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 定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6
胡同文化主要内容
胡同是中国传统城市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是城市历史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
胡同文化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一、居民生活文化
胡同里的居民往往具有相似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素养,在这个群体中形
成了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
例如,胡同里的邻里关系非常紧密,邻里之间互相照应,互相帮助,形成了“邻里相称,和谐友爱”的文
化氛围。
另外,胡同里也有很多的传统文艺活动,如五陵年画、梨花戏、地神庙会等,这些古老的活动也是胡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胡同建筑文化
胡同里的房屋一般都是四合院和四合楼式的传统建筑,有着悠久的历
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每个四合院大门前面都有一个石狮子或石马的
雕像,寓意着家庭的富贵安康。
同时,胡同里的街巷也有一些特别的
命名,如“鹿仙桥胡同”、“棕花胡同”等等,这些命名也反映出当
时居民生活的习惯和文化。
三、传统手艺文化
胡同里曾经也是城市的商贸集散地,商人经过这里的时候也带来了一
些传统手艺和民间工艺品。
如金银珠宝、铜铁锁匠、陶瓷艺人等,这
些手艺人不仅是当时社会的一部分,更是胡同文化的重要代表。
总之,胡同文化是中国传统城市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虽然现在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很多的胡同
被拆除,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一些传统文艺活动、博物馆等文化场所,感受到胡同文化的魅力。
胡同文化简介
胡同,在汉语里的意思是“细长的沟”。
从字源上看,“沟”最初的含义是指“土山”,后来逐渐引申为“狭窄”、“狭窄的
地方”。
胡同,也就是土山。
后来,在不同的地域中,人们为了
方便,根据地形地貌,便把一些有特点的土山改造成了胡同。
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一种体现形式。
北京的胡同是一种最
能体现北京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的文化形态。
它
是北京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一面镜子和缩影,也是北京这座古
都的重要标志和象征。
每条胡同都有不同的功能、用途和形态结构,有的与四合院
结合在一起,有的则与胡同名称相一致。
从整体上看,胡同似乎
是一个长方体。
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每一条胡同都有其独特的
个性。
每一条胡同都有着它悠久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故事。
胡同文化是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胡同文化是北京
的一种地域文化,它体现了北京的历史和人文风貌,也体现了北
京人的生活习俗。
胡同是北京最具有特色的道路之一,在北京,你可以看见很
多条胡同。
这些胡同里,每条胡同都有它独特的风貌。
如果你住
在这些胡同里,那可真是有口福了!
— 1 —
因为北京是首都,所以每天都有大量的游客来参观、游览。
这就给了我们大量的机会去了解、参观胡同文化。
— 2 —。
汪曾祺作品《胡同文化》简介及其赏析汪曾祺作品《胡同文化》简介及其赏析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汪曾祺作品《胡同文化》简介及其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读高中。
1939年夏,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
1950年,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
1961年冬,用毛笔写出了《羊舍一夕》。
1963年,发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
1981年1月,《异秉》在《雨花》发表。
1996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顾问。
1997年5月16日上午10点30分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7岁。
作品简介: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
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
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
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
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
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
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
作品赏析:为文作序,历来都有既成的章法。
或以记叙为主,或以议论为主,或以说明为主。
汪曾祺先生的《胡同文化》,总体说来,是篇以说明为主的序言。
但读后你会感到,在平实的说明文字中,似乎飘忽着一缕情思,沉淀着某种哲理。
《胡同文化》是作家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所写的序言。
