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临床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 格式:ppt
- 大小:1012.50 KB
- 文档页数:30
化脓及创伤感染标本细菌学检验知识化脓及创伤感染标本细菌学检验知识脓液及创伤分泌物是传染过程中最常见的,对其标本的采集和送检,检验人员与执业医师网临床医师应密切配合,以确保正确的采集和快速送检。
从脓液及创伤分泌物中能够检出的细菌种类很多,最优先考虑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其次为假单胞菌、肠杆菌科细菌等。
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化脓及创伤感染标本细菌学检验知识,欢迎阅读。
一、脓液及创伤感染标本中可能发现的细菌在临床化脓及创伤感染标本的细菌学检验中可能发现的细菌:1.革兰阳性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四联球菌。
2.革兰阴性球菌卡他布兰汉菌、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干燥球菌、黄色球菌。
3.革兰阳性杆菌破伤风芽胞梭菌、炭疽芽胞杆菌、产气荚膜芽胞梭菌、白喉棒状杆菌、类白喉棒状杆菌、结核分枝杆菌。
4.革兰阴性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产气肠杆菌、鼠疫耶尔森菌、土拉热弗朗西斯菌、肺炎克雷伯菌、厌氧杆菌。
5.其他伊色列放线菌、星形奴卡菌、白色假丝酵母菌。
二、标本的采集(一) 操作1.首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拭净病灶表面的污染杂菌。
2.对已破溃脓肿一般以无菌棉拭子采取脓液及病灶深部的分泌物,而瘘管则以无菌方法采取组织碎片,放入无菌试管中送检。
3.对未破溃脓肿最好用2.5 %~3 %碘酊和75 % 酒精消毒患部皮肤后,以无菌注射器抽取脓汁及分泌物,也可于切开排脓时,以无菌棉拭采取。
4.有时也可将沾有脓汁的最内层敷料放入无菌平皿内送检。
5.对放线菌的标本,常用无菌棉拭挤压瘘管,选取流出脓汁中的“硫磺样颗粒”盛于试管内送检,也可将灭菌纱布塞入瘘管内。
次日取出送检。
(二) 注意事项1.如果患者局部伤口已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治疗,则应在培养基内加入相应的物质(如青霉素酶、对氨基苯甲酸等) 以避免假阴性结果的出现。
2.当创伤出血时或敷有药物在2 小时以内及烧伤在12 小时内均不应采集标本,此时获得阳性结果的机会甚少。
痰标本临床通常将正常人喉以上部位称之为上呼吸道,上呼吸道定植有大量的正常菌群,而气管以下包括气管、支气管和肺泡称下呼吸道,通常无菌或仅有少量细菌侵入。
在呼吸道标本细菌学检验中,上呼吸道标本(咽拭子)由于有正常菌群的存在,不易判断出何为与疾病有关的细菌,进行普通培养无特别意义《插入表上呼吸道存在的正常菌群》。
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症,临床常取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学检验,以明确感染病原及其药敏结果,有助于疾病治疗、流行病学调查和医院感染的监测。
痰标本须经上呼吸道排出,常受该处正常菌群的污染,因此,判断下呼吸道分泌物中是否有病原菌存在,须对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有所了解。
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有α、γ链球菌、微球菌、拟杆菌、梭杆菌、厌氧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奈瑟菌、嗜血杆菌、棒状杆菌。
标本的验收遇有不合格标本,应及时与临床联系,报告不合格标本拒收的具体理由。
拒收标准:a.肉眼观察痰标本呈水样或唾液样。
b.标本涂片白细胞数<10/低倍镜和鳞状上皮细胞数>25/低倍镜,表示该标本已污染正常菌群,建议重送标本。
c.容器错误标本容器必须符合规定,溢漏、无盖者拒收。
分离培养1.痰标本培养前处理(均质化)2.分离培养(1)一般细菌培养应同时划区接种(痰半定量原则)痰半定量方法:用接种坏将痰液在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上作三区划线接种标本,进行培养。
痰半定量培养的临床意义三区划线法:首先用无菌棉签挑取痰液的脓或血性部分(或将接种坏通过火焰灭菌,冷却后挑取标本少许,尽量取有脓或血部分)然后将其涂布在平板第一区,并作数次划线,再在二、三区依次用接种环划线,每划一个区域,应将接种环烧灼一次,待冷却后再划下一区域。
1)血平板(5%CO2环境)适用于分离肺炎链球菌和其他细菌。
2)巧克力平板(5%CO2环境)适用于分离嗜血杆菌。
