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外资金融机构---以中国银行业为例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3
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影响(一)【摘要】文章介绍了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情况,分析了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带给我国银行业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外资银行;中国银行;全面开放;影响中国的金融开放始于1979年。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 后,中国的金融开放被外在的规定了加速度和时间表,中国金融业全方位开放的时代已经开始。
在2006年12月,中国已经兑现承诺,向外国全面开放银行业,外资金融机构享受与中资金融机构同等的国民待遇,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在公平对等的基础上展开各种类型的竞争。
中国银行业如何面对这种开放局面权,已经成为学界和政府相关部门日益关注的问题。
一、中国银行业的开放概况到2006年6月底,美洲银行成为中国建设银行的首家战略投资者;7月初,淡马锡成为建行的第二个国际战略投资者。
与此同时,花旗银行、汇丰银行、高盛、苏格兰皇家银行等外资金融机构也纷纷加入到追逐中资银行的行列……外资金融机构参股中资银行,其强项业务的移植将为中资银行添加鲜活的血液。
在此基础上中资银行冲击上市之举还被欺予了更多的期望。
据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2005年12月5日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
截至2005年10月末,已有2家境外投资者入股17家中资银行。
外资投资金额已超过165亿美元。
占国内银行总资本的15%左右。
其中,在国有银行领域,美国银行和淡马锡公司投资中国建设银行54.66亿美元。
苏格兰皇家银行、瑞士银行集团和亚洲开发银行投资中国银行36.75亿美元;在股份制银行领域。
亚行、花旗和汇丰银行等投资了交通、光大、民生、兴业、浦发、深发展以及筹建中的渤海银行等。
总投资额为29亿美元;在城市商业银行领域,加拿大丰业银行、澳大利亚联邦银行、荷兰国际集团、德国投资与开发公司、国际金融公司等投资了北京银行、上海银行以及西安市、济南市、杭州市和南充市商业银行,总投资额为5.6亿美元。
总的看来,外资银行在华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1)地域和运营门槛的限制进一步放宽,外资银行已经相当广泛地参与中国金融市场竞争;(2)人民币业务开放迈出重大步伐;(3)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速度加快,比重不断加大;(4)外资银行业务逐渐拓展,在许多领域体现出相当的竞争力。
外资银行在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占1.9%中国银监会日前公布的2011 年报显示,外资银行在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占比已从2010 年的1.83%升至2011 年的1.9%。
数据显示,截至2011 年底,在华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资产总额(含外资法人银行和外国银行分行)2.15 万亿元,同比增长23.6%;各项存款余额 1.32 万亿元,增长25.27%;各项贷款余额9785 亿元,增长7.1%;税后利润167.3 亿元;不良贷款率0.41%;外资法人银行资本充足率18.83%,核心资本充足率18.38%。
总体上看,在华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主要指标均高于监管要求,基本面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外资银行在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中的占比在经历了2008 年~2009 年连续两年下降后,2010 年开始回升至1.85%。
到了2011年,该数据继续回升至1.93%,较2010 年增加了0.08 个百分点。
对此,兴业银行资金运营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指出,2011 年,在比较严格的监管调控下,贷款额度相对紧张,但信贷需求仍然高涨,中资银行受到调控的影响比较大。
相比之下,外资银行有效地填补了中资银行的市场空白,因此市场份额得以提高。
另外,2011 年外资银行继续保持扩张步伐。
银监会2011 年报显示,截至2011 年底,14 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华设立37 家外商独资法人银行(下设245家分行,比2010 年增加22 家)、2 家合资银行(下设7 家分行,比2010 年增加1 家)、1 家外商独资财务公司。
另外,26 个国家和地区的77 家外国银行在华设立94 家分行,也比2011 年增加了4 家。
同时,外资银行的覆盖范围也明显扩大。
数据显示,外资银行在我国27 个省(市、区)50 个城市设立机构网点,较2003 年初增加30 个城市。
同时,共。
外资银行加速进入我国银行业市场的特征表现和路径探析周练(广西财经学院经济系,广西南宁530003)[摘要]中国加入W T O已逾4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逐步开放,在华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发展态势良好,外资银行不断增加机构网点,加速业务的创新和拓展,增资扩股,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通过描述外资银行加速进入的特征表现和探析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路径,进一步分析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中资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面对外资银行,应加快自身改革与发展,与外资银行实现合作共赢。
[关键词]外资银行;银行业市场;特征表现;路径探析[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36x(2006)S1-0099-03中国加入W TO已逾4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逐步开放,在华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发展态势良好,外资银行不断增加机构网点,加速业务的创新和拓展,增资扩股,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全面了解外资银行进入的现状特征和途径,有助于中资银行积极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
一、外资银行加速进入的特征表现1.外资银行市场份额逐年上升。