但作家并未从摄影艺术的角度落笔。
作家既不说明光与影的交汇和谐,也不论及构思、线条、色彩的运用。
行文的思路是由影集表现的对象──胡同入手,再由胡同引出胡同文化,最后直扑全文主旨:“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
北京胡同文化背景介绍北京胡同,是古老而独特的城市风貌,被誉为“老北京的记忆”。
它是北京城内的窄而长的巷道,通常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格局和复杂的文化内涵。
自古以来,胡同一直是北京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与人文价值。
本文将介绍北京胡同文化的特点、历史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胡同文化的特点北京胡同文化源远流长,有着独特的特点。
首先,胡同与四合院相互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街区格局。
胡同犹如一条条纵横交错的血脉,连接着各个四合院,形成独特的社区生活方式。
其次,胡同里的人情味浓厚,邻里之间的互助合作是胡同文化的重要体现。
胡同里的居民常常互相扶持,相互帮助,形成了一种亲切而团结的生活氛围。
此外,胡同还保留了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和技艺,如胡同里的匠人们传承着木工、锡匠、刺绣等古老的手艺。
这些特点使得胡同文化成为北京城市发展的重要遗产。
胡同文化的历史胡同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京城的建立时期。
在元、明、清三朝时期,胡同逐渐形成,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演变。
元代的胡同多为宋元时期的老街道,明代开始大规模修建街道,清代则更形完善,并且修建了大量的四合院和豪宅。
近代以来,胡同逐渐改造和拆迁,但是仍然保留了一部分原貌。
胡同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许多风雨,但其独特性和文化价值从未减弱。
胡同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胡同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胡同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留了北京的历史风貌和传统文化,也成为了游客和民众喜爱的旅游景点。
其次,胡同文化展示了中国人民的传统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与互助精神的传承。
此外,胡同文化还催生了许多文艺作品、电影和音乐,成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源泉。
胡同文化的影响力不仅限于中国国内,还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学者、艺术家和游客前来感受和学习。
结语北京胡同文化以其独特的价值与浓厚的历史底蕴成为了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胡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对于北京城市发展和文化繁荣至关重要。
01定义02特点胡同文化是北京地区特有的一种城市文化现象,以胡同为载体,融合了北京的历史、民俗、社会风情等元素。
具有浓郁的地域性、历史传承性、民俗性和社会性,是北京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胡同文化的定义与特点03胡同最早起源于元代,是蒙古语“水井”的音译,后来逐渐演变成城市街道的代称。
元代起源明清时期,北京胡同数量急剧增加,形成了独特的胡同文化现象。
明清发展民国时期,胡同文化继续发展,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至今,北京胡同仍保留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民国至今胡同文化的历史渊源胡同文化在北京地区的影响力对北京城市风貌的影响胡同是北京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空间布局赋予了北京城市独特的魅力。
对北京民俗文化的影响胡同是北京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故事、传统技艺和社会风俗。
对北京旅游业的影响胡同文化已成为北京旅游业的一大亮点,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01布局特点胡同的布局一般呈鱼骨状,以南北走向为主,东西走向的胡同为辅,形成了独特的城市肌理。
02建筑结构胡同内的建筑多采用传统的木结构或砖木结构,以四合院为基本单元,院落之间通过胡同相连。
03空间尺度胡同的宽度一般较窄,营造出一种亲切、宜人的空间尺度,使人感受到浓郁的生活气息。
胡同的建筑布局与结构建筑风格特点四合院的建筑风格简约而精致,注重细节处理,如雕花门楼、影壁、垂花门等,体现了传统建筑的韵味和美感。
四合院的构成四合院是胡同中的典型建筑形式,由正房、厢房、倒座房和院墙围合而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院落空间。
色彩与装饰四合院的建筑色彩以灰色调为主,营造出一种古朴、典雅的氛围。
同时,在建筑装饰上也采用了传统的砖雕、木雕等工艺,增添了建筑的艺术魅力。
胡同四合院的建筑风格胡同中的传统建筑元素门楼与影壁01门楼是胡同四合院的重要入口,常采用传统的木结构或砖木结构,造型精美。
影壁则位于门楼内侧,起到遮挡视线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屋脊与瓦当02胡同四合院的屋脊和瓦当也是传统建筑元素的重要体现,屋脊上常装饰有脊兽等饰物,瓦当则采用传统的青瓦或琉璃瓦,具有独特的韵味和美感。
汪曾祺胡同文化的特点胡同文化汪曾祺阅读答案胡同文化汪曾祺阅读答案胡同文化汪曾祺阅读答案《胡同文化》这篇文章表达了对胡同的衰败有伤感,对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亦有无奈。