3)麦康凯/中国蓝平板(需氧环境)适用于分离革兰阴性杆菌。
(2)分离培养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置5%CO2环境,麦康凯平板/中国兰平板置普通孵箱,35℃孵育。
《医学微生物学》三大常规的微生物学检查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细菌的目的是为疾病的病原学做诊断,或查找与疾病相关的微生物,以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这对于临床诊断、治疗、预后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是很有价值的。
因此,对临床标本的处理和检测应掌握以下原则。
1.临床标本的正确采集和处理对于疾病的正确诊断关系很大。
病人标本一般应在应用抗菌药物前采集。
对血液、脑脊液或穿刺液等标本,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进行采集;对鼻咽拭子、肛拭子、粪便等标本,虽无须严格无菌操作,但也应尽量避免杂菌混入。
2.采集容器上应贴好送检号及病人姓名的标签,连同检验单一起尽早送检验室。
若路途较远,应冷藏保存送检;对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等特殊标本,送检时应35℃~37℃保温。
3.人体很多部位与外界相通,存在有正常菌群,但不致病,故在涂片检查或分离培养时,应区别标本中是常居菌群的污染还是致病菌。
另外,对某些无菌的部位,如血液、骨髓、脑脊液等,如检查出细菌应视为致病菌,但必须要排除采样及操作中的污染。
4.根据标本来源和可能存在的病原菌,选定各种分离培养基和孵育环境。
如痰标本一般选用血平板,用于化脓性链球菌、无乳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白喉棒状杆菌等的分离。
【血液标本检查】正常人的血液是无菌的。
当细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等,可引起菌血症或败血症。
细菌学检验对其诊断和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标本采集l.标本采集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即应去除皮肤上的细菌,又应注意空气中的细菌。
穿刺部位以碘酒、酒精棉球消毒,用干燥的灭菌注射器抽取血液,立即注入选定的液体培养基瓶内,充分混匀以防凝固。
2.采血一般应在治疗前,并在高热、寒战时作培养。
伤寒在发病一周内即菌血症期间采血;化脓性脑膜炎,鼠疫应在发热1~2d内采血;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也宜于发热高峰采血或多次采血,且每隔1~2h采血一次,连续3~4次,可获较高的阳性率。
3.采血量应相当于培养液的1/10,通常是50ml培养液采血5ml,这样可使存在于血液中的补体、抗体、调理素、溶菌酶等抑制因子被稀释,使之减弱或失去抑制作用。
血液及骨髓标本的细菌学检验一、标本采集(一)操作方法1.将患者拟采血部位放平,扎以止血带,选好静脉穿刺点,以皮点为中心用2.5 %~3 %碘酊从内向外周擦拭,待干后再以同法用75 %乙醇脱碘。
消毒范围不得过小。
2.以无菌手续由静脉取血5 ml ,立即注入适当的液体增菌培养基内,迅速轻摇,使充分混合,以防止凝固。
(二)注意事项1.血液标本应在病人发热1 ~2 天内或发热高峰采集培养为宜,此时阳性率较高。
2.培养基与血液的比例为10∶1 。
3.培养一般细菌用普通肉汤或酚红葡萄糖肉汤,培养对营养要求较高的细菌用肝浸液或胰胨肉汤等。
4.采血和接种时应严格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杂菌。
5.磺胺和抗生素可影响细菌检出的结果。
故在采集标本时应力争在抗菌药物治疗之前。
如果病人曾服用磺胺类药物,应在每100 ml 培养基内加对氨苯甲酸5 mg ,以防止磺胺类药物对细菌的抑制作用。
如果病人已用青霉素治疗,应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酶100 U/50 ml (青霉素酶不耐热,应在临用时加入)。
若病人已用其他抗生素治疗时,可用硫酸镁肉汤增菌。
6.标本的采取应以提高阳性检出率为目的。
二、检验程序血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程序见下图。
三、检验方法及报告方式(一)一般细菌的检验1.标本接种于肉汤培养基后,立即置35 ±1 ℃温箱内孵育,每天取出一次观察有无细菌生长,应特别注意观察肉汤内有无混浊、沉淀、菌膜、色素、血液变色、指示剂变色等现象,并记录之。
如有细菌生长,肉汤可呈现各种不同的生长现象,若发生混浊,大多可疑为革兰阴性杆菌;若均匀混浊有绿色荧光,则可疑为绿脓杆菌;上面澄清,下面有沉淀,可疑为链球菌;若见自下而上的溶血现象,可疑为溶血性链球菌;若呈现肉冻样凝固现象,疑为葡萄球菌;若表面有灰白菌膜,疑为枯草杆菌或类白喉杆菌。
