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改革之路-回顾与展望(ppt 30页)
- 格式:ppt
- 大小:2.68 MB
- 文档页数:29
中国金融改革和开展的历程回忆一,20世纪80年代:引进市场经济金融体系的根本构造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国民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早期,金融市场领域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引进市场经济金融体系的根本构造。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方案经济时代,我国“大一统〞的金融体系中只有人民银行一家。
当时金融体系最明显的特征是,人民银行既管宏观平衡,又提供商业性金融效劳。
80年代金融改革的一项主要容就是改变这一金融组织体系构造,通过建立一些新的金融机构,将中央银行和商业性金融体系分开,构建一个所谓双层银行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中央银行专注于宏观调控、金融监管和为银行提供支付清算等金融效劳;商业性金融机构那么从人民银行独立出来,面向企业和居民提供商业性金融效劳。
具体而言,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立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以及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建立或恢复建立的。
建立银行过去效劳于财政功能;中国银行在恢复设立之前实际上是人民银行部的国际局〔对外加挂一个牌子〕;农业银行当时是一块虚的牌子;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过去只做进出口方面涉及的货运险,是人民银行和财政部的下属机构。
与此同时,80年代还在探索证券交易。
当时没有成立股票交易所,80年代后期有个别证券营业部试点开展了证券交易。
二,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和中期:建立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根本框架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和中期,金融改革开展以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为根据,与国家开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框架相平行,主要特征就是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金融市场和组织构造的根本框架。
首先是专业银行转向商业银行。
当时,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立银行四大国有银行和交通银行都已经成立了,但四大行还是专业银行,分别效劳于工商业、农业、国际业务和工程建立等行业或领域,相互之间没有充分的竞争。
这显然不符合竞争性市场经济的根本特征,同时也难以进展调控。
并且,如果国家在某一领域有政策性要求,如有企业发不出工资,国家要求给予支持,那么四大行也必须负责自己领域的政策性业务。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发展壮大,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数量大幅增加,金融规模明显扩大,各种不同性质的银行机构遍布全国,承担着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职能,保险机构从小到大、证券机构从无到有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初步形成了银行、证券、保险等功能比较齐全的金融机构体系。
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对优化资源配置、支持经济改革、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部分:1、改革历程的回顾;2、政府对我国金融体系进行进一步改革的战略部署;3、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过程中的相关理论与存在问题探讨第一部分:改革历程的回顾回顾:从19 5 3-19 7 9年,我国基本实行的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统揽一切金融业务的“大一统”金融体制。
在这一体制下,中国人民银行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又办理所有具体银行业务;既是金融行政管理机关,又是经营金融业务的经济实体。
它按行政区划在全国普设分支机构,并统一按总行的指令性计划办事,实行存贷分离、统存统贷。
1979年末开始的经济金融改革,核心是逐步发挥市场在宏观调控和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三个阶段:以金融改革主导思想的变化作为时期划分的标准。
一、1979-1992年,在“开放、搞活”思想指导下进行金融体制改革。
金融改革以邓小平同志“要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为指导思想。
这一时期的改革主要围绕着构建新的金融体系,逐步开放搞活金融市场,建立宏观金融调控体系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展开。
初步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四大国有专业银行为主体,其他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协作的多形式、多功能、多层次而又颇具中国特色的金融机构体系。
同时,我国的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也开始生成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1.构建新的金融体系。
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基础上先后设立了具有经济实体性质的独立经营的四大国有专业银行,即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
中国金融改革的发展历程与展望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改革历经了近40年的发展历程,获得了重大成就,同时也面临了很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围绕中国金融改革的发展历程和展望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发展历程1.1 银行业改革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银行业存在着由中央政府控制,存贷款利率不合理,金融市场不发达等问题。
1984年,中国银行业开始进行改革,包括试行差别化存款利率、银监分离等政策,以及对国有银行进行重组和股份制改革。
20世纪90年代,中国银行业在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开放银行业对外竞争,加入国际银行组织,逐步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银行监管体系。
1.2 证券市场改革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的证券市场开始蓬勃发展。
1997年,中国证券市场实现全国范围内联网交易,2001年通过《证券法》,建立起现代化的证券市场框架。