下面小编为你们准备的《胡同文化》的文章阅读以及相关的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你们。
《胡同文化》汪曾祺原文阅读①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
城里有大街,有胡同。
大街、胡同的方位走向大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
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
过去拉洋车的,逢转弯处都高叫一声“东去!”“西去!”以防碰着行人。
老两口睡觉,老太太嫌老头子挤着她了,说“你往南边去一点”。
这是外地少有的。
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
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②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
有的是计数的;有的原是皇家储存物件的地方;有的是这条胡同里曾住过一个有名的人物;有的是某种行业集中的地方;有的胡同是像其形状的;有些胡同则不知道何所取义。
③胡同有的很长,如交民巷胡同;有些胡同很短,如一尺大街;有些胡同很宽,如灵境胡同;有些胡同很窄,如小喇叭胡同;有些胡同拐弯很多,如九道弯胡同;有些胡同竟还断断续续,如庆平胡同。
到底北京有多少胡同北京人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通常提起“胡同”,多指的是小胡同。
④胡同是络。
它的位置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但又似很远。
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
偶尔有剃头挑子的“唤头”(像一个大镊子,用铁棒从当中擦过,便发出噌的一声)、磨剪子磨刀的“惊闺”(十几个铁片穿成一串,摇动作声)、算命的盲人(现在早没有了)吹的短笛的声音。
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中的环境更加安静了。
⑤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
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
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
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⑥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
《胡同文化》语文一等奖说课稿《《胡同文化》语文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胡同文化》语文一等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胡同文化》是汪曾祺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一篇序言,其实称之为闲适散文或文艺随笔更合适。
作者用富有京味而且精练的语言概括了北京胡同的特点,又用北京人特有的生活方式表达出了胡同文化的内涵,再后,用真实的感情表达出了对北京胡同特有的感情。
《胡同文化》是高一年级的教材内容,具体安排在第一册四单元的第二课。
该单元是序言单元,教学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从序言中汲取有关著作的信息”,二是“了解作序者的思想感情和阐述的道理”,三是“领悟序言的语言魅力”。
因此,在对《胡同文化》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着力于引导学生概括出文章的要点,提取精要。
京味的语言足文章的一大特色,本文也是本学期唯一的一篇京味文学作品,所以应该好好地让学生品读、欣赏,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也正好体现了新大纲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大纲要求,结合本文特点和学生实际,设置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北京民间建筑的特点及其中体现的文化内涵,2、能力目标①通过概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掌握概括要点、提取精要能力。
②体味本文京味语言特色,培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③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获取信息能力。
3、情感目标①领会“胡同文化”的“封闭”和“忍”的特征及其典型意义,学会辩证的评价“胡同文化”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②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情感态度。
其中,教学重点是训练学生掌握概括要点的方法;教学难点是对胡同文化思想内涵的正确理解。
二、教法与学法新课程大力提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本课是自读课文,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只起主导作用。
新课程同时提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
北京胡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简介北京是中国历史悠久的首都,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其中,北京胡同文化作为独特而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和学者的关注。