2.当疑有细菌生长时,应以无菌操作挑取培养物涂片进行革兰染色镜检。
一旦见有细菌生长,并能排除污染,应及时转种于血平板或其他培养基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或分离培养。
细菌学检查非发酵菌鼻疽假单胞菌鼻疽假单胞菌(P.Mallei)是鼻疽病的病原菌。
可从患者血液、脓液、痰中分离到。
【临床意义】对马、骡、驴的传染性很强,犬、猫、羊等都可被感染。
可通过擦伤皮肤、直接接触和吸入本菌而感染。
人类感染较少见,但经常与病畜接触的人也可患鼻疽病。
实验室感染也可发生。
产碱假单胞菌【临床意义】为条件致病菌,可引起脓胸、眼部感染、脓肿等恶臭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P.Putida)为鱼类的一种病原菌,常可从腐败的鱼类中检出,偶尔可从尿路感染患者的尿中及血库存血中分离出来。
非发酵菌非发酵菌(Nonfermenter)大多是条件致病菌。
包括十几个菌属的数十个种别,如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黄杆菌属、产碱杆菌属、莫拉氏菌属等。
由于非发酵菌有很多菌属,每个菌属又有多个种,因此对其必须先进行初步分群,即先进行科、属的鉴别,然后再进行种间鉴别。
腐败假单胞菌腐败假单胞菌(P.Putrefacien)为腐物寄生菌,分布非常广泛,河水、污水、土壤、牛奶、鸡蛋等均有存在。
可引起奶油、鱼、肉变质并产生H2S。
【临床意义】本菌为条件致病菌。
可引起人类中耳炎、创伤后溃疡、败血症、呼吸道感染,以及糖尿病或体弱患者的皮肤化脓性溃疡。
假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Reudomona)分布很广,水、污水、土壤和空气中均存在。
本属有几十个菌种,临床较常见的有十种左右。
代谢菌种为铜绿色假单胞菌。
人类感染的非发酵菌,假单胞菌占70%~80%。
主要是铜绿色假单胞菌(占55%~65%)。
类鼻疽假单胞菌类鼻疽假单胞菌(P.Peudomallei)可引起类疽病。
【临床意义】为条件致病菌。
人类接触污染的污水、土壤或通过直接接触(划破皮肤或擦伤)而进入人体,也可从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人体而感染。
但罕见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染。
本菌可潜伏体内几年不发病,在多发地区这种隐性感染是很高的。
败血性类鼻疽病如不及时治疗进展迅速,且死亡率很高。
类产碱假单胞菌类产碱假单胞菌(P.Peudoalcaligene)与产碱假单胞菌很相似,属于假单胞菌中的产碱群。
生殖道标本细菌学检验关键词:淋病奈瑟菌念珠菌上皮细胞细胞菌种保藏中心 ATCC 北纳细胞网一、检验程序生殖道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程序见图37-1。
二、检验方法(一)标本的显微镜检查生殖道标本涂片、革兰染色或抗酸染色后镜检,应注意观察①淋病奈瑟菌:白细胞内革兰阴性肾形双球菌;②杜克嗜血杆菌:细小的、多形态的、革兰阴性杆菌或球杆菌,呈链状或鱼群样排列;③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阳性、分散或聚集的杆状或点状细菌;④念珠菌:圆形或卵圆形酵母细胞及芽生的真菌孢子。
阴道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菌和细胞的数量和形态,根据上皮细胞、白细胞、乳酸杆菌和杂菌数量多少,阴道清洁度分为Ⅰ~Ⅳ度,判定标准见表37-1。
(二)标本的培养和鉴定1.淋病奈瑟菌淋病奈瑟菌对营养要求高,一般不易培养,需在培养基中加入腹水或血液。
采用巧克力色琼脂平板或GC培养基进行培养,温度35~37℃,70%湿度,含5%~10%二氧化碳环境中培养24~48小时,观察菌落形态,为灰色、半透明、光滑1~2mm菌落,革兰染色为革≥阴性双球菌,肾形(培养后形态不典型)、凹面相对,氧化酶试验阳性,发酵葡萄糖,不发酵乳糖和麦芽糖,或进行其他生化反应进行鉴定。
2.厌氧菌采用厌氧血琼脂平板,置厌氧环境,培养48小时,观察菌落菌体形态,采用数码鉴定方法,结合革兰染色性状进行鉴定。
3.念珠菌需接种沙堡弱平板,分别放22℃及35℃培养,怀疑为念珠菌接种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培养48小时,菌落绿色为白念珠菌、灰蓝色为热带念珠菌等,必要时可应用数码鉴定方法进行鉴定。
4.普通细菌可用巧克力色琼脂平板、血琼脂平板和中国蓝琼脂平板,35℃培养24小时,根据菌落菌体形态及生化反应结果进行鉴定。
5.结核分枝杆菌需接种罗氏培养基或结核杆菌培养用液体培养基,35℃培养6~8周。
6.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采用液体和固体培养法,培养结果如为阳性,需结合临床表现,且液体培养时菌落计数>104CFU/ml,具有临床意义。