2001年,美国学者Lui s.G.D opi co和Jam es.A.w i l cox依据世界银行和美国O CC机构公布的相关数据比较了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外资银行进入的程度测度进入程度的主要衡量指标三外资银行的资产市场份额(外资银行拥有的资产/一国全部银行资产总额)和机构份额(外资银行机构数/一国全部银行机构数)。
基于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市场并不致力于依靠设置网点来占领市场的现实,在本文进行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市场份额的度量时亦不采用机构分支数额指标,而是认为应该引入人民币资产份额作为主要衡量指标。
因为,随着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限制的放开,人民币业务必然成为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业市场的主要竞争领域,无论出于争取更多的客户还是利用人民币进行套利,外资银行都会尽可能多地争取人民币存款,进而扩展人民币业务范围。
银行业专业人员资格考试公共基础-6(总分39.5,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1. 下列关于短期融资券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
A. 发行主体为包括证券公司等在内的企业B. 发行对象为银行间债券市场机构投资者C. 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的期限最长不超过91天D. 收益率比央行票据和短期国债低2. 我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于____起正式通过并实施。
A. 2007年2月B. 2000年8月C. 2003年4月D. 1995年3月3. 关于国家风险,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国家风险由债权人所在国家的行为引起B. 在同一国家范围内不存在国家风险C. 个人不会遭受国家风险带来的损失D. 通常在债权人的控制范围之内4. 我国上市银行的经营目标普遍为______。
A. 资产最大化B. 利润最大化C. 股东价值最大化D. 公司价值最大化5. 下列关于注册资本在1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商业银行董事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
A. 董事会对银行股东大会负责B. 董事会中独立董事人数不得少于4名C. 董事会中应当有一定数目的非执行董事D. 董事会承担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的最终责任6. 下列关于我国的公司债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
A. 公司债的风险与公司本身的经营状况直接相关,风险比国债要高B. 我国的公司债范围是广义上的,包括了企业债与金融债C. 我国公司债的发行和交易依据《公司法》与《证券法》有关规定D. 我国公司债发行和交易的监管机构为中国证监会7. 从业务运作的实质来看,福费廷就是____。
A. 信用证结算B. 贸易垫资C. 融资租赁D. 远期票据贴现8.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第三条规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最大限度地____为主要经营目标,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A. 减少不良资产B. 保全资产,减少损失C. 发挥自身优势D. 规避金融风险9. 下列关于银行远期外汇交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A. 远期外汇交易需要事前约定交易的币种、余额和汇率B. 远期外汇升水表示在直接标价法下,远期汇率数值小于即期汇率数值C. 远期外汇交易具有能够对冲汇率风险的优点D. 远期外汇交易可按固定交割日交割,也可由交易的某一方选择在一定期限内的任何一天交割10. 在合同成立以后,后履行一方当事人财产状况恶化,有可能不能履行其债务,可能危及先履行一方当事人债权的实现时,应先为给付的一方在对方未提供担保前,中止履行自己的债务的制度称为____。
在华外资金融机构---以中国银行业为例2006 年12 月11 日,是中国金融史上的关键时刻,中国加入WTO之后的所有过渡性措施到期,中国金融业将全面对外开放。
与此同时,有越来越多的外资金融机构纷纷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尤其青睐于中国银行业这一获益颇丰的领域。
(一)在华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银行业之后的现状
在华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银行业后,已成为我国银行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在华外资金融机构参与中国银行业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分行;二是国外大金融机构入股我国商业银行。
1、外资金融机构入股中国商业银行
截至2007 年底,我国共有25 家中资商业银行引入33 家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总额212.5亿美元。
在这25家中资商业银行中,包括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等,同时投资总额在绝对数上看确实很大,但是根据占据各个银行股本的比例来说却仍是很小的,基本都在10%左右,说明在这块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分行
外资银行已经逐步成为中国外汇市场上最积极、最活跃的参与者。
到2006 年末,22个国家和地区的74 家外资银行在中国25 个城市设立了200 家分行和79家支行;42个国家和地区的186家外资银行在中国24个城市设立了242家代表处。
2007年,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和花旗银行获得中国银监会批准在中国从事全面外汇和人民币业务。
国内现在主要有以下几家外资银行:花旗银行、东亚银行、恒生银行、渣打银行、美国银行、汇丰银行等等。
(二)在华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我国银行业的利弊
积极效应:有利于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国际化
①外资引导效应。
一方面我国通过外资金融机构这一对外窗口,从国际金融市场拆入较低利率的资金,降低企业的筹资成本;另一方面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有利于改善外商投资企业的经营环境,增加跨国公司与跨国银行相互促进的投资格局。
②经营管理示范和推动效应。
外资金融机构的母体通常是一些资金雄厚的大跨国银行或保险公司,它们在资产负债管理、风险管理和营销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有利于提高我国金融业经营管理水平,使我国的银行在组织人员、经营方式、资产负债运作和风险管理方面与国际惯例衔接, 加快我国金融改革的步伐。