本文将重点探讨北京胡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胡同文化的定义胡同是一种独特的城市形态,在北京等中国北方城市中广泛存在。
它是由一条窄长巷道组成,两边密集排列着传统四合院。
胡同文化则是指在这些狭小空间中形成并延续下来的生活方式、社交风尚、建筑特色以及人们对于传统价值观念和民俗习惯的坚守和传承。
胡同文化的历史渊源胡同作为一种居住形式出现于元代,而其发展达到巅峰则要追溯至明清时期。
在这个过程中,胡同逐渐成为了北京城区最基本也最典型的街巷形态。
胡同以其独特而紧凑的布局设计赋予了城市生活带来的便利,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方式。
可以说,胡同对于北京人民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胡同文化的特点1.社区凝聚力:胡同作为小范围居住社区,注重邻里关系和社区凝聚力的培养,人们经常在胡同口或庭院中集结,交流、娱乐和庆祝节日。
2.传统街巷风貌:步入胡同,你可以欣赏到古老的四合院建筑、曲径通幽的小巷以及石头铺就的道路等传统街巷风貌。
3.餐饮文化:胡同中有许多著名而具有特色的老字号餐馆或小吃摊贩,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北京传统美食。
4.文化传承与创新:许多传统工艺、手工艺技术和民俗习惯得以在胡同中得以保留和发扬,同时也是现代艺术家、设计师和创业者进行创新实践的地方。
胡同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困境尽管胡同文化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吸引力,但是在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和改建过程中,胡同文化面临着一些困境:1.老旧不堪的房屋:由于历史长久、建筑老旧,许多胡同的房屋出现了损坏和安全隐患,需要进行修缮和整治。
2.环境资源压力:居住在狭小空间中的胡同区域,面临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3.人才流失:由于生活条件和商业机会的限制,一部分年轻人选择离开胡同区域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
老北京胡同文化介绍胡同文化的来源及介绍0【导读】北京的胡同大多形成于13世纪的元朝,到现在已经经过了几百年的演变发展。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
胡同原为蒙古语,即小街巷。
根据史料记载,胡同一词最初见于元杂曲。
元代杂曲名家关汉卿的《单刀会》中,有“杀出一条血胡同来”的台词。
在众多的老北京文化中,有一个令人觉得怀念、温暖、温馨的地方,那就是胡同。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胡同文化的来源及介绍吧!一、胡同文化简介北京的胡同大多形成于13世纪的元朝,到现在已经经过了几百年的演变发展。
北京胡同的走向多为正东正西,宽度一般不过九米胡同里的建筑几乎都是四合院。
四合院是一种由东西南北四座房屋,以四四方方的对称形式围在一起的建筑物。
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一个紧挨一个排列起来,它们之间的通道就是胡同。
别看这胡同从外表上看模样都差不多,但它们的特色却各不相同在北京城西部有个胡同叫九道弯,原因是一个小小的胡同竟要拐九个弯有的胡同如果曾住过一个有名的人,那这条胡同就会以这个人的名字命名,比如石老娘胡同和王皮匠胡同还有的胡同是按照其形状命名的,像羊尾巴胡同和耳朵眼胡同,听起来就这么生动形象北京的胡同真是数也数不尽,有句俗话不是这么说吗: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不少胡同里的一片砖一片瓦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
胡同原为蒙古语,即小街巷。
由于北京古时城建就有严格规划,所以胡同都比较直,星罗棋布,共有7000余条,名称五花八门,有的以人物命名,如文丞相胡同;有的以市场、商品命名,如金鱼胡同;有的以北京土语命名,如闷葫芦罐胡同等。
北京最长的胡同就是东西交民巷,全长公里;最短的一尺大街,长不过十几米,最窄的胡同要数前门大栅栏地区的钱市胡同,宽仅米,稍许胖点的人得屏住呼吸才能通过。
在北京,胡同浩繁有几千条,他们围绕在紫禁城周围,大部分形成于中国历史上的元、明、清三个朝代。
二、胡同的来源根据史料记载,胡同一词最初见于元杂曲。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北京胡同及其胡同文化的特点,掌握作者的行文思路。
2、学习作者用朴实雅致、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叙事抒情的手法。
3、初步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1、总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用简要的语言从不同方面加以概括。
2、理解作者赋予胡同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通过对具体的词语的品味,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的感情。
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法、共同探讨法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教学课时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一、导入说到北京,你首先会想到什么?如果你去北京,最想去的是哪里?北京三绝:一绝,就是古老精致的石狮子。
威猛的狮子,总是会令人肃然起敬。
我国最有名的石狮子,当数北京天安门前的两对巨型石狮,庄严威猛,与端庄的华表共同映衬雄伟的城楼,象征中国古老的文明。
二绝是北京的小吃。
去北京旅游,有句话:“到北京,不吃北京小吃,那不白来了吗?”其中又以北京烤鸭最为著名,我国著名相声演员姜昆的他的作品《冒号》里面这样形容:这个北京烤鸭啊,烤的焦黄焦黄,咬一口滋滋冒油。
三绝就是——胡同文化。
有人说,没去过北京的胡同,算不上真正的了解北京。
