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政治学概论 王惠岩 周光辉
- 格式:ppt
- 大小:227.50 KB
- 文档页数:71
政治学概论第二版课后题答案王惠岩1、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 ?)[单选题] *A.1949B.1954(正确答案)C.1950D.19822、21. 现阶段,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
* [单选题] *A、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B、按劳分配为主题,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C、按劳分配为和多种分配方式相结合D、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正确答案)3、97. 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4、十八大以来,面对新的时代课题,我们党进行了艰辛的理论探索,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
这一思想()①是在实践探索中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②完成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发展规律的认识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成败④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单选题]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正确答案)5、在生产力系统各要素中,最直接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
[单选题] *A.劳动者B.劳动工具(正确答案)C.劳动对象D.教育发展程度6、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里指的是()[单选题] *A.运动B.实践(正确答案)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它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四位一体构成的,从制度层面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①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③坚持把国家层面的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④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单选题] *A.①②B.①③(正确答案)C.②④D.③④8、68. 通常把基尼系数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专业代码:030302 主考学校:重庆师范大学序号代码课程名称学分使用教材备注 教材名称版次编者出版社1 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08年版王顺生、李捷高等教育出版社公共 政治课2 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08年版卫兴华、赵家祥北京大学出版社3 0015 英语(二)14 《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下册)99/98年版高远高等教育出版社公共课4 0034 社会学概论6 《社会学概论》2003年版刘豪兴高等教育出版社5 0315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6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2007年版包玉娥高等教育出版社6 0316 西方政治制度6 《西方政治制度》2000年版曹沛霖高等教育出版社7 0318 公共政策4 《公共政策》2000年版宁骚高等教育出版社8 0320 领导科学4 《领导科学》2000年版黄强高等教育出版社9 1848 公务员制度4 《公务员制度》2007年版李如海高等教育出版社10 0319 行政组织理论4 《行政组织理论》2007年版倪星高等教育出版社11 0923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7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2002年版姜明安高等教育出版社12 0321 中国文化概论政治学类专业专科毕业生考5 《中国文化概论》2000年版王宁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3 0322 中国行政史5 《中国行政史》1999年版虞崇胜高等教育出版社14 0277 行政管理学其他类专业 专科毕业生考6 《行政管理学》2005年版胡象明高等教育出版社15 0312 政治学概论6 《政治学概论》2007年版王惠岩高等教育出版社1 0024 普通逻辑4 《普通逻辑原理》2000年版吴家国高等教育出版社免试英语(二)加考课程2 0067 财务管理学6 《财务管理学》2006年版王庆成、李相国中国财经出版社3 0144 企业管理概论5 《企业管理概论》2005年版刘仲康武汉大学出版社17 毕业设计(论文)不计学分 合计71学分以上政治学类专业包括:行政管理、机关管理及办公自动化、人事管理、市政管理、乡镇管理、后勤管理、政治学等专业。
2019年04月自考00312政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政治学概论试卷(课程代码0031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恩格斯在下列哪部著作中指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
(B)A.《哲学的贫困》B.《共产党宣言》C.《德意志意识形态》D.《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2.《政治学》一书的作者是(C)A.柏拉图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西塞罗3.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是(D)A.古希腊B.希腊化C.荷马时代D.文艺复兴4.20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A)A.行为主义方法B.比较方法C.历史方法D.阶级分析方法5.下列具有行政管理权的国家机关是(B)A.人民检察院B.国务院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人民法院6.提出“主权在民”观点的政治思想家是(B)A.马基雅维里B.卢梭C.霍布斯D.洛克7.南北矛盾的本质是(D)A.政治问题B.社会问题C.意识形态问题D.发展问题8.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权力掌握在一个人手中的国家被称为(A)A.君主国B.民主国C.贵族国D.平民国9.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学说的核心问题是(C)A.国家的起源B.国家的职能C国家的本质 D.国家的分类10.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指(B)A.国体B.政体C.单一制D.一国两制11.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是(D)A.三权分立B.集权制C.分封割据制D.民主集中制12.西方政治发展理论产生于哪个时期(A)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13.国家的消亡是(A)A.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果B.英雄的推动C.政党的斗争D.集团的压力14.下列国家中实行委员会制的是(C)A.美国B.德国C.瑞士联邦D.意大利15.中国各党活动的基本准则是(A)A.宪法和法律B.协商C.监督D.道德规范16.英国采取的政党制度是(B)A.一党制B.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C.多党制D.总统制下的两党制17.政治学说史上的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是产生了(D)A.古希腊城邦政治学B.罗马政治学C.近代政治学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18.推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形式是(B)A.政治革命B.政治体制改革C.政治改良D.经济体制改革19.体现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关系的基本模式是(B)A.国体B.国家结构形式C.政府机构D.政体20.国际组织的组织原则是(A)A.参与者的地位平等B.参与者的义务平等C.参与者的职能平等D.参与者为组织贡献的份额平等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政治学》同等学力加试大纲一、考试目标与要求:《政治学》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研究国家为主体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活动和政治思想及其发展规律的课程,具体涉及国家的性质、职能和历史类型,探讨国家形式和国家机构,阐明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民族理论以及国际政治理论。
学习这门课程有助于提高青年学生的政治素质,深入了解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的经验、比较和借鉴外国政治中的合理成份,进一步提升学生宏观系统的理论思维水平,从而为马克思主义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创造性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启示。
