环境。
**二、回收人员的培训**为了保障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工作的顺利进行,应当加强回收人员的培训工作。
培训内容包括动力蓄电池的种类、回收方法、安全操作规范等,提高回收人员的专业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率。
**三、回收标准的明确**为了统一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的回收标准,应当明确回收对象、回收流程、回收条件等具体要求。
只有建立完善的回收标准,才能确保动力蓄电池的合理回收和再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四、回收利用的监测评估**为了监督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用情况,应当建立监测评估机制。
通过定期对回收利用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回收利用效率,保障环境可持续发展。
**五、法律法规的完善**为了落实《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应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明确动力蓄电池的生产、销售、回收等各个环节的责任,加大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保护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可以有效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用工作,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也提醒广大车主积极参与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用工作,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潜力及生命周期评价共3篇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潜力及生命周期评价1近年来,世界各国对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越来越重视。
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
但是,针对其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和生命周期评价问题,目前仍存在不少瓶颈。
本文将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潜力和生命周期评价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潜力在当前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利用的实践中,主要还是围绕铅酸蓄电池和镍氢电池展开。
它们的回收和利用基本都得到了一定的成熟度。
相较之下,锂离子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的回收利用还处于相对较初级的阶段。
不过,针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国内也在探索和推动。
1、回收利用成本问题实际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由于材料和制造难度等因素,其回收利用成本大概是传统动力电池的2-3倍。
这其中,成本包括了回收的耗能、分解的压缩、分选的工艺等环节。
要保证回收电池中的各种材料得到有效的回收和处理,关键在于技术创新。
2、技术创新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国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积极推进“十二五”科技计划、新能源产业投资、回收利用和再制造等政策。
国内此前就建立了一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生产和回收的基地,以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同时,一些新材料和新技术也在不断涌现。
比如,某些国内企业研发出了多元化、多种功能的回收设备,可以进行晶体化、粉末制备等工艺,变成适合新能源汽车、储能设备等不同领域的高质量材料。
还有一种方法,即通过再制造成本较低的ION阴极材料,虽然目前在生产规模上尚有限,但也是一种期待的技术。
二、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生命周期评价1、生命周期概述新能源汽车有其动力电池的生命周期,而其生命周期的评价和分析可以对于新型电池技术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撑。
其生命周期概括来说,包括了产品设计、原材料生产、动力电池制造、车辆生产、使用回收和处理等阶段。
其中,每个阶段都涉及到诸多环境和经济成本等方面的评估。
废旧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拆卸后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不断引起关注,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出色选择。
然而,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的拆卸及处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研究废旧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拆卸后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和方法。
一、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义和必要性废旧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拆卸后产生的废弃物具有较高的资源价值。
其中包括稀有金属如镍、钴、锰等。
通过对这些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对地球的资源消耗,还可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废旧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的拆卸及处理方法废旧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的拆卸是实现资源化利用的第一步。
在拆卸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确保安全且最大限度地保留废旧电池的资源价值。
1. 拆卸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废旧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的拆卸之前,必须进行相关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对电池进行充分排放,确保电池内部的电量为零。
然后,需要对动力蓄电池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类型、规格和化学成分进行分别处理,以便更好地实现资源化利用。
2. 有效且安全的拆卸方法废旧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拆卸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将电池模块与控制器分离。
这需要采用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方法,以避免对人员和环境造成伤害。
在拆卸过程中,可以使用适当的工具和设备,如专用工具和防护设备,以提高效率和安全性。
3. 废弃物处理方案拆卸后的废弃物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其中,包括对废旧电池的物理分离、化学浸提以及冶金回收等各种方案。
通过物理分离,可以将废弃物中的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分离,并进行相应的再利用。
化学浸提则可以提取出废旧电池内的有用金属。
冶金回收则是通过熔炼、电解等技术,将废弃物中的金属材料提取出来,用于再生产。
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废旧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在实践中面临一些挑战。
20161201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根据20161201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文件规定,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用管理对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次暂行办法的实施将为动力蓄电池的规范回收和有效利用提供指导,有力推动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回收机制建立根据暂行办法规定,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动力蓄电池回收体系,确保回收工作的有序进行。
同时,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监督管理,推动回收机制的建立和健全。
二、回收利用标准暂行办法中还规定了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用标准,包括回收率、回收利用方式、回收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只有符合相关标准的回收利用行为才能得到认可和支持。
三、资源综合利用为了提高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用效率,暂行办法鼓励将回收的动力蓄电池进行资源综合利用,降低废旧动力蓄电池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技术创新支持在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过程中,暂行办法还提出了技术创新支持的原则。
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在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领域开展技术创新,提高回收利用技术水平,推动行业的不断发展。
五、质量监管措施为了保障回收利用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暂行办法中规定了严格的质量监管措施,确保回收利用产品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只有质量可靠的回收利用产品才能得到市场认可。
六、法律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还明确了违反规定的法律责任追究措施,对于违反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规定的行为将严格追究责任,确保相关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总的来说,20161201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实施将为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用工作提供有力的指导和支持,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构建绿色低碳的能源汽车产业链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希望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推动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工作取得更加积极的成效,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目录.1基本概况.2办法全文.3办法解读.▪制定背景.▪制定原则.▪编制过程.▪主要内容.▪贯彻落实.4附录基本概况《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质检总局、能源局2018年1月26日联合印发,2018年8月1日施行。
共有五章三十一条。
制定的目的是为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规范行业发展,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保障安全,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质检总局、能源局联合制定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
办法全文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规范行业发展,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和公共安全,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台湾、香港、澳门地区除外)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以下简称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相关管理。