如果想要真正了解北京城、北京人,一定要去北京的胡同与四合院,去感受北京古老的文化气息。
今天,在我们的课堂上,虽然没办法亲眼目睹北京石狮子,也无法品尝北京小吃,但我们可以通过汪曾祺先生的小品文来感受北京的《胡同文化》。
二、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
汪曾祺出身于书香门第,受家庭环境的影自幼能书能画,多才多艺,19 岁入昆明西南联大中文系读书,受教于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先生。
他不仅深谙经史子集,而且专攻中国民间文学和戏曲艺术,此外还接受了一些“现代派”的东西,因此他从气质和造诣上都高于一般作家,有自己独特的美学追求和特殊的艺术风格。
汪曾祺的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他的小说具有一种散文美,以朴素的文笔,书写生活的诗意。
《受戒》是他最具代表性的小说,发表于1980年,它以平淡素雅的色彩,朴素活脱的语言描绘了小明尚海明和农村小姑娘小英子之间纯真的友谊和美好的爱情,歌颂了人世间的人情美、人性美。
因为这篇小说,汪曾祺才为文坛所推重,被称为“大器晚成”。
《大淖记事》赞扬了潜藏于劳动人民心间的生活意志、战胜邪恶的崇高信念和深沉而笃重的爱情。
汪曾祺为什么对北京的胡同那么情有独钟呢?原来他长期生活在北京,对北京的掌故,对北京人的思想行为了如指掌。
三、初识胡同展示视频《动漫歌曲》、《说唱胡同》,初识胡同。
思考胡同有什么特点?臭豆腐、炸酱面、豆汁、烤鸭、鸟笼、秧歌、京剧、四合院、喝酒、吵架、吆喝等。
那么,作者给我们展示了老北京的什么呢?四、课文学习(一)生字词胡同(tòng)约(yāo)鸡蛋镊(niè)子安土重(zhòng)迁房檩(lǐn)婚丧(sāng)嫁娶街坊(fang)腌(yān)熬(āo)白菜国子监(jiàn)摞(luò)棱(léng)角蛤蟆(háma)陵(二)学习1—4段,解决以下问题1、什么叫胡同?胡同,也叫“里弄(上海)”、“巷”。
是指城镇或乡村里主要街道之间的、比较小的街道,一直通向居民区的内部。
它是沟通当地交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根据道路通达情况,胡同分为死胡同和活胡同。
前者只有一个开口,末端深入居民区,并且在其内部中断;而后者则沟通两条或者更多的主干街道。
胡同,是北京的一大特色。
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数不清,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八大胡同。
2、展示北京八大胡同图片。
“八大胡同”在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铁树斜街以南,由西往东依次为: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
北京的胡同与四合院是不可分割的的。
这也是北京的特色。
3、了解四合院的特点,展示视频《四合院》北京四合院,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
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
四合院的构成有它的独特之处。
它的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又有游廊连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封闭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关起门来自成天地;院内,四面房门都开向院落,一家人和美相亲,其乐融融;宽敞的院落中还可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迭景,居住者尽享大自然的美好。
老北京人讲究较多,如院门前不能种槐树,因以前槐树上会掉下来一种虫子,俗名吊死鬼,担心过路人说“这儿怎么这么多吊死鬼啊”,因桑树与“丧”同音,四合院边也不种桑树。
北京人大都爱在院子中种夹竹桃。
4、这几段中哪些句子点出了胡同的特点?根据这些段落和句子概括北京胡同的特点。
(学生速读课文,圈划每一段的关键句,然后请同学回答,教师出示幻灯片)①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方位——正)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②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各具特色的胡同名(取名——俗)计数、皇家储存物件、名人、行业集中、形状、不明意义③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数量之多(数量——多)④胡同是贯穿大街的网络—————————环境安静(环境——静)离闹市很近、生活方便、环境安静整体感知、梳理思路(20分钟)1.胡同文化请引用作者的一句话回答什么是“胡同文化”?明确:第5段中“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
让我们来了解孕育北京市民文化的环境——胡同。
2.筛选有关“胡同”及“胡同文化”的信息。
(1)哪几段写胡同?明确:1-4段。
(2)胡同的特点是什么呢?(速读,并抢答)明确:第1段方正(“方正”也是皇城建筑格局的特点)。
第2段胡同的取名。
追问:第3段具体写了什么特点?到底是哪一句?明确:文中没有现成的答案,那就必须用自己的话将两个意思同时归纳进去,想想看该怎么说?第3段胡同的大小和多少(宽窄、数量)。
第4段方便,安静(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
小结:以上在概括内容要点时,我们主要采用了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摘录文中语句,另一种是根据理解由自己组织语言。
提示概括要点的方法:①找关键句,如总起句、总结句、主旨句、关键词等;②对没有关键语句的,找出全段围绕其阐述的规律性的内容加以概括。
(3)依照这两种方法概括第6至第12段要点。
第6段封闭,安土重迁。
第7段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第8段易于满足(知足)。