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面对不进则退的考验,我国金融机构必然要改善管理,转换银行职能,改进服务质量, 提高技术水平, 不断进行金融创新, 提高我国银行的整体素质与国际竞争力, 从而加速我国金融国际化的进程。
不利影响:
①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种种优惠不利于我国国内金融的公平竞争。
一是在税收、营销方式上,外资金融机构享有“超国民待遇”,直接导致了内、外银行在资金成本和利润上的差距。
二是在业务方面, 我国商业银行严禁染指投资银行业务, 而外资银行却未受到此类限制。
②加剧了我国的金融风险。
由于我国金融监管水平较低,监管工作落后于形势的发展,对外资金融机构在经营活动中的违规行为监管不力;同时我国的经营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经验严重不足,金融管理人才匮乏,使商业银行在竞争中不占优势。
③加大了我国宏观调控的难度。
一是外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从国际金融市场上筹措资金,从而弱化了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效应。
二是有可能影响到我国产业政策的实施,特别是会影响到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产业政策引导,影响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外资金融机构的
贷款对象大都是短期盈利能力高、见效快的产品和项目,而对我国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则很少参与。
(三)针对现在的情况,我们应该做点什么
关于这一点,我想分3个部分来进行说明:中国政府,中国商业银行和我们大学生。
中国政府:改善环境,完善法律,政策引导,加强监管
①继续改善环境,给予外资金融机构国民待遇,内外资金融机构平等竞争。
大力改善引进外资金融机构的环境,以优良环境和服务吸引跨国金融机构在我国设立分支机构,应是吸引外资金融机构的主要手段。
②完善金融法规,坚持依法管理。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管理外资金融机构的基本法律框架,然而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如《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属于行政法规,并未以基础法律形式由全国人大加以确定;同时应加强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稽核监督和对其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
③进行产业和地区引导与政策调整。
要从宏观上加强政策引导,使更多的外资金融机构参与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引导它们把资金投向农业、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此外,我国可以采取一些倾斜政策, 以吸引更多的外资金融机构到中西部融资。
④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
一是严格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对最低开业资本、总行经营状况和引进外资的形式等制定严格标准;二是制定有效的风险监管体系,包括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对单一客户放款最高额、信息公开制度、风险评估制度、内部监控制度的健全完善等。
中国商业银行:做好自己,共同繁荣
①在不良资产剥离的基础上,加大力度降低不良贷款比率;利用多种渠道补充资本金;进一步完善监事会制度,以建立良好的银行治理结构。
②树立现代经管理念,建立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竞争意识,提高服务质量,用最优质的服务和产品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建立以客户需求为基本导向、以提高效率为根本、以风险控制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组织架构。
③加大人力资源管理力度建立绩效挂钩、权责对等的人力资源激励约束机制,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培训投入,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储备人才;同时提高员工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敬业精神,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力。
④加强同业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中资银行之间、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之间要加强理解和沟通,在信息、技术、人才等方面加强合作,建立适度、良性的竞争关系,遵守市场游戏规则,维护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在相互竞争中壮大自身实力,共同繁荣中国的银行业市场。
我们大学生应努力学习发展我国金融市场所必须具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因为根据如上所说,我国商业银行的人才匮乏和流失严重,所以我们更应该加强自己的知识素养,关心现在的国际金融形势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为将来在我国金融国际化的道路上添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蕾浅析外资银行风险参与业务的现状与管理[J] 【期刊】上海金融 2011(4)
[2] 李金亮关于外资金融机构入股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分析[J] 中国产业 2010(12)
[3] 王慧妍中外资银行的现状比较及发展分析[J] 【期刊】中国商界(下半月) 2009(8)
[4] 戴相龙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30年的思考[J] 【期刊】中国金融 2009(1)
[5] 王玮外资金融机构入股国内商业银行一览[J] 【期刊】银行家 2004(9)
[6] 约瑟夫·阿克曼在华外资金融机构——互惠互利的合作伙伴关系[J] 【期刊】资本市场 2004(7)
[7] 谢守红; 汪明峰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区位分布研究[J] 【期刊】人文地理 2004(6)
[8]陶士贵在华外资金融机构的“政策破局”战略及其破解[J] 【期刊】南京师大学报(社
会科学版) 2004(3)
[9]何起东; 杨明奇外资金融机构入股中资商业银行的若干问题[J] 【期刊】上海金融2003(4)
[10] 张成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我国市场的利弊及对策[J] 【期刊】金融理论与教学 2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