2002年,证监会开始全面改革股票发行制度,推动证券市场国际化,进一步提高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1.3 保险业改革中国的保险业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包括逐步开放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加快国有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革等措施。
2002年,《保险法》颁布实施,确立了保险业的法制化基础,并通过一系列政策推动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展望2.1 金融市场开放随着中国经济的成长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当前中国金融市场面临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加快市场开放,提升产品创新和服务质量。
当前,中国正积极推动外汇市场自由化、利率市场化和资本市场开放,以促进金融市场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2.2 金融科技应用金融科技在全球范围内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成为金融领域中的新兴力量。
当前,中国政府也高度重视金融科技的应用,以推动金融业的数字化、工具化和智能化。
同时,推动金融创新,加强科技与金融业融合,从而为金融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2.3 风险管理不管是银行、保险还是券商,风险管理都是金融业发展的关键。
尤其是当前金融市场的开发,无法避免地将涉及更多的风险。
金融改革回顾及展望岳双喜摘要:通过对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历程的回顾,总结了我国金融业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经过改革金融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产业,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改革,适应了经济高速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要。
但在改革的过程中法人治理结构、经营风险、金融创新、市场层次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结合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提出了我国下一阶段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金融改革;经营风险;金融创新中图分类号:F830.2文献标志码:A:1673-291X(2009)17-0065-02一、改革开放30年我国金融改革的历程改革开放前,我国金融业的存在机构单一,业务范围狭窄,行政主导等特征,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不高,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
1978年开始的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就是针对改变这种单一的金融制度而开始的。
(一)加快发展各类金融机构大体上为1978—1984年,我国的金融体系结构进入了一种制度调整的发生阶段。
在这一阶段,金融体系和结构出现了变化,最主要地表现在实行金融机构多元化,打破传统制度一统天下的组织结构,建立了二级银行制度的框架。
(二)实现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的分离1985—1996年,金融基本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为金融市场建立了初步框架。
实现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的分离,推动国有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型。
在管理制度上放权让利,引入竞争机制和市场机制,实行银行间的业务交叉,通过业务交叉开展竞争。
在管理机制上引入风险、利润、成本范畴,实行商业银行和政策金融分离。
(三)推动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从1997年开始至今,实行以调整和充实为主要内容的制度演变。
在推动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同时,使金融组织体系朝着国际规范的结构发展。
我国金融体系变革进入市场金融体系框架的调整和充实阶段。
在这个阶段实施了金融不良资产剥离,建立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启动了资产证券化,资本市场的扩容以跨历史性的速度发展。
中国金融改革的历史进程与当今形势分析一、历史背景二、金融改革的历程1. 1978年至1980年代2. 1990年代3. 21世纪初至今三、金融改革的影响与成果1. 金融市场化程度提升2. 金融体制改革成效显著3. 金融开放程度加大四、当前形势与展望1.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2. 金融风险防范任务艰巨3. 金融创新加速4. 金融国际化提速五、结论一、历史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金融体系长期被政府垄断,对于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成就发展不充分。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和国际金融的规律,中国金融改革在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摸索和实践后,努力实现金融服务市场,增强金融稳定性,推动金融国际化的方向调整和制度变革。
二、金融改革的历程1. 1978年至1980年代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金融行业开始逐步向外开放和市场化改革。
1978年开始,借鉴港澳银行的经验,推行存款利率自律制度;1984年,福建省创立了中国第一家股份制农村信用社,标志着中国商业银行实现多元化并购进入市场化发展的初步阶段。
2. 1990年代1992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金融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提出外资可进入银行、保险、证券和金融租赁领域;1994年,中国证券市场正式开通;1995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金融体制改革和开放成为中国的战略需要,随之逐步实践和完善了沪港、上海国际、深港、互联互通等一系列金融改革举措。
3. 21世纪初至今2013年11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金融工作会议,全面部署金融改革重大方案。
从2014年开始,金融改革逐步进入快车道,理财子公司政策、包商银行风险事件等加速拉动金融市场的转型和调整;2018年,证券、保险和银行业务加强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和投资风险防范;金融科技、区块链、互联网金融等推动新业务和新模式络绎不绝,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金融国际化不断深入。
三、金融改革的影响与成果1. 金融市场化程度提升在2007年之前,中国金融市场呈现出出现的政府垄断,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和市场机制不尽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