第9段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第10段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文章第十一、十二段分别举“我的小说”和“生活”中的两个例子来说明“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没有要点可以直接画出。
明确:这里具体介绍了“胡同文化”的特点。
3、根据概括出来的各段要点,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层次。
明确:第一部分(1—4),介绍北京的胡同。
布局,影响,取名,数量。
第二部分(5—12),胡同文化的特征。
从居住、交际、娱乐、饮食、处世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13—15),作者对胡同文化没落的感受与思考。
作者写到北京胡同文化在时代大潮的冲击下的衰败和没落,带有明显伤感的情绪。
四、小结五、课后作业第三、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4段作者给我们展示了北京胡同的特点,而本文的题目是“胡同文化”,因此本文的重点应是“文化”。
胡同是一种建筑,怎么会成为一种文化呢?二、学习新课,呈现老北京(一)文章第几段提到胡同文化?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那么什么是胡同文化?第五段,承上启下,我们通常说的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胡同文化。
(二)研习6—9段1、速读课文6—9段,谈谈胡同里的居民形成了怎样一种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找出关键词句,并进行概括。
从四个方面来写:居住:舍不得挪窝破家值万贯(安土重迁,不愿搬家。
)人际:喜欢独门独院,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独门独院,过往不多。
)饮食:有窝头,就知足了。
大腌萝卜,就不错。
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
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
虾米皮熬白菜,嘿!(易于满足,要求不高。
)——一个“嘿”字,极其传神地刻画出北京市民享受虾米熬白菜这种美食时那种无限向往、无限满足神态,表现了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的心态。
处世:爱瞧热闹,不爱管闲事。
(置身事外,冷眼旁观。
)【小结】北京人安土重迁,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怀旧情结;北京人易于满足,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知足常乐的心态,北京人安分守己,又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谨小慎微,北京人在生活方面封闭保守的种种表象,其实质是什么呢?胡同文化的精义是什么?“忍”。
怎样理解“忍”,用书上的八个字概括。
“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2、生活在胡同里的居民长期以来形成的这种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作者称之为“胡同文化”。
那么作者认为这种胡同文化是一种什么文化呢?其精义又是什么?封闭的文化,精义是──忍。
关键句: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
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三)研习10—12段,文章用哪些事例来表现北京人的“忍”?1、《八月骄阳》关键词:“安善良民”,“奉公守法”,“有棒子面就行”2、电梯事件——“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
北京人,真有你的!”――“睡不着,眯着!”充分体现了北京人善于忍耐的性格,活画出“忍者”的形象,置身事外,冷眼旁观,逆来顺受,最后一句“北京人,真有你的!”充满调侃的语气。
(四)探究胡同文化形成的根源这样一种封闭保守,易于满足的文化形态是怎样形成的呢?1、北京城的建筑格局。
胡同的总特点是“方正”,这种方正影响了北京市民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市民的思想,并形成了封闭的胡同文化。
北京胡同的建筑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文化特点。
由于胡同的安静闭塞,使胡同里的人们很少与外界接触,不了解外界的信息,不能接受一些新的思想,形成了他们封闭守旧,安于现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过安逸日”的小农意识;而胡同的方正特点又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到其思想意识,封建正统思想较为严重,不思反抗,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甘做顺民。
2、北京城悠久的历史。
北京是封建时代中央集权的中心,面对皇权的威严,朝代更替,社会动荡,历史变迁,北京城的老百姓——一介小民的生存状态又是怎样的呢?忍耐,苟安,做安善良民。
只有“忍”才能让他们苟活下去,面对皇权,维持草民仅有的一点尊严。
特定的历史背景形成了特殊的文化形态。
北京人的安分守己,逆来顺受是由其特殊的历史政治环境造成的。
京都之中,帝辇之下,人们看得最多的是城头变幻大王旗,看得最透的是仕途险恶,天威难测,官运无常。
今儿个,新科状元金榜题名,“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明儿个,菜市场人头落地,大观园底儿朝天。
这风云变幻,世事沧桑,使北京人学会了忍耐,也学会了世故通达。
做为专制制度下的小民他们太微不足道了,强大的皇权要消灭他们,比碾死只蚂蚁还容易,所以他们学会了忍耐,学会了明哲保身,学会了得过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