二、考试内容:绪论第一节政治学及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第三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丰富和发展第四节学习《政治学》的意义和方法第一章阶级与国家第一节阶级与国家的起源第二节国家的本质第三节国家的职能第四节国家的历史类型和国家的消亡第五节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性质第二章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第一节国家权力第二节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第三节国家结构形式第四节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形式第三章国家机构第一节国家机构的涵义及构成第二节西方国家的国家机构第三节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机构第四章政治民主第一节政治民主的涵义第二节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第五章政党和政党制度第一节政党的涵义和作用第二节政党制度第三节当代中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第四节中国的统一战线第六章政治参与第一节政治参与概述第二节西方国家的政治参与第三节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参与第七章政治文化第一节政治文化的涵义和功能第二节政治社会化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第八章政治发展第一节政治发展的涵义和理论第二节政治发展的动力和途径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第四节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三、试卷结构:1.名词解释2.简答题3.论述题四、参考书目1. 《政治学原理》王惠岩、周光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00312政治学概论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答案及评分参考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政治学概论试卷(课程代码 00312)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 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 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古希腊政治学的奠基人是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克里斯提尼2.《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作者是A.巴霍芬 B.摩尔根 C.麦克伦南 D. 恩格斯3. 中国古代将“法”、“术”、“势”结合在一起的法家代表人物是A.慎到 B.商鞅 C. 韩非子 D. 申不害4.国家的本质是A.阶级专政 B. 民主 C. 镇压 D.权利5.国家的内部职能可相对划分为A.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B.政治职能和经济职能C.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 D.经济职能和文化职能6.最早系统地对城邦政体进行分类的思想家是 A. 马克思 B. 马基雅维利 C. 韩非子 D.亚里士多德7. 在国家结构方面,即中央政权与地方的关系来看,中国封建社会采取的是A. 中央集权制 B.诸侯割据制 C.民主集中制 D.联邦制8.所谓的“守夜人”政府角色产生于A.前资本主义国家 B. 社会主义国家C.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D.自由资本主义国家9.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阶级是A.工农联盟 B. 农民阶级 C. 工人阶级 D. 全体人民10.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原则是由哪项原则最早发展来的A。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笔记王惠岩政治学原理笔记第一章绪论1、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政治的解释(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孔子、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代表人物:凯尔逊(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利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韩非子、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
(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物的活动。
代表人物: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代表人物: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
2、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的论断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论述,我们可以将政治的实质和含义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第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第三,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利。
第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3、政治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4、中国古代政治学儒学的主要典籍是《论语》和《孟子》,它的政治原则为:“礼治”“德治”和“王道”。
法家的代表作《韩非子》,主张“法治”和“霸道”。
道家的代表作《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5、西方政治学1西方政治学最早发端于古希腊社会,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是古希腊时代最为著名的思想家,他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提出并论证了“神创等级论”、“正义国家论”的政治理想和主张,他所设想了《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第一个试图将政治问题与伦理问题加以区别的思想家。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真正开山之作,他本人也由此而成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
2、中世纪是西欧社会的黑暗时代,当时的主题是人与上帝以及教会之间的关系,其主导思想是神学世界观。
政治学原理全部总结政治学原理王惠岩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一.政治的含义1.政治的定义: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政治的实质和含义A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B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C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D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3.政治学的定义从一般意义上讲,政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学科领域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及其发展规律,都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1.政治许基础理论2.中国政治3.比较政治。
对各国的政治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包括横向的现实比较研究和纵向的历史比较研究,以了解国外政治制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4.公共政策5.行政管理6.国际政治四.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1.与经济学(P8-P9)2.与法学(P9-P10)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一.中国古代政治学与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1.中国古代的政治学(略)2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脉络(P11-P16)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P16-P18)第三节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一.政治学的研究方法1.历史研究法。
从政治现象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目的是探讨政治活动和政治关系发展的规律性,并预测政治现象的发展趋势2.制度研究法。
就是从政治制度的形成与演变角度,来探求制度结构类型变化规律的方法。
3.比较研究法。
就是通过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治现象的相同点和相异点,来发现政治现象本质和规律的方法4.结构——功能研究法。
主要是试图通过剖析政治结构和政治功能来揭示政治系统运转的规律性。
二.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略)第二章国家与阶级第一节国家的起源一.原始氏族公社制度1.氏族,是国家产生以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形式。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第二版篇一:王惠岩政治学原理背诵版政治学原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1中西历史上关于“政治”的基本观点我们现在所说的“政治”这个概念是从希腊语的“”一词演化而来的,其最初含义是指古希腊时代的“城邦”,即当时的“城市国”。
在中西历史上,不同的思想家因其所处的阶级地位和历史条件的不同,对于“什么是政治”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2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从根本上阐明了政治活动的实质,对于政治的含义做出了科学的解释。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的理解包含以下一些要点:(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这说明政治不是脱离经济而孤立存在的,政治的性质由经济基础的性质所决定,但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政治和经济的相互作用过程,反映着阶级关系及阶级利益的复杂关系。
强调经济对政治的决定性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根本特征。
(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这里的阶级关系不仅包括了敌对阶级之间的关系,还包括了其他类型的阶级关系。
具体地说,主要有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关系,领导阶级与同盟者的关系,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等。
(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
任何阶级要实现自己的目的,都必须掌握对国家或社会的最高统治权。
无论是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还是人民掌握政权的社会,政治关系的存在与解决,都是通过政治权力实现的。
政治权力的中心问题是国家。
它是关系全部政治的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