第三条在生产、使用、利用、贮存及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废旧动力蓄电池应按照本办法要求回收处理。
第四条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科技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质检总局、能源局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进行管理和监督。
第五条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相关企业在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各环节履行相应责任,保障动力蓄电池的有效利用和环保处置。
坚持产品全生命周期理念,遵循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已成为环保领域的重要议题。
为了规范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工作,保护环境资源,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管理暂行办法,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一、总则1. 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是指对报废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进行回收处理,以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和循环利用。
2. 本办法适用于全国范围内对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进行回收利用行为。
3. 回收利用工作应遵循“谁生产、谁负责”的原则,由动力蓄电池生产企业负责回收和处理。
二、回收管理1. 动力蓄电池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明确回收流程和责任主体。
2. 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工作应符合国家环保法规,采取安全环保的回收处理方式,确保环境资源不受损害。
3. 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确保操作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知识。
三、利用管理1. 回收的动力蓄电池应经过严格测试和评估,符合再利用标准的可进行二次利用,不合格的应进行安全处理和回收利用。
2. 动力蓄电池二次利用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追踪动力蓄电池的使用情况,确保二次利用的安全和可靠性。
3. 动力蓄电池二次利用企业应加强对产品的质量管理,提高再制造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确保用户体验。
四、监督管理1.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行为的监督检查,对存在违规行为的企业予以处罚,并通报公众。
2. 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企业应接受政府监督,主动配合监督检查,确保回收利用工作的顺利进行。
3. 社会公众可以通过举报渠道对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企业的违规行为进行监督,维护环保法规的执行。
五、其他1. 本办法未尽事宜,由国家相关部门根据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
2.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生效,有效期至相关法规出台。
以上是关于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内容,希望广大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工作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一、总则为规范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用工作,保障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制定本暂行规定。
二、回收利用主体1. 生产企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回收利用体系,确保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及资源再利用。
2. 回收企业:取得相应资质的回收企业应当依法履行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相关义务,并进行回收管理。
3. 利用企业:对回收蓄电池进行分类、检测、拆解和利用的企业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再生资源的安全利用。
三、回收利用流程1. 回收: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应当由具备资质的回收企业进行,确保回收的安全和合规。
2. 溯源:对回收的蓄电池进行溯源管理,追溯其生产、使用和回收的全过程,建立完整的档案资料。
3. 检测:对回收的蓄电池进行必要的检测分析,排除损坏和不合格的产品,确保再利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拆解:对经过检测合格的动力蓄电池进行拆解处理,分类提取有价值的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 利用:将分类提取的资源转交给符合要求的再利用企业,进行资源的二次利用,实现循环经济的目标。
四、监督管理1. 地方政府应当加强对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监督管理,定期组织检查和评估工作成效。
2. 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监管互联,提高管理效率。
3. 各主体单位应当配合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主动履行回收利用责任,确保规定的落实和执行。
五、处罚与奖励1. 对未按规定进行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单位,将处以相应的行政处罚,直至责令停产整顿。
2. 持续开展回收利用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将给予一定的政府奖励和荣誉称号,鼓励其继续努力。
六、附则1.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两年,期满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2. 其他未尽事宜,由有关部门按照法律法规和本规定审核处理。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Article 1 These Provisions are formula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cycling and utilization of new energy vehicle power battery, and to protect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all parties involved in the recycling and utilization of new energy vehicle power battery.Article 2 The new energy vehicle power battery mentioned in these Provisions refers to the power battery used to provide power for new energy vehicles.Article 3 The recycling and utilization of new energy vehicle power batteries shall be subject to the supervision of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of the State.Article 4 The recycling and utilization of new energy vehicle power batteries shall be carried ou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Article 5 The recycling and utilization of new energy vehicle power batteries shall be conduc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s of safe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traceability.Article 6 The recycling and utilization of new energy vehicle power batteries shall be conduc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ollowing procedures:(1) The power battery recycler shall register with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of the State and obtain the power battery recyclingand utilization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2) The power battery recycler shall establish a power battery recycling and utilization traceabili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record the power battery recycling and utilization information in the system.(3) The power battery recycler shall establish a power battery recycling and utilization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conduct quality inspection on the recycled power battery products.(4) The power battery recycler shall establish a power battery recycling and utiliz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conduc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sessment on the recycled power battery products.Article 7 The recycling and utilization of new energy vehicle power batteries shall be conduc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ollowing standards:(1) The recycled power battery products shall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relevant national standards.(2) The recycled power battery products shall have complete product traceability information.(3) The recycled power battery products shall have comple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formation.Article 8 The power battery recycler shall be responsible for thequali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the recycled power battery products.Article 9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of the State shall supervise and inspect the recycling and utilization of new energy vehicle power batteri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Article 10 These Provisions shall enter into force on the date of promul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